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五千年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价值体系,铸就了我们的精神支柱,构建了我们的文化归依和民族认同。
其中一些观念,会随时代而发展,因遭际而变迁,但其核心价值却历越千年而不衰,衡诸四海而不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重大的贡献,是今日中国进步的内在基因,是我们向世界寻求文化共识的基本立场。
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华文化的特征密不可分。
这些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独特性、包容性、和谐性。
首先,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中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是我们文化成长的摇篮。
一方面,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不同的地域文化生长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中,有利于区域内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在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哺育下,中华文化塑造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四千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朝,从此中国步入文明时代。
商周时期,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家族伦理和世界观体系,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的中国上古典籍《尚书》,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春秋战国之世,出现了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大批的思想家、哲学家,诞生了像《诗经》、《离骚》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
这是中国文化第一个光芒璀璨的时代,这些先哲的思想,至今仍旧是我们文化不竭的源泉,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的主干。
中华文化以独特的风采屹立于东方,曾长期是世界文明的高地。
第二,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中华文化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既融合了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巴蜀文化、百越文化、岭南文化、北方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境内众多地域文化的因素,也通过与世界各大文明广泛交流,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因素。
这种独特的融合力、同化力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来源,也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保障。
中华文化始终呈现“多元一体”的形态,既有着基础广泛的、高度同一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同时又是“多元”的,融汇了境内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广泛吸收了域外各民族的文化精华。
民族文化传承的美句
民族文化传承的美句
1. 文化的传承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使之生生不息。
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民族的血脉和根基。
3. 文化传承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每一代人都肩负着将民族文化传递下去的重要使命。
4.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长河中,我们是过河的卒子,只有奋力向前,才能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5. 民族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保留过去的记忆,更是为了创造未来的希望,让我们的后代在多元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方向。
6. 传承民族文化就像传递火炬,每一个传递者都将手中的火炬点燃,让光明照亮整个民族的前程。
7. 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传承,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的下一代。
8. 民族文化传承是一场美丽的旅行,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
9. 文化传承是一条纽带,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让我们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10. 民族文化的传承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我们要用心去呵护它,让它永远保持明亮和清澈。
这些美句强调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通过传承民族文化,我们能够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安全,关乎着国家的存在、稳定和发展,是国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和一个国家得以维系的前提和保障。
新形势下,文化安全问题凸显出来。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凝结,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总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发展的。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得到空前加强,促进了各国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不同文化形态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类性和一致性。
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发达的生产力和高科技的领先地位使得西方文明在“全球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主导角色,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与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种严酷现实促使我们要做好从文化上加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准备,识别和抵制当代“文化帝国主义”,促进正常的国际文化交流,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一、什么是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外来消极思想文化的影响,使本国或本民族文化受到侵害,文化出现衰落或消亡。
文化安全问题一直与文化主权问题相统一,因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障国家文化主权,维护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此处可举“美国中央情报局十条戒令例”)二、我国文化安全的提出与现状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国家间的往来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文化的碰撞和矛盾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主要方面。
西方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者和主导力量,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市场,还包括其政治和文化价值的推广,这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于是,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异化成了一场霸权色彩浓厚的文化扩张运动,这就使西方长期把持着世界文化的话语霸权。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经济转型期,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化,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越来越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影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主讲人:张文政
一、何谓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胡锦涛
(一)文化的定义
“文”的本意是指色彩交错的纹理,“文”通“纹” “无色成文而不乱”——《礼记· 礼乐》 引申为文雅,人的修养,常与质野对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雍也》
(五)文化的类型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 西方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非洲文明(萨缪尔· 亨廷顿) 社会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民族 文化……
(六)文化的基本功能
适应功能:文化具有帮助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4、积极践行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谢 谢!
