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标识白皮书 (1)

合集下载

《物联网标识白皮书》(2013)发布

《物联网标识白皮书》(2013)发布

2 Ro x J ,Er ns t R. Ex p l o i t i n g i n t e r e v e n t s t r e a m c o r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e e n
o u t p u t e v e n t s t r e a ms o f n o n - p r e e mp t i v e l y s c h e du l e d t a s k s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De s i g n .Au t o ma t i o n& Te s t i n Eu r o p e Co n f e r e n c e&
7 S h e k r a V,I z a d i B.En e r g y a wa r e s c h e d u l i n g f o r DAG s t r u c t u r e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n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a n d DVS e n a b l e d p r o c e s s o r s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2 01 0 I n t e r n a t i o na l Gr e e n Co mp u t i n g Co n f e r e n c e , Ch i c a g o ,I L,US A,2 01 0 : 4 9 5 ~5 0 2
企 业 化 建 设 的 高 职 院 校 信 息 类 专 业 实 践
教 学研 究 。
E x h i b i t i o n( D AT E ) , G r e n o b l e , F r a n c e , 2 0 1 0 : 2 2 6  ̄ 2 3 1

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白皮书

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白皮书

中国智能物联网(AIoT)白皮书核心摘要:智能物联网(AIoT)是2018年兴起的概念,指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一般是在监控、互动、连接情境下的),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包括定位、比对、预测、调度等。

预计2025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近200亿个,万物唤醒、海量连接将推动各行各业走上智能道路。

2019年,受益于城市端AIoT业务的规模化落地及边缘计算的初步普及,中国AIoT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大关直指4000亿量级,由于AIoT在落地过程中需要重构传统产业价值链,未来几年发展节奏较为稳定。

当前AIoT技术和商业快速落地,然而,认知智能层面的发展仍然较慢,行业标准与规范化不足,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有待重视。

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消费领域和产业领域都面临新机遇,这一机遇窗口期内,用户触达能力和内容服务生态聚合能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具备明星产品+自有操作系统产品的企业更易突围,成长为AIoT时代的所在场景服务的核心者。

中国AloT的概念与现状智能物联网(AIoT)定义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协同应用智能物联网(AIoT)是2018年兴起的概念,指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一般是在监控、互动、连接情境下的),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包括定位、比对、预测、调度等。

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使物联网获取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训练算法的数据,在商业层面,二者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促使产业升级、体验优化。

从具体类型来看,主要有具备感知/交互能力的智能联网设备、通过机器学习手段进行设备资产管理、拥有联网设备和AI能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等三大类。

从协同环节来看,主要解决感知智能化、分析智能化与控制/执行智能化的问题。

AIoT2025产业瞭望:家庭AI管家智能家居交互方式无感化,跨终端无缝体验AIoT2025产业瞭望:建筑人居人居关怀使五千万人居住和工作体验提升AIoT2025产业瞭望:工业制造人机协同使7万工厂、630万制造从业者受益AIoT2025产业瞭望:智慧城市AIoT能够应用于城市中广泛遍在的各类终端设备AIoT整体架构主要包括智能设备与解决方案层、操作系统层、基础设施AIoT的体系架构中主要包括智能设备及解决方案、操作系统OS层、基础设施等三大层级,并最终通过集成服务进行交付。

物联网白皮书

物联网白皮书

物联网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其对各行业的影响。

我们将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

1. 引言物联网是一种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分析,实现物体之间的互联和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出现为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

2.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首先,物联网设备的成本不断下降,使得更多的设备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更加便捷和可靠。

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发展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造业中,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决策。

在交通运输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监测和智能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 物联网的挑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安全和隐私问题是物联网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性使得其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因此需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其次,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

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和平台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协议。

5.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克服物联网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

首先,加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包括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措施。

其次,推动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

此外,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影响各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和组织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物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

物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

物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标准化也成为了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物联网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促进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可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通性,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白皮书旨在对物联网标准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物联网标准化的现状。

目前,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国和国际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物联网标准,涵盖了物联网的各个方面,如通信协议、数据安全、物联网平台等。

