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戏剧与戏剧文学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绪论 研究文学的叫做文艺学,它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和文学发展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是指实际的批评,它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批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
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鲜明特点。
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情感性。
学习文学理论注意的几点:一,要注意对原理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
三,联系实际,学会运用。
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一,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除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
第二,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
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想象和虚构不论多么奇特,都是在综合、分析已有的知觉、表象基础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中得到的表象大大地加强或大大的削弱。
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一切重表现的作品毫不例外地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
因为作家的感受、情绪、情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或者说作家主观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外界所引发的。
因此,表现性的作品,虽然专注于作家内心感情的抒发,但作家所抒发的感情仍然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折射的结果。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文学能动地反映生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变们与变形;二,以形传神,显现意蕴;三,渗透个性,表现心灵。
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性。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4汉语言田昭波一、填空(定义和描述)1.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创作动机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双重心理特征。
创作动机的心理准备包括创作力、创作空间、原型经验三部分驱使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它的产生有两种因素:一是外界刺激力、一是内部驱动力。
2.心理迷狂说(柏拉图):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3.虚静说:“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早在先秦时期,老子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致虚极,守静笃”。
他认为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的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而根源则是最“虚静的”,从而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
此后,庄子在吸收老子“虚静”思想的基础上,对老子有关“虚静”的论述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指出要达到“致虚守静”的境界必须做到“心斋”与“坐忘”,庄子认为“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在庄子看来人要达到“虚静”的境界必须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达到物我同一达到“物化”的状态,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认识自然,创作出真正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
4.人文关怀:“人文”是与“神文”相对立的,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了稳定,那就是承认人是本身就是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
《文学概论2》复习

第七章戏剧文学一、知识①1、戏剧文学和戏剧的区别·“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文学因素(剧本)、音乐因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绘画因素(布景)、舞蹈因素(演员的动作、姿态)等的结合。
其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完成。
戏剧表现为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其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文学”,通常称为“剧本”或“脚本”,是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
作为文学文本,剧本具有可以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以发表,可以出版,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
剧本通常都是为了戏剧演出而写的,它供演员在戏剧舞台上表演而存在。
因此,戏剧文学的创作就必须考虑舞台表演的时空限制、适应戏剧艺术舞台性、直观性及综合性的要求。
这就决定了戏剧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属性。
·【概念在比较中进行限定、凸显特质】戏剧文学与戏剧的区别;戏剧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戏剧文学的特点①带*的,为帮助理解的引申材料。
(1)分场分幕,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戏剧表演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戏剧文学的创作就不能像其他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那样自由地进行时空转换,它必须高度集中地浓缩生活,使作品内容能够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中展现出来。
为此它只能减少人物活动的场所、缩短人物活动的时间、加快矛盾冲突的进程,力争在有限的篇幅、较少的场景和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尽可能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这种特殊的分幕的结构方式制约着作家必须把不同时间、不同场景里发生的事集中在同一时间和场景。
这是戏剧文学的一大鲜明特色。
(2)台词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示剧情进展、揭示作品主题、表达作家情感倾向的基本载体。
戏剧文学语言由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台词两部分构成。
但是“舞台提示”主要是为舞台演出所作的说明,靠舞台设计、演员表演体现出来,而不直接传达给观众,观众观看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信息只剩下了台词。
文学概论复习题库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1.文艺学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
2。
文学文本语言层的美学功能主要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独特的言语风格。
3.人们根据___________的不同把艺术划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4。
以___________媒介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表现主体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5。
___________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6.___________被认为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7。
在叙事性文本的现象层中,___________居于整个形象体系的中心。
8.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形人物和___________.9。
典型是叙事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__________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10.___________的基本途径是作家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
11。
艺术触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作者内心的孕育。
12。
一般说来,一部文学作品是围绕着___________而凝聚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的。
13。
________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4.报告文学、纪实小说、杂文是在体裁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
16.通俗文学的传奇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传奇性.错误!。
文学的___________是文学的其他功能得以发挥和实现的基础和中介。
18.文学研究的方法具有不同的层级,包括哲学方法、逻辑方法、___________。
19。
在文史哲等尚未分离时期,人们把文学几乎同于___________。
20.影响文学创作的传统文学因素有原型、___________、模式、成规等。
21.歌德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_________。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意象”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
4.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无升华意识”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6.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1)艺术活动论(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6)人民文学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恩格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2.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3.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就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但这并不影响很多文论家对世界的强调。
