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经验精华

合集下载

中医用药经验

中医用药经验

用药心得: 中药不传之在量呵呵,这个量绝非越大越好,而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对药的了解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的好。

一,淋巴结炎: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床以辩证为主。

年前治疗一个慢性淋巴结炎,病史2年,常服抗生素,反复发作。

我的处方是:黄芪80当归20地龙20白僵蚕20海藻30白芥子15皂角刺20乳香10没药10双花30蒲公英30连翘30蚤休20。

二,阳痿早泄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养殖)2,枸杞,对房劳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比较适宜,古语有离家千里,勿服枸杞,说明它有强阳道之功。

虽然它的作用很平和,但却很实用,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

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羊食贪合,增欲望。

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阳起石,几年前治疗一10年病史的病人,诸多治疗方法无效,我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

取效后减量巩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

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

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

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其他不适。

5,蜈蚣,我个人认为不用辩证分型的有效药,一,精神忧郁引起的,它可以疏通肝络以起痿,二,脉络瘀阻(动脉硬化)引起,它可以化瘀通脉以起痿,三,蜈蚣本身也有强壮之功。

有一问题顺便提及一下,蜈蚣和枸杞开始时经过几例治疗发现,水煎的效果比吞服的好,原因至今未明,但为取效,一直就用水煎的方法至今。

6,滑石,早泄遗精用,可能有的朋友感觉很奇怪,是这样,早泄和遗精都属于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以开尿窍而仅以涩精之品固精门,很容易越涩越不利,所以在用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涩药的基础上加一味滑石,取其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为用药之密。

名中医70年临证用药经验13条

名中医70年临证用药经验13条

名中医70年临证用药经验13条导读:张志远老大夫,是国家评选的“国医大师”代表人物之一,并在2019年9月29日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张老幼时便读书好学,及习医后,举凡《内》、《难》、《伤寒》以至后世诸家之书,更是无所不读;少师学医得父辈及老师指点,终以内、妇科成家,尤长于妇科;50年代后即重视学习西医,强调无论中医、西医,皆各有长短,善为医者,应巧于取长补短,而不可立门户之见。

并且张老不仅注重临床治病,更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以教授临床经验、传授中医知识为己任,为中医创造人才。

本文摘选了张老临床经验用药13条,更有擅长的内、妇科病症治疗方,望各位细细研究。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日知录1.白带常用四药成年妇女阴道分泌物“津津而下”,起润滑作用,乃正常生理现象,若流量过多、黏稠、刺痒,伴有秽味,即属病态。

部分患者与滴虫、真菌感染令病程延长。

老朽调理白带,在分析证情辨因施治的基础上,加入白芷9~20克,黄柏6~12克,鸡冠花8~15克,芡实子20~40克,疗效较好。

时也可配合百部、板蓝根、苦参、穿心莲、川椒、龙胆草煮水外洗阴道或坐浴。

2.妇女二仙草治疗妇科病血性遇热则行、逢寒则凝,妇产科有两种药物辛苦微寒,能活血化瘀,主治对象相同。

除调理经闭、量少、排出困难、腹中坠胀,还可行水消炎,疗阴道红肿热痛、内生疮疡,对盆腔积液、宫颈糜烂、阴道炎、子宫收缩不良都有作用。

两者投量,一般在10~20克。

其名即益母草、马鞭草,人称妇女二仙草。

3.三品散治消化道疾病老朽临床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制有三品散,宜于消化道泛心、疼痛,久治不愈,收效良好,由乌贼骨150克,公丁香30克,吴茱萸15克组成,碾细末,每次5~7克,日2~3服。

长期应用功力最佳。

4.银屑病用药家父生平勤苦好学,对皮肤病亦有研究,治牛皮癣常用蝉蜕、补骨脂、全蝎、徐长卿、苦参、蜈蚣、生首乌、土茯苓(煮水入药)、苍耳子、雷公藤 (水煮两小时破坏毒性入药),制成水丸,每次9克,日3服。

名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心得及验方集锦

名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心得及验方集锦

名中医临床治疗用药心得及验方集锦一、用药经验一(裴振峰)临床中一些特效中药,用起来得心应手。

1、明目而推陈出新的特效药物:蝉蜕30克;2、降十二经脉的要药:枇杷叶30克;3、强脾动力的特效药物,灶心土炒白术50克,药物组成符合脾之火土的生理特点;4、降尿酸的特效中药:鸡矢藤60克,消食化积功效的特殊应用;5、耳聋耳鸣的特效药物:骨碎补50克;6、反酸的特效中药:败酱草30克。

7、治疗牙龈出血的特效中药:竹茹40克;8、眼部溢血的特效药物:桑叶30克;9、孕妇恶心呕吐:芦根30克;10、利咽的特效药物:桔梗30克。

用药经验二(畅翠云)1、山药是治疗胃病的特效药,有中药里面的奥美拉唑之称,注意大便秘结的不能用。

2、枳壳有很好的扩张胆管作用,用于胆结石,胆囊炎3、白芨有很好的保护胃粘膜和修复胃粘膜的作用,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4、生地黄有增加血容量补充电解质的作用,古代没有液体,遇到这种情况就熬一大盆生地黄水喝,补充液体。

小验方集锦:(老陈集)1、老年夜间口干症(排除糖尿病等):用枸杞子3到5克临睡前嚼服。

2、老年性夜尿增多:五子衍宗丸。

由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组成,具有补肾益精作用。

原方主要是治疗不育症的,但是对肾虚精亏所致尿频有很好的效果。

与桂枝茯苓丸配合还可以用于前列腺增生夜尿增多。

3、手足多汗症:白萝卜500克、白矾15克。

加水250ml。

煎水,浸洗手足部位。

4、慢性咽炎:元参30、石斛30、青果30、山豆根10、黄芩15、二花30、麦冬15、菊花15、甘草10共研成细末,按每份6克分包。

每次一包(6克)、开水泡茶饮,每天2次。

5、蛋硫散治疗慢性溃疡、浅表性化脓感染:(1)制作方法:取鸡蛋一枚,一端开一小口,纳入硫磺2至3克,搅匀,纸糊封口,外包裹厚5CM左右泥巴,置柴火中烧干,置冷后,破泥,这时鸡蛋内容物稍用手捻即成极细的粉末状,密封装瓶备用。

