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血脉 建设精神家园——回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合集下载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篇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引言(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

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五四”⑴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

到了现在,中国反动派只能提出所谓“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来和新文化对抗,就是说,反动派有的是钱,虽然拿不出好东西,但是可以拚命出得多。

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

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上却没有互相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当时的反动派把这两支兄弟军队从中隔断了的缘故。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

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

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

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五月的风》——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制

《五月的风》——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制

这样 的 字眼 每天都 在我 眼前 闪过 。如果 没 采
凸6 l 中饵 甍术 ・ A R TI NC HI N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为什 么 ? 什么? ”这 是画家 侄 创 生 存 、艺 术 生 活 的 发 腱 史。 这 人
是 我的 精神 偶像 ,他 的思想 币 ¨ 术造 诣是 什 么足 艺术品 质 ,什 么足 艺术 创作 的难 度 。
在 丰题 和 『 人 J 容 确 定 以 后 ,怎 么 画 的 问
使我 能够 全 身心地 真诚 地 投 人到 艺 术创作之 当 年毛 泽东 同志 的 在 延安 文艺 座谈 会上 的 题 着实 让我思 忖 良久 。处理 西 画的素 描 写实
中。 了解 币 ¨ 认 识 艺术 J 的经 典 ,_ 才 ’ 会理解 讲话 发表 在春 回大地 的 五 月 , 一如春 风般 造 型和 民族传 统的 线造 型之 问的 矛盾 是我 历
中 国革 命的摇 篮 延安 一
这 是 我第 四次 来 当我 来到 延安 鲁艺 展 览馆 ,更深 划 、更清 缝 成 了今天 所表现 的梅 ! 芳 、 齐白石 、
到延 安 。在陕北 大地 连 绵不断 的 山脉里 ,在 地 理 解 了毛泽 东同志 在延安 文艺座 谈会上 侯宗 林以及 多少 年来 已深 人 人心
从群 众巾 来 ,到 群 五 月的风》 的初 步立 意 、构想就 是 始终 坚持艺 术 “ 实 后 盾的 人 【 乇 群 众的形 象交织 荷涌 动在 我的 术作 品 《 的信 念。伍 他们 的精 神家 同里 , 申 奇的 人地 l : 得以激 活的 。 眼前 , “ 贴近 实际 、贴近 生活 、贴近群 众” 侄延安这 片}
五 月 的风
为纪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7 O 周年制

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者:岑小双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3期内容摘要:政治与文艺,文学与生活,写真实与为人生,这三组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始终。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指导下,延安时期乃至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新文艺中的现实主义创作都在服务政治与回归生活本真的两难境地中挣扎,《讲话》与现实主义之间进行了一次“解读”与“被窄化”的过程。

关键词:文艺为政治写真实典型塑造现实主义窄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讲话》的发表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一方面,它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层面得出“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是革命机器中的一部分”,借此将文艺纳入国家意识形态范畴,肃清了当时的异己思想,实现了延安时期文艺届思想的空前统一;另一方面,作为一次文艺座谈,毛泽东对于文艺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给予了辩证的阐述,他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还强调文艺作品应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可以说,《讲话》的精神根基源于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其政治强权话语的干预下,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窄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钱先生给《讲话》的定性是“40年代延安整风的产物”,在他看来,毛泽东作为革命领导者对文艺问题发表的看法“不同于纯粹的文艺论著”,相对于解决文艺本身存在的问题,它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文艺纳入革命政治的范畴,如何充分发挥文艺力量为革命服务,因此《讲话》的“政治策略性很强”,而“对文艺本身的规律的细节讨论很少”。

的确,钱先生以回归历史本身的笔法,从其产生的背景层面详细分析了《讲话》是如何将纯审美意识层面的文艺创作解读为政治的附属物,使文艺具备了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特性。

然而,对于毛泽东提及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但又应该高于实际生活,通过文艺实现“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等文艺创作规律的论点,该书却并未做出详细阐释。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

《讲话》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从实践出发而升腾为系统化的文艺理论,体现出作者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文风。

他不作空泛的理论表述,而是针对创作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调研,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剖析,提出科学的结论,所以能令人折服。

