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分析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

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

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标题:元素分析结果怎么分析正文:引言:元素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种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分析结果的正确分析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元素分析结果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元素分析数据。

一、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元素分析实验后,首先要收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各个元素的浓度值、相对标准偏差(RSD)和检出限等。

1. 元素浓度值:元素浓度值是样品中各个元素的含量。

实验数据应准确地记录各个元素的浓度值,并注意记录浓度值的单位。

2. 相对标准偏差(RSD):RSD是对于元素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评价的指标。

通过计算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和平均值的比值,可以得到RSD值。

较小的RSD值表示实验数据较为可靠。

3. 检出限:检出限是指样品中某个元素最低可能检测到的浓度。

检出限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以帮助确定实验数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收集实验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对元素分析结果更详细和准确的认识。

1. 数据清洗:首先,需要检查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定数据中不存在错误的实验结果和缺失的数据。

2. 数据转换: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换算和转换。

例如,将浓度值转换为百分比、ppm(百万分之一)或ppb (十亿分之一)等单位,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

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和比较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均值计算、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样品中元素浓度的分布规律和样品之间的差异。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元素分析过程中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标准曲线法、外部标准法和内标法等。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识别和排除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解释:在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后,需要对元素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化学元素分析

化学元素分析

化学元素分析化学元素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了解化学元素分析的基本概念对于深入了解这项技术至关重要。

化学元素分析是一种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及其浓度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样品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体积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化学元素分析是通过对样品进行溶解、反应、测量等步骤,最终得出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其次,化学元素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样品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重量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称量样品和化学药剂的质量差异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体积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和溶剂的体积差异来计算元素的含量。

光谱法是利用元素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来分析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分析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最后,化学元素分析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研究中,化学元素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组成、纯度和结构。

在环境科学中,化学元素分析可以用于分析水、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元素的含量,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

在生物科学中,化学元素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物、生物体中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生物体内元素的平衡和变化。

总之,化学元素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化学元素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化学元素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范围。

元素检测工作总结

元素检测工作总结

元素检测工作总结
元素检测工作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元素检测工作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是元素检测工作的关键。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的检测灵敏度,我们可以选择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不同的分析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影响元素检测工作的关键因素。

现代化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比如高性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

在使用仪器设备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也是保证元素检测工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包括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校准、环境的控制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关,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总的来说,元素检测工作需要我们在方法选择、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严格把关,才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这些测试结果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元素检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元素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元素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元素的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1.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负电荷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2.元素周期表–周期:横排,表示电子层数–族:竖列,表示最外层电子数3.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确定物质中存在哪些元素–定量分析:确定物质中某个元素的数量4.光谱分析–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分子光谱:分子振动、转动产生的光谱5.质谱分析–质量分析:测定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相对质量–质谱图:表示质量-强度分布的图谱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特定元素的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应用:环境监测、药品分析、地质分析7.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理:高温使原子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应用:金属分析、环境监测、生物样品分析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理:利用等离子体将样品分解成原子,并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应用:广泛应用于地质、生物、环境等领域9.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原理:样品吸收X射线后,发射特定能量的X射线–应用:材料分析、地质分析、工业质量控制10.核磁共振光谱分析(NMR)–原理: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频率与化学环境有关–应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11.红外光谱分析(IR)–原理:分子振动、转动产生的红外辐射–应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高分子材料分析12.气相色谱分析(GC)–原理:利用气体流动将样品成分分离–应用:环境监测、石油化工、生物样品分析13.液相色谱分析(HPLC)–原理:利用液体流动将样品成分分离–应用:药物分析、生物分子分析、环境分析14.质谱-质谱联用(MS-MS)–原理:将质谱仪与质谱仪联用,提高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应用:生物分子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15.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习题及方法:1.习题:元素X在光谱分析中显示有两个谱线,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元素X有两个原子?解题方法:否。

元素分析知识总结

元素分析知识总结

元素分析知识总结元素分析知识总结第一章.原子吸收光谱1·共振线,第一共振线共振吸收线: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

