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归类汇总清晰版

合集下载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总结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修辞手法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总结第一单元1.比喻: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2.排比: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3.对比: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4.拟人:(1)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2)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3)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第二单元1.拟人:(1)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2)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3)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4)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2.比喻:(1)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3.对偶: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第三单元1.比喻: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2.拟人:(1)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2)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第四单元1.比喻:(1)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

(3)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4)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5)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6)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五单元1.比喻: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反问: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3.对比:(1)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2)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及练(超全)一、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如、般、似的、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小小的花苞圆圆地,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立刻,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勇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8、天安门广场曾经成了人的陆地,红旗翻去动,像海上的波浪。

9、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低贱钢铁巨人一样。

11、桌面上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3、山洪狂嗥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1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和蔼可亲。

17、玉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8、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二)拟人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品德化,将本来不具有人动作和豪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豪情的模样。

119、仿写譬喻句: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一、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形式。

在小学语文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和描写。

下面将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二、详细解析1. 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地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数量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气真热,能把人烤焦了。

”夸张的手法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极端的温度。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明喻与被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脉搏,温暖又欢快。

”比喻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笑声的美好。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点、行为、感觉、思想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的表现形式。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实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地饥肠辘辘,渴望一场甘霖的洗礼。

”拟人使得大地有了渴望和饥肠辘辘的人性化特点。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他黑得像炭,她白得像雪。

”通过对比黑与白,强调了两个人的肤色之间的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并列的内容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让文句更加连贯,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早晨,阳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花朵,照亮了我们。

”排比使得阳光的照耀行为更加强调和生动。

6.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往往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可以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设问,引起了读者对于世界形成的思考。

7. 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回答,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些技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表达,增加语言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具体生动。

比如:“他是个守望者,像一只忠诚的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属性,使得表达更具有情感色彩。

比如:“春天向大地微笑。

”3.夸张:夸大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比如:“他一口气喝了一大桶水。

”4.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突出方面的特点,增加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比如:“黑夜中的小树,像孤独的竖琴。

”5.排比: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多个相同类别的事物,增加表达的张力和力度。

比如:“红色的花朵,红色的夕阳,红色的梦境。

”6.比拟: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种情感或特点。

比如:“她的笑容像清泉,流淌在阳光下。

”7.借代:用一个代表事物取代另一个,以便能更好地表达出意思。

比如:“春天的脚步渐近了。

”8.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以加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记忆力。

比如:“飞舞的红旗,飞舞的花朵,飞舞的梦想。

”9.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冲击力。

比如:“难道我会放弃吗?”10.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11.比较: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进一步凸显其中的特点和意义。

比如:“没有黑,白就不会那么明亮。

”12.倒装:改变语序,使得表达更具有冲击力和引人注意力。

比如:“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13.借光:通过映射或借用其他的名人、作品等的形象,来为自己的内容增色,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比如:“她的笑容像蒙娜丽莎一样迷人。

”14.借古讽今:通过引用古代经典的故事或典故,来表达对现实的批评、思考、警示或启示。

小学1-6年级语文21种常见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1-6年级语文21种常见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1-6年级语文21种常见修辞手法汇总!给孩子收藏!0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0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0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0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0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

小学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汇总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常用技巧和手段,能够强化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在文字表达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的作用比喻是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间的共同点,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感受。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生动形象:比喻能够用具体的形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使描述更加生动,如“他的笑声如同一阵清风,吹起了我的心情”。

2. 强调特点: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者特色,使读者更加注意到这一点,如“他是一颗闪烁的明星,照亮了整个舞台”。

3. 增强感触:比喻能够通过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加深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如“这座城市就像一颗巨大的心脏,每天都在跳动”。

二、拟人的作用拟人是用人的行为、思维或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使事物更具个性和生命力。

拟人的作用如下:1. 人物化:拟人可以把无生命的物体描写得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增加读者的兴趣,如“太阳躲藏在云彩后面,害羞得不敢露面”。

2. 表达情感:拟人可以通过赋予事物人类的情感,使描述更富有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大海在怀念过去的时光,波浪向前奔涌,永不停息”。

3. 深化理解:拟人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如“时间守候在角落里,静静等待着你的到来”。

三、夸张的作用夸张是对事实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调、渲染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调效果: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特征,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得不注意到他”。

2. 幽默效果:夸张常常被用来表达夸张的幽默效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如“整个教室都被他的笑声所填满”。

3. 推动剧情:夸张在叙事中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加悬念和冲突,如“他飞奔过天桥,犹如一颗火箭飞向远方”。

