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简介
脑梗塞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等,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患者 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特殊检查(如脑电图、MRI等)
脑电图
MRI
主要用于监测脑电活动,对于癫痫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是一种无创性神经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 地显示脑部结构异常,对于脑梗死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 临床症状: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发现脑部缺血性病变
病例一: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
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
病例一: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
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治疗
诱因
可能无明显诱因,也可能在疲劳 、休息不好、用力过猛等情况下 诱发
03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 率、呼吸、血压是否正常。
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抽 搐等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脑膜刺激征、 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体征。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偏瘫、失语、感 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并发症处理:针对不同并发症采 取相应处理措施,如肺部感染需 要使用抗生素、褥疮需要定期换 药等
病例三: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措施
康复治疗实施
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02
使用物理因子如电刺激、冷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脑梗塞ppt课件
0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手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预防血栓形成和
脑梗塞发生。近年来,该手术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法。
脑梗塞的预防研究进展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 关。近年来,预防脑梗塞的重点逐渐转向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是通过刺激大脑或脊髓 的特定区域,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运动 、感觉和认知功能。近年来,神经调 控技术在脑梗塞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 用和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脑梗塞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脑梗塞概述 •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 脑梗塞的并发症与处理 • 脑梗塞的康复与护理 • 脑梗塞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脑梗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 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组织缺 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的疾 病。
分类
根据阻塞血管的大小和部位,脑 梗塞可分为腔隙性梗塞、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等类型。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同时需要进行 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等,以明确病因和评估病情。
02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危险因素总结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脂、吸烟、酗酒、肥胖 等都是脑梗塞的危险因
素。
控制基础疾病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基础疾病进行有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脑梗塞的分类与中医治疗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脑梗塞概述•脑梗塞的分类•中医对脑梗塞的认识•中医治疗脑梗塞的方法•脑梗塞的预防与康复01脑梗塞概述定义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脑血流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分类根据脑梗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
定义与分类主要病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
诱发因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冷等。
脑梗塞的病因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等。
脑梗塞的症状早期症状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抽搐等。
急性期症状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异常、运动障碍等。
后期症状02脑梗塞的分类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言语不清,手臂或腿部突然无力,以及突然出现的眩晕、平衡障碍等。
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TIA与“中风先兆”有关,治疗原则为平肝熄风、活血通络等,常用药物有熄风通络汤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症状症状通常较轻,包括单侧肢体轻度无力、麻木、感觉异常,以及轻度的语言和记忆障碍等。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腔隙性脑梗死与“中风”有关,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常用药物有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定义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部小血管闭塞导致的小范围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栓塞定义01脑栓塞是指由于心脏或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堵塞脑部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症状02症状通常较重,包括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瘫痪、感觉异常,以及失语、视力障碍等。
中医治疗03中医认为,脑栓塞属于“中风”范畴,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常用药物有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调理心脏功能,常用药物有养心汤等。
定义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壁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血栓形成症状症状通常较重,包括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瘫痪、感觉异常,以及失语、视力障碍等。
脑梗塞主要内容
诊断和治疗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 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脑组织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治疗
定诊断。
体格检查
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一般检查 ,以确定是否有脑梗塞的典型
症状。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 功能等,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和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以观察脑部 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和排除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进行鉴 别。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食品,适量摄 入蛋白质,减少饱和脂肪酸和糖类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风 险。
控制烟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烟酒 的摄入。
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预防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检查血压 ,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脑梗 塞的风险。
MRA检查
可显示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 变,无创、无辐射,可作为首
选检查方法。
05
脑梗塞的治疗和康复
急性期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在发病后3-6小时内,医生可能 会使用静脉溶栓药物来溶解堵塞
的血栓,恢复血流。
机械取栓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 机械取栓装置来清除堵塞的血栓
