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家谈写作备课讲稿
名家名篇演讲稿
名家名篇演讲稿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
“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
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
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
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
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
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
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
名家谈写作
核心提示1985年初,法国巴黎图书沙龙通过法国驻各国使馆,法兰克福图书节通过瑞士法语日报《二十四小时》驻外国记者分别邀请世界各国著名作家就“您为什么写作?”这一问题撰文,名抒己见。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等人也应邀笔答。
这些作家的回答真可谓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
有的庄严深刻,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故作冷峻,有的答非所问,但无一不反映了他们的才智和心态,为我们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创作历程,以及他们的人生追求和情感世界,提供了别具价值的信息。
丁玲[中国]我诞生在20世纪初,因家败父亡,我成了一个贫穷的孤女,而当时的中国又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代,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这些痛苦不能不感染着我,使我感到寂寞、苦闷、愤懑。
我要倾诉,要呐喊,要反抗。
因此我拿起笔,要把笔作为投枪。
我追随我的前辈,鲁迅、瞿秋白、茅盾……为人生、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独立,为人民的民主,为社会的进步而从事文学写作。
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义来绳规自己,我只是任思绪的奔放而信笔之所之。
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与欣赏的人物就行了。
巴金[中国]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我50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黄春明[台湾]我想,作为一名作家,每个人对他的人民和周围的特殊事件都有自己的感情和表现手段。
多年来,对生养我的台湾,写作是我借以表达对这一小块土地感情的惟一方式。
就是这了这,一旦我不能写作,我就要忐忑不安和不得安宁。
陈映真[台湾]笑,对于我是一个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
写作则是为了使那些绝望的人重新充满希望,让那些因失败受挫的人重鼓斗争的勇气,使受凌辱的人重获自由与尊严。
著名作家肖复兴老师写作专题讲座文字稿 2
著名作家肖复兴老师写作专题讲座文字稿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少年作家》编委、曾任《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副主编,他是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其中包括《一幅画像》(被选为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童年的小花狗》(被选为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小溪巴赫》(现为上海市高一第二学期课文)、《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被选为小学六年级课文)、《荔枝》(被选为人教版义教小语第十一册)《向往奥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拥你入睡》(被选为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银色的心愿》等。
另有《宽容是一种爱》入选2006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生命的平衡》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受黄保余老师邀请,著名作家肖复兴就语文学习问题与家长进行专题交流,肖老师首先肯定了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讲座的课堂形式,认为这样的课堂很好很有必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在慢慢长大,在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家长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他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一、孩子成长的三个大环境。
一般而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三个环境:1.小环境2.雅环境3.大环境。
1.小环境。
即家庭环境,它由家长和孩子构成。
孩子出生后,最初的学习和教育都是由家长来引导完成的。
2.雅环境。
即学校环境。
孩子入学后,在学校形成的这样一种环境。
3.大环境。
即社会环境。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
这三种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家长,本职就在于能够调节这三个环境,让孩子适应这三个环境,同时调动孩子在这三个环境当中的积极性。
二、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阶段。
肖老师就个人而言,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供家长参考,他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两个最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小学三、四年级;第二个阶段:初一初二。
这两个阶段对家长而言也是最重要、最能发挥家长才能的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四年级,尤其是四年级很关键。
文学课丨名家说写作
文学课丨名家说写作文学课丨名家说写作老舍说写作:给初学者的建议写作就像游泳,不敢下水,就永远也学不会。
自己动了笔,再去读书或者报刊作品,就会明白一些写作的方法了。
只有自己动过笔,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别人的作品,学会一些窍门。
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宜抱着上来就想发表的态度,就像游泳运动员,不能才游两天就想参加国际赛事,自会期望与实际不符,打击不少信心。
初学者的第一步是把文字写通顺了,有什么写什么,有多少写多少。