4.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讲“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5.《尚书·尧典》:“诗言志”6.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文学概论

1.本文章内容皆为文学概论老师所提到的考试重点,希望同学们将其复制下来,存到自己手机中,以便于高效复习和查阅。
2.本日志由于字数太多,共分两篇,请注意3.请勿将其带进考场,做舞弊工具,以免被查处,不好过年。
文学概论绪论一、文学理论的对象和学科归属1. 文学学:以各种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的统称。
性质: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统称有称为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时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3.文学学的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4.文学发展、批评、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先秦:①.《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②.孔子的“兴。
观。
群。
怨”说。
③.孟子的“以意逆志”文学观念:儒家的“文以载道”道家的“审美中心说”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以个初具规模的有着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①.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
②.陆机的《文赋》③.刘勰的《文心雕龙》④.钟嵘的《诗品》3.唐宋时期:诗词成就辉煌,诗歌理论研究也相继发展。
皎然《诗式》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诗品》严羽《沧浪诗话》4.元明清时期:研究小说的理论著作也出现李渔《闲情偶遇》王夫之《懂斋诗话》叶焚《原诗》王国维《人间词话》5.西方: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主义、伯拉图《文艺对话录》亚力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黑格尔《美学》6.文学的构成:宇宙、作品、读者、作家第一章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文学史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社会结构总的位臵1.文学的本质问题是文学的元问题。
2.文学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3.文学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二、文学史社会能动的反映《1.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 2. 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㈠、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①、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归纳(部分)

一.文艺学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2.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社会科学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5.文艺学有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而且几乎与文学的历史一样长。
6.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文艺学开辟的新篇章。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是文学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4.文学审美意识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5.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6.人民文学论:关于“人民文学”的内涵,第一,不能将“人民文学”简单地理解为文艺题材问题。
第二,也不能简单地把“人民文学”理解为一个认识问题。
第三,不能简单地把“人民文学”理解为抽象的概念。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个、20分)1、文学包括3个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文本由三个部分构成:语言系统—言、形象系统—象、意蕴世界—意。
3、文学的唯一媒介物是语言。
4、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
5、把典型人物说成“熟悉的陌生人”的是别林斯基。
6、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再现论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实用说“实用说”是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但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3、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先秦“诗言志”说(《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朱自清评其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4、课本剧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
改写的时候注意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
5、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说明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同样的东西因不同的剪辑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6、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
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一、什么是文学我们一般而言的“文学”,是现代审美意义上的“纯文学”。
但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的创作和观念从来都是开放性的,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纯文学”只是一种历史的建构。
二、什么是文学理论(一)古典文学理论1.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主流形式有文论、诗论(诗话)、词论(词话)曲论(曲话)和散文、小说(含戏剧)评点等,另外,也大量杂糅于诸子著述、注疏、书牍、序跋、史籍、小说逸闻、碑文铭刻、文人札记和诗文之中。
2.西方古典文学理论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的基本形式是诗学与修辞学,二者皆诞生于古希腊雅典时期。
但从古罗马共和晚期以降,诗学与修辞学的发展合流,诗学被普遍当作修辞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
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相对比较清晰,其理论基础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奠定的。
(二)现代文学理论1.现代文学理论的诞生现代文学理论的诞生经历了古典“诗学”——近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理论”的历程。
2.我国的文学理论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创制,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我国文学理论的受到欧美、苏俄和日本的影响。
就其命名来看,有文学概论、文艺学和文学理论三种称谓。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它有其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1.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1)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2)文学作品的接受与批评(3)文学生产与消费2.文学理论的性质(1)实践性(2)人文性(3)科学性3.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1)文学哲学(2)文学社会学(3)文学心理学(4)文学语言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三、艺术生产在世界文学理论的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和论述了艺术生产范畴及其丰富内涵。
1.揭示了文学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10、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2、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4、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5、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西方创立..6、西方典型论发展三阶段:17世纪前狄德罗类型说;18世纪后黑格尔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中国:五四后传入;陷入哲学视角..7、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8、文学典型的特征:特征性: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及总特征制约下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生命形式真实性新颖性.. 9、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10、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11、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中国古代文学创立..12、意境论的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刘禹锡、王国维..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14、意境分类法:刘熙载分类法、王国维分类法有我无我..15、文学象征意象: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16、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内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泛化意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17、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基本表现手段、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18、象征意象化的方法:第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第二是准确把握对应点、第三是运用拟人化的方法..19、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式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20、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2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22、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23、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第四章叙事作品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梁启超、王国维..