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数据处理题型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题型分类的详细解析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题型分类的详细解析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和题型分类,对于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数据处理1、阅读材料在处理资料分析的数据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
材料通常包括文字、图表、表格等形式,要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明确数据的主题、时间范围、涉及的指标等。
2、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过程中,用铅笔标记出重要的数据和关键词,如总量、增长率、比重等。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3、数据的单位换算有时候给定的数据单位可能不一致,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将万吨换算成吨,将亿元换算成万元等。
在换算时要注意换算的比例,避免出错。
4、估算与近似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并不一定需要精确计算每个数据,很多情况下可以采用估算和近似计算的方法。
比如,当计算除法时,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为整十、整百的数,以方便计算。
5、运用公式掌握一些常见的公式是处理数据的关键。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比重的计算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等。
二、题型分类1、增长率相关题型(1)计算增长率给定现期量和基期量,要求计算增长率。
这是最常见的题型,直接套用公式即可。
(2)比较增长率大小通常给出多个数据,需要比较它们的增长率大小。
可以先计算出增长率,再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观察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差距来快速判断。
2、增长量相关题型(1)计算增长量根据增长率和现期量计算增长量,或者直接给出基期量和现期量计算增长量。
(2)增长量的比较判断多个数据的增长量大小关系,可通过公式推导或简便方法进行比较。
3、比重相关题型(1)现期比重计算已知部分量和整体量,计算部分量在整体量中所占的比重。
(2)基期比重计算给定部分量和整体量的现期值及增长率,计算基期的比重。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高效解题方法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高效解题方法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理解、处理和分析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资料分析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部分,因为数据繁多、计算复杂,容易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高效的解题技巧,资料分析就能够成为我们在行测考试中得分的利器。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快速阅读材料在做资料分析题之前,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主要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图形材料。
对于文字材料,要重点关注开头和结尾的总结性语句,以及段落中的关键数据和关键词;对于表格材料,要注意表头的内容和行列的标题,以及数据的单位和变化趋势;对于图形材料,要读懂图例、坐标轴的含义和图形的走势。
2、准确提取数据在阅读完材料后,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地提取所需的数据。
在提取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提取错误的数据。
同时,要学会运用一些技巧来快速定位数据,比如关键词定位法、数据特征定位法等。
3、合理简化数据在进行计算之前,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简化,以减少计算量。
比如,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将复杂的数字进行近似处理等。
但在简化数据时,要注意控制误差,确保简化后的结果不会对最终的答案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高效解题方法1、尾数法尾数法是指通过计算式子的尾数来确定答案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尾数不同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如果计算1234 +5678 的结果,只需要计算两个数的尾数4 +8 =12,尾数为2,即可快速判断答案。
2、首数法首数法是指通过计算式子的首位数字来确定答案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项首位数字不同的除法运算。
比如计算 12345÷6789,先计算12345÷6789 的首位数字,12÷6 = 2,所以答案的首位数字是 2。
高中数学 统计题型
以下是一些高中数学统计题型的示例:
1. 调查统计:假设你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的调查。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个条形图或饼图来展示各个体育项目的受欢迎程度。
2. 抽样调查:你想了解高中生每周花在手机上的时间。
从你的班级中随机选择一部分学生,让他们记录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
然后计算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3. 数据分析:给定一组数据,例如学生的考试成绩。
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并用这些数据来描述学生的整体表现。
4. 概率分析:某次抛硬币实验中,连续抛掷了10次硬币,结果正面朝上的次数为7次。
计算正面朝上的概率,并讨论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5. 相关性分析:根据一组数据,比如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并解释结果的含义。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统计题型的一些示例。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等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和教学目标来设计更多的统计题目,以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
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总结归纳一、实验基本操作题型实验基本操作题型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
这些基本操作包括称量物质、溶解、配制溶液、取样等。
1. 称重操作称重操作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试剂或固体物质。
在操作时,注意使用准确的称量容器,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2. 溶解操作溶解操作要求学生将试剂溶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液。
在操作时,要注意选用适当的溶剂,掌握溶解度规律,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配制溶液配制溶液是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准确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并将其加入溶剂中,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
4. 取样操作取样操作要求学生准确取得实验样品,避免污染和误差。
在操作时,应注意使用干净的工具,避免与其他试剂接触。
二、实验数据处理题型实验数据处理题型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这些题型通常包括计算、绘图和解释实验现象等。
1. 计算题计算题是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求解所需的结果。
在解答计算题时,要注意化学计算的步骤和计算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绘图题绘图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图表。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坐标纸、标尺和绘图工具,准确绘制出实验结果的趋势和关系。
在绘图时,应注意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的标注和单位等。
3. 实验现象解释题实验现象解释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化学原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实验原理和反应过程,得出合理的解释。
在解答实验现象解释题时,要注意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过程。
三、实验设计题型实验设计题型是高考化学试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这些题型通常要求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1. 比较法实验设计题比较法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条件下物质的性质或反应速率。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和题型整理