无论是日记、信件还是随笔,随时随地去写,并且认真对待每一次写作练习。
当你把文字写得简洁生动,把内容表达清楚时,就可以尝试文学创作了。
但文学创作需要生活经验的积累,如尚未写出优秀的文章,也不必懊恼,可从生活的点滴处入手。
如今天描写一棵花,明天描写一个人,今天记述一段事,明天写一首诗,在不断写的过程中,充实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技巧。
在创作之中,便可得心应手。
鲁迅谈创作:鲁迅指出:创造的基础是生活经验;而所谓生活经验是在“所作”以外也包括了“所遇、所见、所闻”的。
作者创作,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
鲁迅对于写作方法,人物描写等等的意见:他在题为《不应该那么写》的一篇短文内说:“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
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
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
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
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而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这样的教材。
初中名家写作指导教案
初中名家写作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家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名家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名家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名家的作文样本。
2. 写作指导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的作文?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名家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a. 选材:名家选择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b. 结构:名家作文结构清晰,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c. 语言:名家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d. 表达:名家注重情感的表达,使作文具有感染力。
2. 分析名家作文的样本。
a. 让学生仔细阅读名家作文,理解其内容和主题。
b. 分析名家作文的选材、结构、语言和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c. 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并借鉴名家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三、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写作。
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名家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并给予评价。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名家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借鉴名家的写作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素材进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文学大师们的演讲看结尾写作技巧发言稿
从文学大师们的演讲看结尾写作技巧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作为一名演讲发言人,我深知结尾的重要性,良好的结尾可以为演讲画上完美的句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我收集了一些文学大师的演讲,并总结出了一些结尾写作技巧,分享给大家。
一、鲁迅的演讲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演讲语言精炼,深入人心。
他的演讲多以抨击社会弊病为主题,最能体现他结尾写作技巧的演讲是《伪自由书简》。
他在演讲中通过举例说明民众对“伪自由”和真正的自由的误解,最后留下一个疑问,“谁去告诉他们呢?”这种反问式的结尾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出彩。
二、马克思的演讲马克思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的演讲有着浓重的政治倾向。
他的著名演讲《给卡尔·马尔克斯的信》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在演讲中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国际形势的分析,得出结论:“革命即是国际的,反动也是国际的。
”这种类比式的结尾,更加深化了演讲的主题,突出了重点,使人们对演讲主题的思考更为深入。
三、杨绛的演讲杨绛是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她的演讲语言朴实无华,真实感人。
她的代表作《三八节有感》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她在演讲中通过阐述女性处境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总结出“剥削女人就是毁灭人类”的结论,真情实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四、钱钟书的演讲钱钟书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表达深刻。
他的代表作《人类精神的独立问题》如今依然被人们传颂。
他在演讲中通过对人类精神的探讨,最后总结出“人活着就是为了探求生命的意义,解决生命的问题”的结论,简洁有力,表达了非常深刻的思考。
五、纪伯伦的演讲纪伯伦是世界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通过诗歌向人们诠释了人生中的诸多问题。
他的著名演讲《关于自由》是他最为著名的演讲之一。
他在演讲中通过探讨自由的真正含义,最后总结出“唯有自由才是人类的生命之树”的结论,引人深思。
名家谈散文教学
名家谈散文教学一胡风先生告诫青年作家:“不可轻佻地走近诗。
”因为诗是一门需要真诚的艺术;以胡风先生的名言审视散文写作,依然是同样的告诫,不可轻佻地走近散文。
也许是因为散文的容量小,也许是因为散文的写作较为轻松,于是近年来的我国文坛散文大兴,全国专门的散文刊物不下几十种,每月发表的散文更以万篇计,这些散文如流水一样,每天流过读者的心间,只可惜这些散文也真似是流水一样,逝者如斯,流过去也就再不回头了。
散文写作最见功力,散文更是一门显见作家真情的文学类型,许多涉足多种文学门类的作家,也许在别的文学门类尚属平平,但却为人们留下了传世的散文名篇;自然也有的作家,于其他文学门类并无建树,更于散文写作上一泻流水,如此也就将散文写滥了,更写得不是散文了。
散文其实并不姓“散”,自然于写作上不可随意,没有近散文之心,没有近散文之情,绝不可贸然闯进散文净土,自以为一番得意运作,更以其数量、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最后只能落个散文专业户罢了,留下一片“名篇”任后人笑骂。
