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儿童诗)课程【总第20课时】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第一部分小学各年级必背篇目一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7.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香馨校园——“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关 键 词 : 儿 童诗 ” 校 本 课程 实践 “
收获
展望
为 了促 进 学 生 的全 面 、 谐 的发 展 , 高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和 提 养 , 校 经 过 多方 讨 论 , 0 9 将 “ 童 诗 ” 为 校 本课 程来 我 于2 0 年 儿 作 开 发 和 实施 。 一 年 来 的实 践 过程 中 , 在 我们 发 现 这项 课 程不 仅 让 学 生 增 长 了文 化 知 识 、 化 了生 活经 验 、 迪 了心 智 成 长 , 深 启 而 且健 全 了学 生 的人 格 . 发展 了学 生 的 个 性 , 也 因 此促 进 了 并 教 师 的专 业 成 长和 学 校 的特 色 形 成 。 “ 童 诗 ” 本课 程 的 提 出 儿 校 宿 豫 区 大兴 中心 小 学 是 江 苏省 行 知 实 验 学 校之 一 ,为 了 深 化 生 活 教 育 , 升 学 校 品位 , 受 陶 行 知 创 作 的 一 组 以“ 提 我 诗 的学 校 ” 题 的 诗歌 的 启 发 , 出 了在 学 生 中积 极 开 展 学 创 儿 为 提 童 诗 的活 动 . 到 了学 校 教 师 的 响 应 。在 大 家 的建 议下 , 校 得 学 正 式提 出 了将 “ 童 诗 ” 为 学 校 的校 本 课 程 来 开 发 和 实 施 。 儿 作 在 讨论 中 , 们 觉 得 在 小 学 生 中 广 泛 开 展 学 创 “ 童 诗 ” 动 我 儿 活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 ) 华 文化 的 传 承 离不 开诗 教 。 中 国 自古 就 是 一个 诗 一 中 的 国度 . 在2 0 多 年 前 , 子 就 提 出 了 “ 、 、 、 ” 早 Oo 孔 兴 观 群 怨 的诗 教 理 论 , 还 亲 自编 写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第 一 部 诗 歌 教 材 《 他 诗 经》 。从 “ 学 诗 , 以 言 ” 孑 子 时代 , 唐朝 科 举 取 士 , 员 不 无 的 L 到 官 经 由科考 出身 , 须 通 晓 诗律 。 民间 也 以 读诗 懂 诗 为 荣 , 必 自庙 堂 至市 井 , 处 是 待 , 处是 诗人 , 到处 是 诗 教 。 日常运 用 、 到 到 也 生 活 教 育 、 谚 格 言 , 深 入 民 问 , 入 生 活 , 俗 共 赏 , 灌 俗 诗 化 雅 诗 溉 了 伟大 的 民族 和 辉煌 的历 史。 ( ) 程 改革 呼唤 诗 教 。 《 础 教育 课 程 纲 要 ( 行 ) 提 二 课 基 试 》 出 :学 校 在执 行 国家 课 程 和地 方 课 程 的 同 时 ,应 视 当地 社 会 “ 经 济发 展 的具 体 情 况 , 合 本 校 的 传 统优 势 、 结 学生 的兴 趣 和 需 要 , 发或 选 用适 合 本 校 的课 程 , 开 即校 本 课程 。 我们 开 发 旨在 ” 提 高 学 生 的人 文素 养 , 进 学 生 和 谐 发 展 的 “ 童 诗 ” 促 儿 校本 课 程, 不但 符 合课 程 改 革 发 展 的 方 向 , 且 有利 于学 校 特 色 的形 而 成 , 利于 学 校办 学 品 位 的提 升 。 有 提 高学 生 的 人 文 素 养是 课 程 改 革 的 目标 ,这 个 目标 的 达 成 离 不 开优 秀 文 学作 品 的阅读 。 翻开 苏 教 版小 语 教 材 , 我们 不 难 发 现 , 歌 的教 学 逐 渐 得 到 了关 注 , 诗 几乎 每 一 册 教 材 都安 排
三年级(1 - 4)班 古诗鉴赏校本教材
目录1.咏鹅 (2)2.七步诗 (3)3.咏柳 (4)4.出塞 (5)5.望庐山瀑布 (6)6.鹿柴 (7)7.静夜思 (8)8.古郎月行 (9)9.回乡偶书 (10)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11.绝句 (12)12.江雪 (13)13.风 (14)14.赠汪伦 (15)15.早发白帝城 (16)16.望天门山 (17)17.春夜喜雨 (18)18.绝句 (19)19.游子吟 (20)20.望洞庭 (21)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作者我知道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
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二、译文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三、原文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四、诗文赏析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为了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做好《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实施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显特色、出成果、争示范,特将方案制定如下:一、课程开发的背景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
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
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植根于学生阅读生活领域,借助古典诗歌这一载体,让学生认识人类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多元优秀文化的营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中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书香文化具体目标:1、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接触、学习古典诗歌作品,从小广读博览,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
在大量诵读、欣赏等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孩子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读写能力,形成语文学习宽厚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
2、造就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教师教育应该从读书开始。
教师们沉下心跟学生一起读,去读古典诗歌,从中外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
一方面能滋润自己的心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的新人;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多读书。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2、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练习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小学二年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小学二年上册校本课程目录第一章儿童诗—————(页—页)第二章共读书目推荐——(页—页)第三章古诗必背————(页—页)第四章传统文化经典诵读(页—页)第五章走进周恩来———(页—页)第一篇章儿童诗引言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诗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儿童诗要分行,有诗味,不在于长短。
它具有饱满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凝练形象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等特点。
儿童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诗和图画——好看的诗;诗和数字――好玩的诗;诗与拟人――有趣的诗;诗与联想――创造性的诗;诗与节奏――音乐性的诗;诗与灵感――巧妙的诗。
通过儿童诗走进文学,学会文学地表达,学会讲述自己的话,孩子们会发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也许从此他就会爱上写作。
从儿童诗中学会写作,能让童心永驻,让诗心永存。
《画》田野里,落彩霞,五彩缤纷一幅画,高梁红,举火把,玉米抱着黄金塔,豆荚荚,一都噜,谷穗好像狗尾巴。
芝麻穗,一条鞭,棉桃吐絮绣球大。
画儿美,是谁画?农民伯伯是画家!月亮和我交朋友天上,圆圆的月亮慢慢游,水中,圆圆的月亮晃悠悠。
我对着圆圆的月亮,招招手,月亮跟我一起走。
