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黄小燕

黄小燕 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复习:金属与酸的反应: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2Na+2HCl=2NaCl+H2↑ (更剧烈)
2Na+2H+=2Na++H2↑
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是:
金属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
实验3—3 向一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滴加 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金 属钠(约绿豆般大小)投入烧杯中, 观察实验现象。 视频播放
A.钠浮在煤油层上,不反应
B.钠沉在煤油层下,不反应
C.钠沉在煤油层下,浮在
水层上,在交界处剧烈反应 D.钠沉在水层下剧烈反应
2.等量的Na投入到两份不同的盐酸中 ,反应完成后生成的氢气的量是()
A
A.一样多 B.含HCl多的酸生成的氢气多 C.含HCl少的酸生成的氢气多 D.反应剧烈的酸生成的氢气多
3.当一小粒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下列实验现 象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A.有Fe单质生成
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作业:课后第7题写在作业本上
否与水蒸气反应?
请用三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 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 器和物品,设计一个还原铁粉与水蒸 气反应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简图。
①水蒸气的发生 ②水蒸气与铁粉的反应 ③气体产物的检验等。
方案
方 案 一
方 案 三
方 案 二
方 案 四
总结
实 1、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 验 2、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现 象 3、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
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案-新版

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材分析】“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是教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
本节内容可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将以金属与酸和水反应为明线,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暗线展开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
以金属与酸反应为引子,以钠和水反应为典例,以K、Ca、Mg、Fe、Cu与水是否反应等思考与交流进行比较教学,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酸和水反应的本质和一般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1. 基础和能力:通过初中和高一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和了解了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困难和问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且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缺乏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会书写其化学方程式;2.通过对比讨论,了解金属与酸和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书写典型金属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认识金属与酸反应的一般规律;2.通过钠和水反应的实验探究,学生能观察到浮、熔、游、响、红等实验现象,并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3. 通过Na、K、Ca、Mg、Fe、Cu、Ag与水是否反应的对比总结,了解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钠与水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验观察、分析、讨论并分享交流的过程,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得出金属与酸和水反应的本质,体会化学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作业20:3.1.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题组一 金属与酸的反应1.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 、Fe 、Cu 、Ag 、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则剩余的固体中不含有的金属是( )A .Cu 、AgB .Fe 、ZnC .Pt 、CuD .Ag 、Au 答案 B解析 铁、锌能与盐酸反应,而铜、银、铂、金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剩余的固体中不含有铁、锌。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题点】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规律2.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 )A .1∶1B .3∶1C .3∶2D .2∶3 答案 C解析 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比等于铝、铁呈现的化合价之比,即3∶2。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题点】金属与其产生氢气的计算关系3.将11.5 g 钠、9 g 铝、28 g 铁分别投入2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B .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C .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D .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答案 A解析 反应的剧烈程度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即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铝,钠、铝、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 mol 、13 mol 、12mol ,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盐酸与三种金属反应时均不足,所以铝和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均为0.1 mol ,但钠消耗完盐酸后,可以与水继续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考点】金属与酸的反应【题点】多种金属与酸反应的比较题组二钠与水的反应4.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Na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同时溶液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 4点性质。
3.1.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课前预习导学
KEQIAN YUXI DAOXUE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当堂检测
迁移训练 1 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 cm-3)各 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 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 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解析:苯与水互不相溶而分层,水的密度较大在下层,苯的密度较小 在上层。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的密度之间,钠的位置在苯和水的位置之 间。 钠与苯不发生化学反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推动 着钠粒向上运动。钠粒上升到苯中失去了氢气的推动力以后 ,在重力的 作用下又回到了苯与水的交界处。这时的钠粒再次重复先上浮后下落 的现象,直到钠粒消失为止。 答案:D
课堂合作探究
KETANG HEZUO TANJIU
当堂检测
一、钠与水、酸、碱的反应的实质
活动与探究 1.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用镊子取一绿豆粒大 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净 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 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 冷水烧杯中 实验结论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 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小球在水面上迅速地 四处游动 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 小球消失 溶液变红色 2Na+2H2O 2Na+2H2O 原因 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的熔点较低 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推动 小球移动 反应剧烈,产生气体 有碱性物质生成 2NaOH+H2↑ 2Na++2OH-+H2↑
1 2 1 3 1 2
)
B.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
金属与水和酸反应

结论:钠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因此不能用水 保存;钠着火也不能用水来灭火!