摘自林希《不敢轻佻近散文》二开始我在读作品时,酷爱我国古典散文。
我喜其精炼,铿锵,富有韵味和音乐感;我喜其以一当十,少枝蔓,有力度,功底深厚。
在这方面,我下的功夫不亚于对古典诗词的潜心揣摩。
应当说,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对我在散文创作中注重意境,锤炼文字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至今我的散文作品中,古典散文的影响是明显的,但是,这同样不应被理解为生吞活剥,机械搬用,而要力求食古能化,去淤生新。
有时我在一个关键词儿的使用上也是颇费斟酌的,力求使它既不生僻,而又新颖。
如《母爱》中之《北戴河听涛》中的许多句子:“叶声把涛声滤得更纯净。
”“因为它被赋予天地间难得的气韵,才总是这样清雅而不俗,气壮而不恣肆。
”“风摧,只不过会给它增添几朵浪花;雨袭,仍将被它吸收和教化。
”我都是比较注意炼意和炼字的。
在新作《西伯利亚风雪线》中,当我写到车窗外的寒风凛冽与车厢内温暖如春的对衬时,只点明“温度计的水银柱仍凝恋在摄氏23度上”。
名家浅谈写作文语文写作方法
名家浅谈写作文语文写作方法学生都很害怕作文课,当年钱穆教作文的方法很有趣。
他认为,作文就是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就如何写。
出口为言,下笔为文。
他要求学生想说什么如实写下即可,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提问。
一天下午,钱穆要求学生做作文,作文题目为《今天的午饭》。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一篇写得好的抄在黑板上。
这篇作文结尾是这样写的:“今天的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
”通过这篇作文,钱穆告诉学生,说话、作文要有曲折,要有回味的余地,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咸了些。
”——马建强《钱穆是怎样做小学教师的》西南联大时,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学生不明所指,刘解释说:“观,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学生闻言,无不应声叫好。
有学生为撰写论文而请教闻一多。
闻一多说:"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谈创作,先读20年书再说。
" 汪曾祺曾写了一篇小说,有许多对话。
他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
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沈先生教书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
”——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一、擦亮慧眼,找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新接一个班级,我总会搞一些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练笔,如:一分钟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等。
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好就行了。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如:班级举办主题班会了,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的观察生活,学会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
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名家演讲稿2篇演讲稿
名家演讲稿2篇演讲稿尊敬的听众、领导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呈上两篇名家演讲稿。
这两篇演讲稿来自于我心目中的两位名家,他们是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的演讲,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为我们的人生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第一篇演讲稿:《激励自己,创造辉煌》尊敬的听众们:人生最重要的是激励自己,创造辉煌。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激励自己,如何在激励下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相信,成功来自于自身的努力和坚持。
让我介绍一位名人的经历,他的成功经历将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这位名人就是乔布斯,他是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乔布斯的成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激励自己,创造辉煌”的真谛。
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公司之前曾经被公司开除,但他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完善自己。
最终,他凭借对技术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带领苹果走向了辉煌。
乔布斯的成功经历激励了我。
我深刻地明白,只有激励自己,才能创造辉煌。
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前奏。
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坚持不懈,不断激励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激励自己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争取。
同时,我们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
通过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分解成小目标,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励自己并推动自己踏上成功的道路。
此外,激励自己还需要发掘自身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应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来激励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尊敬的听众们,让我们一起激励自己,创造辉煌吧!让我们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用我们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第二篇演讲稿:《感恩生活,传播爱心》尊敬的听众们: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要感恩生活,并传播爱心。
我将通过介绍一个名人的故事,向大家展示感恩和传播爱心的重要性。
