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民俗

合集下载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百政发〔2018〕20号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百政发〔2018〕20号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百政发〔2018〕2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予公布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0项),请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0项)百色市人民政府2018年7月6日附件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保护单位备注1民间文学(7项)唱文龙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2平果壮族谚语3蒙台的故事4壮族达稳歌5没六鱼洞的传说6平果壮族童谣7平果壮族谜歌8传统音乐(7项)平果壮族文歌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9平果壮族侬歌10平果壮族勉歌11平果壮族行孝歌12平果壮族祭祀笛曲13靖西壮族田螺笛靖西市文化馆14隆林壮族山歌(南盘江调)隆林县文化馆1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6项)右江端午赛龙舟百色市文化馆16古壮拳田东县文化馆17平果壮拳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18靖西壮族棋类活动靖西市文化馆19靖西壮族花灯靖西市文化馆20隆林汉族打鸡儿棒隆林县文化馆21传统技艺(14项)田东瑶族噜吡咧制作技艺田东县文化馆22田东米花制作技艺田东县文化馆23芭蕉芋粉丝手工制作工艺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24那坡壮族服饰制作技艺那坡县文化馆25凌云壮族传统儿童配饰技艺凌云县文化馆26乐业壮族云雾茶制作技艺乐业县文化馆27田林瑶绣田林县文化馆28隆林辣椒骨制作技艺隆林县文化馆29隆林壮族背带制作技艺30壮族黑粽子制作技艺31壮族绣花鞋制作技艺32隆林壮族传统染布技艺33壮族“三层楼”服饰制作技艺34六色糯饭加工技艺西林县文化馆35传统医药(1项)壮族眼疾疗法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36传统戏剧(3项)田东南路壮剧田东县文化馆37平果邕剧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38德保提线木偶戏德保县文化馆39民俗(12项)作登瑶族布努节田东县文化馆40印茶歌圩41江城牛魂节42开生仪式平果县民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43平果壮族达汪节44平果朋友节45侬智高六旗兵阵靖西市文化馆46凌云庆丰节凌云县文化馆47定安“销正月”田林县文化馆48隆林汉族哭妈娘习俗隆林县文化馆49隆林汉族庖汤节50隆林彝族火把节——结束——。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铜鼓文化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铜鼓文化

⼴西民族传统⽂化——铜⿎⽂化⽂章来源:⼴西民族报⽹蒋廷瑜 2013、10、11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世纪五⼗年代就说过:“假如有⼈问,祖国南⽅⼀带兄弟民族古⽂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

”现在假如有⼈问,⼴西古代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铜⿎作为⼀种民族民间乐器,⼤约从公元前⼋世纪起,就在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产⽣,嗣后随着民族的迁移和民族间的⽂化交流,沿着⼤江⼤河分布到我国南⽅的⼴西、⼴东、海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和东南亚各国。

⼴西是铜⿎最重要的分布地区。

铜⿎作为⼀种古⽼的传统⽂物,集冶⾦、铸造、绘画、雕刻、⾳乐、舞蹈于⼀⾝,凝聚了许多民族世世代代的⼼⾎和才智,是研究这些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化的⼀部不成⽂的百科全书。

⼀、⼴西铜⿎⽂化的地位铜⿎在⼴西境内分布⼴泛。

桂东南、桂南和桂西南各县都有古代铜⿎出⼟和流传,出⼟铜⿎最密集的地区是⽟林、贵港、钦州、南宁市境,梧州南部、来宾、柳州等市境也时有出⼟铜⿎纪录。

桂西北⾃龙胜、三江沿桂黔、桂滇边境各县,晚近时期仍有不少民族使⽤铜⿎,传世铜⿎最多的是河池和百⾊两市境内,以红⽔河流域最集中。

如果将出⼟铜⿎和流传铜⿎的地点填⼊⼴西地图,铜⿎分布⾯⼏乎覆盖了整个⼴西,若以县、市为单位计算,曾经出⼟或使⽤过铜⿎的县、市已达79个,占总数88%以上,只有桂东北⾓少数⼏个县与铜⿎⽆缘。

1980年,中国古代铜⿎研究会对全国铜⿎进⾏了⼀次粗略普查,当时收藏在全国各级博物馆、⽂物管理机关和⼤学、科研机关的铜⿎,总数在1360⾯以上,其中⼴西各级⽂物单位所藏则是500多⾯,位居全国第⼀。

⼴西民族博物馆收藏铜⿎300多⾯,不但是全国收藏铜⿎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收藏铜⿎最多的博物馆,散藏民间的铜⿎还未统计。

1991年⾄1993年河池地区⽂物管理站对所属11个县市的铜⿎进⾏了专题调查,登记到传世铜⿎1417⾯,仅东兰⼀县就有538⾯,随后东兰县被命名为“铜⿎之乡”。

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

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

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
百色市田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可供游客游览的景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首先是田东县的“三山两水一田园”景区。

这里有三座山,分别是大山、小山和石山,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寺庙,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两条水指的是田东县的两条主要河流——田东河和大龙江,这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水景。

一片田园则是指田东县的农田,这里的农田是广西最美的农田之一,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

其次是田东县的“石林风景区”。

这里有许多奇特的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还有的像建筑物,非常有趣。

这里的石头是由地质变化形成的,历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如今的奇特景象。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再次是田东县的“龙岩山风景区”。

这里有许多山峰,其中最著名的是龙岩山,这座山高达1000多米,是田东县的标志性景点。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田东县的美景,非常壮观。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寺庙,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最后是田东县的“瑶族风情园”。

这里是一个展示瑶族文化的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瑶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瑶族
美食。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瑶族手工艺品,可以让游客购买纪念品。

以上就是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这里有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瑶族文化,非常值得一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12.20
•【字号】桂政发〔2018〕58号
•【施行日期】2018.1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桂政发〔2018〕5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1项),现予公布。

全区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工作,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
新的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0日
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1
项)
注:本名录编号顺延前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

瑶族舞蹈 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瑶族舞蹈 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瑶族舞蹈瑶族的金锣舞是怎样跳的
导语: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

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

金锣舞流行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平略等村,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和拜谢山神爷的恩赐。

旧时只限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金锣舞逐渐演变为瑶山庆丰年贺新春的主要祭祀舞蹈。

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五月廿九,金锣声就会在瑶寨响起,人们如痴如狂唱歌跳舞;金锣舞是瑶民情感渲泻的主要活动形式,体现了当地瑶民的生产、生活、情感的全过程。

