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
论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性的启示——从“单一的现代性”说起
论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性的启示——从“单一的现代性”说起梁苗【摘要】作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中始终保持着深切的人道关怀,通过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动向,追踪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领域的新变化,他揭示了后现代多元化的表象下所掩盖的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殖民主义的事实,告诫第三世界国家要警惕西方现代化霸权和现代性话语的蒙蔽,要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中至少保持文化上的独立和清醒.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0)006【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化【作者】梁苗【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南京 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05正如国内外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虽然在詹姆逊(1)的著作中,只有《单一的现代性》一书是直接探讨现代性问题的,但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却“时隐时现”地贯穿于詹姆逊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与现代化相关的现代性问题逐渐凸显,并亟待得到理论的澄明。
重温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对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中国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单一的现代性”2002年8月,詹姆逊在上海演讲,主题就是讨论现代性问题。
在已被宣扬差异性的后现代话语侵染的语境下,詹姆逊居然大谈“单一的现代性”,称“世界已经被一种普遍的市场秩序殖民化了”[1]前言24,演讲还被冠以《现代性的幽灵》为题在中国的报纸上刊出。
当时,这在我国学界(特别是文论界、美学界)激起强烈反响甚至几乎是公愤,有学者言辞激烈地批评詹姆逊的演讲又引来了西方霸权的幽灵。
那么,詹姆逊为什么要在宣扬差异性的后现代语境中大谈现代性问题?他的上海演讲真的不合时宜吗?其内在学理究竟何在?当前,几乎无人否认全球化的趋势。
论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性的启示——从“单一的现代性”说起
后 现代 多元 化 的 表 象 下 所 掩 盖 的 资 本 主 义 在 全 球 范 围 内进 行 新 殖 民 主 义 的 事 实 。 诫 第 三 世 界 国 家要 警 惕 告
西 方 现 代 化 霸 权 和 现 代 性 话 语 的 蒙 蔽 . 在 资 本主 义全 球 化 的进 程 中 至 少保 持 文 化 上 的 独 立 和 清 醒 。 这 时 我 要 国 的 现 代 化 和 现 代 性 的 健 康 发 展也 具 有 重要 的 启 示 意 义 。
第2卷 O
第6 期
成都 理 工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RNAI OF CHENGDU — UNI VERS TY OF TECHN(IOGYI o i1 ce cs I )| S ca S in e )
V1 。 2O
.
N。. 6
.
2 01 2年 1 】月
种 前 所 未 有 的 标 准 化 的 现 象 。 种 被 迫 进 入 世 界 制 一
了”】 青 演讲 还 被冠 以《 ・ . _ 现代 性 的 幽灵 》 为题 在 中
国 的 报 纸 上 刊 出 。 当 时 , 在 我 国 学 界 ( 别 是 文 论 这 特
收 稿 日期 : 0 20 -) 2 1 - 2( : 2
20 0 2年 8月 , 姆 逊 在 上 海 演讲 , 题 就 是 讨 詹 主 论 现代性 问 题 。在 已被 宣扬 差异性 的后 现代 话语 侵
把 一致性 和标 准 化强 加 给 人们 的意 识 、 感 、 象 、 情 想
动 机 、 望 和 兴 趣 。 而 为 了 获 得 外 国 的 资 本 和 技 术 欲
关 键 词 : 代 性 ; 现 代 性 ; 球 化 现 后 全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解读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
完整的 、 全面的文化逻辑体系” 。尽管此处 只是对现代主义的 信认为现实主义 、现代 主义与后现代主 义三种文化 现象不但
现代主义。 具体来说 ,现实主义 ” “ 相对于“ 市场资本主义” “ ,现 意符放在同等重要 的地位上 , 组成 了一个完整的语言结构 : 参 符是与语 言相对应 的客观事物 , 指符是语音和形象 , 意符是 内 涵意义。 具体到文艺作品的分 析 , 可以将参符理解为艺术 品所
摘 要 : 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 , 众 多论说后现代主义的理论 中独树 一帜。整 个模式 以马 詹 在 克思主义历 史观为理论基础 , 以符号 系统的模式为结构 , 以颠倒 的顺序具体论述 了后现代主义、 现代 主 义 、 实主义的文化特征。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给后现代 文化批评提供 了一种有益的思考 现
二、 以符号 系统的模式为结构范例 索绪尔 的语 言体 系包括参符 、 指符 、 意符 个 部分 , 而 然
索绪 尔 因为 参 符 与语 言 学关 系不 大 而 将 其 弃 之 不 论 。詹 明信
、
以马 克 思 主 义历 史 观 为 理论 基 础