这位名人是南希·拉斯姆森,她是一位拥有残疾的女孩,却以她对生活的感恩和传播爱心而被世人所熟知。
名家谈孩子写作
名家谈孩子写作大家好,满爱让我来参与大家关于作文写作的讨论,我真是诚惶诚恐,真是不敢说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好的建议。
只是平常看稿子多了,也编辑过《萤火虫快乐语文》《出口成章》《我的母语课》等等,所以,有些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帮助的,您就听听,呵呵,如果说得不对,欢迎批评。
第一点对孩子的作文来说,要求也不要太高,字句通顺、表意清楚最重要。
我觉得,在这么多年的编辑工作中,对孩子的稿子来说,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字句通顺,即使没有新奇的立意,没有美妙的词句,仅靠字句干净通顺这条,就足够得到不错的分数。
这里还要说的一点就是,虽然孩子们现在用电脑的越来越多,但是各种考试都还是手写的,要想拿到好的分数,即使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字迹清楚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大家也别忘记让孩子练字。
所以,现在对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能引导孩子进行学习。
第二点,整篇文章中,开头结尾一定要开得吸引人、结得有意义开头一定要切题,不要写的不着边际。
直奔主题的模式是最好的,因为字数很少,要想表达清楚,就得字字句句都用得恰到好处。
结尾要利于突出主题,要自然而然,不要故弄玄虚和矫揉造作,那种口号式的结尾已经不能打动人心了,另外,在文风上,结尾要和全篇的文风一致,不要前面是抒情,后面直接就成了议论。
我经常看到孩子们甚至一些作者的稿子前面和后面就像两篇文章硬生生凑在一起的。
第三,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正确,立意上一定要准确、有新意。
家长们一定教会孩子在写作前有一定的构思,比如写妈妈的文章,要突出妈妈的哪些特点,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这些特点,这样规划好,写起来就不会总也写不完或者没啥可写了,每件事情写几句就可以写成很丰富的。
孩子要敢于有新颖的想法,不要满足于和别人写的差不多。
有些事情,可以完全从自身感受出发写,反而能写得真实、有趣味。
要写得有童趣,不要说的都是大人话,充满了不适合他们年龄的感觉。
我们又一次进行童谣的征集活动,结果收集上来的都是歌颂式的,没有任何童趣童心。
文学大师讲课稿范文
文学大师讲课稿范文文学大师讲课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各位分享我的文学经验和见解。
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我深深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相信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层次的思考和享受。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文学的理解。
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维的纪录,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思考和启迪的桥梁。
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精炼、意象的描绘和故事的叙述,呈现出真实世界或者理想世界的种种可能性。
文学是关于生命和人性的探索,是思想与情感的交汇点。
那么,如何写好文学作品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要有内在的灵感和热情。
只有深深热爱文学的人,才能够在文字背后传达出真挚的情感和美妙的思想。
创作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同时也要保持灵感的开放和敏感。
其次,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作为作家,我们需要对人性和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文字传达出内心的困惑、挣扎和渴望。
只有与读者产生共鸣,我们的作品才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同时,我觉得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细腻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情境。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意象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曲折和韵律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对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也需花费一番心思。
一个好的结构能够使作品更加有条理和紧凑,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文体和叙事技巧,来实现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
非线性叙事、插叙等手法都可以让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趣味。
最后,我想谈一下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力。
文学是一种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它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拓宽我们的视野。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社会和人生观,同时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体验。
文学作品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有激情和动力。
名人名家谈“写作技巧”10法
名人名家谈“写作技巧”10法一、著名名人名家谈诗人艾青说:“没有技巧的诗人像什么呢?没有翅膀的鸟,永远只会可怜的并着脚跳;没有轮子的车辆,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
”——艾青把写作技巧形象生动的比喻为鸟的翅膀和车的轮子。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裴显生说:“那种认为‘文无定法’,只能在多读、多写中去‘悟’的观点,是唯心论的不可知论有观点,是不能同意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写作有技法的结论是正确的。
周恩来在批评有人把研究写作技法当成禁区时说:“有人一谈技巧,就被说成是资产阶级思想。
”陈毅也说:“有些人还没有入门,就已经反对学习技巧了。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作家就是要尽量以感人的手法,在可信的人物场面里创造出可信的人物来。
”文学大师高尔基指出:“应该研究文学劳动的手法和技巧,只有在掌握了这种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以或多或少的完美的艺术形式。