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

舞时在活动场院地中拉起一条藤蔓或一根绳索,把金锣串起并悬挂起来,也可将金锣吊于竹架或木杈上,金锣离地面约为一米五左右,以求不妨碍动作为准。

由于瑶族多居住在高山上,长期生活、劳动在山地使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如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时,必须抬高脚步,脚尖用力,以及腰部扭摆并含胸等,这此习惯,舞蹈动作里的“抬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过头”、“双槌背击”、“急转点锣”等都有体现。

狂放的金锣舞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张力和艺术的美。

现在,金锣舞不但是村里农民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项目,还成了田东县重大节庆活动
生活常识分享。

瑶族金锣舞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瑶族金锣舞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文化传承后继者缺乏 村民是乡村文化的创作者、拥有者、继承者和 传播者,人口的流动造成传统文化所依赖的人文生 态场域残损或解构,导致传统文化因缺失内生动力、 人文精神和情感支撑而失去生气和活力。同84随着 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
六、金锣舞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现代传承 金锣舞是流行于田东境内瑶族民间舞蹈的一个 代表性作品,它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了吓跑野兽、 保护庄稼而发明的一种原始舞蹈。随着岁月的流逝
在当地瑶族人民心中,金锣又名铜锣,寓意吉 祥。这是相传铜锣中掺有少量的黄金,故名金锣。
收稿日期:2021-01-02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度重点科研项目(2016ZD00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8FG006)。
作者简介:董必凯(1973—),男,广西天等人,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何卫东 (1968—),男,广西崇左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关键词:瑶族;金锣舞;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 ( 2021) 02-0009-05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 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 彻落实。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 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 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加坚实,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⑷金锣舞作为田东瑶族重 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 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独 特的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其历史悠久、内涵深刻、 功能丰富、风格独特,是瑶族民众生产生活、精神 面貌、审美观念的有力展示。2014年,田东瑶族 金锣舞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 当今“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现代化语境中,加强对 瑶族金锣舞的研究,对创造和构建符合当代审美意

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

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

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今天给各位分享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传统文化有哪些地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广西有哪些民俗文化?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2、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什么历史文化3、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4、广西特色文化有哪些?广西有哪些民俗文化?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广西的民俗文化很多,一时说不完,下面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广西的民俗活动:三月三歌圩壮族三月三歌圩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历尽沧桑,多次被禁,却屡禁不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特色鲜明,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歌圩文化”。

由壮族历史积淀而成的“三月三歌圩”这个文化母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是多种多样文化成分的集中表现,是壮族文化的集大成;或者说,壮族文化集中融合、凝聚于“歌圩”这个特定的文化形态上,与整个壮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三月三歌圩活动以青年人为主体,又以唱歌为中心,并藉以开展社交,但同时还进行抛绣球、抢花炮、舞狮子、演戏等文化娱乐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多职能的民族文化传统事象。

就其中的歌唱而言,它不仅是男女青年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广大民众满足他们求知、教育、审美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歌圩首先是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提供了学习山歌和展示歌才的场所,满足了他们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对了解和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壮族三月三歌节文化是壮族文化(包括物质的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的载体。

“歌圩”,是壮族民众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的周期性、集体性、传统性的聚会对歌活动形式。

歌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其性质、内容、形式、规模及功能都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中国民间文化

中国民间文化

民间文学23 Ⅰ—23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民间音乐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传统戏剧181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09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220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226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手工技艺370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80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民俗455X—7京族哈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462X—14 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463X—15 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464X—16 仫佬族依饭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65X—17 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495X—47 苗族系列坡会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509X—61壮族铜鼓习俗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515X—67 瑶族服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贺州市曲艺780 Ⅴ-87广西文场广西文场编辑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称文玩子、小曲等。

是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汉族清唱艺术,尤其是桂林、柳州、荔浦等地最为盛行。

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汉族曲艺形式。

文场音乐委婉缠绵,柔和抒情,二文场音乐分为:大调、小调、码头调、过场音乐等四个部分。

2008年6月7日,广西文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批民间文学1061 I-117 密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传统音乐1084 Ⅱ-154 京族独弦琴艺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传统医药1193 Ⅸ-18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广西中医学院4批民间文学16 壮族百鸟衣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 传统音乐7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传统舞蹈9 瑶族金锣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曲艺11 桂林渔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传统舞蹈9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戏剧3 粤剧广东省吴川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5 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报京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贵州省镇远县它们分别是:民间文学类,广西横县申报的《壮族百鸟衣故事》;传统音乐类,广西凌云县申报的《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传统舞蹈类,广西田东县申报的《瑶族金锣舞》、广西南丹县申报的《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传统戏剧类,广西南宁市申报的《粤剧》;曲艺类,广西桂林市申报的《桂林渔鼓》;传统技艺类,广西苍梧县申报的《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民俗类,广西武鸣县申报的《三月三(壮族三月三)》、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申报的《瑶族服饰》、广西天等县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壮族霜降节)》、广西钦州市申报的《民间信俗(钦州跳岭头)》、广西资源县申报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 感受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  感受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感受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丽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毗邻越南,地处山区丘陵地带,自然资源丰富,人杰地灵。

田东县以其宁静和美丽的乡村景色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和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一、自然美景1. 碧水清流田东县的乡村区域拥有众多清澈的溪流和河流。

这些水体常年保持着良好的水质,碧绿的水面倒影着周围山峦的壮丽景色。

沿溪流漫步,感受凉爽的山风和流水的清脆,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2. 山水相映田东县的山区地势复杂,山峦起伏,岩石叠翠,每一座山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山水之间,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充满自然的韵律。

站在山顶,俯瞰山区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仙境。

3. 果园飞花田东县的丰富土壤适宜果树的种植,是果品的重要产区之一。

春天,果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香气四溢;秋天,果实累累,金黄色的果实镶嵌在绿色的树枝上,美轮美奂。

漫步在果园间,让人融入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二、乡村生活1. 宁静的晨曦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生活,是一种宁静美丽的存在。

袅袅炊烟升腾,清晨的村庄透出一丝宁静与闲适的氛围。

村民们在田间劳作,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纯净的空气和安详的生活。

2. 田园野趣乡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田野,耕耘的农作物和田园的野花。

田间劳作的农民们忙碌而不紧张,乐享大自然的恩赐。

漫步在田野间,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3. 乡村美食乡村的生活也有丰盛的美食。

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农家特色菜肴,都是乡村的味道。

乡村厨房的炊烟飘香,农家饭馆的饭菜清香可口。

品尝当地的农家菜,让人身心满足。

三、宁静与美丽的乡村人文1. 传统习俗田东县的乡村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是当地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庙会、节日庆典等活动时常在乡村举行,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纯朴的民俗文化和浓厚的乡土情怀。