针对现实主义 、 现代主义 、 现代 主义的划分 , 明信首 后 詹 先否定了一种普遍的看法 ,即认为现代 主义只是一种风格或 者技巧 , 作家可以任意取舍 。 紧接着就针锋相对的提出了 自己 的论点 , 现代 主义是 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 自身是一个 即“ 它 界定 , 但实际上它也适用于对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解 。 因此他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 的唯物史 观的前提下 , 将资本 主义的文化分 期建立 在了资本 主义历史分期 的基 础 上, 从文化的层面将资本主义划分为现实主义 、 现代主义与后 代主义” g, 垄断资本主 义”而 “  ̄ x 于“ l , 后现代主义” 相对于“ 跨 国资本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或“ 。在建构 自己的模式之前 , 詹 明信 花费 了大量篇 幅对德路兹和瓜塔里 的历史模式进 行了解 说, 又明确的说明 自己不打算采用这一模式。 看似矛盾实则是
詹姆逊乌托邦的现实性思想探究
摘要中文摘要乌托邦这一词汇在漫长的西方哲学史中,历经数个世纪仍旧稳稳地矗立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近代,因其自身存在脱离现实的空想性缺陷,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半个多世纪以来,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和反乌托思潮邦席卷全球,人们对未来的期待日渐式微,乌托邦思想成为众矢之的。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乌托邦理想的实现愈发遥不可及。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针对乌托邦的颓势,运用辩证、总体、历史的视角,揭示并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本质,挖掘乌托邦作用于现实存在的方式。
他致力于为乌托邦实践指出方向,并通过批判与反思的手段,力图唤醒民众尘封的乌托邦欲望,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詹姆逊吸收了十九世纪乌托邦理论转向中关于乌托邦精神的思路,还加入了乌托邦现实性的观点,将“反—反乌托邦”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内核,深入挖掘乌托邦的现实批判与指引实践的双重功用。
他通过重拾、整理西方社会中的乌托邦理论碎片,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乌托邦思想。
詹姆逊所建构的更具有现实性的乌托邦体系,是对前人乌托邦的颠覆和创新,其思想的现实建构具体如下:其一,詹姆逊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总体化方法和辩证思维方式改造乌托邦,赋予了乌托邦辩证的整体性特质,并追寻一种集体性质的全人类未来的可行性。
其二,弥补了乌托邦脱离现实的缺陷,分析了乌托邦实现的先决条件,并对乌托邦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一定的探讨。
其三,詹姆逊面对后现代空间中的时间虚弱和空间混乱特征,研判了前人乌托邦理论中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困境,找到了超空间中乌托邦得以缩小乃至消除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现实发展之路。
尽管詹姆逊的乌托邦思想有一定的漏洞,但是,他革除了一部分前人乌托邦的弊病,为乌托邦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
詹姆逊通过一己之力,让沉寂多年的乌托邦理论再度散发光辉,促使被后现代思潮遮蔽了双眼的人们回忆起被压抑的乌托邦欲望,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当下通往未来的实现之路。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垄断,他尝试用一种全球性视角的认知测绘方式,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找寻一条不同的出路。
拼凑”的后现代与“总体性”的文本阐释——詹姆逊的“超空间”理论分析
拼凑 的后现代与 总体性 的文本阐释詹姆逊的 超空间 理论分析李长中任何新的理论话语出现,都是以旧的理论范式解体、旧的认知图式和阐释系统失效为条件的。
随着后现代的来临, 空间转向 成为20世纪后期知识和政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人们开始把以前给予时间、历史、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转向对于空间问题的关注,并且使地理学、城市设计、都市建筑等学科与身份认同、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少数族群、同性恋等人文学科相互缠绕,交叉渗透。
特别是由于现代大众传播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复制技术以一种 真实的内爆 使图像和符号取代了在场的真,这种图像和符号已不再指涉外在的真实世界,而仅仅指涉符号本身的真实性和产生符号体系本身的真实性。
在这种由 类像 组成的后现代文本之中,文学空间与社会空间已失去了象征和隐喻,失去了深[ 拼凑 的后现代与 总体性 的文本阐释]度和历史感,读者犹如走进后现代建筑空间而不能透过认知系统为自己在外界事物的总体设计中找到确定位置和方向,读者也不能在后现代文本中以感官系统组织文本空间,詹姆逊把这类空间名之为 超空间 。
怎样解读这类文本?詹姆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基础上,对此作出了回答。
一、 拼凑 的文本结构传统观点认为,文学总是对本质、规律、意义的书写,文学内部存在着 深层模式 或 深层结构 。
为了把这种 深层模式 或 深层结构 呈现出来,艺术家总是把它们设置在一个有序的时空之中。
尽管在现代主义作家如伍尔夫、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中,传统时间化叙事已呈现出零散、破碎、非顺序的态势,但总体上仍可把握故事顺序。
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 不管传统现代主义有多大胆,它不过是在想象中、在艺术世界内表现冲动,不管是关于魔鬼还是谋杀的幻想,仍然是通过有序的审美形式原则表达出来,因此即便是在颠覆社会,艺术仍然将自己放在有序的世界里。
∀在 有序的世界 里,文本按照开端、发展和高潮的进展表达某种 深度 。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作者:郭哲韬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批评家。
他的后现代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叙述。
