韦应物在德宗时期的诗歌创作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安史乱后,失职流落。
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
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
三年,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
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
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
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
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
【原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1] ,上有黄鹂深树鸣 [2]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
【注释】[1]独怜:唯独喜爱。
生:一作“行”,较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韦苏州《滁州西涧》诗,有手书,刻在太清楼帖中,本作‘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
盖怜幽草而行于涧边,始与性情有关,今集本‘行’作‘生’、‘尚’作‘上’,则与我了无与矣。
其为传刻之讹无疑。
”王安石《初夏即事》之“绿阴幽草胜花时”,与此意同。
[2]黄鹂:即黄莺,正是春日所见。
[3]野渡:郊野渡口。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之“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即化用韦应物句。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韦应物——《闻雁》
韦应物——《闻雁》篇一:韦应物《闻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韦应物《闻雁》原、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注释】: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夏天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翻译】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赏析】: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
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滁州西涧》一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见于各类语文教材,人教版7年级下册亦有收录。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诗歌教学向来重视创作背景之介绍,则诗歌写作时间之确定必为课内之重点,故教材注明此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以此观之,韦应物于781年已任滁州刺史,《滁州西涧》一诗写于781年其任滁州刺史之时。
诚如斯,恐非也。
韦氏另一名篇《寄李儋元锡》据考写于784年其在滁州刺史任上,诗中首联有云“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说明783年春夏花开之时韦氏在京城与好友李儋分别后前往滁州赴任。
又《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一诗据考写于783年韦氏赴任滁州“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时,说明783年韦氏尚在赴任途中。
以上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若考证无误,则韦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于781年就任滁州并写下《滁州西涧》一诗。
再查韦氏年谱,781年韦氏迁尚书比部员外郎;782年在员外郎任上;783年夏任滁州刺史,秋到任;784年在滁州任上,冬天罢任;785年春夏闲居滁州,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786年在江州任上;由此观之,《滁州西涧》若为即兴之作,至早写于784年春,至晚写于785年春。
了然之事,何以成误?恐编者于史料之研读未用全力,忙中出错尔。
韦氏于唐代正史中无传,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记载“建中二年,由前资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疑编者直译此段文字,以为韦氏于建中二年任比部员外郎,同时又任滁州刺史,或旋即任滁州刺史,然后推出《滁州西涧》写于当年。
貌似无误,实为断章。
一则比部员外郎品级为敕授从六品上,滁州刺史品级为制授正四品下,既非同品级官职,如何能同时授予?且按唐代官制,择郎官优者出任地方刺史,若韦氏未在比部员外郎任上有所为,又依何据出为刺史。
二则唐之滁州在今安徽省,距离长安路途遥遥,即便韦氏幸获恩宠,破例擢升,如何于当年春季及时就任,并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苍凉感慨?三则韦氏《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所写多为秋景,可见韦氏授滁州刺史至少在当年夏末,无法于当年春到任。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带读音
《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绝,是韦应物在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的诗情浓郁的小诗。下面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带读音,欢迎阅读了解。
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赏析2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赏析一】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
这一首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
“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
“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
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和译文(含赏析)作品原文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2。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3。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4。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5?[1]词句注释1. 寄:寄赠。
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2.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3. 涧:山间流水的沟。
束:捆。
荆薪:杂柴。
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4.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
风雨夕:风雨之夜。
5. 空山:空寂的深山。
行迹:来去的踪迹。
[1][2]白话译文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2]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