第一共振线:由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

这条谱线强度最大,灵敏度最高。

2·原子吸收谱线的自然宽度、中心频率、半峰宽原子吸收线并非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而是占据着极窄的频率范围,具有一定的自然宽度。

原子吸收光谱的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半宽度来表征。

半宽度(Δv):是指在极大吸收系数一半处,吸收光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当核外电子跃迁到激发态时,激发态的能级和电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是测不准的,具有不确定度。

即:E1 :E1 ±ΔE t1 : t1 ±ΔtΔE·Δt≥h/2π只有当Δt→∞,ΔE→0 ,此时激发态的能量E1 才有定值,但是电子在激发态的时间只有约10-8,所以激发态的能量E1 是测不准的,只能是一个范围。

而电子在基态是稳定的,所以电子在基态停留时间的Δt→∞,所以ΔE→0 ,基态能量E0具有定值。

所以V= (E1 - E0)/h 是测不准的,中心频率具有不确定度,所以原子吸收线具有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ΔυN)一般为10-5nm 数量级。

中心频率半峰宽3·为什么原子吸收线具有自然宽度?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ΔE·Δt≥h/2π电子在基态是稳定的,所以电子在基态停留时间的Δt→∞,所以ΔE→0 ,基态能量E0具有定值。

而电子在激发态的时间只有约10-8,所以激发态的能量E1 是测不准的,只能是一个范围。

所以谱线的频率V= (E1 - E0)/h 是测不准的,中心频率具有不确定度,所以原子吸收线具有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ΔυN)一般为10-5nm数量级。

4·多普勒变宽、洛伦兹变宽、霍尔兹马克变宽多普勒变宽:(中心频率不变)一个运动着的原子所发射出的光,若运动方向朝向观察者(检测器),则观测到光的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出光的频率来得高(波长来得短);反之,若运动方向背向观察者,则观测到光的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出光的频率来得低(波长来得长)。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120题)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120题)

元素分析检测技术(120题)一、判断题(40题)1.煤中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2.煤中氢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3.煤中碳与氢均是可燃烧的。

4.煤中氮是元素分析中的一个项目。

5.煤中氮并不是元素分析中的一个项目。

6.100%减去煤中碳、氢、氮、硫的含量,就是氧含量。

7.煤中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8.煤中碳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是一种不可燃气体。

9.煤中碳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气体。

10.元素分析中,氮含量可以不必测定,看成一固定值。

11.煤中碳、氢含量是同时测定的。

12.煤中碳、氢测定时,要使用催化剂,才能保证煤样很快燃烧完全。

13.煤中碳、氢测定时,要利用氧促进燃烧。

14.煤中硫根据燃烧特性划分,可分为可燃硫及不可燃硫两大类。

15.煤中无机硫,就是硫化物硫及硫酸盐硫。

16.煤中有机硫的符号是S o。

17.煤中黄铁矿硫的符号是S s。

18.煤中可燃硫的符号是S c。

19.艾士卡试剂是1份氧化镁及2份无水碳酸钠。

20.艾士卡试剂是2份氧化镁及1份无水碳酸钠。

21.艾士卡试剂要与煤样充分混匀后进行熔样。

22.煤中可燃硫在煤中通常所占比例不大。

23.煤中不可燃硫在煤中通常所占比例不大。

24.库仑法测定全硫,可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25.艾士卡法测定全硫,不可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26.库仑测硫仪中所用气体为氧气,以促进煤样燃烧完全。