1985年9月12日,杰姆逊教授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和国际政治系国际文化专业之请,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的专题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演讲录》这本书就是根据他的上课录音翻译整理而成的,而他关于后现代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理论也是在这次传入中国的。
杰姆逊着重谈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
他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商品化”不仅表现为物质产品,也渗透到了社会的精神领域,人们生活的环境被无数商品化了的广告,电影,录象带,录音带所构成的形象充斥着。
在这样的社会中,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后现代主义”。
他在“引论:文化与文化分期”中谈到了文化分期。
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国家的市场,第二阶段是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列颠帝国、德意志帝国等,第三阶段则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
第二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述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的文化也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阶段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第二阶段对应的是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就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他以曼德尔的资本主义三阶段理论为基础,对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后期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分析批判。
他从建筑、绘画、文学、摄影、广告、电影、音乐等方面具体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的社会,“到了后现代,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詹明信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历史的理解也表现出相对主义的倾向。历史不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 是被不同立场和观点所塑造的。这种历史观的相对主义进一步削弱了历史感的重要性。
主体性的消解
01 02
个体的原子化
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个体被原子化,变成一个个孤立的、无关联的原 子。这种原子化的个体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容易陷入孤独和无助的状 态。
文化的无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中,文化中心的地位被消解,各种文化元素不再围绕一个中 心展开,而是呈现出多元并存、互相交织的状态。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挑战了 传统文化中心主义的观念。
去中心化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去中心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的描述,也蕴含着对于文化多 样性和平等的追求。它呼吁我们尊重各种文化差异,摆脱传统中心主义的束缚, 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格局。
理论需要与实践结合
文化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应 该关注当下社会中的文化现象, 运用理论工具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也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理论, 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主体性的去中心化
后现代主义文化强调去中心化和多元性,主体的中心地位被消解。主体 不再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而是成为多元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03
自我认同的危机
主体性的消解导致自我认同的危机。人们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这种危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
显。
CHAPTER 03
对理论的反思与发展
需要更加全面的视角
在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时,我们 应该采取更加全面的视角,既看 到后现代主义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也看到它可能包含的机遇和潜 力。
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詹姆逊的断定与批判
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
詹姆 逊 的断 定 与批 判
刘 梅
【 摘
要】文化 异 化 是詹 姆 逊 站 在 马克 思 主 义 立场 上 对后 现 代 文 化 作 出的 总体 判 断 。后 现 代 文化 异 化 具 体
表 现 为 :文化 泛 化 与 审 美 变异 ;文化 时空 逆 转与 深 度 消失 ;文 化视 像 化 与 创 造 力枯 竭 ;文化 主体 消解 与 精 神
西方后现代 主义大师詹姆逊 ,不仅对 晚期 资本主义文化作 出 了总体 的 、全 面的 、历史 的 、辩证 的研
究 ,而且作 为一 个新马克思 主义者 ,秉承 了马克思主义 的批判 精神 。对 后现代 文化 的异 化本质进 行了犀 利 的批判 。他通过 对后现代 文化泛化 现象 的分 析 ,指 出后 现代文化 已发 生审美 变异 成为大众 快感 文化 ; 通 过分析后现代 文化的空 间特性 ,揭示 出后现代 文化 已成 为失 去历史感 和深度精 神 的平 面文化 ;通 过分