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2]作品鉴赏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
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
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
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
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
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
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
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
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
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
十首韦应物诗词: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诗词:空⼭松⼦落,幽⼈应未眠唐代诗⼈韦应物虽然名⽓没有其它诗⼈⾼,却也是唐代⼀位⾮常出众的诗⼈。
他的诗风恬淡⾼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活著称。
这从他的名句“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就可见⼀斑。
今天,分享⼗⾸韦应物的诗作,⼀起来体会其中的恬淡悠远吧!《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
韦应物任滁州剌史时,游览⾄滁州西涧,写下了这⾸诗情浓郁的⼩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的点染,却成了⼀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历来为⼈称道。
春潮夹着暮⾬流⽔湍急,野外的渡⼝⽆⼈,⼩般兀⾃横着。
⼗分闲适、悠然,让⼈⼼中怡然。
《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松⼦落,幽⼈应未眠。
韦应物的五⾔绝句,⼀向为诗论家所推崇。
这⾸五⾔绝句给读者⼀种古雅闲淡的风格美。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
它不以强烈的语⾔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语浅情深,⾔简意长,使⼈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淮上喜会梁川故⼈》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别后,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
诗⼈在淮上(今江苏淮阴⼀带)遇见了⼗年前在梁州江汉⼀带有过交往的故⼈,故有感⽽发此作。
他和这位⽼朋友,⼗年前曾在梁州江汉⼀带有过交往。
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在淮⽔重逢久别⼗年的故⼈的喜悦⼼情,以及岁⽉流逝,年华易⽼的⼈⽣感喟。
《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逢君别,今⽇花开⼜⼀年。
世事茫茫难⾃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多疾病思⽥⾥,⾢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回圆。
这⾸诗是诗⼈写给长安旧友李儋、元锡的。
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从尚书⽐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
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问候。
韦应物 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韦应物《滁州西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引导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两句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它出自于《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滁州西涧》这首诗吧!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翻译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写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
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
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
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
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
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
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生动描绘暮春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生动描绘暮春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这首诗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当时韦应物任滁州刺史。
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滁州西涧的暮春景色,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一、作品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自横:指随意漂浮。
三、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四、作品赏析1、首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诗描绘了涧边生长的幽草和黄鹂在树荫深处啼鸣的景象。
暮春时节,群芳已凋,但诗人却独爱这涧边生长的幽草。
这里的“幽草”和“深树”营造了一种幽静的境界,虽然它们不如百花妩媚娇艳,但青翠欲滴、自甘寂寞的风姿却与诗人好静的性格相契合,自然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独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幽草的偏爱,同时也透露出他闲适恬淡的心境。
黄鹂的啼鸣,清脆悦耳,为这幽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使得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更加生动。
2、颔联:“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诗将时间推到了傍晚,描绘了春潮上涨、春雨绵绵的景象。
春潮带着雨水,使得西涧的水势变得湍急。
而郊野渡口,本就荒凉无人,此刻更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空无一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阅读训练及答案】诗中的怜、深是什么意思?{爱茂盛}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___景;黄鹂深树鸣是___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常被作为画题。
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
不超过50字。