然而,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有的标准体系仍存在着不完善和不统一的情况,导致了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不足,标准之间的冲突和重复,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物联网标准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标准体系。

未来,各国和国际组织将加强协作,推动物联网标准的统一和统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 开放合作。

未来,物联网标准化将更加注重开放和合作,吸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标准的共建共享,促进标准的普及和应用。

3. 强化安全标准。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将成为物联网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各国和国际组织将加强对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4. 推动新技术标准化。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技术和应用将不断涌现,物联网标准化也将不断推动新技术的标准化,为新的应用场景提供标准支持。

三、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的建议。

为了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协作,推动物联网标准的统一和统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2. 注重开放合作。

物联网标准化应更加注重开放和合作,吸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标准的共建共享。

物联网白皮书2023

物联网白皮书2023

物联网白皮书2023物联网白皮书2023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场景、技术挑战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对物联网的全面分析,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第一章:引言1-1 物联网的定义和概念1-2 物联网的历史发展1-3 本白皮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1 传感器技术2-2 通信技术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2-4 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2-5 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第三章:物联网的应用场景3-1 智能家居3-2 智能城市3-3 工业自动化3-4 农业物联网3-5 医疗健康3-6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第四章:物联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4-1 安全和隐私挑战4-2 标准化和互操作性挑战4-3 大规模部署和管理挑战4-4 数据处理和分析挑战4-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挑战第五章:物联网的未来展望5-1 行业发展趋势5-2 技术创新方向5-3 政策和法规支持附件:附件一:物联网相关案例分析附件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细节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能够相互连接,通过网络共享信息,并自动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物理设备、传感器、计算机系统等的网络。

2-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

3-通信技术:指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如无线通信、蓝牙、红外线等。

4-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指用于物联网设备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的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

5-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指用于保护物联网设备和数据安全以及用户隐私的技术,包括身份认证、加密、访问控制等手段。

物联网技术白皮书

物联网技术白皮书

物联网技术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讨物联网对各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诸多领域。

然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能源效率等方面。

本白皮书将通过详细分析和论述,为读者提供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全面了解。

1. 引言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2.1 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工业物联网(IIoT),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物联网可以应用于制造业、能源行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竞争力。

2.2 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农业物联网(Agri-IoT),它可以实现农田的智能化管理、精准灌溉和智能化养殖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物联网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温室管理等领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手段。

2.3 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医疗物联网(Healthcare IoT),它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测、患者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医疗资源的智能调配。

医疗物联网可以应用于医院管理、慢性病管理、远程医疗等领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4 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被称为智能交通系统(ITS),它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车辆的自动驾驶和交通数据的实时监测。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停车系统、交通流量预测等领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物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3.1 数据安全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多和数据的增长,数据安全成为物联网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物联网白皮书

物联网白皮书

1物联网类产品1.1物联网机器卡1.1.1产品定义物联网机器卡业务是中国移动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采用物联网专用号段(14765、106 48)作为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和GPRS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默认开通物联网专用的短信接入服务号和物联网专用APN。

1.1.2产品功能“物联网机器卡”产品是基于独立的物联网业务专属通信网元设备,提供丰富的码号资源以及高质量的智能网络,满足物联网客户“规模性、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特点需求。

其主要功能如下:基础通信能力:GPRS通信能力和短信通信能力,短信可提供不同优先级服务(重发频次、储存时间),充分满足不同集团客户需求。

终端状态查询:向客户提供开关机信息、终端位置信息、终端GPRS上线、离线、IP、APN等信息查询。

账务信息查询:向客户提供账户信息查询,提供账户欠费、流量超标等事件的提醒功能。

业务统计分析:向用户提供多维度的业务报表统计及分析等。

灵活计费功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流量池、生命周期等多种计费方式。

1.1.3技术方案物联网专网包含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物联网运营支撑平台三大系统。

物联网专网网络系统架构图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

物联网接入网共用现有2G/3G接入网络。

物联网核心网新建物联网SMSC、HLR、GGSN,其他核心网设备共用现网核心网设备。

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包括物联网PBOSS,以及其他现网的一级业务支撑系统(一级BOSS 枢纽、内容计费系统)、省BOSS系统。