如政治与文艺的制约关系,作家对待生活源泉的态度,主观愿望与创作效果的差异性,等等,这样才能处置好文化机制各方面的策略性调整,建构了解放区文学秩序的纲领性文献。

其实,在《讲话》发表之前的4月已经开始筹划召开这次座谈会,毛泽东分别致信肖军、欧阳山、草明、舒群等征求意见,又邀请丁玲、艾青、罗烽、刘白羽、何其芳多人谈话,当面交换对文艺创作的看法。

艾表还将与毛泽东交谈的要点,写成一篇专论在《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造成一种必须在文艺界开展“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的强大声势。

在此前后,以丁玲、艾青为代表的解放区作家群,在小说、诗歌、散文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认为今天看所谓“政治标准”,应该去掉其政治色彩,将之理解为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因为任何时代都需要有其特定的主流文化观念来引领社会的发展。

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看,无论经历了多少朝代变更,多少兴衰战乱,她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忠孝等优秀品质已经作为民族精神世代流传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标准。

一个政党的执政主张必须符合并能引领社会的主流价值标准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一部文艺作品应该经得起时间和受众的检验才能成为精品,时间的延续和受众的层面是无法预料的,但只要作品中具有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它就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使人感觉隔膜或因受众层面的差异而产生疏离感,在任何时间、任何群体中都能引起共鸣,经典的魅力正在于此。

我们今天应该从用更为宽泛的概念去理解文艺的“政治标准”,文艺的“政治”属性不是空洞的传播工具,而应该是作者的核心思想观念的体现,它也应该是民族的、社会的、大众的,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及启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及启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及启示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在整风运动中,延安文艺界暴露出很多问题.延安文艺界人士多是在全国抗战爆发后从上海等大城市来到延安的,他们满怀抗日救国热情,以美术、舞蹈、音乐、戏剧、小说等形式,热情讴歌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但是,延安文艺界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作风不正的情况.一些人对同工农兵结合的思想准备不足,对群众缺乏了解,缺乏深厚的感情,轻视实践,脱离群众;一些人有较严重的唯心论、教条主义,满足于空想、空谈;一些人主张艺术脱离政治,艺术高于政治,作家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因此,一些文艺作品脱离群众、脱离根据地现实,不能适应抗战的需要.此外,在文艺界内部,还存在着一些长期积累的争论、分歧、对立和不团结现象,包括宗派主义的问题.为了纠正文艺界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形势下,召开一次文艺界的座谈会,通过深入讨论系统解决文艺界存在的问题,统一文艺界的思想认识.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用了几个月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为开好文艺座谈会作了充分准备.座谈会于1942年5月2日、16日和23日共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座谈会.当时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会议.会议讨论十分热烈,在民主的气氛中,先后有几十位文艺工作者发言.毛泽东一面仔细听大家发言,一面认真作笔记.在5月2日第一次大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的发言.在5月23日最后一次大会上,毛泽东又作了“结论”的总结发言.座谈会后,毛泽东对党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作了进一步阐发.1943年10月19日,在鲁迅先生逝世7周年之际,《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同时,延安解放社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1953年2月,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出版发行.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有力推动了文艺界整风运动,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一)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按照《讲话》精神,他们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1943年春节开始的延安新秧歌、秧歌剧运动,涌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优秀作品.此后,春节成了解放区农民的艺术节.秧歌运动还发展到各解放区,并随着解放战争向全国推广,为坚持抗战和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扩大了党在国统区、沦陷区进步文艺工作者中的影响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摘录和摘要形式刊登《讲话》主要内容.4月,郭沫若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介绍、学习《讲话》精神,并连续以《一切为人民》、《向人民大众学习》、《走向人民文艺》等为题,发表多篇文章,号召进步作家“努力接近人民大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言语、习惯,一切喜怒哀乐的外形和内心,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上海、香港等地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讲话》将会对自己的创作思想产生指导作用.他们还以各种形式发表《讲话》内容,使《讲话》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三)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70年来,《讲话》精神不断丰富发展.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讲话》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艺术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了解1945年12月,《讲话》发行朝鲜文本,这是最早的外文译本.随后,日本、法国、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东欧其他国家和越南、瑞典、芬兰、印尼、古巴等国相继翻译出版《讲话》.美国、英国出版发行《讲话》英译本,意大利出版发行意大利文《讲话》单行本.随着毛泽东著作以各种文字翻译出版,《讲话》传到世界多个国家.美国梅所罗门教授编辑的《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一书,以《文学与革命》为题,摘录《讲话》内容并作深入分析,给予高度评价.澳大利亚学者庞尼麦克杜格参考80余种《讲话》版本,用英文重新翻译这部著作,并写了43页的长篇导言,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70年来,《讲话》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著作之一,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启示《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从而奠定了革命文艺发展的理论基础,确定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话》阐明了文化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并以此作为党的文化艺术工作理论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是对《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要自觉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作为繁荣文化的根本目的,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作为开展文化工作、繁荣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根本保证《讲话》阐明了文学艺术是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艺工作者不但要学习文艺创作,而且应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艺术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工作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艺术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使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讲话》阐明了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革命的文学艺术家,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才能创作出真正反映群众生活、为群众所需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群众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人民群众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获得灵感、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散发出永不磨灭的光辉.(四)文艺创作要自觉关注时代,把握时代特征《讲话》阐明了文学艺术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革命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战服务,动员人民、凝聚人心,鼓舞人民积极抗战的文艺,就是关注时代、把握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文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日益多样的传播手段、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只有把握时代特征,融进时代元素,弘扬时代主旋律,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艺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今天,我们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重温《讲话》,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讲话》的基本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积极反映人民心声,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作者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