(2)使用方法:清洗伤口,外敷药粉,根据情况1至3天换药一次。

中药传统用药经验

中药传统用药经验

中药传统用药经验
1、选用药物有历史渊源。

中医传统药物经过长期考证和实践积累,在疗效、用法和作用等方面都有适应性的专业经验,各家的经验偏差并不大。

2、加减法调整用药。

在中药调整中,常采用加减法调整,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或单味药材,以更好地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

3、实施辨证论治。

在中药用药过程中,首先要实施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辨析、分析其病因机制等,从而确定病理变化,以便按照临床规律施以恰当用药。

4、选择见效确定服药周期。

按照病情及药效变化,以见效为准,确定服药的正确周期,以保证疗效。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大医师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大医师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大医师1、白芥子利气豁痰、收剔内外。

中风后遗症之肢体瘫痪久不效时,有痰瘀经络者多加入白芥子20g、桂枝10、川膝30g予原方中,效果立现,甚于诸虫等类药物。

2、止血不忘化瘀;固冲任不忘滋肝肾;统摄经血不忘补脾益气。

盛赞一方,将军斩关汤:大黄炭3g,生、熟地,蒲黄炒阿胶,茯神,焦谷芽各9g,仙鹤草18g,黄芪4.5g,炒当归9g,白术4.5g,巴戟天9g,另藏红花、人参、三七各0.9g(为末),红茶送服。

曰此方止血、消瘀、凝血、补虚齐备,塞流、澄源、复归兼行,止漏停崩之良方大法。

3、泽泻利大小便,减肥轻身。

肥胖症用泽泻、山楂、丹参各30g,苍术、黄芪各15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用药,往往收效颇佳。

4、对大便闭结者,要分辨病证虚实而施治。

便闭兼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和体倦者,此属虚症,忌用大黄攻下;便闭而舌红苔黄厚,腹胀疼痛者,可用大黄去积滞。

切不可凡见便闭即用大黄泻药。

若便闭而舌苔薄黄,胸腹胀满者,可用枳实、生白芍、火麻仁、瓜蒌润肠导滞,勿用大黄猛药。

5、引火下行,跺脚跺到脚步发麻、发热、发胀,效果才好。

长痘痘,虚火上冲,每天坚持跺脚,有助于痘痘消除;跺脚后气不足,搓脚心,帮助肾气恢复。

6、《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心胸内关摩,头脑涌泉搓。

7、脉弦细,太在意细节东西,针尖一样大小的事,别老惦记在心上,对身体不好。

8、在人身体,肠道的浊气要下降为地,清阳要上升为天,中间脾胃气机要斡旋起来,像一个枢纽一样。

9、腰椎间盘突出症:杜仲25g、桑寄生20g、川续断30g、五加皮15g、火麻仁20g、鸡矢藤40g、金荞麦40g、红藤15g、黄芪30g、当归尾20g、桂枝15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5枚、炙甘草10g、葛根30g、牡蛎20g、猪鞭3条,5剂。

杜仲、寄生、川断、五加皮,补腰府肾精,火麻仁、鸡矢藤、金荞麦、红藤,通前面肠腑。

凡治疗腰肾问题,都必须兼顾到这个前后思想。

名老中医辨治肩痹臂痛之屈伸不利的用药经验

名老中医辨治肩痹臂痛之屈伸不利的用药经验

名老中医辨治肩痹臂痛之屈伸不利的用药经验治疗肩痹臂痛的中医经验1.开胃温药:①生地、黄芩、白芍各9克,生牡蛎、冰糖、定火(用火把葱当炭烧取灰)各10克,水煎服。

②胖大海20克,全蝎6克,决明子4克,水煎服。

2.开放活血药:①桂枝、当归、芍药各9克,钩藤、芦根各6克,细辛9克,苍术15克,穿山甲6克,橘红、蒲公英各12克,四物、乳香各4克,水煎服。

②黑枣、芦根、五味子各6克,柴胡12克,大黄炭、生薏苡仁各9克,大枣4枚,水煎服。

3.活血化痰之品:①熟地黄、黄芩、芍药、桃仁各15克,白芍25克,生牡蛎10克,水煎服。

②熟地黄、当归、细辛各9克,柴胡、生龙骨9克,苍术20克,水煎服。

4.止痛和安神之品:①麻黄6克,牡蛎9克,熟地黄20克,陈皮4克,三棱4克,石膏6克,香兰素4克,枸杞子4克,甘草、芩药各3克,连翘3克,水煎服。

②牡蛎9克,麻黄6克,桂枝6克,熟地黄20克,生龙骨30克,生大黄6克,陈皮、枸杞子各3克,桂皮6克,连翘3克,水煎服。

5.利咽嗽、开窍之药:桔梗20克,牡蛎20克,黄芩20克,生川芎8克,芒硝、甘草各3克,枳壳3克,大枣6枚,水煎服。

6.善利湿热、润燥清热之药:芦根、瓜蒌子、山萸肉各15克,芩药10克,黄芩9克,桂枝、陈皮、梨瓣各6克,石榴肉15克,枳实、鸡内金各9克,牛膝、当归各6克,白芍25克,水煎服。

7.调治睡眠彻夜不安之药:①肉苁蓉15克,黄芩9克,茯苓30克,陈皮6克,桂枝6克,熟地黄30克,芩药10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

②地骨皮9克,熟地黄20克,茯神20克,黄芩7克,牡蛎12克,白芍9克,芩药、芍药各3克,决明子4克,冰糖4克,水煎服。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

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用药经验小集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

再此向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有的是缺钙。

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

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

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

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

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

一般四五服即可。

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

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

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可以磨粉熬成糊加渗透冰糖。

白扁豆必须煮20分钟以上,否则会出现呕吐症状。

7、六味地黄丸对症:肾阴虚(1)舌像:舌质红。

舌苔薄。

(舌苔厚者,体内有湿,须先除湿)(2)脉象:脉细数。

中医名家李翰卿:亲述60条中药用药经验!(十分难得)

中医名家李翰卿:亲述60条中药用药经验!(十分难得)