四、排比的作用排比是将一组相同结构的词句并列使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

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和运用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将两个事物相比,用一个事物的形象意象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目的。

例如,“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

”中的“如同银铃般清脆”就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描述她的笑声声音的特点。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和人的行为、感情等来描写、表达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如,“风啊,你为什么这样呼啸?”中的“风啊”通过拟人的方式来与风进行对话。

三、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词组或句子并列起来进行修辞,以起到强调、加强语气或者表达对比的作用。

例如,“我看见了你的笑容,看见了你的泪水,看见了你的坚强。

”中的“看见了”就是排比的手法。

四、借代借代是通过用相关的事物或词语来代替原有事物或词语,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喜欢绿油油的麦苗。

”中的“绿油油的麦苗”用来代替麦田的景色。

五、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或者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夸大或者缩小来达到修辞的目的,以便更好地表达和夸张的手法。

例如,“我等了整整一年。

”中的“整整一年”是对等候时间的夸张描述。

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增加说话的效果,引出听话人的注意。

例如,“难道不是你做的吗?”中的“难道不是”就是反问的方式。

七、夜景描写夜晚的景色给人一种神秘、安静的感觉,因此在写夜景时,可以使用一些虚幻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以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如,“夜空布满了银辉,而星星则像闪烁的钻石。

”中的“闪烁的钻石”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写星星的闪烁光芒。

八、季节描写季节的变换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写季节时,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更好地表达季节所带来的特点和感受。

例如,“春天来了,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斗篷,鲜花绽放,生机勃勃。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第一篇: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意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

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归类汇总清晰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归类汇总清晰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归类汇总清晰版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归类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复、双关、反语、借代等。

1、比喻: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例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姑娘美得犹如一朵花。

(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是、成为)借喻——甲代乙例如:我看见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B作为喻体的食物必须通俗浅显,使人易懂、易理解。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感化: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言语生动形象。

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表述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XXX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XXX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子、特征、感化、程度等加以缩小。

中小学语文16种常用修辞手法汇总

中小学语文16种常用修辞手法汇总

《中小学语文16种常用修辞手法汇总》——掌握语言艺术,提升表达魅力一、比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被比喻事物的特征。

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它们让语言充满形象感和艺术性。

二、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情感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情感。

这种手法能让描述更加生动,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强化表达效果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有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

夸张手法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排比是通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五、对偶——形式整齐,意义对称对偶是利用语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对称或对立的特点,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

对偶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易于记忆。

六、反问——无疑而问,加强语气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不需要对方回答。

反问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七、设问——自问自答,引导思考设问是自问自答,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内容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晰。

八、借代——以事物特征代指事物本身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能使语言简洁、含蓄。

九、反语——言此意彼,讽刺幽默反语是说出的话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常用作讽刺或幽默的修辞手法。

反语能增加语言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十、对比——凸显差异,突出特点对比是将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以凸显它们的差异。

十一、反复——强调情感,加深印象反复是在文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语气,突出某种情感或意思,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层递——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层递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语句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等顺序排列,使表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语文修辞手法汇总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小学六年级语文必会修辞手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必会修辞手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必会修辞手法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梳理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梳理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梳理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语文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语法和基本写作技巧,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通过梳理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方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效果。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通过说一件事物像另一件事物来进行描述,以增加表达的形象感。

比如:“她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悦耳动听。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比喻手法,使我们的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2.拟人拟人是将非生物的事物赋予生物的特质和行为,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树木在微风中低声耳语。

”通过拟人手法,我们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

3.排比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使文章更加铿锵有力。

比如:“既要修身,又要齐家,更要治国平天下。

”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气更加强烈,更具有说服力。

4.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处理,以强调某种情感或者效果。

比如:“他饿得可以吞下一头大象。

”夸张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写作技巧除了修辞手法外,写作技巧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几种小学生比较常用的写作技巧:1.注意段落结构在写作时,我们需要合理地划分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每一段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围绕主题句展开,做到条理清楚,逻辑紧密。

2.用词准确用词准确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尽量用精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如“好”,“坏”,以及过于简单的词语。

3.丰富句式在写作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简单句,而是要尝试使用更多的复杂句和并列句,增加句子的多样性和表达的层次感。

4.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使作品更加生动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环境的变化等细节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其中一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小学语文知识归类总结-诗词中几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归类总结-诗词中几种修辞手法

诗词中几种修辞手法:(01)比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02)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03)拟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04)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05)借代:孤帆远影碧空尽。