1.人化性
2.习得性 3.共享性 4.系统性
文化是在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产品
文化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 文化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 相关的文化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象征性
6.多样性
一切文化都必须反映一定的对象
,并赋予人以意义
在于人们创造文化的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差异性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十六大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前,这是在新形势下中央 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丰富发展阶段。
(二)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坚持马克 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间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
我们曾经有过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教训,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一手硬”、“一手软”。
后来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并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但由于近代以来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以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古老的中国没有能够避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处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当代中国,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进一步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只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建国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中国书法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是精华的积累。
它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鼎文,都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
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文化人方能致远。
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态、内在品质以及书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灵化的精神艺术,是书家个性化审美思维方式的轨迹。
换而言之,书法是书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寓于毫端也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形态。
从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一贯性,以及中国人一贯秉持的泛艺术化、泛诗意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传统。
同时,中国文字还可以书法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
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下的人化的印记。
它包括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
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
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
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使书法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
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
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信仰价值和创造力的总和。
文化交流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和学习的桥梁,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文化交流的意义、推动民族团结的作用和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关系。
一、文化交流的意义1.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文化交流能够让各民族之间消除隔阂和误解,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相互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得以被认同和尊重,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2.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文化交流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全球意识和包容性思维,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传承和保护人类文明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创造成果,进一步丰富人类的文明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文化交流推动民族团结的作用1.增进共同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文化交流,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同时培养对其他民族的友好感和尊重,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洽。
2.促进合作与共赢文化交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的特点和优势,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为民族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提供重要支撑。
3.缩小民族差距,促进发展文化交流能够使各民族之间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得以共享,有助于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实施文化交流的方法1.开展文化节庆和展览活动举办文化节庆和展览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交流方式。
通过展示各民族的传统艺术、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魅力。
2.组织文化交流团访问交流组织文化交流团进行互访活动,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深入交流,可以探索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创新合作机会。
3.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在教育领域开设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性思维。
学校可以邀请不同民族的代表前来分享自己的文化,增强学生对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形成民族归属感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
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塑造的人与社会却能产生无穷的力量,文化的变化可以导致民族与世界的重大变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现象,每个国家或地区有与其相协调的文化并不断发展;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4.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深入挖掘和整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仅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这个长期被遮蔽的重要视野再现出来的需要,也是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忽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用以指导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理论依据。
广义的“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狭义文化指意识形态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风俗、道德、思想、制度等。
广义的“文化”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辞海》中将文化界定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个界定就是从广义上对“文化”的认识把握。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生活中关于物质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又被称为“小文化”。