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3、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4、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包含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三分法5、文学叙事的意义:建立在两个方面上;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体验..6、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7、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主要包含时距、次序、频率..8、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9、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顺叙倒叙插叙..10、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11、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12、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13、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对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14、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意义:有时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显出来..15、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包含人物、结构、行动..16、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17、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18、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18、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19、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20、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21、圆形人物: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22、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包含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23、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24、真实的作者:创作作品的人..25、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26、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27、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分为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者..28、显在叙述者: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29、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30、接受活动的参与者分为三个方面:接受者、隐含的读者和真实读者..31、真实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32、接受者:与叙述者相对的概念..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第五章抒情作品1、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论述文学抒情的重要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2、抒情作品的内涵: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以情感为本位..3、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把狭义情感转化为广义情感;把日常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把个人情感转化为公共情感..4、情感: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情感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情感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5、抒情的本质: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法国学者欧盖尼;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托尔斯泰的传达伦;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罗斯金投射论..6、抒情的原则: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理性主义;凭借理性抑制感情的冲动..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直抒胸臆;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一般性原则:诚挚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感染性原则..7.抒情的途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景结情;情景交融..8.抒情的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上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有两种:语法策略和修辞策略..9.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10.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意象、隐喻、典故、悖论..11.意象:心理画面..12.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13.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14.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15.抒情的传统:中国: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西方: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16.抒情作品的特征:①题材与结构特征:选择特定的题材、特定的原型意象表达特定的主题;表现为跳跃性..②意象与主题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表现为抒情母题生成..伤春与悲秋、离情与别绪、思想与怀远..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③文体特征:抒情诗:指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分为颂诗、情诗、哀诗;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在形式上灵活多样..17、传达与表现的区别:艺术家在表现时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而在传达时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表现的目的是使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传达的目的则是使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1.论述风格问题的重要理论家:东方:印度伐摩那、毗首那他;西方: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威克纳格、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瑞士语言学家巴依、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2.风格的诸种理论: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着眼作品外在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着眼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从结合和统一方面看;强调有机性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从读者鉴赏的角度理解3.文学风格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4.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作家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5.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6.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关系: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7.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分为三层面: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8.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分为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9.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多用于诗歌10.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11.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用于戏剧文学..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12.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13.风格是言语结构显示出特色和稳定性的表现;是某种语体发展到极致的结果..14.语言的编码和超码: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5.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16.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17.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18.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19.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20.