27.新配制的库仑法测硫的电解液为棕黄色。

28.新配制的库仑法测硫的电解液,pH应小于1。

29.氧弹法测定煤中硫,具有快速的特点,是国标方法之一。

30.燃烧中和法测定煤中全硫,结果偏高,报结果时,要乘上一个小于1的系数31.S t=S p+S o。

32.S t=S p+S s+S o。

33.S t=S c+S o。

34.S t=S c+S ic。

35.艾士卡法测定全流时,要进行空白试验。

36.艾士卡法测定全流时,煤中各种硫均转为可溶于水的硫酸钠。

37.艾士卡法测定全流时,煤中各种硫均转为可溶于水的硫酸镁。

元素分析仪 工作原理

元素分析仪 工作原理

元素分析仪工作原理
元素分析仪是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元素成分和含量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特定的分析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元素分析仪通过将样品原子化,然后利用光源辐射样品,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荧光的特定能量波长。

根据样品对于特定波长的吸收程度,可以确定其中含有的元素类型和含量。

质谱法则利用样品中物质分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将其分离并使其离子化。

离子经过质谱仪的检测系统,通过测量其质量-电荷比,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类型和含量。

荧光光谱法基于样品在光激发下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

通过测量样品产生的荧光强度和波长,可以推断其中含有的元素类型和含量。

元素分析仪通常配备相应的分析流程和仪器,用于样品的前处理、适当的激发源和光学系统、以及对样品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探测器等。

通过对样品的处理和分析,元素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制造等。

镍基础知识分析

镍基础知识分析

镍基础知识分析镍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对镍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

物理性质- 原子序数:镍的原子序数是28,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原子序数:镍的原子序数是28,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 密度:镍的密度为8.9克/立方厘米,是较重的金属。

密度:镍的密度为8.9克/立方厘米,是较重的金属。

- 熔点和沸点:镍的熔点为1453摄氏度,沸点为2732摄氏度。

熔点和沸点:镍的熔点为1453摄氏度,沸点为2732摄氏度。

- 颜色和外观:镍呈银白色,并具有光泽。

颜色和外观:镍呈银白色,并具有光泽。

- 导电性:镍是一种良好的导电金属。

导电性:镍是一种良好的导电金属。

化学性质- 化学符号:镍的化学符号是Ni,来自拉丁文"Nicolaus",即尼古拉斯。

化学符号:镍的化学符号是Ni,来自拉丁文"Nicolaus",即尼古拉斯。

- 反应性:镍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不与空气直接反应,但可以与许多酸和碱反应。

反应性:镍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不与空气直接反应,但可以与许多酸和碱反应。

- 耐腐蚀性: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许多化学物质的侵蚀。

耐腐蚀性: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许多化学物质的侵蚀。

- 合金形成:镍是许多合金的重要成分,如不锈钢、合金钢和镍合金等。

合金形成:镍是许多合金的重要成分,如不锈钢、合金钢和镍合金等。

应用领域镍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电池制造:镍被广泛用于制造电池,如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电池制造:镍被广泛用于制造电池,如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2. 合金制造:镍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

合金制造:镍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温强度,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

3. 催化剂: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反应速率。

催化剂: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反应速率。

极度详细的钢五大元素分析方法

极度详细的钢五大元素分析方法

普通钢五元素分析一碳硫分析用定碳定硫仪测定二硅磷锰的分析1所需试剂硝酸(1+3) (1份硝酸+3份水)2过硫酸铵(固体)①测锰混酸:硝酸银1g溶于500ml水中,加硫酸25ml磷酸30ml,硝酸30ml,用水稀至于1升。

②钼酸铵溶液:5%③草酸溶液:5%④硫酸亚铁铵溶液:6%(每100ml溶液中滴1+1硫酸6滴)⑤钒酸铵溶液:0.25%(取钒酸铵2.5g加入50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加入浓硝酸30ml用水稀至1升)操作方法称取试样和相同牌号的标样各1g,分别臵于100ml两用瓶中。