1、数据处理的普通过程:2、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3、常见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扇形统计图: 能清晰地表示出各部份与总量间的比重;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份,扇形的大小反映部份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 1°计算各部份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份占总体的百分比; 3°在圆中挨次作出上面的扇形,并标出百分比。
扇形的面积与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3)折线统计图: 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 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它能清晰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4、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我们把对全体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份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抽样调查.在统计中,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直方图基本概念(1)在数据统计中,普通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频率×100%就是百分比。
(2)在数据统计中,有时将数据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组,则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数据的差叫做组距。
6、直方图的主要特征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反映落在同一事件中较多数据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特点。
它能: (1)清晰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7、频数分布直方图(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出极差;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标准,普通当数据在 100 个以内时,分成5~12 个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累计各组的频数;最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解析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解析版)本专题是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本部分内容是主要是根据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另外,多种统计图的结合也是本章常考类型题,考试多以应用和图形题型为主。
【知识点总览】1.扇形统计图的含义: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折线统计图既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各扇形的大小表示每种量占单位“1”的百分比。
(1)部分量=总量×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2)总量(即单位“1”的量)=部分量÷部分量对应的百分比。
【考点一】根据扇形统计图,求部分量和总量。
【方法点拨】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单位“1”,用各扇形的大小表示每种量占单位“1”的百分比。
(1)部分量=总量×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2)总量(即单位“1”的量)=部分量÷部分量对应的百分比。
【典型例题1】学校开展最喜欢图书种类的调查,每位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图书,统计结果如下图。
(1)喜欢传记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
(2)请将四种图书按学生喜欢的人数进行排序。
()>()>()>()(3)调查结果中,有120名学生喜欢连环画,喜欢小说的有()名学生。
解析:(1)10(2)连环画;小说;科技书;传记(3)90【典型例题2】六年级上学期的一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如图。
(1)这次体育测试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及格率是()%。
(2)已知有63人测试成绩为良,六年级参加体育测试的共有()人。
(3)成绩是优秀和良的人数一共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共有()人。
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考试题型
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考试题型
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考试的题型包括以下几种:
1.单项选择题:这是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共有20道题,每道题1分,总计20分。
2.文字处理题:主要考察Word办公软件的使用,共有30分,一般会涉及到文档编辑、格式设置、表格处理等内容。
3.电子表格题:主要考察Excel办公软件的使用,共有30分,可能涉及到数据处理、公式计算等内容。
4.演示文稿题:主要考察PowerPoint的使用,占20分,通常涉及幻灯片的制作、动画设置和演示文稿的播放等。
这些题型中,单项选择题是客观题,其余三项是操作题。
考试时,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这些题目,并且需要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技能。
在二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考试中,涉及数据处理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项选择题:可能考察对Excel函数和公式的理解,如条件格式、数据筛选、排序等基础数据处理操作。
2.电子表格题:这是主要涉及数据处理的题型。
通常会要求考生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清洗、数据筛选、数据排序、数据合并等,同时也可能涉及到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平均值、计数等。
为了顺利通过这类考试,考生需要对Excel的基本功能、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需要了解常见的电子表格题题型和解题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熟练度。
统计数据的分析经典题题型
统计数据的分析经典题题型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集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常见题型包括:- 平均数(Mean):表示数据平均值的统计量,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 中位数(Median):表示数据中间值的统计量,即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 众数(Mode):表示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 极差(Range):表示数据集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 方差(Variance):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
-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是方差的平方根。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于验证统计假设的一种方法。
常见题型包括:- 单样本 t 检验:用于检验一个样本平均值是否与一个特定值有显著差异。
- 双样本 t 检验: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 χ² 检验:用于检验分类型数据的差异性。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于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常见题型包括:- 简单线性回归:用于分析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多元线性回归: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逻辑回归:用于分析二分类或多分类问题。
4.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于探究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方法。
常见题型包括:- Pearson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有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判定系数(R²):用于衡量回归分析的拟合程度。
以上是统计数据分析经典题型的一些常见题目。
不同的题型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聊城大学数据处理期末参考题
低为 0.328K。试用误差理论分析最大的误差来源,并求实验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5.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 L1=50mm,L2=80mm。测得值各为 50.004mm,80.006mm。试评定两种方 法测量精度的高低。(相对误差)
第四章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1.恒温槽中的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 2.用比重瓶测定位置液体的密度时,用到的公式是什么? 3.实验室中使用的电阻温度计应该是什么材料?(举例 2 到 3 种) 4. 水银温度计分为哪些? 5.什么是温标?温标的三要素是什么?说明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的三要素。 6.判断一个普通水银温度计是否准确,应怎样做?
