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钱之府
《范蠡》学案
《范蠡》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相、事和虚词之、与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二、范蠡生平: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
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
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
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
三、内容梗概:范蠡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侍奉越王,勤奋不懈,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
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深知越王为人的范蠡离开了越国。
他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杀了人,其父极力营救,想派小儿子前往救兄,长子以死相胁,最后派长子前往。
长子找到庄生,由于惜财,最后载着弟弟尸首回到家中。
家人抱头痛哭,而范蠡却觉得都在意料之中。
范蠡三迁,成名于天下,终老于陶。
四、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范蠡.()管窥蠡.()测苦身戮.()力会稽..()鸱.()夷子皮喟.()然私赍.()数百金藜藋..()献遗.()穷阎.()星宿.()贿赂..()体恤.()赦.()免迁徙.()2、通读全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把划线句子翻译到相应的横线上:①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范蠡3.2
翻译: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 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 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我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 不肖之子。”长子说完想自杀。他的母亲又替他说: “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却先白白地丧 失了大儿子,怎么办?”
关键词:①以为,认为②中,中心③之,的④通,通 达⑤为生,经商⑥要,通邀,邀约⑦废,卖出;居, 囤积⑧候时转物,等待时机,买卖物品⑨什一,十分 之一⑩利,利润⑪居无何,过了不久
翻译: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 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 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 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 称道陶朱公。
关键词:①使,派②封,查封,封存③三钱之府,泛 指盛钱的仓库④且,将要⑤何以,以何,凭什么,宾 语前置⑥使,动词,派;使,名词,使者
翻译: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楚国达官贵 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长子 问:“怎么见得呢?”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 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
5.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 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 以为信耳。
关键词:①虽,虽然②阎,里巷③以,因为,由于④ 廉直,廉洁正直⑤师,像对待老师一样⑥以,来⑦为 信,讲信用
翻译: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 国很闻名,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 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 示讲信用。
《史记·勾践世家》阅读答案附译文_0
《史记·勾践世家》阅读答案附译文篇一:阅读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王将伐齐。
子胥谏曰:未可。
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
此人不死,必为国患。
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愿王释齐先越。
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让子胥。
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
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
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
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注①逢同:越国大夫。
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
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子胥。
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三单元自读文本 范 蠡
古义:中原。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逐什一之利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古义:小儿辈的人。 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名词作动词,做出 标志 ②而怀其重宝 名词作动词,怀揣 ③北渡兵于淮 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2)动词的活用 ①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动词作名词,携带的
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 是为了灭掉吴国,报仇雪耻。现在既然已经洗雪耻辱,臣请求
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您按照主辱臣死的罪名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
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 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您可推行您的命令,臣子我仍
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 依从自己的心愿。”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
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 到达庄生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穷。长子打开信,向庄生进