”作家们“可以看到很多,读到很多,也可以想像出一些东西,但是要做,就必须有本领,而本领是研究技巧才能获得的。
”二、写作·文学·创作[写作]写作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
它既受作家感情、气质、素养和对生活独特感受的支配和制约;又受作家思想、信念、立场、观点的支配和制约。
这种创作活动是有规律的,即写作方法和技巧。
写作包括创作文学作品(散文、诗歌、小说、故事、戏剧、影视等)和实用文章(信函、文书、公文、论文、新闻、报告文学等)。
[文学]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
它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创作]什么叫创作?创作就是创造文学作品。
创作过程包括两个部分:即创作构思活动和艺术表达活动。
创作构思活动:1、生活积累2、思想修养3、心理能力4、语言锤炼5、采访聚材6、选材炼意7、巧妙构思8、布局谋篇9、人物形象艺术表达活动:1、议论表达2、说明表达3、抒情表达4、记叙表达5、描写表达6、对话表达7、影像表达8、创造表达三、文章的写作过程文章是精神产品,它的工序就是写作过程,写作规律。
名家说作文教学
一、黎锦熙1.1写作重于讲读1. 2日札优于作文1.3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是我国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
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
作为日记和札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在心理上,轻松自然,因为不是“作文”。
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
许多大文学家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习惯,即习惯于用笔表情达意。
画家喜欢用画笔表达对事物的理解;音乐家常用音符抒发对世界的感受;而文学家则擅长用手中的笔描绘世间百态。
生活中类似的感触,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会有不同的表现,只是表情达意的习惯不同。
所以,要培养学生较高的作文能力,就得引导学生养成用文字表情达意的习惯。
但不要过分的讲平常写的东西是为了写好作文而进行的训练。
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引起思索和争议的事件,如杨利伟成功的太空之行,如一次集体活动,如班级新近发生的焦点事件等,利用自习课甚至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占用阅读课,引导学生即时用笔表达自己的见解,以求使之尽快养成习惯。
作为学生,高兴了,生气了,结交新朋友了,读到一本好书了,跟同学闹别扭了,挨老师批评了……只要有了某种情绪,就用笔把它记下来,不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只需开门见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绝不要想这是在“作文”,而是在表达一种情绪,在“说”一件事,说给谁呢?想说给谁就说给谁,只要痛快就行。
这就又涉及到一个问题:说和写是一回事吗?二者是什么关系?在练习写作的初期完全可以当作一码事;怎么说就怎么写。
生活中,有些人很会讲故事,常吸引许多听众,这些人的语言里,叙述形象生动,感情色彩丰富,而且还用了一些倒叙插叙什么的,所以极富有感染力。
如果把说的话变成文字,肯定是非常优秀的文章。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讲故事,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能把话说清(这是针对有些学生作文时的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说的),因此,怎么说就怎么写,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是最好的开篇、布局和立意的方法。
名家谈写作(梁实秋、鲁迅、叶圣陶)
名家谈写作--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梁秋实,字实秋,号均默,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
出版过《浪漫的与古典的》和《文学的纪律》两本文艺批评专著。
1930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
》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
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战后回任北平师大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著有《冬夜草儿评论》《浪漫的与古典的》《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偏见集》《约翰孙》《雅舍小品》《北平年景》《实秋自选集》《谈徐志摩》《梁实秋选集》《清华八年》《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著作。
翻译过《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结婚集》《潘彼得》《西塞罗文录》《职工马南传》《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盂雷特》《暴风雨》《吉尔菲先生之情史》等书目。
(本文选自梁实秋著《雅舍杂文》,武汉出版社,2013.08)这是散文大家梁实秋谈写作的文章。
作家谈写作,最有参考价值。
老梁告诉我们,写作就像走路。
一开始没有路,要自己开辟路线,这时候当然走得很艰难。
随着开的道路越来越多,路边美景越来越秀丽,这就容易不再择路,被路边的鸟语花香迷住了眼睛。
最后又明白了需要选择路线,选择景观,“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时候,就已经斐然成家了。
梁实秋谈的是作文之路,但我却觉得更是人生之路。
作文的三个阶段梁实秋第一阶段:文思枯涩难为继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
无论是以“人生于世……”来开始,或以“时代的巨轮……”来开始,都感觉得文思枯涩难以为继,即或搜索枯肠,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内容贫乏索然寡味。
中国名人作家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写作心得和人生感悟。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与大家交流。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读者,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走到了今天。
首先,我想谈谈写作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国度。
从《诗经》到《楚辞》,从《史记》到《红楼梦》,一部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作为一名作家,我们的使命就是传承和发扬这份文化,用文字记录时代,传递正能量。
在我看来,写作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一、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写作就是将它们转化为文字,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