物联网PBOSS支持物联网产品管理、服务开通、码号与用户卡管理等功能,内容计费系统支持综合结算、计费管理等功能。

物联网PBOSS与省BOSS连接,负责码号开通信息、业务受理信息的同步。

物联网PBOSS与HLR连接,负责物联网用户基础通信业务开通。

《中 国物联网白皮书》

《中 国物联网白皮书》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物联网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它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呢?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这个网络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能耗等数据,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预警,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同时,物联网还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定制化能力。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等信息,以及气象数据,从而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让智能交通成为现实。

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可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还可以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处罚。

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技术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

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我们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门锁等设备,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同时,智能家居系统还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参数,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物联网白皮书word版

物联网白皮书word版

第一篇物联网技术综述一、物联网的内涵及架构体系1. 物联网概念及内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

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目前较为统一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2. 物联网关键要素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

如图1 所示。

图1 物联网发展关键要素2.1 物联网网络架构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物联网网络架构感知层主要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白皮书

物联网技术应用白皮书

物联网技术应用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提供相关领域的案例研究。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通过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物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本白皮书将重点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1. 引言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交互的各种物理设备和传感器网络。

它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再到工业自动化和农业领域,都能看到其巨大的潜力。

2.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将家庭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我们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家中的灯光、温度和安全系统。

智能家居还可以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通过智能电网和智能家电的结合,我们可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3.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概念。

通过连接城市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我们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路况预测,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

智慧城市还可以提供智能能源管理、智能环境监测等服务,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4. 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通过将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我们可以实现工厂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例如,工业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工业物联网还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成本。

5.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农业物联网。

通过将传感器和设备应用于农田和农作物管理,我们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农业生产。

例如,农业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参数,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和作物。

农业物联网还可以提供精确的灌溉和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6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

2016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

物 联 网 发 展
国 中 知 感
oT
展 WSN
MTC
RFID
M2M
UN
CT技术发展
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 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 UN(Ubiquitous Network泛在网) USN (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泛在传感网) 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无线传感网)
同,但本质基本一致,主要与描述物联网的视角有关。本节以国家
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制定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标准为例,介绍
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可从系统组成角度描述物联网系统,如图
1主要编写人员:胡静宜、张晖、陈书义、吴明娟、徐冬梅、沈杰、彭炎、杨春明、付根利、毛嘉、 卓兰、杨宏、耿力、苏静茹、寇宏、马原野、马超、齐力、唐前进、李媛红、夏莹莹、陈德基、丁志林、 梁源、袁波、陈洁、杨琪、宋瑜、丁露、董晶、张旭、周东平、杨飞、孔宁、沈烁、王妍、肖文康、公伟 等。
I
前言 物联网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而标准化是目前面临的重 要课题。物联网成为各国政府和厂商急欲占领的新兴市场,已 经在各行各业中渗透,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 用、新模式。然而由于标准问题,导致设备无法互通,数据无 法交互使用,不能形成规模化效益,限制了物联网产业的发 展。 2013 年,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发布了物联网标准 化白皮书,对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影 响应用发展的标准问题,总结了物联网标准工作成就和问题。 2015 年,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国际 标准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标准联盟不断涌现、业界巨头纷纷加 入标准争夺战。本白皮书旨在对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新的进展进 行梳理,对物联网标准化工作新的需求进行研究,对物联网标 准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并提出标准化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物联网白皮书.doc

物联网白皮书.doc

1物联网类产品1.1物联网机器卡1.1.1产品定义物联网机器卡业务是中国移动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采用物联网专用号段(14765、106 48)作为MSISDN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和GPRS等基础通信服务,并提供通信状态管理和通信鉴权等智能通道服务,默认开通物联网专用的短信接入服务号和物联网专用APN。

1.1.2产品功能“物联网机器卡”产品是基于独立的物联网业务专属通信网元设备,提供丰富的码号资源以及高质量的智能网络,满足物联网客户“规模性、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特点需求。

