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基础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双向细目表-八上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和双向细目表-八上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测试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请在试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择题答案写在题中的括号内,填空题答案写在题中的横线上,解答题写在题后的空白处。

●保持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B.2,2,4C.1,2,2D.1,5,7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三角形的稳定性(第3题)(第2题)3.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AC=DEB.∠BAD=∠CAEC.AB=AED.∠ABC=∠AED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B.9的立方根是3C.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D.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有理数5.已知,在△ABC 中,∠B 是∠A 的3倍,∠C 比∠A 大30°,则∠A 的度数是( ) A.30°B.50°C.70°D.90°6.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 ,且△CDE 的周长为10,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 A.10B.14C.18D.207.将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在一张矩形纸片上,∠EGF=90°,∠FEG=30°,∠1= 115°,则∠BFG 的大小为( ) A.125°B.115°C.110°D.120°8.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 AE 、BF 是两内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 ,∠CAB=50°,∠C=60°,求∠DAE 和∠BOA 的度数之和为( ) A.115°B.120°C.125°D.130°9.如图,对(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任意的五角星,结论正确的是( ) A.∠A+∠B+∠C+∠D+∠E=90°B .∠A+∠B+∠C+∠D+∠E=180°C .∠A+∠B+∠C+∠D+∠E=270°D .∠A+∠B+∠C+∠D+∠E=360° 10.如图,在△ABC 中,∠B+∠C=α,按图进行翻折,使B'D//C'G//BC , B'E//FG ,则∠C"FE 的度数是( ) A.2αB.90°-2αC.α-90°D.2α-180°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专项练习题11.1.1三角形的边一、能力提升1.如图,在图形中,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2B.3C.5D.133.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8,而第三条边长为奇数,则第三条边长为()A.5或7B.7C.9D.7或94.在△ABC中,若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条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可能取值的最大值是()A.7B.6C.5D.45.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对.6.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则它的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7.用7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的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的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另外两边的长.10.若a,b,c是△ABC的三边长,请化简|a-b-c|+|b-c-a|+|c-a-b|.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设腰长为xcm.(1)用含x的式子表示底边长.(2)腰长x能否为5cm,为什么?(3)求x的取值范围.二、创新应用12.在平面内,分别用3根、5根、6根、…小棒首尾依次相接,能搭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通过尝试,形状如表所示.小棒数目3 5 6 ……示意图……形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4根小棒能搭成三角形吗?(2)8根、12根小棒能搭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答案一、能力提升1.B2.B;由题意知2+x>13,且x<13+2,解得11<x<15,因为x为正整数,所以x 可以是12,13,14.故选B.3.D;由题意知第三条边长大于5小于11.因为第三条边长为奇数,所以它的大小为7或9.4.C由题意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4,5或3,4,4,所以最长边可能取值的最大值为5.5.3;△BDC与△BEC,△BDC与△BAC,△BEC与△BAC,共3对.6.0<a<12.7.2.8.解:若腰长为3cm,则三边长分别为3cm,3cm,7cm,而3+3<7,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若腰长为7cm,则三边长分别为3cm,7cm,7cm.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其周长为3+7+7=17(cm).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9.解:(1)若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分别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分别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另外两边的长都为6cm.(2)若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分别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6cm 和4cm.若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分别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另外两边的长都为5cm.10.解:因为a,b,c是△ABC的三边长,所以a<b+c,b<c+a,c<a+b,即a-b-c<0,b-c-a<0,c-a-b<0.所以|a-b-c|+|b-c-a|+|c-a-b|=-(a-b-c)-(b-c-a)-(c-a-b)=a+b+c.11.解:(1)底边长为(20-2x)cm.(2)不能.理由如下:若腰长为5cm,则底边长为20-2×5=10(cm).因为5+5=10,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所以腰长不能为5cm.(3)根据题意,得解得0<x<10.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x+x>20-2x,解得x>5.综上所述,x的取值范围是5<x<10.二、创新应用12.解:(1)4根小棒不能搭成三角形.(2)8根小棒能搭成一种三角形,示意图如图甲;12根小棒能搭成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示意图如图乙.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能力提升1.若一个三角形中仅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则该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2.如图,AE⊥BC于点E,BF⊥AC于点F,CD⊥AB于点D.在△ABC中,边AC上的高是线段()A.AEB.CDC.BFD.AF3.如图,线段AE是△ABC的中线,已知EC=6,DE=2,则线段BD的长为()A.2B.3C.4D.64.如图,在△ABC中,∠C=90°,D,E为AC上的两点,且AE=DE,BD平分∠EBC,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线段BC是△ABE的高B.线段BE是△ABD的中线C.线段BD是△EBC的角平分线D.∠ABE=∠EBD=∠DBC5.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CEF的面积为2.5,则△ABC的面积为()A.6B.7C.8D.106.如图,BD和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DBC=∠ECB=31°,则∠ABC=度,∠ACB=度.7.如图,线段AD,CE分别是△ABC中边BC,AB上的高.若AD=10,CE=9,AB=12,则BC的长是.8.如图,在△ABC中,AB=AC,线段AD是△ABC的中线,△ABC的周长为34cm,△ABD的周长为30cm,求AD的长.9.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腰AC上的中线BD将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三角形ABC的腰长及底边长.10.如图,AD是△CAB的角平分线,DE∥AB,DF∥AC,EF交AD于点O.请问:DO是△EDF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二、创新应用11.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基地,如图,由于引进四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即可)答案一、能力提升1.D;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2.C3.C4.D5.D;∵F为AC的中点,∴线段EF为△AEC的中线,∴S△AEC=2S△CEF=5.∵E为AB的中点,∴线段CE为△ABC的中线,∴S△ABC=2S△AEC=10.6.62;62.7.10.8;S△ABC=BC·AD=AB·CE,则BC===10.8.8.解:∵线段AD是△ABC的中线,∴BC=2BD.∵AB=AC,△ABC的周长为34cm,∴2AB+2BD=34cm,即AB+BD=17cm.又△ABD的周长为30cm,即AB+BD+AD=30cm,∴AD=13cm.9.解:设AB=AC=2x,则AD=CD=x.当AB+AD=15,BC+CD=6时,有2x+x=15,所以x=5,AB=AC=2x=10,BC=6-5=1.当BC+CD=15,AB+AD=6时,有2x+x=6,所以x=2,AB=AC=2x=4,BC=13.因为4+4<13,所以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三角形ABC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10.解:DO是△EDF的角平分线.证明如下:∵AD是△CAB的角平分线,∴∠EAD=∠FAD.∵DE∥AB,DF∥AC,∴∠EDA=∠FAD,∠FDA=∠EAD.∴∠EDA=∠FDA,即DO是△EDF的角平分线.二、创新应用11.解:如图(答案不唯一).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能力提升1.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A.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保持对称C.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D.美观漂亮2.下列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A.伸缩晾衣架B.三角形房架C.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4.王师傅用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根木条.A.0B.1C.2D.35.如图,要使四边形木条框架ABCD变“活”(具有不稳定性),应将木条拆除.6.伸缩铁门能自由伸缩,主要是应用了四边形的.7.我们所用的课桌和所坐的凳子,时间长了总是摇摇晃晃的,这是什么原因?要使自己用的桌凳不晃动应该怎么办?如图,如果有六边形木框,要使它不变形,应该怎么办?二、创新应用8.如图,我们知道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一根木条.那么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几根木条?要使七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几根木条?要使n边形木架不变形,又至少要钉多少根木条呢?答案一、能力提升1.C.2.A.3.A;打开的那一扇窗户下边的一部分OB、窗户框下边的一部分OA 及AB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知可用AB固定窗户.4.B.5.AC.6.不稳定性.7.解:这是因为课桌和凳子的四个侧面都是四边形木架,当交接处松动后就具有不稳定性.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在每个侧面加上一根木条(或木板),使之成为三角形.要使六边形木框不变形,至少应加3根木条使其划分为三角形.二、创新应用8.解: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2根木条;要使七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4根木条;要使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n-3)根木条.11.2.1三角形的内角一、能力提升1.在△ABC中,∠A=55°,∠B比∠C大25°,则∠B的度数为()A.50°B.75°C.100°D.125°2.如图,CD∥AB,∠1=120°,∠2=80°,则∠E等于()A.40°B.60°C.80°D.120°3.(2020·辽宁锦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30°,∠B=50°,CD平分∠ACB,则∠ADC的度数是()A.80°B.90°C.100°D.110°4.在△ABC中,若∠A=∠B+∠C,则∠A的度数是.5.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AB,∠ACB=90°.如果∠ECD=36°,那么∠A的度数是.6.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的度数是.7.在△ABC中,若最大角∠A等于最小角∠C的两倍,最大角又比另一个角大20°,则△ABC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8.如图,E是△ABC中边AC上的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9.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AC于点E,且∠B=42°,∠C=59°,∠DEC=47°,求∠F的度数.二、创新应用10.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1)若∠ABC+∠ACB=110°,则∠BDC=;(2)若∠A=100°,则∠BDC=;(3)若∠A=n°,求∠BDC的度数.答案一、能力提升1.B;设∠C的度数为x°,则∠B的度数为x°+25°,则55°+x°+x°+25°=180°,解得x=50,则∠B=75°.2.A;∵CD∥AB,∠1=120°,∴∠CDB=∠1=120°,∴∠EDC=60°.∵∠2=80°,∴∠E=180°-80°-60°=40°.3.C∵∠A=30°,∠B=50°,∴∠ACB=180°-∠A-∠B=100°.又CD平分∠ACB,∴∠ACD=∠ACB=50°.∴∠ADC=180°-∠A-∠ACD=100°.4.90°.5.54°.6.270°.由三角形三内角之间的关系,得∠3+∠4=90°,所以∠1+∠2=(180°-∠3)+(180°-∠4)=2×180°-(∠3+∠4)=360°-90°=270°.7.解:设∠C=x°,则∠A=2x°,∠B=2x°-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2x+(2x-20)+x=180,解得x=40,即∠C=40°.所以2x=80,∠A=80°,2x-20=60,∠B=60°.故△ABC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A=80°,∠B=60°,∠C=40°.8.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D⊥AB,∴∠ADE=90°,∴∠1+∠A=90°.又∠1=∠2,∴∠2+∠A=90°.∴△ABC是直角三角形.9.解:在△EDC中,∠EDC=180°-(∠C+∠DEC)=180°-(59°+47°)=74°.∴∠FDB=180°-∠EDC=180°-74°=106°.在△BDF中,∠F=180°-(∠B+∠FDB)=180°-(42°+106°)=32°.二、创新应用10.解:(1)125°.(2)140°.(3)∵∠A=n°,∴∠ABC+∠ACB=180°-n°.∵BD平分∠ABC,CD平分∠ACB,∴∠DBC+∠DCB=∠ABC+∠ACB=(∠ABC+∠ACB)=×(180°-n°)=90°-.∴∠BDC=180°-(∠DBC+∠DCB)=180°-=90°+.11.2.2三角形的外角一、能力提升1.一副三角尺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2.如图,在△ABC中,AD为边BC上的中线,在△ABD中,AE为边BD上的中线,在△ACD中,AF为边DC上的中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1>∠2>∠3>∠CB.BE=ED=DF=FCC.∠1>∠4>∠5>∠CD.∠1=∠3+∠4+∠53.如图,若∠A=32°,∠B=45°,∠C=38°,则∠DFE等于()A.120°B.115°C.110°D.105°4.(2020·湖北中考)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摆放,点E在AC上,点D在BC 的延长线上,EF∥BC,∠B=∠EDF=90°,∠A=45°,∠F=60°,则∠CED的度数是()A.15°B.20°C.25°D.30°5.如图,∠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A=60°,则∠P等于()A.30°B.40°C.50°D.60°6.(2020·湖北黄冈中考)如图,AB∥EF,∠ABC=75°,∠CDF=135°,则∠BCD=.7.如图,已知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BE与CD相交于点F,∠A=62°,∠ACD=35°,∠ABE=20°,则∠BDC=,∠BFC=.8.如图,D,E,F分别是△ABC三边延长线上的点,求∠D+∠E+∠F+∠1+∠2+∠3的度数.9.如图,在△ABC中,E是AC延长线上的一点,D是BC上的一点.求证:(1)∠BDE=∠E+∠A+∠B.(2)∠BDE>∠A.10.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二、创新应用11.如图①,有一个五角形图案ABCDE,你能说明∠A+∠DBE+∠C+∠D+∠E=180°吗?如果点B向下移动到AC上(如图②)或AC的另一侧(如图③),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一、能力提升1.A如图,∵∠2=90°-45°=45°,∴∠1=∠2-30°=15°.∴∠α=180°-∠1=165°.2.C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知∠1>∠2>∠3>∠C,故选项A正确;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知BE=ED=DF=FC,故选项B正确;∠4与∠5的大小不能判定,故选项C错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知∠1=∠2+∠4,∠2=∠3+∠5,所以∠1=∠3+∠4+∠5,故选项D正确.3.B4.A5.A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P=∠PCD-∠PBD=(∠ACD-∠ABC)=∠A=30°.6.30°.7.97°;117°.8.解:∵∠D+∠3=∠CAB,∠E+∠1=∠ABC,∠F+∠2=∠ACB,∴∠D+∠E+∠F+∠1+∠2+∠3=∠CAB+∠ABC+∠ACB=180°.9.证明:(1)∵∠BDE,∠DCE分别是△CDE,△ABC的一个外角,∴∠BDE=∠E+∠DCE,∠DCE=∠A+∠B,∴∠BDE=∠E+∠A+∠B.(2)由(1)得∠BDE=∠E+∠A+∠B,∴∠BDE>∠A.10.解:∵∠3是△ABD的外角,∴∠3=∠1+∠2.∵∠1=∠2,∠3=∠4,∴∠4=2∠2.在△ABC中,∵∠2+∠4=180°-∠BAC=180°-63°=117°,∴∠1=∠2=117°÷(1+2)=39°.∴∠DAC=∠BAC-∠1=63°-39°=24°.二、创新应用11.解:在题图①中,∠A+∠C=∠DNM, ①∠DBE+∠E=∠DMN, ②①+②,得∠A+∠DBE+∠C+∠E=∠DNM+∠DMN.∵∠D+∠DNM+∠DMN=180°,∴∠A+∠DBE+∠C+∠D+∠E=180°.在题图②、题图③中,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理由与题图①完全相同.11.3.1多边形一、能力提升1.在下列关于正多边形的特征说法中,错误的是()A.每一条边都相等B.每一个内角都相等C.每一个外角都相等D.所有对角线都相等2.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201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2017B.2018C.2019D.20203.如果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8B.9C.10D.114.将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它不可能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5.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不包含顶点)与各顶点相连,可得三角形的个数是()A.nB.n-2C.n-1D.n+16.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则m n=.7.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所作的对角线的条数的2倍,求此多边形的边数.二、创新应用8.观察下面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面第四个图中画出六边形的所有对角线;(2)观察规律,把下表填写完整.边数 3 4 5 6 7 …n对角线条0 2 5 …数答案一、能力提升1.D2.D3.C4.D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少一个角、角的个数不变或多一个角.5.C6.1000;从m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m-3)条对角线,由m-3=7,得m=10. n边形没有对角线,所以n=3.所以m n=103=1000.7.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所作的对角线的条数为n-3.依题意,得n=2(n-3),解得n=6.二、创新应用8.解:(1)(2)边数 3 4 5 6 7 …n对角线条数0 2 5 9 14 …n(n-3)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能力提升1.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锐角,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一定不小于()A.3B.4C.5D.62.(2020·山东济宁中考)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9B.8C.7D.63.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由5增加到11,则内角和增加的度数是()A.1080°B.720°C.540°D.360°4.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外角,且∠1=∠2=∠3=∠4=70°,则∠AED的度数是()A.110°B.108°C.105°D.100°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一半,那么这个多边形是()A.六边形B.五边形C.四边形D.三角形6.若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10°,且∠ADC的平分线与∠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COD的度数是.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和.9.如图,求∠A+∠B+∠OCD+∠ODC+∠E+∠F的度数.二、创新应用10.在一个多边形中,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与其他各内角的和为600°.(1)如果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请求出这个外角的度数;(2)是否存在符合题意的其他多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边数及这个外角的度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一、能力提升1.C每个外角都是锐角,即小于90°,设边数为n,则这些锐角的和一定小于n×90°.而外角和为360°,所以360°<n×90°,n>4,即n不小于5.2.B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1080°,解得n=8.3.A因为每增加一条边,内角和增加180°,所以增加6条边,内角和增加180°×6=1080°.4.D由题意知∠AED的补角为80°,则∠AED=100°.5.D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一半,则内角和是180°,可知此多边形为三角形.6.6因为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所以(n-2)×180°=1260°,得n=9.故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的条数为9-3=6.7.105°∵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A+∠B=210°,∴∠ADC+∠BCD=360°-210°=150°.∵DO,CO分别为∠ADC与∠BCD的平分线,∴∠ODC=∠ADC,∠OCD=∠BCD.∴∠ODC+∠OCD=(∠ADC+∠BCD)=×150°=75°.∴∠COD=180°-75°=105°.8.解:由题意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360°-180°=900°.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900°,解得n=7.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7.9.解:如图,连接BE,则在△COD与△BOE中,∠ODC+∠OCD+∠COD=180°,∠OBE+∠OEB+∠BOE=180°.∵∠COD与∠BOE是对顶角,∴∠COD=∠BOE.∵∠ODC+∠OCD=180°-∠COD,∠OBE+∠OEB=180°-∠BOE,∴∠ODC+∠OCD=∠OBE+∠OEB.∴题图中的∠A+∠B+∠OCD+∠ODC+∠E+∠F等于上图中的∠A+∠F+∠ABC+∠DEF+∠OBE+∠OEB=∠A+∠F+∠ABE+∠BEF=360°,即所求六个角的和为360°.二、创新应用10.解:(1)设这个外角的度数是x°,则(5-2)×180-(180-x)+x=600,解得x=120.故这个外角的度数是120°.(2)存在.设边数为n,这个外角的度数是x°,则(n-2)×180-(180-x)+x=600,整理得x=570-90n.因为0<x<180,即0<570-90n<180,并且n为正整数,所以n=5或n=6.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这个外角的度数为30°.。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docx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4 B.5 C.9 D.132.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A.50° B.30° C.20° D.15°3.如图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4.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5.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6.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 B.40° C.70° D.35°7.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 B.54° C.40° D.50°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 B.60° C.65° D.55°9.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AB,则∠BAD的度数为()A.30° B.35° C.40° D.50°10.如图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D.若△ABC不动,将△BDE绕点B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A.AE=CD B.AE>CD C.AE<CD D.无法确定二、认真填一填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且周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12.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只填写一个条件)13.若△ABC≌△DEF,且∠A=110°,∠F=40°,则∠E= 度.14.在△ABC中,∠A:∠B:∠C=1:2:3,则∠A= ,∠C= .15.如图,在△ABC中,∠B=60°,∠C=40°,AD⊥BC于D,AE平分∠BAC;则∠DAE= .16.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AD=2BD,BE=CE,设△ADC的面积为S1,△ACE的面积为S2,若S△ABC=6,则S1﹣S2的值为.17.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P处,已知∠1+∠2=100°,则∠A的大小等于度.18.如图,△ABC中,∠BAC=100°,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12cm,那么△FAN的周长为cm,∠FAN= .三、解答题19.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20.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21.如图,在△ABC中,∠B=40°,∠C=11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22.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BC,A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CAF=∠B.24.如图,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求证:BD平分∠ABC.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cm,BC=6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取何值时,△APE的面积会等于10?26.(14分)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说明理由)《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4 B.5 C.9 D.13【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选择.【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大于5,而小于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2.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A.50° B.30° C.20° D.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的同位角∠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3=∠4﹣∠1=50°﹣30°=20°.故选:C.【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求出∠ACB=∠A′CB′,都减去∠A′CB即可.【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BCB′=30°,∴∠ACA′=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常规题型.【分析】要把四条线段的所有组合列出来,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组成三角形的组数.【解答】解:四根木条的所有组合:9,6,5和9,6,4和9,5,4和6,5,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能组成三角形的有9,6,5和9,6,4和6,5,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5.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考点】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作答.【解答】解: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可知: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故选C.【点评】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6.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 B.40° C.70° D.3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数据线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证明.【解答】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故选B.【点评】注意此题中的∠A和∠BDC之间的关系:∠BDC=90°+∠A.7.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 B.54° C.40° D.5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E=∠BAD.【解答】解:∵∠B=46°,∠C=54°,∴∠BAC=180°﹣∠B﹣∠C=180°﹣46°﹣54°=80°,∵AD平分∠BAC,∴∠BAD=∠BAC=×80°=40°,∵DE∥AB,∴∠ADE=∠BAD=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 B.60° C.65° D.5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因为三角板的度数为45°,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1=60°,∠2=45°,∴∠α=180°﹣45°﹣60°=75°,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三角板度数的常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AB,则∠BAD的度数为()A.30° B.35° C.40° D.50°【考点】旋转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CB=∠CA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E,∠BAC=∠DA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求出∠CAE,然后求出∠DAB=∠CAE,从而得解.