二、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
作家是社会的良心,我们的作品应该关注民生,反映现实,传递正能量。
正如巴金先生所言:“我写我的真实,我写我所知道的生活。
”作为作家,我们要有责任去关注弱势群体,揭露社会黑暗,呼唤正义。
三、写作是一种传承。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后辈,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后人受益。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的写作经历。
自从我拿起笔的那一刻起,我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在这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长。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
在我初中时期,一位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的写作天赋,并给予我极大的鼓励。
是她让我明白了写作的意义,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家人。
他们一直支持我的写作梦想,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给予我鼓励和帮助。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读者。
是你们的喜爱和关注,让我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
每当我看到读者们的留言,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在写作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一、热爱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有温度、有灵魂的作品。
名家讲坛广播稿范文
名家讲坛广播稿范文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名家讲坛。
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名字]。
今天啊,咱们要走进一位文学大家的世界,他就是钱钟书先生。
您可别一听名字就觉得有距离感,其实钱钟书先生就像咱们身边一位超级有趣又超级有学问的老邻居。
钱先生不仅对生活中的事儿洞察入微,他读书也是海量啊。
有人说他读书就像是一头饥饿的牛闯进了菜园子,那是尽情地吃啊。
而且他读书还特别爱做笔记,他做的笔记那数量,估计都能堆满一个小屋子了。
他看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像一个探险家在挖掘宝藏一样,把书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探索个遍。
他的这种读书精神要是放在现在,那就是学霸中的学霸啊。
咱们再来说说他的幽默。
钱先生的幽默就像那藏在草丛里的小野花,不经意间就冒出来,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在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时,不会像咱们平常人说什么大眼睛、高鼻梁那么直白。
他会用一些特别巧妙又有趣的比喻,让你读着读着就笑起来,还对这个人物的形象印象深刻得不得了。
钱先生的一生啊,都沉浸在书的世界和对人性、对生活的思考里。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咱们虽然不能像他那样成为大学问家,但是咱们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汲取智慧,从他看待生活的角度里找到对自己生活的启发。
中外名家谈写作
《我的创作经验》高尔基(二)大半利用什么材料(自传的、书中的、观察的、记录的)?(答)大部分是用自传材料,但把自己置于事变的见证人的地位,不是把自己当作行动的力量,这是为着不妨碍自己——故事的陈述者来讲人生的缘故。
这并不是说我怕往被抓写的实际里写入刊么“自己的”虚构——屠格涅夫所说的没有它就没有艺术的那种“虚构”。
但是当作家描写的时候,用自己的聪慧、知识、言词的准确,眼光的犀利去自己玩赏着——他几乎不可免的要弄糟了,歪曲了“艺术的其实”。
当他强奸了自己主人公的社会的天性,强迫他说别人的话和完成那根本对他们不可能的行为,他就是糟蹋了自己的材料。
每个被描写的人如同矿石一般,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的温度下形成或解体的。
对于人来说,“冷静的处理”是一点也不成的,只是把他弄糟罢了。
因此,作家应该稍微爱自己的材料——活的人,或者,哪怕是当作材料去欣赏它。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柳青所谓生活的学校,就是毛主席在《讲话》里说的:深入生活,改造思想,向社会学习。
这是文学工作的基础。
如果拿经济事业来和文化事业比的话,那么,这个就是基本建设。
中国有句古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这个意思。
搞文化工作,不要搞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搞得再漂亮,是不扎实的。
我希望同志们从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
培养一种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要想写作,就先生活。
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
怎样塑造自己呢?在生活中间塑造自己,在实际斗争中间塑造自己。
不要等到拿起笔来写小说的时候,在房子里头塑造自己。
通常,作品有三种情况,反映了作者的功夫大小。
一种呢,就是与得深刻不深刻。
矛盾冲突概括得深刻不深刻;矛盾冲突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人物是否是写出了思想、性格、品质,而且,使这两方面融合得非常和谐,使读者非常的信服。
信服啊!第二种情况呢,就是说,作品的内容也没有错,但是,是平庸的。
矛盾冲突概括得浮浅;人物没有写出思想、性格、品质,而且还有概念化的毛病。
名家谈诗歌写作技巧
名家谈诗歌写作技巧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诗歌写作技巧,听听名家们都是咋说的!
就像李白,那可是诗歌界的大佬啊!他为啥能写出那么绝的诗呢?他说写诗要身临其境,感受那一刻的独特氛围!比如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多厉害呀,要是他自己都没站在那瀑布跟前感受那震撼,能写出这么牛的句子?这就好比你没尝过西瓜,咋能形容出西瓜甜呢!
还有杜甫,他强调观察要细致入微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若不是他仔细盯着那黄鹂、那白鹭看,能捕捉到这么生动的画面吗?这就像你在人群中,不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又咋能写出人物的鲜活呢!
再来说说白居易,他主张诗歌要通俗易懂。
可不是嘛,你看他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孩都能明白。
这就跟你给朋友讲个好玩的事儿一样,得让人家一听就懂呀,不然谁有兴趣听下去!
哎呀,名家们说的这些技巧,真的是太有用了!要是咱写诗的时候能把这些都记住,那咱的诗肯定也能变得超棒!咱也能写出像那些大诗人一样精彩的诗来!