一个急字显出______,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5、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解析】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阅读练习二: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情感:体现情感的字是:。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喜爱怜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韦应物《闻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韦应物《闻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韦应物《闻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韦应物《闻雁》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闻雁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注释】: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夏天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翻译】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赏析】: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
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
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人简介。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
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功(今属陕西省)等地。
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
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
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上的善福精舍。
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
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
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 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
翻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之景, 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 极喜用"清"字, 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139 次, 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 次;"清夜'11 次;"清景'10 次;"清露'8 次;"清池'、" 清觞'各5次;"清川'、"清风'各4 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清赏'各3次; "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清言'各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清浅'、"清波'、"清流'各1 次。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鉴赏一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
"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
"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
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野渡"句当作如是解。
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
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解: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创造出涧边幽草、;和水急舟横的景象传达出悠闲恬淡的心情。
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注解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习题:1、《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2、《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3、《滁州西涧》诗中体现“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
4、诗人创造了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的诗句是:,。
5、《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6、《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答案: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独怜幽草涧边生,野渡无人舟自横。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①杜甫岐王②宅里寻常见,崔九③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④好风景,落花时节⑤又逢君⑥。
题解: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
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
诗的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全诗并无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应物《简卢陟》
应物《简卢陟》(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应物《简卢陟》应物《简卢陟》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韦应物最著名的诗是什么
韦应物最著名的诗是什么韦应物出生于737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那么在这么多诗中,哪一首是最出名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韦应物最著名的诗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韦应物最著名的诗是什么韦应物身为一位诗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滁州西涧》。
而《滁州西涧》这首诗,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
《滁州西涧》韦应物这首诗的原文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只是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但是却精妙无比。
《滁州西涧》这首诗的译文是:唯独喜欢在溪边生长出来的葱葱郁郁的野草,以及那天天在树上啼叫得悠然婉转的黄鹂。
春天的潮水姗姗来迟,还夹杂着许许多多的细雨,在荒废了的渡口,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只小船停在中间。
滁州是我们今天的安徽滁州,而诗中所提到的西涧,就是滁州城西,人们称为上马河。