【解答】解:∵CE∥AB,∴∠ACB=∠CAB=75°,∵△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ED,∴AC=AE,∠BAC=∠DAE,∴∠CAE=180°﹣70°×2=40°,∵∠CAE+∠CAD=∠DAE,∠DAB+∠CAD=∠BAC,∴∠DAB=∠CAE=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求出∠DAB=∠CAE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D.若△ABC不动,将△BDE绕点B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A.AE=CD B.AE>CD C.AE<CD D.无法确定【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可通过证△ABE和△CBD全等,来得出AE=CD的结论.两三角形中,已知了AB=BC、BE=BD,因此关键是证得∠ABE=∠CBD;由于△ABC和△BED都是等边三角形,因此∠EBD=∠ABC=60°,即∠ABE=∠CBD=120°,由此可得证.【解答】解:∵△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C,BE=BD,∠ABC=∠EBD=60°;∴∠ACB+∠CBE=∠EBD+∠CBE=120°,即:∠ABE=∠CBD=120°;∴△ABE≌△CBD;∴AE=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当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时,一般要利用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从中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二、认真填一填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且周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设第三边的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可以确定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则4﹣3<x<4+3,所以1<x<7.∵x为整数,∴x可取2,3,4,5,6.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12.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AB=DE .(只填写一个条件)【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SSS”添加条件.【解答】解:若加上AB=DE,则可根据“SSS”判断△ABC≌△DEF.故答案为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13.若△ABC≌△DEF,且∠A=110°,∠F=40°,则∠E= 30 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110°,∠C=∠F=4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BC≌△DEF,∠A=110°,∠F=40°,∴∠D=∠A=110°,∠C=∠F=40°,∴∠DEF=180°﹣110°﹣40°=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其性质得出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14.在△ABC中,∠A:∠B:∠C=1:2:3,则∠A= 30°.,∠C= 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有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又知三角形内各角比,从而求出.【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180°,又∵∠A:∠B:∠C=1:2:3,∴∠A=180°×=30°,∠C=180°×=90°.故填:30°,9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已知条件,从而很容易知道各角所占几分之几.而解得.15.如图,在△ABC中,∠B=60°,∠C=40°,AD⊥BC于D,AE平分∠BAC;则∠DAE= 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B=60°,∠C=40°可得∠BAC的度数,AE平分∠BAC,得到∠BAE和∠CAE 的度数,利用外角的性质可得∠AED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得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得∠DAE的度数.【解答】解:∵∠C=40°,∠B=60°,∴∠BAC=180°﹣40°﹣60°=80°,∵AE平分∠BAC,∴∠BAE=∠CAE=40°,∴∠AED=80°,∵AD⊥BC于D,∴∠ADC=90°,∴∠DAE=180°﹣80°﹣9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的定义,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利用各定理及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AD=2BD,BE=CE,设△ADC的面积为S1,△ACE的面积为S2,若S△ABC=6,则S1﹣S2的值为 1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AEC的面积,再根据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求出△ACD的面积,然后根据S1﹣S2=S△ACD﹣S△ACE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E=CE,∴S△ACE=S△ABC=×6=3,∵AD=2BD,∴S△ACD=S△ABC=×6=4,∴S1﹣S2=S△ACD﹣S△ACE=4﹣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需熟记.17.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P处,已知∠1+∠2=100°,则∠A的大小等于50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已知求出∠ADP+∠AEP=360°﹣(∠1+∠2)=260°,根据折叠求出∠ADE+∠AED=×260°=1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1+∠2=100°,∴∠ADP+∠AEP=360°﹣(∠1+∠2)=260°,∵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P处,∴∠ADE=∠ADP,∠AED=∠AEP,∴∠ADE+∠AED=×260°=130°,∴∠A=180°﹣(∠ADE+∠AED)=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折叠的性质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18.如图,△ABC中,∠BAC=100°,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12cm,那么△FAN的周长为12 cm,∠FAN= 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F=BF,AN=CN,即可得△FAN的周长等于BC;又由∠BAC=100°,求得∠BAF+∠CAN=∠B+∠C=180°﹣∠BAC=80°,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AF=BF,AN=CN,∴△FAN的周长为:AF+FN+AN=BF+FN+CN=BC=12cm;∴∠BAF=∠B,∠CAN=∠C,∵△ABC中,∠BAC=100°,∴∠BAF+∠CAN=∠B+∠C=180°﹣∠BAC=80°,∴∠FAN=∠BAC﹣(∠BAF+∠CAN)=20°.故答案为:12,20°.【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三、解答题19.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条件可以求出AD=BC,再证明△AED≌△BF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C=DB,∴AC+CD=DB+CD,即AD=BC,在△AED和△BFC中,∴△AED≌△BFC.∴DE=CF.【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数量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AED≌△BFC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分析出△ABE≌△CDF,△AFD≌△CEB;(2)根据AB∥CD可得∠1=∠2,根据AF=CE可得AE=FC,然后再证明△ABE≌△CDF 即可.【解答】解:(1)△ABE≌△CDF,△AFD≌△CEB;(2)∵AB∥CD,∴∠1=∠2,∵AF=CE,∴AF+EF=CE+EF,即AE=FC,在△ABE和△CDF中,,∴△ABE≌△CDF(A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1.如图,在△ABC中,∠B=40°,∠C=11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考点】作图—复杂作图.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直角边过A 画BC边上的高AD即可;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做法作∠A的角平分线AE;(2)首先计算出∠BAE的度数,再计算出∠BAD的度数,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2)在△ABC中,∠BAC=180°﹣11°﹣40°=30°,∵AE平分∠BAC,∴∠BAE=∠BAC=15°,在Rt△ADB中,∠BAD=90°﹣∠B=50°,∴∠DAE=∠DAB﹣∠BAE=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22.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BC,A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考点】作图—基本作图.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作图即可;(2)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点P 画垂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利用直尺做平行线的方法.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CAF=∠B.【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证明题.【分析】EF垂直平分AD,则可得AF=DF,进而再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角之间的平衡转化,最终得出结论.【解答】证明:∵EF垂直平分AD,∴AF=DF,∠ADF=∠DAF,∵∠ADF=∠B+∠BAD,∠DAF=∠CAF+∠CAD,又∵AD平分∠BAC,∴∠BAD=∠CAD,∴∠CAF=∠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4.如图,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求证:BD平分∠AB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上截取ME=BN,证得△BND≌△EMD,进而证得∠DBN=∠MED,BD=DE,从而证得BD平分∠ABC.【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B上截取ME=BN,∵∠BMD+∠DME=180°,∠BMD+∠BND=180°,∴∠DME=∠BND,在△BND与△EMD中,,∴△BND≌△EMD(SAS),∴∠DBN=∠MED,BD=DE,∴∠MBD=∠MED,∴∠MBD=∠DBN,∴BD平分∠AB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cm,BC=6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取何值时,△APE的面积会等于10?【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几何动点问题.【分析】分为三种情况讨论,如图1,当点P在AB上,即0<t≤4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2,当点P在BC上,即4<t≤7时,由S△APE=S﹣S△PCE﹣S△PAB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3,当点P在EC上,即7<t≤9四边形AECB时,由S△APE==10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如图1,当点P在AB上,即0<t≤4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6,AB=CD=8.∵AP=2t,∴S△APE=×2t×6=10,∴t=.如图2,当点P在BC上,即4<t≤7时,∵E是DC的中点,∴DE=CE=4.∵BP=2t﹣8,PC=6﹣(2t﹣8)=14﹣2t.∴S=(4+8)×6﹣×(2t﹣8)×8﹣(14﹣2t)×4=10,解得:t=7.5>7舍去;当点P在EC上,即7<t≤9时,PE=18﹣2t.∴S△APE=(18﹣2t)×6=10,解得:t=.总上所述,当t=或时△APE的面积会等于10.【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6.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50°;(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P=90°﹣∠A .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DBC+∠ECB ,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2)根据(1)的结论整理计算即可得解;(3)表示出∠DBC+∠E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PBC+∠PCB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延长BA 、CD 相交于点Q ,先用∠Q 表示出∠P ,再用(1)的结论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DBC+∠ECB=180°﹣∠ABC+180°﹣∠ACB=360°﹣(∠ABC+∠ACB )=360°﹣(180°﹣∠A )=180°+∠A ;(2)∵∠1+∠2=∠180°+∠C ,∴130°+∠2=180°+∠C ,∴∠2﹣∠C=50°;(3)∠DBC+∠ECB=180°+∠A ,∵BP 、CP 分别平分外角∠DBC 、∠ECB ,∴∠PBC+∠PCB=(∠DBC+∠ECB )=(180°+∠A ),在△PBC 中,∠P=180°﹣(180°+∠A )=90°﹣∠A ;即∠P=90°﹣∠A ;故答案为:50°,∠P=90°﹣∠A ;(4)延长BA、CD于Q,则∠P=90°﹣∠Q,∴∠Q=180°﹣2∠P,∴∠BAD+∠CDA=180°+∠Q,=180°+180°﹣2∠P,=360°﹣2∠P.【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读懂题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检测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芳有两根长度为4cm 和8cm 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的木条.A.3cm B.5cm C.12cm D.17cm2.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4,则它的周长等于()A.12B.16C.20D.16或20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D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A.B.C.D.4.下列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错误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D.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5.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 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9米,OB=10米,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26米B.12米C.9米D.15米6.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 =,BC EF =,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BC DEF ≌△△的是()A.AB DE ∥B.A D ∠=∠C.ACB F ∠=∠D.AC DF∥7.如图,AD ,AE ,AF 分别是ABC 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90AFB ∠=︒B.AE CE =C.2BC CD =D.12BAE BAC∠=∠8.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的面积是12,则BEF △的面积是()A.3B.4C.6D.89.如图,在ABC 中,30A ∠=︒,50B ∠=︒,将点A 与点B 分别沿MN 和EF 折叠,使点A 、B 与点C 重合,则NCF ∠的度数为()A.10︒B.15︒C.20︒D.30︒10.如图,在Rt△ABC 中,∠C =90°,∠B =30°,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MN 2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点D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S △DAC :S △ABC =1:2.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8cm ,则周长为_______12如图,将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 ,连接AA ',若65B ∠=︒,则1∠的度数是_______13.如图,ABC DEF ≌△△,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已知8,5BC EC ==,则CF 的长为______14.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 =∠=∠,,点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12536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若118∠=︒,68C ∠=︒,则BAC ∠的度数为_____16.如图△ABC 中,∠C =90°,以顶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干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CD =4,BD =5,AC =1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共52分)17.如图,已知AB CD =,AB CD ,BE CF =,求证A D ∠=∠.18.已知:如图,AB DE ∥,AB DE =,AF DC =.求证:B E ∠=∠.19.如图,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l 异侧,测得AB DE =,AB DE ∥,A D ∠=∠.(1)求证:ABC DEF ≌△△;(2)若10BE =,3BF =,求FC 的长度.20.已知:如图,AB //CD ,AB =CD ,BF =CE .(1)求证: ABF ≌ DCE .(2)已知∠AFC =80°,求∠DEC 的度数.21.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在射线CD 上截取CE CA =,过点E 作EF C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BC CFE △△≌;(2)若9AB =,4EF =,求BF 的长.22.在ABC 中,90o 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CD CBE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解答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芳有两根长度为4cm 和8cm 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的木条.A.3cm B.5cm C.12cm D.17cm【答案】B2.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4,则它的周长等于()A.12B.16C.20D.16或20【答案】C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D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A.B.C.D.【答案】D4.下列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错误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C.两个锐角对应相等D.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答案】C5.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 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9米,OB=10米,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26米B.12米C.9米D.15米【答案】C6.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 =,BC EF =,添加一个条件能判定ABC DEF ≌△△的是()A.AB DE ∥B.A D ∠=∠C.ACB F ∠=∠D.AC DF∥【答案】A7.如图,AD ,AE ,AF 分别是ABC 的中线,角平分线,高.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90AFB ∠=︒B.AE CE =C.2BC CD =D.12BAE BAC∠=∠【答案】B9.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的面积是12,则BEF △的面积是()A.3B.4C.6D.8【答案】A9.如图,在ABC 中,30A ∠=︒,50B ∠=︒,将点A 与点B 分别沿MN 和EF 折叠,使点A 、B 与点C 重合,则NCF ∠的度数为()A.10︒B.15︒C.20︒D.30︒【答案】C10.如图,在Rt△ABC 中,∠C =90°,∠B =30°,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MN 2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接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点D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S △DAC :S △ABC =1:2.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A四、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8cm ,则周长为_______【答案】20cm12如图,将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 ,连接AA ',若65B ∠=︒,则1∠的度数是_______【答案】20°13.如图,ABC DEF ≌△△,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已知8,5BC EC ==,则CF 的长为______【答案】315.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 =∠=∠,,点B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12536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___【答案】35︒15.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若118∠=︒,68C ∠=︒,则BAC ∠的度数为_____【答案】80°16.如图△ABC 中,∠C =90°,以顶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干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CD =4,BD =5,AC =1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30五、解答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共52分)17.如图,已知AB CD =,AB CD ,BE CF =,求证A D ∠=∠.证明:∵AB CD ,∴B C ∠=∠,又∵AB DC =,BE CF =,∴()SAS ABE DCF ≌△△,∴A D ∠=∠.18.已知:如图,AB DE ∥,AB DE =,AF DC =.求证:B E ∠=∠.证明:∵AB DE ∥,∴A D ∠=∠,∵AF DC =,∴AF CF DC CF+=+即AC DF=在ABC 与DEF 中AC DFA D AB DE=⎧⎪∠=∠⎨⎪=⎩,∴()SAS ABC DEF ≌△△,∴B E ∠=∠.20.如图,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l 异侧,测得AB DE =,AB DE ∥,A D ∠=∠.(1)求证:ABC DEF ≌△△;(2)若10BE =,3BF =,求FC 的长度.解:(1)证明:∵AB DE ∥,∴ABC DEF ∠=∠,在ABC 和DEF 中,A DAB DE ABC DEF∠=∠⎧⎪=⎨⎪∠=∠⎩∴()ASA ABC DEF ≌△△;(2)解:由(1)知()ASA ABC DEF ≌△△,∴BC EF =,∴BF FC CE FC +=+,∴3BF CE ==,∵10BE =,∴10334FC BE BF CE =--=--=,∴FC 的长度是4.20.已知:如图,AB //CD ,AB =CD ,BF =CE .(1)求证: ABF ≌ DCE .(2)已知∠AFC =80°,求∠DEC的度数.(1)证明:∵AB //CD ,∴∠B =∠C ,在 ABF 与 DCE 中,AB DC B C BF CE=⎧⎪∠=∠⎨⎪=⎩,∴ ABF ≌DCE (SAS ).(2)解:∵∠AFB +∠AFC =180°,∠AFC =80°,∴∠AFB =180°﹣∠AFC =100°,由(1)知, ABF ≌ DCE ,∴∠AFB =∠DEC ,∴∠DEC =100°.22.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在射线CD 上截取CE CA =,过点E 作EF CE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BC CFE △△≌;(2)若9AB =,4EF =,求BF 的长.解:(1)∵CD AB ⊥,EF CE ⊥,∴AB EF ∥,∴ABC F ∠=∠,在ABC 和CFE 中,ABC FACB E AC CE∠=∠⎧⎪∠=∠⎨⎪=⎩,∴()AAS ABC CFE △△≌;(2)∵ABC CFE △△≌,∴9AB CF ==,4BC EF ==,∴5BF CF BC =-=.22.在ABC 中,90o 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CD CBE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解:(1)如图①∵90ADC ACB ∠=∠=︒,∴123290︒∠∠∠∠+=+=,∴13∠=∠.又∵AC BC =,90ADC CEB ∠=∠=︒,∴ADC CEB ≅ .②∵ADC CEB ≅ ,∴CE AD =,CD BE =,∴DE CE CD AD BE =+=+.(2)∵90ACB CEB ∠=∠=︒,∴12290CBE ∠∠∠∠︒+=+=,∴1CBE ∠=∠.又∵90AC BC ADC CEB ∠∠︒=,==,∴ACD CBE ≅ ,∴CE AD CD BE =,=,∴DE CE CD AD BE =-=-.(3)当MN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 DE BE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 BE AD =-(或AD BE DE BE AD DE -+=,=等).∵90ACB CEB ∠=∠=︒,∴90ACD BCE CBE BCE ∠∠∠∠︒+=+=,∴ACD CBE ∠=∠,又∵90AC BC ADC CEB ∠∠︒=,==,∴ACD CBE ≅ ,∴AD CE CD BE ==,,∴DE CD CE BE AD =-=-.。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A.AC=BD B.∠CAB=∠DBA C.∠C=∠D D.BC=AD2.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CF,∠A=∠D,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 的是( )A.AB=DE B.DF∥AC C.∠E=∠ABC D.AB∥DE3.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14B.10C.3D.24.一把含45°角的三角尺和一把直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若∠1=20°,则∠2的度数为( )A.15°B.20°C.25°D.40°5.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6.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OB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1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2③作射线OC,则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以上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SSS B.SAS C.ASA D.AAS7.如图,已知△ABC,AB<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取一点P,使得PA+PC=BC,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B.C.D.8.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垂线段最短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如图,已知△ABC(AB<BC<AC),用尺规在AC上确定一点P,使PB+PC=AC,则下列选项中,一定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A.B.C.D.1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小于3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1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B.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C.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二、填空题12.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则∠1+∠2= .13.如图,直线a∥b,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1=35°,则∠2= .14.如图,AB=CD,AD与BC交于点O,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OB≌△COD,则需添加条件 .15.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若S△BFC=1,则S△ABC= .16.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的长是 .17.如图,△ABC中,AC=8,BC=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BCD的周长是 18.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15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 cm.19.在△ABC中,若∠A:∠B:∠C=1:2:3,则∠B= .20.已知CD垂直平分AB,若AC=4cm,AD=5cm,则四边形ADBC的周长是 cm.21.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不与点B,C重合).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ABD≌△ACD,这个条件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三、解答题22.如图,△ABC中,AD平分∠BAC,P为AD延长线上一点,PE⊥BC于E,已知∠ACB=80°,∠B=24°,求∠P的度数.23.如图,AC=AB,AE=AD,B、E、D共线,∠1=∠2,求证:AE平分∠CED.24.已知:如图,AB=DC,AB∥DC,求证:AD=BC.25.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假山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现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 DE=8m,求AB的长度.26.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AC于点E,且∠B=42°,∠C=59°,∠DEC=47°,求∠F度数.27.已知,AC⊥CE,AC=CE,∠ABC=∠EDC=900,证明:BD=AB+ED.28.如图,在ΔABC中,AD是高,∠DAC=10°,AE是ΔABC外角∠MAC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BF平分∠ABC交AE于点F,若∠ABC=46°,求∠AFB的度数。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基础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基础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基础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 6B、 7C、 8D、 92.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A、角平分线B、高C、中线D、外角平分线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cmB、6cmC、5cmD、4cm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A、900B、1200C、1600D、18007.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是()度。

