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绿》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颜色吗?(预设:赤橙黄绿青蓝紫······)嗯,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道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细分为多少种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青笔下的《绿》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绿”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挤、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瓶”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绿到处都是,各种绿色充斥着整个世界,整齐、有节奏的飘动,很美。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描写了那么多绿色,你最喜欢哪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到哪儿······绿得出奇。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精品教案及反思
10.绿【教学内容】教科书 P38~39 内容。
【教学目标】1. 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主旨:绿是生命的象征,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 同学们,想象一下,绿色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绿意盎然的世界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回答)2.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艾青的诗歌《绿》,感受一下他眼中、心中的绿色世界。
二、范读诗歌,基础学习1.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圈画生字词。
2. 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 教师检查反馈。
4. 学生自主练习生字书写。
三、再读诗歌,理清顺序1. 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诗歌共有几节,分别写了哪方面的内容?2. 诗歌共有五节。
(1)第一节:绿色的世界,像是墨水瓶翻了。
(2)第二节:列举绿的颜色。
(3)第三节:自然界的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
(4)第四节:写绿的静态美。
(5)第五节:写绿的动态美。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 同学们,这首诗歌围绕“绿”字来写,从各个方面描绘了“绿”,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看看作者是怎样一首诗写尽一个“绿”字的。
2. 完成课后练习提升。
第2课时一、诗词展示,学习新知(出示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古人诗歌中的“绿”,想一想,这两句诗中的“绿”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二、学习诗歌,了解内容1. 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诗歌。
(2)想象画面,感受墨水瓶打翻的情景。
2. 学习第二节。
(1)齐读诗歌。
(2)这节诗歌写出了哪些绿的颜色?有什么作用?(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说明绿的颜色多,眼睛看不过来,这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绿的世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
(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绿》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授课时间: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具准备:借助教育网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板书:10 绿)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1)读准字音。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 )门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导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地备好一堂课,实现“教好书”这一目标,而且需要教师细心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学好书”这一终极目标。
而我作为一名新近教师,每讲一次公开课,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只有吸取教训、保存优势,我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我教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
一课一反思,一思一进步,这便是我写下这篇教学反思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散文的美学境界,归根结蒂是作者生存境况的展示和文化心理的外化。
《囚绿记》这篇散文短小却并不“精悍”,陆蠡将自己的生存境况与文化心理借一株常春藤含蓄的表达。
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学设计在此方面潜心构思,力图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我想法也得益于此,只是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一定要去揣摩呢?一篇文章的意义难道仅仅在于那几乎约定俗成了的话语吗?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两个侧重点。
其一,散文应重视朗读,从而感受文本情感的涌动;其二,允许学生自我的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
事实证明,“囚绿”不应该囚住朗读的激情,不应该囚住活跃的思想。
推而广之,对一篇文章我们教师应该倾听自己的心声,在我们的思考中枷锁理应打开。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声音”,那么,我们的学生永远听不到美妙的“音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3篇】看了课例分析和教学视频后,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结合这次培训我讲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因此我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
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尝试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
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见达标检测第2题)2.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多音字:倒:dǎodào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
文中指各种绿互相穿过。
重叠:一层层堆叠。
文中指各种绿色叠加在一起。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读诗歌,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诗人艾青通过描写绿色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绿”。
二、互动课堂,感受诗歌的美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感受绿的整体美。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2)“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河畔是绿的;田野是绿的;山坡是绿的……)2.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节,感受绿色的丰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2、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2、观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绍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一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3、写作背景《绿》写于1924年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为《温州的踪迹》的散文《绿》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篇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没有投身到革命激流中但他对于中国社会的前途刻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反映在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我们便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4、立意谋篇(1)立意绿是生命的象征青春的标志希望的所在作者以“绿”命题意义何在这固然在于写实抓住了梅雨潭景色独具的特征同时也是作者明快心境的反映作者第二次游梅雨潭时已是秋天一般文人笔下的秋景大都悲切凄凉而朱自清却把梅雨潭的秋色写得“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而且文中用了大量充满生命的词语描写绿如“少妇”、“碧玉”、“女儿绿”等(2)谋篇全文不足千字,由四个自然段组成,结构小巧,布局精美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交代了游梅雨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四周景色和潭名由来第三自然段着意写梅雨潭醉人的绿第四自然段与首段紧密呼应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掌握下列生字词踞(jù)薄(bó)绺(liǔ)棱(léng)角穹(qióng)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3、思考问题:文章以个词为文眼点题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个观察点看到了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1)拟人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2)比喻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3)对比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波(太暗)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作用:写梅雨潭的绿美到极点作者用对比来衬托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实在恰倒好处(4)联想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4、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中心意思:这篇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写作特点:1、功运用烘托和衬托手法2、语言准确生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3、运用了许多叠字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有一种音韵美4、新鲜贴切的比喻运用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表现力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五、作业阳光习题古诗文中带“绿”字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0《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0《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绿色的美。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诗歌,感受绿色之美。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绿色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绿色的感受。
2.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诗歌
(1)逐节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中对绿色的描写,体会其美。
(3)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颜色。
(2)引导学生运用描写方法。
5.书写指导