其主要功能如下:⏹基础通信能力:GPRS通信能力和短信通信能力,短信可提供不同优先级服务(重发频次、储存时间),充分满足不同集团客户需求。

⏹终端状态查询:向客户提供开关机信息、终端位置信息、终端GPRS上线、离线、IP、APN等信息查询。

⏹账务信息查询:向客户提供账户信息查询,提供账户欠费、流量超标等事件的提醒功能。

⏹业务统计分析:向用户提供多维度的业务报表统计及分析等。

⏹灵活计费功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流量池、生命周期等多种计费方式。

1.1.3技术方案物联网专网包含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物联网运营支撑平台三大系统。

物联网专网网络系统架构图⏹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物联网基础网络平台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

物联网接入网共用现有2G/3G接入网络。

物联网核心网新建物联网SMSC、HLR、GGSN,其他核心网设备共用现网核心网设备。

⏹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包括物联网PBOSS,以及其他现网的一级业务支撑系统(一级BOSS 枢纽、内容计费系统)、省BOSS系统。

物联网PBOSS支持物联网产品管理、服务开通、码号与用户卡管理等功能,内容计费系统支持综合结算、计费管理等功能。

物联网PBOSS 与省BOSS连接,负责码号开通信息、业务受理信息的同步。

物联网PBOSS与HLR连接,负责物联网用户基础通信业务开通。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安全白皮书,并阐述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物联网安全的挑战1、设备安全性差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础。

然而,目前很多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非常差,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控制物联网设备,进而进行恶意操作,如窃取数据、破坏系统等。

2、网络安全性低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但是目前很多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性非常低。

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嗅探、中间人攻击等方式,获取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而窃取数据或进行恶意操作。

3、数据安全性不足物联网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如果数据的安全性不足,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取数据或进行数据篡改等方式,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二、物联网安全的应对策略1、加强设备安全性为了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厂商应该加强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安全性。

例如,厂商可以在设备中加入安全芯片或加密模块,保证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厂商还应该定期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修复已知的漏洞和缺陷。

2、提高网络安全性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用户应该选择可信的物联网平台和服务商,并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VPN或SSL等加密连接方式,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用户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和嗅探。

3、数据安全性保护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应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等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用户还可以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总结物联网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应对物联网安全的挑战,用户应该加强设备安全性、提高网络安全性并保护数据安全性。

2024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2024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2024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标题:2024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安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发布了2024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保障物联网设备的可信性和安全性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物联网安全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1、设备安全性低:很多物联网设备采用落后的操作系统和加密技术,容易被黑客攻击。

2、网络安全性差:物联网设备通常处于离线或弱联网状态,难以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容易被黑客攻击。

3、数据泄露风险大:物联网设备涉及到大量的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如未经保护的数据泄露,将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
1、提高设备安全性:采用更先进的加密技术和操作系统,提高设备
的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网络安全性:采用更强大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保证网络
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数据保护:采用更强大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保证数据的
安全性和完整性。

未来,物联网安全将更加重要,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信性,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物联网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总之,2024年物联网安全白皮书对物联网安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
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第一章》1.1物联网时代的总体特征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第一章》1.1物联网时代的总体特征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第一章》1.1物联网时代的总体特征如今,数以万亿的传感器被嵌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万物互联”的新景象。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后者“连接一切”的属性引发了新时代的“数据核爆”。

“数据即资产”开始成为指导商业社会的基本理念, 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也终于可以从纸面走入现实。

万物互联与多维连接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历次信息革命浪潮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连接”。

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是“人与人”、“人与信息”的连接,那么物联网则更进一步,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连接。

虽然从连接的对象来看,物联网只是加入了各种“物”,但它对连接内涵的拓展和升华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它不再以“人”为单一的连接中心,物与物无需人的操控即可实现自主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连接所传递内容的客观性、实时性和全面性。

