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曹雪芹描写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
葬花吟[清] 曹雪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分类标签: 描写花作品赏析【注释】:《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红楼梦葬花吟_赏析
红楼梦葬花吟_赏析《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是一个极其著名的描写枯萎与消逝的诗歌。
这个场景描述了一个瑞雪初晴的冬日,宝玉看到花园里的金钗梅垂死挣扎的情形,非常悲伤,于是发出了这首葬花吟。
这首诗歌描述的不仅是枯死与消逝,也暗示了一种生命的轮回和命运的无常。
在一个冬季的结尾,花园里的花朵们全部枯萎,而这个场景中最能代表该主题的便是那金钗梅。
这个花冒着风雪在花坛上艰难跋涉,努力地延展自己的一丝残存生命,并且与此同时普遍的“冰雪消磨离恨,春水泛滥游魂”的诗意,加强了主题的极端性。
当我们看到这个花朵时,我们不难想到自己的短暂性,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生命的短暂性。
保玉的思考和咏叹,不仅是对冬季结束的悲伤,也是对生者与死者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歌不仅仅描绘了花朵的生命消逝,也描述了生活的无常。
例如,咏叹中提到的朝离夜湮,风飘零舞,和眼前世态炎凉,都暗示了生命的无常。
同时,保玉也在一定程度上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包括以前的生活,以及接下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例如,他感到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问题,最终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歌因此包含了哲学和超自然主题,强调了人类的本质和命运终将落入坟墓,而人的灵魂必须五旬飞升。
总而言之,《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表现了文化中心上地主和朝臣势力的腐败现象、官场斗争的无情和封建道德的虚伪色彩。
这首诗歌也通过把人们的短暂性和华丽腐朽的象征融入到诗意中,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性。
通过保玉的角度来思考,其中承载的教育意义也需要被强调:人类必须正确面对生命现实,并且跨越诸多无法驾驭的命运差异,才可能生活得更加充实。
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
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赏析【导语】:《葬花吟》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葬花词赏析
葬花吟赏析《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是为其思想价值。
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和曹雪芹同时期的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2)红楼梦--葬花吟赏析【赏析】《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宝玉之后文再批’噫嘻!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
林黛玉葬花吟原文及鉴赏
摘要:
一、林黛玉葬花吟原文
二、林黛玉葬花吟鉴赏
三、葬花吟背后的意义
正文:
一、林黛玉葬花吟原文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
这首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以下是《葬花吟》的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二、林黛玉葬花吟鉴赏
《葬花吟》展现了林黛玉的才情与哀愁。
诗中描绘了黛玉葬花的情景,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诗中以花喻人,表达了黛玉对生命短暂和身世遭遇的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它不仅表达了黛玉的个体情感,也反映了整个人类的生命困境。
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葬花吟背后的意义
《葬花吟》是林黛玉对生命和命运的叩问。
在她眼中,落花虽美,却注定要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表达了黛玉对生命的悲悯,对自然的热爱,对命运的反思。
同时,《葬花吟》也是黛玉对自己身世的哀叹。
她出身名门,却命运多舛,这首诗是她对自己命运的诉说,对生活的哀叹。
葬花吟诗词赏析
葬花吟诗词赏析一、诗句解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开篇就描绘出一幅暮春的凄美画卷,花儿凋谢,花瓣随风飘舞,这漫天飞花的景象看似美丽却带着浓浓的哀伤。
“红消香断”直接写出花朵的凋零,颜色不再鲜艳,香气也消失了,而“有谁怜”这一问句,就像黛玉在问这个世界,有谁会心疼这些凋零的花朵呢?其实也是在问有谁会心疼自己这个孤苦无依的人。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柔软的蛛丝挂在春日的亭台楼阁上,飘落的柳絮轻轻地扑打着绣帘。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氛围,蛛丝和柳絮都是很轻柔脆弱的东西,就如同黛玉自己的生命一般,在这个世界上飘荡无依。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这里黛玉从对花的怜惜转到了自己的愁绪。
深闺中的女子怜惜春天即将过去,满心的忧愁却没有地方可以排解。
这就像黛玉在贾府中的处境,虽然有宝玉这样的知己,但是她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担忧是难以消除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黛玉拿着花锄走出绣帘,不忍心踩踏那些落花。
这一动作描写特别生动,展现出黛玉的善良和对落花的敬重。
在她眼里,落花也是有生命的,不应该被随意践踏。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柳树和榆树只管自己生长得茂盛芬芳,却不管桃花和李花的飘落。
这有点像在说周围的人,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人真正关心黛玉的命运。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桃花和李花明年还会再次开放,可是明年这个闺阁之中还不知道有谁在呢。
这是黛玉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深深担忧,她不知道自己在贾府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是否还能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这里用燕子来比喻那些看似亲近却又无情的人。
燕子三月筑好了巢,可是它们太无情了,明年花开的时候虽然还可以啄食花蜜,却不知道人已经不在了,巢穴也会倾塌。
这就好像黛玉觉得自己在贾府中,虽然有过一些看似美好的时光,但是一旦发生变故,那些美好的东西都会消失。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葬花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葬花吟原文翻译及赏析《葬花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出彩的作品,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一、葬花吟简介《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二、葬花吟原文(程高通行本)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三、葬花吟翻译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
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
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
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
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