(1)观察“挤、叉”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绿色有了直观的感受,但在学习描写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一种颜色,并进行描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绿》是一篇描绘大自然色彩美和生命活力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绿色事物的描绘,表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意蕴深刻,旨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绿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描绘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体会课文的描绘方法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音频资料: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景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适时进行字词教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绿色事物有哪些?(2)这些绿色事物分别给你什么感受?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绿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理解绿的内涵,提高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绿的深入理解和诗歌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绿的丰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同时,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心目中的春天。
可以采用写作、绘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绿的内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0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
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
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
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
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
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
(板书:西湖的“绿”)2、初读——感知绿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
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紧扣低年级识字教学重点,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阅读教学体现了“实”、“活”、“巧”的特点,有效促进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堂充满人文情怀、课堂实效性高的语文课。
1.识字教学体现一个“实”。
教师始终把握学生年段特点,以识字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自由读书中认字,在逐句检查朗读中分散识字,在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和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等形式中识字,在不断深入的课文阅读感悟、词语理解及生字的反复浮现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生字,在指导写字中识字等,有机渗透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本课的识字教学形成“随机潜入、水到渠成”的特色,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识字的快乐。
2.词语教学体现一个“活”。
词语教学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师采取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理解、借助动作表演理解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体现灵活、多变的特点。
在检查朗读句子时理解“甜滋滋”一词,当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到“甜滋滋”就是心里很高兴时,老师及时引导“听到你们美美的朗读,老师心里也甜滋滋的。
”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在一起。
对于“善良”一词的理解,教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
在有感情地朗读和扮角色表演中感知松鼠的美好心灵,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小松鼠,进一步体会小松鼠的善良,再举例说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让学生具体感知善良的行为,将理解与运用融合在一起,将理解词语、感悟课文、说话练习、思维发展、写字指导有机整合在一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2篇】【学生感悟】1、这篇课文我很投入的朗读,特别是读到“囚绿”部分时,自己真的很恼怒、气愤。
2、“囚绿”给我的启示很复杂,我更多的想到父母。
3、不管岁月怎样变化,文中寄予的爱国之情不会变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第3篇】文章篇幅较长,再加上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经过反复思考,在这堂课上,我努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朱自清的《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学习如何抓住“文眼”来组织材料。
3、学会品味鉴赏散文的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1、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如何抓住“文眼”来组织材料。
四、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二、作者名片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贡献评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诗文集《踪迹》。
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春》。
三、写作背景《绿》写作于1924年。
当时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之中。
这篇散文随着对“绿”描写的逐步深化,作者感情的逐步发展,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向往和倾慕热爱之情,所反映的正是“五四”时期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检查预习踞(jù) 薄(bó)阴绺(liǔ) 棱(léng)角穹(qióng)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chà) 明眸(móu)善睐(l ài)挹(yì)掬(jū)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找出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
讨论明确:1、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惊诧,含义。
)2、山边——亭边——梅雨瀑——梅雨潭追问:写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要花许多笔墨去描写梅雨瀑、梅雨亭以及周围的山、石等景观呢?写其他景观,都与梅雨潭有关,都衬托出梅雨潭的绿的奇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绿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汉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体会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作用。
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联想、想象等方法在诗中的运用;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理由。
2.教师多媒体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致远;还有人喜欢绿色,因为它充满了生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绿》。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对作者艾青的介绍,教师相机补充。
(见达标检测第2题)
2.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字、正音。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多音字:倒:dǎodào
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
文中指各种绿互相穿过。
重叠:一层层堆叠。
文中指各种绿色叠加在一起。
三、出示学习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读诗歌,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整体了解了诗人艾青通过描写绿色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
下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绿”。
二、互动课堂,感受诗歌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感受绿的整体美。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河畔是绿的;田野是绿的;山坡是绿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二节,感受绿色的丰富。
(1)说说文中的绿色有几种,省略号表示省略了什么。
(2)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会有“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这样的感受?怎样的绿是“绿得发黑”,怎样的绿是“绿得出奇”?(作者满眼满心被绿充斥,被眼前的绿所震撼而产生的一种独特感受。
)
(3)朗读本节诗,语气可以稍微平淡一点,语速放慢,“绿得发黑”重读、语速稍快,“绿得出奇”语速放慢,表现作者惊讶、难以置信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三节,感受“到处是绿”。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到处是绿?
(2)生讨论:为什么说“风、雨、水、阳光”也是绿的?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3)你能说出本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好处吗?(排比)
(4)仿照诗歌的第三节写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四节,感受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1)本节哪些词语写出了绿的聚集重叠的形态?你能体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吗?
(“集中、挤、重叠、交叉”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绿”的动态美。
)(2)朗读本节诗,语速放慢,声调上扬,“所有”要重读,“集中”“挤”“重叠”“交叉”几个动词要重读、慢读,读出“绿”的动态美。
5.有感情地朗读诗的第五节,感受绿色在风中飘动。
(1)本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生讨论后明确:这句话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
“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美。
三、对比阅读,明确主旨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西湖漫笔》,说说选段是如何表现绿的。
(作者通过写道旁、飞来峰上、峰下小径等处不同的“绿意”来体现雨中灵隐多彩的“绿”。
)
2.思考:艾青写的《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快乐。
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诗人或是在感激或是在怀念或是在憧憬,诗人将万物都想象成了绿色,表达了诗人对绿色的礼赞和热爱,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
[教学板书]
10绿
绿到处是绿——总写
丰富的绿
自然空间的绿
重叠、交叉的绿
飘动的绿分写对春天的热爱,
对未来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来感知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美。
通过对每节诗的内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朗读的指导,感受自然界的绿色美。
最后通过课本阅读链接中宗璞笔下的《西湖漫谈》与艾青笔下的《绿》对比阅读,将这首诗的主题进行深入总结,并让学生积累自己知道的写植物的诗句,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总体掌握较好,只是在理解宗璞笔下的《西湖漫谈》时,把握有一定难度,若在教学课件中加入《西湖漫谈》的整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