12.如图,∠1=_____.1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14.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度。

浙教版八上数学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上数学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上数学第一章一、单选题1.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A.B.C.D.2.如图,△ABC≌△EBD,AB=4cm,BD=7cm,则CE的长度为( )A.1cm B.2cm C.3cm D.4cm3.如图,在△ABC中,∠C=90°,AD是∠A角平分线,DE⊥AB于点E,CD=2,BC=6,则BE=( )A.2B.22C.23D.64.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OC的作法,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过程中,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作法:①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②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一点C;2③画射线OC,射线OC就是∠AOB的角平分线.A.ASA B.SAS C.SSS D.AAS5.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ADE,且AD⊥BC.若∠CAE=45°,∠E=60°,则∠BAC的大小是( )A.60°B.65°C.75°D.95°6.如图,已知锐角∠AOB,根据以下要求作图.(1)在射线OA上取点C和点E,以点O为圆心,OC,OE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OB于点D,F;(2)连接CF,DE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E=DFB.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C.PE=PFD.若∠AOB=60°,则∠CPD=120°7.三边长度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称为整数边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8,则满足条件的整数边三角形共有( )A.8个B.10个C.12个D.20个8.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是∠BCA与∠ABC的平分线的交点,已知△ABC的面积是12,周长是8,则点O到边BC的距离OD是( )A.1B.2C.3D.49.如右图,将△ABC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若∠1=129°,则∠2的度数为( )A.49°B.50°C.51°D.52°10.如图,点E是BC的中点,AB⊥BC,DC⊥BC,AE平分∠BAD,下列结论:①∠AED=90∘;②∠ADE=∠CDE;③DE=BE;④AD=AB+CD,四个结论中成立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二、填空题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7、x,且x为奇数,则x=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 命题(真、假).13.如图,在△ABC中,∠BDC=125°,如果∠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那么∠A= 度.14.在△ABC中,BD平分∠ABC,如果AB=12,BC=8,△ABD的面积为24,则△CBD的面积为 15.如图,在Rt△ABC中,DE是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BD,若∠CBD=26°,则∠A= 度.16.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AB=10cm,AC=7cm,△ACD的周长为20cm,则△ABD的周长为 cm.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中,∠ADB=∠ABD,∠DAC=∠DCA,∠BAD=32°,求∠BAC的度数.18.如图,AB=CB,BE=BF,∠1=∠2,证明:△ABE≌△CBF.19.如图,△ABC中,∠ABC=30°,∠ACB=50°,DE、FG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E、G分别为垂足.(1)∠BAC的度数为______,∠DAF的度数为______;(2)若△DAF的周长为20,求BC的长.20.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cm,BC=8cm,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 的速度由点B出发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acm/s的速度由点C出发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求CP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2)若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B,D,P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且∠B和∠C是对应角,求t,a 的值.21.定义: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1,我们称这两个角互为“和谐角”,这个2三角形叫做“和谐三角形” .例如:在△ABC中,如果∠A=70°,∠B=35°,那么∠A与∠B互为“和谐角”,△ABC为“和谐三角形”.问题1:如图1,△ABC中,∠ACB=90°,∠A=60°,点D是线段 A BB 上一点(不与A、B 重合),连接CD(1)如图1,△ABC 是“和谐三角形”吗?为什么?(2)如图1,若CD⊥AB,则△ACD、△BCD是“和谐三角形” 吗?为什么?(3)问题2:如图2,△ABC 中,∠ACB=60°,∠A=80°,点 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不与A、B 重合),连接CD,若△ACD 是“和谐三角形”,求∠ACD 的度数.22.“转化”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即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1)请你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下面星形图(1)中∠A+∠B+∠C+∠D+∠E的度数;(2)若对图(1)中星形截去一个角,如图(2),请你求出∠A+∠B+∠C+∠D+∠E+∠F的度数;(3)若再对图(2)中的角进一步截去,你能由题(2)中所得的方法或规律,猜想图3中的∠A+∠B+∠C+∠D+∠E+∠F+∠G+∠H+∠M+∠N的度数吗?只要写出结论,不需要写出解题过程)23.(1)阅读理解:问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A+∠C=180°.求证:DA=DC.思考:“角平分线+对角互补”可以通过“截长、补短”等构造全等去解决问题.方法1:在BC上截取BM=BA,连接DM,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方法2:延长BA到点N,使得BN=BC,连接DN,得到全等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结合图1,在方法1和方法2中任选一种,添加辅助线并完成证明.(2)问题解决: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AC,当∠DAC=60°时,探究线段AB,BC,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问题拓展: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C=180°,DA=DC,过点D作DE⊥BC,垂足为点E,请直接写出线段AB、CE、BC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D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D7.【答案】C8.【答案】C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712.【答案】真13.【答案】7014.【答案】1615.【答案】3216.【答案】2317.【答案】解:在三角形ABD中,(180°﹣32°)=74°,∠ADB=∠ABD=12在三角形ADC中,∠ADB=37°,∠DAC=∠DCA=12∴∠BAC=∠DAC+∠BAD=37°+32°=69°.18.【答案】证明:∵∠1=∠2,∴∠1+∠FBE=∠2+∠FBE,即∠ABE=∠CBF在△ABE与△CBF中,{AC=CB∠ABE=∠CBFBE=BF∴△ABE≌△CBF(SAS).19.【答案】(1)100°,20°;(2)20.20.【答案】(1)CP =(8﹣3t )cm(2)t =43,a =154或t =1,a =321.【答案】(1)解:ΔABC 是“和谐三角形”,理由如下:∵∠ACB =90°,∠A =60°,∴∠B =30°,∴∠B =12∠A ,∴ΔABC 是“和谐三角形”;(2)解:ΔACD 、ΔBCD 是“和谐三角形”,理由如下:∵∠ACB =90°,∠A =60°,∴∠B =30°,∵CD ⊥AB ,∴∠ADC =∠BDC =90°,∴∠ACD =30°,∠BCD =60°.在ΔACD 中,∵∠A =60°,∠ACD =30°,∴∠ACD =12∠A ,∴ΔACD 为和谐三角形”;在ΔBCD 中,∵∠BCD =60°,∠B =30°,∴∠B =12∠BCD ,∴ΔBCD 为和谐三角形”;(3)解:若ΔACD 是“和谐三角形”,由于点D 是线段AB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则∠ACD =12∠A 或∠ACD =12∠ADC .当∠ACD =12∠A 时,∠ACD =12∠A =40°;当∠ACD =12∠ADC 时,∠A +3∠ACD =180°,即3∠ACD =100°,∴∠ACD =100°3.综上,∠ACD 的度数为40°或100°3.22.【答案】(1)解:如图,∵∠1=∠2+∠D=∠B+∠E+∠D ,∠1+∠A+∠C=180°,∴∠A+∠B+∠C+∠D+∠E=180°(2)解:∵∠1=∠2+∠F=∠B+∠E+∠F ,∠1+∠A+∠C+∠D=360°,∴∠A+∠B+∠C+∠D+∠E+∠F=360°(3)解:∠A+∠B+∠C+∠D+∠E+∠F+∠G+∠H+∠M+∠N=180×5+180=1080°.23.【答案】(1)解:方法1:在 BC 上截 BM =BA ,连接 DM ,如图.∵BD 平分 ∠ABC ,∴∠ABD =∠CBD .在 ΔABD 和 ΔMBD 中, {BD =BD∠ABD =∠MBD BA =BM ,∴ΔABD≌ΔMBD ,∴∠A =∠BMD , AD =MD .∵∠BMD +∠CMD =180° , ∠C +∠A =180° .∴∠C =∠CMD .∴DM =DC ,∴DA =DC .方法2:延长 BA 到点N ,使得 BN =BC ,连接 DN ,如图.∵BD 平分 ∠ABC ,∴∠NBD =∠CBD .在 ΔNBD 和 ΔCBD 中, {BD =BD∠NBD =∠CBD BN =BC ,∴ΔNBD≌ΔCBD .∴∠BND =∠C , ND =CD .∵∠NAD +∠BAD =180° ,∠C +∠BAD =180° .∴∠BND =∠NAD ,∴DN =DA ,∴DA =DC .(2)解: AB 、 BC 、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AB +BC =BD . (或者: BD ―CB =AB , BD ―AB =CB ).延长 CB 到点P ,使 BP =BA ,连接 AP ,如图2所示.由(1)可知 AD =CD ,∵∠DAC =60° .∴ΔADC 为等边三角形.∴AC =AD , ∠ADC =60° .∵∠BCD +∠BAD =180° ,∴∠ABC =360°―180°―60°=120° .∴∠PBA =180°―∠ABC =60° .∵BP =BA ,∴ΔABP 为等边三角形.∴∠PAB =60° , AB =AP .∵∠DAC =60° ,∴∠PAB +∠BAC =∠DAC +∠BAC ,即 ∠PAC =∠BAD .在 ΔPAC 和 ΔBAD 中, {PA =BA∠PAC =∠BAD AC =AD ,∴ΔPAC≌ΔBAD .∴PC =BD ,∵PC =BP +BC =AB +BC ,∴AB +BC =BD .(3)BC ―AB =2CE。

2022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如图,一只手握住了一个三角形的一部分,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2.如图,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其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木工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现有两根木条的长度分别为12cm和5cm,则不能作为第三根木条的长度为()A.6cm B.9cm C.13cm D.16cm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一点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D.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5.将一副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则∠1的度数为()度.A.45B.60C.75D.1056.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 B.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C.作直线AB=3cm D.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B.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内错角相等D.直角三角形的两角互余8.如图,在△ABC 和△ABD 中,已知AC =AD ,则添加以下条件,仍不能判定△ABC ≌△ABD 的是()A .BC =BDB .∠ABC =∠ABD C .∠C =∠D =90°D .∠CAB =∠DAB9.如图所示,△ABC ≌△AEF ,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EAB =∠FACB .BC =EF C .∠BAC =∠CAFD .CA 平分∠BCF 10.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1.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 =5,BC =3,且△ABD 的周长为12,则△BCD 的周长是.12.如图,△ABD ≌△ACE ,且点E 在BD 上,∠CAB =40°,则∠DEC =.13.如图,△ABC 中,∠B =80°,∠C =70°,将△ABC 沿EF 折叠,A 点落在形内的A ′,则∠1+∠2的度数为.14.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反例是_____________15.如图所示,在△ABC 中,∠A =70°,内角∠ABC 和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E =.16.如图,CA ⊥BC ,垂足为C ,AC =3cm ,BC =9cm ,射线BM ⊥BQ ,垂足为B ,动点P 从C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射线CQ 运动,点N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满足PN =AB ,随着P 点运动而运动,当点P 运动秒时,△BCA 与点P 、N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7.(6分)已知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试化简:|b+c﹣a|+|b﹣c﹣a|+|c﹣a﹣b|.18.(8分19.(8分)如图,CD交BF于点E,以点D为顶点,射线DC为一边,利用尺规作图法在DC的右侧作∠CDG,使∠CDG=∠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0.(10分)如图,点A、D、C、B在同一条直线上,△ADF≌△BCE,∠B=33°,∠F=27°,BC=5cm,CD=2cm.求:(1)∠1的度数.(2)AC的长.21.(10分)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E平分∠ABC交AD于点E.(1)若∠C=50°,∠BAC=60°,求∠ADB的度数;(2)若∠BED=45°,求∠C的度数.22.(本题12分)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0°,求:(1)∠BAE的度数;(2)∠DAE的度数.23.(12分)如图,已知直线EF∥GH,给出下列信息:①AC⊥BC;②BC平分∠DCH;③∠ACD=∠DAC.(1)请在上述3条信息中选择其中两条作为条件,其余的一条信息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你选择的条件是,结论是(只要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若∠ACG比∠BCH的2倍少3度,求∠DAC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D .2.D .3.A .4.A .5.C .6.B .7.B .8.B .9.C .10.A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4分)11.10.12.140°.13.60°.14.45°,45°15.35°.16.0或6或12或18.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0分)17.【解答】解:∵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b +c >a ,c +a >b ,a +b >c ,∴b +c ﹣a >0,b ﹣c ﹣a <0,c ﹣a ﹣b <0,则|b +c ﹣a |+|b ﹣c ﹣a |+|c ﹣a ﹣b |=b +c ﹣a ﹣(b ﹣c ﹣a )﹣(c ﹣a ﹣b )=b +c ﹣a ﹣b +c +a ﹣c +a +b =a +b +c .18.证明:∵AB =CD ,∴AB +BC =CD +BC ,∴AC =BD ,∵CE//DF ,∴∠D =∠ECA ,在△AEC 与△BFD 中,∠A=∠FBDAC =BD ∠ECA =∠D,∴△AEC ≌△BFD(ASA),∴CE =DF .19.【解答】解:如图所示,∠CDG 即为所求.20.【解答】解:(1)∵△ADF ≌△BCE ,∠F =27°,∴∠E =∠F =27°,∵∠1=∠B +∠E ,∠B =33°,∴∠1=60°;(2)∵△ADF ≌△BCE ,BC =5cm ,∴AD =BC =5cm ,∵CD =2cm ,∴AC =AD +CD =7cm .21.【解答】解:(1)∵AD 平分∠BAC ,∠BAC =60°,∴.∵∠ADB 是△ADC 的外角,∠C =50°,∴∠ADB =∠C +∠DAC =80°;(2)∵AD 平分∠BAC ,BE 平分∠ABC ,∴∠BAC =2∠BAD ,∠ABC =2∠ABE .∵∠BED是△ABE的外角,∠BED=45°,∴∠BAD+∠ABE=∠BED=45°.∴∠BAC+∠ABC=2(∠BAD+∠ABE)=90°.∵∠BAC+∠ABC+∠C=180°,∴∠C=180°﹣(∠BAC+∠ABC)=90°.22.解析:(1)∵∠B+∠C+∠BAC=180°,∴∠BAC=180°﹣∠B﹣∠C=180°﹣70°﹣30°=80°.∵AE平分∠BAC,∴4021=∠=∠BACBAE.(2)∵AD⊥BC,∴∠ADB=90°,∴∠BAD=90°﹣∠B=90°﹣70°=20°.∴∠DAE=∠BAE﹣∠BAD=40°﹣20°=20°.23.【解答】解:(1)选择的条件是②③,结论是①,理由如下:∵EF∥GH,∴∠ACG=∠DAC,∵∠ACD=∠DAC,∴∠ACG=∠ACD,∵BC平分∠DCH,∴∠DCB=∠BCH,∴∠ACG+∠BCH=∠ACD+∠DCB=×180°=90°,即∠ACB=90°,∴AC⊥BC;(2)设∠BCH=x°,则∠ACG=(2x﹣3)°,∵∠ACG+∠BCH=90°,∴x°+(2x﹣3)°=90°,解得x=31,∴∠ACG=(2x﹣3)°=59°,∴∠DAC=∠ACG=59°.。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已知角A的度数为45°,边AC的长度为3,边AB的长度为4,则边BC的长度为A. 3B. 4C. 5D. 62. 设一舞蹈场馆的跳跃板为一个等腰梯形,已知两腰边长分别为5米和8米,底边长为6米,则该跳跃板的面积为A. 15平方米B. 24平方米C. 30平方米D. 48平方米3. 已知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0°和60°,则第三个角的度数为A. 30°B. 60°C. 90°D. 120°4.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边AB的长度为5,边BC的长度为12,则角B的度数为A. 30°B. 45°C. 60°D. 90°5. 将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对角线上的一点与其两个端点相连,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A. 10B. 10√2C. 14D. 14√2二、填空题1. 若一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且这两边夹角的度数为60°,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2.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已知边AC的长度为4cm,边BC的长度为6cm,角A的度数为45°,则边AB的长度为_________。