第二,物联网将实体世界的每一缕脉动都连接到网络上,打造了一个虚拟(信息、数据、流程)和实体(人、机器、商品)之间相互映射、紧密耦合的系统。

物理实体在虚拟世界建立了自身的数字孪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永生”,也使其状态变得可追溯、可分析和可预测。

数据驱动与数据资产化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生成的数据量将超过79.4个泽字节(ZB)³, 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海滩上沙粒数量的113倍。

除了数据量级的迅猛增长,在物联网时代,数据类型的多样性、颗粒度和时效性也会大幅提升。

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石油”,也被企业视为除实体资产、无形资产外的一种新型战略资产。

这种资产的价值主要有两大方面:对内,数据成为了企业降本增效和创造新价值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动态收集和智能化的处理分析,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关于业务运营状态和潜在商机的宝贵洞察,从而找到提升营运效率和创新创造的新机会。

对外,数据成为了企业重要的信用凭证。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金融模式,可以通过遍布企业供应链的智能感知设备和全流程企业经营行为画像,获取有关企业“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实时状态,并结合历史数据真实还原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让数据变成企业的“客观信用”,帮助企业有条件地增信。

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化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化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化白皮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物联网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数据安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化白皮书》,旨在为物联网安全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一、引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网络攻击等问题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化白皮书的制定,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物联网系统的标准和规范,保障物联网安全。

二、背景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增多,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得越发重要。

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安全风险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制定一套统一的、适用于各种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标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标准内容1. 物联网安全框架物联网安全国家标准化白皮书根据物联网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全面的安全框架。

该框架包括物联网边缘设备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关键领域。

通过对各个层面的安全威胁和风险的分析,标准化白皮书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2. 安全需求分析物联网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是保障物联网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该白皮书通过针对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进行安全需求分析,明确了不同场景下的安全要求和威胁。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物联网系统的安全设计原则和安全控制措施。

3. 安全评估和认证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该白皮书提出了一套物联网安全评估和认证机制。

通过对物联网系统的漏洞扫描、安全性检测等手段,评估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为通过认证的系统颁发安全证书。

这将有助于推动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标准化和合规化。

四、推动实施白皮书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推动实施是更为重要的环节。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技术组织的合作,通过培训和推广,促使物联网系统的开发者和运营者了解并采用该标准。

同时,鼓励物联网企业将该标准作为公司内部的安全基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

物联网白皮书2015

物联网白皮书2015

物联网白皮书2015物联网白皮书20151.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1.3 定义术语2.物联网概述2.1 物联网的定义2.2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3.物联网的架构3.1 网络层3.2 传感层3.3 服务层3.4 应用层4.物联网的安全性4.1 安全威胁分析4.2 安全需求和挑战4.3 安全解决方案5.物联网的隐私保护5.1 隐私威胁分析5.2 隐私保护需求5.3 隐私保护机制6.物联网的数据管理6.1 数据采集和存储6.2 数据传输和处理6.3 数据分析和挖掘7.物联网的商业模式7.1 传统业务转型7.2 服务创新和定价模式7.3 价值链重构8.物联网的社会影响8.1 经济影响8.2 社会影响8.3 环境影响9.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与展望9.1 技术挑战9.2 法律和政策挑战9.3 发展展望10.附件10.1 实验数据10.2 图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一种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相连,实现信息交换和智能控制的网络系统。

2.网络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数据传输和路由的层级。

3.传感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收集环境信息的层级。

4.服务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提供各种服务的层级。

5.应用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处理用户应用程序的层级。

附件:1.实验数据2.图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一种通过互联网将物体与物体相连,实现信息交换和智能控制的网络系统。

2.网络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数据传输和路由的层级。

3.传感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收集环境信息的层级。

4.服务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提供各种服务的层级。

5.应用层:物联网架构中负责处理用户应用程序的层级。

物联网标识白皮书 (1)

物联网标识白皮书 (1)

物联网标识白皮书(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3年5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物联网标识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同仁分享在物联网标识领域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物联网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引入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控制,使得人与物、物与物间的通信与协作成为可能。