他们从延安走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他们从延安走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他们从延安走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
表70周年
韩玉峰
【期刊名称】《前进》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7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倡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投入革命斗争实践,创造出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摇篮和熔炉。

《讲话》是革命文艺的明灯、火炬和号角。

《讲话》对文艺工作有关问题的论述,全面而具体,精辟而深刻,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是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韩玉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延安时期共产党人文艺大众化的探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2.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我要去延安”大型演出活动在延安举行
3.我要去延安——纪念《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4.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5.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们从延安走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他们从延安走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正 找 到 了文 艺 为 大 众 的 方 向 。 就 在 毛 主 席 《讲 话 》发
表 不久 , 位 久 负盛 名 的青年 版 画家 , 品风 格 大 变 , 这 作 由讲 究 黑 白对 比 的 欧 化 风 格 一 改 为 中 国 老 百 姓 所 喜
座 谈 会 和 毛 主 席 的 《讲 话 》, 决 定 了 他 一 生 的 道 路 。 这 每 逢 《讲 话 》发 表 多少 周 年 纪 念 日时 , 都 要 写 文 章 , 他
宁 边 区 人 民 生 活 的 新 年 画 , 后 又 刻 成 套 色 木 刻 , 为 之 因
《讲 话 》 表 4 发 0周 年 , 群 写 了 《4 力 0年 的 实 践 》一 文 ,
回 顾 自己在 《讲 话 》的 指 引 下 所 走 过 的 创 作 道 路 。 9 7 1 8
群 众 喜 欢 带色 彩 的美 术作 品。
到 汾 西 矿 务 局 , 短 几 天 , 为 大 学 生 、 艺 工 作 者 和 短 就 文 厂 矿 的 文 艺 爱 好 者 做 了 4场 报 告 。 对 于 这 件 事 , 群 力
山下 香 堂 村 怀 延 斋 怀 念 延 即
安也。 ”怀 念 延 安 是 他 梦 寐 萦 怀 的 解 不 开 的 情 结 。 力 在 群 晚 年 编 的 两 个 集 子 《晚 霞 集 》和 《余 晖 集 》里 都 谈
笔 耕 不 辍 , 持 着 旺 盛 的创 作 生命 力 和 真诚 的 艺术 情 怀 。 保
这 种 无 限 的 生 命 活 力 ,就 是 源 于 他 对 生 活 和 人 民 的 无 限热爱 , 于 他终 身不 能 割舍 的延安 情 怀。 源 力 群 称 自 己 的 家 室 为 “ 延 斋 ”。 力 群 的 书 画 作 怀 品在 落款 时 , 都 写 : 年 某 月 于 并 州 汾 河 之 滨 怀延 大 某 斋 。晚 年 移 居 京 华 后 , 书 画作 品 落 款 则 多 为 “ 郊 燕 其 京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佚名
【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
【年(卷),期】2012(028)005
【摘要】1942年5月,为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邀请在延安的作家、艺术家举行座谈会。

