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北京高三期末语文作文写作都考了什么话题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海淀期末作文题目1议论文“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范文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海淀期末作文题目1议论文“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范文①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号文(一类上)个性之美与秩序之美参差错落之美和协调统一之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趣,两者相映成趣,才共同描绘出了今日灿烂美丽的世界。
唯有在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和谐与秩序,方能开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荣局面。
个性之美是一种天然而感性的审美意趣,自然之中事物各有不同的情志存在,所体现的差异本是自然界恒一的法则,更造就了大千世界的多彩多姿。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既欣赏鹏之直上云霄,乘风一去九万里,亦尊重龟鳖在污泥中打滚作乐,一任天然。
而儒家思想则说:“君子和而不同”,其意指便在于君子之间情性的差异应给予尊重。
毕竟有海纳百川之包容才能尽染山河之美。
由此可见,对个性之美的追求是一种思想使然,于人于自然皆是如此。
秩序之美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理性之美。
人类自出生便具有改变世界的意欲和勇气——即在无序的自然中创造有序的文明。
从古代村落的分布和河流的治理,到现代的城镇和路段的规划,无不彰显着人类的创造欲和对秩序的渴望。
70年前共产主义的先锋们为了共同的理想浴血奋战,列阵时军容齐整,冲锋时无人退缩,这便是一种众志成城的统一的壮美。
70年后的国庆阅兵,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依然能带给散漫惯了的我们这些年轻人,以极大的精神冲击和美的秩序震撼。
由此可见,秩序之美不仅别有美学价值,更是一股改变创造的巨大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2020高考北京卷作文最新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北京卷作文最新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6月23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
也将其作为高考作文的素材之一,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从技术角度来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力。
每一颗卫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但它们却能够协同工作,构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天网”,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导航服务。
这说明,在技术领域中,协同合作和互相依存是非常重要的。
从社会角度来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建设和运行,不仅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导航服务。
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科技领域中的实力和地位,也为全球科技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从人文角度来看,每一颗卫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但它们却能够协同工作,构成了一张“天网”,这启示我们,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互相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总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建设和运行,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也是人类智慧和合作精神的体现。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成果,继续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北斗系统的成功对国家自主、服务国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学生应该重视。
我们相信,命题者也搜集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大或小、或远或近,但都与当下有关,表达了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发展的脚步。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这些信息,了解更多、更深入地探究新闻事实的内部结构,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中国的发展。
命题人提出了“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的观点,即每个人、每种职位、每种职业都是重要的,每种学科、每种知识、每种肤色、每种文化都是重要的。
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国、个体与团队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呼吁大家共存共赢,不是非此即彼。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

2020年海淀期末语文大作文试题评析2020海淀高三期末的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大作文试题虽然灵活,但也不乏规律可循。
那么这次大作文的“灵活”具体体现在何处?作文主题又该如何归类?对我们未来的复习有什么启示呢?(一)议论文写作试题分析同学们在大作文写作中最怕在试题开头看到“孔子说、孟子说、古人云”等相关的字眼。
因为文言文翻译是大多数高三学生的硬伤,一旦不理解作文题中的文言文语句,那么审题就容易出问题。
这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中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后面非常“贴心”地附上了该句的翻译,一下子削减了试题的审题难度。
然而难点在后面。
孟子的话“意指万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题目要求考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美”进行联想与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本次考查的题目很灵活,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逻辑能力。
同学们在作答时需要想清楚两种“美”的关系与区别,进行分别的定义与取舍,再进行写作。
从近3年的高考题来看,去年考查的是“文明的韧性”,2018年的议论文写作考题为“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2017年为“说纽带”。
试题考查的方向都比较中规中矩,并且都聚焦于一个大方向,与国家历史、国家发展、青年成长、文化发展相关。
海淀区统考作为“高考的风向标”,意在用本次期末考试提醒同学们,在作文备考时,不仅要着眼于常规话题(国家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的作文,也要善于辩证思考,练习“A与B”类的作文写作(比如本次海淀考题中的“错落有致的美与整齐划一的美”)。
当然,在往年各城区的模考、期末考中,也出现了“传统与现实、规则与自由”这类“A与B”类的作文考题。
(二)记叙文写作试题分析“留一把光阴的钥匙”,单从命题的题目来看,就能嗅到温情的味道。