13.在用电标法测定
KNO3
的溶解热实验时,在
12mmol
水中加入
KNOQ3s
101.1IVt WKNO3
M 为分子量,I 为电流约为 0.5A,V 为电压约为 6V,t 为时间约为 400s。W 为 KNO3 的质量约为 3g。
如果要把相对误差控制在 3%以内,应选用什么什么规格的电流表或电压表?
1.某待测电流接近 3A,现有 0.2 级 0~5A 和 0.5 级 0~3A 两个电流表,问:使用哪一个电流表测量较 好?
2.测量某电路电流共 5 次,测得数据(单位为 mA)为:168.41,168.54,168.59,168.40,168.50 试求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或然误差和平均误差。
3.计算例 2 中,由于称量不准,溶质有 0.01g 的误差所引起的最终结果误差?
WA(苯)=22 g
WB(萘)=0.1472 g
(不用 128 的固定值,按公式先计算出 M2,再按要求进行误差计算)
4.在蔗糖转化的试验中,估算由于温度偏高 1K 对速度常数所引起的系统误差。(测量时温度为 2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和题型整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和题型1、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2、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3、常见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间的比重;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1°计算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在圆中依次作出上面的扇形,并标出百分比。
扇形的面积与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3)折线统计图: 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 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它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4、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我们把对全体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抽样调查.在统计中,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直方图基本概念(1)在数据统计中,一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频率×100%就是百分比。
(2)在数据统计中,有时将数据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组,则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数据的差叫做组距。
6、直方图的主要特征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反映落在同一事件中较多数据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特点。
它能:(1)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7、频数分布直方图(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出极差;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标准,一般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分成5~12个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累计各组的频数;最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熟练运用一些数据处理和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图表等形式的资料,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等方式得出答案。
常见的题型包括: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
二、数据处理技巧1、快速阅读资料在阅读资料时,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如数据的主体、时间范围、指标名称等。
对于图表资料,要先看标题、坐标轴、图例等,快速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标记重点数据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铅笔将重要的数据、关键词、语句等标记出来,以便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避免重复阅读浪费时间。
3、掌握数据简化技巧遇到较大或较复杂的数据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
例如,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将多位数近似取整等,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速度。
4、运用估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运用估算方法。
比如,在乘法运算中,可以先将两个数都近似取整,然后再相乘;在除法运算中,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取整,简化计算。
三、快速解题技巧1、观察选项在解题之前,先观察选项的特点。
如果选项之间差距较大,可以采用大胆估算的方法;如果选项差距较小,则需要更加精确的计算。
2、利用排除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数据的特点,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3、运用特殊值法对于一些题目,可以选择特殊值代入计算,往往能够简化计算过程,快速得出答案。
4、比较大小技巧在比较数据大小时,可以采用同位比较法、差分法等技巧,快速判断大小关系。
5、综合分析题技巧对于综合分析题,通常可以从简单、容易判断的选项入手,逐步排除,避免在复杂的选项上浪费过多时间。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5单元 数据处理解决问题专项(题型专练)(学生版)
保密★启用前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解决问题专项一、解答题图1图2(1)此次共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生活类书籍有()名学生,喜欢小说类有()名学生。
(3)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你打算怎样购进这批书?3.六年级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如图。
(1)六年级学生一天中上课时间是多少小时?(2)据医学专家说,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9小时。