而作为用于识别和区分不同物理和逻辑实体以及信息资源的物联网标识则是实现以上通信与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物联网标识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各领域出现了成熟程度不一、应用范围不等的多种标识体系,也呈现了众多标识技术共存且应用现状复杂的状态。

本白皮书对物联网标识的概念、标识的解析以及标识的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物联网标识体系。

在对标识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联网标识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物联网标识发展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物联网标识概述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在物联网中,为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以及各类应用,需要利用标识来对人和物等对象、终端和设备等网络节点以及各类业务应用进行识别,并通过标识解析与寻址等技术进行翻译、映射和转换,以获取相应的地址或关联信息。

(一) 物联网标识概念物联网标识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唯一识别物联网中的物理和逻辑实体、资源、服务,使网络、应用能够基于其对目标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及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送与交换。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20 年版)目录一、物联网发展最新态势 (1)(一)物联网全球连接数持续上升,产业物联网将后来居上 (1)(二)物联网长期发展呈现三大态势 (5)(三)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不断进行整合探索 (6)(四)物联网互联互通从企业侧利益互补到用户价值为核心转变 (7)(五)物联网群体智能、开源模型两种生态拓展方式齐头并进 (8)(六)物联网安全推进力度加强,部分国家监管从自愿向强制过渡 (10)二、物联网碎片化整合探索进展及问题 (12)(一)物联网碎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13)(二)eSIM 技术实现终端与运营商解耦 (13)(三)操作系统三条路径同步发展,适配多样化终端需求 (15)(四)以地基网络为核心,建设网随人动的混合型网络基础设施 (17)(五)IPv6 与物联网的携手推进万物互联 (19)(六)跨层级整合、集聚效应、物模型三种模式加快基础资源开放和打通 (21)(七)AIoT 发展基础不断成熟,推动端管云一体化打通 (23)三、物联网安全面临新形势和新风险 (25)(一)物联网安全发展环境现状及问题 (26)(二)新技术融合增大物联网安全风险 (28)(三)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 (30)四、物联网成本降低形成四大主要推进方式 (32)(一)先期采用补贴方式促使模组成本降低和应用规模发展的螺旋迭代 (33)(二)采用新型低成本网络技术覆盖更多应用场景、实现短期规模商用 (35)(三)探索采用开源方式缓解芯片应用成本 (37)(四)通用型、垂直型平台演化出三种主流模式回笼成本 (39)五、物联网规模化推进建议 (41)(一)持续强化物联网政策、资金、宣传推广支撑 (41)(二)政企联合推进物联网关键环节整合 (41)(三)加强物联网安全建设,保障物联网规模应用安全需求 (45)(四)鼓励产业化力量推进物联网关键环节成本降低 (45)图目录图1 2019 年-2025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亿) (2)图2 国内移动物联网连接数 (2)图3 2020 年我国物联网卡行业占比(截止2020 年8 月底) (3)图4 国内产业/消费物联网连接数预测(十亿) (3)图5 典型物联网操作系统 (15)图6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应用前景 (17)图7 各类企业的AIoT 布局 (25)图8 全球物联网安全事件频发 (26)图9 2019 年我国芯片进口统计 (31)图10 物联网项目未通过概念验证阶段的失败原因 (33)图11 2016-2018 年移远通信模组平均价格走势图(单位:元/个) (34)图12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增速和收入增速对比 (35)表目录表1 主流咨询公司物联网连接数预测 (1)一、物联网发展最新态势(一)物联网全球连接数持续上升,产业物联网将后来居上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标识白皮书(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3年5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物联网标识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同仁分享在物联网标识领域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物联网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引入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控制,使得人与物、物与物间的通信与协作成为可能。

而作为用于识别和区分不同物理和逻辑实体以及信息资源的物联网标识则是实现以上通信与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物联网标识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各领域出现了成熟程度不一、应用范围不等的多种标识体系,也呈现了众多标识技术共存且应用现状复杂的状态。

本白皮书对物联网标识的概念、标识的解析以及标识的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物联网标识体系。