3. 若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则其腰边长为_________。

4. 若一角度为30°的角的两边的长度比为1:√3,则其中一边的长度为_________。

5. 设一锐角三角形的两腰边分别为3cm和4cm,夹角的度数为60°,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1. 已知锐角三角形ABC中,边AB的长度为6cm,边AC的长度为8cm。

请计算角B的度数。

解答: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osB = (AC^2 + BC^2 - AB^2) / (2 * AC * BC)= (8^2 + BC^2 - 6^2) / (2 * 8 * BC)= (64 + BC^2 - 36) / (16 * BC)= (BC^2 + 28) / (16 * BC)又知0 < B < 90°,所以cosB > 0,故BC^2 + 28 > 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基础分类》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基础分类》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基础分类》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1.在三角形中一定能将其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高线C.角平分线D.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答案】A【解答】解: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可知在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中线一定能将其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故选:A.2.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7米OB=9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23米B.8米C.10米D.18米【答案】B【解答】解:∵OA=17米OB=9米∴17﹣9<AB<17+9即:8<AB<26故选:B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答案】C【解答】解:A、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三角形内故错误;B、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不会交于一个顶点故错误;C、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所在的顶点正好是三条高线的交点可以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D、能确定C正确故错误.故选:C.4.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cm AB比AC长6cm则△ACD的周长为()A.19cm B.22cm C.25cm D.31cm 【答案】A【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ABD和△ACD周长的差=(AB+BD+AD)﹣(AC+AD+CD)=AB﹣AC ∵△ABD的周长为25cm AB比AC长6cm∴△ACD周长为:25﹣6=19cm.故选:A.5.在△ABC中AB=3 AC=2 BC=a a的值可能是()A.1B.3C.5D.7【答案】B【解答】解:∵△ABC中AB=3 AC=2 BC=a∴1<a<5∴B符合故选:B.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5cm7cm B.3cm3cm7cmC.4cm4cm8cm D.4cm5cm9cm【答案】A【解答】解:A.∵A3+5=8>7∴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3+3<7∴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4+4=8∴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4+5=9∴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四个图形中线段BE能表示三角形ABC的高的是()A.B.C.D.【答案】B【解答】解:由题意线段BE能表示三角形ABC的高时BE⊥AC于E.A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C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D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B选项.故选:B.8.如图已知△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若△ABC的面积等于8 则△BDE的面积等于()A.2B.3C.4D.5【答案】A【解答】解:∵点D是边BC的中点△ABC的面积等于8∴S△ABD=S△ABC=4∵E是AB的中点∴S△BDE=S△ABD=4=2故选:A.9.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m﹣2 2m+1 8.(1)求m的取值范围;(2)若△ABC的三边均为整数求△ABC的周长.【解答】解:(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得:3<m<5;(2)因为△ABC的三边均为整数且3<m<5 所以m=4.所以△ABC的周长为:(m﹣2)+(2m+1)+8=3m+7=3×4+7=19.10.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为2:3:4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答案】A【解答】解:设三个内角度数为2x、3x、4x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2x+3x+4x=180°解得x=20°则三个内角度数为40°、60°、8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11.如图直线a∥b在Rt△ABC中点C在直线a上若∠1=58°∠2=24°则∠A的度数为()A.56°B.34°C.36°D.24°【答案】B【解答】解:如图∵∠1=54°a∥b∴∠3=∠1=58°.∵∠2=24°∠A=∠3﹣∠2∴∠A=58°﹣24°=34°.故选:B.1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大小是()A.10°B.15°C.25°D.30°【答案】B【解答】解:∵∠B=45°∴∠BAC=45°∴∠EAF=135°∴∠AFD=135°+30°=165°∴∠BFD=180°﹣∠AFD=15°故选:B.13.如图在△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ACD的度数为()A.50°B.60°C.70°D.130°【答案】D【解答】解:∵△ABC中∠A=70°∠B=60°∴∠ACB=180°﹣70°﹣60°=50°∴∠ACD=180°﹣50°=130°故选:D.14.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A.90°B.135°C.270°D.315°【答案】C【解答】解:∵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故选:C.15.如图直线AB∥CD如果∠EFB=31°∠END=70°那么∠E的度数是()A.31°B.40°C.39°D.70°【答案】C【解答】解:∵直线AB∥CD∴∠EMB=∠END=70°∵∠EFB=31°∠EMB=∠E+∠EFB∴∠E=70°﹣31°=39°故选:C.16.如图在△ABC中∠BCA=40°∠ABC=60°.若BF是△ABC的高与角平分线AE相交于点O 则∠EOF的度数为()A.130°B.70°C.110D.100°【答案】A【解答】解:∵∠BCA=40°∠ABC=60°∴∠BAC=180°﹣∠BCA﹣∠ABC=180°﹣40°﹣60°=80°.∵AE是∠BAC的平分线∴∠EAC=∠BAC=40°.∵BF是△ABC的高∴∠BF A=90°.∴∠AOF=90°﹣∠EAC=90°﹣40°=50°.∴∠EOF=180°﹣∠AOF=180°﹣50°=130°.故选:A.17.如图已知△ABC的外角∠CAD=120°∠C=80°则∠B的度数是()A.30°B.40°C.50°D.60°【答案】B【解答】解:∵∠CAD=∠B+∠C∠CAD=120°∠C=80°∴∠B=∠CAD﹣∠C=120°﹣80°=40°故选:B18.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 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DAE+∠ACD等于()A.75°B.80°C.85°D.90°【答案】A【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高∠ABC=60°∴∠BAD=30°∵∠BAC=50°AE平分∠BAC∴∠BAE=25°∴∠DAE=30°﹣25°=5°∵△ABC中∠C=180°﹣∠ABC﹣∠BAC=70°∴∠EAD+∠ACD=5°+70°=75°.故选:A.19.已知直线a∥b Rt△DCB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C在直线b上∠DCB=90°若∠B=20°则∠1+∠2的度数为()A.90°B.70°C.60°D.45°【答案】B【解答】解:如图延长BD交直线b于点M.∵∠DCB=90°∠B=20°∴∠BDC=90°﹣20°=70°∵a∥b∴∠1=∠BMC∵∠BDC=∠DMC+∠2=∠1+∠2∴∠1+∠2=70°故选:B20.如图在△ABC中∠A=50°∠1=30°∠2=40°∠D的度数是()A.110°B.120°C.130°D.140°【答案】B【解答】解:∴∠A=50°∴∠ABC+∠ACB=180°﹣50°=130°∴∠DBC+∠DCB=∠ABC+∠ACB﹣∠1﹣∠2=130°﹣30°﹣40°=60°∴∠BDC=180°﹣(∠DBC+∠DCB)=120°故选:B.21.如图将△ABC沿MN折叠使MN∥BC点A的对应点为点A' 若∠A'=32°∠B=112°则∠A'NC的度数是()A.114°B.112°C.110°D.108°【答案】D【解答】解:∵MN∥BC∴∠MNC+∠C=180°又∵∠A+∠B+∠C=180°∠A=∠A′=32°∠B=112°∴∠C=36°∠MNC=144°.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NM+∠MNC=180°∴∠A′NM=36°∴∠A′NC=∠MNC﹣∠A′NM=144°﹣36°=108°.故选:D.22.已知:如图点D、E、F、G都在△ABC的边上DE∥AC且∠1+∠2=180°(1)求证:AD∥FG;(2)若DE平分∠ADB∠C=40°求∠BFG的度数.【解答】证明:(1)∵DE∥AC∴∠2=∠DAC∵∠l+∠2=180°∴∠1+∠DAC=180°∴AD∥GF(2)∵ED∥AC∴∠EDB=∠C=40°∵ED平分∠ADB∴∠2=∠EDB=40°∴∠ADB=80°∵AD∥FG∴∠BFG=∠ADB=80°23.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 AH是△ABC边BC上的高且∠ACB=70°∠ADC=80°求:(1)∠BAC的度数.(2)∠BAH的度数.【解答】解:(1)∵CD平分∠ACB∠ACB=70°∴∠ACD=∠ACB=35°∵∠ADC=80°∴∠BAC=180°﹣∠ACD﹣∠ADC=180°﹣35°﹣80°=65°;(2)由(1)知∠BAC=65°∵AH⊥BC∴∠AHC=90°∴∠HAC=90°﹣∠ACB=90°﹣70°=20°∴∠BAH=∠BAC﹣∠HAC=65°﹣20°=45°.24.如图在△ABC中点E在AC上点F在AB上点G在BC上且EF∥CD∠1+∠2=180°.(1)求证:GD∥CA;(2)若CD平分∠ACB DG平分∠CDB且∠A=40°求∠ACB的度数.【解答】证明:(1)∵EF∥CD∴∠1+∠3=180°.∵∠1+∠2=180°∴∠2=∠3.∴AC∥GD.(2)∵CD平分∠ACB DG平分∠CDB∴∠3=∠ACB∠2=∠GDB=∠CDB.∵∠CDB=∠A+∠3 ∠2=∠3∴2∠3=∠A+∠3.∴∠3=∠A=40°.∴∠ACB=80°.25.如图在△ABC中∠B=31°∠C=55°AD⊥BC于D AE平分∠BAC交BC于E DF⊥AE于F求∠ADF的度数.【解答】解:∵∠B=31°∠C=55°∴∠BAC=94°∵AE平分∠BAC∴∠BAE=∠BAC=47°∴∠AED=∠B+∠BAE=31°+47°=78°∵AD⊥BC DF⊥AE∴∠EFD=∠ADE=90°∴∠AED+∠EDF=∠EDF+∠ADF∴∠ADF=∠AED=78°.26.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 AE⊥BC若∠BAD=40°∠C=70°求∠DAE的度数.【解答】解:∵AD平分∠BAC∴∠BAC=2∠BAD=80°∵∠C=70°∴∠B=180°﹣∠BAC﹣∠C=180°﹣70°﹣80°=30°∴∠ADE=∠B+∠BAD=30°+40°=70°∵AE⊥BC∴∠AEB=90°∴∠DAE=90°﹣∠ADE=90°﹣70°=20°.27.一个正多边形它的一个内角恰好是一个外角的3倍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十二边形B.正十边形C.正八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C【解答】解:设这个正多边的一个外角为x°由题意得:x+3x=180解得:x=45360°÷45°=8.故选:C.28.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6B.8C.10D.12【答案】D【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1800解得n=12∴这个多边形是12边形.故选:D.29.如图足球图片中的一块黑色皮块的内角和是()A.720°B.540°C.360°D.180°【答案】B【解答】解:∵黑色皮块是正五边形∴黑色皮块的内角和是(5﹣2)×180°=540°.故选:B.30.如图已知∠1+∠2+∠3=240°那么∠4的度数为()A.60°B.120°C.130°D.150°【答案】B【解答】解:∵∠1+∠2+∠3+∠4=360°∠1+∠2+∠3=240°∴∠4=360°﹣(∠1+∠2+∠3)=360°﹣240°=120°故选:B.3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六边形B.正七边形C.正八边形D.正九边形【答案】A【解答】解:解法一:设所求正多边形边数为n则120°n=(n﹣2)•180°解得n=6 ∴这个正多边形是正六边形.解法二:∵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180°﹣120°=60°又∵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这个正多边形边数=360°÷60°=6.故选:A.32.小丽利用最近学习的数学知识给同伴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从点A出发沿直线走6米后向左转θ接着沿直线前进6米后再向左转θ……如此下法当他第一次回到A点时发现自己走了72米θ的度数为()A.28°B.30°C.33°D.36°【答案】B【解答】解:∵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经过的路线正好构成一个正多边形∴多边形的边数为:72÷6=12.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他每次转过的角度θ=360°÷12=30°.故选:B.33.将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公共顶点为O且正六边形的边AB与正五边形的边D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OF的度数是()A.74°B.76°C.84°D.86°【答案】C【解答】解:由题意得:∠EOF=108°∠BOC=120°∠OEB=72°∠OBE=60°∴∠BOE=180°﹣72°﹣60°=48°∴∠COF=360°﹣108°﹣48°﹣120°=84°故选:C.34.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α+∠β等于()A.280°B.285°C.290°D.295°【答案】B【解答】解:∵∠C=∠F=90°∠A=45°∠D=30°∴∠2+∠3=180°﹣∠D=150°∵∠α=∠1+∠A∠β=∠4+∠C∵∠1=∠2 ∠3=∠4∴∠α+∠β=∠A+∠1+∠4+∠C=∠A+∠C+∠2+∠3=45°+90°+150°=285°故选:B.35.如图若干全等正五边形排成环状.图中所示的是前3个五边形要完成这一圆环还需()个五边形.A.6B.7C.8D.9【答案】B【解答】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所以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540°÷5=108°如图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点O则∠1=360°﹣108°×3=360°﹣324°=36°360°÷36°=10∵已经有3个五边形∴10﹣3=7即完成这一圆环还需7个五边形.故选:B.36.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4倍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根据题意得(n﹣2)•180=1620解得:n=11.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1 内角和度数是1620度.。

天津市南开区 南大附中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认识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知识点+例题+练习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 南大附中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认识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知识点+例题+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认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点+例题+练习题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上的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和。

3.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4.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叫;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叫;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叫. 【例1】三条线段a,b,c分别满足下列条件,其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a+b=4,a+b+c=9B.a:b:c=1:2:3C.a:b:c=2:3:4D.a:b:c=2:2:4【例2】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例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a﹣b﹣c|﹣|a﹣b+c|=______.【例4】如图,A,B,C分别是线段A1B,B1C,C1A中点,若△ABC的面积是1,则△A1B1C1面积为_______.例4题图第5题图【例5】如图,一个面积为50cm2的正方形与另一个小正方形并排放在一下起,则△ABC面积为. 【例6】如图:(1)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________;(3)若AB=CD=2cm,AE=3cm,求△AEC的面积及CE的长.【例7】已知△ABC的面积是60,请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1,若A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则△ABD的面积_______△ACD的面积(填“>”“<”或“=”)(2)如图2,若CD、BE分别是△ABC的AB、AC边上的中线,求四边形ADOE的面积可以用如下方法:连接AO,由AD=DB得:S△ADO=S△BDO,同理:S△CEO=S△AEO,设S△ADO=x,S△CEO=y,则S△BDO=x,S△AEO=y.由题意得:S△ABE =S△ABC=30,S△ADC =S△ABC=30,可列方程组为:,解得_______,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得四边形ADOE的面积为_______.(3)如图3,AD:DB=1:3,CE:AE=1:2,请你计算四边形ADOE的面积,并说明理由.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4、5、x ,则不可能是( )A.3B.5C.7D.9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 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 ) 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4、四根长度分别为3cm 、4cm 、7cm 、10cm 的木条,以其中三根的长为边长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这个框架的周长可能是( )A.14cmB.17cmC.20cmD.21cm 5、三条线段a=5,b=3,c 的值为整数,由a 、b 、c 为边可组成三角形( ) A.1个 B.3个 C.5个 D.无数个 6、图中能表示△ABC 的BC 边上的高的是()7、若△ABC 的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A.7 B.6 C.5 D.48、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BE 上的中点,且△ABC 的面积为8cm 2,则△BCF 的面积为( )A.0.5cm 2B.1cm 2C.2cm 2D.4cm 2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k 、4.则化简|2k ﹣5|﹣2)6( k 的结果是( )A.3k ﹣11B.k+1C.1D.11﹣3k10、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 、B 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 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满足条件的点C 个数是( )A.5B.6C.7D.8 二、填空题:11、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图中AB 、CD 两个木条),这样做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第11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条边长6和3,则此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13、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 ,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 . 14、如果将长度为a ﹣2,a+5和a+2的三根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5、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AC 上的中点,连接AE ,BF ,CD 交于点G ,AG:GE=2:1,△ABC 的面积为6,设△BDG 的面积为S 1,△CGF 的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16、如图,已知在长方形ABCD 中,AB=10cm ,BC=8cm ,点E 是CD 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B →C →E 运动,最终到达点E ,若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秒,那么当x=_______s 时,△APE 的面积等于32cm.三、作图题:17、如图,在方格纸内将△ABC 水平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后平移1得到△A ′B ′C ′. (1)画出平移后的△A ′B ′C ′;(2)画出AB 边上的高线CD (利用三角板画图);(3)画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CE ;(4)图中AC 与A ′C ′的关系是: ; (5)△BCE 的面积为 .(6)若△A ″BC 的面积与△ABC 面积相同,则A ″(A ″在格点上)的位置(除A 点外)共有 个.四、解答题: 18、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C 的周长比△ABD 的周长多5cm ,AB 与AC 的和为11cm ,求AC 的长.19、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20、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 (1)在△BED 中作BD 边上的高.(2)若△ABC 的面积为20,BD=5,则点E 到BC 边的距离为多少?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B.20,15,8C.4,5,9D.5,15,8 2、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 3、AD 是△ABC 的中线,设△ABD 的面积为S 1,△ACD 的面积为S 2,那么( ) A.S 1>S 2 B.S 1=S 2 C.S 1<S 2 D.S 1≠S 24、满足下列条件:①a=2,b=3,c=4;②a=3,b=5,c=2;③a :b :c=1:2:3;④a=m+1,b=n+2,c=2m (m >2)的三条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的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B.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C.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6、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 中画BC 边上的高,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7、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15米,OB=10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5米B.10米C.15米D.20米第7题图 第9题图8、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7、11,那么第三边的长可以是( )A.2B.3C.4D.5 9、如图,共有三角形的个数是( )A.3B.4C.5D.610、如图,CD ⊥AB ,垂足为D ,AC ⊥BC ,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有( )A.1条B.3条C.5条D.7条二、填空题:11、电工师傅在安好电线杆后,为了防止电线杆倾倒,常常按图所示引两条拉线,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8厘米,且第三边的长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厘米.13、如图,在△ABC中,∠C=90°,AB=10,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3,则△ABD的面积为______.14、一个三角形3条边长分别为xcm、(x+1)cm、(x+2)cm,它的周长不超过39cm,则x的取值范围是.15、如图,△ABC的两条中线AM、BN相交于点O,已知△BOM的面积为2,则四边形MCNO的面积为.16、若三角形三边长为3、2a-1、8,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作图题:17、如图,在△ABC中,ÐBAC是钝角,完成下列画图.(1)ÐBAC的平分线AD (2)AC边上的中线BE;(3)AC边上的高BF;四、解答题:18、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奇数,且周长小于18,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19、如图, 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1)∠ABE=15°,∠BAD=36°,求∠BED的度数;(2)作出△BED中DE边上的高,垂足为H;(3)若△ABC面积为20,过点C作CF//AD交BA的延长线于点F,求△BCF的面积。