2Na+2H2O=2NaOH + H2↑
2Na+2H2
+ O=2Na
+
2OH
+ H2↑
思考:如何验证氢气是产物之一呢?
三、铁与水的反应
思考: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同样作为活泼 金属的铁却被广泛用来盛水、煮水, 是否说明铁和水不反应呢?
实验3-3
取一小粒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投入滴 加了酚酞的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
立刻熔成一个闪亮小球 钠在水面上游动 发出嘶嘶响声
反应后溶液变成红色
浮 熔 游 响
密度(钠) < 密度(水) 反应放热 ,钠的熔点低 有气体产生 放出大量热,使水汽化
红
生成碱(NaOH)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与水反应程度,由强逐渐减弱。
K Ca
Au
四、铝的性质
将铝片分别放入NaOH溶液、盐酸中,观察实验 现象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铝的特殊性:既能跟酸反应产生 H2,又能跟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
2Al+ 6H+ = 2Al3+ + 3H2 2Al+2OH-+2H2O=2AlO2-+3H2↑
思考:为什么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的反应开始时气体产生的速度较慢,而 后越来越快?
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 氧化膜反应完全以后才有H2产生,且随着 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度也加快。
3-1-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梳理导引 1.钠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可总结以下五点,请填 写完整。
浮 熔 游
: :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 ;
原 原 原
因 因 因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非氧化 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以后的金属与 非氧化性酸不反应。 5.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1)定量规律 ①金属与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产生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 等时,则反应后两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 ③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 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了钠与水的反应,在反 应过程中也体现了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密度 小于水,因此钠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发 出热量,导致金属钠熔化;反应中有H2产生 和NaOH,因此反应中发出嘶嘶的响声,溶 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答案】 C
【例2】 如下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 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 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 点火。
●细品教材 1.钠跟酸的反应 钠与稀硫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时,首 先是钠直接跟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而不能认为是钠先跟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跟酸中和。 钠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HCl===2NaCl+H2↑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设计图文稿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设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课堂探究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解释金属跳舞的原理。
通过实验验证镁、铝和水的反应。
学生讨论交流并设计验证方案。
镁与冷水不反应,与热水反应,铝与沸水反应很微弱。
板书:2Na+2H2O=2NaOH+H2↑(冷水、剧烈)2、镁与水的反应:Mg+2H2OMg(OH)2+H2↑(热水、持续)3.铝与水的反应:Al+H2O(热水、微弱)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增加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方程式:2Na+2H2O=2NaOH+H2↑(冷水、剧烈)2.镁与水的反应:Mg+2H2 O Mg(OH)2+H2↑(热水、持续)3.铝与水的反应:Al+H2O (热水、微弱)小结:练习:作业:教学评价与反思这节课能紧紧围绕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索作用,进行比较大量的实验设计、实验验证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对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离子反应和化学实验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用途”。
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元素化合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学习目标定位] 1.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能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会检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1.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镁条放入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a+2HCl===2NaCl+H2↑(2)Mg+H2SO4===MgSO4+H2↑(3)2Al+6HCl===2AlCl3+3H2↑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1)反应剧烈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2)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最多的是________;(3)相同条件下,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答案(1)钠(2)铝(3)1∶2∶3解析(1)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剧烈,所以钠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最大,剧烈程度最小的是铝。
(2)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中,钠失去电子数最少,铝失去电子数最多,所以铝产生的氢气的量最多。
(3)因为1 mol 钠可转移1 mol电子,1 mol镁可转移2 mol 电子,1 mol铝可转移3 mol电子,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钠、镁、铝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即它们呈现的化合价之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3。
归纳总结(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较活泼,一般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剧烈。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是金属与酸电离出的H +之间的反应,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H +得到电子被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学习目标】1.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能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会检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知导学】一、金属与酸的反应1.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镁条放入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1)反应剧烈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2)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最多的是________;(3)相同条件下,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归纳总结】(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__。