韦应物在写《滁州西涧》的时候,当时正值他在滁州当刺史。
由于自己担任的之时一个闲职,因此有很多时间去到野外郊游。
而《滁州西涧》就是韦应物在郊游的时候,偶然写下的一首诗。
韦应物出来写下了《滁州西涧》这首诗之外,还写下了很多诗。
韦应物的诗例如:《调笑令.胡马》、《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曹》以及《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等等,都得到了许多文学家的赞扬,并且受到后人的推崇,将这些韦应物的诗都放到了教科书当中,教育祖国的花朵。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是《闻雁》的全文,《闻雁》这首诗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笔下。
《闻雁》译文是:“故乡十分的遥远,已经没有办法看清,根本不知道故乡究竟在何方?而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有涌上心头。
在淮河的南岸正在下着冷冷的秋雨,我听到了由远到近的大雁的啼叫声。
”韦应物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德宗建中四年。
当时的韦应物正从尚书毕员外郎这个职位下来,去到滁州当知县。
在夏天的时候就已经来开了京城,直到秋天才到达滁州上任。
韦应物代表诗作
韦应物代表诗作韦应物代表诗作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
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调啸词二首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全唐诗卷一百九十四长安道韦应物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
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
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
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
下有锦铺翠被之粲烂,博山吐香五云散。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既请列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
欢荣若此何所苦,但苦白日西南驰。
行路难(一作连环歌) 韦应物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
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
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
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欢,听妾歌路难。
旁人见环环可怜。
不知中有长恨端。
拓展阅读:韦应物简介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
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
《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在德宗时期的诗歌创作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一直以来,韦应物往往被视为代宗朝大历诗人中的一员,但其实,后人眼中韦应物山水派代表诗人的地位却是因其在德宗时期的作品而奠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个身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诗人,韦应物在以往的唐诗研究中一直被归属于代宗朝的大历时代,因而被称为大历诗人。
不仅古代许多诗评家把他作为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当代唐诗研究专家蒋寅先生也把他视为大历诗风中江南地方官诗人群中的代表加以论述[1]。
但细究韦应物的仕宦履历就会发现,江南地方官的身份是他在德宗建中三年担任滁州刺史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如果从严格地把“大历”作为年号的含义出发来理解大历诗风的话,显然对韦应物大历诗人身份的认定是不太准确的。
而且细究其作品就会发现,他的大部分诗歌其实是创作于德宗建中、贞元年间。
以孙望先生编著的《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为基础进行统计会发现,韦应物的诗歌近600首,除去80多首无法系年之外,其中近300首都是创作于德宗建中元年之后,占据其全部作品的一半以上。
虽然诗歌数量不能代表一切,但也确实说明进入德宗朝以后的韦应物,诗歌创作并没有停滞或消歇,反而有愈加昌盛的势头。
此种现象在宋代时已为学者所关注,如韩驹也认为韦应物早年之所以诗名未著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诗歌“晚乃工”。
而且,从诗歌的内容、风格、体式等角度来考察,韦应物在德宗朝的诗歌也确实表现出了和大历时期不同的风貌。
日本学者土谷彰男先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将其称之为“贞元诗人韦应物”,并提出他为“元和文学之嚆矢”[2],惜其在文章中并未作具体阐述。
韦应物的创作现实和学者的这些观点无疑让韦氏在德宗时期的创作进入值得关注的视野。
二、由《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一诗看韦应物在德宗时期的心态韦应物在德宗朝的生平履历还是非常清晰的,不同学者对这段经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疑义。
这段经历其实从韦应物本身的诗注中也能得到一些较为清晰的线索。
如其《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中句下自注曰:“大历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自鄠县制除栎阳令,以疾辞归善福精舍。
七月二十日赋此诗。
”[3]251《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题下注曰:“建中二年四月十九日,自前栎阳令除尚书比部员外郎。
”[3]254在建中三年夏天,韦应物又出为滁州刺史,三年后在滁州闲居一段时间后,他又于贞元元年秋天,出为江州刺史。
贞元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在贞元四年九月时,有《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诗。
根据新出土的《韦应物墓志》的相关记载,陶敏先生考订其大约在贞元五年初出为苏州刺史,贞元六年末在苏州去世。
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线索,考察韦应物在德宗朝的诗歌创作情况就相对容易了。
应该说,出任滁州刺史是韦应物人生后期一个十分重大、关键的事件,他在这段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格外丰富,大概有近130首,占了其后期全部创作的近一半。
而且,从任滁州刺史开始,韦应物三领外藩,除了任职左司郎中一职时身在长安,人生后期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江南一带度过。
在这样特殊的时空环境中,韦应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这在他初任滁州刺史时所作的《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一诗中透露出了一些端倪,对于我们理解贞元时期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情况和复杂心态是大有助益的。
该诗全文如下: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
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
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
皇恩傥岁月,归复厕群英。