加1:3的硝酸50ml加热溶解,加固体过硫酸铵1g左右,煮沸1分钟冷却,稀至100ml两用瓶中硅的测定吸取试液和标液各2ml,分别臵于100ml两用瓶中,加(1+3)硝酸1ml,水3ml,加钼酸铵溶液(5%)5ml,在沸水溶液中加热30秒钟,流水冷却,立即加5%草酸溶液10ml,6%硫酸亚铁铵溶液10ml,在波长650mm 处用1cm比色皿进行测定,记下试样和标样的消光值E1、E21) -锰的测定分别吸取试液和标液各5ml,分别臵于50ml的两用瓶中,加测锰混酸20ml,加过硫酸铵固体1g,加热煮沸1分钟左右,冷却稀至50ml两用瓶中,在波长530nm处用1cm比色皿进行测定,记下试样和标样的消光值E2、E1E1=2) 磷的测定吸取试样和标样各20ml分别臵于两只150ml烧杯中,其中一只空白加入8ml水,另一只加入0.25%钒酸铵溶液3ml,5%钼酸铵溶液5ml,在波长470nm处用2cm比色皿进行测定。

记下试样和标样的消光值E2、E1不锈钢中九元素分析A 碳硫测定 (仪器分析)B 硅、镍、钛、磷、锰、铬。

钼测定试样溶液的制备1试剂:稀王水盐酸+硝酸 +水=1+1+12操作:称取试样和相同牌号的标样各0.1g,分别臵于100ml的两用瓶中,加入1+1+1稀王水10ml,温热溶解,注意尽量减少蒸发,冷却后稀至刻度。

(一) 钛的测定一试剂1 盐酸:1+12 抗坏血酸:4% 当天配制3 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2.5% (称取2.5克DAM溶于1+10盐酸100ml中)二操作方法吸取试液10ml两份臵于50ml两用瓶中显色液:加4%抗坏血酸5ml,放臵使Fe的黄色退尽,加1+1盐酸5ml,加DAM溶液10ml,以水稀至刻度,放臵半小时后用2cm比色皿在420nm处测定消光值,标样同时操作。

岩石微量元素分析与地质过程解析

岩石微量元素分析与地质过程解析

岩石微量元素分析与地质过程解析引言:岩石微量元素分析是地质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可以揭示地质过程的发生和演化。

本文将从岩石微量元素的背景知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岩石微量元素的背景知识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成成分之一,而微量元素是指岩石中相对浓度较低的元素。

微量元素对于岩石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岩石微量元素包括锶、铍、铅、镉等。

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揭示岩石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

二、岩石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岩石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元素的原子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吸收光谱,通过测量元素吸收光谱的强度来计算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2. 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岩石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岩石样品进样到质谱仪中,利用质谱仪测量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质谱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的特点。

三、岩石微量元素分析的应用1. 地质成因分析:通过对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的研究,可以判断岩石的成因类型。

例如,锶同位素比值可以用于区分火山岩和岩浆岩的成因;铅同位素比值则可以用于判断岩石的形成时代。

2. 地球演化研究: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可作为地球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大陆漂移和俯冲作用等地质过程。

3. 矿藏勘探与资源评价:岩石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在矿床勘探和资源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岩石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评价矿石的品位和资源潜力,为矿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在地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岩石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可以揭示地质过程的发生和演化。

光谱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是常用的岩石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它们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能够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4.1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分析

4.1 元素、化学式与化合价分析

1. 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 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之外,还有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4.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

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

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 ,开炉熔炼。

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

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

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

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

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 ,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

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 贵重的金银。

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

课程回顾课前导读4.1 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 ”已经实现。

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

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

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

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知识点一 元素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精讲知识网络图 1 贝壳中有哪些元素? 图2 漂亮的溶洞你想去参观吗?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一、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1. 化学元素的定义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通常分为横行和纵列。

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周期性特征也随之呈现。

3. 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分组- 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一组,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强的金属性质,如钠、钾等。

- 碱土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二组,比碱金属密度高,但仍为金属,如钙、镁等。

- 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第三到第十二组,具有变化多端的化合价和复杂的离子形式,如铁、铜等。

- 卤素:位于周期表第七组,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剧毒性质,如氯、溴等。

- 惰性气体:位于周期表第八组,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反应,如氦、氖等。

二、无机化合物1. ionic化合物- 离子键的形成:在离子化合物中,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会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晶格。