八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基础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基础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基础训练含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一)(第1题)1.如图,图中共有__6__个三角形,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ADE,△ADC,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E,△AEC,∠ADB是△ABD的内角,△ADE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DE,∠AED,∠DAE.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第三边的长是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3__;若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9.3.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抄近路而践踏了草坪,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予以制止或劝解.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1)已知在△ABC中,AB=6,BC=4,则边AC的长可能是(B)A. 11B. 5C. 2D. 1(2)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B)A. 9B. 12C. 7或9D. 9或125.在三个内角互不相等的△ABC中,最小的内角为∠A,则在下列四个度数中,∠A最大可取(B)A. 30°B. 59°C. 60°D. 89°6.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3∶7,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C)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第7题)7.如图,在△BCD中,BC=4,BD=5.(1)求CD的取值范围.(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解】(1)∵在△BCD中,BC=4,BD=5,∴1<CD<9.(2)∵AE∥BD,∠BDE=125°,∴∠AEC=55°.又∵∠A=55°,∴∠C=180°-∠AEC-∠A=70°.8.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化简|a-b-c|+|a+c-b|-|c-a-b|=(B)A. 3a-b-cB. -a-b+3cC. a+b+cD. a-3b+c【解】∵a+b>c,b+c>a,a+c>b,∴原式=b+c-a+a+c-b-a-b+c=-a -b+3c.9.三角形纸片上有100个点,连同三角形的顶点共103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现以这些点为顶点作三角形,并把纸片剪成小三角形,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201个.【解】从最大的三角形纸片计数,任意选中纸片内一点,沿顶点与该点连线剪开,可以得到3个小三角形,即增加了2个小三角形.同理,再从中任取一点,剪开,也是增加了2个三角形,因此每多取一个点,三角形就增加2个,所以共有100×2+1=201(个)三角形.10.各边长都是整数,且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解】∵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三边长可以为:1,8,8;2,7,8;2,8,8;3,6,8;3,7,8;3,8,8;4,5,8;4,6,8;4,7,8;4,8,8;5,5,8;5,6,8;5,7,8;5,8,8;6,6,8;6,7,8;6,8,8;7,7,8;7,8,8;8,8,8.故各边长都是整数,且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20个.(第11题)11.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四个自然村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A,B,C,D处,现计划安装一台变压器,使到四个自然村的输电线路的总长最短,那么这个变压器应安装在AC,BD的交点E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解】如图,另任取一点E′(异于点E),分别连结AE′,BE′,CE′,DE′.在△BDE′中,DE′+BE′>D B.在△ACE′中,AE′+CE′>A C.∴AE′+BE′+CE′+DE′>AC+BD,即AE+BE+CE+DE最短.12.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1)如图①,在△ABC中,P为边BC上一点,则BP+PC__<__AB+AC(填“>”“<”或“=”).(2)将(1)中的点P移到△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将(2)中的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图③,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第12题)【解】(1)BP+PC<AB+A C.理由: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BP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如解图①,延长BP交AC于点M.在△ABM中,BP+PM<AB+AM,在△PMC中,PC<PM+MC,两式相加,得BP+PC<AB+AC,∴BP+PC+BC<AB+AC+BC,即△BPC的周长<△ABC的周长.(第12题解)(3)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如解图②,分别延长BP1,CP2交于点M.由(2)知,BM+CM<AB+A C.又∵P1P2<P1M+P2M,∴BP1+P1P2+P2C<BM+CM<AB+AC,∴BP1+P1P2+P2C+BC<AB+AC+BC,即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

八上数学 专题一 三角形基础(内含答案详解)

八上数学 专题一 三角形基础(内含答案详解)

八上数学专题一三角形基础一.填空题(共24小题)1.已知△ABC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2.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1,则x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ABC的三边长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4.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8,BC=6,△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5.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4,第三边长为偶数,第三边长为.6.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30°,∠C=30°,则∠DAE 的度数是.7.△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①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②三条中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③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④三边的高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8.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9.已知如图△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AB=6cm,AC=8cm,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面积之差为.10.如图.小明的父亲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三角形的具有.11.如图,点E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D平分∠ACE,若∠A=70°,∠DCA=65°,则∠B的度数是.12.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13.在直角△ABC中,∠C=90°,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1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则最大内角的度数是.15.如图,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则∠A+∠B+∠C+∠D+∠E=.(用度数表示)16.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80°,则∠BOC=.17.在△ABC中,∠C=∠A=∠B,则∠A=度.18.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两条直角边重合),则∠α的度数是.1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填序号)20.在Rt△ABC中,锐角∠A=35°,则另一个锐角∠B=.21.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差为34°,则此三角形较小锐角的度数为.2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它是边形.2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3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4.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是外角的2倍,则这个正多边形是边形.二.解答题(共4小题)25.如图,BG∥EF,△ABC的顶点C在EF上,AD=BD,∠A=23°,∠BCE=44°,求∠ACB的度数.26.如图,A,B分别为CD,CE的中点,AE⊥CD于点A,BD⊥CE于点B.求∠AEC的度数.27.如图,在△ABC中,∠C=90°,外角∠EAB,∠ABF的平分线AD、BD相交于点D,求∠D的度数.28.如图所示,求∠A+∠B+∠C+∠D+∠E+∠F.八上数学专题一三角形基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24小题)1.已知△ABC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3<c<7.【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得5﹣2<c<5+2,进而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5﹣2<c<5+2,即3<c<7.故答案为:3<c<7.【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x﹣1,则x的取值范围是2<x<8.【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4﹣3<x﹣1<4+3,解得:2<x<8,即x的取值范围是2<x<8.故答案为:2<x<8.【点评】此类求范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3.已知△ABC的三边长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2(b﹣c).【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出a+b﹣c与b﹣a﹣c的符号,再把要求的式子进行化简,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a+b>c,b﹣a<c,∴a+b﹣c>0,b﹣a﹣c<0,∴|a+b﹣c|﹣|b﹣a﹣c|=a+b﹣c﹣(﹣b+a+c)=a+b﹣c+b﹣a﹣c=2(b﹣c);故答案为:2(b﹣c)【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用到的知识点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绝对值、整式的加减,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a+b﹣c与,b﹣a﹣c的符号.4.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8,BC=6,△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2.【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和△BCD的周长差=AB﹣BC,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差=(AB+AD+BD)﹣(BC+CD+BD),=AB+AD+BD﹣BC﹣CD﹣BD,=AB﹣BC,∵AB=8,BC=6,∴△ABD和△BCD的周长差=8﹣6=2.答:△ABD和△BCD的周长差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是基础题,数据概念并求出△ABD和△BCD的周长差=AB﹣BC是解题的关键.5.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2,4,第三边长为偶数,第三边长为4.【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进而就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解答】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4﹣2<a<4+2.即2<a<6,由周长为偶数,则a为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6.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30°,∠C=30°,则∠DAE 的度数是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AE,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然后根据∠DAE=∠CAE﹣∠CAD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E是△ABC的角平分线,∴∠CAE=∠BAC=×130°=65°,∵AD⊥BC于点D,∴∠CAD=90°﹣30°=60°,∴∠DAE=∠CAE﹣∠CAD=65°﹣60°=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7.△ABC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③(填序号)①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②三条中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③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④三边的高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高的交点的位置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①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正确;②三条中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错误;③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④三边的高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错误,只有锐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与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分析】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高线进行判断,就可以得到.【解答】解:因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所在的顶点正好是三条高线的交点,所以可以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属于基础题型.注意: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9.已知如图△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AB=6cm,AC=8cm,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2cm,面积之差为0cm2.【分析】利用中线的定义可知BD=CD,可知△ABD和△ACD的周长之差即为AB 和AC的差,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ABD周长=AB+AD+BD,△ACD周长=AC+CD+AD,∵△ACD周长﹣△ABD周长=(AC+CD+AD)﹣(AB+BD+AD)=AC﹣AB=8﹣6=2,即△BCD和△ACD的周长之差是2cm;∵AD为中线,∴△ABD面积=△ACD面积,∴△ABD与△ACD的面积之差为0cm2,故答案为:2cm;0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由条件得出两三角形的周长之差即为AB和AC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小明的父亲在院子的门板上钉了一个加固板,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三角形的具有稳定性.【分析】此题根据题目的意思,钉了一个加固板,即分割成了三角形,故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解:这样做的原因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门板不变形,故答案为:稳定性【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11.如图,点E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D平分∠ACE,若∠A=70°,∠DCA=65°,则∠B的度数是60°.【分析】先根据CD平分∠ACE,∠DCA=65°,可得∠ACE=2∠DCA=13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出∠B的度数.【解答】解:∵CD平分∠ACE,∠DCA=65°,∴∠ACE=2∠DCA=130°,又∵∠A=70°,∴∠B=130°﹣70°=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105°.【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得出∠2+∠3+45°=180°结合∠2=30°即可求出∠3的度数,再由∠1和∠3为对顶角即可得出∠1的度数.【解答】解:给图中角标上序号,如图所示.∵∠2+∠3+45°=180°,∠2=30°,∴∠3=180°﹣30°﹣45°=105°,∴∠1=∠3=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出∠3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另外两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关键.13.在直角△ABC中,∠C=90°,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270°.【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与∠B的度数的和,然后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A+∠B+∠C=180°,∴∠A+∠B=180°﹣∠C=90°,∵∠1+∠2+∠A+∠B=360°,∴∠1+∠2=360°﹣90°=270°.故答案是:27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定理是关键.1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则最大内角的度数是90°.【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进一步直接利用按比例分配求得份数最大的角即可.【解答】解:最大内角的度数为:180°×=90°,故答案为:90°.【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按比例分配来解答问题.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5.如图,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则∠A+∠B+∠C+∠D+∠E=180°.(用度数表示)【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1=∠C+∠2,∠2=∠A+∠D,那么有∠1=∠C+∠A+∠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1+∠B+∠E=180°,从而易求∠A+∠B+∠C+∠D+∠E=180°.【解答】解:如右图所示,∵∠1=∠C+∠2,∠2=∠A+∠D,∴∠1=∠C+∠A+∠D,又∵∠1+∠B+∠E=180°,∴∠A+∠B+∠C+∠D+∠E=180°.故答案是:1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6.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80°,则∠BOC=13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BC+∠OC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80°,∴∠ABC+∠ACB=180°﹣80°=100°,∵∠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OBC+∠OCB=(∠ABC+∠ACB)=×100°=50°,∴∠BOC=180°﹣(∠OBC+∠OCB)=180°﹣50°=130°.故答案为:1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在△ABC中,∠C=∠A=∠B,则∠A=60度.【分析】设∠C=α,则∠B=3α,∠A=2α,依据∠A+∠B+∠C=180°,可得2α+3α+α=180°,进而得出α=30°,由此可得∠A=2×30°=60°.【解答】解:设∠C=α,则∠B=3α,∠A=2α,∵∠A+∠B+∠C=180°,∴2α+3α+α=180°,∴α=30°,∴∠A=2×30°=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8.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两条直角边重合),则∠α的度数是75°.【分析】先根据∠DAC+∠ACB=180°,判定AD∥BC,进而得出∠B=∠DAE=30°,再根据∠DEB=∠D+∠DAE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DAC+∠ACB=180°,∴AD∥BC,∴∠B=∠DAE=30°,∴∠DEB=∠D+∠DAE=45°+30°=75°,即∠α的度数是75°.故答案为: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①②③(填序号)【分析】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A+∠B=∠C,∠A+∠B+∠C=180°,∴2∠C=180°,∠C=90°,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A:∠B:∠C=1:2:3,∠A+∠B+∠C=180°,∴∠C=90°,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A=90°﹣∠B,则∠A+∠B=90°,∠C=90°.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A=∠B=∠C,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①②③.【点评】此题要能够结合已知条件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角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判定.20.在Rt△ABC中,锐角∠A=35°,则另一个锐角∠B=55°.【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t△ABC中,锐角∠A=35°,∴另一个锐角∠B=90°﹣35°=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主要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21.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差为34°,则此三角形较小锐角的度数为28°.【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和为90°,再根据两个锐角之差为34°,设其中一个角为x,则另一个为90°﹣x,即可求出最小的锐角度数.【解答】解:∵两个锐角和是90°,∴设一个锐角为x,则另一个锐角为90°﹣x,∵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差为34°,得:90°﹣x﹣x=34°,得:x=28°,∴较小的锐角的度数是28°.故答案为:28°.【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和为90°,关键是根据两锐角的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2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它是六边形.【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如果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边数的方程,解方程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设此多边形边数为n,由题意可得:(n﹣2)•180=720,解得:n=6.故答案为: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求边数,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23.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3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2.【分析】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根据内角与外角互为邻补角,因而就可以求出外角的度数.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外角和中外角的个数,即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多边形的边数:360°÷30°=1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2.故答案为:12.【点评】根据外角和的大小与多边形的边数无关,由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是常见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24.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是外角的2倍,则这个正多边形是6边形.【分析】设这个正多边的外角为x°,则内角为2x°,根据内角和外角互补可得x+2x=180,解可得x的值,再利用外角和360°÷外角度数可得边数.【解答】解:设这个正多边的外角为x°,由题意得:x+2x=180,解得:x=60,360°÷60°=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关键是计算出外角的度数,进而得到边数.二.解答题(共4小题)25.如图,BG∥EF,△ABC的顶点C在EF上,AD=BD,∠A=23°,∠BCE=44°,求∠ACB的度数.【分析】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ABD=∠A,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BC=∠BCE,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AD=BD,∠A=23°,∴∠ABD=∠A=23°,∵BG∥EF,∠BCE=44°,∴∠DBC=∠BCE=44°,∴∠ABC=44°+23°=67°,∴∠ACB=180°﹣67°﹣23°=90°.【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关键是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ABD=∠A.26.如图,A,B分别为CD,CE的中点,AE⊥CD于点A,BD⊥CE于点B.求∠AEC的度数.【分析】根据题意得出△CD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AEC的度数.【解答】解:连接DE∵A,B分别为CD,CE的中点,AE⊥CD于点A,BD⊥CE于点B,∴CD=CE=DE,∴△CDE为等边三角形.∴∠C=60°.∴∠AEC=90°﹣∠C=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正确得出△CDE为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7.如图,在△ABC中,∠C=90°,外角∠EAB,∠ABF的平分线AD、BD相交于点D,求∠D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EAB和∠AB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DAB+∠DBA,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EAB=∠ABC+∠C,∠ABF=∠BAC+∠C,∵AD、BD分别是∠EAB,∠ABF的平分线,∴∠DAB+∠DBA=(∠ABC+∠C+∠BAC+∠C)=(∠ABC+∠BAC)+∠C,∵∠C=90°,∴∠ABC+∠BAC=180°﹣90°=90°,∴∠DAB+∠DBA=×90°+90°=135°,在△ABD中,∠D=180°﹣135°=4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8.如图所示,求∠A+∠B+∠C+∠D+∠E+∠F.【分析】连接AD,由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可知∠E+∠F=∠FAD+∠EDA,由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即可求∠A+∠B+∠C+∠D+∠E+∠F=360°.【解答】解:如图,连接AD.∵∠1=∠E+∠F,∠1=∠FAD+∠EDA,∴∠E+∠F=∠FAD+∠EDA,∴∠A+∠B+∠C+∠D+∠E+∠F=∠BAD+∠ADC+∠B+∠C.又∵∠BAD+∠ADC+∠B+∠C=360°,∴∠A+∠B+∠C+∠D+∠E+∠F=3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涉及到四边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

初二数学三角形基础训练

初二数学三角形基础训练

§3.1.1《认识三角形》1.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2.了解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如何分类;3.三角形按角可分为:,,;4.直角三角形ABC用符号可表示为:。

(1)如图1三角形可表示为;(2)请在图中用小写字母标出各边;图1 (3)图2中有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