毛泽东同志分别于5月2日和23日两次到会发表讲话,就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文艺理论问题和文艺政策阐述了意见。

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正式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两次谈话。

《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我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和基本文艺思想,对于当时渴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而言,是非常及时的理论指导。

【总页数】1页(P62-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2.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3.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4.与人民同行为时代放歌——省文艺界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5.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陕西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龙源期刊网
陕西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作者:
来源:《现代企业》2012年第05期
本刊讯(记者高山)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方位展示陕西绿色、现代、和谐、奋进的时代风貌,省文化厅于5月5日至23日在全省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

本次纪念活动规模大、时间长,群众参与热情高,全省有100多个艺术团体、社会群众团体以及北京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积极参与。

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既有群星荟萃的经典喜剧小品鉴赏晚会、气势恢宏的主题晚会,还有气韵生动的美术书法作品展、精彩纷呈的优秀舞台剧(节)目基层展演。

期间,还将举行“陕西省千百十艺术繁荣工程”启动仪式和各艺术门类的理论座谈会。

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2/4编者按: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这个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就是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这对后来我党的文艺政策制定和文艺工作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本刊约请全省文艺工作者的代表重温《讲话》,号召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讴歌新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

重温《讲话》精神 践行人民文艺使命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叶 青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当代文艺前行的方向。

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发展道路上,我们重温《讲话》,依然能感受到它思想的深刻和跨越时空的理论穿透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民作为文艺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毛泽东同志《讲话》中第一次得到了明确的认定和彰显。

《讲话》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创作出“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这就从根本上将革命文艺与“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的旧文艺划清了界线,确立了革命文艺的本位追求和最宝贵的品质。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讲话》的“人民性”还集中体现在对“文学艺术的源泉”的认识以及人民审美主体地位的确立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7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7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事 实 ”等 几 个 方面 展 开 论述 , 阐述 了 “ 文 艺 为 工农 兵 服 务 ”的根 本 宗 旨, 为 当时 处 于迷 茫状 态 的中 国文 艺 工 作 者 指 引 了方 向 ,为 处 于 混 沌 中 的 中 国文 学 创 作 打 开 了一 个 新 局 面。 同 时,《 讲 话 》 以文 艺 的 “ 大 众 化” 、“ 民族 性 ” 、“ 人 民性 ” 、“ 现 实 主义 ”以及 “ 联 系
实主 义 ”核心 完 全 契 合 的 ,毛 泽 东指 出当 前革 命 形 势
的 现状 ,一 切 的文 学 创 作 都 离 不 开 相 应 的 社会 环 境、
文 学 创 作 的 主要 旨归 也 在 于 “ 人 民群众 ” 。《 讲 话 》指
出 “ 文 艺 作 品在 根 据地 的接受 者 , 是 工农 兵 以及 革命 的 干 部。 ”“ 我们 的文 艺 ,第 一是 为 工人 的, 第二 是 为农 民 的, 第 三 是 为武 装 起来 了的 工人 农 民即八 路军 、 新 四军
何服务” 、“ 文 艺统 一 战线 ” 、“ 主要 斗 争方 法 ” 、“ 映 射
等 构 成 的文 学 领域 以及 由戏 曲、 音 乐、 舞 蹈、 影 视 等
构 成 的更 广 大 的 艺 术 领 域。 而 本 文 旨在 探 讨 《 讲话》
对7 0 多年 来 中 国文学 发展产 生 的深远 影 响。
新 四军 以及 工 人 农 民的 结合 ;根 据 地 的 文 艺工 作 者和
国 民党 统 治 区 的文 艺 工作 者 的 环境 和 任 务 的 区别 ; 目
前 在 延 安和 各 抗 日根据 地 的文 艺 工作 中 已经发 生 的 争 论 问题。 —— 这些 就是 实 际存 在 的不 可否 认 的事 实 ,我 们 就 要 在 这些 事 实 的基 础 上 考虑 我 , f f ] 的 问题。 ”[ 2 ] 5 5 我 们 可 以看 到 , 以上 论 述 是 与马 克 思 主义 文 学 观 的 “ 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始末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始末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始末1942年毛泽东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地阐发了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为当时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今,这篇讲话的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创新和繁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它的研究仍情有独钟、持久不衰的情况下,理清其发表的来龙去脉,对从多角度研究该文献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具重要意义。