2. 乡村艺术乡村生活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传统手工艺品承载着乡村人的智慧和勤劳,陶瓷、刺绣、编织等艺术品流传至今。

浅谈百色壮族山歌的特点与作用

浅谈百色壮族山歌的特点与作用

险品”。

第二,要加强官员道德情操的自我修养。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孔子忧虑四件事情: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及时改正。

其中品德不培养被放在了首位。

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①礼。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述而》)。

不学习礼仪就无法取信于民。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作为正卿,按照天子的规格在家里举办舞会,如同县政府的办公大楼按照白宫的规格来建造,在孔子看来,这是无法容忍的事情。

②守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③自省之心。

行廉政,拒腐败,注重人的自律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一个人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是对错误和挫折进行深刻反思、抵制各种不良思想侵蚀的有效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论语》中种种对于修德的论述,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日常家庭和工作生活中的私德,而对于存在于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则很少涉及,有的时候甚至以私德来压抑社会公德。

如《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叶公是楚国叶县长官,向孔子夸耀,他的家乡有个人,其父亲偷羊,他出面作证,是个为人正直的模范。

孔子驳斥叶公说,在偷羊的事情上,父子相互隐瞒才是正直。

由此可见,在公德与私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孔子是以私德为重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在道德修养领域内的着力点,形成了“重私德而轻公德”的特色。