中医名家李翰卿:亲述60条中药用药经验!(十分难得)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李翰卿先生的用药心得是比较应用心得,如果没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作为基础,是万万不会有这样的体会的。

我们有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惜福,感恩。

1.凡用药之前,首先应该一分为二地考虑其效果,即既要考虑到其正面作用,亦要考虑其负面作用,究竟会否发生别的问题。

如果用热药,寒证虽宜,但容易伤阴,或引致肝阳上逆;用寒药,热证虽宜,却易伤人之阳。

因此,不要因某药有效而过量或连续多用,而应掌握好度,中病即止,见好就收,方不致出现负面作用。

2.药品的作用必须弄清楚,用量也是治疗的关键,同样的病证,同样的处方,有的见效,有的无效,就是用量上的问题。

所以要学习,须从头做起,先弄清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配伍规律,庶几临床加减应用,心中有数,头头是道也。

3.用药须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正面作用;二是反面作用,也就是用药后有什么副作用,有多大,如何补救和防止;三是和同用药的关系,有无矛盾和相互影响。

用方也是一样,同样要注意三个方面,即主要作用、方中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副作用。

只有掌握了所用方药的上述三个方面,应用才能正确无误。

4.驱邪药能除邪,补虚药能扶正,然药皆有毒,过则生病,故《内经》有“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警句。

至若病久,虚实寒热夹杂证尤多,或寒,或热,或补,或泻,用药稍有不慎则过之,故不可乱施药饵。

若少服或间断服用,针对其虚、实、寒、热治之,候其气之来复,自然可愈也。

5.补药之用,如异功散之有陈皮,归脾汤之用木香,意在行补药之滞。

所以,用补药时,一定要注意反佐些行气之品,以防滞腻。

6.治外感病,每用荆、防、羌、独。

一般发散用荆、防为主,身痛者以羌、独为主,上半身痛用羌,下半身痛多用独,恶寒无汗而喘者,用麻、杏,兼热者加生石膏。

如需用辛凉解表,只要无汗,也可以用荆、防,不过须结合连翘、薄荷、竹叶等同用之。

麻黄、石膏配伍,亦成辛凉,如大青龙汤都属之。

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13条

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13条

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13条1.行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以至石膏、栀女等)缩尿害笨桑蛸(小我感受比金樱女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正在安然平静)疏肝莫忘麦芽(我医乱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闭经还须归芍(行气血当然主要,补血调血是乱病求本)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无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辨证前提记牢(以上只是小我经验,辨证虽非全能,倒是西医之精髓,时辰不克不及健忘)2.乱风先乱血,血行风自灭。

3.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表里。

4.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5.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阳。

6.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7.无痰不做眩,无风不做眩,无虚不做眩。

8.行气则后沉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9.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1.痛则欠亨,不公例痛,不荣则痛。

12.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13.脾性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而恶湿。

14.怪病多由痰,乱痰无需只祛痰,贵正在乱气认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流泉痰即消。

15.邪气存内,邪不成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7.久病先针脚三里。

18.兵无领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欠亨病所。

19.忍怒以全阳,扬喜以养阳。

20.大实无羸状,至虚无盛候。

21.乱湿晦气小便,非其乱也。

22.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23.小病理气血,大病调。

24.上下交损,当乱其外。

25.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孙思邈26.世无笨者,读方三年,便谓全国无病可乱;及乱病三年,乃知全国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流,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未了,深自误哉![唐]孙思邈27.见痰休乱痰,见血休乱血,见汗不发汗,无热莫攻热。

28.喘息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外趣,方是医外杰。

[明]李外梓《医必读》29.上燥乱外,外燥删液,下燥乱血。

30.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无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中医药科学管理的基石,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供你参考!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篇1不孕1,紫河车——子宫发育不良属于中医的先天禀赋不足,紫河车为首选药,它擅长补气血阴阳,对禀赋不足的问题尤为适宜。

2,菟丝子——此药阴阳双补,偏于补阳,服之可令妇人有子,在诸多不孕方剂里多有之,它有促排卵促黄体功能的作用,对证属肾虚的,我每方必用,同样有此作用的还有枸杞,巴戟天等,辩证准确后选加。

3,穿山甲——有输卵管阻塞或内异症等证属瘀血的,它的功效很好,我多与皂角刺联用,通过化瘀通络来疏通输卵管,临床也可以配伍王不留行,路路通等。

4,白芥子——输卵管阻塞或盆腔炎症属于慢性的,从病理看应该属于痰淤互结,我经常以痰淤论治,化痰通络我喜欢用白芥子,白僵蚕,它们可以化痰散结通络,使之畅通,还有石菖蒲化痰开窍(这里的窍是指输卵管)此几味药为我的精选,一般不予其它药代替。

5,小茴香——在我治疗的不孕症中,多半是阳虚引起,胞宫虚冷,不易受孕,此为常识,小茴香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暖宫散寒,而且效果很好,我经常以肉桂,艾叶,紫石英联用。

6,香附——女科之主帅,善调经,经期提前多为阴虚,延后多为阳虚,不定期多为肝郁,分别对症治疗,还有一种叫免疫性不孕的,是自身免疫导致的精卵不结合,这类病人多有抑郁,善太息等肝郁症状,用疏肝之法即可解决。

在治疗此病时,一定要在排卵期加用活血助阳药帮助排卵,抓住排卵期这几天的机会同房,受孕可能会大很多。

最后还有一种不孕,是见于肥胖,月经延迟甚至闭经的,西医检查属垂体性,我只知道一般按温补脾肾,化痰祛湿治疗,但没有实践过。

高血压罗布麻——高血压早期表现为肝阳上亢,此药可以清肝热平肝潜阳,对面红目赤,易怒口苦,情绪激动加重的比较适宜,我临证多以天麻钩藤饮加此药,效果更加显著,亦可加夏枯草。

2,龟板,对于有明显阴虚体质的病人,养阴显得很重要,龟板不只是养阴效果极佳,它质重擅潜降,性清不浊,不易伤胃,代赭石易伤脾胃,白芍力量薄弱,唯独龟板效果全面显著,高血压阴虚阳亢多选之。