六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符合要求吗?(3)六年级学生每天校内外活动时间大约是多少小时?(答案保留整数)4.县团委举办全县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推荐的参赛作品获得不同奖项情况。
(如图所示)(1)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有9幅,获奖作品共有多少幅?(2)获奖作品占参赛作品的25%,参赛作品有多少幅?(3)获得三等奖作品比二等奖作品多多少幅?5.红红对今年7月的家庭生活开支情况做了统计,并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通过观察上图,红红家7月的生活支出中,()支出最多,()支出最少。
(2)如果红红家7月的总支出是2000元,算一算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
6.笑笑家12月份的收入分配情况如图。
(1)笑笑家12月份的收入是10000元,其中生活支出是()元,教育支出是()元。
(2)教育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百分之多少?(3)笑笑的爸爸想买一台7200元的笔记本电脑,他们家至少需要储蓄几个月?9.为研究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实验中学从阅读、运动、娱乐、其他等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调查()名学生。
(2)补全折线统计图。
10.足球队去训练,乘车、步行和骑车的人数如下面条形统计图(部分)和扇形统计图所示。
(1)足球队共有()人去训练。
(2)足球队步行去训练的有()人。
(3)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11.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几年来,沈阳市非常重视环保问题,大力提倡绿色出行。
琪琪调查了沈阳市某学校教师的出行方式,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绘制了两种不完整的统计图如下:沈阳市某学校教师出行方式统计图(1)沈阳市某学校教师出行方式统计图(2)(1)结合两幅统计图中数据,算出本次共调查了()人。
秋季六年级 第五讲 数据处理 基础版
第5讲 数据处理知识点一: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知识点二:统计图的选择-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要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首先要掌握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再根据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在反复实践中加强对比,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知识点三:身高的情况 1.分段整理数据并解决问题在分组整理数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段的数量,以便清楚地表达信息。
2.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分析两组数据的区别 在同等情况下,折线越陡,数量变化越大,反之,数量变化越小。
题型一:扇形统计图【典例1】(•广东模拟)某班男、女生情况如图,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A .26%B .48%C .52%【典例2】(•广东模拟)如图是根据淘气家上个月各项支出分配情况绘制的统计图。
如果他家的生活费支出是750元,那么教育支出是( )A.2000元B.1000元C.600元D.1500元【典例3】(勃利县期末)如图是六(1)班同学进行体能检测成绩统计图。
(1)六(1)班体能检测成绩优秀的同学比良好的同学少7人,六(1)班在体能检测中几人成绩为待提高?(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题型二:统计图的选择【典例1】(广安期末)如果要反映某城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采用()比较合适。
A.单式折线统计图B.复式折线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典例2】(临漳县期末)要同时表示运城和北京两地一周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A.单式折线统计图B.复式折线统计图C.复式条形统计图【典例3】(永城市期末)要表示学校六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情况,应该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B.复式条形C.折线D.复式折线题型三:统计图表的填补【典例1】(武安市期末)(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如图所示。
根据图填写下表。
乌龟 猴子 小猫 小狗 熊猫 人数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喜欢 和 的人一样多。
数据的分析经典题型总结
解:条形图中样本的平均数为
(10×10+13×15+14×20+15×18) ÷ (10+15+18+20)≈13(根) 故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13根黄瓜.
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的树
干的周长情况如图所示.计算这批法国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
解:
861 901
x甲
2
88,
x乙
921 831 2
87.5,
x甲 x乙 , 所以甲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形象代言人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
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两人各自的平 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解: x甲 86 6 90 4 87.6, x乙 92 6 83 4 88.4.
≈___1_4__(岁).
答: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约为_1_4_岁.
某校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 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 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81.5×50 +83.4×45)÷95 =7828÷95 =82.4
某公司欲招聘公关人员,对甲、乙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
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成绩(百分制)
候选人
面试
笔试
甲
80
96
乙
94
81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
将被录取?