人们普遍认为:私德不讲究的人,往往就是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重要。

中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然而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比如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等现象却屡见不鲜。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罗桂霞女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覃明德男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曲艺(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何红玉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陈秀芬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五、民俗(3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赵有福男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谭三岗男毛南族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梁炳光男苗族苗族系列坡会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共41人)网络查不到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78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刘三姐歌谣谢庆良男1953年8月宜州市文化和体育局2 瑶族密洛陀古歌蓝永红男 1951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 瑶族分架蒙美金女 193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 瑶族分架蒙廷理男 192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 侗族大歌吴探花女 196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 壮族三声部民歌莫花美女 1957年7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7 柳州山歌周德康男 1944年12月柳城县文化馆8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彭八英女 1933年4月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9 壮族天琴艺术陆凤群女 1943年3月凭祥市文化馆10 壮族天琴艺术李绍伟男 1956年9月龙州县文化馆11 广西八音黄才定男 1954年8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2 广西八音梁贵加男 1961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3 侗族器乐胡汉文男 1942年8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4 侗族器乐邝顺堂男 1962年4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5 烟墩大鼓劳传永男 1962年灵山县文化和体育局16 壮族哭嫁歌刘月球女 1970年10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7 壮族哭嫁歌梁丽珍女 1967年4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8 桂平西山佛教音乐释宏珠女 1972年6月桂平市文化和体育局19 壮族民歌(上思虽蕾)岳建霄男 1949年7月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局20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农凤英女 1931年6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1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潘兆君男 1933年11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2 壮族会鼓赖承辉男 1949年8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23 壮族嘹啰山歌李啟梧男 1938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24 壮族蚂虫另舞向宝业男 1942年9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5 壮族蚂虫另舞索文德男 1961年10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6 瑶族吹笙挞鼓舞蒋礼发男 1942年1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7 瑶族吹笙挞鼓舞杨才明男 1964年8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8 龙凤麒麟舞梁廷颂男 1939年8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29 龙凤麒麟舞梁裕洪男 1949年9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30 壮族舂榔舞牙廷荣男 1944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1 瑶族猴鼓舞蓝尚林男 1956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2 壮族打扁担唐小琴女 1931年9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打扁担覃素芳女 1953年1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4 壮族春牛舞陆尚法男 1943年2月西林县文化馆35 壮族春牛舞陆尚青男 1964年8月西林县文化馆36 桂林牌灯骆双付男 1944年9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7 板凳龙谢文华男 1957年12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8 壮族师公舞罗最仁男 1924年5月象州县文化和体育局39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球男 1921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0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松男 1944年9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1 壮剧农济民男 194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42 壮剧黄志元男 1957年1月田林县人民政府43 桂剧黄艺君女 193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4 桂剧苏国璋女 194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5 彩调周瑾女 1957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46 邕剧蒋耀鸣男 1944年8月南宁市邕剧团47 邕剧梁克俭男 1945年10月南宁市邕剧团48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李冬平女 1964年12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49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杨芝男 1956年6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50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陈寿坚男 1951年8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1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马伟文男 1969年10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2 丝弦戏磨长永男 1943年11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3 丝弦戏关艳女 1978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4 桂林文场陈秀芬女 1944年10月桂林市曲艺团55 舞狮技艺邓明华男 1941年6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求诗男 1963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7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梅松男 1948年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8 壮族织锦技艺陈晔女 1948年12月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59 钦州坭兴陶艺卢德辉男 1951年2月钦州市文化局60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谭素娟女 1967年9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1 侗族刺绣杨甜女 1962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2 侗族刺绣韦江凤女 1973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3 六堡茶制作技艺韦洁群女 1958年2月苍梧县文化和体育局64 京族鱼露黄尚文男 1946年11月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65 侗族医药吴伟文男 1932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6 毛南族肥套谭益庆男 1954年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7 宾阳炮龙节武学规男 1949年10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8 宾阳炮龙节邹玉特男 1953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9 德峨苗族跳坡节杨明才男 1969年7月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0 瑶族葬礼习俗陆老幺男 1932年2月南丹县文化馆71 侗族花炮节王仁生男 1931年1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2 瑶族服饰(宁明瑶族服饰)焦莲英女 1940年宁明县文化和体育局73 跳岭头(钦北跳岭头)周武良男 1949年6月钦州市钦北区文化和体育局74 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王沛林男 1951年3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75 瑶族服饰(大板瑶服饰)邓有芬女 1958年6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76 疍家婚礼张秀华女 1931年5月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77 游彩架覃凤梧男 1937年4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78 “三月三”歌圩李超元男 1948年11月武鸣县文化和体育局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121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 彩调杨步云男 1954.1 广西彩调剧团2 彩调龙杰锋男 1948.2 广西彩调剧团3 彩调覃明德男 1946.11 桂林市彩调剧团4 彩调唐洁女 1944.4 桂林市彩调剧团5 桂剧殷秀琴女 1945.1 广西桂剧团6 桂剧罗桂霞女 1943.6 桂林市桂剧团7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黄瑾明男 1937.7 广西中医学院8 壮族会鼓韦建廷男 1953.8 马山县文化馆9 南宁壮族春牛舞奚均仁男 1932.1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10 南宁香火龙舞罗新有男 1966.2 南宁市良庆区文化馆11 壮族采茶戏滕思队男 1962.5 南宁市邕宁区文化馆12 壮族采茶戏甘美芬女 1945.11 横县文化馆13 宾阳师公戏莫旭先男 1951.2 宾阳县文化馆14 宾阳织锦技艺谭湘光女 1955.6 宾阳县文化馆15 壮族“打扁担”莫菊花女 1954.6 马山县文化馆16 壮族九莲灯何方仕男 1948.2 隆安县文化馆17 上林县渡河公黄福连女 1946.1 上林县文化馆18 上林壮族灯酒节石冠美男 1937.11 上林县文化馆19 杨美豆豉制作技艺杜学芬男 1969.3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20 外沙龙母庙会袁学武男 1955.4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1 北海贝雕技艺曹世莲女 1955.5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2 老杨公李日喜男 1949.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3 北海咸水歌麦九妹女 1930.9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4 北海咸水歌郭亚十女 1941.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5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许秀珍女 1965.12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6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赵元仕男 1964.11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7 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艺刘兆强女 1954.5 崇左市左江区文体局28 壮族拜囊海许国莲女 1942.7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29 壮族打榔舞陆东华男 1967.4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30 侗族器乐潘甫金德男 1942.9 三江侗族自治区县文化和体育局31 苗族系列坡会群(斗马)梁瑞荣男 1949.1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2 苗族系列坡会群(苗锦制作)潘彩英女 1955.2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师公舞覃祖大男 1964.1 柳江县文化馆34 柳州山歌(平山山歌)李语松男 1962.11 鹿寨县文化和体育局35 柳州山歌周美英女 1939.4 柳城县文化馆36 广西文场何红玉女 1941.2 桂林市曲艺团37 广西文场(长安文场)陈丽文女 1943.9 融安县文化和体育局38 瑶族服饰潘继凤女 1965.1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39 临桂草龙舞刘明益男 1958.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0 桂林牌灯骆吹养男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1 桂林渔鼓李蔚琛女 1941.1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2 瑶族婆王节唐碧松男 1976.6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3 侗族草龙狮制作技艺王禹男 1947.9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4 侗族祭萨习俗吴永能男 1949.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5 侗族祭萨习俗吴代荣男 1947.7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6 桂林龙舟民俗朱年生男 1948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7 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李观连男 1963.5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8 瑶族盘王节(瑶族做盘王)盘志强男 1946.1 金秀县文化馆49 瑶族山歌调罗友军男 1964.1 资源县文化馆50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陈天才男 1950.6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1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夏良玉男 1956.8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2 湘山酒传统酿造技艺王勇男 1962.1 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53 麻布制作工艺李本学男 194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4 瑶族羊角舞伍有光男 1937.12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55 板凳龙谢龙妹女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6 永福阴笛乐唐玉成男 1959.9 永福县非遗保护中心57 全州民间剪纸技艺唐爱春女 1959.12 全州县安和乡人民政府58 象州壮欢覃班信男 1935.6 象州县文化馆59 瑶族医药褚清纯男 1936.1 金秀县文化馆60 瑶族织绣技艺龚玉娟女 1939.8 金秀县文化馆61 瑶族织绣技艺赵凤香女 1969.2 金秀县文化馆62 瑶族都戒礼李光文男 1940.1 金秀县文化馆63 瑶族过山音兰桂英女 1950.8 金秀县文化馆64 瑶族过山音赵桂英女 1964.1 金秀县文化馆65 跳甘王罗定光男 1942.7 金秀县文化馆66 壮族悲歌蓝柄玉男 1945.1 忻城县文化馆67 壮族织锦技艺蒙如君女 1957.12 忻城县文化馆68 翡翠鸟舞罗志中男 1941.4 武宣县文化馆69 壮族师公戏(贵港师公戏何家前男 1948.4 贵港市覃塘区文化馆70 梧州龙母诞谭毓芳女 1939.1 梧州龙母庙管理处71 藤县水上民歌彭桂英女 1939.9 藤县文化馆72 鹿儿戏黄翠珍女 1962.4 苍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73 广西八音(八步八音)蒋家宁男 196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4 广西八音(大成八音)梁达文男 1935.11 平南县文化馆75 壮族舞火猫潘国仁男 1940.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6 浮山歌节陶永英女 193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7 瑶族婚俗赵福锦男 1957.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8 客家竹板歌黄仕茂男 1937.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9 瑶族凿花赵福华男 1976.1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0 信都龙舟节张其清男 1962.9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1 瑶族长鼓舞黄道胜男 196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2 瑶族蝴蝶歌欧玉梅女 1964.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3 瑶族溜喉歌黄先保男 1947.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4 瑶族羊角长鼓舞盘福贵男 1954.2 钟山县文化馆85 瑶族门唻歌黄凤英女 1942.1 钟山县文化馆86 右江瑶族歌堂习俗杨昌林男 1952.2 百色市文化馆87 壮族舞狮技艺廖军民男 1966.5 田阳县文化馆88 瑶族金锣舞阮桂陆男 1948.5 田东县文化馆89 田东壮族排歌廖启忠男 1957.7 田东县文化馆90 田东壮族排歌余修贤男 1965.5 田东县文化馆91 壮族打砻(榔)舞廖秀金女 1965.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2 壮族打砻(榔)舞韦爱群女 1963.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3 平果壮族踩花灯李清河男 1928.3 平果县文化馆94 壮族马骨胡艺术黄一格男 1957.4 德保县文化馆95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恒笔男 1947.12 德保县文化馆96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美玲女 1959.12 德保县文化馆97 壮剧(南路壮剧)苏朝甫男 1945.11 德保县文化馆98 壮剧(南路壮剧)莫世亮男 1949.12 德保县文化馆99 壮剧(南路壮剧)赵维持男 1936.3 靖西县文化馆100 壮族提线木偶戏李克文男 1943.11 靖西县文化馆101 壮族提线木偶戏韦复兴男 1936.7 靖西县文化馆102 壮族末伦蔡文献男 1948.8 靖西县文化馆103 壮族抢花炮(龙合花炮节)方振宁男 1945.2 那坡县文化和体育局104 壮族祭瑶娘岑生献男 1952.12 田林县人民政府105 田林瑶族铜鼓舞黄文述男 1930.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6 田林瑶族铜鼓舞班点义男 1948.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7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唐光华男 1958.9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8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罗朝贵男 1960.6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9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唐远明女 1936.8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0 壮族歌圩(凌云县朝里壮族“吼喊”歌圩)李景春男 1945.11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1 乐业唱灯龙光政男 1951.1 乐业县文化馆112 乐业唱灯黄碧英女 1948.6 乐业县文化馆113 把吉造纸技艺张德魁男 1945.11 乐业县文化馆114 仫佬族古歌龙光利男 1946.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5 仫佬族舞草龙谢章华男 1937.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6 仫佬族刺绣谢秀荣女 1957.1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7 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谭汝女 1987.1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8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初男 1963.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9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参男 1965.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20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陆大妹女 1955.1 南丹县文化馆121 南丹勤泽格拉黎芳才男 1966.1 南丹县文化馆。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节日一直在我们生活里出现,每个地方也有不同的节日文化。