千金,如 其 父 言。庄生曰:“可 献了千金,完全按照父亲所叮嘱的来做。庄生说:“你可以
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 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
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携带的黄金送给了在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里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
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 从楚王至以下都把他当作老师尊重。等到朱公献上黄金,
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2届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是文化哲学的前提性研究,其目的在于确立文化哲学的合法性。
只有确立哲学之普遍的文化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哲学在文化中的超越地位,才能确定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关于哲学在文化中的普遍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哲学的演变过程来了解,在文化史上,哲学最初是包罗万象的: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化学科,包括人文学科和各种科学技术学科.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文化开始分化,产生了不同的文化部门和文化学科,与此同时,哲学则逐渐退隐,成为文化系统中的“无效用”要素——正是根据这种分化以及哲学的“无效用”性,才在哲学史上产生了种种哲学或形而上学终结的说法,但是,哲学作为文化系统中的“无效用”要素,却能够在文化系统中存在数千年,并且曾一度成为文化之王:成为文化学科的元标准以及文化学科合理性的裁判者.这一现象曾引起人们的惊奇,考察这一问题涉及到哲学在文化系统中到底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其实,哲学在文化系统中确实没有功利效用,这一点就连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威廉·詹坶斯也是承认的,但是它却有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结构意义和系统作用,在这种功能作用之下,文化各门类、各部门之间才能在内在意义上联结为一个整体,换言之,哲学是以其构建的终极意义作为“经纬线”,将文化各部门“编织”为一个统一整体。
哲学在文化系统中普遍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哲学在文化中的超越地位.哲学在文化系统中的这种结构意义和系统作用,使得哲学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门类,哲学是文化精神的灵魂和“硬核”(拉卡托斯语),是文化的管理者和文化价值的沟通者——文化分化后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管理者和沟通者担负起整合文化的重任,哲学是以文化作为中介与世界相连的,哲学几千年来对世界统一性的不懈追求,实际上就是以隐喻的形式对文化总体性的追求——只是这种隐喻形式往往把问题弄得晦暗不清,因此,我们应当承认哲学在文化各门类中的超越性的特殊地位。
《范蠡》学案
《范蠡》学案主备人:张兰英审核人:马秀静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文言知识:为、于、乃、苟、负、过、论、賷2、熟练翻译文中句子知识回顾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课前预习一、文本解读1、范蠡生平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
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
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
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
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
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
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
2填空解释: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注音:)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於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翻译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翻译《越王勾践世家》出自《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吴国和越国并立而存,却因日久争战结下宿怨。
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初尝胜果,得意忘形之下,他不纳范蠡忠言之劝,欲灭吴国而后快。
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
越王勾践及其臣民命悬一线。
范蠡请缨只身去见夫差,一番斗智,说服夫差收兵,救下勾践。
数年之后,勾践取得了夫差的信任,从吴国返回了越国,卧薪尝胆,暗中集结力量。
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举兵伐吴。
经过一场鏖战,夫差成了勾践的阶下之囚。
勾践终于历经十数年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实现了复兴的宏愿。
自此,勾践专心国事,富国安邦。
【原文】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
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关于不常见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关于不常见的四字成语及解释篇一1、【琼浆金液】:琼:美玉。
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奇饮了它可以成仙。
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2、【琼浆玉液】:琼:美玉。
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奇饮了它可以成仙。
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3、【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
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4、【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
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5、【鹊桥相会】:鹊桥:古代民间传奇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别之后的团聚。
6、【染指于鼎】: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