《辞海》里是这样定义文化的:文化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构。
(完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延续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文化多元冲突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探讨传统文化的血缘脉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以及对当代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代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丰富多彩,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对民族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有重要影响,跟关系着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其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呢?顾冠华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和传承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在经过不断地产生和淘汰的过程后,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具有重要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
在我而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典籍、宗教、艺术、科技、制度和思维方式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其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连续古代、现在和未来中国人的时间之流和生命之流,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 [1],也是中华民族香火永续的生命活力.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内涵同样丰富多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对文化的独特功能做出的形象概括。
的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调整,文化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确立了以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奠定基础。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世界文化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非道德化的倾向。
从芭蕾舞剧《金瓶梅》的“大尺度”上演,到假冒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天价拍卖,再到各种文学经典的“重口味”影视改编,诸如此类文化事件的一再发生表明,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忽视了文化的道德内涵追求,远离了文化的真善美的精神实质。
因此,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道德坐标已经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建设应当注重道德内涵文化是因人而产生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而不断更新,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渐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所以,鲁迅在谈到文艺与国民精神的关系时这样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文化的道德力量是文化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表现为文化能够促人向善,对人的精神品格具有内在的提升功能。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各种社会关系的网络中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人。
同样,人也是一切文化关系的总和,只有在各种文化关系的规范中人才能成为文化的人。
一个没有接受文化熏陶的人只是自然的人,文化对人的熏染过程其实就是人的道德提升过程。
文化产业虽然具有商品属性,但是,它又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呈现。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延续5000年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发展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各种要素不断前进,然而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之中,并不是只有科技性的现代文化具有价值,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同样具有较高的地位,社会的优质文化应当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为了保证我国的群众文化获得较好的发展,我国的文化部门逐渐加强对民间的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力度,通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来提升我国的文化建设水平,本文根据对我国的民俗文化的了解情况,对其发展群众文化的所发挥的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间民俗文化;群众文化;文化艺术只有属于民族的文化才是属于世界的文化,将文化推向世界才能保证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传承下去,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环节之中,一些原本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民俗文化逐渐被新兴文化淘汰,在文化竞争市场,传统的民俗文化并不占优势,无论是年轻人还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都对具有现代技术外衣的现代文化更感兴趣,而很多民俗文化受到了影响,甚至难以传承下去,而我国的群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民俗文化是不应被抛弃的,因此本文对我国的民俗文化的价值以及传承方式进行分析。
1传承民俗文化的必要性中国的民间文化成长于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群众基础深厚,中国风格鲜明,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拥护与喜爱。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我们不仅要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的重任,还要将其继续发展下去,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多样化的基础上,整合与创新符合生产力与文化发展要求的民俗文化。
群众文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就一定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才能将民间民俗文化更好的发扬下去,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目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建设的“中国梦”文化建设自身来说,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通过文化的发展繁荣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自然文化、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以及深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
多种文化资源聚集一域,优势得天独厚。
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我省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文化中国之崛起与中国梦。
一、文化1、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英国人类学家E . B .泰勒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在文化定义现象中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各种学科对于文化的不同定义。
在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方面,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
文化定义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对于人类及社会的密切关联度,不仅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的关系,而且还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联系,这种联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
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对于人类每一个人的个人权利、利益、自由、生存状态的关注文化定义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对于人类及社会的密切关联度,不仅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的关系,而且还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联系,这种联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
