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3. 怎样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延续文化血脉的认识和看法;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怎样延续文化血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分析延续文化血脉的具体做法;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延续文化血脉的计划;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计划,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增加更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 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六、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并提出问题。

本活动旨在通过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亮相荧屏的事例,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正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文化的血脉,以此导入本节课课题。

新知探究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产生【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的形成和重要地位。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本活动通过展示我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优秀的传统建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并提出问题。

本栏目旨在通过外国政要、学者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赞美及对中华文化的赞美,展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成就,帮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延续文化血脉的概念和意义。

2. 探讨为什么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承者的一员。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吗?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讲解:介绍延续文化血脉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为什么需要延续文化血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家族或社区的文化传统,分享对文化传承的看法。

4.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文化传承的经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

2.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教师讲解:介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

4.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包括口头传统、民间艺术、节庆习俗等。

2. 探讨不同传承方式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并思考如何传承。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血脉的延续。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化血脉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的内涵:详细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3.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

4. 融入法治观念:讲解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实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血脉的延续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作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纪律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法治观念的融入是否自然贴切,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
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
美好、更加幸福。
板书
中华文化根
延续文化血脉
美德万年长
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特点 中华文化的价值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表现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及措施
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
德文化的文化基因。
子议题 6: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学生回答
代如何传承和发 展中华文化。
引导学生感悟中 华传统美德的代 代相传和其本身 蕴含的巨大能 量。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觉传承 和践行中华美 德,做具有中华 美德基因的好少 年。
课堂练习
1.从大学毕业典礼上领诵苏轼《定风波·莫听穿
课堂小结
林打叶声》勉励学生到广大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用古
诗词作品分享生活……如今,古诗词在互联网上出
现频率越来越高,一首首经过时间洗意。这表明
学习 法治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目标 健全人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 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通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文化的力量,美德的力量。
难点 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5.1 延续文化血脉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3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b选自部编版道优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内容.本框上承建设法治中国,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随若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r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

其下以上考虑,教材第五课设计r”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时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3.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潦、对话的意识本课所依据的d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吉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者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怯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中华文化知多少”和文化遗产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自拿感,增进文化自信,热爱伟大祖国。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5.1延续文化血脉》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认知能力,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和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3.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中华文化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教师进行讲解,阐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潮起亚细亚》的绝美瞬间的视频导入。

通过开幕式中东方文化元素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自学导航: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58—66页,大字细读,小字略读,完成自学导航中的七个问题,时间3分钟。

自学内容为:(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和薪火相传的原因?(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3).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重要性?(4).文化自信的内涵、原因和做法?(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7).青少年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3.新课探究: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寻根——赏中华文化之美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你在其中发现哪些中华文化?结合经验,你还知道哪些中华文化?生自由回答,并总结文化的组成。

出示表格,思考: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前面不加“古”。

总结中华文化的特点。

继续思考:中华文化能够传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总结要点,完成自学导航中的第一个问题。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生参考课本回答。

完成自学导航中第二个问题。

材料展示:河南南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纪念着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这里见证着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的发展。

2021年5月12日,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4.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传统美德的内容和重要性。
5.活动:寻找新时代好少年。
6.内容要求:①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称赞的好少年?②请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并说说推荐的理由。③他(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美德?
7.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材料,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有关古诗词内容,理解识记本课知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4.积极参加活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出心目中的美德好少年,并小组讨论。
5.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青少年怎样践行传统美德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名词解读:“文化”与“文明”;“根”
2.活动:“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活动。
呈现材料:那达慕大会、望果节、Fra bibliotek王节、春节。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寻觅中华文化符号,除了传统节日,你还会想到什么?②从古至今、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③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中华文化(内容,特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5.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活动:“我说你猜”(根据提示猜出民族名称),总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7.材料: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呈现材料: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不断涌现,可能会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化案例和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诗词、书画、京剧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政治认同:通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健全人格:通过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3.责任意识: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本框题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本框题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来源、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进而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理解美德的价值,进而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有些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同时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

