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之穴位按摩详解

合集下载

中风、消渴、胸痹中医护理方案常用穴位定位

中风、消渴、胸痹中医护理方案常用穴位定位
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
(耳穴)
心:在耳甲腔的中央凹陷最深处。
交感(下脚端):对耳轮下脚上缘与耳轮内侧缘交界处。
神门:对耳轮上下角分叉处。
内分泌(屏间):在屏间切迹底部。
肾:在小肠穴的上方,耳甲艇的上方。
皮质下(脑):对耳屏的内侧。
肺:心区的周围是肺区。
皮质下(脑):对耳屏的内侧。
肺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神阙:脐窝正中。
天枢:脐中旁开2寸。
(下肢)
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
复溜:太溪上2寸,当跟腱前缘。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2.耳穴贴压:取穴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每日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一次。
3.穴位敷贴:取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痰多息促
1.循经拍背:沿膀胱经,由下往上轻叩,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2.穴位敷贴:取穴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
高热
1.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
2.中药擦浴
脾:在肝区的后下方。
肾:在小肠穴的上方,耳甲艇的上方。
胰:在肝肾穴之间,当耳甲艇的后方(左为胰,右为胆)
三焦:在内鼻、肺和内分泌三穴之间。
饥点:
足:
胸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主要症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护理技术
胸闷胸痛
1.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中医作为我国悠久的国粹之一,对中华文化、医学事业和文化遗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它是一种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进行体质调理和预防、辅助治疗的技术。

在临床应用中,中医护理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将简单介绍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使用手册。

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体表的穴位,调节和改善身体机能。

在按摩穴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穴对患者进行体检,找到病症对应的穴位,找准穴位后用手指轻按定位,检查是否正确。

2.按压按摩可能带来的效果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理气消肿、祛风止痛、滋阴补阳等,最常用的按摩方法是轻按、揉搓、捏拿等手法,按摩一定要轻柔、有节奏、有节制。

3.按摩时间按摩中要让患者感到舒适、温和的感觉,过重的按摩会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

一般按摩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

二、刮痧刮痧是中医护理技术中另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通过使用刮板等工具,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刮擦,使其产生红肿瘀血的刺激反应,来改善和调节机体的功能。

在刮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前准备准备好刮板、推油和擦拭毛巾等工具,刮板和人体要保持一个合适的角度,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让自己和患者受到伤害。

2.刮痧方式常见的刮痧操作方式包括推、刮、点、拍、拉、推压等,操作时需要注意节奏、力度和方向。

力度不宜过重,刮痧的部位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表情况进行调整。

3.操作时间刮痧的持续时间也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宜过长,同时要做好擦拭和消毒工作,保证患者的卫生和安全。

三、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吸气产生负压效应,使患者体表的肌肤被吸起,形成局部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调整和改善人体的状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腧穴按摩法

腧穴按摩法

第八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腧穴按摩法腧穴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疗。

由于用力和手法方向、力量大小不一,则治疗作用各异。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手法,还出现了包括向下的压力、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对的挤压力的综合手法。

它是一种古老的物理治疗手段。

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

远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该治疗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

在《金贵要略》中已经有关于“膏摩”的记载。

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使其治疗和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繁荣景象,我国医学在此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该技术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目前已引起国际医疗组织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它正在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腧穴按摩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护人员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

通过手法作用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的做所有用功,并深透到体内,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能”可作为信息的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起到刺激局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舒筋整复、活血祛瘀、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调节脏腑功能、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纠正解剖位置与转变系统内能的结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体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腧穴按摩可调整信息。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腑的固定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于全身的机能平衡。

提高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一.评估(一)核对医嘱。

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

(二)患者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三)患者心理状况及对此操作的信任度。

二.适应症各种急慢性疾患和临床表现,如胃痛、肩周炎,失眠、便秘、牙痛、头痛等。

八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详解

八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详解
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
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
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 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四、穴位按法
(一)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七、涂药法
(一)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二)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
挥发。 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操作规程、流程图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西吉县中医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

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3。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4。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目标同毫针法。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

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见图 (注:电子版从略)。

西吉县中医医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 →科室:姓名: 考核时间: 得分:注:1。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

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按摩、揉捏、推拿等来调理人体,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疲劳,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常见的推拿按摩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推拿等。

例如,采用太冲穴按摩可以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2.刮痧拔罐:刮痧和拔罐是中医常用的排毒技术,可以通过刮痧板在皮肤上刮出红色瘀斑,或者通过用火加热罐子,使罐子吸附皮肤形成负压,以排除体内湿热、寒湿等毒素,促进血液循环。