。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其他药物
脑梗塞ppt课件
定期监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可采用血小板聚集率、血小 板反应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降压、降脂、降糖药物在脑梗塞治疗中作用
01 02
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对预防和 治疗脑梗塞至关重要。常用降压药物有ACEI、ARB、CCB、β受体阻滞 剂等,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02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 者,应综合考虑治疗方 案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03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 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4
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 者,应加强二级预防措 施的应用。
04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溶栓药物应用时机和剂量调整策略
溶栓药物应用时机
在脑梗塞发生后尽快使用溶栓药物, 可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轻脑 损伤。通常发病4.5小时内为最佳治 疗时间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可预防复发 。
血压管理
控制血压在合适水平,以降低 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血糖管理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糖 尿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等,以降低脑卒中的 危险因素。
个体化治疗原则Leabharlann 01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发病机制
脑梗塞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其中,血栓 形成是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主要由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淤滞等 因素引起。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梗塞的发病率随年龄增 加而增加,男性发病率高 于女性。
脑梗塞的名词解释
脑梗塞的名词解释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缺血性中风。
它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供血不足,引发脑组织梗死而产生的病症。
本文将对脑梗塞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定义脑梗塞是指由于一侧大脑供应血管的阻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受限而引起的局部性脑功能障碍。
它通常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等。
二、病因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其特征是血管壁的胆固醇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
2. 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栓形成,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如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脑梗塞。
三、症状脑梗塞的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脑部区域和程度的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面部肌肉无力、言语困难、肢体活动受限、感觉异常、视力模糊等。
病情重的患者可能伴有丧失意识、呼吸困难和半身不遂等症状。
四、诊断医生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来确诊脑梗塞。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部MRI或CT扫描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梗塞的位置、程度和病因。
五、治疗治疗脑梗塞的目标是尽早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梗死面积,并且预防后续的并发症。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降低血压和血脂等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
六、预防为了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健康生活方式,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同时,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减少患脑梗塞的风险。
总结:脑梗塞是一种由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脑组织梗死的疾病。
其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动脉瘤破裂等。
患者常常表现为头痛、肢体活动受限、感觉异常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确定。
治疗方面,要尽早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梗死面积,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方面,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并积极控制慢性疾病。
脑梗塞科普知识
2023-12-01•脑梗塞概述•脑梗塞的症状和诊断•脑梗塞的治疗和康复目录•脑梗塞的预防和健康管理•脑梗塞的常见问题解答•相关资源和链接脑梗塞概述01定义和医学解释脑梗塞(Stroke)是指脑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部疾病。
医学解释脑梗塞是由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堵塞脑部血管,导致血流受阻,脑细胞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坏死。
脑梗塞通常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的。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发生脑梗塞。
在中国,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发病率脑梗塞的死亡率较高,由于脑细胞坏死后无法再生,因此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死亡率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因脑梗塞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吸烟、饮酒等。
此外,遗传因素、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也可能诱发脑梗塞。
风险因素以下人群容易患上脑梗塞:中老年人、男性、有家族病史的人、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等。
脑梗塞的病因和风险因素脑梗塞的症状和诊断02突然出现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痛、呕吐、眩晕等非特异性症状意识障碍、脑水肿等严重表现脑梗塞的症状和体征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评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01020304脑梗塞的诊断方法和步骤0102误诊和鉴别诊断需要注意脑梗塞复发的风险和预防措施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脑梗塞的治疗和康复03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尽早诊断和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降低风险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脑梗塞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机械取栓或血管成形术等。
手术治疗急性期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恢复期治疗还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
脑梗塞ppt课件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确诊脑梗塞。其中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02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危险因素总结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等都是脑梗塞 的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
脑梗塞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 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风险。源自04脑梗塞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促进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能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 助脑梗塞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 和平衡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增强信心与积极性
康复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训练,有助于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和积 极性,促进康复进程。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病例二: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结词