解:
801 961
x甲
2
88
941 811
(完整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和题型整理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和题型1、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2、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3、常见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间的比重;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1°计算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在圆中依次作出上面的扇形,并标出百分比。
扇形的面积与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3)折线统计图: 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 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它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4、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我们把对全体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抽样调查.在统计中,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直方图基本概念(1)在数据统计中,一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频率×100%就是百分比。
(2)在数据统计中,有时将数据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组,则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数据的差叫做组距。
6、直方图的主要特征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反映落在同一事件中较多数据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特点。
它能:(1)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7、频数分布直方图(1)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出极差;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标准,一般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分成5~12个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累计各组的频数;最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含答案)
姓名:年级: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考点题型归纳考点题型一:身高表(1)某小学舞蹈队准备购买演出服装,服装分为加大、大、中、小码。
身高是120-129cm的适合穿小码,130-139cm的适合穿中码,140-149cm的合适穿大码,149cm以上的适合穿加大码。
某小学舞蹈队队员身高记录表①根据上表的数据完成下表。
②每种码数的服装各要买多少套?(2)下图是六年级某班部分学生某天家庭作业时间记录表。
①请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统计。
时间段/分17-25分26-40分41-55分56分及以上人数人数②请根据统计表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3)育才小学要为舞蹈队员每人定做一件服饰。
舞蹈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单位:cm)153 158 148 159 151 159 152 140 153 152 147 153 154 143 145 143 150 148 159 159 156 152 144 155 140 144 141 145①服装规格如下表,请你整理以上数据后填写下表。
舞蹈队定做服装件数统计表身高(厘米)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型号S M L XL 件数(件)②根据数据整理,育才小学舞蹈队定做()型号的人数最多,定做()型号的人数最少。
考点题型二:统计图(1)下图是某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关于“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的统计图。
①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②如果最喜欢踢足球的人数是12人,那么最喜欢打篮球的同学有多少人?(2)某地准备在街道两边种植梧桐、柳树、小叶榕、香樟、杨树中的一种,种植哪种取决于居民的喜爱情况。
以下是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共调查了多少人?②最喜欢小叶榕,梧桐,柳树,杨树各多少人?③补全条形统计图。
(3)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近几年来深圳市在各中小学全面开展“四点半活动”。
下面是某学校“四点半活动”中参加球类项目的学生人数情况统计图。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处理》练习题大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处理》练习题大全一、选择题1. 在数据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找出数据的众数?A. 求平均数B. 求中位数C.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D. 求方差2. 以下哪个数列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A. 3, 5, 2, 8, 1B. 8, 5, 3, 1, 2C. 2, 3, 5, 8, 1D. 1, 8, 5, 3, 23. 有以下分数:1/2, 3/4, 1/3, 2/5。
以下哪个分数最大?A. 1/2B. 3/4C. 1/3D. 2/54. 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8名喜欢打篮球,12名喜欢打足球,3名两者都喜欢。
以下哪项描述的是这个班级喜欢打篮球或足球的学生数量?A. 18B. 12C. 3D. 305. 以下哪个图表最适合用来表示以下数据:一班有20名学生,二班有30名学生,三班有40名学生?A. 条形图B. 饼图C. 折线图D. 散点图二、填空题1. 在数据处理中,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方法称为______。
2. 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______。
3. 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______。
4. 数据中每个数与平均数的差称为______。
5. 数据中每个数与中位数的差称为______。
三、解答题1. 小明有一袋糖果,他数了一下,糖果的数量分别是:5, 7, 8, 9, 10。