材料作文训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优秀范文
阅读下边的资料,按要求作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华兴隆,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中兴。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选自《必由之路·兴国之魂》以上资料触发了你如何的联想和思虑?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正确定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许多于 800 字。
【答案】文化传承碧艾香满到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难过,谁复吊湘,旧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能否也预想到当今端午的荒芜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大家皆醉卧独醒。
”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灿烂后代,他的高傲不肯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光阴的长河中逐渐湮没了,许多人开始不停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花天酒地中浪费青春,在灯红酒绿中虚度年光,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 ?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实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可是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 ?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 ; 接着清明节气议纷繁,国人俗气,莫非还要让中国的文化此后消逝吗?虽然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不过逗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其重要。
清明节 iphone 的接踵不正是人们俗气的表现吗 ?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销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安在 ?遮蔽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 ?更让人心疼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莫非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分道扬镳,莫非还想再演出一次惨剧吗 ? 文化的传承早已迫在眉睫,对文化的关怀与重视不可以不过在表面上,要存心地去创新,去培养。
自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类行为千万不行取,这类所谓的创新更要严苛地打击。
2022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5篇
2022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5篇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我们刚刚过了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
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
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集会,庆祝我校建校二十周年。
在此,我向学校二十周年华诞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借此机会,向莅临庆典的所有领导、嘉宾,向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致以最衷心最美好的祝福。
向呕心沥血,操劳一生的孙校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龙的传人,弘扬__精神》20__年9月是我校诞生之日,二十年的风雨洗礼,奋斗拼搏,励精图治,铸就了追求卓越的__精神;二十年的创新理论,严谨教风,辉煌了校园风采;二十年的沧桑巨变,预言了__不朽的辉煌未来。
二十年以来,智诚仁勇,务实创新的__人凭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尚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以智慧和汗水携刻出了这座骄傲的丰碑。
今天,人才辈出,饱经沧桑的__更以她独有的姿态卓然独立,光彩照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广大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所谓精神家园就是个人或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情感归宿和心灵寄托。
精神家园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的精神家园只能坐落在民族精神家园的“村落”里,从属于民族精神家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精神家园是一种能深深地将其所属人民凝聚起来并使之找到情感与价值依恋,找到民族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必然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漂泊者,等待她的将是被其他民族同化的命运;而一个民族即使失去了物质的家园,只要她的文化火种尚在,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疆土是基础,而根在文化。
疆土可能会随国势的衰弱而缩小或失去,但是,只要文化尚存,疆土可以失而复得,而一旦疆土与文化同时失去,便是永久的灭亡。
犹太人失去祖国那么久,仍能复国,靠的也是文化。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生命历程中也曾遭受过无数次的磨难,但仍然生生不息绵延至今,这在世界民族演化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中华文化的存在。
五千年一脉传承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欣赏。
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并加以发扬光大,既保持民族性,又蕴含现代性,使之更好地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生命线与纽带,齐心协力,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智慧,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根源,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提升个体和社会的整体素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一、历史文化传承的教育价值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精神。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人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祖先的智慧和辛劳,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培养对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历史文化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教训和警示。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错误和荣耀,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同时,历史也是永恒的教科书,它将人们的经验和智慧传承下来,为现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历史文化对人的塑造和启迪的教育意义历史文化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了解到他们的品格、信仰和价值观。
这些人物的形象可以为人们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努力和奋斗精神。
同时,历史文化还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思考。
历史上的智者和哲人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言论和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的意义,引导人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历史文化对社会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体层面,它还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历史文化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当人们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时,他们会更加热爱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从而凝聚人们的力量,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此外,历史文化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历史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增进国际友谊和文化交流。