认知障碍的表现与影响
详细描述
针对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如认知刺激训练、记忆训练和注意力训练等。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脑梗塞后认知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表现为记忆力减 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对患者 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并发症
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梗塞患者发生肌 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物理疗法
包括按摩、电刺激、温热疗法 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运动疗法
包括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脑梗塞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 ①病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 ②对侧中枢性偏瘫 ③双眼向病变同侧同向运动不能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双侧面瘫、球麻痹、四肢瘫、不能讲话,意识 清楚,能随意睁、闭眼及眼球垂直运动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眼球运动障碍(中脑),瞳孔改变(丘脑),觉醒 和行为异常(颞叶),偏盲或皮质盲(枕叶)
14
深穿支闭塞:
①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丘脑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 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对侧轻偏瘫,可有 偏盲 ②丘脑穿动脉闭塞:(红核丘脑综合征) 病灶侧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意向性震颤、 小脑性共济失调。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③中脑脚间支闭塞:(Weber综合征)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偏瘫
16
(3)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主干闭塞:眩晕、恶心、呕吐、 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 共济失调、 球麻痹、四肢瘫、昏迷,死亡 基底动脉分支闭塞综合征: 脑 桥 腹 外 侧 综 合 征 : (Millard-Gubler syndrome) ①病侧展神经及面神经周围性麻痹 ②对侧中枢性偏瘫 ③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定义:相当于旧分类的“脑血栓形成 (thrombosis)”加“动脉—动脉栓塞(artery to artery embolism)”。 在颅内外大、中动 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 变的基础上发生, 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
动脉血栓与栓塞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在长期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动脉病变引起的 血管壁损伤的基础上, 血管内膜斑块、炎症、 损伤及溃疡处血小板粘附聚集, 释放各种因 子启动凝血过程, 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使血管 腔狭窄、闭塞, 血流停滞, 供血区脑组织缺 血坏死。
脑梗塞
脑梗塞病因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编辑本段先兆症状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临床表现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
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
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既往称为脑血栓形成。
由于脑动脉硬化及其他各种原因,使脑血管闭塞或堵塞后,该血管供血区血液灌注不足则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成为脑梗塞。
脑梗塞是缺血性中风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塞等。
小的梗塞如腔隙性梗塞可无症状。
较大的梗塞,则可引起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腔隙性梗死,简称”腔梗”,是指颅内直径0.1-0.2毫米小动脉硬化、闭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微梗死,缺血,梗死的脑组织液化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小的腔隙。
腔隙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梗死面积较小,临床症状较轻,如一侧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行动笨拙、头晕、呛咳等,部分患者可无不适症状,仅在影像检查时发现异常。
一般腔梗患者预后良好,但必须注意复发。
反复发作,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血管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类帕金森综合等。
天狮活力康胶囊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进而血管腔缩小,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究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所引起。
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患心血管病的患者,不仅要忍受疾病的痛苦折磨,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状况。
据报道,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达13.6%,高血压患者约1.1亿,冠心病患者约1500-2000万,脑中风患者约600万;每年因心脑血管病就诊与住院者达1400万人次。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发达国家,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几乎占直接卫生事业费用的10%。
脑梗塞简介
脑梗塞简介定义: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引申:与机体动脉血压中儿茶酚胺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发病一年内为恢复期也是最重要时期此期间多数患者改善效果最佳许多病人有家族遗传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少见于儿童和少年病因:1、非栓塞性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 4)。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2、栓塞性??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
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
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
诸如、、、、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
脑梗塞
脑梗塞1.当降压过度的时候,就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所以要正确的吃降压药,同时在吃药的时候要持续的定期测量血压,并且调整吃的剂量,千万不要随便的加减吃的剂量。
2.嗜酒和吸烟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因为烟毒可以伤害到血管内膜,并且引发小血管收缩,使官腔变得狭窄,从而非常容易引发脑梗塞。
而酗酒的时候,尤其是大量喝烈性酒的时候,对血管可谓是百害无利。
3.当过度的劳累或者是休息不好的时候,就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因为这些都可以使血压有所波动或者是使血液的动力学发生变化,非常容易使人患上脑梗塞。
4.暴怒或者是忧郁的时候,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因为容易暴怒或者是长时间忧虑、焦虑的时候,是可以使血管神经的调节功能变得不正常,或者是使脑血管收缩,从而引发脑梗塞的出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展开1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
脑梗死的原因
脑梗死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脑梗死的简介*二、脑梗死的原因*三、脑梗死的危害*四、脑梗死的高发人群*五、脑梗死的预防方法脑梗死的简介脑梗塞(脑梗死)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栓塞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15%-20%。
只要产生栓子的病因不消除,脑梗塞就有反复发病的可能。
2/3的复发均发生在第1次发病后的1年之内。
脑梗死的原因1、高血压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比正常人高7倍。
所以,要注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发生脑梗塞。
糖尿病患者患脑梗塞的几率也明显比没有糖尿病者高出许多。
2、生活作息不规律另外,不规律的生活,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也会导致脑梗塞。
有时病毒侵犯脑血管也可能引起脑梗塞。
3、烟和饮酒有临床研究显示,50%以上的脑梗塞患者会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
因为吸烟会引起血液中脂质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高血粘度。
