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棱镜、色素滤液等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出示万紫千红的植物图片引入教学,学生一般都有栽花种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交流种植经验,提出问题:1.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2.从树苗长成大树的过程,有机物如何积累?3.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长大?师:在新课之前,大家对光合作用了解多少?生:吸收的是光能,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师:要了解光合作用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叶绿体的结构第一课时:师: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些?色素有什么作用?提出问题:色素有什么作用?作出假设:(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光能)——假设:色素能捕获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设计实验: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不同的色素对光能的捕获能力——2、色素对光的吸收进行实验:观察视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光的色散:可见光在三棱镜的色散作用下呈现:红橙黄绿青靛紫;用注满叶绿素的玻璃板对白光进行隔滤,透过三棱镜,可以发现,红光部分明显暗淡,蓝紫光部分明显暗淡,说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注满类胡萝卜素的玻璃板对白光进行隔滤,透过三棱镜,可以发现,蓝紫光部分明显暗淡,说明——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师:根据不同色素对不同光吸收的特点,温室种植蔬菜时应该选择什么光源进行补充?生:红光、蓝紫光(主要选择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师:在温室或大棚的顶部应该选择什么颜色的塑料薄膜或玻璃?生:红色或蓝色(红色或蓝色的玻璃不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红光和蓝紫光可以透过玻璃提供给农作物的色素进行吸收)第二课时:引入:了解了色素的作用是捕获光能,而我们现在知道绿色植物通过色素捕获光能是为了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几百年前人们不知道光能和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的联系,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光合作用,那么,科学家们是怎么样逐步认识光合作用的?师:在探索光合作用之前,人们已经知道植物要生长和土壤中的水有关————水,那么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光合作用总方程式: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实质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3. 光合作用的意义4. 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发现历程和意义。

2. 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什么是能量?生物体的能量从哪里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光合作用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发现历程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5.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实质:有机物的合成、能量的转化发现历程:PPT展示意义:PPT展示探究实验:PPT展示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实质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探究。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漳平一中生物组陈聪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第二小节。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响和暗反响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根本过程等内容。

本节是在复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根底!但是,学生对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响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复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复习好这一节课,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⑶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⑷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⑸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⒉能力目标⑴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⑵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⑵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别离。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⑴光反响和暗反响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五、教具准备:课件、微课、导学案六、教学与学法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与总结方法等。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生物教学设计之《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现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要达成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能力目标则包括一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方面目标在具体的课堂中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有所侧重。

在《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中,要达成的三维目标:1、知识方面:要能够说出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能力方面: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方法,并在有关的实验介绍、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知识体系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分3个课时完成,每个课时除了都有一定的知识目标要完成外,还各有侧重地要求完成情感和能力目标。

例如:第 1 课时侧重于能力目标的达成,第 2 课时侧重于情感目标的达成,第 3 课时则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不会感到陌生。

但那也只不过是知道个大概,一知半解的情况往往更容易激发人的好奇心。

人教课标生物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生物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课标要求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对光能的吸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素带,注意色素带的不同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在学习色素的作用时可结合物理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具体内容标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生实验,直观地了解绿叶中光合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分布顺序,再设计连贯的小问题结合物理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光合色素的作用;通过叶绿体模型的展示直观形象地了解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并且通过经典的实验材料分析,明确叶绿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置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以实验落实课程目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而生物学正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

生物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也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的有效渠道。

本设计安排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巩固强化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提高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

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入: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样一个实验: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只减少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当时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那么你们认为呢?(1、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都散失到空气中;2、植物生长主要的原因是植物能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对于绝大多是生物来说,追根溯源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源自于太阳的光能,而太阳的光能要转化为能被细胞利用的化学能需要经过光合作用,那么哪些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呢?(植物or绿色植物)举例:玉米的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种子的储存的养分耗尽后就会死亡。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光合作用可能与什么有关?(色素)其实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原生生物如:蓝藻,原核生物如:光合细菌,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也是因为他们体内含与绿色植物一样的某些能够捕获光能的色素,那么究竟绿叶中含有哪些色素呢?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现象: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3、结果分析:色素带的条数与色素的种类有关,四条色素带说明有四种色素。

色素带的宽窄也色素含量有关,越宽说明含量越多,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色素带的扩散速度与溶解度有关,扩散越快溶解度越大。

4、四种色素对光的差异性吸收从实验结果来看这四种色素的含量、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解度都是不同的,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没有什么差别呢?将四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下,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是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应用。

2.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

(二)能力训练点1.过多媒体投影,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分步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1.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过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科研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为主、兼用比较分析小结式讲述法。

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讨论回忆叶绿体在光下制造氧气和淀粉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2.视图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和功能。

3.采取读书思考、讨论小结、练习校正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六、教学步骤引言:同学们在初中已学过光合作用,你们还记得光合作用的概念吗?我们曾做过哪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学生议论后,齐声朗读光合作用一段。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点评强化,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其中的有机物通常是葡萄糖,进而可以合成蔗糖或淀粉(即单糖可以合成二糖或多糖)等。

1. 回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研究光合作用这种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理过程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如: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实验;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从叶绿体放出氧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光合作用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3.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类型、光的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

4. 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色素、光合酶、碳同化作用。

5.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有机物的合成、氧气的产生、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的详细解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性质、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2. 实验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验器材。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能量如何转化为生物能。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光对生物的作用。

3. 知识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

4. 知识拓展: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6.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

7.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

8. 知识总结: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强调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9.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10.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光合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第二小节。