(06)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07)反复: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哪里? (08)对偶对比: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09)比喻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0)借代对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夸张拟人: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12)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32、朗读诗词的节奏为:三字句:“二一”两拍(江南一好)“一二”拍(绿一蓑衣)个别的“三”拍(鹅一鹅一鹅) 四字句:“二二”拍(大江一东去) 五字句:“二二一”拍(床前一明月一光)“二一二”拍(举头一望一明月)“二三”拍(谁言一寸草心)“三二”拍(能不忆一江南) 六字句:“二二二”拍(地主一重重一压迫) 七字句:“二二二一”拍(门泊—东吴一万里—船)“二二一二”拍(两个一黄鹂一鸣一翠柳)“二二三”拍(霜叶一红于—二月花)“四三”拍(姑苏城外—寒山寺)33、句子的语气从轻到重依次排列为:陈述句、疑问句、否定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

34、标点符号:标号和点号的总称,标号的作用在于标点,包括引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包括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叹号。

35、汉字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加上假借、转注,古代合称“六书”。

36、病句:凡是有病的句子都叫病句,即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

如违反语法规则、逻辑推理的修辞一般要求,使句子的表达不够正确、通畅,甚至发生了错误。

常见病句的病因主要有:句子成分残缺;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概念不清、分类不当;重复罗嗦;词序颠倒;比喻不当;夸张过分;前后矛盾;不合事理;关联词使用不当等。

37、常见的分段方法:(0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运用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运用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运用总结大全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表达的艺术感。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初步接触修辞手法,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对提升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比喻、排比、夸张和对偶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形象明确的事物描绘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揭示事物的内在特点或隐藏的含义,使文章具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加深读者的理解力。

比喻的用法可以是引用其他事物、生活经验等来类比说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在小学作文中,学生可以运用比喻手法来描述人物、事件或物品,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例句:1. 她的笑声像清泉,叮咚作响。

2. 这支钢笔是他的武器,每天都与纸张搏斗。

二、排比排比是一种运用类似结构的词或句来逐一列举或对比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文章句子结构简洁明了,层次清晰,以增强修辞效果。

在小学写作中,排比常用于描述事物的特征或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1. 这个故事让我开心、感动、悲伤,让我好久不能忘怀。

2. 他的成绩让人惊讶、钦佩、羡慕,简直是我们班的学霸。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或充分放大描述来表达作者情感或强调事物特征的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趣、引人注意,增强描述的张力。

在小学作文中,学生可以运用夸张手法来描述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和增强趣味性。

例句:1. 我一阵大笑,笑声震得整个教室都在颤抖。

2. 她的书包背得高高的,就像是背着一座大山。

四、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对比、并列或反复运用对称的词句来衬托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偶,可以使文章表达更加鲜明、有冲击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小学作文中,学生可以运用对偶手法来描述事物的相似或相反之处,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例句:1. 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此起彼伏。

2. 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一片生机。

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比喻、排比、夸张和对偶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形象逼真,增加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归类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复、双关、反语、借代等。

1、比喻:
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例如:香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姑娘美得犹如一朵花。

(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暗喻——甲是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例如:我看见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一些银丝。

注意: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B作为喻体的食物必须通俗浅显,使人易懂、易理解。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言过其实”的表述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李白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毛泽东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5、反问:
无疑而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使语言鲜明有力,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反问有两种形式: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例如:如此感人的场面,怎么能不让人落泪呢?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6、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最好不要急于动笔。

7、双关:
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唐)晴即情。

(谐音双关)
例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实指元春、迎春、探春。

(意义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8、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是为了讽刺、嘲弄和揭露,有的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鲁迅)
例如:父母骂孩子捣蛋鬼。

9、引用: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名言警句、典故等,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直引饮用)
例如:呵,“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激越的浪峰一对对飞越礁石,就像赛马场上奔驰而过的马群,声势浩大的风涛交织,哗然轰动。

(间接引用)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鲜明地显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别或者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通过对比,说明两种人不同的生命价值和人们对这样两种人的不同评价。


注意: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1、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分为正对和反对两种。

正对——两句意思相类似,表示相关或相近的思想内容。

例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2、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加深读者印象,有音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有两种方式。

(1)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相关的词语隔开来反复出现,中间插上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例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3、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替代。

借代种类有四种。

(1)以特征代事物本身。

例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2)专用名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以具体代抽象。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陈毅)(以烽烟代战争。


(4)用工具代事物本身。

例如: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

(以刺刀代敌人)
(5)部分代整体。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李白·唐)(以帆代船)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