请帮助小明找出这袋糖果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2. 某班级有男生20名,女生15名,请用条形图表示这个班级男女生的人数。
3. 某商店对一款产品进行了五次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如下:95, 100, 98, 97, 99。
请计算这款产品的平均质量检测结果。
4. 某班级进行了数学、英语、物理三门课程的考试,班级共有30名学生。
数学及格的有25人,英语及格的有20人,物理及格的有23人。
请计算这个班级三门课程全部及格的学生数量。
5. 某学校有两个年级,一年级有200人,二年级有250人。
事业单位数字分析题型
事业单位数字分析题型
事业单位数字分析题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数据比较题: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或变化趋势。
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数据,分析并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差异。
2. 增长率计算题: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和当前数据,计算出增长率或下降率。
这通常涉及到百分比的计算,以及对增长或下降趋势的分析。
3. 平均数计算题: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数据集,计算出平均数。
这可能涉及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或其他类型的平均数。
4. 比例分析题:考生需要分析数据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可能包括计算百分比、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5. 趋势分析题:考生需要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可能包括线性趋势、周期性变化或其他类型的模式。
6. 相关性分析题:考生需要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能涉及到计算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强度等。
7. 综合分析题:这类题型综合了以上几种题型的特点,要求考生不仅要分析数据,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8. 图表解读题:考生需要根据给出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解读数据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9. 数据预测题:考生需要根据已有的数据和趋势,预测未来的数据变化。
10. 案例分析题: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可能需要运用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解答这些题型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常见数据处理型题例1(1996-22)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中含溶质mg。
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
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
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错解】①A,②B,③D。
【评析】以两次蒸发掉水的质量之差、两次析出溶质的质量之差为突破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求解。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2g。
这两次析晶都是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之后出现的,可以推知:当蒸发(b-c)g水时,可析出晶体(m1-m2)g,根据溶解度定义,可列式:溶质溶剂(m1-m2)g (b-c)gsg 100g思维敏捷的同学可根据析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根据差值——两次蒸发水的差值(b-c)和析出溶质的差(m1-m2),便可在选项中找到答案C。
出现①、②、③误区,主要是审题时,没有注意题干中标有加重号“·”的三个字“不饱和”。
不知道原溶液蒸发bg水或cg水时,其中有一定量的水蒸发掉,方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余下的另一定量的水蒸发才会析出m1g或m2g溶质。
误选A.者,是由于错误列式:溶质溶剂误选B者,是由于错误列式:溶质溶剂误选D者,是由于错误列式:溶质溶剂【正确答案】 C。
例2(1997-25) 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c=m-nB.a-b=n-mC.c-d=m+nD.b-d=n+m【错解】①A,②B,③C。
【评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据此列式,并按各选项等号左边的要求,进行移项处理,便可导出答案。
根据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可列式:a-m=b-n=c+n=d+m按各选项等号左边的要求分别列式,可得:(1)a-c=m+n,排除A选项(2)a-b=m-n,排除B选项(3)c-d=m-n,排除C选项(4)b-d=m+n,D选项是本题的答案。
出现①错解,是由于误把a-c=m+n,写成了a-c=m-n所致。
出现②错解,是由于误把a-b=m-n,写成了a-b=n-m所致。
出现③错解,是由于误把c-d=m-n,写成了c-d=m+n所致。
【正确答案】 D。
例3(1998-8)反应4NH3(气)+5O2(气)==4NO(气)+6H2O(气)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A.NO∶0.001mol·L-1B.H2O∶0.002mol·L-1C.NH3∶0.002mol·L-1D.O2∶0.00125mol·L-1【错解】①C,②漏选D。
【评析】审题时注意三点:第一,所给化学反应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
第二,密闭容器的容积为2L。
第三,求的是“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需将分钟变成秒。
然后根据NH3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推算NO,H2O,NH3,O2的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是否正确。
答案。
通过观察4NH3与4NO,可知NO为0.001mol·L-1正确,故A是本题的答案。
观察4NH3与6H2O,可知H2O为0.002mol.L-1不正确。
观察4NH3与5O2,可知O2为0.00125mol·L-1正确,是本题的另一个答案。
出现①错解,是由于忽略了容积为2L所致。
出现②错解,是由于不冷静和思维的严密性不够所致。
【正确答案】 A,D。
例4(1998-19)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并达到平衡。
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错解】 C。
