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儿歌童谣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童谣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方案
--------槐芽镇中心小学
一、课程开发背景
槐芽镇中心小学(原名:保安堡村小学),创建于一九六二年,位于槐芽镇中心地带。2003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强县以来,学校凭借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建西部教育强县,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的强劲东风,在县教育局及镇教委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抓管理,同心同德求质量,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家长示范学校”、“科研项目学校”、“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市级“农村示范小学”;县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育科研强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明星学校”。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建设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2 1世纪新型学校,让每一位教师尽情享受职业的尊严与自豪,让每一名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的办学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使新课程的理念逐渐走进了课堂,走进了班级。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实践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语言环境变了,要求高了,从原来的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孩子们一方
面为进入小学高兴,充满欢喜、新奇之情,希望早点能自己读书。因为,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另一方面,又有几分胆怯,特别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和家庭呵护过多的学生,因他们的能力有限,对文字世界还十分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面对反差,处理不好会打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们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天真,喜爱说话,但往往语言太快,语序乱,交往中不会运用礼貌语言,还有少数学生怕难为情,不善于与成人交往,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语言发展特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决定开发“儿歌童谣”课程,把它作为学校“成长体验”系列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如下:
(一)“儿歌童谣是一种民俗文化”
儿歌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儿歌童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儿歌童谣流传地域之广、流传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早就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与之有关的著述、文集数量惊人。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没有儿歌童谣便没有童年”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儿歌童谣,儿歌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哼唱朴素无华、音韵和谐、节奏多变、语
句简练、琅琅上口、易懂易记、幽默诙谐又涉及动物、生活常识、语言、游戏、忆旧等各种内容的儿歌童谣成为许多过来人童年、少年时的必读课。
(三)“灰色儿歌童谣正在流行”
媒体报道:孩子传唱不健康童谣的现象困扰着家长和老师。这一现象说明校园里缺乏反映儿童情趣、儿童生活、健康的便于流传的校园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儿歌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流传下来的、富于民族特色的、优秀的儿歌童谣,指导学生自己创作健康的、赋予时代气息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童谣,并以此丰富校园文化。
(四)“儿歌童谣是一面镜子”
学生好动、爱玩,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儿歌童谣利用这一特点可满足学生的需要,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营造文明友爱的成长空间,而且校园儿歌童谣不仅可让同龄孩子相互了解,同时也可让父母和老师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五)“儿歌童谣我们有基础”
从2006年起,学校开设了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兴趣小组,学生兴趣浓厚,欣赏与创作水平日渐提高。指导教师熟悉儿童生活,了
解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水平,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人与事,会欣赏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学生作品多篇发表,并且在全国童谣传唱中获二等奖。以此为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具有一定的基础,校内条件成熟。融民俗性、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创造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儿歌童谣,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儿歌童谣的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儿歌童谣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儿歌童谣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把健康向上、易学易唱的儿歌童谣引入到校本课程中,这也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新探索和尝试。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儿童歌谣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满足学生好闹、好动、好新奇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主动健康发展的目标,儿歌童谣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借助于儿歌童谣
这一载体,发展学生言语智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体目标设置如下:
1.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儿歌童谣,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格式、题材选择及一般创作方法。
2.在学生开始接触语言文字之初,利用生动有趣、文字浅显、结构整齐、琅琅上口,易于接受的儿歌童谣形式,培养其阅读兴趣,帮其积累语言,发展朗读和口语能力,体验遣词造句。
3.通过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世界的纷繁与陆离,通过儿歌童谣的学习,欣赏美,创造美。
4.用儿歌童谣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时空。
5.通过学习儿歌童谣,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包括言语知觉、言语记忆、言语思维、言语情感、言语个性等素养及其综合。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儿歌童谣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