-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高溶解度、良好的电导性和脆性等特点。

2. 共价化合物- 共价键的形成:在共价化合物中,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原子间电子的共享程度。

-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弱的电导性,往往呈现分子结构。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的种类-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如金属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涉及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转移过程,如强酸与强碱之间的反应。

- 沉淀反应:产生可在溶液中沉淀的物质的反应,如生成不溶于溶液的盐类。

- 配位反应:涉及配位化合物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的形成或断裂。

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某一反应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

元素分析报告

元素分析报告

元素分析报告元素分析报告是一种详细分析化学物质成分、结构和性质的报告。

该报告通常由实验室或分析公司提供,用于提供关于物质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元素分析报告被广泛用于确定元素含量、杂质含量、化学式和分子结构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元素分析报告的深度、每个元素的含义以及其用途。

深度元素分析报告的深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元素含量、杂质含量、化学式、分子结构等。

物质分析时,元素分析报告通常包括的内容包括定量分析技术的选择、元素含量的测量方法、分子结构的解析和元素存在形式的鉴定。

此外,在物质的元素含量确定的过程中,元素分析报告还需要对物质的性质、解析类型、材料组成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提供全面的实验数据。

每个元素的含义元素分析报告中涉及的元素,大多数是化学元素。

通过元素分析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每一个元素的含义以及与这个元素相关的其他信息。

碳(C):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通过碳元素分析报告,可以了解物质的有机化合物含量。

氮(N):是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通过氮元素分析报告,可以了解物质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

氧(O):是大多数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通过氧元素分析报告,可以了解物质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

硫(S):是含硫化合物的主要元素。

通过硫元素分析报告,可以了解物质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

铁(Fe):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它在生物学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铁元素分析报告,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中含铁化合物的含量。

钠(Na):是一种盐类元素,它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钠元素分析报告,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中的盐类含量。

镁(Mg):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多种作用。

通过镁元素分析报告,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中的镁含量。

其他常见元素包括氢(H)、氟(F)、氯(Cl)、铝(Al)、硅(Si)、磷(P)、钾(K)等。

用途元素分析报告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控制。

元素分析报告是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

金属元素分析报告怎么看

金属元素分析报告怎么看

金属元素分析报告怎么看一、引言金属元素分析报告是对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和检测的结果总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了解样品中金属元素的种类、含量以及可能的来源。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金属元素分析报告。

二、分析报告的结构一份典型的金属元素分析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样品信息这一部分包括样品的编号、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分析和解读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样品的来源和性质可能导致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

2. 分析方法报告中应该详细说明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设备。

这包括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型号。

对于不同的金属元素,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因此了解分析方法对于正确理解报告结果至关重要。

3. 分析结果这是整个报告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不同金属元素的含量数据。

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每一行代表一个金属元素,每一列代表一个样品。

数据以浓度或百分比的形式列出,有些报告还会给出参考范围,用于判断样品的金属元素含量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4. 结果解读在这一部分,报告会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

一般会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金属元素含量差异,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同时,还会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评估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

5. 结论和建议最后,报告会给出结论和建议。

结论一般总结样品中金属元素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建议则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例如,如果某个金属元素的含量超出了安全标准,报告可能会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金属元素的风险。

三、如何解读报告正确解读金属元素分析报告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了解参考范围报告中的数据通常会附带一个参考范围,用于判断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正常程度。

如果某个金属元素的含量超出了参考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处理。

2. 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金属元素含量差异,可以了解样品来源、处理过程以及可能的污染情况。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的特性1.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金属元素通常具有紧密的结晶结构,其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

金属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电子在金属中可以自由流动。

2.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结晶结构和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可以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断裂。

此外,金属元素的延展性还使得金属可以被拉成细丝或者轧制成薄片。

3.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此外,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电负性较低的,因此通常表现出氧化性。