【评析】边审题,边在草稿纸上记录:①V甲=V乙,②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2,③温度相同,④发生反应2SO2+O2 2SO3,其特点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达到平衡过程中:要走出误区,必须抓住关键:①甲等容,乙等压,②SO2与O2生成SO3的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据此,甲容器内压强减小,乙容器内压强不变,结果是乙容器内压强比甲容器内压强大,导致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即大于p%。
【正确答案】 B。
例5(1998-2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5Q(气)==4X(气)+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错解】①C,②D。
【评析】根据反应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
说明在此反应中,气态反应物的系数和大于气态生成物的系数和。
即2+5>4+n,则n<2+5-4,在选项中小于3的只有2,便可确定A.选项为答案。
出现①,②错解,均因列式错误写成2+5<4+n,导致失误。
即2+5<4+n7-4<n在选项中n>3的有4和5。
选C者的依据是4大于3;选D者的依据是5更有把握,在选项中它最大。
由此可见,要走出误区,推导的根据正确是关键。
【正确答案】 A。
例6(1998-9)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OH-]/[NH3·H2O] B.[NH3·H2O]/[OH-]C.[H+]和[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错解】①A,②D。
【评析】审视每一个选项是否“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决定取舍。
根据NH3·H2O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起始浓度(mol·L-1) c1 0 0转化浓度(mol·L-1) c1α1 c1α1c1α1平衡浓度(mol·L-1)c1(1-α1) c1α1 c1α1此可排除A选项,确定B选项为答案。
出现①误区,显然是把[NH3·H2O]与[OH-]的比搞颠倒了,造成失误。
C选项在0.1mol·L-1NH3·H2O(稀溶液)中,[H+]与[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它不随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D选项OH-的物质的量会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不会减小,也不符合题意。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把[OH-]与OH-的物质的量混淆了,造成了失误。
可以根据溶液的体积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分析。
NH3·H2O的物质的量会随加入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而OH-加而减小,迅速排除A、D选项,确定B选项为答案,不会陷入①、②误区。
【正确答案】 B。
例7(1997-17)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A.KCl B.Mg(OH)2C.Na2CO3D.MgSO4【错解】①D,②B。
【评析】根据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来分析阴离子数的多少,找出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便是答案。
在物质的量相同、相同体积的溶剂(水)中,讨论溶液中阴离子数的多少。
A选项K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0.1molK+和0.1molCl-。
B选项0.1molMg(OH)2只有少量能溶于水,溶解在水中的Mg(OH)2完全电离成Mg2+和OH-。
C选项0.1molNa2C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每个CO32-水解后可生成一个阴离子HCO3-和另一个阴离子OH-,所以溶液中阴离子总物质的量大于0.1mol。
D选项Mg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0.1molMg2+和0.1molSO42-。
从上述分析可知,C选项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
出现①误区,是由于将“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与“阴离子数”混为一谈,没看清题目,就“想当然”地排除了A、B选项,又糊里糊涂地认为Na2CO3。
水解使CO32-减少,把C选项排除了,造成了失误。
出现②误区,是由于把Mg(OH)2(难溶于水)当成了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误认为它在水中完全电离,造成了失误。
【正确答案】 C。
例8(1996-21)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今若制得Cl20.050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A.0.025mol B.0.050molC.0.10mol D.0.20mol【错解】①B,②D。
【评析】根据题示信息,找到关系式,问题就解决了。
Cl2~2e~4H+~2H2SO40.050mol xmol1mol 2m ol列比例式1∶2=0.050∶xx=0.100故选C为答案。
出现①错解,是由于找错了关系式所致。
即写成了出现②错解,也是由于把关系式找错了所致。
由此可见,要走出此误区,必须找到正确的关系式和关系量。
【正确答案】 C。
例9(1998-22)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cm-3)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错解】 A。
【评析】首先明确电解NaOH溶液(惰性电极)就是电解水第二,电解后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即增大了0.010,变为0.062,于是排除了C、D 选项。
第三,电解水时,阳极应析出O2,阴极应析出H2,所以阳极析出物的质量应大于阴极析出物的质量,迅速确定B为答案。
误选A为答案,是由于把阴、阳极搞颠倒了,造成了失误。
【正确答案】 B。
例10(1998-20)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错解】 D。
【评析】根据1molH+得1mol电子,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锌、铁、铝、镁四种金属失去1mol电子时其质量分别为32.5g,28g,9g,12g;这4种金属两两组成混合物10g时,一定含有质量小于10g的金属铝,铝与大于10g的另一种金属(锌、铁、镁中的一种)组合,才符合题意。
也可以按混合物2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求算。
锌、铁、铝、镁四种金属失去2mol电子,产生1molH2(标准状况)时,其质量分别为65g,56g,18g,24g;其中只有铝为18g<20g,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铝。
出现误选D的错解,是由于不掌握上述推算方法,误选了原子量最小的选项为答案,造成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