作 者简 介 刘梅 ,华 南师 范 大 学政 治 与行 政 学 院教 授 、博 士 生 ( 东 广 州 ,50 3 ) 广 16 1 。
一
2 8—
的泛化 与去边界 化 。后 现代文化 出现 了与经济 交融 、互 渗与共谋 的现 象 ,一方 面经济进 入 了各种文 化形 式 .使艺 术作 品甚至理 论都成 了商 品 ;而另一 方面文 化逐步经 济化 ,文化 商 品在 后现 代社会 的市场 和整 个 日常生 活 中被 消费 。他说 :“ 由于广告 ,由于形 象文 化 ,无 意识 以及 美学 领域 完全 渗透 了 资本和 资本
分 裂 。詹 姆 逊 对 后现 代 文 化 的 异化 本 质 进行 了全 面 而 深 刻的 批 判 ,对我 国和谐 文化 建 设 具 有 重要 启 示 意 义 。
浅析后现代文化理论
浅析后现代文化理论【摘要】《文化转向》是詹姆逊分析后现代文化理论的代表著作,本文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主体性消解、空间优位等后现代文化关键词梳理的同时,发掘詹姆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解读方式。
同时我们更应该从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分析中辩证的看待后现代文化中的全球化浪潮,并加以借鉴,以便更好的思考我们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作为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分析是透彻和独到的。
《文化转向》这本书中,涵盖了詹姆逊丰富的后现代文化思想,他从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谈起,坚持将后现代置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更新中加以评价,解读了主体性消解,空间优位,视像文化盛行等后现代文化关键词。
同时詹姆逊坚持对后现代持一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从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入题,以历史的辩证的方法看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此外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进行了批判。
一、后现代文化关键词1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概念定义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他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必须与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联系起来,与现代主义联系起来。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提到后现代两个特征,一是大部分的后现代主义都是“作为对高级现代主义的既有形式,对占据大学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基金会等这样或那样的主导性的高级现代主义的刻意反动。
这意味着,有多少不同形式的高级现代主义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后现代主义”。
二是,一些主要边界或分野的消失,“最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高雅文化和所谓的大众或通俗文化之间的区别的消弭,高雅艺术和商业形式之间的界限似乎越来越难以划清”。
詹姆逊敏锐地觉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资本运行的中,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一方面经济进入到了各种文化形式,使艺术作品成为商品;另一方面文化也逐步变得经济化,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较为狭小的文化圈中扩散出来,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
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与詹姆逊的文化批评
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与詹姆逊的文化批评第4期NO.4宜宾学院JournalofYibinUniversity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与詹姆逊的文化批评胡希东(宜宾学院中文系,四川宜宾644000)摘要: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批评的一个关键词,他曾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文化分期,这种文化分期有他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他看来,现代主义所处的文化语境已显示出由现代走向后现代的历史必然,他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也是他文化史分期由现代到后现代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对此的探索是本文的主要立足点.关键词: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批评;关键词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65(2007)04—0001一o4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当代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他曾指出当下资本主义社会,即晚期资本主义所置身其中的文化语境正是后现代主义.这种观点有他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在他看来,现代主义所处的文化语境已显示出由现代走向向后现代的历史必然.