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与白话文的句式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和否定句之外,其他的句式都被称为特殊句式,因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的类型包括:1.“……者,……也”类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类型,如“此帝王之资也。

”3.“……者,……”类型,如“XXX者,扬之泰州人。

”4.“……,……”类型,如“XXX天下枭雄。

”5.“……者也”类型,如“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6.“乃”类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为”类型,如“XXX、XXX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8.“则”类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即”类型,如“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10.“是”类型,如“巨是凡人。

”练: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而欲投XXX,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4.XXX为XXXXXX夫人。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我为XXX,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蔺相如者,XXX也。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9.“离骚”者,犹离忧也。

10.XXX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吾闻二世XXX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XXX。

14.我,XXX也。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16.XXX,XXX也。

17.此世所以不传也。

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秦国是一个充满虎狼之气的国家,不可信任。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2、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3、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二、宾语后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就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就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第二、就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的格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单句组成的复句。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使用非常广泛。

并列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句子2。

”两个句子之间用“,”相连。

例如:诸侯并举,进逼秦境。

天地肆春,百草各秀。

2. 连接句连接句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单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连接句也是一种常见句式。

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于是)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或“于是”相连。

例如:君子好学,必进于师。

——《论语·为政》优游自在,不求闲静。

——《庄子·逍遥游》3. 并列连接句并列连接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连词来连接各个句子。

在文言文中,这种句式也非常常见。

并列连接句的基本结构为:“句子1,连词(如而、亦、且等),句子2。

”句子1和句子2之间用连词相连。

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不我與,君亦不我與,豈不怨嗟!”(不但天不帮我,君主也不帮我,我怎能不悲伤!)《论语·卫灵公》:“不忠信,人不任也。

”(如果不忠实,就不会受到人们信任。

)4.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主谓语序颠倒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具有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的作用,可以增加句子的表现力。

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如是、曰、曰是等)+主语+宾语/状语”。

例如:《楚辞·离骚》:“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庄子·逍遥游》:“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至人知无为之有为,不言之有言,无为而有为,矛盾而并存。

”5. 并列倒装句并列倒装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倒装句并列连接而成的句式。

这种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但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并列倒装句的基本结构为:“谓语动词+宾语1+主语1,连词+谓语动词+宾语2+主语2。

”例如:《庄子·逍遥游》:“肆意而无忧,安而不忘,随时而变古,能因事而制宜。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时,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③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样的否定副词主要有“不”、“毋”(“无”)、 “未”、“莫”。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 ③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④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 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作者:————————————————————————————————日期: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 知而不争2. 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 .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对象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为……所…… (或……为所……)
……为……
7、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无标志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四、省略句
①永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⑦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⑧今以钟罄置水中。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二)、状语后置
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 不负戴于道路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虽董之后置 以“之”或“者”作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归纳: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句式进行总结归纳,方便读者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更好地应用这些句式。

1. 倒裝句倒裝句是指把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紧凑、生动。

例如:“不闻不问,而悔之晚矣。

”这句话中,“不闻不问”是主语,“而悔之晚矣”是谓语,把主语和谓语位置倒置,使得这句话更加通顺、有力。

2.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简单句并列在一起,句与句之间没有任何从属关系。

例如:“君之所言,余甚赞同;然而,有一点须要慎重考虑。

”3. 独立主格结构独立主格结构是指句中有一个名词或代词作为独立主格,与主句之间没有任何语法关系。

例如:“夫人生于深宫,自当用其礼乐之道,以蕃息国家,谁知非但不蕃息,反而降低了道德水准。

”4. 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另一件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例如:“入口如同登临仙境,获得的感觉宛若仙女掌心仙露般清甜。

”这句话用“仙境”和“仙露”来比喻味道和体验,使得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

5. 对仗句对仗句是指靠重复句子的语法结构、音韵、意义彼此呼应、相对间起到照应作用的句型句式。

例如:“金毛犬,玉辇轮。

”这句话中,“金毛犬”和“玉辇轮”分别由两个汉字组成,并且两者的形式、意义、韵律都相似。

总之,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使用得当,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阅读体验。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多加学习和应用这些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2.省略谓语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 《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 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 略的是什么。如: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 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宋何罪之有?
定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项(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 D) 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

特殊句式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在语文文言文中使用的一些独特的句式结构或用法,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1. 倒装句:即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调换,常用于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中的'高百尺'和'手可摘星辰'正是倒装句。

2. 重叠句:即将一个动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强调的效果。

例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中的'行行重行行'就是重叠句。

3. 并列句:即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用于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的'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就是并列句。

4. 定语从句:即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面。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望明月'和'思故乡'就是定语从句。

5. 状语从句:即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从句,一般放在句子中的相应位置。

例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和'而今迈步从头越'就是状语从句。

通过使用这些特殊句式,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丰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多加练习,熟悉这些特殊句式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句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二、定语后置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精技击之少年)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1.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嘞!就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不就很直白地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嘛!这多清晰呀!
2. 哎呀呀,还有宾语前置句呢!像“何陋之有”,不就是把“何陋”提到前面了嘛,是不是很特别呀!
3.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句,那也是很奇妙的呀!比如“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把地点放后面,感觉很不一样吧!
4. 主谓倒置句,你们知道吗?“甚矣,汝之不惠”,把“甚矣”放前面,强调意味一下子就出来啦!
5.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也很值得研究呀!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不就是说被贤能的人利用嘛!
6. 还有固定句式呢!“如……何”“奈……何”,就像“如太行、王屋何”,多有意思呀!
7. 定语后置句也超有特点的哟!“马之千里者”,把“千里”放后面来修饰马,是不是很独特呀!
8.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那可是常常出现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就省略了很多内容呀!
9.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这就像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不是说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哟!
10. 哎呀呀,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真是丰富多彩呀!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我的观点结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真的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训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供您进行专题训练:
1. 倒装句:
-以谦为忍,以俭为奢。

(主语与谓语动词颠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将状语提前)
2. 并列句:
-君子有三乐,而后乐焉可也:少年之乐,衣食之乐,朋友之乐。

(用"而后"连接两个并列分句)
3. 状语从句:
-人之初,性本善。

(以"之"引导的状语从句)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以"其"引导的状语从句)
4. 强调句:
-此乃君子之行也。

(以"乃"强调主语)
-是知止之所以不殆也。

(以"是知"强调谓语动作)
5. 宾语补足语:
-敬待长者,爱护幼者。

(用"待"、"护"等动词后接宾语补足语)6. 省略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省略了"为"字)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省略了第二个"为"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您可以通过研读经典文言文篇章,结合这些句式进行练习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尝试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家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祝您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

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

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

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判别。

例如: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

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

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⑴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⑵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⑶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⑷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例如: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左传.肴之战》)③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蒲松龄《促织》)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例如: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讨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于”为标志。

例如:“青,取之于蓝,胜于蓝。

”《劝学》···以···为标志。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主谓倒装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之”为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如:“闻道百”(庄子《秋水》)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5、“中心词+数词”,例如:“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