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1.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碱性或者弱碱性的,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金属的酸反应: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3. 金属的碱反应:金属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4. 金属的还原反应:金属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金属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金属离子。

金属元素的应用1. 电工材料: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路板等电器材料中。

2. 结构材料: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汽车、航空航天器等领域。

3. 金属合金:金属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合金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金属合金。

金属合金具有较好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4. 化学催化剂: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总之,金属元素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金属元素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同时也能够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化学分析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微量元素是指在某种物质中含量较低,以微克或者毫克计量的元素。

微量元素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对微量元素的准确检测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也为微量元素的检测提供了更多便捷和准确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光谱的分析方法,广泛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

该方法将待检测样品中的元素原子化,然后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样品,通过测量样品中元素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广、准确度高等优点,常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微量金属元素的检测。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高温等离子体中将待测样品原子化,然后测量其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谱发射信号,从而得到元素的含量信息。

ICP-AES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多元素同时测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环境监测等领域。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离子化并输送至质谱仪中,利用质谱仪对待测样品中的离子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确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ICP-MS方法具有极高的分析准确性和检测灵敏度,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和元素的分析测定,尤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四、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一种基于原子荧光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原子化并激发成荧光态,然后测量样品荧光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AFS方法具有高分析速度、准确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综上所述,化学分析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有多种类型,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知识详解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知识详解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知识详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实验室元素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光波强度减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理论基础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在原子中,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原子核旋转,各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4个量子数来描述。

不同量子数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的能量为其所含电子能量的总和。

原子处于完全游离状态时,具有最低的能量,称为基态。

在热能、电能或光能的作用下,基态原子吸收了能量,最外层的电子产生跃迁,从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它就成为激发态原子。

激发态原于很不稳定,当它回到基态时,这些能量以热或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成为发射光谱。

其辐射能量大小,用下列公式示:ΔE=Eq-E0=hv=hc/λ式中:H:普朗克常数,其数值为:6.626*10-23J·S;C:光速(3*105km/s);V、入:分别为发射光的频率和波长;E0、E q:分别代表基态和激发态原子的能量,它们与原子的结构有关。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一种元素的原子只能发射由其已与Eq决定的特定频率的光。

这样,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

即使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Eq也可以不同,也能产生不同的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是源于发射光谱的逆过程。

基态原子只能吸收频率为:υ=(Eq-E0)/h的光,跃迁到高能态Eq。

因此,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也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每一种元素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线。

原子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最接近于基态的激发态,称为共振激发。

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称为共振跃迁。

这种振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与此过程相反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一般有好多条,其测定灵敏度也不同。

在测定时,一般选用灵敏线,但当被测元素含量较高时,也可采用次灵敏线(有些元素有好几条线,有的只有一条,次灵敏线能量太低不能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 、CO、CH4和NO、NO2 CO2 和N2
样品
仪器检测S的工作原理
SO2
检测器
燃 烧 炉
还 原 炉
SO2 和SO3
03
样品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

土壤、沉积物和植物中的C/N: 烘干(60℃),磨细过100目筛,包样(锡纸); 样品的用量为:土壤、沉积物样品150mg左右, 植物样品5~10mg。
包样

土壤、沉积物等需要量大的样品,
用锡箔纸包裹压成圆饼状,称重,
登记;

植物、合成物等需要量小的样品, 用锡舟包裹,挤压,称重,登记;