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7、【人心不古】: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
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8、【荣古陋今】: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同“荣古虐今”。
9、【荣古虐今】: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10、【肉林酒池】:古代传奇,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11、【肉袒牵羊】:牵羊: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
古代战败投落的仪式。
12、【如圭如璋】:圭、璋:古代非常贵重的玉制礼器。
象圭和璋一样。
比喻人的气质高雅或仪表轩昂。
13、【如珪如璋】:珪:玉器;璋:古代贵重的礼器。
比喻人品质高尚,气宇轩昂。
14、【茹古涵今】:犹言博古通今。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许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15、【入门问讳】:古代去访问人,先问清晰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
也泛指问清晰有什么忌讳。
篇二1、【入室操戈】: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
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2、【弱冠之年】: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进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3、【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4、【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历史上的西施有儿子吗?_传奇故事
历史上的西施有儿子吗?历史上的西施有儿子吗?话说越国灭掉吴国后,越王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欢庆灭吴之功。
在一片欢悦的气氛中,越国大夫范蠡发现越王勾践是个心胸狭窄、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于是,他托词向勾践辞行。
勾践哪肯答应,流泪道:“你走了,叫我靠谁?你留下,我可与你平分越国江山。
”又威胁范蠡说,真要走了,将杀戮范蠡的家人!谁知范蠡软硬不吃,执意离开了勾践,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之中,去向不明。
勾践毕竟念范蠡复国有功,不但没有杀戮范蠡家人,还赐封他发妻百里之地,并令工匠铸了一尊范蠡的金像,置之案右,就像范蠡仍同自己在朝夕论政一样。
那么,范蠡上哪里去了呢?范蠡去太湖找西施去了!原来,范蠡早就察觉到勾践是个反目无情的家伙,在越兵攻打下馆娃宫时,他就伺机掩护西施先离开了馆娃宫,并与西施暗下订立计划:一旦自己离开勾践,就立即去太湖中的三山岛与乔装隐居在那里的西施会面。
尔后他们隐名改姓,弃政从商。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范蠡与西施有了三个儿子:大儿大男,二儿中男,三儿小男。
一家人齐心合力,初在东海之滨治产业,后又在齐国经商,积蓄数十万。
只因齐侯知范蠡有才能,要聘他为相,范蠡不从,推说“久受尊名不祥”,尽散家财于亲友邻里,离开了齐国转移到太湖之滨从商,并改号为陶朱公,在太湖边一个小镇上安顿了下来。
谁料这时范蠡家中出了件大事:范蠡二儿中男因犯罪被楚国拘囚,并将处以死刑!噩耗传来,如雷击顶,西施更是肝肠寸断,哭成个泪人一般。
当年这个回眸一笑醉三军的绝色美女,如今已是四十开外的女人了,尽管这二十多年舒心安逸的生活使她风韵犹存,但是经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她明显憔悴多了。
她哀求丈夫道:“朱公,快想想办法.救救中男吧!”“爹,快想办法救救二弟吧!”大男也忍不住一再向父亲恳求。
范蠡深思良久,最后决定不惜万贯家财救出中男。
他先奋笔疾书,给在楚国当楚王幕僚的好友庄生写了一封密信,然后打开地窖,搬出一车黄金。
沉吟道:“救儿之事,看来非庄生兄不可了。
钱字四字成语
钱字四字成语1.爱钱如命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
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2.不名一钱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3.不值一钱比喻毫无价值。
4.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
形容人贪财。
5.钱可通神比喻金钱的魔力很大。
6.青钱万选比喻文章出众。
7.日食万钱每天吃喝玩乐花费上万钱财。
形容生活极其奢华。
8.食日万钱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
形容饮食极奢侈。
9.万选青钱比喻文章出众。
10.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
11.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12.一钱如命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
比喻极端吝啬。
13.饮马投钱比喻为人清正廉洁,不损公肥私。
14.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
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15.有钱有势既有钱财,又存有势力。
16.不直一钱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17.多钱善贾贾:经商。
本钱多营生就不好搞。
比喻条件充份,事情无所谓。
18.见钱眼红看到钱财,眼睛就红了。
形容人贪财。
同“见钱眼开”。
19.青钱学士以之誉才学之士。
20.一钱不名指身无分文。
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期望对你存有协助,盼接纳~爱钱如命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
形容十分自私、傲慢。
不名一钱名:占据。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不值一钱比喻毫无价值。
见钱眼开看见钱财,眼睛就睁大了。
形容人贪财。
钱可通神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青钱万选比喻文章出众。
日食万钱每天吃喝玩乐花费上万钱财。
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食日万钱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
形容饮食极奢华。
万选青钱比喻文章出众。
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
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一钱如命一个钱看看得象性命那样轻。
比喻极端吝啬。
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
旧时形容金钱万能。
有钱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不直一钱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懦弱或品格卑下。
多钱善贾贾:经商。
本钱多生意就好做。
比喻条件充分,事情好办。
四字成语跟钱有关
