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与等式方程的意义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主要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可能还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知道等式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

2.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让学生掌握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方程的解法和实际问题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突出等式和方程的特点。

2.准备课件,生动展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关系。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等式,如“3 + 4 = 7”,引导学生关注等式。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等式?”鼓励学生举例。

呈现(10分钟)1.课件呈现“2x + 3 = 7”这个方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特点。

2.提问:“这个式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操练(15分钟)1.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强调等式和方程的解法。

巩固(10分钟)1.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案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案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式和方程这一抽象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等式和方程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难点:理解等式和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购物、做菜等问题。

2.准备课件,展示等式和方程的图形表示。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购物实例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例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花了20元。

让学生列出等式,表示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等式和方程的定义,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等式是指用“=”连接的式子,表示两边的数值相等。

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列出等式和方程。

例如,一组解决做菜的问题,煮鸡蛋需要2个鸡蛋和1个鸡蛋壳,问一共需要几个鸡蛋?让学生列出等式和方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等式和方程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什么?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些关于等式和方程的拓展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等式和方程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式和方程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其意义。

2.难点:等式和方程的实际应用,以及对方程的解法的研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等式和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橡皮等。

3.教学素材:生动的例题、实际问题、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等式:2 + 3 = 5。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简单的等式和方程,如:2 + 3 = 5,4 - 2 = 2,x + 3 =7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解释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方程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方程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方程的意义》展开,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维,培养他们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难点1. 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它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通过运算能够得到未知数的值。

2. 方程的解法掌握:学生需要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如加法原理、减法原理等。

3. 方程的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将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计算时间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方程的概念,通过例题使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方程的理解和解法。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法3. 方程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做一些基本的方程题目,巩固对方程的理解和解法。

2. 提高题:通过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的方程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主要介绍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性质,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并能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性质。

2.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

3.能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性质。

2.难点:等式和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等式和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等式和方程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和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1)-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1)-苏教版方程的意义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下第1~2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区分等式与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的核心之一,即建模。

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游戏:准备一张日历(2022年9月1~28日),竖列任意圈2个相邻的日期,告诉和,就能知道是哪两个日子。

圈三个也能知道。

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本伟大的数学著作,就是《九章算术》,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上禾(上等稻)三秉(捆),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谷子) 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禾一秉各几何?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就跟这道题有关系。

(一)初步感知:情景11.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个过程吗?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3.比一比,说一说感受。

情景2各写一个式子。

怎么写?跟前面的式子比较一下有何不同?情景3怎么样用式子表示其中的关系。

某+300=800某+300>800某+300<800情景4还能用式子表示吗?某+y=800某+y>800某+y<800(二)比较分类请你将下面式子按一定标准分为两类?(小组讨论)500+300=800400+300<800600+300>800某+300=800某+300>800某+300<800某+y=800某+y>800某+y<800(三)揭示意义第一种:等式:500+300=800某+300=800某+y=800不等式:400+300<800600+300>800某+300>800某+300<800某+y>800某+y<800第二种:含有未知数:某+300=800某+y=800某+300>800某+y>800某+y<800不含未知数:400+300<800600+300>800某+300<800500+300=800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式子500+300=800400+300<800600+300>800某+y=800某+300>800某+300=800某+300<800某+y>800某+y<800揭示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是本套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其含义。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课中,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等式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然后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的特点和作用。

最后,教材总结了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然而,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等式和方程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能够:1.理解等式的概念,知道等式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方程的概念,了解方程的特点和作用。

3.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难点:1.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2.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如等式的两边可以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及其含义。

2.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式和方程的特点和作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2、经历方程的建模过程,能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思想方法及价值,实现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

2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的认识是学生从算数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也为学生初中学习代数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实现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认识方程一、引入这一盘苹果有(4个)和一箱苹果(5)千克。

这个几个砝码分别重400克、200克、100克。

像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数可以称作已知数。

那么有已知数,就有——未知数。

(板书:已知数未知数)二、教学新课<一>在天平中理解数量间的关系1认识等量关系生活中有很多未知数,比如这个苹果的质量是 (未知的)师:根据你的经验,未知的数可以用什么表示?生:用字母表示。