走呀走,走呀走,月亮和我交朋友,一直送我到家门口。
阳光没有声音金波阳光没有声音,阳光却能带来音乐,第一缕阳光倾泻,像金色琴弦闪烁。
鸟儿开始唱歌,叫声悠长而快乐;被照亮的露珠落下来,飞溅起五颜六色。
阳光和太阳一样从升到落,永远沉默,它像母亲养育着生命,嗨哟生命中的音乐。
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爱中国的长江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我爱祖国爱中国的长城那连绵起伏的巨龙俯卧在中华大地上我爱祖国爱中国的每一寸国土那受人欺压的历史早已过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啊,我爱祖国第二篇章共读书目推荐二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罗尔德·达尔这是一篇由罗尔德·达尔写的一篇童话故事,看了这本书,你会体会到,在学习上也要有像狐狸爸爸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多动脑筋,碰到困难不灰心,我能行,别停下,我很快会成功的!2《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卡罗尔是一部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童话,由于其中丰富的想象力和种种隐喻,不但深受各代儿童欢迎,也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
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总第 1 教时教学内容早发白帝城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难点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课前修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1)熟读古诗(2)理解诗意(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校长寄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通过诵读经典,我们可以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
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我们创办这本教材,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们相信这本教材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目录1.寻隐者不遇此诗讲述了一个诗人寻找隐士的经历,但最终未能找到。
这是一首典型的唐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2.古原草这首诗描述了一片草原的美景,描绘了草原上的草、花、鸟和天空。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3.登乐游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乐游原上的游历经历,包括山、水、云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鹿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只鹿,以及他对鹿的观察和感悟。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5.XXX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的美景,包括江水、雪花和树木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6.江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景,包括江水、山峦和花草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7.敕勒歌这首诗描绘了敕勒人的生活和传统文化,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战争等方面。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敕勒人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8.梅花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景,包括花朵、枝条和芳香等方面。
小学一年级校本教材《儿歌和古诗》
引言一年级校本教材选编了儿歌和古诗。
儿歌是一种为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并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
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道理、或一个目的,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
儿歌教育就是以儿歌作为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使儿童理解并诵读,从而发展语言、认知、情感、品德等能力的一种教育。
儿歌教育不仅仅是作为教学、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加以应用,而应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内容上赋予时代内涵,反映现代生活与未来。
我们尝试现代儿歌教育,就是要体现儿歌特殊的教育价值,使这源源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在诗意盎然和滋长着儿歌的温润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会将我们的文明保存、承接得更加完好,使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儿歌的感染熏陶中不断得以提升。
让儿歌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舞蹈!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去学念儿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儿歌的形式完成自己对时代和生活的感悟与表达,让他们原本纯真的心灵在儿歌中自由驰骋。
我国古代诗歌篇幅短小、文辞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是艺术珍品,很适合少年儿童诵读、记忆。
通过记诵这些诗词,儿童可以受到多个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
通过儿歌、诗歌诵读教育的开展,让经典文化溢满校园;通过儿歌、诗歌教育的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孩子们沐浴经典的和风细雨,传承文明,茁壮成长!上篇 趣味儿歌上学歌 (1)上课了............................................................2 做早操............................................................3 祖国妈妈.........................................................4 秋天来了.........................................................5 我的家真好 (6)南瓜............................................................7 自己的事自己干.............................................8 妈妈夸我巧妞妞.............................................9 堆雪人 (10)下篇 古诗欣赏春 晓.........................................................11 游子吟 (12)咏雪诗.........................................................13 风 ............................................................14 江 南 (15)目 录1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上篇 趣味儿歌第一课 上学歌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今天,我 站在这里,是多么幸福,多么自豪。
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浓厚的童真和想象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和想象力,对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开发和设计儿童诗校本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课程,使之能够切实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下面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讨论。