刮痧和拔罐适用于感冒、肌肉酸痛、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

3.精油推拿:精油推拿是将具有特定功效的精油与推拿按摩技法相结合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

常见的精油包括薰衣草、迷迭香等。

精油推拿可以通过精油的香气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达到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的效果。

4.热敷:热敷是一种利用热量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的中医护理技术。

常用的热敷方法包括热水袋、热毛巾等。

热敷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6.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调理身体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和保健。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采用针刺、艾灸等。

针灸适用于疼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的治疗。

7.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炖煮中药,将中药的药性气味传递到人体,达到调理人体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熏蒸方法包括中药熏蒸盆、中药熏蒸袋等。

中药熏蒸适用于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的治疗。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康复和养生方法,其操作应用广泛。

以上介绍的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涵盖了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精油推拿、热敷、足底按摩、针灸和中药熏蒸等多种方法,以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提升全身的健康水平。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凝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

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注:拔罐包括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

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

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一、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二、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外感风寒、咳嗽、喘逆、跌打损伤、胃肠功能失调及神经、血液、妇科等疾病。

如肩胛上背痛、腰痛、腿痛、头痛、感冒、发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痛、咳嗽、哮喘、脐部疾病、毒蛇咬伤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缺陷障碍患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患者体位应舒适持久。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隆突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时,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洗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五、告知:1、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1、接到医嘱双人核对2、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实施拔罐出的皮肤情况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年龄、体质及心理情况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根据病情选择大、中、小型火罐,罐口平滑)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止血钳、纱布、污杯、弯盘、屏风、小口瓶、执行单、快速手消毒液.环境准备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遮挡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断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隔帘遮挡选穴准确选穴,清洁皮肤,用棉球或棉签仔细检查罐口有无残缺和破损,是否光滑拔罐操作者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按扣在选定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的投入小瓶口。

中医护理中应用经络穴位按摩治疗病例分析

中医护理中应用经络穴位按摩治疗病例分析

中医护理中应用经络穴位按摩治疗病例分析经络穴位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文将通过一个病例分析,探讨经络穴位按摩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病例描述:患者小王,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经过中医诊断,患者被诊断为心脾不和,气血不通畅导致的病症。

根据中医理论,该病症可通过经络穴位按摩来缓解。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心脾不和和气血不通畅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以下经络穴位进行按摩治疗。

1. 大椎穴:大椎位于颈椎第1椎体的中央隆起处。

通过按摩大椎穴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的症状。

2. 内关穴:内关是位于手腕掌侧的凹陷处。

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脾功能,缓解失眠的症状。

3. 太溪穴:太溪位于脚背内侧,第一、二跖骨之间。

通过按摩太溪穴可以活血化瘀,缓解头晕、眼花的症状。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早晚各按摩上述穴位5-10分钟,持续2周。

在按摩过程中,使用温热的手法配合适度的力度,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

效果评估: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通过再次中医诊断,心脾功能得到调节,气血通畅。

经络穴位按摩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穴位按摩有以下优点:1. 安全有效:经络穴位按摩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相比于药物治疗等,更加安全。

而且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经络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

2.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特点不同,中医护理中应用经络穴位按摩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穴位按摩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经络穴位按摩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1. 专业指导:由于经络穴位按摩涉及较多的医学知识和技巧,因此在使用经络穴位按摩进行治疗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2. 对于一些特定情况,如妊娠期妇女、患有严重心脏病等病症的患者,应慎用经络穴位按摩。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穴位按摩法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力”的要求
•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力量和速度要一致,不要忽 轻忽重,忽宽忽慢。
•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力量不可粗暴,要轻柔和缓。 • 深透:是指手法操作时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深达病所,不能浮于
表皮。 • 有力:是指强刺激,手法要重,必须要达到要求的
力量限度。 • 持久:是指手法操作时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以利治
• 主治 –头痛、眼病
④人中
• 位置 –人中沟内上 1/3与下2/3交 界处
• 主治 –昏迷、急性腰 扭伤
⑤风池
•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之间凹 陷处,平耳垂
• 主治 –头晕、后头痛、 颈痛
2、颈背腰部常用穴位
• ①大椎 • ②天宗 • ③肾俞 • ④大肠