师:用x表示这个苹果的质量可以吗?一个苹果的质量是x克,是未知的。

两个这样的苹果的质量就是2x 克,也是未知的。

如果我把这两个x克的苹果同时放入天平左边,400克的砝码放右边。

(出示天平图片)天平怎样?天平向右倾斜说明:两个苹果的质量比400克轻。

右边换一个200克的砝码,(出示图片)天平怎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式和方程的意义》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等式和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性质,能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等式和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等式和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等式和方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苏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表格式)

苏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表格式)

苏教版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表格式)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期春季课题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教学目标1. 学生在解决利用天平秤木块质量的具体问题中认识等式、方程,通过分类的学习活动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并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等式和方程的建模过程,发展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和符号意识。

2. 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人合作、正确分类等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用数学语言描述天平状态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天平)你玩过天平吗?(生:玩过)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天平图),你发现了什么?生:天平左边放着一颗50克的鸡蛋,右边放着100克的砝码。

左边比右边轻。

师:这是我们日常的语言,如果用数学的语言该怎样描述?生:50<1002.应用数学语言描述师:再来看,这两幅天平图,你能分别列出一个数学式子吗?生1:第一幅图是:50+50=10。

生2:第二幅图是50×3>100。

二、探究学习1.问题引入师: 像鸡蛋、砝码,它们的质量是已知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已知数,生活中还有很多数量是未知的,像这样一个木块的质量,就是未知数,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字母xyz来表示未知数,这个木块的质量不妨用x克表示。

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个木块的质量是多少?瞧,这四位同学把它分别放到天平上,状态是这样的(出示四幅图)。

你能分别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2.交流分享生1:第一幅图用式子表示是x+50>100,生2:第二幅图用式子表示是x+50<200,生3:第三幅图用式子表示是x+50=150,生4:第四幅图用式子表示是2x=200。

3.解决问题师:刚才我们想知道一个木块的质量是多少,同学们找到了四幅天平图,哪副图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呢?生:右边的两幅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的主要内容有等式与方程的定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式的性质以及方程的解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学习等式与方程时,可能会对抽象的概念产生困惑,对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与方程的含义、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等式与方程的概念辨析、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教学、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等式与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等式与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性质。

3.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探究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学习方程的解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1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懂得验证答案;(3)知道方程的数学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解题方法;(2)能够熟练地解决一些类似的应用问题。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2)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方程的概念和意义;(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及验证答案。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方程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对于方程的真正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对具体的应用实例的设置,让学生在实际的解题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含义和作用。

2. 讨论教学法:通过与学生讨论式子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真正意义和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式子“10+x=16”,然后问学生这个式子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进行解释。

接下来,引导学生将式子变形,让学生找出x的取值。

让学生了解到,通过运用方程的解法,就能求出未知数的值。

2. 讲解(20分钟)(1)概念及含义的讲解:接下来,老师将对方程的概念及其含义进行讲解。

首先,将方程的定义告诉学生:方程是用来表示等式的一些式子。

(2)解方程:接着,老师讲解如何解方程,讲解解题的基本步骤,告诉学生如何把方程式子变形为x=的形式,再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3)解方程实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实例,通过学生自己的解题来体验方程解题的方法。

如:① 2x+4=10,② 3(x-4)+2x=5(x-1),③ 5(2x+3)-3(3x+1)=1。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实例。

(4)验证答案:让学生找出自己解题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答案的正确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是本学期数学课程的起始章节,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简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学习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 对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理解不清晰;2. 不能准确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对方程的解法不熟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知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意义;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等式与方程的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入等式与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新课讲解:讲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等式与方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等式与方程的运用方法。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与方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式与方程的含义1.等式: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关系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对等式与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知水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主要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性质和简单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代数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涉及等式和方程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概念理解不深、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难点:解方程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小明有2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等式:两个表达式用等号连接起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例题1:解方程 2x + 3 = 7例题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3x - 4, 5 + 2y, 8 = 4x - 1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

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学生自备学习用品、草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等式与方程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等式与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强调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

3. 练习: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区别,引导学生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等式与方程的概念2. 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3. 方程的解法4. 课堂练习5.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等式与方程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等式与方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等式和方程的概念;2.学习用字母表示数;3.了解方程在数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等式的概念;2.方程的概念;3.用字母表示数;4.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等式和方程的概念;2.用字母表示数。

