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摘要】本文按现行的一般标准将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划分为两大类,通过对各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主要特点的简单阐述,进而详细比较了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分歧。
通过对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两大类别中各流派和两大类别间各流派的比较、归纳,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流派理论观点政策主张一、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现代经济学一般指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并且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各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一致、又有冲突。
按照现行的一般标准基本上是以西方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即以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为标准,将现代主要经济学流派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干预主义的各流派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各流派。
其中,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二、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流派起源概述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最早属于英国剑桥学派,以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著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大萧条,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却无法从理论上解释,更无法从政策上提出摆脱经济困境的办法。
正是这场经济大危机使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36年他发表了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充分就业的主张,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由于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认为是对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革命,所以称其为“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学派总结一、古典经济学派(十九世纪中期之前)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2.基本观点:(1)“经纪人”理论;(2)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二、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2.基本观点:(1)核心思想为萨伊定律;(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3)引入边际分析法;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代表人物:凯恩斯;2.基本观点:(1)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不足;(2)反对二分法,复活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货币主义学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基本观点:(1)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长期则没有影响;(2)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3.政策主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五、供给学派(20世纪六十年代)1、代表人物:拉弗;2.基本理论观点:(1)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2)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3、政策主张:减税、降低管制等类似措施可以增加供给和投资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1.代表人物:卢卡斯;2.基本理论观点:(1)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2)人们的预期在遵循理性预期假说;(3)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4)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5)政策无效性;3.政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七、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1、代表人物:曼昆、伯南克;2、基本理论观点(1)非市场出清假设:(2)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3)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3、政策主张:(1)抑制价格粘性(2)国家干预劳工合同(3)国家干预信贷市场区别于原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缺乏微观经济基础以及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的市场出清假设,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粘性、引进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非市场出清假设,因此更具现实意义。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完整版)经济学流派政治主张
一、现代主要西方学流派的划分现代学一般指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学说。
西方学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变化,并且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各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一致、又有冲突。
按照现行的一般标准,基本上是以西方学家们对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即以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的作用为标准,将现代主要学流派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干预主义的各流派和自由主义的各流派。
其家干预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二、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流派起源概述1、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的思想最早属于英国剑桥学派,以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著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大萧条,而传统的新古典学却无法从理论上解释,更无法从政策上提出摆脱困境的办法。
正是这场大危机使凯恩斯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36年他发表了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否定了新古典学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充分就业的主张,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生活进行积极干预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萧条。
由于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认为是对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学自由放任思想和政策主张的革命,所以称其为“凯恩斯革命”。
这标志着现代宏观学的产生,也形成了以国家干预思想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学长期占据主流地位。
在“凯恩斯革命”之后,为了、运用和推广凯恩斯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对其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注释、补充甚至改进,这些人形成了后凯恩斯学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凯恩斯学派形成了两大主要分支,一支是以美国学家为主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另一支是以英国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
2、新古典综合学派。
被称为“凯恩斯时代”的20世纪40—60年代,美国持续稳定增长,此时新古典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逐渐回归,并渗透、融合进凯恩斯的理论,于是新古典综合学派应运而生。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第二章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第一节经济学流派概述经济学理论也是在各大流派的论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了解它是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
一、经济学流派划分标准二、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1.早期经济思想(公元4世纪~公元15世纪)●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虽然经济生活比较简单,但是中世纪时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很多经济问题发表过杰出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早期的经济思想只是零星的依附于其他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YɑlishiduodeAristotle古希腊思想家.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伊拉城,该城是安德罗斯人在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一个殖民地.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亚里士多德青年时代曾在雅典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学园中学习,前后约20年。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
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他的丰富的著作实际上总结了公元前4世纪以前希腊科学的成就,对后来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开始进入危机和衰落的年代。
他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组织,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亚里士多德把“家庭管理”(经济)作为政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色诺芬更加精确地规定了“家庭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他认为,“家庭管理"一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研究致富的技术。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凯恩斯经济学一、定义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
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
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2)理论上,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一)就业理论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
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二)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经济理论体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主要观点分析
新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体系概述【摘要】经济自由主义,源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和英国的亚当·斯密。
发展于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无法解释的“停滞膨胀”。
其间形成了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流派。
其主要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经济史学派、法律经济学派。
新自由主义学派众多,观点不一,文章就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的切入点、政策主张以及自身独有的视角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综合性评述。
【关键词】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经济自由主义,源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和英国的亚当·斯密。
他们分别用“自由秩序”和“看不见的手”论证了自由竞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边际革命之后,经济自由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用“边际”、“均衡”等基本概念为分析工具,详细说明了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
然而当大喜新自由主。
义的出现和流行并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简单继续,而是发生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危机和衰落之后。
在1929—1933年爆发了一场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随着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主张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
但二战后出现的“停滞膨胀”则是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无法解释的。
于是便形成了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流派。
主要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经济史学派、法律经济学派。
一、新经济自由主义各流派概述(一)货币学派货币学派又称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对于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缓和经济危机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引起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
而到了1960年代后期,美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发展,以致到了19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停滞膨胀”局面。
在此背景下货币主义在美英等国异军突起。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人们,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福利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些假设和结论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和科学。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当供求达到均衡时,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马歇尔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瓦尔拉斯则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
他试图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经济学的流派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的流派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不同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包括:
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的作用,强调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主要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政府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奥地利经济学:主要研究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强调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