①大椎
• 位置 –第七颈椎与第 一胸椎棘突之 间
• 主治 –眼病、发热、 颈痛、中暑
②天宗
• 位置 –肩胛冈下缘正 中与肩胛下角 连线的上1/3与 下2/3交界处
• 主治 –肩胛部疼痛、 落枕
③肾俞
• 位置 –第二、三腰椎 棘突间旁开1.5 寸
• 主治 –腰痛、肾炎
④大肠俞
• 位置 –第四、五腰椎 棘突间旁开1.5 寸
• 主治 –腰痛、肾炎。
• 主治 – 昏迷、中暑、 足底抽筋
3、上肢部常用穴位
• 1曲池 • 2扭伤 • 3外关 • 4内关 • 5合谷 • 6落枕
1曲池
• 位置 –屈肘90度,肘 横纹与肱骨外 上髁之间
• 主治 –肘痛,肩臂痛;
2扭伤
• 位置 –稍屈肘,半握 拳,掌心向内, 曲池与腕背横 纹中央连线的 上1/4与下3/4 交界处
• 主治
3外关
• 位置 –腕背横纹上2 寸,尺、桡骨 之间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传统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1.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挤压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以改善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的技术。

常见推拿按摩包括经络推拿和穴位按摩。

2.刮痧拔罐:刮痧是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在人体表面刮擦,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病邪排出的技术。

拔罐是用罐子将其吸附于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的方法。

3.针灸:针灸是利用细针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的方法。

常见的针灸包括经络针灸和耳针等。

4.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使用中药熏制或煮煎后浸泡的药液,通过熏蒸或洗涤的方式外用于人体,以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祛除湿邪的作用。

5.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是使用中药煎煮后加入足浴盆中,让患者的脚浸泡在中药水中,以促进体表经络的气血流通、温养脏腑的方法。

6.按摩拍打:按摩拍打是用手指或手掌按摩、拍打人体经络与腧穴,以刺激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的方式。

7.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指将研磨成粉末的中药散布在膏药或布料上,贴敷于病灶部位,以促进药效的渗透吸收、调理经络的方法。

8.养生食疗:养生食疗是指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制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以辅助治疗或改善人体健康的方法。

9.气功练习: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的方式,以调节气血循环、改善人体健康的技术。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等。

10.草药熏蒸:草药熏蒸是将蒸发的热气中带有草药成分的水分子吸入人体,通过草药的挥发物质和温热的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温养体表的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中。

尽管这些技术在西方医学中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和科学证明,但它们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应用广泛,深受患者的欢迎。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评估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护士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技术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穴位按摩操作时,护士应当准确找准穴位,掌握按摩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中草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缓解疼痛、舒缓疲劳。

护士在进行中草药熏洗操作时,应当注意药物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排毒、调理气血的作用。

护士在进行拔罐操作时,应当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造成皮肤烫伤或其他损伤。

五、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各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护士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当注重穴位选择、针刺技巧和消毒防感染措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六、药膳烹饪药膳烹饪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食疗调理身体。

护士在进行药膳烹饪操作时,应当注意药食搭配、烹饪技巧,确保药膳的疗效和安全性。

七、理疗按摩理疗按摩是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护士在进行理疗按摩操作时,应当注意手法的轻重、速度和部位,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以上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护士在实践中应当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传统医学宝贵的遗产,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愿每一位护士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脉诊:中医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其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

操作时,护士应先准备好工作所需的仪器,如脉搏计或手感触器,然后选择合适的脉搏位置,如手脉、足脉、舌脉等,轻轻按压脉搏点进行触诊,判断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情况,以了解患者身体健康状况。

2.针灸:针灸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护士在操作针灸之前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反应,然后选择合适的针具,如银针、针管等,准备好消毒用品,并对病人的相应穴位进行定位。

接下来,护士应用力揿压针头,然后缓慢转针,直到达到治疗效果。

3.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在人体表面推拿按摩,刺激人体穴位,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

护士操作时,首先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然后使用专业的推拿按摩手法,如揉、按、推、拍等,配合适当的压力和节律进行操作,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或提高其身体健康状态。

4.中药熏蒸:中医熏蒸是指使用中药原料进行蒸熏,以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

护士在操作时,首先准备好中药原料和相应的器具,如锅、锥、灯炉等,然后按照中医的要求进行配伍,将中药烧煮或燃烧,让其散发出药香,将患者身体暴露在药香中,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过程中,护士应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卫生原则,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应辅助医生的治疗工作,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和接受度。