四、教学难点1.方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归纳法;2.演绎法;3.合作学习法;4.问题解决法。

1. 导入新课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2.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等式和方程的概念1.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3.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3. 用字母表示数1.引导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2.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4.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在实践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引导学生再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2.通过开放式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设备查找相关信息;2.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拓展自己的数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探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尽可能多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等式与方程的含义-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含义。

2.掌握等式两边可以交换的特点。

3.掌握如何通过加减法和乘除法来维持等式的平衡。

4.学习方程的概念和含义。

5.理解方程是用来求解未知数的。

二、教学重点1.等式的含义和特点。

2.通过加减法和乘除法来维持等式的平衡。

3.方程的概念和含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方程是用来求解未知数的。

2.通过加减法和乘除法来维持等式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含义。

2.演示法:通过例子演示加减法和乘除法来维持等式的平衡。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引入和扩展(5分钟)通过引入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式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

然后引入加减法和乘除法,告诉学生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持等式的平衡。

2.讲解概念(10分钟)在讲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时,让学生知道等式是由两个表达式或数字之间用等号连接在一起的数学语句。

而方程则是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等式,并且我们需要求解这些未知数才能让等式成立。

3.演示解决等式(15分钟)通过例子演示加减法和乘除法来维持等式的平衡,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在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加减法或乘除法来使它们平衡。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等式两边可以交换。

4.引入方程(10分钟)在讲解方程含义时,让学生知道方程是用来求解未知数的。

我们可以把一个问题转化为一个方程式,然后通过求解未知数来解决。

5.练习(2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等式和方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让学生理解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6.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教学属于基础性教学,但是也并非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教学应注重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并通过多种讲解、演示和练习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1课《等式、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主要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用等式和方程表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知识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等式和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用等式和方程表示实际问题,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培养学生用等式和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发现等式和方程的实际应用。

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用等式表示:2 × 2 = 4(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如: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用方程表示:60t + 80t = 240,其中t为两车相遇的时间。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用等式和方程表示教材中的其他实际问题。

如:小明有10个篮球,小华给了他3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篮球?用等式表示:10 + 3 = 13。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换解题方法,讨论哪种解题方法更简洁。

如:解方程3x + 5 = 14,可以交换解题方法,讨论哪种更简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方程与等式《方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方程与等式《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

(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具学具天平、不同质量的砝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上课带来了一件重要的称量工具。

(出示天平)同学们认识吗?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秤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其实,在天平中蕴含着很多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平的世界来学习天平里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天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准备】二、探究过程1.学习方程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方程的意义。

(板书:方程的意义)(1)介绍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认识,这是天平)天平是用来干什么的?(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两边不放物体的时候,指针指向中点,这时天平是平衡的。

如果我们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天平才能平衡?(当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才能平衡)(2)观察。

在天平的左盘放两个50g的砝码,右盘放一个100g的砝码,观察这时的天平怎么样?(天平平衡)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怎么样?(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50=100或者50×2=100)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因为等号两边的数相等)你能给这个式子起个名字吗?(等式)你能再举出一个等式的例子吗?把天平左盘中50g的砝码拿走一个,提问:这时天平出现了什么现象?(天平失去平衡)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的现象吗?(50<100)这是一个等式吗?(不是)提问:如果我们在左盘上放一个重x克的砝码,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测:天平可能平衡;也可能左边重,右边轻;还可能左边轻,右边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方程的意义。

(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具学具
天平、不同质量的砝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上课带来了一件重要的称量工具。

(出示天平)同学们认识吗?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秤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其实,在天平中蕴含着很多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平的世界来学习天平里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天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过程
1.学习方程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方程的意义。

(板书:方程的意义)
(1)介绍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认识,这是天平)天平是用来干什么的?(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两边不放物体的时候,指针指向中点,这时天平是平衡的。

如果我们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天平才能平衡?(当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才能平衡)
(2)观察。