一、课程目标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既能够促进儿童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又能够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儿童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心灵去感悟诗歌中的美和智慧;2.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3.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诗歌创作和表演中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华;4.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诗歌中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真理。
二、教学内容儿童诗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精心设计,选取经典的儿童诗歌作品,涵盖各个领域和内容,既能够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又能够培养其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典儿童诗歌的欣赏与解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诗歌作品,通过朗诵、解读和赏析,使儿童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美和智慧;2.儿童诗歌的创作与表演:开展儿童诗歌的创作活动,引导儿童用心灵和想象力去感悟生活,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表演和朗诵,展现个人的特长和才华;3.诗歌与生活的结合: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用诗歌去感悟生活的美好和真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4.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诗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
中华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诵读中华古诗文诵读方案一、活动意义及问题提出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诗词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小学生古诗词诵读辅导摘要》为主,即《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必须会70首诗词为底线,上不封顶,每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部分篇目。
由于年龄、年级不同,背诵篇数及篇目也所有不同。
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各学段背诵的相关篇目、篇数为准。
各年级均以所学课本所有古诗词为保底背诵内容。
小学毕业时,每位学生最低要求会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70首古诗词,上不封顶。
三、活动的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1、时间安排:(1)开展“每周赏诗”活动,周数量可由班级自由规定,利用早读、午读(上课前20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好内容,坚持师生同读。
(2)从学校领导到全体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3)各班每周抽出固定时间,用于对本班古诗词背诵进行辅导。
并对本周进行的古诗学习进行全面回顾,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赛。
2、主要措施:(1)学校推荐80首古诗,供各班参考选用(每学期每名学生的最低积累量15---20首)。
二年级古诗词(校本课程)
目录:1、2、目录3、赠刘景文宋苏轼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5、春雪唐韩愈6、春晓唐孟浩然7、山行唐杜牧8、山居秋暝唐王维9、秋词唐刘禹锡10、鹿柴唐王维11、赠汪伦唐李白1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13、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14、别董大唐高适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16、山中送别唐王维17、回乡偶书(一)唐贺知章18、回乡偶书(二)唐贺知章19、静夜思唐李白2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21、草唐白居易22、咏柳唐贺知章23、春夜喜雨唐杜甫24、梅宋王安石25、石灰吟明于谦26、竹石清郑板桥27、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28、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29、雨过山村唐王建30、初秋行圃宋杨万里31、望庐山瀑布唐李白32、江雪唐柳宗元33、望天门山唐李白3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35、绝句(一)唐杜甫36、绝句(二)唐杜甫37、绝句(三)唐杜甫38、绝句(四)唐杜甫- 1 -课本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 -拓展阅读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 3 -拓展阅读二: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
江苏邳州市燕子埠镇中心小学靳庆华儿童诗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依托儿童诗阅读、创作教学以及儿童诗文化教育活动制定的以学校为本位的进行儿童诗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在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内容设置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补充和拓展。
儿童诗课程是农村小学生自主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课程资源的最优化,是教师专业精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然诉求。
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不仅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与礼仪文明传承的需要,还是我国时代发展背景下人文素养回归的必要条件。
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认识世界能力与审美创新能力,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铺垫厚重的文学底蕴,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全面厘清儿童诗的文学特点以及儿童诗课程开发的积极意义,对儿童诗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客观分析,结合学情、状态等因素对儿童诗文本进行挖掘,构建完整的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一、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与智力特点,要尽可能保障内容丰富、生动、趣味性强。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将大量的图片信息与趣味文字相结合,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具体、形象,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教育性原则尽管儿童诗校本教材及课程开发要遵循趣味性原则,但是其毕竟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具有教育、审美和认识的功效,让孩子在学习儿童诗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不同于一般文学体裁的优美、生动,也能够通过感悟剖析得到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升华;既能够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又能够增长学识认知、提高审美情趣。