“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良心话》上……”除了上述社会大背景以外,座谈会的召开还有直接的动因。

3月31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批评应该是严正地、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

”当时的到会者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不点名地批评王实味,也是表态了。

这表明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对文艺界出现的不良偏向进行正确引导的问题了。

皖南事变后,艾青、欧阳山、草明、罗烽、白朗、张仃、严辰等陆续从重庆来到延安。

1941年8月11日傍晚,毛泽东从杨家岭的前沟绕到后沟,沿着山坡小路爬上萧军等人所住的后沟半山腰,拜访了萧军及艾青、罗烽、舒群等几位从国民党统治区投奔延安的知名作家以及住在附近的“文抗”的同志们。

后来应邀,他们又去毛泽东的住处,谈了很多问题。

此后不久,萧军就向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应制定文艺政策。

1942年初,边区的文艺刊物甚至党报上发表了许多与抗日战争主旋律不相适应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的作品。

4月份,中央决定召开文艺座谈会,由毛泽东、凯丰与博古负责。

1942年4月初,毛泽东又收到欧阳山建议党制定文艺政策的信。

毛泽东赞赏欧阳山提出的意见很好,并说中央准备召开一个文艺座谈会,打算谈谈文艺家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与工作对象问题。

4月9日与17日毛泽东又写信给欧阳山和草明,请他们就“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帮我搜集反面的意见”。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穿越时空的讲话1942年,中国的大地上(到处)燃烧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硝烟烈火。

身处延安窑洞的毛泽东一面指挥八路军的抗日斗争,一面在思量(考)着延安地区的文艺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很多的文艺家从国统区跑到了延安,他们是为了追求光明、追求自由而来的,这些人的到来,为延安的(抗日生活是否可以改一下,改成文艺革新)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毕竟,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城市,他们带来的都市文化与延安的“土八路”文化难免要发生碰撞。

有碰撞,就要产生火花,这种火花不可能只是灵光一现,它极可能给“原生态”的延安带来某些“催化”反应。

(在当时),延安文化人(界)中暴露(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艺术放在政治之上,主张脱离政治,(;)二是以为艺术家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或者以为有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就回妨碍写作,(;)三是主张对抗战与革命以暴露黑暗为主,不能只是歌功颂德。

为了解决当时延安文艺界出现的这些问题,以求得文艺对革命的配合,文艺对抗战的配合,毛泽东决定召开文艺座谈会,来一次文学艺术界的正本清源。

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激扬文字的文人,他的目光所及,非常人能够达到。

(,那时)他对延安文艺界的各种思潮可以说已经了然于胸(了),(。

)在座谈会召开前夕,他约请了丁玲、周扬等二十多位文艺家进行交流沟通,力图摸清文艺家们的思想脉络。

当时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很多,为了保证参加座谈会人员的代表性,毛泽东邀请了三位在延安颇有影响的人物,来草拟参加会议的人员名单,一是鲁艺院长周扬,二是《解放日报》副刊主编舒群,也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员,三是《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肖向荣。

实际参加座谈会的由三部分人组成:即中央领导人、思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和文艺家代表。

会场设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一楼的会议室,座谈会由中宣部代部长凯丰主持。

毛泽东分别在5月2日和23日发表了《引言》和《结论》的讲话,合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
1、立场问题 2、态度问题 3、工作对象问题 4、学习问题
1、为什么人服务 2、如何服务 3、文艺界统一战线 4、文艺主要斗争方法 5、当前延安文艺界的问题Fra bibliotek一、引言
二、结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事业大众化的奠基作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革命文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革命文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用革命文艺武器,加强抗日救亡宣传,从思想上教 育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集全民族之力抗战, 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从中 国具体实际出发,提出文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 化,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
1、工农兵大众是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 2、革命文艺的丰富发展需要文艺的马克思主义大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众化 1 3、“人民大众”原则 、延安文艺界的缺点和问题需要文艺的马克思主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 义大众化来解决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3、“革命功利主义”原则 4、“文艺服从政治”原则 1、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唯物史观 5、“文艺批评”原则 2、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过程中,改 四、几点现实启示 造世界观和人生观 3、文艺工作者要在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斗争中,自觉地去 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选择此文的原因:
1、重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
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必要性: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紧迫性:西方文化的入侵,传统文化的衰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民族血脉 建设精神家园——回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这一论断,距离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近70个年头。

