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的笔记如下:一、《野望》文学常识:王绩,唐代诗人,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
内容理解:(1)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色的诗,流露出诗人孤独、苦闷、彷徨的心境。
(2)首联写远望之景,颔联写近观之景,颈联写人事之景,尾联写归隐之景。
写作手法:(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秋日山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彷徨的心境。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秋日山野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重点字词:(1)“东皋薄暮望”中的“皋”指水边的高地,“薄暮”指傍晚,“望”指远望。
(2)“树树皆秋色”中的“树树”指每一棵树,“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3)“牧人驱犊返”中的“驱犊”指驱赶牛犊,“返”指返回。
(4)“猎马带禽归”中的“猎马”指打猎的马,“带禽归”指带着猎物回家。
主题思想:(1)本诗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彷徨的心境,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通过描写秋日山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二、《黄鹤楼》文学常识:崔颢,唐代诗人,字太素,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内容理解:(1)这是一首描写黄鹤楼景色的诗,表达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2)首联写黄鹤楼的传说和登临之感,颔联写黄鹤楼的景色,颈联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写作手法:(1)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黄鹤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黄鹤楼的传说和现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重点字词:(1)“昔人已乘黄鹤去”中的“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黄鹤”指传说中的神鸟,“去”指离开。
(2)“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余”指只剩下,“黄鹤楼”指黄鹤山上的楼阁。
(3)“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千载”指千年,“空悠悠”形容时间漫长而没有尽头。
主题思想:(1)本诗表达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感慨和思乡之情,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文知识点第12课《唐诗五首》1.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唐诗5首知识点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所有唐诗中,有一些名篇更是脍炙人口。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五首唐诗,以及其中的知识点。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堪称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流传,它的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诗歌的韵律,这首诗使用的是七绝的韵律,每句四个字,第一句与第三句押平声,第二句与第四句押仄声;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诗中的“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念乡之情的特点。
2.《绝句·古风》---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绝句·古风》有着深刻的哲理内涵,其中的知识点也很多,如诗的创作背景,写景的手法和饶舌性旋律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体现了诗人的高度思想境界,让人叹为观止。
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是通过描绘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破坏与悲痛,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表现了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
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同样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写的是诗人的生活苦难和历史背景下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历史的感慨与反思。
而其中关于“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描述,也体现了杜甫对于人生的醒悟和思考。
5.《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即开踵。
这首《客至》是杜甫的客人诗之一,通过描述诗人与来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生活细节,展现了杜甫诗歌中的淡雅和自然,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之意,诗中的“盘飧市远无兼味”更是反映了唐代社会中贫穷人民生活的艰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既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诗的特点- 精炼简洁:古诗一般以四言或者五言为主,每首诗的字数有限,要求语言精炼,表达准确。
- 句式平仄:古诗强调平仄对偶,通过音调的运用来营造出优美的韵律感。
- 感情真挚:古诗常常表达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有时温婉如水,有时慷慨激昂。
3. 五首古诗的内容和特点3.1 《登鹳雀楼》内容:描写作者在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辽阔世界的思考。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广袤河山。
- 结构严密,每个句子都有明确的意境。
- 气势恢宏,豪迈奇绝。
3.2 《望月怀远》内容:描绘了月亮的辽阔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婉约,意境深远。
-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月亮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唤起读者思乡之情,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3.3 《赋得古原草送别》内容: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和告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了草原的壮美。
- 运用对比手法,对比了草原和宫阙之间的差别,突出了离别的伤感。
- 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思念。
3.4 《登高》内容:描绘了山中美丽的景色和登山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点:- 采用五言绝句,简洁明快。
-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山林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
- 展示了登山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3.5 《观书有感》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书籍的推崇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
- 运用夸张手法和对比手法,突显了书籍的重要性。
- 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4. 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的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首联“昔人已乘___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和他所思念的人物。
颔联“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则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则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2黄鹤楼》这首诗的写景描写细腻入微,如“___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___离去的情景,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另外,诗中还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句话,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生海角的美景。
这联诗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
月亮像一面飞天镜,映照在江水上,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___像是结成了一座座海角的楼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神秘和美丽。
整个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水初生、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和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尾联点明了春行的终点即白沙堤,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使结构严谨。
整首诗通过炼字角度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唐诗五首诗歌整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2、诗歌大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我看到这些人又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
(2)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3)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4、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回家,猎人满载而归,似乎兴致盎然。
)(可换成上面颔联和颈联的诗歌大意)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6、尾联通过运用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用?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做朋友。
诗人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崔颢(hào)(唐代诗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 唐诗五首 知识梳理(附答案)
唐诗五首野望一、文学常识作者: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
写作背景: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应该就是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的时候。
二、翻译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三、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八年级唐诗五首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13课《唐诗五首》《野望》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选自《王绩诗注》二、体裁:五言律诗三、字音字形:东皋薄暮徙倚落晖驱犊采薇四、字义:1.薄暮:傍晚。
薄,接近。
2.徙倚:徘徊。
3.落晖:落日的光芒。
4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彷徨、孤寂、惆怅的心情,抒发了诗人隐居避世的情怀。
六、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字既写出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浸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寂、惆怅的情怀。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不知不觉触发了诗人孤独无依之感。