5.如图所示,撕下的∠1拼到如图位置后的图形中,那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你能根据图形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理由吗?3(1)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三角形可分为;(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可表示为其中直角是,锐角是,两锐角具有怎样的关系?4.观察下面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A④③②①ABCD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A =70°,∠C =30 °,∠B =; 2.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70°,另一个锐角度. 3.在△ABC 中,∠A=80°,∠B=∠C ,则∠C=4.如果△ABC 中,∠A ∶∠B ∶∠C=2∶3∶5,此三角形按角分类应为.5..有三个三角形,它们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①30°和50°;②70°和20°;③82°和23°,其中属于锐角三角形的是________.6.如图7所示,图中有n 个三角形,分别指出来,并选出三个指出它们的边和角.ABCDE6.【拓展延伸】1.在△ABC 中,∠C =90°,∠A =40°,则∠B =________.2.在△ABC 中,若∠C =21∠B =31∠A ,则△ABC 是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3.如图2所示,∠ACB =90°,CD ⊥AB ,则图中属于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个.4.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说法正确的是A 至少有一个直角B 至少有一个钝角C 至多有两个锐角D 至少有两个锐角 5.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必大于 A 120°B 100°C 90°D 60°6.给定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 ∶∠B ∶∠C=1:2:3B.∠A+∠B=∠CC.∠A=21∠B=31∠C D.∠A=2∠B=3∠C§3.1.2《认识三角形》1.三角形按边长的关系可分为;2.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ABC ;3. 知道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4.三角形按边分类及概念。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9cm的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 4cmB. 5cmC. 9cmD. 13cm2.如图,∠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CB的是()A. ∠A=∠DB. ∠ACB=∠DBCC. AC=DBD. AB=DC3.如图,△ABC中,AB=AC,AD⊥BC,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是BC中点B. AD平分∠BACC. AB=2BDD. ∠B=∠C4.下列判断: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在三角形内部;④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正确的有几个()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如图,将一个三角形纸片ABC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AD=BDB. AE=ACC. ED+EB=DBD. AE+CB=AB6.下列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ABC的面积是15cm2,AB=9cm,BC=6cm,则DE=()cm.A. 1B. 2C. 3D. 4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为BC上一点,连接EO,并延长交AD于点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 5对B. 6对C. 8对D. 10对9.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下列结论:①CD=ED;②AC+BE=AB;③∠BDE=∠BAC;④BE=DE;⑤S BDE:S△ACD=BD:A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5个B. 4个C. 3个D. 2个10.如图,的两条中线AM,BN相交于点O,已知的面积为4,的面积为2,则四边形MCNO的面积为()A. 4B. 3C. 6D. 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1.12.如图,∠ACD是△ABC的外角,若∠B=50°,∠ACD=120°,则∠A=_________12.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S△ACE=3cm2,则S△ABC=________cm2.13.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AD=5,DE=3,则BE=________.14.如图,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___.15.阅读下面材料: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CD,使CD=AB.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小亮的作法如下:老师说:“小亮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亮的作图依据是______.16.如图,已知Rt△ABC中,∠B=90°,∠A=60°,AB=3,点M、N分别在线段AC、AB上,将△ANM沿直线MN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O恰好落在线段BC上,当△DCM为直角三角形时,则AM的长为________.17.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AD,CB=CD,则图中共有______对全等三角形.18.如图,已知∠3=∠4,要说明△ABC≌△DCB,(1)若以“SAS”为依据,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2)若以“AAS”为依据,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3)若以“ASA”为依据,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19.如图,△ABC≌△ADE,∠DAC=60°,∠BAE=100°,BC,DE相交于点F,求∠DFB的度数.20.在△ABC中,CD是AB边上高,BE为角平分线,若∠BFC=113°,求∠BCF的度数.21.如图,AC,BD相交于点O,且AB=DC,AC=DB.求证:∠ABO=∠DCO.22.如图,在△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AD与BE交于点F,∠BAD=45°,求证:BF=2AE.23.如图,长方形ABCD中,AD=BC=4,AB=CD=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C→D→A的方向运动,回到点A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ABP的面积为3时,求t的值;(2)△ABP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此时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4.已知:AD为△ABC的中线,分别以AB和AC为一边在△ABC的外部作等腰三角形ABE和等腰三角形ACF,且AE=AB,AF=AC,连接EF,∠EAF+∠BAC=180°.(1)若∠ABE=65°,∠ACF=75°,求∠BAC的度数.(2)求证:EF=2AD.25.26、(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 的形状.(不需要证明)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设选取的木棒长为L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L的取值范围,选出合适的L的值即可.【解答】解:设选取的木棒长为Lcm,∵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4m和9m,∴9cm−4cm<L<9cm+4cm,即5cm<L<13cm,∴9cm的木棒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能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HL,根据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D,∠ABC=∠DCB,BC=BC,符合AAS,即能推出△ABC≌△DC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ABC=∠DCB,BC=CB,∠ACB=∠DBC,符合ASA,即能推出△ABC≌△DC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C=∠DCB,AC=BD,BC=B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ABC≌△DCB,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AB=DC,∠ABC=∠DCB,BC=BC,符合SAS,即能推出△ABC≌△DC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C【解析】解:∵AB=AC,AD⊥BC,∴∠B=∠C,∠BAD=∠CAD,BD=DC.∴AD平分∠BAC,无法确定AB=2BD.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C.由在△ABC中,AB=AC,AD⊥BC,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判断①②,根据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判断③,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判断④即可.【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①②是正确的;锐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内部,而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所以③不正确;例如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120°,外角小于一个钝角,所以④不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②共2个.故选B.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E=BC,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E+BE=AB,根据等量代换,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BC=BE,∴AE+CB=AE+BE=AB.故选D.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对各图形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在图①和图②所给的条件中,具备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根据SAS可以判断三角形①和三角形②全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①②.故选A.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是解此题的关键.过D作D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关于DE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解答】解:过D作DF⊥BC于F,∵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DE=DF,∵△ABC的面积是15cm2,AB=9cm,BC=6cm,∴12×AB×DE+12×BC×DF=15cm2,∴9DE+6DE=30,解得:DE=2,故选B.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根据已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其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AB=CD,AD=BC,AO=CO,BO=DO,EO=FO,∠DAO=∠BCO,又∠AOB=∠COD,∠AOD=∠COB,∠AOE=∠COF,易证△ABC≌△DCB,△ABC≌△CDA,△ABC≌△BAD,△BCD≌△ADC,△BCD≌△DAB,△ADC≌△DAB,△AOF≌△COE,△DOF≌△BOE,△DOC≌△AOB,△AOD≌△BOC故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10对.故选D.9.【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D=ED,易证得△ADC≌△ADE,可得AC+BE=AB;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得∠BDE=∠BAC;然后由∠B的度数不确定,可得BE不一定等于DE;又由CD=ED,△ABD和△ACD的高相等,所以S△BDE:S△ACD=BE:AC.【解答】解:①正确,∵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CD=ED;②正确,因为由HL可知△ADC≌△ADE,所以AC=AE,即AC+BE=AE+BE=AB;③正确,因为∠BDE和∠BAC都与∠B互余,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BDE=∠BAC;④错误,因为∠B的度数不确定,故BE不一定等于DE;⑤错误,因为CD=ED,△ABD和△ACD的高相等,所以S△BDE:S△ACD=BE:AC.故选C.1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中线找出三角形面积关系.只应用三角形中线平分面积的性质得结论【解答】解:∵AM和BN是中线,∴S△BNC=1S△ABC=S△ABM,即S△ABO+S△BOM=S△BOM+S四边形MCNO,S△ABO=S四边形MCNO,2∵△ABO的面积为4,∴S四边形MCNO=4.故答案为A.11.【答案】7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A=∠ACD−∠B=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 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面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知S△ABC=2S△ACD,S△ACD=2S△ACE,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S△ABC=2S△ACD,S△ACD=2S△ACE,∴S△ABC=4S△ACE=12cm2.故答案为12.13.【答案】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可先证明△BCE≌△CAD,可求得CE=AD,CD=BE,结合条件可求得CD,则可求得BE.【解答】解:∵∠ACB=90°,∴∠BCE+∠ACD=90°,又∵BE⊥CE,AD⊥CE,∴∠E=∠ADC=90°,∴∠BCE+∠CBE=90°,∴∠CBE=∠ACD,在△CBE和△ACD中,{∠E=∠ADC∠CBE=∠ACD BC=AC,∴△CBE≌△ACD(AAS),∴BE=CD,CE=AD=5,∵DE=3,∴CD=CE−DE=AD−DE=5−3=2,∴BE=CD=2.故答案是2.14.【答案】5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BAD≌△CAE,求出∠BAD=∠EAC,证△BAD≌△CAE,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BAC=∠DAE,∴∠BAC−∠DAC=∠DAE−∠DAC,∴∠1=∠EAC,在△BAD和△CAE中,{AB=AC ∠BAD=∠EAC AD=AE∴△BAD≌△CAE,∴∠2=∠ABD=30°,∵∠1=25°,∴∠3=∠1+∠ABD=25°+30°=55°,故答案为:55°.15.【答案】圆的半径相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利用圆的半径相等可判断CD=AB.【解答】解:小亮的作图依据为圆的半径相等.故答案为圆的半径相等.16.【答案】2或3√3−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依据△DCM为直角三角形,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CDM=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当∠CMD=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分别依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M的长.【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当∠CDM=90°时,△CDM是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B=90°,∠A=60°,AB=3,∴∠C=30°,AC=6,由折叠可得,AM =DM ,又∵DM =12CM , ∴AM =12CM =13AC =2; ②如图,当∠CMD =90°时,△CDM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B =90°,∠A =60°,AB =3,∴∠C =30°,AC =6,∴CD =2MD ,在直角△CDM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M 2=CD 2−MD 2,∴CM =√3MD ,又∵根据折叠可得AM =MD ,∴CM =√3AM ,所以AM +√3AM =6,解得AM =3√3−3.故答案为2或3√3−3.17.【答案】3【解析】解: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是△ABC≌△ADC ,△ABO≌△ADO ,△CBO≌△CDO ,理由是:∵在△ABC 和△ADC 中{AB =AD AC =AC BC =DC∴△ABC≌△ADC(SSS),∴∠BAO =∠DAO ,∠BCO =∠DCO ,在△BAO 和△DAO 中{AB =AD ∠BAO =∠DAO AO =AO∴△ABO≌△ADO(SAS),同理△CBO≌△CDO,故答案为:3.根据SSS能推出△ABC≌△ADC,根据全等得出∠BAO=∠DAO,∠BCO=∠DCO,根据SAS推出△ABO≌△ADO、△CBO≌△CDO即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8.【答案】(1)AC=DB;(2)∠5=∠6;(3)∠ABC=∠DCB(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3=∠4,和一个公共边,根据SAS,AAS,ASA可添加一对边,一组角.【解答】解:已知一组角相等,和一个公共边,则以SAS为依据,则需要再加一对边,即AC=DB以“A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组角,即∠5=∠6以“ASA”为依据,则需添加一组角,即∠ABC=∠DCB.故分别填AC=DB,∠5=∠6,∠1=∠2.故答案为:(1)AC=DB;(2)∠5=∠6;(3)∠ABC=∠DCB.19.【答案】解:∵△ABC≌△ADE,∴∠BAC=∠DAE,∠B=∠D,∴∠BAD=∠CAE=1×(∠BAE−∠DAC)=20°,2∵∠B=∠D,∠BGA=∠DGF,∴∠DFB=∠BAD=2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及对顶角,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DAE,∠B=∠D,求出∠BAD=∠CAE=20°,根据对顶角相等计算即可.20.【答案】解:∵CD是AB边上高,∴∠BDF=90°,∠ABE=∠BFC−∠BDF=113°−90°=23°,∵BE为角平分线,∴∠CBF=∠ABE=23°,∴∠BCF=180°−∠BFC−∠CBF=180°−113°−23°=44°.【解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的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ABE,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BF的度数,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CF的度数.21.【答案】证明:连接BC.在△ABC和△DCB中,{AB=DC AC=DB BC=CB,∴△ABC≌△DCB(SSS),∴∠A=∠D,在△AOB和△DOC中,∴△AOB≌△DOC(AAS).∴∠ABO=∠DCO.【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SAS,ASA,AAS,SS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连接BC,先证明△ABC≌△DCB,然后证明△AOB≌△DOC,即可证得.22.【答案】证明:∵AD⊥BC,∠BAD=45°,∴△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D,∵BE⊥AC,AD⊥BC,∴∠CAD+∠ACD=90°,∠CBE+∠ACD=90°,∴∠CAD=∠CBE,在△ADC和△BDF中,{∠CAD=∠CBEAD=BD∠ADC=∠BDF=90°,∴△ADC≌△BDF(ASA),∴BF=AC,∵AB=BC,BE⊥AC,∴AC=2AE,∴BF=2AE.【解析】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先判定出△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D,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D=∠CB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DC和△B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C=2AE,从而得证.23.【答案】解:(1)当P点在BC上时,BP=t−2,则12⋅2⋅(t−2)=3,解得t=5;当P点在AD上时,AP=12−t,则12⋅2⋅(12−t)=3,解得t=9;综上所述,t的值为5或9;(2)4;6≤t≤8.【解析】解:(1)当P点在BC上时,BP=t−2,则12⋅2⋅(t−2)=3,解得t=5;当P点在AD上时,AP=12−t,则12⋅2⋅(12−t)=3,解得t=9;综上所述,t的值为5或9;(2)点P在CD上时,△ABP的边AB上的高最大,△ABP的面积有最大值:12×2×4=4,此时t的范围为6≤t≤8.故答案为4,6≤t≤8.(1)讨论:当P点在BC上时,BP=t−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2⋅(t−2)=3;当P点在AD上时,则AP=12−t,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2⋅(12−t)=3,然后分别解方程即可;(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点P点在CD上时△ABP的面积有最大值,然后求出P点运动到C点和D点的时间得到t 的范围.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12×底×高.24.【答案】(1)解:∵AE=AB,∴∠AEB=∠ABE=65°,∴∠EAB=50°,∵AC=AF,∴∠ACF=∠AFC=75°,∴∠CAF=30°,∵∠EAF+∠BAC=180°,∴∠EAB+2∠ABC+∠FAC=180°,∴50°+2∠BAC+30°=180°,∴∠BAC=50°;(2)证明:延长AD至H,使DH=AD,连接BH,∵EF=2AD,∴AH=EF,在△BDH和△CDA中,{BD=CD∠BDH=∠CDA DH=AD,∴△BDH≌△CDA,∴HB=AC=AF,∠BHD=∠CAD,∴AC//BH,∴∠ABH+∠BAC=180°,∵∠EAF+∠BAC=180°,∴∠EAF=∠ABH,在△ABH和△EAF中,{AE=AB∠EAF=∠ABH AF=BH,∴△ABH≌△EAF,∴∠AEF=∠ABH,∴EF=AH=2AD.【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EAB,∠CAF,再根据∠EAF+∠BAC=180°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延长AD至H,使DH=AD,连接BH,想办法证明△ABH≌△EAF即可解决问题.25.【答案】(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和△CEA中{∠ABD=∠CAE ∠BDA=∠AEC 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解:成立,理由如下:∵∠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BD=∠CAE ∠BDA=∠AEC 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解:△DEF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DB≌△CEA,则AE=BD,AD=CE,于是DE=AE+AD=BD+CE;(2)与(1)的证明方法一样;(3)由前面的结论得到△ADB≌△CEA,则BD=AE,∠DBA=∠CA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F=∠CAF=60°,则∠DBA+∠ABF=∠CAE+∠CAF,则∠DBF=∠FAE,利用“SAS”可判断△DBF≌△EAF,所以DF=EF,∠BFD=∠AFE,于是∠DFE=∠DFA+∠AFE=∠DFA+∠BFD=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解答】(1)见答案;(2)见答案;(3)△DEF是等边三角形.由(2)知,△ADB≌△CEA,BD=AE,∠DBA=∠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在△DBF和△EAF中{FB=FA∠FBD=∠FAE BD=AE,∴△DBF≌△EAF(SAS),∴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含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含答案解析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4 B.5 C.9 D.132.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A.50° B.30° C.20° D.15°3.如图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4.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5.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6.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 B.40° C.70° D.35°7.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 B.54° C.40° D.50°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 B.60° C.65° D.55°9.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 ∥AB,则∠BAD的度数为()A.30° B.35° C.40° D.50°10.如图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D.若△ABC不动,将△BDE绕点B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A.AE=CD B.AE>CD C.AE<CD D.无法确定二、认真填一填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且周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12.如图,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要使△ABC ≌△DEF ,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 .(只填写一个条件)13.若△ABC ≌△DEF ,且∠A=110°,∠F=40°,则∠E= 度.14.在△ABC 中,∠A :∠B :∠C=1:2:3,则∠A= ,∠C= .15.如图,在△ABC 中,∠B=60°,∠C=40°,AD ⊥BC 于D ,AE 平分∠BAC ;则∠DAE= .16.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BC 上的点,AD=2BD ,BE=CE ,设△ADC 的面积为S 1,△ACE 的面积为S 2,若S △ABC =6,则S 1﹣S 2的值为 .17.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P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 度.18.如图,△ABC 中,∠BAC=100°,EF ,MN 分别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12cm ,那么△FAN 的周长为 cm ,∠FAN= .三、解答题19.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20.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21.如图,在△ABC中,∠B=40°,∠C=11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22.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BC,A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CAF=∠B.24.如图,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求证:BD平分∠ABC.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cm,BC=6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取何值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10?26.(14分)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说明理由)《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4 B.5 C.9 D.13【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选择.【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大于5,而小于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2.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A.50° B.30° C.20° D.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的同位角∠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3=∠4﹣∠1=50°﹣30°=20°.故选:C.【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求出∠ACB=∠A′CB′,都减去∠A′CB即可.【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BCB′=30°,∴∠ACA′=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常规题型.【分析】要把四条线段的所有组合列出来,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组成三角形的组数.【解答】解:四根木条的所有组合:9,6,5和9,6,4和9,5,4和6,5,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能组成三角形的有9,6,5和9,6,4和6,5,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5.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考点】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作答.【解答】解: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可知: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故选C.【点评】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6.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 B.40° C.70° D.3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数据线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证明.【解答】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故选B.【点评】注意此题中的∠A和∠BDC之间的关系:∠BDC=90°+∠A.7.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 B.54° C.40° D.5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E=∠BAD.【解答】解:∵∠B=46°,∠C=54°,∴∠BAC=180°﹣∠B﹣∠C=180°﹣46°﹣54°=80°,∵AD平分∠BAC,∴∠BAD=∠BAC=×80°=40°,∵DE∥AB,∴∠ADE=∠BAD=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 B.60° C.65° D.5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因为三角板的度数为45°,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1=60°,∠2=45°,∴∠α=180°﹣45°﹣60°=75°,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三角板度数的常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 ∥AB,则∠BAD的度数为()A.30° B.35° C.40° D.50°【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CB=∠CA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E,∠BAC=∠DA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求出∠CAE,然后求出∠DAB=∠CAE,从而得解.【解答】解:∵CE∥AB,∴∠ACB=∠CAB=75°,∵△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ED,∴AC=AE,∠BAC=∠DAE,∴∠CAE=180°﹣70°×2=40°,∵∠CAE+∠CAD=∠DAE,∠DAB+∠CAD=∠BAC,∴∠DAB=∠CAE=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求出∠DAB=∠CAE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D.若△ABC不动,将△BDE绕点B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A.AE=CD B.AE>CD C.AE<CD D.无法确定【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本题可通过证△ABE和△CBD全等,来得出AE=CD的结论.两三角形中,已知了AB=BC、BE=BD,因此关键是证得∠ABE=∠CBD;由于△ABC和△BED都是等边三角形,因此∠EBD=∠ABC=60°,即∠ABE=∠CBD=120°,由此可得证.【解答】解:∵△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C,BE=BD,∠ABC=∠EBD=60°;∴∠ACB+∠CBE=∠EBD+∠CBE=120°,即:∠ABE=∠CBD=120°;∴△ABE≌△CBD;∴AE=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当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时,一般要利用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从中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二、认真填一填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且周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析】设第三边的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可以确定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则4﹣3<x<4+3,所以1<x<7.∵x为整数,∴x可取2,3,4,5,6.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12.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AB=DE .(只填写一个条件)【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SSS”添加条件.【解答】解:若加上AB=DE,则可根据“SSS”判断△ABC≌△DEF.故答案为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13.若△ABC≌△DEF,且∠A=110°,∠F=40°,则∠E= 30 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110°,∠C=∠F=4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BC≌△DEF,∠A=110°,∠F=40°,∴∠D=∠A=110°,∠C=∠F=40°,∴∠DEF=180°﹣110°﹣40°=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其性质得出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14.在△ABC中,∠A:∠B:∠C=1:2:3,则∠A= 30°.,∠C= 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有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又知三角形内各角比,从而求出.【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180°,又∵∠A:∠B:∠C=1:2:3,∴∠A=180°×=30°,∠C=180°×=90°.故填:30°,9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已知条件,从而很容易知道各角所占几分之几.而解得.15.如图,在△ABC中,∠B=60°,∠C=40°,AD⊥BC于D,AE平分∠BAC;则∠DAE= 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B=60°,∠C=40°可得∠BAC的度数,AE平分∠BAC,得到∠BAE和∠CAE的度数,利用外角的性质可得∠AED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得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得∠DAE的度数.【解答】解:∵∠C=40°,∠B=60°,∴∠BAC=180°﹣40°﹣60°=80°,∵AE平分∠BAC,∴∠BAE=∠CAE=40°,∴∠AED=80°,∵AD⊥BC于D,∴∠ADC=90°,∴∠DAE=180°﹣80°﹣9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的定义,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利用各定理及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BC 上的点,AD=2BD ,BE=CE ,设△ADC 的面积为S 1,△ACE 的面积为S 2,若S △ABC =6,则S 1﹣S 2的值为 1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AEC 的面积,再根据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求出△ACD 的面积,然后根据S 1﹣S 2=S △ACD ﹣S △ACE 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E=CE ,∴S △ACE =S △ABC =×6=3,∵AD=2BD ,∴S △ACD =S △ABC =×6=4,∴S 1﹣S 2=S △ACD ﹣S △ACE =4﹣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需熟记.17.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P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 50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已知求出∠ADP+∠AEP=360°﹣(∠1+∠2)=260°,根据折叠求出∠ADE+∠AED=×260°=1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1+∠2=100°,∴∠ADP+∠AEP=360°﹣(∠1+∠2)=260°,∵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P处,∴∠ADE=∠ADP,∠AED=∠AEP,∴∠ADE+∠AED=×260°=130°,∴∠A=180°﹣(∠ADE+∠AED)=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折叠的性质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18.如图,△ABC中,∠BAC=100°,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12cm,那么△FAN的周长为12 cm,∠FAN= 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F=BF,AN=CN,即可得△FAN的周长等于BC;又由∠BAC=100°,求得∠BAF+∠CAN=∠B+∠C=180°﹣∠BAC=80°,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AF=BF,AN=CN,∴△FAN的周长为:AF+FN+AN=BF+FN+CN=BC=12cm;∴∠BAF=∠B,∠CAN=∠C,∵△ABC中,∠BAC=100°,∴∠BAF+∠CAN=∠B+∠C=180°﹣∠BAC=80°,∴∠FAN=∠BAC﹣(∠BAF+∠CAN)=20°.故答案为:12,20°.【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三、解答题19.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条件可以求出AD=BC,再证明△AED≌△BF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C=DB,∴AC+CD=DB+CD,即AD=BC,在△AED和△BFC中,∴△AED≌△BFC.∴DE=CF.【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数量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AED≌△BFC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分析出△ABE≌△CDF,△AFD≌△CEB;(2)根据AB∥CD可得∠1=∠2,根据AF=CE可得AE=FC,然后再证明△ABE≌△CDF即可.【解答】解:(1)△ABE≌△CDF,△AFD≌△CEB;(2)∵AB∥CD,∴∠1=∠2,∵AF=CE,∴AF+EF=CE+EF,即AE=FC,在△ABE和△CDF中,,∴△ABE≌△CDF(A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1.如图,在△ABC中,∠B=40°,∠C=11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直角边过A画BC边上的高AD即可;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做法作∠A的角平分线AE;(2)首先计算出∠BAE的度数,再计算出∠BAD的度数,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2)在△ABC中,∠BAC=180°﹣11°﹣40°=30°,∵AE平分∠BAC,∴∠BAE=∠BAC=15°,在Rt△ADB中,∠BAD=90°﹣∠B=50°,∴∠DAE=∠DAB﹣∠BAE=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22.