那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节日壮族三月三壮族的传统节日。

亦称三月歌圩。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

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

一般为峒场坡地。

有的村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

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

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

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从2014年开始“三月三”成为广西人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

壮族铜鼓节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

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

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其方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

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

比赛往往通宵达旦。

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

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壮族吃立节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百色特产

百色特产

百色特产1、八渡笋八渡笋是田林县著名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清朝曾作为岭南山珍进贡朝廷,享有数百年盛誉。

该笋具有色泽金黄、肉厚细嫩、爽滑可口、纤维细少,有助胃肠消化,增进食欲,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解毒利尿,抗癌等特点,在国内及港澳、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田林县是全国无公害八渡笋基地县, 2010年1月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八渡笋之乡”称号;八渡笋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类、多种维生素、磷、钙、镁等微量元素与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食用能帮助消化,防腹泻、解毒利尿、消肥降压、降低胆固醇、调节酸碱度、抑制肿瘤作用等,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八渡鲜笋加工成笋干的工艺很讲究,过程如下:首先要挑选1尺左右的嫩笋,放进锅里煮到成熟,再捞出晒到笋干呈褚红透亮即可。

待到吃笋干时,把它放进锅里煮到软熟,再捞起用冷水浸泡到水清澈为止。

然后取出,根据爱好切成笋丝、笋片、笋丁,炒到水分大半蒸发后,再加油、盐、酱等佐料,炒熟盛起。

另外再单独把各种肉炒熟。

最后把两者合在一起烩炒。

这样便成了“八渡笋炒肉片”、“八渡笋炒鸡块”等名菜了。

2、西林麻鸭西林麻鸭小巧玲珑,嘴小脖短,行动活泼,觅食力强,合群性好,适宜于水面和稻田放牧饲养。

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和收割后的稻谷遗粒为食。

西林麻鸭在西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经本地群众长期不断自然选育而成。

其肉质品位高,具有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的品质特点。

该县被誉为“麻鸭之乡”,在区内外享有声誉。

3、中国芒果之乡 - 田东田东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芒果种植最适宜的地区之一。

“天赋田东美,地道芒果香”、“田东芒果,天生好果”,田东香芒因果形美观,色泽诱人,肉质甜美,香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而这些称号正是消费者们发自肺腑的赞誉。

4、七里香猪为中国稀有香猪品种之一义圩乡:七里香猪。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边缘 结合部,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 要门户之一,有着厚重而神秘的历史 文化底蕴。据《汉书》记载,2000 多年前,在现今的桂西北和滇东南一 片广阔地域,有一个与当时古滇国和 夜郎国齐名的国家叫古句町国,系中 国西汉时期西南三大番国之一。
句町是春秋战国时代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成 的一个古老国家;古代“句”同“勾”, “句町”是壮语的音译,意为“九部落联 盟”或“红色的藤蔓”等意思。其主体民 族为壮傣民族先民;该王国属于奴隶制社 会。句町国在历史上因为维护汉朝中央政 权的权威和国家统一而被《汉书》多次予 以载录。从西汉时期起,直到东晋时方才 从史书中消失,共存了500多年的历史。
德保地处“回归线绿洲”,北回归线横 跨县境,境内有许多神奇的自然地理现
象和特殊的人文景观。拥有以“德保” 冠名的世界珍稀动植物种“德保矮马”和 “德保苏铁”,德保矮马名扬天下,堪称 “马中熊猫”,德保苏铁享誉全球,是
珍贵的植物“活化石”,被誉为“植物 界大熊猫”。境内有10万亩红枫林,是
中国最美的“枫”景线和最大的林带,
扁担舞 壮族的扁担舞担舞,是一种群众
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打扁担时, 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 可,在一条长板凳上互相敲击。内 容表现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 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舞时,仅以 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与高 山族的杵乐有些相似。
隆林彝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居住在 隆林境内的彝族群众的“火把节”。 这天一早,各村寨的群众都早早地 杀鸡、宰鸭、煮腊肉和蒸糯米饭, 然后把各种食品都包上一点,便不 约而同地爬到村寨边最高的一座山 顶上去,举行“喂布谷鸟”的祭纪 仪式。
隆林跳坡节 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
时节,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 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 日。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 历史以来就固定的。各地苗族同胞按 传统习惯聚集到各个坡场尽情的开展 娱乐活动,欢度春节,如今转化为古 老民族大团结的盛会,那惊险刺激的 爬坡杆、淳朴优美的芦笙舞、浪漫怡 情的跳月亮、令人眼花缭乱的民族服 饰,令人叹为观止。

音乐采风报告

音乐采风报告

音乐采风报告音乐采风报告音乐学xx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采风报告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得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正在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20xx年4月15日的早上8点钟,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急匆匆拎着行李踏上采风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对于金秀这块少数民族圣地,我们都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一路上的风光美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旅途的颠簸和劳累都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

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金秀县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下车就能感受到来自山沟里吹来的新鲜空气,富有瑶族特殊的建筑,和流淌在街道中间的小溪,我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圣地,街道几乎没有一丝随意乱扔的垃圾,让我不得不佩服瑶族人的生活素质。

我们找到了住处,放好了行李,我迫不及待的想目睹这坐落在大瑶山里的小县城。

街道上人群不多,别具一格的小溪的流淌声仿佛增加了一份山沟里热闹的氛围。

各种瑶族中草药和服饰在街上到处可见,气势磅礴的县文化艺术馆,蕴藏着瑶族人所有历史的结晶,由于县文化艺术馆没到固定开放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在门前照影留念,不能进去观看成了我们的一个遗憾。