在对标识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联网标识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物联网标识发展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物联网标识概述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在物联网中,为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以及各类应用,需要利用标识来对人和物等对象、终端和设备等网络节点以及各类业务应用进行识别,并通过标识解析与寻址等技术进行翻译、映射和转换,以获取相应的地址或关联信息。

(一) 物联网标识概念物联网标识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唯一识别物联网中的物理和逻辑实体、资源、服务,使网络、应用能够基于其对目标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及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送与交换。

(二) 物联网标识体系基于识别目标、应用场景、技术特点等不同,物联网标识可以分成对象标识、通信标识和应用标识三类。

一套完整的物联网应用流程需由这三类标识共同配合完成。

结合物联网分层体系架构、标识分类、标识形态和配套分配管理要求,可总结规划物联网标识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物联网标识体系1. 对象标识对象标识主要用于识别物联网中被感知的物理或逻辑对象,例如人、动物、茶杯、文章等。

该类标识的应用场景通常为基于其进行相关对象信息的获取,或者对标识对象进行控制与管理,而不直接用于网络层通信或寻址。

根据标识形式的不同,对象标识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属性标识和赋予性标识两类。

(1)自然属性标识自然属性标识是指利用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作为识别标识,包括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声音、笔迹等)。

该类标识需利用生物识别技术,通过相应的识别设备对其进行读取。

(2)赋予性标识赋予性标识是指为了识别方便而人为分配的标识,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符、符号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数据按照一定编码规则组成。

这类标识的形式可以为:以一维条码作为载体的EAN 码、UPC 码,以二维码作为载体的数字、文字、符号,以RFID 标签作为载体的EPC、uCode、OID 等。

网络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赋予性标识,如通过标签阅读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物体标识,通过摄像头捕获车牌等标识信息。

2. 通信标识通信标识主要用于识别物联网中具备通信能力的网络节点,例如手机、读写器、传感器等物联网终端节点以及业务平台、数据库等网络设备节点。

这类标识的形式可以为号码、IP 地址等。

通信标识可以作为相对或绝对地址用于通信或寻址,用于建立到通信节点连接。

对于具备通信能力的对象,例如物联网终端,可既具有对象标识也具有通信标识,但两者的应用场景和目的不同。

3. 应用标识应用标识主要用于对物联网中的业务应用进行识别,例如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农业应用等。

在标识形式上可以为域名、URI 等。

(三) 物联网标识解析物联网标识解析是指将物联网对象标识映射至通信标识、应用标识的过程。

例如,通过对某物品的标识进行解析可获得存储其关联信息的服务器地址。

标识解析是在复杂网络环境中能够准确而高效的获取对象标识对应信息的重要支撑系统。

(四) 物联网标识管理对于物联网中的各类标识,其相应的标识管理技术与机制必不可少。

标识管理主要用于实现标识的申请与分配、注册与鉴权、生命周期管理、业务与使用、信息管理等,对于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标识的唯一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实时性要求的不同,标识管理可以分为离线管理和在线管理两类。

标识的离线管理指对标识管理相关功能如标识的申请与分配、标识信息的存储等采用离线方式操作,为标识的使用提供前提和基础。

标识的在线管理是指标识管理相关功能采用在线方式操作,并且通过与标识解析、标识应用的对接,操作结果可以实时反馈到标识使用相关环节。

二、物联网标识发展现状和趋势随着人类对信息需求的产生以及不断增强与丰富,各类标识及其相关技术从出现即以不同形态在各个领域受到广泛应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其发展速度更加迅猛。

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到引入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后建立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标识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并且随着物联网的推进,围绕标识的应用、技术标准和需求都在不断增强和拓展。

(一) 物联网标识类应用发展迅速物联网标识类应用近年发展迅猛,条码技术、RFID 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资产跟踪、防伪识别、公共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

以RFID 技术为例,采用RFID 技术的中国二代身份证发行量已经超过10 亿张,城市交通一卡通应用覆盖国内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

2012 年中国RFID 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比2011 年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亿元。

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二维码标识类公共服务应用,如电子化票据、电子优惠券、商品信息查询等已经逐渐普及,国内部分机场已经支持刷手机二维码进行登机的服务。