《葬花吟》品读赏析
《葬花吟》品读赏析【原文】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赏析】《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葬花吟解读
葬花吟解读《葬花吟》是《红楼梦》中一首重要的诗词,它以悲怆、哀怨的笔调,描述了林黛玉在暮春时节对落花的感慨和惋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林黛玉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寓含了作者曹雪芹对世事无常、美好短暂的感叹。
下面,我将对《葬花吟》进行解读。
首先,从诗词语言的角度来看,《葬花吟》采用了优美、凄婉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中描绘了暮春的景色,如“桃花扇底江南水,青春易老天难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落花飘零身世浮沉雨打萍”、“一抔净土掩风流”,形象地表现了林黛玉内心的苦痛和无奈。
其次,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葬花吟》深刻地表现了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诗中表达了她对落花的悲悯和同情,如“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同时也流露出她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哀怨,如“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是对林黛玉个人情感的展现,也是对世事无常、美好短暂的普遍感慨。
此外,从文化意蕴的角度来看,《葬花吟》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中描绘的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场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敏感和感慨。
同时,林黛玉的形象也寓含了古代文化中对才子佳人、红颜薄命的审美倾向。
这种文化意蕴的传达,使得《葬花吟》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最后,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看,《葬花吟》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诗词。
曹雪芹以精湛的笔法和深刻的情感,将林黛玉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首诗也以其哀怨、悲怆的笔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葬花吟》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极高艺术价值的诗词。
它以优美、凄婉的语言,深刻地表现了林黛玉的情感世界和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解读《葬花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韵曹雪芹葬花吟译文及赏析
红楼梦韵曹雪芹葬花吟译文及赏析红楼梦韵曹雪芹葬花吟译文及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这部小说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繁华和衰败。
其中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通过对葬花的描写,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和悲凉。
下面是对葬花吟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如下:白菊红梨细解意,缕金牌四点粧妆。
明眸皓齿贾花核,轻盈腰肢黛玛镜。
野艳红娘盈臆色,寒香冷月逐轻霜。
轻纱薄绮犹沉酝,清尘掩卷玉成章。
红袖轻摇别魂惑,绿帘点缀倚屏墙。
永夜角声触花意,香消翠减旧闺房。
赏析:这首葬花吟用形象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玛瑙花尤其是红花的热爱之情。
通过独特的写景手法,诗歌展现了世事无常和时光易逝的主题。
第一句“白菊红梨细解意,缕金牌四点粧妆。
”表现了对花朵的精细品味和深刻理解。
在曹雪芹的笔下,白菊、红梨都成了一种象征,寄托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花朵的粧妆则象征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和享受。
第二句“明眸皓齿贾花核,轻盈腰肢黛玛镜。
”通过对花朵和女性之间的巧妙比较,诗人以贾花的明眸皓齿来形容花朵的特点,以黛玛镜来形容花朵的轻盈腰肢,塑造了花朵的灵动与娇美。
第三句“野艳红娘盈臆色,寒香冷月逐轻霜。
”艳红娘是曹雪芹对花的一种拟人化的表达,也是对花朵的赞美。
冷月逐轻霜则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再美丽的花也难逃败落的命运。
第四句“轻纱薄绮犹沉酝,清尘掩卷玉成章。
”通过对纱和绮的沉酝和掩卷,诗人表达了对繁华的追求,也抒发了对生活琐碎的厌倦之情。
清尘掩卷玉成章,则寄托了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写作成书的渴望。
最后两句“红袖轻摇别魂惑,绿帘点缀倚屏墙。
永夜角声触花意,香消翠减旧闺房。
”表达了花朵的凄美,红袖轻摇是对于离别的描摹,绿帘点缀则展现了美好岁月中被遗忘的影子。
永夜角声触花意则是对生命终将消逝的思考,香消翠减旧闺房则是对过去的缅怀和无尽的悲凉。
葬花吟通过对花朵的描写,读者无法不感受到曹雪芹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消逝的思索,透过花朵展现了世界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葬花吟赏析
葬花吟赏析葬花吟赏析1葬花吟清代:曹雪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红楼梦阅读——《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阅读——《葬花吟》赏析《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语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是《红楼梦》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是红楼诗词中的杰作。
这种诗文结合的写法在其他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亦不少见,但结合如此紧密而非堆砌之作却是前无古人。
如果没有《葬花吟》和《芙蓉女儿诔》,黛玉与晴雯的形象便大打折扣。
脂砚斋对黛玉葬花十分欣赏,曾欲请人画出《葬花图》,但誓不遇仙笔不写,过了八年,虽遇到了善于描美人的余集,仍未画成,最终只能感慨“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可见黛玉葬花之美丽动人,绝非一般画家能描绘得出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葬花词赏析
【原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及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及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赏析一】《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及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及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歌之一,它以花喻人,抒发了林黛玉心中的哀怨和悲伤。
下面从诗歌主题、意象运用、艺术手法和文学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诗歌主题葬花吟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花与人的对比,二是生死与爱情的纠缠。
林黛玉通过赞美花的美丽和悲惨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悟。
她以花自喻,感叹自己身世飘零,爱情无果,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和哀怨。
同时,她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暗示着她的爱情如同花朵一般,美丽而短暂。