咱们就得像李白一样去感受,像杜甫一样去观察,像白居易一样让人易懂,这样咱们的诗歌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啊!别总是怕自己写不好,大胆去尝试,说不定哪天咱也成了诗歌界的一颗新星呢!咱可不能小瞧自己,要相信自己能行,去写出属于咱自己的好诗歌!。
大师们的写作课
只有真正会读的人,才能妙笔出天下。
写作是件混合着焦灼,清醒,疯癫,兴奋的事情,每每会为了一个字一个词头痛欲裂,穷尽细胞无法挤出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只能黯然自责:看的太少,写不出。
幸而舒明月给我们带来这样的一本《跟着大师学写作》,朝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48位大文豪索要写作秘技。
我饕餮版吃下此书,现将一些要点摘录如下。
1:化“景语”为“情语”的四步法。
见到一束绚烂花事,怎么描写?拟人,比喻等等容易落入俗套,着实不如直接从外貌写起,比如什么形什么色。
花几瓣叶几瓣,何时开何时败等等基本写生与临摹。
四步可以写好。
对花事的普遍关注——对某一具体花朵的凝视和观察——抓取物态的一点或者几点特征——焦灼,贯注。
2:萌物的重要。
虚构作品中酌情添加萌物可以大大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譬如沈从文《边城》中的狗,汪曾祺《鸡毛》中的鸡,川端康成《禽兽》中的猫头鹰等等。
3:童年不等于真善美。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作家们比如莫言苏童余华等等,善于呈现童年的情景,可大多却是贫穷的不堪,落后的羞耻,孩提的真善美则很少提及。
他们撕破了一层又一层的隐讳,是某种更加冠冕堂皇也更令人窒息的事情罢了。
4:千万别将外貌和性格过多联结。
她的脸圆圆的,显示出善良的性格,她的嘴巴很薄,像是一个泼妇的样子。
这样的文字实在该立刻抛弃不用,外貌不要和性格连起来。
要描写外貌就老老实实单独描写,写性格也是单独描写,千万不要过多的影射。
5:学习大师们巧妙运用标点符号。
在我国严肃文学史上,最善于运用标点符号的莫过于鲁迅了,比如:灰土,灰土,…………………………灰土…………完全就是一种漫天灰土扑面而来的窒息感,感叹号,问号,破折号,省略号这四大护法使用得当,会起到比文字更有力量的作用。
6:出奇制胜,才能惊艳于人。
“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以理解为:誓死以精准的,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新鲜感的文字惊艳于人。
看看这首打油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又比如鲁迅的打油诗: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白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人名家谈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如无知音赏,归卧故山丘。
——唐·贾岛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已意。
——唐·孔颖达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安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脚。
——清·曹雪芹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清·龚自珍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浅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
——清·俞樾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鲁迅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个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谁。
——鲁迅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
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细微的癖性,衣服的样式,也不加改变。
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人,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
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见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
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后来才知道倒是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
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
况且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
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构思,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
——鲁迅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动手来写的。
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的顺口。
——鲁迅艺术与人生,只是一个晶球的两面。
和人生无关系的艺术不是艺术,和艺术无关的人生是徒然的人生。
问题要看你的作品到底是不是艺术,到底是不是有益于人生。
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宇宙万类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
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是高涨着的情调。
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先要做人,然后做诗。
做人方面的努力也是做诗方面的努力。
——郭沫若凡事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
——叶圣陶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认做书呆子,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
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
——叶圣陶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见;唯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继续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
——叶圣陶写作材料都是诸位生活里原有的,不是生活以外找来的。
——叶圣陶写东西的时候,也是我最快活的时候;欲使心情安静,还是写文章。
一般人写文章,着重文字的推敲,其实文章本身的修辞固然重要,但作者的思想、情感、德性更重要,仅有优美修辞的作品,永远不能列为第一流。
由思想、情感、德性构成的作者的性灵与独特风格,就成为这个作者作品的骨骼,没有骨骼的作品,是言之无物的,是不值得一读的。
要做作家,最要紧的,是要对人对四周的事物有兴趣,要比别人有更深的感觉和了悟。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可以尖如方针。
但他的观念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见的越远。
——林语堂文学贵在“创作”,文学不能不忌同求异。
人家用过的,我固不必去拾唾余,就是我自创的,被别人或自己用熟了时,也得割爱。
所以文学上的“创作”,又该是绵延不绝的。
——茅盾文学的目的是综合地表现人生,不论是用写实的方法,是用象征比譬的方法,其目的总是要表现人生,扩大人类的喜悦和同情,有时代的特色做它的背景。