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BC,A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1)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作图即可;(2)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点P画垂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利用直尺做平行线的方法.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CAF=∠B.【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EF垂直平分AD,则可得AF=DF,进而再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角之间的平衡转化,最终得出结论.【解答】证明:∵EF垂直平分AD,∴AF=DF,∠ADF=∠DAF,∵∠ADF=∠B+∠BAD,∠DAF=∠CAF+∠CAD,又∵AD平分∠BAC,∴∠BAD=∠CAD,∴∠CAF=∠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4.如图,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求证:BD平分∠AB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上截取ME=BN,证得△BND≌△EMD,进而证得∠DBN=∠MED,BD=DE,从而证得BD平分∠ABC.【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B上截取ME=BN,∵∠BMD+∠DME=180°,∠BMD+∠BND=180°,∴∠DME=∠BND,在△BND与△EMD中,,∴△BND≌△EMD(SAS),∴∠DBN=∠MED,BD=DE,∴∠MBD=∠MED,∴∠MBD=∠DBN,∴BD平分∠AB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cm,BC=6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取何值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10?【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几何动点问题.【分析】分为三种情况讨论,如图1,当点P在AB上,即0<t≤4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2,当点P在BC上,即4<t≤7时,由S△APE =S四边形AECB﹣S△PCE﹣S△PAB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3,当点P在EC上,即7<t≤9时,由S△APE==10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如图1,当点P在AB上,即0<t≤4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6,AB=CD=8.∵AP=2t,∴S△APE=×2t×6=10,∴t=.如图2,当点P在BC上,即4<t≤7时,∵E是DC的中点,∴DE=CE=4.∵BP=2t﹣8,PC=6﹣(2t﹣8)=14﹣2t.∴S=(4+8)×6﹣×(2t﹣8)×8﹣(14﹣2t)×4=10,解得:t=7.5>7舍去;当点P在EC上,即7<t≤9时,PE=18﹣2t.∴S△APE=(18﹣2t)×6=10,解得:t=.总上所述,当t=或时△APE的面积会等于10.【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6.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50°;(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P=90°﹣∠A .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DBC+∠EC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2)根据(1)的结论整理计算即可得解;(3)表示出∠DBC+∠EC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PBC+∠PCB,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延长BA、CD相交于点Q,先用∠Q表示出∠P,再用(1)的结论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DBC+∠ECB=180°﹣∠ABC+180°﹣∠ACB=360°﹣(∠ABC+∠ACB)=360°﹣(180°﹣∠A)=180°+∠A;(2)∵∠1+∠2=∠180°+∠C,∴130°+∠2=180°+∠C,∴∠2﹣∠C=50°;(3)∠DBC+∠ECB=180°+∠A,∵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BC+∠PCB=(∠DBC+∠ECB)=(180°+∠A),在△PBC中,∠P=180°﹣(180°+∠A)=90°﹣∠A;即∠P=90°﹣∠A;故答案为:50°,∠P=90°﹣∠A;(4)延长BA、CD于Q,则∠P=90°﹣∠Q,∴∠Q=180°﹣2∠P,∴∠BAD+∠CDA=180°+∠Q,=180°+180°﹣2∠P,=360°﹣2∠P.【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读懂题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长度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3cm B.4cm,5cm,10cmC.6cm,8cm,13cm D.5cm,5cm,10cm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A.直线B.射线C.线段D.射线或线段3.如图,用三角板作△ABC的边AB上的高线,下列三角板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是()A.B.C.D.4.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A=50°,则∠BOC=()A.50°B.65°C.105°D.115°5.如图,△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若△ABF的面积是4,则四边形FDCE的面积是()A.4 B.4.5 C.3.5 D.56.如图,已知△ABC,点D在BC的延长线上,∠ACD=140°,∠ABC=50°,则∠A的大小为()A.50°B.140°C.120°D.90°7.小明同学有一块玻璃的三角板,不小心掉到地上碎成了三块,现要去文具店买一块同样的三角板,最省事的是()A.带②去B.带①去C.带③去D.三块都带去8.如图,△ABC≌△DEF,BC=7,EC=4,则CF的长为()A.2 B.3 C.5 D.79.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与△DEF一定全等的是()A.AB=DE,BC=EF,∠A=∠D=90°B.AB=DE,BC=EF,∠A=∠D=80°C.AB=DE,∠A=∠D=90°,∠B=∠E=40°D.BC=EF,∠A=∠D=80°,∠B=∠E=40°10.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2=b2,那么a=b B.0的平方根是0C.如果∠A与∠B是内错角,那么∠A=∠B D.负数没有立方根11.有甲、乙、丙三人,甲说乙在说谎,乙说丙在说谎,丙说甲和乙都在说谎,则()A.甲说实话,乙和丙说谎B.乙说实话,甲和丙说谎C.丙说实话,甲和乙说谎D.甲、乙、丙都说谎12.如图,AD交BC于点O,∠BAD的角平分线与△OCD的外角∠O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则∠P与∠B、∠D的数量关系为()A.∠P=B.∠P=C.∠P=90°+∠B+∠D D.∠P=90°﹣∠B+∠D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3.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14.如图,为了加固小板凳,用两枚钉子A,B将一根木条钉在它上面,这和做法的几何原理是利用了三角形的.15.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2cm,如果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cm.16.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到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长钳),在图中,要测量工件内槽宽AB,只要测就可以了.17.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则∠A的大小是.18.如图,在△ABC中,∠C=90°,∠B=30°,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连接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ADB=度.19.如图,已知:∠A=∠D,∠1=∠2,下列条件中:①∠E=∠B;②EF=BC;③AB=EF;④AF=CD.能使△ABC≌△DEF的有.(填序号)20.如图,直线a、b、c、d互不平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只填序号)①∠1+∠2=∠5;②∠1+∠3=∠4;③∠1+∠2+∠3=∠6;④∠3+∠4=∠2+∠5.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21.(6分)如图,已知线段AC,BD相交于点E,∠A=∠D,BE=CE,求证:△ABE≌△DCE.22.(6分)生活中的说理小明、小红、小丽三人中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一个是生活委员.现在知道小红比生活委员年龄大,小明与学习委员不同岁,学习委员比小丽年龄小.请你猜一猜他们当中谁是班长,并说明理由.23.(6分)如图,已知:AD平分∠BAC,点F是AD反向延长线上的一点,EF⊥BC,∠1=40°,∠F=15°.求:∠B和∠C的度数.24.(7分)如图,AE,DE分别平分∠BAC和∠BDC,∠B=∠BDC=45°,∠C=51°,求∠E的度数.25.(8分)已知,已知△ABC的周长为33cm,AD是BC边上的中线,.(1)如图,当AC=10cm时,求BD的长.(2)若AC=12cm,能否求出DC的长?为什么?26.(8分)如图,在△ABC中,∠ABC=110°,∠A=40°.(1)作△ABC的角平分线BE(点E在AC上;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求∠BEC的度数.27.(9分)如图①,在Rt△ABC中,∠C=90°,BC=9cm,AC=12cm,AB=15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运动,回到点A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ts.(1)如图(1),当t=时,△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中,∠E=90°,DE=4cm,DF=5cm,∠D=∠A.在△ABC 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Q,与点P同时从点A出发,沿着边AB→BC→CA运动,回到点A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Q的运动速度.28.(10分)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 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4+5=9<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6+8>13,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5+5=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2.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线段,故选:C.3.解:A,C,D都不是△ABC的边AB上的高,故选:B.4.解:∵∠A=50°,∴∠ABC+∠ACB=180°﹣∠A=180°﹣50=130°,∵BO平分∠ABC,CO平分∠ACB,∴∠OBC=∠ABC,∠OCB=∠ACB,∴∠OBC+∠OCB=(∠ABC+∠ACB)=65°,在△OBC中,∠BOC=180°﹣(∠OBC+∠OCB)=180°﹣65°=115°.故选:D.5.解:∵△ABC的中线AD、BE相交于点F,∴BD=CD,点F为△ABC的重心,∴BF=2EF,AF=2FD,∴S△BFD=S△ABF=×4=2,S△AEF=S△ABF=×4=2,∵S△ABD=S△ACD=4+2=6,∴四边形FDCE的面积=6﹣2=4.故选:A.6.解:∵∠ACD=∠A+∠ABC,∴∠A=∠ACD﹣∠ABC,∵∠ACD=140°,∠ABC=50°,∴∠A=140°﹣50°=90°故选:D.7.解:带③去符合“角边角”可以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板.故选:C.8.解:∵△ABC≌△DEF,∴EF=BC=7,∵EC=4,∴CF=3,故选:B.9.解:A、∵AB=DE,BC=EF,∠A=∠D=90°,∴根据HL证明Rt△ABC≌Rt△DEF,不符合题意;B、∵AB=DE,BC=EF,∠A=∠D=80°,根据ASS不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AB=DE,∠A=∠D=90°,∠B=∠E=40°,∴利用ASA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BC=EF,∠A=∠D=80°,∠B=∠E=40°,∴利用AAS能推出△ABC≌△DEF,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0.解:A、如果a2=b2,那么a=±b,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B、0的平方根是0,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C、内错角不一定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D、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故选:B.11.解:A、若甲说的是实话,即乙说的是谎话,则丙没有说谎,即甲、乙都说谎是对的,与甲说的是实话相矛盾,故A不合题意;B、若乙说的是实话,即丙说的谎话,即甲、乙都说谎是错了,即甲,乙至少有一个说了实话,与乙说的是实话不矛盾,故B符合题意;C、若丙说的是实话,甲、乙都说谎是对的,那甲说的乙在说谎是对的,与丙说的是实话相矛盾,故C不合题意;D、若甲、乙、丙都说谎,与丙说的甲和乙都在说谎,相矛盾,故D不合题意;故选:B.12.解:设∠P AB=∠OAP=x,∠ECP=∠PCB=y,则有,①﹣2×②可得:∠B﹣2∠P=∠D﹣2∠D﹣180°,∴∠P=,故选:A.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3.解: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逆命题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14.解:为了加固小板凳,用两枚钉子A,B将一根木条钉在它上面,这和做法的几何原理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性.15.解:设第三边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则有3﹣2<x<2+3,即1<x<5,因为第三边的长为奇数,所以x=3,所以周长=3+3+2=8.故答案为:8;16.解:答:只要测量A'B'.理由:连接AB,A'B',如图,∵点O分别是AC、BB'的中点,∴OA=OA',OB=OB'.在△AOB和△A'OB'中,OA=OA',∠AOB=∠A'OB'(对顶角相等),OB=OB',∴△AOB≌△A'OB'(SAS).∴A'B'=AB.答:需要测量A'B'的长度,即为工件内槽宽AB,故答案为:A'B'17.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D=∠D′=130°,∴∠A=360°﹣75°﹣60°﹣130°=95°,故答案为:95°.18.解:∵在△ABC中,∠C=90°,∠B=30°,∴∠CAB=60°,又∵AD是∠BAC的平分线,∴∠CAD=∠BAD=∠CAB=30°,∴∠ADB=90°+30°=120°,故答案为:120;19.解:①∠E=∠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①错误;②EF=B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以用AAS证明△ABC≌△DEF,∴②正确;③AB=EF,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ABC≌△DEF,∴③错误;④∵AF=CD,∴AF+FC=CD+FC,∴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ASA),∴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④.20.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5=∠1+∠2,∠4=∠1+∠3,∠6=∠4+∠2=∠3+∠5,∴∠6=∠1+∠2+∠3,故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21.证明:∵在△ABE和△DCE中,,∴△ABE≌△DCE(AAS).22.解:小丽是班长,理由:由小明与学习委员不同岁,可得小明非学习委员,则是班长或者生活委员;由学习委员比小丽年龄小,可得小丽非学习委员,则是班长或者生活委员;由小红比生活委员年龄大,可得小红是学习委员,由年龄可以判断小丽是班长.23.解:∵EF⊥BC,∴∠DEF=90°,∵∠F=15°,∠ADE+∠F+∠DEF=180°,∴∠ADE=75°,∵AD平分∠BAC,∠1=40°,∴∠BAC=2∠DAC=2∠1=80°,∴∠DAC=40°,∵∠ADE+∠C+∠DAC=180°,∴∠C=180°﹣40°﹣75°=65°,∵∠B+∠C+∠BAC=180°,∴∠B=180°﹣65°﹣80°=35°.24.解:∵∠B=∠BDC=45°,∴AB∥CD,∵∠C=51°,∵AE,DE分别平分∠BAC和∠BDC,∴∠BAE=BAC=,∠EDB=BDC=,∵∠AFB=∠DFE,∴∠E=∠B+∠BAE﹣∠BDE=45°+﹣=48°.25.解:(1)∵,AC=10cm,∴AB=15cm.又∵△ABC的周长是33cm,∴BC=8cm.∵AD是BC边上的中线,∴.(2)不能,理由如下:∵,AC=12cm,∴AB=18cm.又∵△ABC的周长是33cm,∴BC=3cm.∵AC+BC=15<AB=18,∴不能构成三角形ABC,则不能求出DC的长.26.解:(1)如图,BE即为所求;(2)由(1)得,BE平分∠ABC,∵∠ABC=110°,∴,∵∠A=40°,∴∠AEB=180°﹣55°﹣40°=85°,∴∠BEC=180°﹣85°=95°.27.解:(1)①当点P在BC上时,如图①﹣1,若△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CP=BC=cm,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AC+CP=12+=,移动的时间为:÷3=秒,②当点P在BA上时,如图①﹣2若△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PD=BC,即点P为BA中点,此时,点P移动的距离为AC+CB+BP=12+9+=cm,移动的时间为:÷3=秒,故答案为:或;(2)△APQ≌△DEF,即,对应顶点为A与D,P与E,Q与F;①当点P在AC上,如图②﹣1所示:此时,AP=4,AQ=5,∴点Q移动的速度为5÷(4÷3)=cm/s,②当点P在AB上,如图②﹣2所示:此时,AP=4,AQ=5,即,点P移动的距离为9+12+15﹣4=32cm,点Q移动的距离为9+12+15﹣5=31cm,∴点Q移动的速度为31÷(32÷3)=cm/s,综上所述,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点Q的运动速为cm/s 或cm/s.28.证明:(1)∵∠BAD=∠CAE=90°,∴∠BAC+∠CAD=90°,∠CAD+∠DAE=90°,∴∠BAC=∠DAE,在△BAC和△DAE中,,∴△BAC≌△DAE(SAS);(2)∵∠CAE=90°,AC=AE,∴∠E=45°,由(1)知△BAC≌△DAE,∴∠BCA=∠E=45°,∵AF⊥BC,∴∠CF A=90°,∴∠CAF=45°,∴∠F AE=∠F AC+∠CAE=45°+90°=135°;(3)延长BF到G,使得FG=FB,∵AF⊥BG,∴∠AFG=∠AFB=90°,在△AFB和△AFG中,,∴△AFB≌△AFG(SAS),∴AB=AG,∠ABF=∠G,∵△BAC≌△DAE,∴AB=AD,∠CBA=∠EDA,CB=ED,∴AG=AD,∠ABF=∠CDA,∴∠G=∠CDA,∵∠GCA=∠DCA=45°,在△CGA和△CDA中,,∴△CGA≌△CDA(AAS),∴CG=CD,∵CG=CB+BF+FG=CB+2BF=DE+2BF,∴CD=2BF+DE.。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6,10 B.3,6,7 C.5,6,12 D.2,3,62.在△ABC中,∠A﹣∠C=∠B,那么△ABC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如图所示,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4.如图AB⊥AD,AB⊥BC,则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共有()个.A.1 B.2 C.3 D.45.如图所示,△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A.2 B.3 C.4 D.56.下列是命题的是()A.作两条相交直线B.∠α和∠β相等吗?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若a2=4,求a的值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2个锐角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如图,对任意的五角星,结论正确的是()A.∠A+∠B+∠C+∠D+∠E=90° B.∠A+∠B+∠C+∠D+∠E=180°C.∠A+∠B+∠C+∠D+∠E=270°D.∠A+∠B+∠C+∠D+∠E=360°9.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AB=6cm,则△DEB的周长为()A.5cm B.6cm C.7cm D.8cm10.如图,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BF与CE交于G,若∠BDC=130°,∠BGC=100°,则∠A的度数为()A.60° B.70° C.80° D.90°二、填空题11.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的那样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12.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13.如图,在△ABC中,AD⊥BC于D,AE为∠BAC的平分线,且∠DAE=15°,∠B=35°,则∠C=______°.14.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15.命题“若x(1﹣x)=0,则x=0”是______命题(填“真”、假),证明时可举出的反例是______.1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则化简|x﹣5|+|x﹣13|=______.17.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C=10,△DBC的周长为22,那么AB=______.18.如图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19.已知,∠α=50°,且∠α的两边与∠β的两边互相垂直,则∠β=______.20.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且三边均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______种.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BC,请按下列要求作图:(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角平分线CG.(2)作BC边上的高线(本小题作图工具不限).(3)用直尺和圆规作△DEF,使△DEF≌△ABC.22.阅读填空:如图,已知∠AOB.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可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要证明这个作法是正确的,可先证明△EOD≌△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由此得到∠OED=∠______;再证明△PEC≌△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由此又得到PE=______;最后证明△EOP≌△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从而便可证明出∠AOP=∠BOP,即OP平分∠AOB.23.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24.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AC,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CE⊥MN,垂足分别为D、E.(1)求证:①∠BAD=∠ACE;②BD=AE;(2)请写出BD,DE,C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式,并证明.《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6,10 B.3,6,7 C.5,6,12 D.2,3,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根据以上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4+6=10,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4、6、10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3+6>7,6+7<3,3+7>6,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3、6、7为三角形的三边,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5+6<12,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5、6、12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2+3<6,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2、3、6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能熟记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2.在△ABC中,∠A﹣∠C=∠B,那么△ABC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B+∠C=180°,则∠A+∠B=180°﹣∠C,由∠A=∠B﹣∠C 变形得∠A+∠B=∠C,则180°﹣∠C=∠C,解得∠C=90°,即可判断△ABC的形状.【解答】解:∵∠A+∠B+∠C=180°,∴∠C+∠B=180°﹣∠A,而∠A﹣∠C=∠B,∴∠C+∠B=∠A,∴180°﹣∠A=∠A,解得∠A=90°,∴△ABC为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记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根据SSS可得到三角形全等.【解答】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4.如图AB⊥AD,AB⊥BC,则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共有()个.A.1 B.2 C.3 D.4【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由于AB⊥AD,AB⊥BC,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可确定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AB⊥AD,AB⊥BC,∴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有△ABD,△ABE,△ABC,△ACE,一共4个.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外,也可以在三角形内,所以确定三角形的高比较灵活.5.如图所示,△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A.2 B.3 C.4 D.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从最简单的开始找,因为图形对折,所以首先△CDB≌△C′DB,由于四边形是长方形所以,△ABD≌△CDB.进而可得另有2对,分别为:△ABE≌△C′DE,△ABD≌△C′DB,如此答案可得.【解答】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C′D=CD,BC′=BC,∵BD=BD,∴△CDB≌△C′DB(SSS),同理可证明:△ABE≌△C′DE,△ABD≌△C′DB,△ABD≌△CDB三对全等.所以,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6.下列是命题的是()A.作两条相交直线B.∠α和∠β相等吗?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若a2=4,求a的值【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作两条相交直线”为描叙性语言,它不是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B、“∠α和∠β相等吗?”为疑问句,它不是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它是命题,所以C选项正确;D、“若a2=4,求a的值”为描叙性语言,它不是命题,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2个锐角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利用垂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锐角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错误,为假命题;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错误,为假命题;C、三角形的三个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故正确,为真命题;D、有两边和其中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为假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垂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锐角的性质,难度不大.8.如图,对任意的五角星,结论正确的是()A.∠A+∠B+∠C+∠D+∠E=90° B.∠A+∠B+∠C+∠D+∠E=180°C.∠A+∠B+∠C+∠D+∠E=270°D.∠A+∠B+∠C+∠D+∠E=3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1=∠2+∠D,∠2=∠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答案.【解答】解:∵∠1=∠2+∠D,∠2=∠A+∠C,∴∠1=∠A+∠C+∠D,∵∠1+∠B+∠E=180°,∴∠A+∠B+∠C+∠D+∠E=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AB=6cm,则△DEB的周长为()A.5cm B.6cm C.7cm D.8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D=DE,然后求出△DEB的周长=AB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CD=DE,∴△DEB的周长=BD+DE+BE,=BD+CD+BE,=BC+BE,=AC+BE,=AE+BE,=AB,∵AB=6cm,∴△DEB的周长=6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BF与CE交于G,若∠BDC=130°,∠BGC=100°,则∠A的度数为()A.60° B.70° C.80° D.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BC+∠D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ABC+∠ACB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A的度数.【解答】解:连接BC.∵∠BDC=130°,∴∠DBC+∠DCB=180°﹣130°=50°,∵∠BGC=100°,∴∠GBC+∠GCB=180°﹣100°=80°,∵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GBD+∠GCD=∠ABD+∠ACD=30°,∴∠ABC+∠ACB=110°,∴∠A=180°﹣110°=7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的那样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角形的稳定性.【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关键是掌握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2.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命题中的条件是两个角相等,放在“如果”的后面,结论是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应放在“那么”的后面.【解答】解: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等,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将原命题写成条件与结论的形式,“如果”后面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后面是条件的结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条件和结论,比较简单.13.如图,在△ABC中,AD⊥BC于D,AE为∠BAC的平分线,且∠DAE=15°,∠B=35°,则∠C= 65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ED=75°;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外角定理可以求得∠BAE的度数;最后结合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AD⊥BC,∴∠ADE=90°.又∵∠DAE=15°,∴∠AED=75°.∵∠B=35°,∴∠BAE=∠AED﹣∠B=40°.又∵AE为∠BAC的平分线,∴∠BAC=2∠BAE=80°,∴∠C=180°﹣∠B﹣∠BAC=65°.故答案是:6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在于熟练运用个性质定理推出相关角之间的关系.14.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B=∠C或AE=AD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要使△ABE≌△ACD,已知AB=AC,∠A=∠A,则可以添加一个边从而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一个角从而利用AAS来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B=∠C或AE=AD后可分别根据ASA、SAS判定△ABE≌△ACD.故答案为:∠B=∠C或AE=A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命题“若x(1﹣x)=0,则x=0”是假命题(填“真”、假),证明时可举出的反例是x=1 .【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解答】解:当x=1时,x(1﹣x)=0也成立,所以证明命题“若x(1﹣x)=0,则x=0”是假命题的反例是:x=1,故答案为:假,x=1.【点评】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学生对反例证法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1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则化简|x﹣5|+|x﹣13|= 8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首先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x﹣5和x﹣13的值,然后去绝对值符号求解即可.【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6<x<12,∴x﹣5>0,x﹣13<0,∴|x﹣5|+|x﹣13|=x﹣5+13﹣x=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三边关系确定x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绝对值内的代数式的符号,难度不大.17.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C=10,△DBC的周长为22,那么AB= 12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可得AD=BD,又由BC=10,△DBC的周长为22,可求得AC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AD=BD,∵△DBC的周长为22,∴BC+CD+BD=BC+CD+AD=BC+AC=22,∵BC=10,∴AC=12.∵AB=AC,∴AB=1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如图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 ≌△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只要先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就可判断题中结论是否正确.【解答】解:∵∠E=∠F=90°,∠B=∠C,AE=AF,∴△ABE≌△ACF,∴AC=AB,BE=CF,即结论②正确;∵AC=AB,∠B=∠C,∠CAN=∠BAM,∴ACN≌△ABM,即结论③正确;∵∠BAE=∠CAF,∵∠1=∠BAE﹣∠BAC,∠2=∠CAF﹣∠BAC,∴∠1=∠2,即结论①正确;∴△AEM≌△AFN,∴AM=AN,∴CM=BN,∴△CDM≌△BDN,∴CD=BD,∴题中正确的结论应该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对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作出正确判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已知,∠α=50°,且∠α的两边与∠β的两边互相垂直,则∠β=130°或50°.【考点】垂线.【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即可.【解答】解:①如图1,∵∠a+∠β=180°﹣90°﹣90°=180°,∠α=50°,∴∠β=130°,②如图2,若∠a的两边分别与∠β的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a=∠β=50°,综上所述,∠β=130°或50°.故答案是:130°或5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垂线的性质,关键在于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情况进行讨论分析.20.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且三边均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4 种.【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的三边中,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除此外,必有一边是最长边;然后首先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设三边长分别为a≤b≤c,则a+b=13﹣c>c≥,∴≤c<,故c=5,或6;分类讨论如下:①当c=5时,b=4,a=4或b=3,a=5;②当c=6时,b=5,a=2或b=4,a=3;∴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属竞赛题型,且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解答的关键是找到三边的取值范围及对三角形三边的理解把握.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BC,请按下列要求作图:(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角平分线CG.(2)作BC边上的高线(本小题作图工具不限).(3)用直尺和圆规作△DEF,使△DEF≌△ABC.【考点】作图—复杂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画∠ACB的平分线OG;(2)过点A作AH⊥BC于H,则AH为BC边上的高;(3)先作线段EF=BC,然后分别以E、F为圆心,BA和C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则△DEF与△ABC全等.【解答】解:(1)如图1,CG为所作;(2)如图1,AH为所作;(3)如图2,△DEF为所作.【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22.阅读填空:如图,已知∠AOB.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可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要证明这个作法是正确的,可先证明△EOD≌△FOC ,判定依据是SAS ,由此得到∠OED=∠OFC ;再证明△PEC≌△PFD ,判定依据是AAS ,由此又得到PE= PF ;最后证明△EOP≌△FOP ,判定依据是SSS ,从而便可证明出∠AOP=∠BOP,即OP平分∠AOB.【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求∠AOB的平分线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作图.【解答】解:作法:(1)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接CF,DE,交于P点,(2)连接OP即可,在△EOD与△FOC中,,∴△EOD≌△FOC(SAS),∴∠OED=∠OFC,在△PEC与△PFD中,,∴△PEC≌△PFD(AAS),∴PE=PF.在△EOP与△FOP中,,∴△EOP≌△FOP(SSS),∴∠AOP=∠BOP,即OP平分∠AOB.故答案为:FOC,SAS,OFC;PFD,AAS,PF;△FOP,SSS,【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F,∠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求出△ABD≌△EFH即可.【解答】解:已知:如图,△ABC≌△EFC,AD、EH分别是△ABC和△EFC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求证:AD=EH.证明:∵△ABC≌△EFC,∴AB=EF,∠B=∠F,∵AD、EH分别是△ABC和△EFC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ADB=∠EHF=90°,在△ABD和△EFH中,∴△ABD≌△EFH(AAS),∴AD=EH.【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注意命题的证明的格式、步骤.24.(12分)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AC,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CE ⊥MN,垂足分别为D、E.(1)求证:①∠BAD=∠ACE;②BD=AE;(2)请写出BD,DE,C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式,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①根据∠BAD+∠CAE=90°,∠ACE+∠CAE=90°,即可得出∠BAD=∠ACE;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得出△ABD≌△CAE,从而得出BD=AE;(2)根据△ABD≌△CAE,得出BD=AE,AD=CE,再根据AE=AD+DE,即可得出BD,DE,C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①∵∠BAC=90°,∴∠BAD+∠CAE=90°,∵CE⊥MN,∴∠ACE+∠CAE=90°,∴∠BAD=∠ACE;②∵BD⊥MN,∴∠BDA=∠AEC=90°,在△ABD和△CAE中,,∴△ABD≌△CAE,∴BD=AE;(2)∵△ABD≌△CAE,∴BD=AE,AD=CE,∵AE=AD+DE,∴BD=CE+DE.【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AAS、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相等的线段.。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题一:已知△ABC中,∠B=90°,AB=5cm,BC=12cm,求AC的长度。