老中医用药经验总结

老中医用药经验总结

1.治疗疮疡久治不愈确实有效:黄芪15~30g、桔梗6~10g、甘草6~10g(口诀:疮疡不愈桔草芪。

)2.治疗各种癌症均有一定疗效:莪术6~10g、猪苓6~10g(口诀:癌症莪猪苓。

)3.治疗帕金森病:钩藤10~15g、白头翁10~30g,常与补阳还五汤合用。

(口诀:帕金森,帕金森,还五钩藤白头翁。

)4.治疗白发显效:桑麻丸:桑叶6~10g、黑芝麻10~30g。

配伍何首乌、生地黄更著。

(口诀:白发桑麻丸,首乌生地黄。

)5.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者,以及结节性红斑时,苍术、黄柏,配伍赤芍、当归尾、丹参、乳香、没药、豨莶草、鸡血藤,其效亦佳。

(口诀:风湿二妙归豨莶,乳没丹芍鸡血藤。

)6.风湿性关节炎,有风湿活动,血沉加快,桑枝30g、柽柳60g,合苍术、黄柏更佳。

(口诀:风湿关节血沉快,二妙柽柳桑枝袋。

)7.治消渴:神效散,白芍、甘草等份。

(口诀:消渴神效散,白芍等草尝。

)8.四藤一仙汤:钩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威灵仙。

(口诀:四藤一仙汤,灵仙海风钩鸡络。

)9.性不感:女贞子、续断合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葫芦巴、麝香、樟脑、没药。

(口诀:不感女贞续麝樟,葫芦巴戟没二仙。

)10.杜仲丸:杜仲、续断。

治腰痛不分内伤、外伤。

(口诀:腰痛杜仲续,不分内外伤。

)11.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炎性包块,薏苡仁60g、乌梅30g入丸施治。

(口诀:妇科包块薏乌梅。

)12.茵陈15~30g、金钱草20~30g治疗结石确有良效。

(口诀:结石茵陈与金钱。

)13.滑石6~12g、海浮石10~15g伍萆薢、丹参、怀牛膝、王不留行治疗前列腺肥大时,萆薢需重用达30g。

(口诀:前列肥大滑海石,重萆怀牛丹参留。

)14.结石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0g、车前子30g、车前草10g、血余炭10g、六一散10g,连服5剂,结石消失。

(口诀:结石金沙重金钱,血余六一二车前。

)15.尿路感染:海浮石、金钱草合血余炭、六一散、车前草、旱莲草。

老中医30条用药临证经验精髓,条条精辟

老中医30条用药临证经验精髓,条条精辟

老中医30条用药临证经验精髓,条条精辟1】用寒凉药清热为主,治疗热病。

加用热药,只是为了消除寒热的格拒现象,不是以热制热。

故用量宜轻宜少,若用量主次不分,便有失“反左”原意。

2】若原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妥,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

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以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之意也。

3】若屡用清热药,而热不退,医家王冰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当改用滋阴壮水之法。

阴复则热自退。

4】古人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

其实丹参一药,祛瘀作用甚佳,养血作用则较为薄弱。

5】古人虽云:“痛无补法,此指邪气方面而言。

脉平按稍止,脉虽大,而重按稍松,则是脉证俱虚,用补何疑。

非气治,食治,火治也,由劳碌过度,中气受伤。

6】治血虚发热,切记用散表清热之剂。

血虚发热,以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虚热自除。

7】“病在上,治上宜缓。

”如止咳润肺药,凡性味有偏,多用蜜炙法。

以达性味薄,而缓的要求。

如病在胸膈时,治宜甘缓之。

缓则治其本,法本须渐,期由量变而达质变。

8】疾病与用药:病轻药亦轻,病重药亦重,病轻药重,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贻误时机;例红花欲养血时,用量宜小,红花欲破血时,用量宜大;9】如柴胡用于解表退热,量宜大。

疏肝解郁量适中;升阳举陷量宜轻。

辨证用药,是临床的重要依据。

10】心中发热,酌加生地、天冬各数钱;人参补性,力多上行,与赭石并用,则力专下注。

赭石重坠之性,佐龙骨牡蛎,善潜阳。

11】不拘有热无热,少加黄芩。

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

12】滋阴药久服易败胃,或内伤中阳(脾胃),必要时配醒脾药,及和胃之品。

13】润燥必以甘(指甘味药),甘以润之,破结必以苦,苦以泻之。

14】补气药与行气药、同用;补血药与活血药并用、补阴药与助阳阳药配伍,动静结合,补而不滞。

15】凡芳香之品,能开通关窍。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用药经验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用药经验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X良春用药经验集(三)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

但其作用远不止此。

X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

(1)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

若胃气逆行。

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

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X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姜、白芍、厚朴、生姜,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

随症制宜,泛应曲当,X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

然而X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

”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

X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

清X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

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

且无局部感染现象。

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X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

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

XX 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

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

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

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

遂予: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

一服痛定、呕平、血止。

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

中医高手40条用药经验

中医高手40条用药经验

中医高手40条用药经验1、水蛭王为兰认为:1、水蛭为治瘀血而不伤正气之药。

2、口服水蛭面比煎服疗效显著。

3、水蛭面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药治疗风湿性结节性红斑不易复发。

余常以水蛭1:3三七共为细末,入胶囊,每日三次,每次六丸,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

2、硫黄王琦用桂枝加附汤合玉屏风同送服硫黄2g(分两次服用)治疗畏寒久不愈者而获奇效,曰硫黄之功矣。

其制法:把硫黄放在豆腐中于水中煮至豆腐变绿即可!余用硫黄半夏各等份为末,生姜汁调为丸,每日三次,每次3g,治疗寒喘甚效。

3、盗汗关思友:盗汗诸方用之不效时,投之仙鹤草30g,大枣20枚煎服而愈。

4、半夏江尔逊:半夏取效关键在量,燥湿化痰6~10g,降逆止呕15~20g,镇静安神30~60g,顽痰宿疾(癌性痛疼)应大胆重用生半夏(久煎去毒性)。

5、全蝎朱仁康:缠腰火丹痛非常,全蝎止痛建奇功。

余遇一刘姓老者,患蛇胆疮(带状疱疹)愈近三年,患处虽平依然时而痛疼,余用朱老方全蝎早中晚为末,陈醋送服,周余病若失。

6、奔豚余无言:奔豚一证气上冲,肉桂换桂枝效更佳。

其言一妇得奔豚气上冲,用桂枝汤加桂枝效罔,改用桂枝汤加肉桂一剂知,二剂已,三剂而愈。

7、乳没陈耀堂:制乳没各等份为细末,装胶囊每次5个(约1.5g),日2~3次口服,可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脘痛疼,续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亦获佳效。