在天平的左盘放两个50g的砝码,右盘放一个100g的砝码,观察这时的天平怎么样?(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怎么样?(质量相等)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50=100或者50×2=100)为什么用等号连接?(因为等号两边的数相等)你能给这个式子起个名字吗?(等式)你能再举出一个等式的例子吗?
把天平左盘中50g的砝码拿走一个,提问:这时天平出现了什么现象?(天平失去平衡)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的现象吗?(50<100)这是一个等式吗?(不是)
提问:如果我们在左盘上放一个重x克的砝码,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猜测:天平可能平衡;也可能左边重,右边轻;还可能左边轻,右边重。

教师分别演示学生猜测到的三种情况。

你会用不同的式子表示这三种情况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50=100x+50>100x+50<100
教师在左盘中放一个重x克的砝码,把右盘中的100g砝码换成标有200g的砝码,天平右边向下倾斜,让学生列出式子。

教师板书:x+50<200
教师把左盘中的另一个50g的砝码也换成标有“x克”的砝码后天平平衡,提问:你能列出式子吗?(2x=200)
观察这几个式子,与前面的式子比较,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这些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吗?(可以)
(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分类。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得出了一些数学式子。

如果把这些式子分类,想一想:它们可以按怎样的标准来分呢?小组讨论,尝试分类。

50×2=10050<100x+50=100x+50<100
x+50>100 x+50<200 2x=200
学生讨论后,各组汇报是怎么分的,标准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出:
①看是否含有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有:
x+50=100x+50<100x+50>100x+50<2002x=200
②看是不是等式。

等式有:
50×2=100x+50=1002x=200
提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引导学生明确:在给这些式子进行分类时,因为选择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

如果我们继续作进一步的分类,你们还会分吗?
学生再次讨论分类。

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最后得到一组相似的式子:x+50=1002x=200
2.概括。

提问:这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
像x+50=10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理解。

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你能举出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然后看它是不是等式)
4.思考。

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概括出:等式包含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用集合图表示如图:
5.拓展延伸。

观察下面这几个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

(1)5+8x()(2)3+7x=15()(3)36-30=6()
(4)5-y>7()(5)9x=0()(6)18÷x=3()
(7)2x+4x=18()(8)320÷8=2x-50()
先小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再汇报。

学生汇报结果,是方程的有(2)、(5)、(6)、(7)、(8)。

提问:为什么(1)、(4)不是呢?(它们不是等式)通过这个练习,你对方程的意义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1:未知数还可以用y或其他字母表示。

生2:在方程中,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生3:在方程中,未知数还可以在等号的右边。

【设计意图:借助平衡的天平来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三、课末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学反思
1. 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天平、砝码等等。

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天平此时的状态”用式子表示出来。

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答案”或“结果”,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理解而不是被告诉。

2. 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出含有非等式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方程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归纳、类比中,自己总结出了方程的意义,课堂效果很好。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1.下面哪些是方程?说说为什么。

9-y>317-8=952-16=70-x
27÷x=9 2+3x4x=0
2.判断题。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
(3)方程一定是等式。

()
(4)等式一定是方程。

()
3.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7+x<35 3.6x=43.2 37.8x=41
x-2.6=1.3 28.5+x=50 33+24=57
x+y<y+3 240-x=200 3×5=15
4.看图,列方程。

(1)(2)
(3)(4)
(考查知识点:方程的意义;能力要求: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B类
1.数一数:全班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把女生人数看作未知数x,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2.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共夺得16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比位居第二的韩国代表队夺得的金牌数x的3倍少9块。

用方程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

(考查知识点:方程的意义;能力要求: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方程有52-16=70-x27÷x=94x=0根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 (1)✕(2)(3)(4)✕
3.等式有x-2.6=1.3 3.6x=43.228.5+x=50240-x=20037.8x=41
33+24=573×5=15
方程有x-2.6=1.3 3.6x=43.228.5+x=50240-x=20037.8x=41
4.(1)x+20=100(2)x+x=800或2x=800
(3)80+x=150(4)x+x+x+35=125或3x+35=125
B类:
1.略
2. 3x-9=165
教材习题
教材第2页“练一练”
1.等式:6+x=14 36-7=29 50÷2=25 y-28=35 5y=40
方程:6+x=14 y-28=35 5y=40
2. 3+x=10 x×6=48 240÷x=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