吃过晚饭以后,我们慢悠悠的散步回大瑶山宾馆,感受着这大瑶山街道傍晚的宁静与悠然。

突然,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谣声从前面传来,美妙的歌声吸引着我们加快了脚步。

原来在前面的一个以“友谊亭”三个字命名的小亭子里有人唱瑶歌。

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

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

百色市田东可旅游的景点
百色市田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西北部,距离百色市区约80公里。

田东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以下是田东的可旅游景点:
1. 长寿山风景区:位于田东县南部,是一个集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长寿山风景区内有古榕树、葫芦瀑布、黄草岭等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2. 大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田东县北部,是广西境内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着秀美的自然景观,如高山草甸、喀斯特溶洞等,同时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 象山风景区:位于田东县西南部,是一个以象山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以其壮观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景观闻名于世。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和奇特的石林景观,也可以了解到壮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4. 三江槟榔谷:位于田东县东南部,是一个以槟榔种植为主的旅游景点。

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河流,游客可以在槟榔林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5. 洛碛冲景区:位于田东县东部,是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这里有着绚丽多彩的壮族民俗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也有壮族风味的美食和特色住宿等。

同时,这里还有着丰富的自然景
观,如太平峰、洛碛冲瀑布等。

以上是田东的可旅游景点,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的地方。

田东龙包天坑美丽的传说

田东龙包天坑美丽的传说

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田东龙包天坑美丽的传说龙包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立丰村,是田东、平果、天等三县交界结合部,目前全屯115户,聚居壮族同胞近500人。

交通便利,离南百高速公路田东思林收费站只有19公里(其中从高速路口到坡塘村那造屯为15公里的三级柏油路,从那造屯至龙包屯为4公里的水泥路);从那造屯往龙包屯,要途径4道位于山坳口的古城墙(防御工事,因修路目前仅保存完好2道),这城墙门洞高、宽、厚大约为2.2*0.8*1.8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高山险峻雄奇,溶洞众多,山禽出没,生态环境优美,四季绿树成荫、瓜果瓢香,空气清新,安宁静谧。

由于地理位置、人文习俗方面的特殊性,1997年,原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张江华(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教授)曾在立丰村、龙包屯一带蹲点一年多时间,对壮族村落进行人文、民俗考察,完成《广西田东县立坡屯陇人的世系群与婚姻》等论文多篇。

2011年8月,百色市政协、百色学院的有关领导、教授先后两次到该屯进行人文、民俗考察。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屯一户普通农家4兄弟先后考取北京等地大学,可谓寒门出学子,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远近闻名。

龙包屯四周高山环抱,右有巴莽山、后有笔架山、左前方有文笔峰、正前方有官相山。

传说自远古以来,龙包是个青龙时常出没的地方(龙包围的地方),故因此而得名。

龙包天坑就位于巴莽山与官相山相接的半山腰上,天坑口离山脚不过数百米,几分钟车程可达天坑口,天坑口左低右高,呈倾斜状,估计周长超过500米,比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还大,天坑深度从200多米至400多米不等,天坑底部呈小丘陵,面积超过45亩,最低处有一个龙潭(地下暗河,跟本村的达乐水库相通),常年有水,水位时高时低,变化莫测,永不干涸,龙潭中不时有蛟龙、鱼类出没;天坑底部和悬崖上还生长有不少珍稀的物种,如有植物界“恐龙时代活化石”之称的苏铁、苔藓和古蕨类等植物,还有野生灵芝等中草药和奇花异果,这些都有待于专家进一步考证。

田东民俗

田东民俗

田东县是一个聚居着壮、汉、瑶民族为主的县份,位于右江盆地。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文史资料范围很广,包含着:政治经济、军事民、文化艺术、教育卫生、交通邮电、民族宗教、地域变更、社会生历史人物等等。

而平马镇是位于县城内的一个镇,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城镇。

也是建设得相对较好的算是这县的县城了。

我就先说说这平马之名的由来吧。

据史书记载:《新唐书》、《宋史》、《明史》等古籍中记载饿横山,系《广西通志》、《百色厅志》等清代史籍中记载的平马(包含平马圩和平马街)的前名。

横山如何改称平马而平马又怎样得名呢?唐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唐王朝把宣化县折为五缘、晋兴、朗宁和横山四县。

公元十世纪以后,北宋王朝在右江吸取建立土司制度,废置横山县。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一一三三年),南宋王朝设横山博易场,“置司市马于横山砦,以本路经略抚总州事,同提总买马”。

明万历六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北山、永宁、永福、布咳等地“诸僮群起”,武装反抗明王朝,明巡抚吴文华派吴善、陈俊“征永顺、白山兵及狼兵剿之,平横山、布咳诸巢”,自此横山之名不再见于史册。

清光绪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清王朝在右江地区改土归流,废土田州而将其部分辖地置恩隆县,在有关该县史籍中始出现平马此名,平马就是横山的后名。

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恩隆县治由葵峒(属今巴马县)迁到平马。

据《百色厅志》附《恩隆县城厢附近图》记载:当时,平马分为平马圩和平马街两个居民点,平马街“列肆素盛”,平马圩“三日一云集,于于负贩,交易有无,大有肩摩趾接气象。

”以后,平马才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当时,平马共有五百八十三户二千三百十二人。

之所以称为平马,综合上述史料及《右江日报》、《广西日报》发表有关文章,就是公元一五七八年(明万历六年)以后,在原宋朝横山博易场之马坪处形成的居民总称为马坪,由于壮话倒装语法称马坪为坪马,后将坪字之土旁了略去而成平马,这是横山改为平马和平马得名之由来。

田东旅游景点

田东旅游景点

田东旅游景点田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县。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以下是田东县的几个旅游景点。

一、杉木岭风景区杉木岭风景区位于田东县城以南10公里处,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景区内有着大片的杉木林,树高达30多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此外,景区内还有着许多自然景观,如瀑布、溪流、湖泊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如山珍野味、农家小炒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风情。

二、卡岩瑶寨卡岩瑶寨位于田东县南部,是一个以瑶族文化为主的景区。

这里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让人们感受到瑶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可以看到瑶族人的传统舞蹈、歌曲和手工艺品,让人们感受到瑶族的独特风情。

此外,景区内还有着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山峰、溪流、瀑布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三、九龙瀑布九龙瀑布位于田东县北部,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