四字成语跟钱有关爱钱如命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
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不名一钱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不值一钱比喻毫无价值。
见钱眼开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
形容人贪财。
钱可通神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青钱万选比喻文章出众。
日食万钱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
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食日万钱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
形容饮食极奢侈。
万选青钱比喻文章出众。
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一钱如命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
比喻极端吝啬。
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有钱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不直一钱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多钱善贾贾:做生意。
本钱多生意就好做。
比喻条件充分,事情好办。
见钱眼红看到钱财,眼睛就红了。
形容人贪财。
同“见钱眼开”。
青钱学士以之誉称才学之士。
一钱不名指身无分文。
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油钱香分、一字千金、钱过北斗、一食万钱、见钱眼开一、油钱香分白话释义:旧指布施给庙宇道观的香火钱。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出处:《红楼梦》第八一回:“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
”二、一字千金白话释义: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朝代:西汉作者:司马迁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翻译: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三、钱过北斗白话释义:北斗;北斗星。
形容钱财很多。
朝代:清作者:吴敬梓出处:《儒林外史》:“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四、一食万钱白话释义:一顿饭要花掉很多钱。
朝代:晋作者:唐房玄龄出处:《晋书》卷三十三〈何曾列传〉五、见钱眼开白话释义: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
形容人非常贪财。
朝代:清作者:李宝嘉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现在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1. 爱钱如命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
自读一 范蠡
第九段
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 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 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范蠡三迁
一迁 楚 越 二迁 齐
范蠡不悲子丧
三迁 陶
(范伯) (范蠡) (鸱夷子皮)(朱公)
研讨探究 1. 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可是 第五段庄生虽居 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 穷阎,然以廉直闻 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 于国,自楚王以下 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 皆师尊之。及朱公 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 进金,非有意受也, 朱公以示讲信用。所以黄金送 欲以成事后复归之 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 以为信耳。故金至, 公的钱财。就如同自己哪一天 谓其妇曰:“此朱 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 公之金。有如病不 以后要如数归还朱公钱财,但 宿诫,后复归,勿 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千万 动。”而朱公长男 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 不知其意,以为殊 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 无短长也。 生根本不会起作用。
十六两秤的发明 相传一位商人在经商中发现,人们买卖东西都是用眼 睛估计,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想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 的工具。一天,他在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里汲水, 顿受启发,仿照着做了一杆秤,他觉得必须在秤上刻出标 记才行,他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然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他偶然外出,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 突发奇想,便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作标记,一颗星一两 重,十三颗星是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 具—— 秤。 但时间一长,这位商人发现有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 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如何杜绝奸商的恶行呢?他 又是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 金星,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福、禄、寿三星, 十六两为一斤。他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 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一用就是两千多年。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自读文本范蠡课件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为范蠡奉邑。 为范蠡收取俸禄的封地。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 范蠡乘船从海上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经营产业。