3.整体性与差异性共存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整个学校的课程需求,兼顾整体,另外也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样的,也不会有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智力水平一样的学生,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所侧重,有所调整,将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更具针对性。
小学《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1)东去,浪淘(2)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赤壁。
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6)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fā)(8)。
羽扇纶(guān)巾(9),谈笑间,樯橹(10)灰飞烟灭。
故国(11)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
人生(13)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14)江月。
注释(1)(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175-210)字公瑾,人。
因其相貌英俊而有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
(8)英发:英俊勃发。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
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
“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
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
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
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儿歌》幼儿园也可用
目录2一、好好学习我能行——学习篇·······················8二、海底世界真神奇——海洋篇······················三、我和动物好朋友——动物篇····················15第一篇好好学习我能行—学习歌写字歌x i ěz ìg ē眼与书本一尺远y ǎn y ǔsh ūb ěn y ìc h ǐy u ǎn,手离笔尖一寸高s h ǒu l íb ǐj i ān y íc ùn g āo,胸口课桌隔一拳x i ōn g k ǒu k èz h u ōg éy ìq u án,身子挺直坐坐好sh ēn z i t ǐn g z h íz u òz u òh ǎo.读书歌d ús h ūg ē读书时d ús h ūs h í,要注意y àoz h ùyì,手扶书s h ǒu f ús h ū,脚放平ji ǎof àngp íng,肩不斜j i ān b ùx i é,身坐正sh ēnzu òzh èng,书声朗朗真好听sh ūsh ēngl ǎngl ǎngzh ēnh ǎot īng。
二年级语文古诗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二年级校本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语文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材◆课程类型:校本课程古诗诵读◆课程开发: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教学材料:创新街小学学生古诗诵读篇◆授课时数:20课时◆授课教师:创新街小学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授课对象:创新街小学年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013.9月至2014.7月课程目标:校本课程二年级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一、指导思想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儿童时期诵读古诗文,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中促成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我校开展了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自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已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抓好实验工作。
使中华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二、指导重点:1、古诗中的抑扬顿挫2、注意把握节奏感3、肢体语言的运用4、创设美妙的情景5、展开大胆的想象三、总体目标利用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古诗诵读》,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四、时间安排间周一次的阅读课。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两分钟,大家一边念一边等其他同学进教室,帮助安静教室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早读的十五分钟用于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在时间上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具体措施利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背诵与单独背诵、小老师教读与老师讲故事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小型而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小学古诗校本教材
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2.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4、语:说话。
5、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1、荷尽:荷花枯萎。
2、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风霜。
5、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4. 惠崇《春江晓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5.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墨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背景】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
【注词释义】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洗砚池: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在池水里洗刷毛笔,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淡墨痕: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诗中指人间。
【读读背背】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词释义】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诗]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词释义】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赏析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资料
1、枫桥夜泊张继教课目的:1、背诵。