文学风格的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21.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风格在审美的形式中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各种生命状态、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的价值取向..22.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23.民族风格:指反映出各种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24.地域风格:指反映出各种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25.流派风格:是指一些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26.婉约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婉约派的风格特色是情思绵密;语气吞吐;格调温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27.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有人认为是范仲淹开其风;有人则认为是苏轼发其端..就其成就和影响来说;当推苏轼和辛弃疾;故有“苏辛词派”之称..风格特色是气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势奔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第七章文学创作1、关于文学创作的几个重要理论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287胸有成竹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作家、艺术家在动手创作之前要先使描写对象的特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285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内指性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2.作家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一方面是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特殊爱好..另一方面是独特素质:常处于创作激情中、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和驾驭能力..3.文学创作主体: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有哪些特点:1、暂时放弃现实功利性关注..2、想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感情..4.文学创作客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5.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由感性直观因素、理解因素和与二者相伴随的情感体验三方面交织而成..6.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三大特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7.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8.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9.艺术想象: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三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10.再现性想象:主体对他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的复现..11.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12.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13.艺术理解:指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14.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构成分为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15.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时的心理驱动力..16.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本质..17.艺术构思: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基本阶段:作品整体架构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展..18.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概括和艺术变形..19.艺术概括: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20.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21.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22.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第一讲:概论(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一.文学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观——文学的文化含义狭义的文学观——文学的审美含义二.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属性1. 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结构”看,文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2.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3.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与其他审美意识形态的区别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材料(工具)不同——语言。
文学话语与其他社会领域话语的不同——话语蕴藉(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状况的概括,指文学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般来说,言语要符合语言规则,如词义与事物的对应性,语义与逻辑的对应性等。
而文学中,言语突破语言的状况比比皆是,如违背词语搭配,违背语法结构规则与逻辑规则。
三.文学在人类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四.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文学的意义)五.文学理论的性质1.学科归属: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学。
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研究范围: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
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教材8-10)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79)第二、三讲诗歌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3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01)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考察文学,立足于这个立场,文学的基本形态有三个: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不是独立自足的语言艺术--文学。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
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判断题1.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2.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
答案:正确3.媒体型批评者实际上已位居社会性的文学批评的核心位置,对于公众变得愈益具有控制力。
答案:正确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答案:错误5.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答案:错误6.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答案:正确7.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答案:错误8.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9.影视文学语言必须简练,它不允许冗长繁多的对话,否则会破坏影视的运动节奏。
答案:正确10.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答案:正确1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12.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答案:错误13.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1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答案:错误15.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答案:正确16.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答案:错误17.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18.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答案:正确19.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20.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2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解释题1、文学(作者用语言形象化地再现现实、表现感受、启发读者的一门艺术。
)2、文学文本(作者创造的结果,读者欣赏或解读的对象。
)3、文学作品(读者还原、引申或再造的结果。
)4、文学意义(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内容和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价值。
)5、题材(题材是提炼素材得到的文本意义。
它既指文学对象又指文本意义。
)6、主题(主题是文本意义的核心或中心。
它决定文本品位。
)7、肖像的正面描写(由叙述代言者静态介绍。
)8、肖像的侧面描写(由戏剧化叙述者静态介绍。
)9、肖像的白描(即画龙点睛似的静态介绍。
)10、肖像的夸张(即放大特征的静态描写。
)11、肖像的纵比(即变化的动态描写。
)12、心理剖析(由叙述代言者的全知视角分析。
)13、心理独白(由戏剧化叙述者的受限视角自我表述。
)14、梦幻描写(由全知视角或受限视角来描绘幻觉或白日梦。
)15、意识流描写(由戏剧化叙述者的内视角非逻辑性地呈现。
)16、典型角色(典型角色具有独特性格,是“熟悉的陌生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7、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即文学的审美的情调、语气、语调,侧重于文学的独创性,产生于创作气质,体现于文本话语在遣词、用句、修辞、表达上对规范语言的偏离。