随着物联网标识类应用的发展,一些新的需求和趋势逐渐呈现:1)随着物联网行业闭环应用的推进和成熟,大规模跨行业类的标识应用需求凸显,如在智能物流领域,货物标识信息的管理、更新或获取不仅涉及商品生产行业,如烟草业、农业等,还涉及交通运输、商品管理等行业;食品溯源类也会涉及多个行业。

目前跨行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且大多集中在某个地区或特定应用关联行业,未来将向更大范围内推广;2)二维码应用进一步发展和流行。

二维码成本低廉,方便易用,且容易切入到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即通过线上应用促进用户线下消费)营销模式,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网上购物、打印优惠券、会议签到等已经逐渐成为潮流。

随着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腾讯微信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推进,二维码应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普及期,正在不断催生各种新型应用;3)基于RFID 的物联网标识类应用不断发展,并且随着RFID 标签成本的下降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随着智能手机集成RFID 芯片和RFID 读写器功能,基于智能手机和RFID 技术的物联网标识类应用在行业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逐渐展开,如电子钱包、远程支付、电子票据、电子证件、医疗RFID 服务等。

(二) 国际上RFID 标准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布局物联网对象标识标准方面,一维码、二维码相关标准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目前标准化工作及关注点侧重在RFID 方面。

RFID 标准包括:通用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对象标识解析技术标准以及对象标识编码、分配管理方面的规定。

通用技术标准主要是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相关标准;应用技术标准结合各个应用领域特殊需求对通用技术标准进行补充和进一步具体化,如标签尺寸、标签粘贴位置、数据内容格式、使用频段等;对象标识解析技术标准提供标识关联信息的获取和共享机制,涉及对象标识解析架构和解析协议。

国际RFID 标准化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组织和机构主要有:ISO/IEC、EPCglobal、ITU-T、日本UID(Ubiquitous ID)、AIM Global、IP-X 等,此外还存在大量应用范围相对较少的地区、行业标准及企业闭环应用标准。

其中:国际上RFID 通用技术标准的制定以ISO/IEC 为主导,涉及空中接口标准、数据标准、测试标准、实时定位标准、安全标准等,另外EPCglobal、日本UID 等也制定RFID 通用技术标准,如EPC 制定标签协议标准: EPC UHF Gen2 和EPC HF。

总体上国际RFID 通用技术标准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以ISO/IEC 主导,并结合新的应用场景和特性需求不断推进,如RFID 和传感器结合。

RFID 应用技术标准目前主要涉及流通性较强的应用领域,其中ISO/IEC 推进集装箱、物流供应链、动物管理等相关标准,而EPCgloabl 侧重供应链标准。

对象标识解析技术标准在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大体系,即EPCglobal 定义的ONS(Object Name Service,对象名称服务)、ITU 和ISO 联合制定的面向OID(Object Identifiers,对象标识符)的ORS (Object identifier Resolution System,对象标识符解析系统)、日本泛在识别中心定义的uCode 解析服务体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解决方案和思路,如基于Handle 解析系统扩展来支持RFID 标识解析,行业内部RFID 编码和解析体系等。

EPCglobal 全球解析服务委托VeriSign 营运,现已建立了7 个解析服务中心,在中国设有对等根解析服务器(设在台湾)。

ITU 和ISO 已经联合发布ORS 标准(ITU-T ;ISO/IEC 29168-1),其解析系统还在发展建设中。

日本uCode 解析服务体系与上述网络化的解析体系相比,通过在读卡器中预置标识关联信息,还支持不通过网络来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

对象标识的编码和分配管理与对象标识解析体系紧密相关。

不同组织所采用的编码方案和管理规则通常不同,EPCglobal 使用EPC 编码,包括96 位、64 位两种,可以扩展到256 位,采用付费使用,分级管理方式,国内EPC 编码分配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

OID 采用树状结构,树顶层分成ITU、ISO 和ITU/ISO 联合三个分支,可标识对象宽泛,可以是标准、国家、公司,加密算法、网络管理、医疗信息等,并开始向物联网对象标识领域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