8、威灵仙朱良春: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

愚每遇中风后遗症,腰颈椎病等久不获效时,入之20g,效即显,足显其通利经络血脉之功速矣。

9、菖蒲朱良春谓'石菖蒲功擅治痰'。

中风不语,多为痰壅之祸,余于临证时常在辨证方剂外,以鲜竹沥30g兑温开水冲服石菖蒲末6g,一日两次,可速解不语之症。

10、慢性肾炎朱良春先生谓'黄芪地龙相配治慢性肾炎尤佳'。

余曾治一李女,因慢性肾炎住院治疗月余,然下肢水肿经久不退。

其子问诊于余,求中医药配合治疗,其乃气阳两虚,湿瘀互结之症:黄芪30g,地龙20g,丹参30g,桂枝10g,淡附片10g,茯苓20g,薏米45g煎水,日一剂分三次温服,三日顽肿逐渐消除,续服三剂收功。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大全(18篇)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大全(18篇)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大全(18篇)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1,龟板,巴戟天,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肾阴不足,虚火炼液为痰,灼血成瘀,或因恼怒引动肝风,痰瘀风火互结,阻于脑脉,故而发病,龟板滋阴力胜,为治本之法;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温动无力,血流滞缓成瘀,津液凝聚成痰,痰瘀阻于脑脉,巴戟天补肾阳,温而不燥,亦为治本之法,我通常2药合用,取其阴阳互根原理,阴虚者重用龟板,阳虚者重用巴戟天,此2药不腻,不助痰湿,故用之。

2,胆南星,半夏,阴虚之痰为热痰,我喜用胆南星清化之,阳虚之痰为寒痰,我喜用半夏温化之,也经常用白僵蚕,石菖蒲,白僵蚕善于祛风通络,石菖蒲善于开窍醒神,另外有的病人喜食肥甘厚味或饮食饥饱无常,使脾生痰,此痰的治疗还是健脾为好,总之,化痰药要根据病人的需求而定。

3,水蛭,地龙,活血药中的竣烈之品,擅治顽疾,用于重病,为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故多选之,待大势已去,再去之,以当归,川芎,三七等善其后。

4,蜈蚣,全蝎,无论是急性期,还是后遗症期,此2药都可以治疗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强语蹇等,此为常识,不作详解。

5,黄芪,久病多虚,脉络淤滞日久不愈多因气虚不运,所以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我很重视补气以活血的理论,黄芪不仅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此病益处多多。

6,葛根,本品善升清以降浊,以前有一网友认为此药能升血压,其实不然,此药升的是清阳,清阳之气不会令人头疼头晕,令人头疼头晕的多数是痰瘀浊阴之邪,此药可以引清阳之气上行,从而消散浊阴之邪,所以高血压,脑血栓病人因痰浊湿瘀阻于脑窍的大可放心而用,唯独肝火上炎者慎之罢了,此药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而且安全无毒,治疗此病我几乎每方必用。

脑血栓为常见病,也是极其复杂的疾病,区区几条用药根本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概括在内,比如几年前治疗一个肝火挟痰瘀上扰的病人,发病症状主要是血压高,不能走路,在医院住院7天,无效出院,我以益母草90g为君,在用药第4天开始见效,7天可以走路,半月后生活自理不成问题,益母草可以清肝,活血,祛风,降压;再比如有一个嗜酒病人,脉证为阳明腑实证,一侧肢体不灵活,我以大黄为君,将其彻底治愈,毫无后遗症,有认为动脉硬化因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加解毒药治疗,等等。

关于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精选8篇)

关于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精选8篇)

关于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精选8篇)关于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篇1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湿毒内留)方药:黄芪80白术20茯苓25甘草15淫羊藿25杜仲20肉桂15何首乌20连翘20蝉蜕15地龙20土鳖虫20益母草60五味子20牛膝203剂后症状大减,7剂后所有症状消失,化验尿蛋白(—),此病人脾肾阳虚,复感外邪,外邪久留不去,深伏于肾,致使正虚邪恋。

邪毒伤肾,化瘀化热,肾络受损,导致肾之固摄失职,精微遗漏,故见蛋白尿,脾肾阳虚,运化水湿蒸腾气化功能失职故水湿内停,水湿上冒,故血压偏高,所以治疗当攻补兼施,方中连翘,蝉蜕,甘草祛风清热解毒,地龙,土鳖虫,益母草通络祛瘀,祛旧生新,血不利,则为水,故用大剂量益母草活血利水,使上冒水湿下行,降血压,黄芪甘温补气,又主升,气升则水降,与白术,茯苓健脾以渗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补脾为治肿之要,淫羊藿,杜仲,肉桂补肾阳,因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而水肿,所以补肾阳也是治肿之要,何首乌补精,五味子敛精,避免肾中精微流失,牛膝引药入肾,众药合用,故效果显著。

二一,慢性肾盂肾炎1,土茯苓,湿热温毒寝及于肾,此为首要病因,又因正气不足,导致正虚邪恋,祛邪我首选土茯苓,此药擅长化湿毒,对淋症疗效较好,又可利尿,由于肾盂生理结构,导致病菌容易潜伏,利尿可以冲洗局部,有利于痊愈。

2,琥珀,湿热蕴结于肾,气机不畅,气滞水停血瘀,又因正气不足,运血无力,从而加重瘀血形成,瘀血又可以加重病情,导致病情反复不愈,肾盂局部充血,变形,肾实质纤维化,都应属于瘀血范畴,琥珀善于活血通淋,与丹参,土鳖虫为伍,可以化瘀,改善肾血流量,促进炎症吸收,软化瘢痕组织,修复变形的肾盂。