)18、文学经典(生命长久、读者众多、久读不厌、启迪深刻的文学作品。
)二、简答题1、文学有哪三大功能?(认识、教化、审美。
)2、文学认识的基本维度是什么?(现实、作者、文本、读者。
)3、“载道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学是载道、传道、悟道的手段或工具。
1、儒家主张“文以载道”。
2、道家主张“得鱼忘筌”。
)4、“模仿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艺是对自然的模仿。
1、古希腊认识论者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文学是对世界异质同构的模仿。
2、古希腊本体论者柏拉图认为文学模仿外形,低于现实、理念。
3、古希腊反映论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反映实质,高于历史。
)5、“镜子说”有什么样的文学观?(文艺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文学概论 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关系密切,它通过对诸多文学现象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一般规律。
它力图指导、制约文学批评及文学史的研究,而它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等诸多文学现象的启迪与支持。
一、名词解释1、语象:语象是英美新批评理论家——维姆萨特极力主张使用的一个文论术语。
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手法——如比喻、通感等所产生的形象效果。
2、意象: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意象与描摹型形象的区别在于,作家的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情景结合,即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是用实在的景物去表现内在的心理感受。
作为抒情写意的文学形象,意象的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3、意境:意境是一个和意象有关但又高于意象的诗学范畴。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由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美学和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叙事理论:现代叙事理论讨论的重点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
叙事学研究将小说视为一个独立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客体,根据一定的模式,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小说内部的各种成分及相互间的关联。
主人公、叙述者、叙述方式、叙述行为等叙事构成要素是叙事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叙事学研究一般都涉及到三个基本层面: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
5、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叙述者同时是作品的一个角色,有逼真感但充满了主观性。
比如《狂人日记》、《红高粱》等。
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他犹如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题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
(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一一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
(纵向)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横向)文学创作论一一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一一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一一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第一,世界;①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②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片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一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也把艺术称作“摹仿”。
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司空图:“思与境偕”;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摹仿者摹仿的对象:一、“行动中的人”。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要2015.1.17一、关键词解释:1.文学体裁三分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根据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大类。
2.悲剧:悲剧起源于古希腊人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所唱的“羊人之歌”。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其摹仿对象是“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而这种人不可避免地“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从而“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
马克思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喜剧:喜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民在酒神祭祀仪式上的狂欢歌舞。
特征是本质和现象、目的和手段、内容和形式、动机和效果互相悖谬,从而产生滑稽戏谑效果。
它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失去合理性的形式,从而肯定美的成分,“借以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
4.正剧:正剧是18世纪形成的“处在两个戏剧种类之间”的新的戏剧概念和类型。
实质是既表现生活的正面,又表现负面,主人公既有悲剧人物的严肃深刻,又有喜剧人物的自足自信,在外部形式上表现为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的完满性。
5.影视文学(第七艺术):影视文学即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具有强大的造型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6.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是指把不同的镜头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方法,运用得妙,会取得以一当十的效果。
1925年苏联导演爱森斯坦首先将其运用到电影理论中。
7.《诗学》:《诗学》共26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它针对柏拉图的哲学、美学思想,就文艺理论上的“文艺与现实的实际关系”和“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做出了深刻论述,提出了“艺术应高于现实,诗应高于历史”的观点。
8.高雅文学:高雅文学也称雅文学、纯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是以价值理念为诉求,以艺术原创和探索为目标的文学类型,能给读者以严肃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9.通俗文学:通俗文学也称俗文学、大众文学、消费文学,是相对于高雅文学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适合消遣和易于流行的文学类型,往往有着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文学概论课后题四到七章答案

1.掌握文学种类、文学体裁。
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悲剧、喜剧、随笔等概念。
文学种类:种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或特点划分的关于研究对象的门类。
文学作品门类众多,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把某几种文学作品综合起来而冠以某种名称,这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种类,即文学种类。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是文学文本具体存在的形式。
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构成部分,是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最尖锐和最集中的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戏剧情景:戏剧情景是促成戏剧冲突爆发并向前推进的契机,是戏剧人物产生特有动作、完成性格自我表现的客观条件,是戏剧情节的基础。
戏剧情景包括:具体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特定的人物关系等。
悲剧:悲剧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悲剧泛指一切表现人生的不幸、痛苦、死亡而具有悲剧意味的作品。
狭义的悲剧指在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中,邪压倒正,正方遭到失败,以致毁灭,从而激起人们悲痛、怜悯以至崇敬的感情的戏剧作品。
喜剧:喜剧一般是以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将主人公行为上的错误、品质上的恶劣、性格上的丑陋及庸俗、落后的社会现象描绘和揭露出来,从而肯定美好事物的戏剧作品。
随笔:随笔是一种将笔触指向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对历史的顿悟、对文化的理解和阐述的文体,是一种具有对思想评论特点和文学品性的边缘文学体裁。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各有哪种特点?答:诗歌:1.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2,诗歌呈现出跳跃性结构,不受时空的限制;3、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更讲究陌生化,具有节奏和韵律,富于音乐性。
4、诗歌有特殊的诗法,如起兴、隐喻、象征、意象和意象叠加等。
小说:1、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2、具有完整、复杂、曲折、生动的情节;3、可以充分具体地描绘环境。