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
脑梗死的危害1、损伤大脑脑梗死造成的症状有头晕头痛、视力障碍、精神改变、嗜睡。
众所周知,长时间头晕会导致脑神经受到损伤,导致脑细胞衰老,因脑脑部功能性紊乱,从而引发头晕症状,另外长期间头晕会造成脑内血流量不足从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2、身体残疾脑梗死突然出现、很快达高峰的对侧偏瘫、偏侧麻木、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
3、死亡率高脑梗死的致死率占脑病的20%,每年有上万人引起失去生命,所以脑梗死是我们不能小视的疾病。
脑梗死的高发人群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
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
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脑梗塞中西医诊疗常规讲解
脑梗塞的中西医诊疗常规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根据症状与体征的演进过程分为:1、完全性卒中(completed ischemic stroke):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于6小时内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6小时至2周仍逐渐加重。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于3周内恢复。
导致脑血流中断的原因有动脉血栓、栓塞、动脉壁外受压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按病理机制又将脑梗塞分为: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栓塞等类型。
现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分述如下:一、脑血栓形成由于脑动脉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称为脑血栓形成,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约占各类脑卒中的30%。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均是促进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中医属于“中风”范畴。
多因恼怒忧思、饮食不节、恣酒纵欲、劳累过度或气候变化,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引发卒中。
1 诊断1.1临床表现1.1.1症状与体征脑血栓形成的症状与体征主要取决于梗死灶的部位和大小。
通常在安静状态下血流缓慢时发病,症状可进展数小时甚至数日达到高峰。
现根据梗死灶所在部位的临床表现分述于下:(一)颈内动脉系统1、颈内动脉主干发生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可使一侧大脑半球缺血导致严重脑水肿。
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感觉缺失,有时伴病灶同侧视觉丧失、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眼动脉供血障碍。
严重时可发生海马沟回疝,表现为病灶同侧眼裂变小,瞳孔散大,眼球外展位,病灶对侧上下肢瘫痪,患者常陷入深昏迷,呼吸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则于短时间内死亡。
脑梗死
脑梗死【别名】脑梗塞;脑卒中;脑梗【概述】分别讨论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
1.脑血栓脑血栓(cerebral thrombosis)是脑内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使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栓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1)病因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的重要原因。
血管的长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斑块,炎症、损伤及溃疡处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各种因子。
启动凝血过程,导致局部血栓形成。
②脑内血管的其他病变:如动脉内膜各种炎症,炎症时由于动脉内膜粗糙不平,动脉弹性减退,易形成血栓。
③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粘稠度增高等诸因素亦可为脑血栓的诱发因素。
(2)临床表现①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②多为老年人,亦可见于中青年人。
③多数病人发病急,无先兆;亦有少数病人有先兆症状,常见的先兆症状有TIA,肢体无力、肢体麻木、语言不流利、一过性黑矇、眩晕等。
④多在静态下或睡眠中发病。
⑤全脑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不明显,明显者多为脑干梗死或大片半球脑梗死。
意识的改变多在出现局灶症状后逐渐加深,直至昏迷。
⑥局灶症状与体征:出现的局灶症状与体征与受损的血管,血管病变的程度,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等诸因素有关。
A.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本身血栓可表现为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血栓的症状与体征。
除此之外尚可有如下表现:a.“交叉性视神经一锥体束性偏瘫”:表现为病灶侧短暂性黑矇或失明伴对侧偏瘫,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典型表现。
b.发作性晕厥:病人原有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靠侧支循环维持血供,一旦另一侧出现供血不足,表现为全脑症状出现晕厥。
c.无症状:尽管有脑血栓,但靠侧支循环维持血供故可无症状。
上述后两者情况不易明确诊断,临床上应予注意。
B.大脑中动脉:出现病灶对侧偏瘫和感觉障碍,偏瘫特点上肢重下肢轻,面瘫明显,可有同向偏盲,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C.大脑前动脉:引起病灶对侧偏瘫和感觉障碍,偏瘫特点上肢轻下肢重,可有排尿障碍及精神症状。
脑梗塞诊治指南
脑梗塞的诊治指南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少见于儿童少年。
脑梗塞易患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脑功脉硬化病病人;5.肥胖病人;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的病人;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10.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12.高龄。
流行病学:近30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185-219/10万,每年脑卒中发病200万人,存活的700万人,死亡120万,2/3致残或致死是发达国家的死亡数的总和。
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疾病负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达到49%。
脑梗塞易发时段:人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觉醒来,却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偏瘫,或伴有不会说话等症状。
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脑梗塞。
目前认为与机体的动脉血压、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人由于受生物钟的影响,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
总体上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是便成了清晨发生脑梗塞的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粘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粘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
脑梗塞百科
脑梗塞百科xx年xx月xx日•脑梗塞概述•脑梗塞的病因•脑梗塞的诊断•脑梗塞的治疗目•脑梗塞的预防录01脑梗塞概述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堵塞,导致血流中断或变慢,从而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梗死的疾病。
定义脑梗塞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手脚麻木、失语、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
症状定义与症状1脑梗塞的危害23脑梗塞患者往往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致残脑梗塞的死亡率较高,中老年人尤其容易受影响。
致死脑梗塞容易复发,一次发作后应积极预防再次发作。
复发发病率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死亡率脑梗塞的死亡率较高,尤其中老年人患者。
脑梗塞的发病率与死亡率02脑梗塞的病因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血管炎症可能导致血管狭窄,降低血流供应,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血管栓塞来自心脏或其他部位的血栓可以随血流进入颅内血管,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引发脑梗塞。
血管病变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受损,使血管弹性下降,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高血压对血管的损伤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血管壁沉积脂肪和钙质,导致血管狭窄和脑梗塞的风险增加。
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对血管的损伤糖尿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脑梗塞。