3,黄芪,湿热毒瘀胶结于肾,与正气不足关系很密切,黄芪可以托毒外出,与蜂房,皂角刺相伍,对深伏之邪仇有独钟(自创,呵呵),另外黄芪可以间接化湿祛瘀(多次提及),所以对此病的根治起着重要作用。

4,黄柏,清肾经湿热,乃黄柏之专职,另外,热邪易伤阴,利湿药亦能伤阴,黄柏可以坚阴,如果阴虚明显,需要加旱莲草,女贞子养阴,此亦为扶正之法。

浅谈中医医师临床用药经验要诀(纯干货,拿走不谢)

浅谈中医医师临床用药经验要诀(纯干货,拿走不谢)

浅谈中医医师临床用药经验要诀(纯干货,拿走不谢)中医临床用药心法要诀(纯干货)用药如用兵,全在医者调配。

用兵,在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用药,必须识药知病,才可药中病所。

调配得法,效如桴鼓,调配不当,贻误病机;要领重在明药理,多实践,熟则生巧,理自悟明。

集先贤之经验,抒个人之体会。

归诀如下,用药心法。

1. 药物个性之奇试观诸药,各有妙用。

麻黄发汗定喘,用于表寒。

桑叶宣肺解表,温热最宜。

紫苏辛温发表,能宣通内外,且解鱼虾之毒。

菊花辛凉解表,能肃肺抑肝,且有明目之能。

防风祛风胜湿,芥穗疏风散疮。

羌活治游风,有发表之功,以散营卫之邪。

独活理伏风,有助表之力,以温营卫之气。

羚羊清肺肝而熄风,犀角解心热而凉血。

黄芩清少阳之热而上焦亦用。

黄柏专泻下焦相火。

粉丹皮凉心肾,地骨皮退虚热。

龙胆草泻肝经湿热,东白薇清胃中虚热。

番泻叶清肝火而通便,生大黄涤肠热而泻下。

生石膏能清肺胃实热,肥知母专清肺肾虚热。

神经痛,用元胡、细辛;血瘀痛,须乳香、没药。

头痛,必用川芎;腹痛,芍药则安。

肝胃气痛,佛手、甘松有功;肠胃寒痛,胡椒、良姜莫少。

虫痛绕脐,川椒、乌梅能安;肝郁腹痛,白芍、厚朴当先。

胁下痛,用柴胡;茎中痛,有甘草。

气刺痛,用枳壳;血刺痛,须当归。

项痛,葛根为先;脊痛,须鹿角胶。

腰痛,川断、杜仲莫少;咽痛,豆根、牛子为先。

骨节痹痛,秦艽有功;诸般疼痛,毛姜为佳。

川贝能降肺经之热痰,杏仁独行肺经之寒痰。

白附子祛肺经之风痰,瓜蒌涤肺经之结痰。

半夏除脾经之湿痰,旋覆花推脾经之伏痰。

款冬花开脾经之血痰,苍术除脾胃之宿痰。

元明粉涤肠胃之实痰,天花粉涤膈上之热痰。

痰迷心窍,远志为功;痰郁心经,蕤仁能破。

礞石滚痰之滞,肝经独爽;铁花开痰之结,肝脏自泰。

胃中得青盐,痰火顿息;肾中入蛤粉,痰热结除。

白芥子能除膜内外之痰,生姜独降痰浊之上逆。

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脏之气,补须人参。

沙参专补肺经而治嗽,党参偏补脾胃而益气;丹参入心补血而养神,熟地入肾补精而增髓。

中药用药经验MicrosoftWord文档

中药用药经验MicrosoftWord文档

中药用药经验MicrosoftWord文档中药用药心得1.五脏六腑用药经验(一)肝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经典方:四物汤、补肝汤(四物汤加酸枣仁、木瓜、甘草)。

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经典方:一贯煎。

清肝热:川楝子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经典方:栀子清肝汤(丹栀逍遥丸减白术,加川芎,牛蒡子)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经典方:镇肝息风汤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芦荟丹皮经典方: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栀子金黄汤加当归、龙胆草、芦荟、青黛、木香、麝香)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经典方: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橘叶佛手香橼经典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磨汤,五磨汤,乌药汤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草川牛膝经典方:鳖甲煎丸,复元活血汤(二)胆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经典方:茵陈蒿汤,蒿芩清胆汤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经典方:龙胆泻肝汤(三)心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经典方:天王补心丹。

助心阳:桂枝甘草附子薤白干姜炙麻黄补骨脂经典方: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经典方:七福饮(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杏仁)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经典方:导赤散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经典方: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经典方:安宫牛黄丸,冠心苏合丸(苏合香、冰山、乳香、檀香、青木香)(四)小肠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白茅根淡竹叶经典方:小蓟饮子,八正散(五)脾补脾气:人参白术山药黄芪党参扁豆炙甘草太子参经典方:加味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黄芪、白扁豆),补中益气丸温脾阳:干姜吴茱萸苍术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经典方:附子理中汤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经典方:平胃散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叩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经典方:厚朴温中汤(厚朴,陈皮,炙甘草,木香,草豆蔻仁,干姜)六)胃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经典方:益胃汤,麦门冬汤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经典方:清胃散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叩仁经典方:理中汤,良附丸,黄芪建中汤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经典方: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经典方:承气汤类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经典方:旋覆代赭汤(七)肺滋肺阴: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百合川贝母石斛天花粉黄精玉竹经典方:沙参麦冬汤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紫河车、升麻经典方:补肺汤(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敛肺气: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五倍子白芍经典方:九仙散止肺血:白芨仙鹤草三七阿胶经典方:咳血方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紫菀冬花经典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清肺热: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鱼醒草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经典方:泻白散通鼻窍:辛夷苍耳子白芷鹅不食草宣肺气:杏仁桔梗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百部麻黄经典方:麻黄汤,三拗汤降肺气:前胡枇杷叶马兜铃白前莱菔子苏子冬花旋复花经典方:苏子降气汤清热痰:浙贝母瓜蒌天竺黄胆南星射干黄芩芦根经典方:清气化痰汤,清金化痰汤,桑白皮汤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旋复花桔梗苏叶天南星经典方: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化痰核:夏枯草浙贝母昆布海藻经典方:消瘰丸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牵牛子冬瓜皮经典方:葶苈大枣泻肺汤止肺喘:麻黄白果桑白皮苏子五味子经典方:定喘汤八)大肠涩大肠:赤石脂诃子乌梅秦皮肉豆叩五倍子罂粟壳五味子经典方:桃花汤,真人养脏汤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大黄秦皮苦参经典方: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槐角丸涤肠实: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经典方:木香槟榔丸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当归经典方:五仁丸,增液汤(九)肾补肾气:五味子胡桃仁金樱子锁阳紫河车蛤蚧经典方:大补元煎(人参、当归、熟地、炒山药、山萸肉、杜仲、枸杞子、炙甘草),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归肾丸(地黄丸减丹皮、泽泻,加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固阴煎(三补+菟丝子,五味子,人参,远志,炙甘草)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何首乌桑寄生经典方: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三补加枸杞子、茯苓、炙甘草)温肾阳: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杜仲菟丝子经典方:肾气丸,十补丸(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右归饮(左归饮加制附子、肉桂、杜仲,减茯苓),温胞饮(附子,肉桂,杜仲,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芡实,人参,白术,山药)补肾精: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经典方: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固肾精:金樱子桑螵蛸菟丝子芡实莲须五味子经典方:金索固精丸(十)膀胱利水:猪苓云苓泽泻木通防已车前子冬瓜皮经典方:五苓散通淋:萹蓄瞿麦海金沙土茯苓金钱草石苇滑石泽泻车前子经典方:八正散,石苇散,小蓟饮子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黄柏龙胆草金钱草经典方:八正散,小蓟饮子1.道地药材: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山西党参,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云南的三七、茯苓,广东的陈皮、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等等。