我觉得文学作品除能给人欣赏而外,至少还须含有永存的人性,和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
文学贵在“创作”,文学不能不忌同求异。
人家用过的,我固不必去拾唾余,就是我自创的,被别人或自己用熟了时,也得割爱。
所以文学上的“创作”,又该是绵延不绝的。
——茅盾善于观察的人,虽不是神仙,虽不是预言家,但他却能从现在观察到将来,从歧路上观察到正路上去的。
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
作家既有了这一种强的个性,他只要能够修养,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作家。
修养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的体验。
以己例人,我知道世界上不少悲哀的男女,我的这几篇小说,只想在贫民窟,破庙中去寻那些可怜的读者。
得意的诸君!你们不要来买吧,因为这本书,与你们的思想感情,全无关涉,你们买了读了,也不能增我的光荣。
——郁达夫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老舍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老舍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老舍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老舍怎么去写一件事,应该由作者自己决定。
这就是说,我们不必去模仿别人。
我们念别人的作品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为了照猫画虎地去套别人的套子。
——老舍生活是一件事,写作是另一件事。
一个写作家应当在大街上活着,可是不能在大街上写作。
他像一头牛,吃了草以后,须静静地反复细嚼,而后草才能变成乳。
写文章须善于叙述。
不论文章大小,在动笔之前,须先决定给人家的总印象是什么。
这就是说,一篇文章里以什么为主导,以便妥善安排。
定为何者为主,何者为副,便不会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
叙述一事一景,须知其全貌,心中无数,便写不下去。
知其全貌,便写几句之后即能总结一下,使人极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应记住,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处;我们须随时的用动作表现出他来。
每一个动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现出他一点来,他便越来越活泼,越实在。
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很显然的,假若我要写农人,我就必须下乡。
这并不是说,到了乡村,我只去记几句农民们爱说的话。
那是没有多少用处的。
我首要任务,是去看农人的生活。
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
从生活中找到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地说到根儿上。
话跟生活是分不开的。
因此,学习语言也和体验生活是分不开的。
写完了,狠心地改,不厌其烦地改。
字要改,连标点都要改。
——老舍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义来绳规自己,我只是任思绪的奔放而信笔之所之。
我只要求保持我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与欣赏的人物就行了。
——丁玲写作的最高技巧为无技巧。
——巴金我这些话无非说明文章的体裁和形式都是次要的东西。
主要的还是内容。
——巴金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容易上口的。
哪怕你没有时间读熟,凡是能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容易让人记住。
我并没有想到要记住它们,它们自己会时时到我的脑子里来游历。
有时它们还会帮助我联想到别的事情。
我常常说,多读别人的文章,自己的脑子就痒了,自己的手也痒了。
读作品常常给我启发。
——巴金我只想说明一件事情:一个人必须先有话要说,才想到写文章;一个人要对人说话,他一定想把话说得动听,说得好,让人家相信他。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声调,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完全一样。
人是活的,所以文章的形式或者体裁并不能够限制活人。
我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事先想到我这篇文章应当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想的只是我要在文章里说些什么话,而且怎样把那些话说得明白。
——巴金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我50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巴金我并不是拿起笔就可以写出文章;也不是只要编辑同志来信索稿,我的文思马上潮涌而来。
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够顺利地下笔。
我有时给逼得没办法,坐在书桌前苦思半天,写了又涂、涂了又写,终于留不下一句。
《死魂灵》的作者果戈里曾经劝人“每天坐在书桌前写两个钟头”。
他说,要是写不出来,你就拿起笔不断地写:“我今天什么也写不出来。
”但是他在写《死魂灵》的时候,有一次在旅行中,走进一个酒馆,他忽然想写文章,叫人搬来一张桌子,就坐在角落里,一口气写完了整整一章小说,连座位也没有离过。
其实我也有过“一挥而就”的时候,我在二十几岁写文章写得快,写得多,也不留底稿;我拿起笔,文思就来,好像是文章在逼我,不是我在写文章一样。
我并无才能,但是我有感情,有爱憎。
我的文章里毛病多,但是我写得认真,也写得痛快……——巴金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我是从读者成为作家。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养料。
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
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家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
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能拿到手的一切书刊…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
我很早就声明过,我不是一个冷静的作者,我不是为了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我也说过:“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恨过的。
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的确,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
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过的一切。
——巴金我写作为的是人类解放。
消除不平等、非正义,贫困和解放无辜者,消灭一切形形色色的精神与物质的压迫。
人生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
生存主要是物质方面,它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维持你的生存,存在。
你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吃饭,睡觉。
而是你要工作,你要创造,你的创造就是一种艺术。
要把艺术看成广义的一个含义,不是说艺术非得唱歌、跳舞、表演、画画、弹琴。
我们说的艺术是你应该把人生,看作是一部艺术作品,你本人生存着就是一个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