结语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它可以传承、塑造和启迪人们,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关于文化的论点摘抄
关于文化的论点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小片段例子:你想啊,一个民族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家族。
那文化呢,就好比是这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宝贝秘方。
没有这个秘方,家族成员就像没了根的浮萍,到处乱飘。
咱们中国人,要是没了自己的文化,像春节没了年味,端午节没了粽子,那还能叫中国人吗?所以说啊,文化就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可一点都不假。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二:“文化如同繁星,照亮人类历史的夜空。
”小片段例子:咱就说人类历史这片大夜空吧,黑咕隆咚的。
可是有了文化呢,就像突然冒出好多星星。
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咱们中国古老的文化等等,这些星星们一闪一闪的,让这片夜空变得超级迷人。
你看那些金字塔、帕特农神庙、故宫,不都是文化这繁星照亮下的杰作吗?文化就像繁星一样,让人类历史的夜空璀璨无比,这真的是太酷了。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三:“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握手。
”小片段例子:你知道吗?就好比不同国家的人站在一个超级大的舞台上。
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文化这个大礼包。
当他们开始交流的时候,那可不是简单的你说我听。
就像是心灵在互相倾诉,思想在友好地握手。
比如说一个中国画家和一个法国画家聊天,他们从各自的绘画风格谈到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时候文化的交流就发生了。
这就像两条不同的河流汇聚到一起,互相分享彼此的美妙之处。
所以说文化的交流就是心灵的对话,思想的握手,这感觉棒极了。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四:“文化遗产是岁月长河中的珍贵明珠。
”小片段例子:想象一下岁月是一条长长的大河,河水一直流啊流。
在这条河里呢,有好多好多东西被冲走了。
但是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明珠,它们沉在河底,闪着耀眼的光。
像长城、兵马俑这些文化遗产,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还在那儿。
它们就像宝藏一样,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珍惜。
如果我们把它们弄丢了,就像把河底的明珠给扔了,多可惜啊。
所以说文化遗产是岁月长河中的珍贵明珠,我们得好好保护。
关于文化的作用的名言
关于文化的作用的名言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使命与使命的力量所在。
" - 鲁迅
2.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内核。
" - 方志敏
3. "文化是社会的基础,和平与繁荣的源泉。
" - 林肯
4. "没有文化的支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是肤浅的。
" - 毛泽东
5. "文化是人类价值观的传承,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
" - 约翰•肯尼迪
6. "文化使人类趋向人性化,和谐与进步成为可能。
" - 雅克•奥斯曼迪
7. "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给予人们意义和归属感。
" - 尼尔•休斯
8. "文化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引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 马丁•路德•金
9. "文化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也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
" - 本•吉雅德
10. "文化是人类与世界对话的媒介,给予我们对自己和他人更深入的理解。
" - 阿联酋谢赫扎耶德。
民族复兴的素材摘抄
民族复兴的素材摘抄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汲取历史的教训,珍惜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关于民族复兴的素材摘抄,希望能够为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提供启示和助力。
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民族的文化若没有自信心,就是没有灵魂。
" ——习近平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只有拥有自信的文化,民族才能自信地走向复兴之路。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灵魂。
传承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的根,传承民族的心。
" ——习近平这句话强调了文化传承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只有传承优秀的文化,民族才能有更为坚实的根基,才能更加自信地前行。
3. "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
文化自信,让我们看到民族的希望,看到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 ——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只有拥有文化自信,民族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民族复兴的辉煌。
4. "民族的复兴,不是复旧,而是复新。
只有坚持文化创新,才能让民族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才能让民族的复兴之路更加坚实。
" ——习近平民族的复兴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民族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才能让民族的复兴之路更为坚实。
5. "传承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更加繁荣。
文化传承是民族的责任,也是民族的使命。
" ——习近平传承文化是每个民族的责任,只有传承文化,民族才能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更加繁荣。
文化传承不仅是民族的责任,更是民族的使命。
以上是关于民族复兴的素材摘抄,这些摘抄体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提出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希望这些素材能够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助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没有了灵魂的民族就不再是民族.因此,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是其必然趋势。
不过,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下。
我国之所以现在才大力发展它也是大部分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特殊经济背景。
换一句话说,即是只有在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文化产业才能作为一个一个主角登上经济舞台。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所以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对我国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学传承的作用愈加凸显,我们有责任拾起自己的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信息收集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于后人。
经常有人言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想来即是自我玉成的最佳前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自宋代读书已经是很重要的事,至今也影响了我们1000多年。
世界上有两门课:一门人文,一门科学,那些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就是书,我们要想了解、传承和发扬就必须读书。
而读书的方法,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自学和读书习惯的养成。
中国是文明古国,了解、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扬弃”的态度、“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祖先留下的文化资源,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
庄子曾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意思是:油脂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也燃尽了,但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庄子解读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玄机,在于薪火相传。
传承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因为书本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积累。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孔子主张多读书,并注意兴趣培养,还发现了一个规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一点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之为乐。