[3]263首四句点题,交代了他离开长安出为滁州刺史的事实,但还有一个关键的信息在于“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八字。
韦应物本是京兆杜陵人,唐时有俗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出身显赫的韦应物在玄宗时已经入仕。
据《韦应物墓志》载其仕历云:“丱角之年,已有不易之操。
以荫补右千牛,改□羽林仓曹,授高陵尉、廷评、洛阳丞、河南兵曹、京兆功曹。
……除鄠县、栎阳二县令,迁比部郎。
诏……领滁州刺史。
”可见他在任滁州刺史之前,虽为官九任,但一直围绕着京兆府和河南府两地。
从他所担任的官职来看,也一直不算太高。
现在有机会为政一方,担任要员,这对于韦应物来说不啻政治生涯中的“春天”,不能不使他受到一些鼓舞。
所以下文四句说自己“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他对于自己本来担任的尚书比部员外郎一职已经很惭愧了,觉得自己名不副实,现在居然要去担任滁州刺史,就更难免诚惶诚恐了。
这固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也确实说明他对担任滁州刺史一职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但作者转念一想,既然担任了这一职位,就不能庸庸碌碌,既然有了这样难得的机会,就应该竭忠尽智,有所作为,“效愚方此始”,真让人有一种信誓旦旦的感觉。
但是,作者越是信誓旦旦,越让人从中听到了几许言不由衷,几许畏难,几许矛盾,几许复杂。
这种心理的产生和韦应物的家庭出身、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均有关系。
首先,京兆韦氏的出身一方面带给了韦应物他人没有的荣宠,另一方面,这样的家族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世致用的家族氛围或者说家族文化基因。
和先辈们的时代虽然已经不同,但有所为的思想是潜藏在韦应物内心深处的。
其次,出生于开元年间,又担任过玄宗右千牛一职的韦应物切身地见识过、经历过盛世的繁华,在那个时代享受过恣意的生活,他回忆这段时光时的诗风也曾经那样狂放不羁,带有盛唐格调,如《温泉行》《燕李录事》《逢杨开府》等均是如此。
但时代的车轮不会因任何人而发生改变,安史之乱的变故一时之间“惊破霓裳羽衣曲”,王朝的盛世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他的面前,他所承受的心理打击要远重于其他同龄人。
最后,在任滁州刺史以前,韦应物一直在仕与隐中徘徊。
从韦应物进入仕宦生涯开始,就像一条有规律的波浪线一样,一直在仕与隐中腾挪转换:担任玄宗侍卫时因安史之乱隐居武功宝意寺,代宗时任洛阳丞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去官后居于同德精舍,代宗时任河南府兵曹参军因病去官后复居于同德精舍,大历十四年因连坐京兆尹黎幹由鄠县令改任栎阳令,旋即辞官寓居澧上善福精舍。
当然,从上述经历来看,诗人虽然隐居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战乱、罢免、疾病、获罪辞官等不得已的因素,但实际上隐居也一直以来像一个无法抵挡的诱惑一样吸引着诗人。
这种吸引既是中国古代文人功成身退、泛游五湖的心态使然,同时也是诗人一直以来沉沦下僚的仕宦经历对他经世致用心态的消磨作祟。
他早期的《赠王侍御》一诗中说:“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总马路傍行。
”[3]78昔日豪放不羁,任性妄为的豪门公子哥已经被这黑暗的官场磨去了棱角,更何况政治环境愈加恶劣。
之后,在《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中,韦应物感慨“直方难为进,守此微贱班。
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牍间。
兵凶久相践,赋徭岂得闲。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
君心倘如此,携手相与还。
”[3]66-67在宦海中沉浮数载的作者此时已经产生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之感,难免发出“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的“循吏倦还”之叹了。
近藤元粹评价此诗曰:“使高士有归与之叹,世自有任其责者。
”[4]确为的评。
所以,在这样特殊的心境下,被任命为滁州刺史的韦应物无异于在政治上被打了一针强心剂,这让他似乎又燃起了一些斗志,但念及以往的遭遇,又会让他的政治热情在不自觉中大打折扣。
这种矛盾心态在韦应物的心中无异于一种煎熬,这样的煎熬及如何解决这种煎熬自然而然会成为其德宗时期诗歌的一个主题。
对于奉王命而不得不“中岁守淮郡”的韦应物来说,既然决定了要“效愚”,那么就没有办法“顾私”,也就是他私心中不愿离去的亲朋好友们——“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韦应物本身就是一个极为重情的人,不管是对朋友、亲人还是对百姓、国家乃至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田园风光都充满了热爱之情。
身在动荡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在心理上本就易于重情,再加上韦应物本人性情之所在,所以,浓郁的情感是韦诗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特质。
以他对兄弟而言,韦诗中相关作品非常多,难怪黄徹感慨:“尝观韦应物诗,及兄弟者十之二三。
……余谓观此集者,虽谗阋交瘉,当一变而怡怡也。
”[5]况且以韦应物四十余岁的年龄,且没有爱妻(其妻已于大历十二年去世)相伴的情况下离开他十分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主政,多少会有些畏难之情。
在这种心理下,对亲友的依恋更加强烈,本也是人之常情。
况且,从唐人观念来说,在仕宦上一直重内而轻外,因此,从韦应物本身的心理来说,他眷恋着朝廷和皇帝,渴望能够有机会早点回到长安,回到朝堂上来。
这样的心态在这首诗的末尾得到了反复抒写和强调:“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
”在远去的道路上,诗人忍不住遥望长安城,此时的长安城中那高耸入云的台阁、观阙是那样的壮观而亲切,曾经的自己每天都会来到唐宫之中,得觐天颜,得商国是,到了明早,这样的场景却再也不会出现了,而只能是“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
离去之后,对于百姓的治理是自己一直牢记心中的事情,“皇恩傥岁月,归復厕群英”,假如皇恩浩荡,看到我这番勤勉的工作,也许能让我早些回来,得以厕身于朝堂群英之间吧。
三、韦应物在德宗时期创作的新倾向之所以如此详细地分析上述诗歌,是因为在这首诗中所展现的复杂情思恰恰暗示了韦应物在贞元时期创作的新质素。
(一)吏隐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表达在江南的仕宦生活中,韦应物最终选择了“吏隐”的生活方式解决了困扰他大半生的仕与隐的矛盾,而这一方式的获得和江南绮丽的风光密不可分。
正因如此,山水景物的描写也成为他贞元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后人眼中韦应物山水诗人、隐逸诗人的身份及其典型的清雅闲淡的诗风,实际上更多是通过他在建中、贞元时期的创作才得以实现的。
前文已经提到,韦应物在担任滁州刺史之前,其生活状态一直在仕与隐中转换。
在以往仕、隐生活的交错中,作者内心的矛盾主要源于其“围城”心理——为官之时渴望退隐,退隐之时又希望为官,既想要自由又想要权势,即所谓“轩冕诚可慕,所忧在絷维”[3]439。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呢?大历诗人们的偶像谢朓早就为后世的官僚文人们探索出了一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6]的“吏隐”之路,而来到了江南的韦应物在感受到江南的绮丽风光后,也自觉地走上了这条道路,并在山水诗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学者曾专门研究韦应物在滁州的诗歌创作情况,并得出这样的结论:“韦应物只在滁州生活了三年,但他的诗歌有将近五分之一是在滁州创作或与滁州有关的。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对韦应物诗歌思想艺术风貌产生深刻影响的‘吏隐’思想是在滁州正式形成的。
因此,是韦应物把闭塞荒芜的滁州古郡带入了中国文学史,而滁州这片土地又滋养了韦应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