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5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也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能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居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作者崔颢,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二.体裁:七言律诗三.字音字形:崔颢千载萋萋鹦鹉洲暮四.字义:1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2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3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4历历:分明的样子。
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五、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怀古思乡之情。
六、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笔记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笔记一、登幽州台歌1. 知识点梳理* 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 主题:吊古伤今,抒发孤独遗世之情。
* 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赏析与解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孤独。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襟。
3. 学习启示* 学习陈子昂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抒发个人情感的创作精神。
* 体会古诗中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知识点梳理* 作者:王勃,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 主题:送别诗,抒发离别之情,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赏析与解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绘出壮丽的送别场景。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友谊的永恒,突破时空的限制。
3. 学习启示* 学习王勃在诗中展现的开阔胸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学习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感。
三、望岳1. 知识点梳理* 作者:杜甫,唐代文学家,“诗圣”。
* 主题:描绘泰山雄伟景象,抒发诗人豪情壮志。
*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赏析与解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设问手法,引出泰山的雄伟。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3. 学习启示* 学习杜甫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的创作精神。
* 学习如何在诗中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四、春望1. 知识点梳理* 作者:杜甫,唐代文学家,“诗圣”。
* 主题:描绘春景,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担忧。
* 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赏析与解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与国家的破败不堪。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3. 学习启示* 学习杜甫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的创作精神。
* 学习如何在诗中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野望》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徙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又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品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表达出诗人旷古的落寞孤寂!《黄鹤楼》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
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
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3.颈联写所见到的繁华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2.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画面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古代诗五首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诗歌。
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通过描绘一个人在深夜中的安静思绪,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惆怅。
- 修辞手法:运用了描写画面、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主题:抒发了作者在深夜中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2.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通过描绘楼上的景色和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修辞手法:使用了描写画面、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 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呈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通过描绘江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的洗涤。
- 修辞手法:使用了描写画面、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 主题:以江雪的洁白和纯粹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和对自然的赞美。
- 修辞手法:使用了描写画面、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 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和谐的崇尚,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内容:通过描绘豪情壮志和饮酒狂欢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追求。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热情洋溢和令人振奋。
- 主题:反映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表达了追逐理想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通过对以上五首古代诗歌的整理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和审美能力。
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又以唐代的诗歌创作最为辉煌。
作为一名八年级的中学生,唐诗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下面,我将根据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出五首重点唐诗。
一、《登高》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是一首名篇。
这首诗以山川的美景为背景,描写了杜甫的脚步幸福地登上了众山之巅。
其中,“俯冲浦”“翻落雾”等描写动态具象形象的描写方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这首诗以正大光明的心态望着前方,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坚持真理的情感。
二、《夜泊牛渚怀古》唐代大诗人杨炯所作的《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沉浸在古代思想的诗篇。
这首诗以古代故事为背景,以宁静的夜晚为背景,表现出了诗人对古代历史的向往之情。
诗歌中提到:“艰难苦恨繁霜鬓”,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杨炯对古代历史的信仰与敬畏。
此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描写为这首诗增添了浓郁的田园情趣。
三、《江雪》唐代诗人潘耒所作的《江雪》是一首以雪景为背景的诗歌。
这首诗以形象直观的描写方式,使我们沉浸在雪中的美丽。
潘耒利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描写,表现出雪景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诗的结尾,诗人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表现出童话般的画面,使我们沉浸在雪中的美妙体验。
四、《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是一首短而精美的诗歌。
这种形式简洁的诗歌常常被广泛传颂,成为许多人学习唐诗的门户。
这首诗以一个人独处的情景为背景,赞颂了幸福和富足的生活。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清楚地表现了人与月光的关系。
这首诗的简单、清新、悠远的声音使得它在中国文学中得到认可。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以游牧民族为背景的诗歌。
在诗歌中,白居易表达了对于朋友离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下一站的渴望。
这首诗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描写为背景,使我们感受到小草虽然悠远而历久,但它们的生命却是易逝的。
这种情感极具感染力,同时也给了现代人的生活以启示。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笔记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笔记
一、积累词汇
在这五首唐诗中,有许多精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值得积累的词汇:
1. 《使至塞上》: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2. 《渡荆门送别》:远渡、楚国、巫峡、巴东、云梦、月下。
3. 《登岳阳楼》:昔闻、今上、吴楚、乾坤、戎马、霜雪。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娇儿、寒风、冷雨、床头、屋漏。
5. 《黄鹤楼》:黄鹤楼、白云、鹦鹉洲、晴川历历、芳草萋萋。
二、了解诗人背景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感情。
例如,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和边塞生活;杜甫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
三、欣赏诗歌意境
这五首唐诗都有非常优美的意境。
例如,《登高》中描绘了壮美的长江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赤壁》则通过对古战场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思考。
四、理解诗歌主题
这五首唐诗的主题是多样的,包括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羁旅诗和田园诗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各种主题和表现形式。
五、学习诗歌技巧
这五首唐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人们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
巧。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通过描绘春景来表现离别的情感;《登高》中,诗人运用对偶、夸张等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唐诗五首 复习要点
012 唐诗五首复习要点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文学常识本诗选自《王绩诗注》。
诗人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后人集有《东皋子集》。
诗人于隋大业年间举孝悌(tì)廉洁及第。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初,始终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意愿。