这里有着壮观的瀑布和美丽的山峰,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美妙。

在这里可以看到九条瀑布依次而下,水势汹涌,气势磅礴,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景区内还有着许多自然景观,如山峰、溪流、湖泊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四、东山文化遗址东山文化遗址位于田东县城以北5公里处,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的景区。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古代建筑,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古代城墙、古代石刻、古代陶器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辉煌。

此外,景区内还有着许多自然景观,如山峰、溪流、湖泊等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总之,田东县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们流连忘返。

如果你想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或者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沉淀,那么田东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东县是一个聚居着壮、汉、瑶民族为主的县份,位于右江盆地。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文史资料范围很广,包含着:政治经济、军事民、文化艺术、教育卫生、交通邮电、民族宗教、地域变更、社会生历史人物等等。

而平马镇是位于县城内的一个镇,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城镇。

也是建设得相对较好的算是这县的县城了。

我就先说说这平马之名的由来吧。

据史书记载:《新唐书》、《宋史》、《明史》等古籍中记载饿横山,系《广西通志》、《百色厅志》等清代史籍中记载的平马(包含平马圩和平马街)的前名。

横山如何改称平马而平马又怎样得名呢?唐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唐王朝把宣化县折为五缘、晋兴、朗宁和横山四县。

公元十世纪以后,北宋王朝在右江吸取建立土司制度,废置横山县。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一一三三年),南宋王朝设横山博易场,“置司市马于横山砦,以本路经略抚总州事,同提总买马”。

明万历六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北山、永宁、永福、布咳等地“诸僮群起”,武装反抗明王朝,明巡抚吴文华派吴善、陈俊“征永顺、白山兵及狼兵剿之,平横山、布咳诸巢”,自此横山之名不再见于史册。

清光绪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清王朝在右江地区改土归流,废土田州而将其部分辖地置恩隆县,在有关该县史籍中始出现平马此名,平马就是横山的后名。

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恩隆县治由葵峒(属今巴马县)迁到平马。

据《百色厅志》附《恩隆县城厢附近图》记载:当时,平马分为平马圩和平马街两个居民点,平马街“列肆素盛”,平马圩“三日一云集,于于负贩,交易有无,大有肩摩趾接气象。

”以后,平马才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当时,平马共有五百八十三户二千三百十二人。

之所以称为平马,综合上述史料及《右江日报》、《广西日报》发表有关文章,就是公元一五七八年(明万历六年)以后,在原宋朝横山博易场之马坪处形成的居民总称为马坪,由于壮话倒装语法称马坪为坪马,后将坪字之土旁了略去而成平马,这是横山改为平马和平马得名之由来。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经历多年的繁衍生息,在这小小的县城,形成了独有的生活习俗。

这县城大多的是壮族的居民,所以有很多的习俗都的壮族的习俗,但其中又有不同。

首先是婚姻习俗。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本地的婚嫁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今农村也兴起汽车代替摩托车迎娶新娘,办嫁妆也有过去的“四大件”变成现在的五大件(手机、摩托车、冰箱、洗衣机、大彩电)。

农村的青年男女,从相识、恋爱到结婚生字,颇有一番习俗,并有着浓厚的地方底蕴。

男女青年的婚姻一般还要请人排八字、算命占卜,带有浓烈的封建色彩,不少人仍旧沿俗。

在平马的婚礼过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属拍门这一段了!男方接新娘的车刚到街口,就会有人通知,“车到了”于是,新娘的友女街坊们会涌如新娘家里,把门给关上,新郎到了门口,他的友仔门就会使劲的敲门,大喊开门,这时,门里的人就会说,“要开门先拿利市(红包)来,不给不开门”.门外新郎一方的人,就只好乖乖的往门逢里塞进事先准备好的利市,边塞别问够了没有,在屋里边的人就会狂抢,气氛热烈非凡,有的是拼了小命还是抢不过别人的。

一般新郎把利市都给塞完了,在外面求爷爷告姥姥的,里边的人才肯开门给他进去!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习俗应该可能是想让新郎经过这样一段能够体会到娶到老婆不容易,以后应该多疼爱老婆吧!新郎得以进门后,便要与新娘一起给家里的长辈敬茶,新娘的父母,哥哥姐姐们喝过茶会拿出准备好的首饰新娘戴上,这些都是长辈门送给新娘的嫁妆了,当然也不能光便宜了新郎,送完首饰该到新郎表现的时候了,小辈的会在这个时候迎上来甜甜的喊新郎“姑丈”“姨夫”甚是热情,先别美,其实他们的意思呀就是叫你快快拿利市来!仪式结束后,新郎终于被允许将新娘接上车了!不过上车这段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由舅舅背着新娘,姑姑打着红伞,一直从门口走到车门为止。

去到男方家还要跨火盆。

接着主婚人司仪,让新郎新娘并排拜堂,先拜祖宗香火,再拜父母,最后是夫妻互拜。

在他们互拜时,围观的人不免逗趣几句,如说他鞠躬不恭呀等等。

在拜堂过程中,门外鞭炮连天,唢呐不停,一片喜庆气氛。

拜堂完毕后,新娘被引入洞房,先让她朝太阳升的方向(面朝东)站一个时刻,然后才坐床休息。

接着小姑端一盆水给她洗脸,洗完脸她须丢一个银毫或几枚铜钱在脸盆里,作为给小姑的赏钱(用纸币则代以封包)。

由一些同辈或长辈的妇女伴她休息,或让她吃东西。

拜堂完毕,婚礼就算结束。

新郎则招待至亲的客人宴饮,尤其需要恭敬伴郎那一席。

当天午餐以后,外客纷纷散去。

临走前,客人中至亲的长者在堂屋中闲坐,与新郎家的父母、老人(如祖父母)话别。

此时新娘必须出来献茶,这是她到夫家后第一次公开露面。

此举一则是让亲友长辈认识一下新媳妇,再则是由家人介绍这些亲戚给新娘认识,以便日后往来以礼相待。

献茶时各位客人都必须给新媳妇一个红封包,钱数不拘,表示谢意。

在我的县城应该都没有不落夫家的现象,当天合房。

但从过门这天起,经三天都兴新娘三朝回门(回娘家)。

随着社会的进步,好多的习俗有了很多的变化。

在迎娶新娘回夫家的路途中,有的是一路吹着唢呐,一路烧鞭炮;有的则随着时代的潮流拉着长长的车队绕县城一圈又一圈,沿途还用摄象机记录这喜庆之日,其中还在沿途风景优美之地合影留念。