回顾过往,不难发现,文化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昨天与今天,留下了鲜明而又特殊的印记。

历史以其壮阔浩瀚的进程印证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科学的论断。

一个民族,唯其拥有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环顾当下,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潮涌,我们必须焕发文化的力量,激活熔铸于我们血脉中的优秀文化基因。

展望未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用文化的力量传承民族血脉,建设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文化自觉凝聚兴国之魂,指引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奋力前行5月的延安,草木欣欣,河水潺潺。

位于杨家岭的中央办公厅旧址,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如潮的游客排队进入一幢石砌的二层小楼,寻访那段流传至今的讲话——时光倒流70年,那是1942年的5月,在小楼清爽的会议室和楼门前的小广场上,从各地赶来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参加了三次全体会议,探讨中国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和未来。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两次讲话,最终整理形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于1943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7周年之际,在《解放日报》上全文发表。

讲话发表之时,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千千万万将士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文化界名人和知识分子陆续来到延安,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最广泛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旗帜下……那时,年仅17岁的于蓝就是其中一员。

她期待着在革命圣地,用艺术奉献表达爱国之志。

然而,很快,她发现,当地老百姓看不懂自己的表演。

今年已届87岁高龄的于蓝回忆道:“当时搞文艺的很多人来自上海的亭子间,我们已经感受到与老百姓在思想感情上存在的差异,却苦于寻找不到方向。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毛泽东的讲话拨云见日,廓清了文艺工作者的困惑。

他们纷纷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

《南泥湾》《翻身道情》……一句句激情洋溢的歌词在当时年仅20岁的贺敬之笔下喷涌而出,他仿佛一夜间找到澎湃于心的灵感。

此后,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诞生了。

70年过去,这部歌剧从延安演到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几代中国人,成为经典。

今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的白墙上,一幅秧歌剧《兄妹开荒》的老照片吸引着游人的视线——那是1943年2月5日,正值春节,两万多军民聚集在延安城南门外广场,观看这部反映陕北新生活的新编小戏。

这次演出一改鲁迅艺术学院的传统风格,以陕北秧歌的鲜活灵动、黄土高坡的浓厚气息与农民熟悉的诙谐风趣深深感染了延安军民,产生了大大超出人们预料的轰动。

一种新生的文化理念由延安出发,以文学、歌曲、戏剧等文化形态承载起革命的斗志,形成强大而不可逆转的政治精神力量,穿越战火硝烟,传遍华夏大地,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写呼声。

我们必须记起这个民族存亡的特殊时刻,才能更深切地体味讲话在全国掀起的文化巨澜。

鸦片战争以来,一小部分中国人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探索“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文化救国”,却终究事功未达,究其根本还是未能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也未能冲破传统文化的樊篱。

当代中国研究所学者曹光章说:“五四运动”开启了文化启蒙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第一步,却依然局限于一批知识分子的觉悟与观念,没能真正形成贴近民众的、系统成熟的文化理念表达。

直到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文化的力量,提出文化为人民服务的主张,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文化救国的道路。

”7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的文化救国之路,指引着中国先进文化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在民族兴盛的历史轨迹中留下耀眼的光芒。

70年后,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先进文化前进之路,在新时代新的历史高度有了新的阐释——“文化自觉”醒目出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这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从“三个面向”到先进文化,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到提高文化软实力,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断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继承和发展着讲话提出的文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愈加坚定、愈加清醒、愈加自觉。

“必须牢记,我们是为人民写,写人民,请人民评判。

”年近九旬的贺敬之说,“必须牢记讲话教导我们的精神,才能更深切地体味它之于文化、之于中国的意义。

”虽然也曾有过曲折,但70年穿梭,灯火不灭。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前,站在保存着当年模样的油汽灯下,毛泽东发出的论断依稀回响在后辈耳边——“……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讲话中有关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尤其是文艺为什么人的论述,较早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白烨说,“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它依然散发着思想的光芒。