④耕于海畔 ___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 译文:___在_海__边__耕__作__。________ ⑤载以一牛车 ____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 译文:__用_一__辆__牛__车__载_运__。______ ⑥庄生羞为儿子所卖 _______被__动__句_________ 译文:__庄__生__被_小__儿__辈__出__卖_深__感__羞__耻__。______
二、通假字
①还反.国 _反__,__通___“__返__”__,__返__回__ ②今既以.雪耻 以__,___通__“__已__”__,__已__经___ ③复约要.父子耕畜 ____要__,__通__“__邀__”__居复.甚约贫要然父子耕__畜_名_,_词_废_,_居_.住__处_____动___词__,__囤__积___ ③庄生虽居.穷阎__动__词__,__居__住_____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
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谋划二十多年,终究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 越军向北进军到达淮河,来接近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
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 以尊崇周室,勾践凭借这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
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 称作代替父母管家的人。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
关于智谋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关于智谋的历史典故〕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智谋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智谋的历史典故▲1、见微知著商朝纣王即位不久,便命工匠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
纣王的庶兄贤臣箕子感叹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
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厦。
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掠远方各国珍奇异宝。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
他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以白玉为门的琼室,再搜罗珍宝和奇禽异兽充塞其中。
同时在鹿台旁注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戏,以供纣王取乐。
由于纣王的残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纷纷倒戈反商。
众叛亲离的纣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2、病榻论人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管仲说:“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些人。
”桓公说:“易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管仲说:“如果他对自己儿子都很残忍,对君主怎么能好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能治疗我的顽疾,难道不能信任他吗?”管仲说:“死生由命,顽疾是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靠常之巫维系健康,他将会因此而为所欲为了。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
”桓公认为管仲话有理,便坚决地答应了。
百家姓成语-钱
⑨1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2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3 上天要价,落地还钱
①1 钱过北斗
2 钱可使鬼
3 钱可通神
②1 爱钱如命
2 大钱大物
3 多钱善贾
4 非钱不行
5 花钱粉钞
6 见钱如命
7 见钱眼红
8 见钱眼开
9 千钱买邻
10 青钱万选
11 青钱学士 守钱奴
15 万钱无下箸
16 摇钱树
17 摇钱之树
18 一钱不落虚空地
19 一钱不名
20 一钱不直
21 一钱不值
22 一钱如命
23 一钱太守
24 用钱如水
25 用钱因地
26 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27 有钱能使鬼推磨
28 有钱使得鬼推磨
29 有钱有势
30 余钱剩米
③1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2 压岁钱
3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4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④1 不名一钱
2 不惜本钱
3 不直一钱
4 不值一钱
5 口不言钱
6 欠债还钱
7 日食万钱
8 食日万钱
9 万选青钱
10 一食万钱
11 饮马投钱
12 捉鬼卖钱
⑦1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智囊第二部明智由小见大原文及翻译
智囊第二部明智由小见大原文及翻译第二部明智由小见大【原文】镜物之情,揆①事之本;福始祸先,验不回瞬②;藏钩射覆③,莫予能隐。
集“亿中”。
【注释】①揆:测度。
②回瞬:转瞬,形容事物变化快。
③藏钩射覆:都是古代藏物的游戏。
【译文】察照事物的真相,度量事物的根本。
如此,在福祸发生以前就能迅速预测它。
即使如藏钩射覆这样的事,也都不能蒙骗我。
集此为“亿中”卷。
子贡【原文】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①来朝,子贡观焉。
邾子执玉②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
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
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
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
骄近乱,替近疾。
君为主,其先亡乎?”五月公薨③。
孔子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也!”【注释】①邾隐公:邾是鲁的附属小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县,隐公,名益。
②执玉:周时诸侯相见,执玉璧或玉圭行礼。
③薨:诸侯死谓薨。
【译文】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邾国的国主,是颛顼的后裔)来朝,子贡在旁边观礼。
邾隐公拿着宝玉给定公时,高仰着头,态度出奇的高傲;定公接受时则低着头,态度反常的谦卑。
子贡看了,说道:“以这种朝见之礼来看,两位国君皆有死亡的可能。
礼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小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到国家的祭祀事、丧礼以及诸侯之间的聘问相见,都得依循礼法。
现在二位国君在如此重要的正月相朝大事上,行为举止都不合法度,可见内心已完全不对劲了。
朝见不合礼,怎么能维持国之长久呢,高仰是骄傲的表现,谦卑是衰弱的先兆,骄傲代表混乱,衰弱接近疾病。