精选民间中医用药经验整理

精选民间中医用药经验整理

精选民间中医用药经验整理十二经引经药1 手少阴心经:热证黄连,寒证细辛2 手太阳小肠:热藁本,寒黄柏3 足少阴肾经:热知母,寒桂枝、肉桂、细辛,偏寒证独活4 足太阳膀胱:寒羌活5 手太阴肺经:寒热证:桔梗,升麻,寒证:葱白,白芷6 手阳明大肠:寒白芷,寒热升麻,热石膏,葛根7 足阳明胃经:寒白芷,寒热升麻,热石膏,偏寒葛根8 足太阴脾经:寒热升麻,寒苍术,偏寒葛根,偏热白芍9 手厥阴心包络:偏热柴胡、牡丹皮;10 手少阳三焦:偏热连翘、柴胡;热上地骨皮;偏寒中青皮,寒下附子。

11 足厥阴肝经:偏寒青皮,偏热柴胡;寒吴萸,川芎。

12 足少阳胆经:偏热柴胡,偏寒青皮。

附:第10条说“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的上中下,系指,上焦,中焦,下焦而言。

十二经泻火药黄连——泻心火栀子——黄芩,泻肺火白芍——泻脾火柴胡——黄连,泻肝,胆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大肠火柴胡——黄芩,泻三焦火黄柏——泻膀胱火石膏——泻胃火柴胡——黄连,黄芩,泻心包络火四时用药春季--薄荷、荆芥夏季--香薷、生姜长夏--人参、白术秋季--白芍、乌梅冬季--黄芩、知母六淫各证用药(一)风1风证--防风荆芥2风热--薄荷双花3风寒--羌活薄荷4风湿--羌活白芷(二)寒1寒证--生姜葱白2实寒--麻黄桂枝(三)暑1暑邪--西瓜荷叶2暑冷--香薷薄荷3暑风--荆芥穗薄荷4暑湿--通草薏米5暑热--石膏黄连6暑泻--厚朴扁豆(四)湿1湿邪--猪苓泽泻2寒湿--官桂茯苓猪苓3湿热--滑石石膏4风湿--防风萆薢(五)燥1燥邪--黄芩生地2暑燥--乌梅麦冬3燥渴--天花粉生石膏4燥干--沙参冰糖(六)火1火邪--黄芩黄连黄柏2气分火--石膏知母3血分火--丹皮石膏4三焦火--栀子黄芩5心火--牛黄犀角黄连6肝火--龙胆草栀子7胆火--龙胆草栀子8肺火--桑叶生石膏9胃火--生石膏黄连10小肠火--木通生地11大肠火--大黄元明粉12脾火--石斛胡黄连13肾火--知母黄柏14膀胱火--滑石木通头部用药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加引经药1太阳经头痛:羌活蔓荆子2阳明经头痛:白芷3少阳经头痛:柴胡4太阴经头痛:苍术半夏5少阴经头痛:细辛独活6厥阴经头痛:吴茱萸7普通头痛:荆芥穗薄荷8巅顶头痛:藁本蔓荆子吴茱萸9左偏头痛:柴胡荆芥穗薄荷10右偏头痛:川芎黄芩荆芥穗薄荷11头角痛:柴胡川芎12头中同:川芎13头面肿:附子白鲜皮14头眩:泽兰叶川芎天麻15后脑痛:细辛16颈项痛:独活眉目用药1眉棱骨痛:羌活半夏白芷黄芩2目疼:菊花玄参茺蔚子3目干:生地元参4目翳:蛇蜕蝉蜕木贼5目障:蛴螬密蒙花谷精草6目疮:白蒺藜细辛7目赤:红花赤芍8目暗:熟地石决明9赤眼爆发:防风黄连10胞轮震颤:当归川芎薄荷11目珠夜痛:夏枯草12眼肿:大黄荆芥鼻病用药1鼻病:辛夷黄芩2鼻塞:辛夷花薄荷丝瓜谈细辛3鼻渊:苍耳子茯苓4鼻中生疮:黄芩耳病用药1耳疮:龙胆草薄荷2耳脓:龙胆木通车前子3耳鸣:龙胆草苦丁茶4耳疳:雄黄牛黄白矾口病用药1口糜生地茵陈2口疮黄连人中白3口臭佩兰连翘香薷4口苦黄连栀子5口甜佩兰石斛或者额黄连黄芩6口辣桑皮地骨皮7口咸知母黄柏8口酸而苦龙胆草柴胡青皮灯芯舌病用药1舌胀百草霜海盐蒲黄2舌长冰片黄连菖蒲3舌短人参附子肉桂4舌疮黄柏白矾青黛外敷十二经引经药1、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施今墨丨实用的中药的用药经验总结