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不仅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护理服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护理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中医穴位按摩中医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的一种基本方法,借助按压或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相关脏器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涌泉穴、内关穴等。

穴位按摩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消毒双手,穴位所在的部位清洁干净。

2.手法选择: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按摩手法,如按压、推拿、揉捏等,可以单一手法或多种手法结合使用。

3.手法操作:用指尖或掌根轻柔地按摩穴位,以适当的力度刺激穴位,按摩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注意事项:操作时要确保手法轻柔,力度适中,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等特殊人群,应视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利用中药的疗效通过外敷的方式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中药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例如薄荷、冰片、黄连等。

2.中药炮制:将选好的中药制成药物,可以是药膏、药粉或液体。

3.外敷部位准备:清洁外敷部位,保持干净。

4.外敷操作:将中药涂抹在外敷部位,用无菌纱布或药膏贴固定,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1-2小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注意事项:使用过敏试验,确保患者对中药没有过敏反应。

外敷部位应保持干燥,避免受寒。

三、中药泡脚中药泡脚是将中药煮熟后加入足浴盆中进行足浴的方法,通过足部的温热刺激和中药药物的渗透,调理全身气血运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中药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川芎、当归、红花等。

2.中药煎煮:将选好的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然后慢火煮20-30分钟。

3.泡脚准备:准备一个干净的足浴盆,加入适量的温水,待中药煎煮后稍微降温后,将煎好的中药汤加入足浴盆中,使水的温度保持在适中。

4.泡脚操作:将双脚浸泡在足浴盆中,温度适宜时用手轻轻按摩足部,使中药汤渗透到足底,泡脚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可以视情况进行调整。

5.注意事项:足浴盆应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中医护理操作常规—穴位按摩法

中医护理操作常规—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目标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物品准备治疗巾。

操作程序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中医头部按摩法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压力也不断增加。

大多数人都曾出现过头痛、头晕、头胀、失眠、昏沉不清等诸多不适,所以向您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头部保健按摩法以缓解头部不适。

按顺序进行如下操作:1、开天目: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皮肤,以前臂带动手指,自下而上,做双手交替,有节律的抹法。

双手共20次,注意力量轻柔,以前额皮肤不变红为度。

2、推前额: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以指根带动指尖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推回前额中央。

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3、点按攒竹、鱼腰及太阳:用双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鱼腰穴(位于瞳孔直上的眉毛中)、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持续数秒或半分钟。

如头痛、头晕、昏迷不清可适当用力。

如失眠则不宜用力,应以轻揉为主。

4、点按四白及迎香:用双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四白穴(位于瞳孔直下,正对鼻翼处)、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凹陷处)。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在按摩或针灸等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力 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 作 程 序
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操 作 程 序
物品准备:治疗盘 、治疗巾、润肤介质、 纱布等。 环境准备:要求环境安静、舒适、保暖。 患者准备:取合理体位,必要时松开衣着,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注意保暖。
操 作 程 序 实施
1.按要求着装,洗手。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嘱患者排空膀胱。 3.安排合适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遵医嘱取穴。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 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如果有不适 应,要及时调整,防止意外发生。 6.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理床单 位,清理用物等。 7.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按摩的客观情况,记录并签名
外科疾病 妇科疾病
肠粘连、慢性阑尾炎、 前列腺炎及增生、乳腺 炎及增生等。
月经不调、痛经、闭 经、盆腔炎等。
小儿感冒、呕吐、腹 泻、夜啼症等。
儿科疾病



各种出血疾性病,妇女月经期、孕 妇腹部腰骶部、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 位禁止按摩。
按摩手法
推 拿 按 抹 揉 法 法 法、均匀、持久、渗 透的原则。
穴位按摩
外科:


穴位按摩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
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 刺激,疏通经络调节机体抗病能力,从而 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 作。
适 用 范 围
如落枕、颈椎病、肩周 炎、网球肘、软组织损 伤、关节脱位等。
骨科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后 遗症、面瘫、遗尿症等。
内科疾病
操 作 程 序
1.目的 2.评估 3.告知 4.准备 5.实施 6.评价
操 作 程 序
目的
通过按摩,缓解、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 床症状,如失眠、头痛、胃痛、腹胀、中风后 遗症、便秘、等病症。通过穴位或部位的按摩, 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操 作 程 序 评估
1.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 受程度。 3.心理状况及个体差异。
操 作 程 序 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患者对按摩的满意度。 3.注意与患者的沟通。 4.疾病健康宣教。
注 意 事 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 暴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