而定公是主人,可能会先出事吧?”五月,定公去世,孔子忧心忡忡地说:“这次不幸被子贡说中了,恐怕会让他更成为一个轻言多话的人。
”范蠡【原文】朱公①居陶,生少子。
少子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②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带有府字的成语和解释
带有府字的成语和解释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学过哪些成语呢?关于带有府字的成语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带有府字的成语及其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带有府字的成语天府之国胸无城府阴曹地府八府巡按五藏六府胸有城府清都紫府文宗学府三怨成府撞府冲州清曹峻府打道回府带府字的成语解释天府之国[tiān fǔ zhī guó]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胸无城府[xiōng wú chéng fǔ]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阴曹地府[yīn cáo dì fǔ]迷信说法,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冲州撞府[chōng zhōu zhuàng fǔ]冲:向前直闯。
州、府:旧时县以上行政区划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
跑码头,闯江湖。
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清曹峻府[qīng cáo jùn fǔ]曹、府:官府。
泛指庄严肃穆的官署。
文宗学府[wén zōng xué fǔ]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
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打道回府[dǎ dào huí fǔ]取道回家或原路返回。
八府巡按[bā fǔ xún àn]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
“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琼府金穴[qióng fǔ jīn xué]原指汉光武皇后的的兄弟巨富郭况的家。
不事城府[bù shì chéng fǔ]城府:城市和官署,指难以揣度的心机。
比喻胸怀坦荡,无所隐藏。
三钱之府[sān qián zhī fǔ]古代钱库。
清曹竣府[qīng cáo jùn fǔ]曹:官府。
含府的四字词成语
含府的四字词成语冲州撞府八府巡按五藏六府冲州过府文宗学府胸有城府轻重九府过府冲州撞府冲州阴曹地府清都紫府经官动府乐府新声八府巡按盐钓分府小山乐府文宗学府冲州过府城府深邃不设立城府源泉之府三怨成府天府之土五藏六府东篱乐府德川幕府东山之府东坡乐府联合政府琼府金穴清曹峻府酌定九府齐鸡开府乐府诗集流亡政府南宰相府幕府书厨幕府制度将作少府江户幕府深于城府府院之争东西二府打道回府冲州撞府神府煤田三钱之府泰山府君天府之国政府首脑足利幕府遗山乐府阴曹地府胸有城府胸无城府仙台秘府一,八府巡按【拼音】:bāfǔxúnàn【表述】:巡按之名,始于明代,非紧固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出任,分别巡查各省,考核吏治。
"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作廉能而存有权势的大官。
二,胸有城府【拼音】:xiōngyǒuchéngfǔ【解释】:形容心机深沉,毫不外露,难于窥测。
【原文】:《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性沉密,城府浅力阻,未尝以好恶载于容色。
”【造句】:冯超胸有城府地一扬手,制止单易之。
三,天府之国【拼音】:tiānfǔzhīguó【表述】: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
原指土地富饶、物产丰富的地区。
后专指四川。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造句】:益州保险纳,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参考资料搜狗:/caci.asp?keyword=%b8%ae&select=title没有府开头的四字成语三怨成府:言与三人反目则仇恨集身,容易以免祸。
撞府冲州:犹言走江湖,跑码头。
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文宗学府: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
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五藏六府:指体内全部器官。
五藏:心、肺、脾、肝、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三钱之府传世文献中与楚国货币有关的记载,有与范蠡同时代的楚王“封三钱之府”、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以为大”二事,都见于《史记》。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基本一致,即它是楚国的国家钱库,“三钱”即金、银、铜三种金属所铸货币,并由此推论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以及中国就已使用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
“三钱之府”关系到对楚国货币体系和中国金银货币起源的认识,这些都是货币史和钱币史上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实际上存在重大缺陷,偏离了词语原义,也影响到由此生发出的各种观点。
因此,应谨慎、深入地探讨词语本义,揭示“三钱之府”所蕴含的与货币有关的历史真相。
一、司马迁所记是“信史”还是“小说”“楚王封三钱之府”,是司马迁在《越王勾践世家》中讲的一个故事。
过去人们常常只引用与“三钱之府”有关的语句,其实对这一词语的准确理解必须建立在阅读完整故事的基础上,故照引全文如下: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
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告其少子往视之。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
‛欲自杀。
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
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
‛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
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
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
‛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昨暮王使使封之。
‛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
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
‛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
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
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本文所引《史记》及《汉书》文字,均据中华书局标点本。
)通读完司马迁这段文章,可以看出,与其说这是历史,不如说是小说。