施今墨丨实用的中药的用药经验总结

施今墨丨实用的中药的用药经验总结野菊花:味苦寒,花小蕊多,用之不当,服之伤胃。

治疔肿,野菊花连叶一握,同地丁煮汁颇效。

芦荟:苦寒,为杀虫清热药,主要是杀虫。

小儿脾疳,本品与使君子等分,为细末,米汤饮服一、二钱。

芫花:辛温有毒。

功用逐水,治牙痛难忍,芫花末擦之令热,痛定即以温水漱之。

治疯犬咬中毒,用芫花根皮,不拘多少,糯米一杯,铜器一小具,三味熬成稀粥,空腹食用,毒重者必泄黑水数次,此方是经验方,我亦用之有效。

牵牛子:为消水肿有效药,但虚证不宜用。

时珍说,白丑补命门火,黑丑能利水。

石膏:辛甘寒。

煅石膏清胃热力大于生用。

其性凉甚,每服二、三钱即可,因其煅去辛味,只剩甘寒,乃成守而不走之药性也。

解肌退热宜用生石膏,熟石膏不行。

栀子:《内经》中讲以苦吐之。

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均用栀子引吐。

而非是豆豉涌吐。

生栀子走气分,炒后苦性低走血分。

脾胃阳弱,便溏者不宜用栀子。

决明子:性平微苦,入肝经。

善祛风清热、润便。

治雀盲头风,肝火便秘,我用决明子粉,每次服一、二钱,效果很好。

白薇:清伏热有效,故温病方多采用。

血厥亦名郁冒,由汗出过多,血少,阳气独上,气塞不行,故用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钱,共为末,每剂水煎五钱温服。

玄参:长于滋肾水,清无根火(即清上焦浮火)。

古方治瘰疬,主要用在解郁热。

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蒸食之。

丹皮:微苦辛,入手厥阴、足少阴。

白花者补,赤花者利,故治无汗之骨蒸。

丹皮长于养阴清血分伏火,前人说,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丹皮治相火,故肾气丸用之。

有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黄柏乃苦燥大寒之品。

丝瓜:甘平。

煮食除热,老者烧存性服,祛暑清热,治阴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频搽之。

治坐板疮,以丝瓜皮焙丁为末,烧酒调搽之。

治手足冻疮,老丝瓜烧存性为末,和腊猪脂涂。

治肠风下血,老丝瓜烧存性,槐花炒黑等分为末,每空心服二钱,米饮下。

治乳汁不通,老丝瓜连子烧存性为末,酒下二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转载
遗失的记忆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转载(续前)分享首次分享者:。

已被分享2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转载(续前)S
升麻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
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

3~10 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

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30 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
赤芍胆红质代谢障碍一般用30-60g,也可用90g以上,有凉血活血,通腑利胆利尿,降门脉压,
白芍6~30 g。

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30~45 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

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用量若在30克以上,对大量吐血的确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岳美中医话集》
大量治疗腹痛也很好
芍药甘草汤的芍药用量要大。

桑白皮6~9g有退热作用,10~12g有祛痰镇咳之功,15g有利尿及轻泻作用;
水蛭1.5g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
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
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痞块,本品破瘀血而不伤新血。

石菖蒲 1.5~3 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

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

4.5~7.5 g用于开窍。

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

9~12 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

3g治疗冠心病;
6~10g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及梅核气(神经官能症);
30g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慢性肠炎所致的久泻。

山楂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三棱常用剂量的上限为9克,但临床上以该药配合其他中药主治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病时,其每日用量达到45~75克,相当于权威规定剂量上限的5~8.33倍。

生地大剂量--类风湿-- 上海--姜春华
熟地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
90-12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山茱萸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
W
五味子大剂量,约100~150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

四川---刘祯吉
1.5~3 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

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6~9 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

12 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X
希签草6~9 g,对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9~15 g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头痛、头晕者,较为适宜。

玄参9~12 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

18~30 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

30~90 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

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

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小蓟大剂量--降血压-- 上海--姜春华
夏枯草常用剂量上限是15克,而临床以该药治疗病程较长的甲状腺瘤时,用量一般都超过30克;
Y
元胡少用止痛,多用安神
薏苡仁系药食两用中药,其常用剂量的上限为30克,而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用该药治疗风湿、腰腿痛等病证时,该药的用量达到45~90克。

洋金花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克,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克。

郁金3~10 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

10~15 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

30~60 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

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Z
枳壳3~12 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

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

15~30 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

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炙甘草1~2g有调和药性的作用,5~lOg温肾养心,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知母大剂量--控制血糖-- 上海--姜春华
枳实常用量为3~10g,用治脏器下垂时可用至60~100g;
泽泻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

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
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
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来自一位绍兴的老中医
乌贼骨、瓦楞子--大剂量--胃溃疡剧痛
芍药、甘草--大剂量--呃逆-- 上海--姜春华
龙骨、牡蛎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
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20g,有安神作用。

黄连、龙胆草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苍术--麻黄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如两药相等,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

许公岩对积湿为病以苍术、麻黄二药为主,两药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异:
如两药相等,临床常见能发大汗;剂量是:10g:10g
苍术倍于麻黄则小发汗;剂量是:没有提及
苍术三倍于麻黄,常见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剂量是:18g:6g
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自化剂量是:12g:3g
药物之间的比例
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并非药量越大,疗效越好。

先生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各组药物疗效最佳的用量比例,
如柴胡与白芍为6克比9克,
人参与白术为10克比9克,
桑叶,薄荷,牛蒡子为9克、6克、6克。

对前人的经验,先生师古而不泥古,将其放至实践中检验和改进,
如左金丸,古人沿用黄连、吴茱萸6:1的比例,而先生发现6:4效果更佳,遂改进使用。

此外,先生还善于利用药量比例的变化改变处方的主要作用,
如桔梗与枳壳,咳喘必用,
若以6克比4克或5克,则重在调节气机升降,以上浮宣肺为主;
而6克比6克,则重在调和痰液,使之易出。

选自《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