时至今日,迎娶新娘到家一般都是到下午四时到夫家,接着五时就是宴请宾客。

新郎新娘及其伴郎伴娘一同给一桌桌的客人敬酒,但是喝这敬来的酒还是要意思意思一下的,把小钱(钱数不定)放到伴娘端的盘中。

在我们壮族地区,特好酒,新郎一般都会被罐醉的,酒量不行的可能就不能行洞房了。

当夜深宴散后,新郎新郎的最好的朋友还要闹洞房的,闹厉害了的是闹到天亮的,具体怎么闹也不太清楚,看过一次,乱七八糟的!其实,在田东县南部山区的摩天岭一带,居住着一支瑶族,雅名叫“背篓瑶”,他们的婚姻礼俗是很有特点。

(1)恋爱背篓瑶的恋爱比较开放自由,方式以对歌为主,多在男方或女方家进行,各有男女好友相伴。

对歌时,双方规规矩矩,不能手脚,否则被认为伤风败俗而取消对歌资格。

对歌内容从自报家门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今后的生产、生活、理想、志向等无所不包,经过三五晚对歌后,变单独交谈。

谈妥后,女的跟随男方家拜见父母,小住三五日,再一起来到女方家,拜见女方父母,同样小住三、五日。

这时,双方都得拿出应有的礼节伺候对方父母、兄弟,让对方父母满意。

此后,相互进一步了解和考察,便可择日完婚。

(2)完婚男女双方决定结婚之后,男方买一只银制手镯,用一条花边的民族头巾或花底白头巾包着,送给女方,作为订婚礼物。

订婚之后,如女方反悔需要退婚的,只要留下头巾,做一件土制黑衣服,包着手镯退回给男方,便算是解除了婚约。

(3)彩礼没有具体规定和要求,一般视经济条件而定。

表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或父母对子女建家立业的资助。

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必须是单数。

要送的猪,不论大小,一定要一死(生杀的)一活;女家的陪嫁礼,必须是双物或双数,如送物的有锅头三只(一只煮饭、一只煮菜、一只煮猪食)表示人、畜用具分开;水缸一只,表示夫妻要恩恩爱爱,同饮一缸水。

如经济条件好的,需要送牛、羊作陪嫁的,必须是雌雄一对。

(4)结婚每年旧历八月秋熟以后,一直到清明前,是他们的婚姻吉日。

(5)礼乐结婚之日,请两名唢呐手进行演奏,内容有晚饭酒曲,迎客曲,接新娘曲,贺新郎、新娘成家曲,送客归回曲等。

相传有一个落难青年造了一只唢呐,引来一个女子而得救后结婚成家,因而吹唢呐是瑶家结婚喜庆之乐。

(6)婚否标志女青年上山劳动,都要随身带着背篓,要是定了婚或是已经结了婚,她放置背篓时,背篓口朝上。

(7)生育妻子生下孩子的头一天,要用新鲜草扎成一个小人儿挂在门前,以示新生,一般不欢迎客人进门。

岳母杀一只鸡,去头去脚,煮好后送到男家慰问自己的女儿,瑶家叫做“送奶水”。

小孩未满月前,女方亲戚朋友,纷纷送米和一两只鸡,一表示庆贺新生。

满月时,女家送糯米,三两只鸡,一副背带,一两件衣服等物,以示祝贺慰问女子开花结果。

其次是丧葬,过去在壮人的观念中相信人死了灵魂还存在,相信有一个阴间世界。

人们治理丧事就受这种观念支配。

老人寿终正寝,意味着阴间的生活的开始。

60岁以上的人临终时,家里儿女都要到场。

一旦死者停止呼吸,家人便会让儿子或女儿去向舅家及其他亲属报丧。

整个丧事一般经过请水、报丧、入殓、打斋、出殡等程序。

1.报丧。

一俟人死后,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便找一同伴拿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

报丧者到舅家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绝不能径直走进去),表示家里有人去世。

而后,长子把死者儿子们送来的白布从头到脚盖住死者。

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子、女和媳妇们便围着死者号淘大哭,尽情诉说着对死者的悲叹和怀念之情。

同时,丧家请风水先生或道公为死者写灵位牌。

2.请水。

即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

壮人认为,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

所以,凡人死后都要立刻买水回来给死者清洗干净。

因此孝男或孝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等芳香消毒植物熬汤给死者洗身。

一般用的是柚子叶,同时也是亲属帮洗。

此俗已沿袭很久,《岭外代答》说:“钦人始死,孝人披发,顶竹笠,提瓶瓮,持纸钱到河边号恸,掷钱于水,而汲归浴尸谓之买水,否则邻里以为不孝。

”洗完尸,由一位与死者平辈或长辈的人给死者理发(女性则梳头),穿上寿衣(一般是两套,里白外黑),然后使之平躺于垫有白布的平板上,并用白布盖上。

目的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

有的还挂蚊帐以防猫越尸。

据说要是有猫越过则死者由于某种原因会直身坐起,只是听说,没有亲眼看到过。

3.入殓。

凡年事已高者在世时一般都自己或叫儿子为其准备好寿板。

寿板一般以杉木板为主,松木板次之,因为杉木经久耐用。

当然,如果这两种木板都没有,别的木板亦可。

入殓前水肿死者要在棺材底洒一层草木灰,可以吸取尸体流出的水,防止其流出棺材外,非水肿死者不用放草木灰。

然后,由舅舅看过遗容,就择吉辰入殓。

入殓时先揉死者的眼眶,使其瞑目。

死不瞑目意味着不吉祥。

有的就是长子将手盖在死者的眼上边不久,死者就是自动闭上双眼。

并且每个眼眶各放一枚该眼前,使死者再也看不到在阳间的家属。

棺材内除了要垫之前的木灰,还有福纸和白布,死者头部陈在棺内较小的一端,脚向较大的一端。

大端前面设案摆着香炉、烛台、油灯和供品,这样死者刚好面对着供奉的香火。

一般都有些随葬品,主要是一个小罐子装些谷种,两枚铜钱让死者握在手心,以及少量的衣物和日用品。

这些象征死者在阴间生活的所需。

入殓时孝男孝女跪拜、哭泣,其他人也嚎啕大哭,与死者诀别。

棺材通常纵放在堂屋的中央,面端(大端)朝外。

须用白纸或黑布蒙住祖宗香火,以免死者冲犯。

孝男身穿孝衣,脚穿草鞋(现在已没有如此严格的限制这鞋子了),日夜守灵(夜间在棺旁席地而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