”让文化自信辉映华夏文明,注入13亿国人的智慧创造70年前,讲话发表后,延安成为一片激扬艺术生命和人格力量的文学沃土——诗人们开展街头诗运动,《东方红》《王贵与李香香》等诗作经与陕北民歌相结合,经久不衰。

作家们纷纷进入创作高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孙犁的《荷花淀》历经岁月洗礼,成为传世名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看来,70年前,讲话唤醒了“文化自觉”;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实践中,给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注入更多的信心与活力。

白烨说:“在不同时期,党都高度强调文化在整个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遵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切合实际和具有人民性,而具有显见的权威性、内在的引领力和强烈的感召力。

”如果说70年前的讲话在“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一重大认识问题上实现突破,那么十七届六中全会则为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示了一种日臻成熟的文化自信。

今天,延安凤凰山麓,一座三层小楼内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人声鼎沸。

“延安是个小地方,经济比较落后,但延安的文学传统一直没有丢,我们这里有高品位的文学期刊,还有一流的文学创作队伍。

”忙碌的《延安文学》杂志总编辑魏建国自豪地说。

1979年1月,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刚刚掀开一角,延安诞生了一本文学杂志《山丹丹》,也就是《延安文学》的前身。

30多年过去,《延安文学》的变化与发展印证了一点: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和坎坷,中国文学始终沿着讲话既定的方向和路径,在文化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调整、不断前进。

事实上,不仅是文学,中国人对文化的畅想与表达也异常活跃:“草根”上春晚、DV拍电影、发微博成明星……“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内在需求日益强烈,党对文化属性和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方式上,改变了过去按计划统一生产和供给的模式,采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无偿供给,个性化文化消费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说,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为人民服务”的方式。

仿佛是一种热切的回应——多年来,中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700余家展览机构免费向公众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十一五”以来,中国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翻一番”,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同比增幅114.07%。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壮大:2002年至2011年,中国电影年产量和票房分别飙升7倍和13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大国;“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文化部部长蔡武说,“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20%,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曾几何时,“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大国”的评判,让中国人难以辩驳,陷入沉思。

而今,中国井冈山的风光画卷淋漓展现在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屏幕,中国创意产品出口悄然占据全球市场五分之一,中国人的春节成为世界各国熟知的“中国新年”……“具有90多年建党史、60多年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意识到,谁掌握了先进文化,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导权和领导力,将会获得人民的信赖和认可。

”曹光章说。

将文化自强写入时代命题,建设伟大的文化强国5月,正是播种的好时节。

39岁的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边墙村村委会主任高万雄一边忙着自己果园的活计,一边组织村民为修建公路作准备,一边还惦记着正在国外演出的村腰鼓队……在陕北,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是一门家家喜欢、几乎人人都会的民间艺术。

“打腰鼓就是我们的生活,腰鼓往下一放,自己又是一个黄土地上靠劳动吃饭的农民。

”8岁开始学鼓的高万雄人称“鼓王”,担任村腰鼓队总教练。

边墙村腰鼓队早已舞遍全国。

2009年,高万雄带着村腰鼓队第一次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60周年方队表演。

2010年,他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意大利罗马参加中国文化年演出……将古老的传统继承与发扬光大,是立志复兴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底气。

在曹光章看来,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积累,中国人正在从认识和理念层面深化文化自觉,从心理和气质层面展现文化自信,从战略和实践层面推进文化自强——从70多年前创造了长征伟大史诗的红军战士,到当代的“人民公仆”杨善洲、“中国好人”郭明义……一个又一个感动中国的平凡人物,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从联产承包到经济特区,从载人航天到北京奥运……一次又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强化着共同理想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从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水墨”印象到上海世博园区的“棋盘”规划,从荣登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昆曲到遍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吹响了号角。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显现成效。

2011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近1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7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

如今,一个文化强国的轮廓逐渐清晰——对内表现为文化创造活跃,人民有文化热情,享受丰富多彩、积极乐观的文化生活,为中国文化而自豪;对外表现为中国文化及价值观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了解、尊重、接受以致喜爱,中国文化产品大量输出,文化产业占据全球市场重要地位……中国正在以其特有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深刻影响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