其实,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在他早期博士论文《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就开始了,在他后来的《单一的现代性》一书中亦认为,萨特的文学存在"焦虑"与"恐怖",且"焦虑和恐怖——每一个都已经取得了对它于其中运作的那种外在的外部世界的彻底净化……美学自治的意识形态因其以存在主义或政治的形式重复将得到承认,促使它变成类似最高价值的东西……但正如本雅明在一个难忘的战前时刻所说,这里将出现的存在主义的信念和政治实践已经已某种方式被可疑地'美学化'了."…这是詹姆逊对政治渗入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化的典型论述,而在其它一些文章:《超越洞穴:破解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神话》,《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主义主义》等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作了具体的批判,这也是他文化史分期:由现代到后现代的重要根据.在詹姆逊看来,由现代走向后现代蕴涵着历史必然性,这是由现代主义内部自身的发展以及外在文化语境所决定的.现代主义,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一种思潮,流派或创作风格,它最先出现于西方,其中以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后期象征主义为先驱,由此而下的二十世纪初出现于欧美后来波及世界,詹姆逊称现代主义是世界范围美学不平衡发展¨J.根据其时代特征,现代主义可分为前期现代主义与后期现代主义,二次世界大战是它的分界点,而詹姆逊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主要是对后期现代主义的批判.现代主义的出现,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它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资本的高度集中与垄断,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种族纠纷,暴力与犯罪等,帝国主义各国之问相互争夺所带来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上帝死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已崩溃,人们面对荒谬的现实,陷入了虚无与悲观之中;同时,由于科技进步与机器化大生产带来了物质进步,却使人陷入了"物欲"之中,人被沦为"机器的奴隶",人成了非人,人们对科学与理性产生了怀疑,这为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带来了契机,并为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找到了现实土壤;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已经过了繁盛时期,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也日益显示其缺陷,现代主义出现水到渠成,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现代主义的出现,是以进步姿态出现在人类文化史上,但经过一定历史的发展似乎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并显示出它的"反动性",詹姆逊对现代主义批判就蕴涵在这一文化历史逻辑之中.在詹姆逊看来,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有以下表现:它通过社会制度,文化机构,文化惯例等对文学的渗透,形成有组织的主导意识形态,并进而形成一种时代风格.他在《超越洞穴:破解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神话》中,借助现代主义时代风格的两个关键词——语言与时间,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剖析.他从语言人手,以伊雷思?莫多什小说《麒麟》中人物的对话,联想到柏拉图《斐德若篇》苏格拉底的言论:"词语不可能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仍然保留其意义."在詹姆逊看来,"文学是词语能够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不失去意义的突出例子."产生这一原因主要是文学的自治性.他在《单一的现代性》中对自治性作了叙述,在詹姆逊看来,这对文化编史真正有效,它相对牧稿日期:2007—03—08作者简介:胡希东(1966一),男,四川渠县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宜宾学院2007年4期于鲁曼所说的是一种漫无止境的通过裂变而再生的持久力量,而最终后果却无法预见…,这是詹姆逊文化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理解他文化批评的关键.詹姆逊指出:"语言——在语境中,在环境中……自行组织成相对自足的词语总体,然后,由在时空上相距遥远的团体和个体以及社会阶级或文化所掌握."这就是语言的自治性,它是形成文学自治性的重要基础,"形式或文类起初只是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的组成部分:一旦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脱离,它们就失去了其原初的所有踪迹,成为事实上相当独立和自治的自成体系的语言产物"J,但却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而在詹姆逊看来,这正是现代主义研究者所忽视的,"我们忘记文类本身是一种社会制度,颇似一种社会契约,我们同意按照契约遵守某些规则,适当地使用所论的语言"J,而社会制度,文化机构,文化惯例常决定于一个时代的文学,这就是文学,因文学"自治性"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现代主义也不例外,现代主义的诞生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种进步,尤其是在它的初期,由于时代原因,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它阻碍了现代主义的充分发展,因此,"艺术的或美学的'现代主义',基本上对应于一种未完成的现代化情境"¨;在此时期,"原先处于边缘地位的现代主义文化,渐渐的跻身于意识形态的中心;当年受到排斥压制的现代主义作品,则开始被接纳进学术体制,成为新的'经典"';那些曾经被视为"丑陋""异端"的毕加索,乔伊斯,现在被戴上了"大师"的桂冠,并为世人所顶礼膜拜,他们的"立体派"画风,意识流式的叙述,被誉为相当地"现实主义"等.