它讲的是一个阴谋事件,其中大节,如陶朱公与他的家人、陶朱公长子与庄生、庄生与楚王之间,行为言语都是极端秘密的,不可能为第三者所知。
其中还夹杂有陶朱公夫妇、庄生夫妇、陶朱公长子和楚国贵人之间的对话细节,同样也不可能为外人所知。
文章描绘的细节越多,讲述的语言越生动,作为真实历史记录的可信度越低。
这段文字至少不会是楚国的官方历史,是可以断定的,因为史官无从得知事件背后的种种阴谋。
解读“三钱之府”,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
如果这个故事的来源不是楚国的官方档案和史书,就只能是文人创作或民间传说。
我们权当它是司马迁记录下的一个传说。
这就引来另一个问题。
此事发生时,“朱公居陶,生少子。
少子及壮。
”越王勾践灭吴,时在公元前473年,此后范蠡浮海出齐,“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虽然在齐国居住的年头不多,但依靠“苦身戮力”耕种获得数十万家产,也不会是一年、两年的事。
去齐居陶后出生的小儿子,至故事发生时已长大成立,能办理如此重要的机密事宜,总要20岁上下。
如此算来,陶朱公救子一事大致发生在公元前450年前后。
此时去司马迁作《史记》的汉武帝时代(前140-前87),已有300多年。
这300多年,正是中国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期。
中国货币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从发生到发展、从凌乱到统一的巨变。
众所周知,楚国的语言、文化与中原各国并不完全相同,从出土实物看,其货币也与中原各国不同,自成体系。
“钱”作为货币名称,在中原显然是循着农具铲——铲形币——铜铸币路径演化而来的,语言背后有真实社会生活支撑,在楚国则没有这样的生活背景。
传世楚国文献如屈原的作品,并未出现“钱”字。
出土的楚国文字,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收字49054个,“钱”只出现1例(另有一字疑似),而且不能确认是货币。
“金”则出现88例,以“益”为单位确属货币的有19例。
因此,在找到更多文字证据证明楚国的货币也称“钱”之前,仅凭汉人记录下的“三钱之府”这一孤例,来判断此“钱”究竟属于故事发生时的楚国语言,还是流传过程中的中原语言,抑或司马迁记录时的汉代语言,是一件困难的事。
从现有知识看,属于后世中原语言的可能性更大。
解读“三钱之府”,这是另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三钱之府”带来的几个问题:楚国的“三钱”究竟是什么?“三钱之府”是一个什么机构?它与赦免罪犯有何关联,为何楚国人看见“封三钱之府”,就知道即将大赦?二、“三钱”是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吗对这一问题,迄今为止几乎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组肯定答案,其根据是南朝宋裴骃的注释。
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用东汉人贾逵和三国时人韦昭的观点来注释“三钱”:国语曰:‚周景王时将铸大钱。
‛贾逵说云:‚虞、夏、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
黄为上币,铜铁为下币。
‛韦昭曰:‚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也。
单穆公云‘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然则三品之来,古而然矣(按此处原标点作‚单穆公云:‘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
然则三品之来,古而然矣’‛,误。
‚古者有母权子,子权母而行‛是单穆公的话,‚然则三品之来,古而然矣‛是韦昭的话。
裴骃并将韦说‚二品‛误为‚三品‛,详下)。
骃谓楚之三钱,贾韦之说近之。
裴骃并未给出“楚之三钱”的明确定义,只表示接近“贾韦之说”,读者按文字的内在逻辑不难推出: “金币”分“赤白黄三等”;“钱”是“金币之名”而且自古分三品;“楚之三钱”即三种钱,亦即“赤白黄”三等。
按裴骃的意思,大概还是说“赤白黄”三种铸币,他生活在铜钱时代,应无法脱离大的时代背景。
到现代学者这里,“三钱”就被具体指为金、银和铜三种金属货币了。
但这一推论是受到误导的结果。
一方面,我国上古实行多元货币制度,同时流通贵贱几种货币,“钱”是青铜铸币,而且是低值货币,直到汉代,都与其他货币并称,并未取得货币总称的地位,不能用来表示其他币种。
司马迁对此尤为严格区分。
如《史记•平准书》中那段著名的“太史公曰”,开章明义就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在司马迁眼里,秦统一之前,“钱”是“龟贝金钱刀布”等多元货币中的一种;秦统一之后,“钱”是“金钱”两种货币中的一种。
金、钱并称,并不互相统属。
在金、钱之上另有抽象货币概念“币”与“货”,并演化出今天的“货币”一词。
另一方面,对照韦昭《国语解》,细读裴骃的注释,可以发现裴注充满误读和误导。
《国语》“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韦昭注云: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也。
古曰泉,后转曰钱。
贾侍中云:‚虞夏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
黄为上币,铜铁为下币。
‛大钱者,大于旧,其贾重也。
唐尚书云:‚大钱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
‛郑后司农说《周礼》云:‚钱始盖一品也。
周景王铸大钱而有二品,后数变易,不识本制。
至汉唯五铢久行,王莽时钱乃有十品,今存于民多者,有货布、大泉、货泉。
大泉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泉五十。
‛则唐君所谓大泉者,乃莽时泉,非景王所铸明矣。
又景王至赧王十三世而周亡,后有战国秦汉,币物改转不相因,先师所不能纪。
或云‚大钱文曰宝货‛,皆非事实。
又单穆公云‚古者有母平子、子权母而行‛,然则二品之来,古而然矣。
郑君云‚钱始一品至景王有二品‛,省之不孰耳。
韦昭时代“金”有金属、黄金、青铜三义。
他说“钱”是“金币之名”,又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泉”,显然此“金币”的概念是“青铜铸币”。
但凡有些钱币知识的人,读了韦昭的论述,都不会把古称为“泉”、以铢两记重、上有文字的“钱”当成金、银。
但他使用的“金币”一词,容易与“金属类货币”或“黄金货币”概念混淆。
单看贾逵(即贾侍中)的解释,也说不上错误。
其实他在节述司马迁的观点,但简括过甚,语焉不详。
贾逵说的“虞夏商周金币三等,或赤、或白、或黄”,显而易见就是司马迁说的“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只不过将其流通年代下延至商周。
需要注意的是,“金”只是司马迁所述虞夏六币中的一币,指不考虑铸造形态的金属,后面还有青铜铸币“钱”等五币与其并列。
贾逵将六币中的“金”称“金币”,循例“钱”就应称“钱币”,贝应称“贝币”,等等,金币与钱币、贝币是同级概念,互不统属。
分为“赤、白、黄”三等或三品,只是金币的特性,而非其他币种的特性,与“钱”并不相干。
贾逵在谈论了上古币制中的“金币”后,却没有接着谈“钱币”等其他五币,而是转谈“黄为上币,铜铁为下币(从司马迁所言看,应为‘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秦汉币制,将黄金与铜钱区别为两类货币。
虽然谈话有些跳跃,但有司马迁的完整论述作参照,读者也不会因此将“赤、白、黄”当成“钱”的属性。
但把韦昭、贾逵的注释放在一起,问题就出现了。
韦昭本来在注释青铜铸币,忽然引入贾逵重在金属类货币的说明,两个不同概念共享“金币”一名,对读者的误导开始了。
更大的问题出在裴骃那里。
他对贾、韦二人的注释断章取义,删除了两家注中能看出所论为“铜钱”的内容,只把两个概念不同的“金币”放在一起,读者自然会认为贾、韦二人说的是同一件事。
就这样,金属类货币“金币”偷换了青铜铸币“金币”的概念,与后者同义的“钱”被强行赋予金属货币才有的“赤白黄三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