不过跟本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一样,这道记叙文写作题仍旧“埋了雷”——“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审题限制性1.典型任务的限制。
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
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
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
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1.立意是开放的。
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
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东城期末题目1作文《中国力量》范文

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东城期末题目1作文《中国力量》范文①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的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类上:48分中国力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以其宏伟雄壮与勃勃的生机向世界彰显着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在于蓬勃发展的科技。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世界级施工难度的完美完成,还是北斗卫星一颗接一颗的成功发射。
是4G的迅速遍及和5G的全球领先,还是蛟龙震惊世界的深潜,我不向世界宣告着中国已然走出了近代的阴影,而成为了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新的大国。
因此,面对着B B C的恶意诽谤。
面对川普的技术制裁,中国企业可以泰然自若地拿出早已有预备的自主研发方案,可以骄傲地宣布在技术上的完全独立。
这是对科技实力的自信,更是对中国力量无与伦比的自信。
而对中国力量的信心来自何处呢?我们又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研发出不弱于美国的技术呢?回答我的不是经济学家的预测,也不是振奋人心的一次次报道,而是一组画面。
那是南仁东先生满头乌丝画作的银发,是袁隆平先生家中铺满的实验苗,是“胖五”的研发人员面前看到过700余次的指向两点的时钟,是一次次的失败与重启,挣扎与奋斗。
如果科技的发展是中国力量的外在体现,那么这群可爱而可敬的人就是中国力量最核心的内涵。
可作为一个中国青年的我,应该在这洪流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是好吃懒作坐享其成,还是勇于将自己也化作这伟大的中国力量的一部分,成为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意志的有志青年?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他们已经工作的太久了,我们也理应接下这写着“中国力量”的旗帜。
中国力量简单到只需四个字就能跃然纸上,却也复杂到千万人的协力同心才构造出它的分量与精妙。
这不是个人的机缘巧合造就的奇迹,而是无数人推动下的水到渠成。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①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审题限制性1.典型任务的限制。
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
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
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
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1.立意是开放的。
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
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解题
202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在命题风格上保持了固有传统,尊重了试题的稳定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作文所选择的素材提到了6月23日的时事,此时离高考只有两周时间,材料之新让人出乎意料,这也起到了很好的“反押题”作用。试题重在启发考生思考个人如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这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世间风急浪高,祖国需要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你我。古之圣贤,数不尽的头悬梁,锥刺股;数不尽的“闻鸡起舞,朝五晚九”。反观当下的佛系少年,退缩与逃避反倒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独上小楼成一统”的漠视与麻木也成了他们之间争相效仿的“文艺小清新”。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新时代的勇士,我们更要明确责任担当,同心戮力,共克时艰,用奋斗之姿共绘明日蓝图。
202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2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2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清风徐来》。
解析:本篇文章通过审题,分析题意,展开观点,提供具体论据,以及总结结尾等方式来完成解析。
《清风徐来》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清风和徐来。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清风徐来意味着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可以从物理事物、人情世故或者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解析清风徐来的意义。
清风徐来,往往是夏季的一个美好时刻,不仅给人们带去了凉爽的感受,也给大自然注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在大热的夏天,清风的到来让人们心情愉悦,给人们带来了清凉,让人们能够在户外自由活动,更好地享受夏季的美好。
其次,我们可以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解析清风徐来的意义。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清风徐来往往意味着一种宁静与和谐。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包容和与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的状态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最后,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来解析清风徐来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清风徐来”的时刻。
这些时刻也许是我们小学时期的一次校外郊游,也许是我们在大学时期与好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还有可能是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一次突破和荣誉。
这些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动力。
综上所述,《清风徐来》不仅仅是描述清风的到来,还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状态和感受,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体会这种美好。
无论是从自然界、人情世故还是个人经历来解读,《清风徐来》都代表着一种美好、宜人的境遇。
让我们珍惜这样的时刻,去分享、去感受,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北京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都考了什么话题?附作文范文!