观看视频,感悟中华文化。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3.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4. 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5. 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掌握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操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特点与价值的认识,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等方式进行。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各族节日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预习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开展兵教兵活动,完善组内成员预习不足。

然后预习检测
1知中华文化典例
(1)学生展示
(2)师穿插点评,补充归纳.
2、活动二:品中化文化内容
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突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学生观看、展示、品味、感悟。

师生归纳:中华文化的组成:
3品中化文化力量
(1)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交流探究。

(2
4品中华文化影响
(1)结合各个国家的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2)讲述各国开办孔子学院,非遗传承
(3)师生交流,共同呈现中华文化影响
5、活动五延中华文化影血脉
通过戏曲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等文化普及好的及青少年的文化艺术行为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认识,通过绘脸谱提升学生的传承能力.
6、拓展提升: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师生合作探究
7、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师及时结语
第四环节检测反馈:自行完成下面习题,然后组内互批,订正不足。

5.1延续文化血脉(新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优质教学设计(部编版)

5.1延续文化血脉(新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优质教学设计(部编版)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书籍资源:《中华文化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法治史》等书籍,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与法治知识。
- 视频资源: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法律讲堂》等节目,通过视频形式生动展示中华文化和法治故事。
- 线下资源:当地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法治教育中心等,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增强体验感。
2.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理解法律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历史脉络、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法治知识。在七、八年级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习兴趣:九年级的学生对探索文化起源和了解法律对文化保护的作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善于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在风格上,他们偏好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来加深理解。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
- 软件资源:《道德与法治》教材、PPT教学课件
-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学习平台
- 信息化资源: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法治案例文档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问答
教学流程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法治在文化保护中的具体作用时可能会感到困难。此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道德和法治概念,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情境来辅助理解。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年新版教材)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年新版教材)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年新版教材)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延续文化血脉”,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自己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和使命。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的文化现象时,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文化现象中抽象出文化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华文化现象,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理解文化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3.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文化案例、故事、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如春节、中秋节、传统工艺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每组选一个文化现象,分析其传承和弘扬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提出的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方法,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视频,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二)讲授新课1、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内涵向学生讲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中华文化的特点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如汉字的演变、四大发明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3)中华文化的价值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文化的价值,如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劳勇敢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美德故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岳飞的精忠报国等,让学生明白传统美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内容“相关链接”材料。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为此向全校同学征集活动方案。

请你设计一条线路,要求沿途能够分别学习和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风貌。

2.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3.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举行。

继2003-2005年中法文化年、2006年“中国意大利年”、2007年中国“西班牙文化年”和西班牙“中国艺术节”之后,2009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活动,中国22个省市与俄罗斯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

2010年以来,我国还与德国、加拿大、波兰、卡塔尔、埃及、多哥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等举办过文化交流年活动。

自2002年起,我国每年举办“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截至2017年已举办十六届,吸引了110多个国家上百万名青少年参加。

“汉语桥”已经成为国际人文交流领域重要的品牌活动,被誉为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

2016年12月1日,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一封厚厚的挂号信,寄信人又是“顺其自然”!信封里装的是93张汇款单,数额共计91万元。

“顺其自然”,这个宁波最温暖、最神秘的好心人,1999-2016年每年都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捐款数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数额每年都有增加。

“顺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点: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段,每次都用虚拟地址,每次都把汇款收据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署名总是“顺其自然”这几个字。

这次是“顺其自然”第18次捐款,也是数额最多的一次,至今“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850多万元。

“顺其自然”之前的捐款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

对于这样一位宁波好人,宁波市慈善总会出于尊重,已放弃寻找他究竟是谁。

在“顺其自然”的影响下,宁波已逐渐形成一股匿名捐款的潮流,活跃着一群特殊的爱心人物。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
(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

”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内容“拓展空间”中推荐的《论语》、《与妻书》、《清贫》、《雷锋日记》,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