需要测S的样品包样时需要加入适 量的WO3(催化助燃)。
包样
注意事项:
1、包样要用锡箔纸,因为锡箔燃烧可放出热量,可以使样品开
始就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中燃烧,起到助燃的效果;
2.仪器应用
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碳、 氮的重 要源与汇,其中碳、氮含量的变化是
研究海洋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碳循环、
海洋环境、全球变化的重要测定参数。
2.仪器应用
土壤中碳的含量变化会 影响植物对水分和营养 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
生产量;而氮元素是调
节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 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性元 素。
2.仪器应用
元素分析的相关知识
我们这两台元素分析仪都是德国 elementar公司在原有的技术基础 上研发的,工作原理根据的是
F. 普雷格尔测碳、氢的方法与J.B.-A.杜马斯测氮的方法。
仪器主要构造
仪器主要构造
仪器测试原理
待测样品在高温通氧条件下,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样品中的 C 、 N 、 H 、 S 被转化成氧化物,这些气
体氧化物再经过还原剂还原成 CO2 、 N2 、 H2O 和 SO2 ,这些气体被吸附解吸附柱吸收,在不同的 温度下被释放出来,分别进入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从而测出样品C、N、H、S的含量。
仪器测试原理
样品
仪器检测C、N的工作原理
CO2 和NO、NO2
燃 烧 炉
二 次 燃 烧 炉
还 原 炉
检测器
样品前处理

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TOC:
烘干(60℃),磨细过100目筛,取1~2g,放到玻璃离心管中
,加盐酸(1mol/L),先滴加,然后加过量,反应8小时以上,期 间要振荡或超声;离心,加新的盐酸,待样品中的无机碳反应充分 后,用超纯水清洗,离心,倒掉上清液,继续用超纯水清洗、离心 ,重复2~3遍,冷冻干燥或烘箱干燥(不超过60℃),然后包样。
植物的碳/氮值可以体现植 物的营养利用效率,是植物 生命过程的重要维持者和调 节者,同时也是枯枝落叶分
解速率的调节因素之一。
02
仪器测试原理
元素分析的相关知识
元素分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早在1831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就建立了碳、氢的燃烧方法。将样品在氧气中加热燃烧,并通过填充氧化 铜的高温柱管,使碳、氢分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然后分别以 氢氧化钾和氯化钙吸收,由各吸收管增加的重量分别计算碳、氢的含量。 就是元素定量分析的开始。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
一、仪器的准确度<0.5% RSD 二、误差来源: 1、制作样品时样品有漏失(即包样出现失误);
2、样品不均匀造成的误差(这个有好多例子,所以样
品一定要均匀磨细过筛); 3、标准物质失效造成的误差。
谢谢!
陈秋红 Tel:2109198 E-Mail:qhchen@
里面积灰后,原样归位。
仪器操作过程
二、更换药剂
拆卸过程:拆卸还原管、燃烧管上下连
接,将其取出放在托架上。用镊子和专 用工具将已经失效的药剂逐一清除,注
意还原管为石英玻璃管,清除已经氧化
膨胀的氧化钨填料时应用专用工具逐层 清除,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管子破碎。
仪器操作过程
二、更换药剂
仪器操作过程
三、检漏过程

如果软件界面上的He气流压力始终无法达到合理范围,说明 存在漏气的情况。导致漏气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三:清理灰分
管、更换氧化剂与还原剂后再连接时,连接不紧密;密封橡
胶圈老化;减压阀连接不紧密。

遇漏气时,检查减压阀是否安装合理,并将加热炉上下的连
接处重新紧固后,查看软件压力是否恢复。若仍未恢复,查
看橡胶圈是否有缺失和弹性是否消失,对缺失和失去弹性的 橡胶圈进行补换。
2、不要用手接触样品,避免身体油脂或者排汗污染样品; 3、为尽量避免样品中空气的影响(会对N值产生影响),要尽 量压紧样品包装; 4、包装完样品后,检查锡包是否密闭严实,以防样品泄漏影响 测试结果。
0
拆除加热炉与主机本体连接,沿滑道拉
出加热炉;取出氧枪,立置;将灰分管 夹探入一级燃烧管,取出灰分管;清理
仪器培训
元素分析仪
陈秋红
2015-11-06
培训内容
01 02 03
仪器主要功能及应用 仪器测试原理 样品处理方法
04
仪器操作及数据处理
仪器外观图
01
仪器主要功能及应 用
1、仪器主要功能
可定量测定有机和 部分无机化合物中 的碳、氢、氮、硫 元素的含量。
2.仪器应用
应用举例:煤炭中CNHS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