本节主要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知识。

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等内容。

本节是在复习完细胞呼吸后立即转入的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在知识模块上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以后学习第三模块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打好基础!但是,学生对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过程,对于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指导学生复习好这一节课,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⑶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⑷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⑸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⒉能力目标⑴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⑵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⑵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说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五、教具准备:课件、微课、导学案六、教学与学法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加以讲授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与总结方法等。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标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性质和光的来源;2.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3. 掌握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光的性质和来源;2.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实验材料:水果、酵母、糖、试管、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光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知道光从哪里来吗?光对生物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来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通过光的传播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2. 介绍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和传递能量;3.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4. 解释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2. 实验步骤:a. 将一些水果剁碎并放入试管中;b. 加入适量的酵母和糖;c. 将试管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用白纸盖住试管;d. 观察实验的变化,记录下来;e.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能才能进行。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讨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你认为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短文;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能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光和光合作用则是维持地球生命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因此,在科学课程中,教育者要向学生传授关于光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以便他们理解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并在未来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系列关于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示例,以帮助教育者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1. 光的介绍为了让学生理解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教育者可以先进行一些介绍光的课程。

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物理性质,如光的速度、波长和颜色等。

还可以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实验,如经过棱镜后的折射和反射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如何工作和为什么如此重要。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一旦学生了解了光的基本知识,教育者可以开始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幻灯片和图片等多种支持工具来实现。

学生可以观看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进行能量转化的计算和分析。

在讲解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后,教育者可以将该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光能转化、化合物制造和能量储存。

然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实验来了解每个步骤的详细过程。

完成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影响。

在这一部分,教育者可以让学生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和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植物生长和食物链等主题时,可以介绍光合作用如何支持植物的生长,并为整个食物链提供足够的能量。

最后,在全面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步骤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应用。

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光合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或研究如何设计太阳能电池以利用光合作用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际价值和应用。

在教授光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之一,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同时,光合作用对必修1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对后面必修3中的稳态、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而且光合作用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

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1.2辨析光合作用相关的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2.1.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重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2.2.2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学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3.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探究学习,感悟科学家专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事物,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利用光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3.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体会。

2.3.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3.1学生已经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光合作用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类型。

2.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4. 光合作用的意义:生物能量来源、碳氧平衡、生物圈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酒精、碘液、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进而导入光与光合作用的主题。

2. 光的性质:介绍光的传播、光的类型,引导学生理解光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 光合作用的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如哈柏、恩格尔曼的实验。

4. 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机制。

5. 光合作用的意义:阐述光合作用对生物能量来源、碳氧平衡和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实验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叶片酒精脱色、碘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过程。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与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六、教学拓展1.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历史上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和重要科学家,如普利斯特利、梅耶、萨克斯等。

2. 光合作用的应用:探讨光合作用在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意义。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片、实例。

3. 学生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

3. 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播放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光合作用的意义:讲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价值。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与食物链的关系等。

6. 学生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感受科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物燃料、能源领域的应用。

3. 结合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减轻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由光合作用的概述、叶绿体和其他色素两部分组成,本节课是本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的重要内容。

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ATP、酶、细胞呼吸等知识,所以,本节课实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光反应、碳反应和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了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呼吸,在初中也已经接触过光合作用的知识,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并不简单,反应式也不是初中时学习的那样。

同时,从元素的角度学习反应式,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的实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场所和产物。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吸收光谱。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的元素来源,发展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色素种类和作用【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支架式教学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吃饭了引入,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并且,通过吃饭学生联想到了生物界的生物都需要通过补充能量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从而产生疑惑: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并维持各项生命活动呢?之后,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反应式,在旧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元素是来自哪里?从而自然地得出新的光合作用反应式。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之《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的设计现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要达成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能力目标则包括一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方面目标在具体的课堂中既要全面考虑,又要有所侧重。

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中,要达成的三维目标:1、知识方面:要能够说出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并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能力方面: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方法,并在有关的实验介绍、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知识体系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分3个课时完成,每个课时除了都有一定的知识目标要完成外,还各有侧重地要求完成情感和能力目标。

例如:第1课时侧重于能力目标的达成,第2课时侧重于情感目标的达成,第3课时则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不会感到陌生。

但那也只不过是知道个大概,一知半解的情况往往更容易激发人的好奇心。

借此,教师可以在第1课时上课之初就给学生一连串思考,比如说提出一系列问题:春夏季同学们看到的绿色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是不是这些叶子里只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呢?但到了秋冬季,叶子却变黄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到底绿色植物叶子中的色素有多少种呢?各种色素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在同学们都想一探究竟的情况下,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去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

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以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的介绍,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体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

在本节课案的设计中,笔者将教科书100页的“资料分析1”和101-102页的几个实验介绍,以时间为序,抓住几个最为经典的实验,重新构建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重组的教学内容的实施,不仅可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探究内容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下节课学习“光合作用过程”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2)说明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3)简要分析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鲁宾-卡门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需要光、场所在叶绿体中、产物主要有淀粉、释放氧气中的氧来自水。

2 能力目标
(1)在尝试萨克斯实验操作中;学会控制变量、设立对照和重复实验。

(2)在资料分析和实验观察中,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光合作用的大致过程。

3 情感目标
(1)参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经典实验的问题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
(2)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继承、争论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和鲁宾-卡门实验
2.教学难点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设计方法;评价“证实CO
2
机物所需原料的实验设计方案”。

五、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光合作用探究的前期实验
二、光合作用探究取得重大发现的相关实验
1.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恩格尔曼实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中的碳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碳
4.卡尔文实验──CO
2
三、光合作用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方案的实施,比较注重在介绍每个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迪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在注重教师“导”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艰辛的实验探究历程。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仅获取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地是亲身体验了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由此感受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