行为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过程,强调心理学和行为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和其研究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家及流派
经济学家及流派引言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专家,他们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来分析、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及其代表性流派,包括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奥地利学派和行为经济学。
我们将探讨这些流派的核心理论观点以及在经济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被认为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市场机制原理的流派。
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观点。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以及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和公共支出对于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主义将个体行为视为理性决策,并通过供求关系来解释市场均衡。
新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新古典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货币供给决定宏观经济变动的观点,并主张自由市场与个人自由。
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领导下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竞争和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性,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协调资源分配和实现经济增长。
哈耶克还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和知识分散的观点,对市场失灵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济学流派
经济学流派一、名词解释1、流动偏好理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2、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
3、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4、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
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5、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即没有非自愿失业。
6、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7、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
8、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
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10、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
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
11、理性预期: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12、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一、国家干与主义⒈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大体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与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钱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互换,分派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需按照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与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加。
⑵经济增加理论:主要模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
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社会常常处于停滞或高涨状态,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加。
而新古典综合派通过成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加。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进程分析方式成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其特点在于,把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和其他人提出来的“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通过对政府支出,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等主要经济变量彼此关系的分析,来讲明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幅度。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大体理论框架中。
按照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有助于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做出选择,取得二者之间的平衡。
⒉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大体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不合:新剑桥学派的方式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式。
在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方面,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不合反映在两个问题上,即如何看待“萨伊定律”和如何熟悉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⑵经济增加理论: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加模型是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加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加同收入分派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论述如何通过收入分派的转变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加,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加进程中收入分派的转变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
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
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三、新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滞胀的的历史背景下,传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遭到严重挫折之后,美国一些年轻经济学家为了修补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而在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
2.基本观点
⑴非均衡分析:新凯恩斯主义试图从微观非均衡分析入手,在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和价格缺乏弹性的前提假设下,在一个明确的分均衡关系中重建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及其微观基础,从而改变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问题。
⑵失业:新凯恩斯主义拓展了凯恩斯的失业均衡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出现过度需求的非均衡状态,提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增加劳动力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供给管理措施来改变多度需求状况。
四、希克斯的经济理论
1.理论背景
希克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许多重要贡献,涉及工资理论、货币理论、增长理论、资本理论以
及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史理论等方面,著作有《工资理论》、《价值与资本》、《资本的纯理论》、《论经济周期理论》、《需求理论的修正》、《资本与增长》、《经济史理论》、《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等。
2. 基本观点
⑴宏观经济均衡理论:他完善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来解释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发展了一般均衡理论;提出了IS-LM模型,并利用它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同时决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⑵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希克斯根据各种技术发明对资本边际生产力和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影响,把技术进步分为“资本节用型”、“中性”和“劳动节用型”。
⑶经济周期理论:希克斯时通过乘数—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周期问题的,他将投资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认为引致投资时经济体系盛恒的主要原因。
⑷投资、乘数与存货:希克斯认为投资乘数要发挥作用,需要一个重要前提——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
五、货币学派
1.理论背景
1960年代后期,美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发展,1970年代初,出现了滞胀。
在此背景下,货币主义异军突起,打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旗号,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衡。
该学派主张采取控制货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胀。
2.基本观点
⑴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有关货币需求的理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⑵消费的恒久收入假说:认为影响消费的不是人们现期不稳定的收入,而是恒久性收入,那么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危机采取刺激现期收入的政策就是无效的。
而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操控的。
⑶失业与通货膨胀: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通货膨胀是而且只能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造成的。
六、理性预期学派
1.理论背景
60 年代初,约翰·穆思在一篇题为《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的文章中,最初提出了“理性预期”(Rationl expectation)的概念,之后,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拉平等人循着理性预期的思路,阐发了诸如工资、就业、失业、货币、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政府行为和经济政策的作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2. 基本观点
⑴理性预期:它假定单个经济单位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有关的、可以获得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智的整理。
⑵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反对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原则,试图建立一个以理性预期为特征的经济周期理论,重新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现象。
⑶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都不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值与实际发生值是一致的。
七、供给学派
1.理论背景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马丁·费尔德斯坦、罗伯特·巴雷特、裘德·万尼斯基、保罗·罗伯茨等。
供给学派是强调生产和供给的流派,供给学派的经济学是一种新经济学,是对个人进行刺激的经济学。
2.基本观点
⑴否定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认为失业问题并不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美国历届政府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果。
⑵重新肯定萨伊定律,重视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储蓄、投资和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来提高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
⑶降低税率,刺激供给:税收是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最主要因素,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八、弗莱堡学派
1.理论背景
弗莱堡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新自由主义流派,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盛行,成为联邦德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是联邦德国的国家经济学。
2.基本观点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一方面强调自由竞争,但又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自由放任;另一方面主张国家干预,但又有别于社会主义的国家统治。
它所要的是国家有限干预下的自由竞争,通过国家的积极、适当、有效的干预来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以自由竞争来实现全民的繁荣富裕。
弗莱堡学派认为自由竞争是实现全民繁荣这一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目标的唯一有效手段。
九、公共选择学派
1.理论背景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麦吉尔·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
1950年代末他们两人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教时,就开始合作创建公共选择学派。
2.基本观点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人行为、政党的政治学、官僚主义等。
公共选择学派继承了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基本假定,并将这一假定泛化到政治领域。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人们在进行政治活动时,也是以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为基础的。
十新经济学派
1.理论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以T·凡勃伦、J·R·康芒斯、W·C·米切尔等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派别。
这一学派重视对非市场因素的分析,强调这些非市场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以制度作为视角,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基本观点:
⑴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
⑵产权理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⑶企业理论:科斯运用其首创的交易费用分析工具,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单一生产制度体系—市场机制,拓展为彼此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包括企业与市场的二重生产制度体系。
⑷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