二、意象运用在葬花吟中,林黛玉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桃花、落花、残红、香消玉殒等,这些意象都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内涵。
其中,“桃花”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它既代表了花的美丽和短暂,也暗示了林黛玉的爱情如同桃花一般,美丽而短暂。
而“落花”则代表了生命的无常和凋零,林黛玉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三、艺术手法葬花吟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
其中,比喻和拟人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如“桃花犹醉露桃菲,春风吹开一夜魂”,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桃花的美丽和悲惨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借景抒情也是诗歌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如“柳丝挽留春色浓,桃花照影梦归空”,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林黛玉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
四、文学价值葬花吟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诗歌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它通过花与人的对比,表现了林黛玉的身世飘零和对生命的感悟。
其次,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艺术手法,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最后,葬花吟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死观和爱情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总之,红楼梦葬花吟是一首充满哀怨和悲伤的诗歌,它通过花与人的对比、生动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等各方面展现了林黛玉对爱情和生命的感悟。
《葬花吟》赏析
《葬花吟》赏析【2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成功诗篇之一.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情特色,而黛玉借《葬花词》感慨本身悲戚无奈的生涯和命运.这首词与第七十八回中的祭文《芙蓉女儿诔》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壁.
这首诗在作风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抒情极尽描摹,说话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出身的遭受和感慨表现得力透纸背.
词中“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一句用了湘妃哭舜的典故,以“血痕”喻湘妃竹,其色翠中带红则喻意林黛玉的一派自然活力与痴情.泪亦是此诗中主要意象,跟诗歌一样,是林妹妹魂魄和聪明的倾注,是黛玉形象的有机构成部分.“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也好,“鸟魂”也罢,都是借来比喻黛玉在尘世间的受难之灵,庭外悲歌发,黛玉心中又何尝不盛满道不尽的悲愁?为了幻想与爱情,她宁可“随花飞到天止境”.
《葬花吟》曲尽了,余音犹缭绕耳畔.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诗中黛玉以落花自比,写花实则写人,是以《葬花吟》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借喻,黛玉作为借喻的本体,始终藏在诗歌文本的背后,我们只有融入她所营造的暮春落花的意象群里,才能真正感悟到她的情绪升沉,真正看到她的心坎世界.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慨出身遭受和悲剧命运的代表作,其内容的饱满.情绪的丰硕.说话的丰盈是是林黛玉用热血和性命谱写的襟曲,向人们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苦楚而又独抱高洁.至逝世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了其自力人格的壮美与崇高.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受.命运.思惟.情绪融汇于景与物的描写之中,创造出内在丰硕.形象光鲜活泼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沾染力.
第1页,-共1页。
红楼梦--葬花吟--品读赏析
葬花吟黛玉葬花图《葬花吟》是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之中林黛玉所吟诵出来的一首诗。
全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
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葬花吟》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
具体信息【作品名称】《葬花吟》[1]【创作年代】清代【作者姓名】曹雪芹【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品原文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2]作品译文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
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
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
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
林黛玉葬花吟赏析 黛玉葬花原文及赏析
林黛玉葬花吟赏析黛玉葬花原文及赏析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场景,全书有两处:第一处,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此时画面美丽而温情,黛玉惜花,宝玉惜眼前惜花之人,两人无猜无碍,情投意洽,虽有春将逝,花正落的小伤怀,美好的情味依然从画面中流淌出来,爱情的动人之处跃然眼前,撩人心扉。
黛玉第二次葬花,……宝玉……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
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面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此时画面暗然凄美,葬花的氛围随着黛玉的情感起伏跌宕,哀婉之极。
是心性使然,由花儿凋零想到自己寄人篱下,漂泊无依的身世,感同身受,又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推进无法违悖的必然结果。
紫玉箫黛玉葬花贺世战飘缈林霏,阑珊春事,去兮韶景重英。
仙胎玉魄,竟一番同命,何奈飘零。
雨折风狎,伤死病、顾影谁凭。
花锄底、香魂入泥,酹祭无声。
承他滴滴恩泽,鲛泪为能酬,木石堪盟。
怡红快绿,那光阴,眉底恁地生情。
壤坟青冢,终尽矣、落得分明。
蟾光夜、横笔此间,了了凝凝。
葬花吟(曹雪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红楼诗词《葬花吟(黛玉)》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葬花吟(黛玉)》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葬花吟(黛玉)》原文及鉴赏【导语】:《葬花吟(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柔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葬花吟赏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
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
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
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