2020年1月上旬,北京各区高三考生进行了期末考试,目前各科试题陆续出炉。
作为每次考试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北京高考资讯团队整理了本次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供大家查看。
说明: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仅展示部分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目前收集到所有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1海淀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一把小小的钥匙,能打开闭锁许多年的门扉;一支用完的笔芯,尘封着年少笃志向学的热忱,一封家书小信,倾诉着别离时缱绻缠绵的深情;一双破旧的草鞋,带我们穿越历史的烟尘,重新望见父辈们筚路蓝缕的艰...
光明荏苒,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西城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
真诚而又深沉的文化认同,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
请以“文化认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我们可以用“新高度”来描述一种现实的状态,也可以用“新高度”来展示一种明确的评价。
请以“新高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3东城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 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鞠躬,从古至今始终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意味的鞠躬。
请以“鞠躬”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朝阳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远古时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星斗命名为“北斗系统”;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和太阳监测计划,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为“嫦娥工程”“夸父计划”;中国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古热液
区,以《庄子》寓言中的典放命名为“南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超音速反舰导弹,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命名为“鹰击”......
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和辉煌的成就将先辈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我们用这些地地道道中国味儿的名字与先辈们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浪漫”。
请以“中国式浪漫”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北京2008 年夏李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头部的绿叶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只穿着超能量冰晶外壳的大熊猫,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如果福娃晶晶遇到了冰墩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展开想象,以“福娃晶晶与冰墩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5丰台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建国初期流行语:铁人王进喜原子弹艰苦奋斗改革
开放初期流行语:吃螃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爱拼才会赢;
近几年流行语:创客5G 砥砺奋进
流行语是语言现象,更是社会现象,是社会时代的观察哨。
流行语展现了时代的风貌、一代人的风貌;流行语体现了时代变化、国家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我看流行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有一首歌唱道:“追梦的路就像在逆水行舟,一路艰辛收获一路朋友,一步一步伴我勇敢向前走,哪怕波涛汹涌绝不退后,朋友多了路好走。
”
其实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民族,追梦的路上都少不了朋友。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以“朋友多了路好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6石景山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融”既有融化、消溶的意思,也有融合、融通的意思,还有和乐的意思…当今是多元发展的时代,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手机公司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新闻传播提出实現资源、技术、人オ、生产等各个方面融合共生的融媒体,还有融创、融心、融梦以及融梗这些鲜活的词语……融,无所不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2019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揭晓,应对急难险情的守护者、做好“小港管家”义务工作的外卖小哥、探索互联网扶贫新路径的扶贫人、为国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层教练员等榜上有名。
实际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北京青年像他们一样富有家国情怀,根植基层,激扬生命。
请你寻找发现,讲讲身边的北京青年榜样的故事。
请以“北京青年榜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7大兴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网民在网站浏览某种信息后,会发现相似内容不断出现在浏览界面。
某网络运营商说:“现在网站利用大数据在后台统计客户的浏览记录,智能推送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
”
某政协委员说:“我们要警惕'投你所好式'的网络推送,它会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沉速而不会提升。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新设立的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未来的北京和雄安令人憧憬。
20年后北京与雄安两个城市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你展开想象,以“双城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
8房山区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鲁迅先生说过,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使没有花木了;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又有人说: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
唱诅咒的歌;一颗种子不论被风带到多么贫瘠的地方,它总会破土发芽,追求生命,追求阳光。
请以“种子和土壤”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
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有人说,死亡不是消失,被人彻底遗忘才是真正的消失:有人说,路过的都是风留在记忆中的才是人生。
请将“留下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能恰当运用记叙、描写和杆情等多种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