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可能进一步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糖尿病血脂水平升高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血脂异常,可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缺乏运动和饮食不良缺乏运动和饮食不良可能加重血脂异常,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血脂异常吸烟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吸烟的危害酗酒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糖波动等多种健康问题,增加脑梗塞的风险。
酗酒的危害吸烟与酗酒03脑梗塞的诊断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突然出现的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表达困难0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风险因素诊断方法01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0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梗塞的部位和范围鉴别诊断与短暂性脑缺血鉴别短暂性脑缺血是脑梗塞的先兆,但持续时间较短,因此需要鉴别与颅内占位性病变鉴别颅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因此需要鉴别与脑出血鉴别脑梗塞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鉴别04脑梗塞的治疗药物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液流动,减少神经损伤。
脑梗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脑梗的名词解释有哪些脑梗,即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部组织缺氧和缺血。
本文将对脑梗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探讨其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预防等方面。
一、脑梗的基本概念脑梗是指在脑部血管发生阻塞,造成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和脑组织死亡的一种疾病。
这种阻塞可以是由于脑血管的血块、血管狭窄或血管内膜剥离等原因引起。
脑梗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会导致中风、偏瘫、失语等症状。
二、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脑梗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壁出现变性、增厚和钙化等情况,导致脑血管狭窄和堵塞,从而引发脑梗。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高盐饮食等都是常见的动脉硬化的诱因。
三、脑梗的分类脑梗可以根据梗塞的范围和血管受累的位置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大面积脑梗和小面积脑梗、大脑半球梗和脑干梗、动脉闭塞和栓塞等。
不同分类的脑梗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后果,对其准确识别和分类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四、脑梗的临床表现脑梗的临床表现因梗塞部位和范围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偏瘫、言语不清、眩晕、头痛等。
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五、脑梗的诊断方法脑梗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扫描、MRI和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梗的位置、程度和病因等,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还可能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六、脑梗的治疗和预防脑梗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可以恢复血流和保护脑组织。
对于一些合适的患者,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扩张术或血管搭桥术等也可以改善血液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简介
定义: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引申:与机体动脉血压中儿茶酚胺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发病一年内为恢复期也是最重要时期此期间多数患者改善效果最佳
许多病人有家族遗传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少见于儿童和少年
病因:
1、非栓塞性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2、栓塞性
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
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
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
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
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症状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毫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
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辅助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
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
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
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使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移位,但脑梗死起病4~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且小于5mm的梗死灶。
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
增强扫描能够提
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
出血性梗死CT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区内有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区,与脑血肿的不同点为低密度区较宽广及出血灶呈散在小片状。
2.MRI检查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
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治疗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治疗原则为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
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2.脑水肿的治疗
(1)甘露醇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
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2)10%甘果糖(甘油果糖)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3)利尿性脱水剂如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可间断肌内或静脉注射。
(4)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调节,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休克作用,但一般不常规使用。
(5)人血白蛋白(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中分子量的胶体在产生胶体渗透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液体保留在血管腔内,一般不常规使用。
3.急性期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
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溶栓治疗可采用链激酶、尿激酶。
抗凝剂可使用肝素、双香豆素,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
(1)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
①药物溶栓常用尿激酶(UK):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推荐用链激酶(SK)静脉溶栓,因易引起出血。
②动脉溶栓疗法作为卒中紧急治疗,可在DSA直视下进行超选择介入动脉溶栓。
尿激酶动脉溶栓合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能对出现症状3~6/h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者有益。
(2)脑保护治疗在缺血瀑布启动前用药,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包括自由基清除剂过(氧化物歧化酶、巴比妥盐、维生素E和维生素C、21-氨基类固醇等),以及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药和镁离子等。
(3)抗凝治疗为防止血栓扩展、进展性卒中、溶栓治疗后再闭塞等可以短期应用。
常用药物包括肝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
治疗期间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须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药,处理可能的出血并发症。
(4)降纤治疗通过降解血中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
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巴曲酶(Batroxobin)、去纤酶(降纤酶)、安克洛酶(Ancrod)蚓激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