2、经过看图和朗诵,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觉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yuèluòwūtíshuāngmǎntiān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fēngyúhuǒduìchóumián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sūchéngwàihánshānsì姑苏城外寒山寺,yèbànzhōngshēngdàokèchuán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读中感悟作者背景张继(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邻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有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朝寺院的子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孤独安静寒山古寺,子夜里钟声婉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季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靠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冷清的水乡秋夜,陪同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觉是多么悲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风采的倒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只烘托出夜的安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觉时空的永久和孤独,产生出相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联想。
这种动静联合的境界创建,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神韵。
三、背诵2、渔歌子张志和教课目的:1、背诵。
2、经过看图和朗诵,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觉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儿童诗)教学计划浦阳三小张珍凤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大部分同学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还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1、通过阅读教师所选定的诗歌,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
2、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朗读、思维能力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阅读完毕后能及时归纳、总结,能独立完成好阅读笔记,在家长的帮助下,填写好“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爱好。
2、能从诗歌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1、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诗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2、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3、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阅读活动4、定期评选出“读书小博士”、“创作小精灵”、“儿歌大王”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每首诗歌为一课时第一课时春教学目标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三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一、识春1.谈话激趣: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
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
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读议《春天到了》(1)范读:《春天到了》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二、赏春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 出示:《春雨》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风》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轻轻地流过来/甜甜地流过去/是一条酒也似的河/蝴蝶尝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乐得终日不停地哼歌。
春风/是用明媚阳光酿成的蜜/是用花香鸟语酿成的酒,/来吧,大家快来饮一杯!2.小组学习(1)四人小组内合议选择一首诗歌学习。
(2)说说可以如何学懂诗歌?讨论后归纳:读出特色、悟出真情、画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读议第二课时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分享童年的快乐。
板书:儿童诗两首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要点: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
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课文,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3、初步背诵二、五小节,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本站版权说明1、读题。
2、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逐幅出示与课文有关的画面)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给诗歌的各节标上序号,并想想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2、问:哪几节是写大自然语言的?指名读。
三、学习诗歌的2—5节。
1、学生从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读,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节,知道了()。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几位同学同时读)(2)谈谈自己读懂什么。
(指名回答的同时,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自己读懂什么)第四课时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师:读得真好听。
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答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师: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5. 竹里馆教学目标: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
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
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3、析。
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
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
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三、下课。
第五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
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
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
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七课时秋浦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读诗题,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秋浦歌:地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产地之一。
)二、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指名读)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三、深入理解诗句。
1、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引导学生理解“照”、“乱”在诗句中的意思,鼓励学生看图读诗句理解诗意: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