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________。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1.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1)分别取0.1 mol 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分别取W g 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铝、铁的质量比是________。
二、钠与水的反应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实验现象。
填写下表:实验现象原因分析 钠____在水面上钠____成光亮小球四处____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且很快消失反应________溶液变____色反应生成物显________【归纳总结】钠与水反应(1)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_。
(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2.将0.2 mol金属钠投放到10 mL 1 mol·L-1盐酸中:(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全后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
3.将小块钠投入到CuSO4的稀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钠浮于液面上②熔化成小球③发出嘶嘶的响声,放出气体④有蓝色沉淀产生⑤析出大量红色的铜。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铁与水蒸气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C试管有________产生,液面________。
(2)将收集满气体的C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铁在________下能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1.金属单质无论是与水反应,还是与酸反应,金属都是作还原剂,水或酸作氧化剂。
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的难易,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越活泼,反应就越容易。
2.钠的性质简单记忆法银白轻低软,传导热和电,遇氧产物变,遇氯生白烟,浮熔游响红,遇水记五点,遇酸酸优先,遇盐水在前。
【达标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是所有金属的通性()(2)金属与水反应时,均生成氢氧化物和氧气()(3)钠着火后,能用水灭火()(4)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剧烈()(5)1 mol Fe和1 mol Al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产生的H2的体积在标况下相等()(6)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红棕色固体()(7)铁屑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2Fe3++3H2↑()2.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投入的Na、K一定等质量B.投入的Na的质量大于K的质量C.曲线a为K,b为NaD.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4.铁与下列物质反应时,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能生成氢气的是________。
①氧气②水蒸气③稀硫酸④硫酸铜溶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④5.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钠与水的反应,其中A是用带孔的铝箔包裹着的小钠块。
(1)待用的小钠块要用滤纸吸一吸,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包裹钠块的铝箔要预先刺上适当大小、足够多的小孔,假如在实验刚开始就将镊子松开。
A将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预测,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①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生成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和相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盐酸代替水做钠的性质探究实验有危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新知导学一、1.(1)2Na +2HCl===2NaCl +H 2↑(2)Mg +H 2SO 4===MgSO 4+H 2↑(3)2Al +6HCl===2AlCl 3+3H 2↑2.(1)钠 (2)铝 (3)1∶2∶3归纳总结(1)盐 氢气 剧烈 (2)金属与酸电离出的H +之间的反应,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H +得到电子被还原。
活学活用1.(1)3∶2 (2)19∶128(或28∶9) (3)9∶28 解析 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比等于铝、铁呈现的化合价之比,即3∶2;相同质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7×3)∶(156×2)=19∶128=28∶9,即为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浮 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 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游 生成气体 剧烈 红 碱性归纳总结(1)2Na +2H 2O===2NaOH +H 2↑ (2)水 钠(3)2Na +2H 2O===2Na ++2OH -+H 2↑活学活用2.(1)2Na +2HCl===2NaCl +H 2↑、2Na +2H 2O===2NaOH +H 2↑(2)2.24 L解析 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 L ×1 mol·L -1=0.01 mol<0.2 mol ,钠过量。
钠与盐酸反应,不仅要考虑钠与盐酸的反应产生氢气,而且要特别注意在钠过量时,与水反应也会产生氢气,所以0.2 mol 钠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 mol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1 mol ×22.4 L·mol -1=2.24 L 。
3.①②③④ 2Na +2H 2O===2Na ++2OH -+H 2↑;2OH -+Cu 2+===Cu(OH)2↓(或2Na +2H 2O +Cu 2+===Cu(OH)2↓+2Na ++H 2↑) 解析 钠投入CuSO 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现象:浮、熔、游、响,①②③正确;生成的NaOH 与CuSO 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④正确、⑤错误。
方程式为2Na + 2H 2O + Cu 2+===Cu(OH)2↓+ 2Na ++ H 2 ↑。
三、(1)气泡 下降 (2)有爆鸣声产生归纳总结高温 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活学活用4.(1)产生水蒸气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2)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 H 2O Fe 3O 4(3)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干燥H 2(4)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5)A 收集H 2并检验其纯度达标检测1.(1)× (2)× (3)× (4)√ (5)× (6)× (7)×2.D [Na 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同时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体现了①②③④四点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