散文:1、散文的突出审美特征在于它的感发性;2、散文是最为自在悠闲的文体;3、散文的题材和样式都具有多样性;4、散文的结构十分自由;5、散文的语言自然、清新、简洁、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朴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 四凤)药还有么? 四 药罐里还有一点。 朴 (低而缓地)倒了来。 繁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朴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那儿。 (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 凤犹豫,指药)送到: 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 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 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 罗密欧(旁白) 我还是继续听下去呢,还是现在就对她说话? 朱丽叶: 只 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 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 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 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任何其他的部分。 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 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 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 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 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雷雨》同样使用追溯法来结构情节。《雷雨》 的帷幕拉开时戏剧矛盾已经濒临一触即发的前夕, 周、鲁两家人物之间的各组冲突已发展到十分尖 锐的程度。这些冲突的缘由,作者是通过“追溯” 来交待的。如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利用鲁贵与四凤 的交谈,介绍了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关系: 大少爷爱上了自家侍女,而这位大少爷三年前又 与后母发生过乱伦关系。第二幕则通过侍萍与周 朴园的相识追溯了三十年前的往事。接着,一个 个意想不到的情节接踵而至。
第五节
戏 剧 文 学
教学目标: 理解剧本的涵义;熟悉戏剧冲突的含义 及其类型;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能应用 相应理论分析戏剧作品。 教学重难点: 戏剧冲突及其类型;戏剧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教学时数: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
戏剧: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 员与观众之间的“事件”。它是一门综合艺 术,它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舞台表 演等艺术于一炉,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综 合性、观众参与性等特点以及由舞台性带来 的时空限制性。
例:《俄狄浦斯王》的戏一开始便提出谁 是杀害前王凶手的悬念,引起观众的期待。 随着俄狄浦斯的追查,戏剧冲突层层展开, 事态一步步朝着俄狄浦斯愿望相反的方向 发展,最后真相大白:原来这个追查凶手 的国王,同时就是犯有杀父与乱伦两大罪 行的罪犯。全剧从主人公得到“神示”决 心追查凶手开始,以他发现真相、刺瞎双 眼结束。悲剧气氛扑朔迷离,震人心魄。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 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 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 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 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 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形成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矛盾双方内在的对 立和冲突。
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戏剧与小说表现冲突的不同:激变、渐变
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 : 人与人的冲突 (《罗米欧》《雷雨》) 人物内心冲突 (《哈》《麦克白》) 人物与环境(自然、社会)的冲突 (《牡丹亭》)
戏剧冲突例1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 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 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 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 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 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 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 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 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 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 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 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 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冲突淡化:现代戏剧对常规的突破 荒诞剧、心里剧、行为剧等(情节淡化、无情 节、人物性格模糊,但不等于没有冲突,冲突 表现的更为隐蔽、抽象、理性) 例:《等待戈多》、《椅子》、《徽州女人》
戏剧情境是指孕育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情节 和境况。情境推动人物产生动机并导致具 体行动,成为导致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 条件与契机。
《雷雨》结构
序幕 在教堂附属医院的一间特别客厅内--冬天的一个下午。 第一幕 十年前,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周公馆的客厅内(即序幕的客厅,景 与前大致相同。) 第二幕 景同前--当天的下午。 第三幕 在鲁家,一个小套间--当天夜晚十时许。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 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 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 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 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 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 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 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 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 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 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 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 罪孽。
我仿佛听见一个声音喊着:“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 经杀害了睡眠,”那清白的睡眠,把忧虑的乱丝编织 起来的睡眠,那日常的死亡,疲劳者的沐浴,受伤的 心灵的油膏,大自然的最丰盛的菜肴,生命的盛筵上 主要的营养,——” “那打门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究竟是怎么一回 事,一点点的声音都会吓得我心惊肉跳?这是什么手! 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 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 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 ---《麦克白》
3. 人物、事件、时间、场景的高度集
中
理论主张:“立主脑”、“密针 线”“减头绪”; “三一律”。 形式结构上:分场分幕 表现手法上:悬念、回顾、突转等
“悬念”:指戏剧文本中艺术创作主体有意在作品 中设置某些悬而未果的矛盾现象或焦点问题 ,从 而唤起读者(观众)的某种期待,并引起他们 探究的兴趣的因素。 “回顾”:利用人物回忆、追溯,将开场前发生 的事件和当前的戏剧动作融合在一起,用因为 过去事件被揭示造成的危机,来显示人物关系 和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并迅速将剧情推向高 潮。 “突转”:指戏剧情节在其发展进程中,依循可 然律或必然律的内在逻辑性,而产生的“由顺 境至逆境、或由逆境到顺境”的突然变化与重 大转折。
二、戏剧文学的特点:
1. 用戏剧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 象: 戏剧语言类型:人物语言和舞台指示语
戏剧人物语言类型:对白、独白、旁白及 唱词等。 戏剧语言特点:富有动作性、潜台词、个 性化、通俗化。
2. 具有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矛盾的集中性和激烈性, 是戏剧冲突不同于一般叙事作品矛盾冲突的主要 特点。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 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 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 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 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 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 揾帮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 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西厢记》二本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 指名索要莺莺,此为逆境;张生请杜确解 了围,又转入顺境;崔母变卦赖婚,再转 入逆境。此外,误会、巧会、对照、烘托 等手法,也对戏曲结构有重要影响。
三、戏剧文学的分类
悲剧 喜剧 正剧
戏剧文学:是戏剧的文学文本样式, 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具有可以脱离戏 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 以出版,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 好的戏剧文学文本应该具有双重的价值, 文学的价值和戏剧的价值,即具有可读 性、可演性的双重特性。
例:《雷雨》(第一幕)
朴 (四凤端茶,放朴面前。)四凤,- -(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 跟太太煎的药呢? 四 煎好了。 朴 为什么不拿来? 四 (看繁漪,不说话)。 繁 (觉出四周的徽兆有些恶相)她刚才 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朴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第四幕 周家的客厅(与第一幕同)--当天半夜两点钟。
尾声 又回到十年后,一个冬天的下午--景同序幕。 (由第一幕至第四幕为时仅一天。)
★★ 人物 ★★ 姑奶奶甲(教堂尼姑) 姑奶奶乙 姊姊--十五岁 弟弟--十二岁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周宅仆人等:仆人甲,仆人乙……老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