二、注释野望:眺望原野。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晖:指阳光,这里指夕阳。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三、翻译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树木都已染上了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猎马带着猎物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四、中心思想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五、知识点1、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2、朴素清新,流畅自然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3、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写出了诗人眼前静景: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间唯见些许余晖,多么宁静、开阔、美丽。
4、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作者的笔锋由静转动,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登上长城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
-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 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句中处处流露出的景色变化,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3. 诗的艺术特点- 借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美感。
- 发挥了自然景色的威严与壮美,形象生动。
二、《江雪》——柳宗元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江雪中的美丽景色。
- 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江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江水的冰冻,展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清寒、肃杀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冰雪与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用意象手法描绘了江边村舍的寂静与孤独感。
三、《静夜思》——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夜晚一个人思念远方的情景。
-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安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月光,给人以沉静、思索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采用了简练明了的句式,使诗句更加凝练。
- 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月光。
四、《将进酒》——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李白反映自己的人生观和饮酒情结的作品。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对豪情壮志、人生短暂的感慨。
- 意境:通过描写饮酒的场景与感受,表现出豪情壮志的写作风格。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诗句与韵律相统一。
- 采用了夸张、诙谐的手法,增强了大气的效果。
五、《边城》——阿尔艾斯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蒙古族民歌的文学改编。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总结《野望》全诗于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这首吊古怀乡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被排挤而抑郁、寂寞、悲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渡荆门送别》一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或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钱塘湖春行》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乱花、浅草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赞美之情。
(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野望》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了金黄的秋色,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3、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4、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初二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上唐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也开始接触和学习唐诗的知识。
下面是我对初二上学期所学的五首唐诗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这首诗是初二上学期所学的第一首唐诗,它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通过描绘鹳雀楼、远眺江山和群山拔地的景象,王之涣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心态。
关键词:鹳雀楼、登高远眺、壮志豪情、追求卓越。
2. 《静夜思》 - 李白《静夜思》无疑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达了作者在深夜思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思绪。
关键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思念远方。
3. 《寻隐者不遇》 - 贾岛这首诗通过寻找隐士的故事,表达了贾岛渴望忠于自己理想,不被世俗迫害的追求。
诗中描绘了作者艰辛寻找隐者的过程,最终却无法找到,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于纯粹自由的向往和不满。
关键词:寻隐者、隐士、追求理想、自由。
4. 《望月怀远》 - 张九龄这首诗以诗人在远方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边塞戍楼前的明月和家乡的景物,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融入了对边塞将士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
关键词:望月、怀念家乡、思念亲人、边塞将士。
5. 《登高》 - 杜甫《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长安城周边的壮丽山河和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唐帝国的繁盛和国家安宁的向往。
诗中融入了对庶民百姓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关键词:登高、长安城、山水田园、向往繁盛。
以上是我对初二上唐诗五首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这些诗歌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唐诗,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抒发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我们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1、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同步练习一、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
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诗歌整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2、诗歌大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我看到这些人又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
(2)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3)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4、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回家,猎人满载而归,似乎兴致盎然。
)(可换成上面颔联和颈联的诗歌大意)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6、尾联通过运用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用?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做朋友。
诗人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崔颢(hào)(唐代诗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这首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处有独到之处吗?谈谈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慷锵,音韵晴朗,富于音乐美。
5.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的描写,吊古伤今,抒发了诗人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
著有《王右丞集》。
2. 诗歌大意:(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浩瀚的沙漠中,一股青烟孤然直上,黄河尽头,西下的太阳正圆。
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得知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镇守。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我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去察访军情,要经过西汉时的属国居延”。
“单车”表明此次出使装备简单,随从不多。
“过居延”点明出使行程遥远,要经历居延国,到达西北边陲。
虽是交代出使目的和行程的语句,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抑郁之情,仍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
美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5、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8、结尾两句为实写,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战事的频繁。
叙事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
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
还是喜爱家乡的水,它情深意浓送我万里行舟。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
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
2.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3.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比喻,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平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体现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上句写晚上,仰观天宇,皓月洒辉;俯察江流,明月倒映如镜。
着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毕备。
下句写白天,江上云霞多变形成海市蜃楼的美丽景象。
此联想象新奇,表现了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拟人手法。
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
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感情。
6.归纳主旨《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选自《白居易集》。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2、意思: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思想内容】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4、以"行"为线索,从寺北到贾亭西到湖东到白沙堤,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表现手法)第二联动态(动物变化角度)第三联静态(植物变化角度)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几处"“谁家”"早莺""新燕"“渐”"浅草"(1)“初平”,指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2)“几处”“谁家”,指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