解: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假设AC=x,则AC²=AB²+BC²。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x²=5²+12²,即x²=25+144,x²=169,解方程得x=13。

所以AC的长度为13cm。

题二:已知△DEF中,DE=6cm,DF=8cm,EF=10cm,判断△DEF的形状。

解: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以DE、DF、EF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计算它们的和:DE+DF=6+8=14cmDE+EF=6+10=16cmDF+EF=8+10=18cm由于DE+DF=14cm小于EF=10cm,所以三边不能构成△DEF。

因此,题目中给出的边长不能构成三角形。

题三:已知△GHI中,∠G=60°,IH=6cm,GH=3cm,求HI的长度。

条边的长度相等,每个角都是60°。

因此,HI的长度等于GH=3cm。

题四:已知△JKL中,∠J=90°,JK=8cm,JL=10cm,求KL的长度。

解: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假设KL=x,则KL²=JK²+JL²。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x²=8²+10²,即x²=64+100,x²=164,解方程得x=√164。

所以KL的长度为√164 cm。

题五:已知△MNO中,MN=15cm,NO=20cm,MO=25cm,判断△MNO的形状。

解: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以MN、NO、MO作为三角形的三条边,计算它们的和:MN+NO=15+20=35cmMN+MO=15+25=40cmNO+MO=20+25=45cm由于MN+NO=35cm小于MO=25cm,所以三边不能构成△MN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认识三角形(一)
(第1题)
1.如图,图中共有__6__个三角形,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ADE,△ADC,以E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E,△AEC,∠ADB是△ABD的内角,△ADE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DE,∠AED,∠DAE.
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第三边的长是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3__;若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9.
3.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抄近路而践踏了草坪,这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予以制止或劝解.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1)已知在△ABC中,AB=6,BC=4,则边AC的长可能是(B)
A.11
B.5
C.2
D.1
(2)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B)
A.9
B.12
C.7或9
D.9或12
5.在三个内角互不相等的△ABC中,最小的内角为∠A,则在下列四个度数中,∠A最大可取(B)
A.30°
B.59°
C.60°
D.89°
6.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3∶7,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C)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第7题)
7.如图,在△BCD中,BC=4,BD=5.
(1)求CD的取值范围.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解】(1)∵在△BCD中,BC=4,BD=5,∴1<CD<9.
(2)∵AE∥BD,∠BDE=125°,
∴∠AEC=55°.
又∵∠A=55°,
∴∠C=180°-∠AEC-∠A=70°.
8.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化简|a-b-c|+|a+c-b|-|c-a-b|=(B)
A.3a-b-c
B.-a-b+3c
C.a+b+c
D.a-3b+c
【解】∵a+b>c,b+c>a,a+c>b,∴原式=b+c-a+a+c-b-a-b+c=-a -b+3c.
9.三角形纸片上有100个点,连同三角形的顶点共103个点,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现以这些点为顶点作三角形,并把纸片剪成小三角形,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201个.
【解】从最大的三角形纸片计数,任意选中纸片内一点,沿顶点与该点连线剪开,可以得到3个小三角形,即增加了2个小三角形.同理,再从中任取一点,剪开,也是增加了2个三角形,因此每多取一个点,三角形就增加2个,所以共有100×2+1=201(个)三角形.
10.各边长都是整数,且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
【解】∵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
∴三边长可以为:
1,8,8;2,7,8;2,8,8;3,6,8;3,7,8;3,8,8;4,5,8;4,6,8;4,7,8;4,8,8;5,5,8;5,6,8;5,7,8;5,8,8;6,6,8;6,7,8;6,8,8;7,7,8;7,8,8;8,8,8.
故各边长都是整数,且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20个.
(第11题)
11.在农村电网改造中,四个自然村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A,B,C,D处,现计划安装一台变压器,使到四个自然村的输电线路的总长最短,那么这个变压器应安装在AC,BD的交点E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解】如图,另任取一点E′(异于点E),分别连结AE′,BE′,CE′,DE′.
在△BDE′中,DE′+BE′>D B.
在△ACE′中,AE′+CE′>A C.
∴AE′+BE′+CE′+DE′>AC+BD,即AE+BE+CE+DE最短.
12.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
(1)如图①,在△ABC中,P为边BC上一点,则BP+PC__<__AB+AC(填“>”“<”或“=”).
(2)将(1)中的点P移到△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将(2)中的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图③,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 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第12题)
【解】(1)BP+PC<AB+A C.理由: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BP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
如解图①,延长BP交AC于点M.
在△ABM中,BP+PM<AB+AM,
在△PMC中,PC<PM+MC,
两式相加,得BP+PC<AB+AC,
∴BP+PC+BC<AB+AC+BC,
即△BPC的周长<△ABC的周长.
(第12题解)
(3)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
如解图②,分别延长BP1,CP2交于点M.
由(2)知,BM+CM<AB+A C.
又∵P1P2<P1M+P2M,
∴BP1+P1P2+P2C<BM+CM<AB+AC,
∴BP1+P1P2+P2C+BC<AB+AC+BC,
即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