喜欢一个事即使再累也沉浸在享受中。
人类之所以是万物的灵长,区别于草木禽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有语言文字,书籍则是文字的载体,翔实记录着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我看来,读书首先是一种灵魂生活,也是调养心性独观众妙的一种悟道方式,同时还是通向学问渊薮的唯一门径。
人类的精神谱系及文化气脉需要爝火相续的传承,一个不读书的人侈谈什么开宗立派显然是“野狐禅”,妄自立说,断非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国学热”,如穿汉服、行跪拜礼、让孩子背“三字经”等,这说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斩不断的,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国学热”也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
但国学是什么,它的传承之路在哪里,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说起读书,我经常想起:“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这句话说得真好。
就“国学传承”而言,我个人分了三个角度。
在学术角度,加深对它的研究,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行业角度,提炼东方智慧,将国学思想融进企业管理之中,提高企业的凝聚创新力;在社会角度,从社会生活入手,以文化和艺术的形式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进而提升民众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和归属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现在,图书市场琳琅满目,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我认为,读书重要的是思考,不仅要思考书里的内容,还要思考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正面的能量。
书,对人的精神引导很重要,读书万不能跟着流行趋势走,对于那些可以帮助、指导我们的书要看,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独立的人格才是读书的目的和重中之重。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
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我的看法是,读书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
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
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
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读书也好,治学也好,是不宜给自己划定一个框子的,相反应该随缘。
接触社会层面多了,你会发现,其实自古至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自省、勇于创新。
可以这样说,这“五个基本点”是培养一个民族高贵品质的精髓。
关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软实力决定人生的高度”。
中国的三大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中成就最高的是李小龙,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读书多,富有哲学思想。
那么,究竟该怎样读书呢?以“武功”为例,指出所谓“武”便是“招数”所谓“功”便是“力量”,两者缺一不可。
读书也是如此,课堂上要求读的书是“功”,是必修;业余书籍是“武”,是选修。
大学生要加强读书,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道理,学以致用。
刚大学毕业那几年,我曾担任过一段学校老师,那时就激发了我的读书欲望,但我仍感文化底子薄需要读书,虽然那时居无定所且囊中羞涩,但我总是想尽方法或借或找《二十四史》、《史记》等国学名著,我始终认为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坚实基础。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
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说到“读书与人生”这个话题,感慨颇多。
这个范畴也很大。
这里,我想更具体化一点来阐明一下思路。
其实,大多非专业研究人员的“文学观”,就是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或者说,文学作品跟社会生活有极大关系的。
真的是,息息相关。
这里,我想根据我的亲身体会,谈一谈我们的读书生活。
我觉得,一个人生活状况的好坏,决定着心理需求和精神价值取向。
这使我突然想起,上大学那阵子,特别喜欢读作家路遥的小说。
其中,最喜欢读的是他的成名作《人生》。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那时的枕边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部作品真实反映上世纪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中国农民家庭子女生活现状以及命运该何去何从,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
路遥在这篇小说里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
那么,高加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或者说,《人生》这部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和思考?恐怕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首先,我们知道,高加林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是一个踌躇满志,渴望读书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青年。
要明白,他可不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官二代”或“富二代”,更不是“高富帅”和“白富美”,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
但路遥笔下的高加林,虽然出身于农家,却不安现状,一心想脱离传统生活的束缚,通过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遗憾的是,这么个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有志青年,却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做出了失衡的选择,导致最终命运的悲剧。
为什么在这里我用了“失衡“二字,而不用”错误”?特别说明一下:我认为,一个思想单纯的社会青年,初出茅庐,肯定会四处碰壁的,有时候,这些碰壁并不是他个人的错。
因为现实就那样,谁也无法超越它。
小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
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正如高加林在当教师时不知道社会的残酷,尽管苦苦奋斗还会让他再次沦为农民,在他当农民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后来能重新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准备好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农村。
也许我们在抱怨社会的种种不公。
但我想说的是,社会本来就如此,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是公平的:一是时间,二是死亡。
所以,我们惟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怨天尤人。
无法预知又怎样,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纠结于此,做好当下,足矣!
这便是《人生》这部优秀作品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和思考。
什么是人生?我想问一问各位,我们的人生是什么?
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的。
事实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从降生到死亡的过程,而这过程怎么走就是人生。
我个人认为,人生就是在这过程中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或对或错。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选择的机会多了,倒让我们手足失措,迷茫了。
高加林人生的最后失误,就是他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对生活摇摆不定,看到什么好就爱什么。
年轻人对生活充满好奇这很正常,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也是情理之中,但高加林们却心浮气躁,在理想与现实中偏离了轨道。
准确地说,就是定位不准,对自己认识不清。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的致命缺点。
我们看路遥的《人生》,看高加林的人生,何尝不是在看我们自己的人生?
因此,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如何选择,就一定要坚定信念,就算错了,也不必垂头沮丧,过错也是试金石,大不了重头再来。
而要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的顶峰,那就多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性思想光芒的书籍吧,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