这种后期现代主义的"绝对性被变成了更基本的现代化计划——这只是表现那种旧事物或资产阶级的进步概念的一个新词".现代主义被打上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它不再追求美学的总体性或完整性,也不再追求乌托邦的形式变化.就此,哈贝马斯认为:"现代主义是一个未实现的许诺,未完成计划的口号",尤其是"它们未能达到使某些真正'现代主义'美学实践能够以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得到整理的阶段"¨.尼采对现代主义的看法更是入木三分:"现代主义文艺的另一个致命克星是中产阶级文化趣味对它的侵袭和改造……高深严肃的现代主义思想落人中产阶级手中便只能叫作'中产崇拜',它变成了势利鬼和时髦者的游戏."在詹姆逊看来,这种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们的审美思维,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并投射于被扭曲的文学史中】,它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现代主义被作为高不可及的经典而排斥大众文化,传媒文化,通俗文化等J,对此,雷蒙德?威廉斯也论述道:在现代主义被战后的安定及其伴随的复杂的学术保证列入经典之后,接着就有了这种假设:既然现代主义"此刻"处在这个特定的阶段或者时期,就不存在超越它的东西……"现代主义" 被限制在这个高度挑选过的领域,以一种纯粹意识形态的行为拒绝其他一切,荒谬的是,它的最初的,无意义的嘲讽在于:它使历史突然停止了.现代主义是终点站,此后的一切都不被算在发展之内,它们是"之后",呆在后面之中J.其次,它表现为种族中心主义与帝国主义.正如赛义德在《简?奥斯丁与帝国》中指出的简?奥斯丁身上存在帝国意识一样,现代主义也存在着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在西方现代主义身上"可以窥见帝国主义的踪迹,事实上,帝国主义构成了西方现代主义……除了爱尔兰文学和乔伊斯作品的特殊情况外,我们都可以在空问上窥见帝国主义的踪迹,它们作为形式征候存在于第一世界现代主义文本自身的结构内部."他还进一步指出,后期现代主义更表现为一种美国的独特现象,"我想到的是艺术理论,或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而这正是由抽象表现主义的作用所产生的,并作为一种特定的北美文化帝国主义伴随着它在国外到处传播".…这就是现代主义,愈向后来发展而逐渐丧失前期的激进性,正义性,并日益显示其反动性质,雷蒙德?威廉斯对此论述道:"发生相当迅速的是:现代主义很快丧失了它的反对资产阶级姿态,达到了与新的国际资本主义轻松自在的结A99[5】口0此外,这种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还通过政治压抑的方式渗入文学批评中,他认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其固有的阶级习惯和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西方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突出语言的重要性,而"现代主义乃语言中之语言……艺术家有其自己的民族语言,但还得发展或获得另一种语言,即适于他的特定艺术样式的现代主义的语言"¨.在詹姆逊看来,这种只注重语言,文本而排斥其它外在因素存在严重的局限:"现代主义美学经过意味深长的调情后它紧紧抓住艺术语言本身的那种替代物或第二位的物质性,也就是诗和诗的语言,于是诗和诗的语言便被提到高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中心地位……而那种对诗的语言本身进行某种'界定'的不可能的理想,将变成自从新批评以来所有现代主义批评家的更好韵诱人失败的策略. 尽管如此,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第一道裂痕早在1957年就已被看到……接下来巴特,结构主义者和符号学家,所有这些都为特定的现代主义文学意识形态的棺材提供了大量的钉子." 在此,詹姆逊以他雄辩的逻辑宣判了现代主义的死刑.丹尼尔? 贝尔也说:"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创造性力量——在美学与内容方面都是如此,已经基本完结,"因此"现代主义已经消耗殆尽,紧张消失了,创造的冲动也逐渐松懈下来,现代主义只剩下一只空碗"【4J.詹姆逊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蕴涵了它将被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延续的理论逻辑.詹姆逊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还从时问的历史维度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给以剖析.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阵营,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发生了一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这一争论断断续续延续于上个世纪,被称为"20世纪马克思2007年4月胡希东: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与詹姆逊的文化批评3 主义文论的世纪之争"【9J.詹姆逊明显倾向于卢卡奇对现实主义的维护而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上.这首先表现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相互关系上,现代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超越,即詹姆逊所谓的对现实主义的摈弃与对现实主义的限制.他们看来,现实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化最复杂,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西方文化中近乎独一无二的现象,它"具有认识论的真理,是我们认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的一种特权模式"【2;现实主义对批评实践的有用性,具体表现在现实主义构成了对以前的某一理想或幻想的神秘化的打破,具体表现在创作中,"小说根据这种运作而实现了非神圣化,因而同时有效地防止我们产生任何幻觉,即世俗现实只能是叙事过程的临时终结"口;此外,现实主义注重历史的真实If与同一性, "现实主义与历史之维之间的近似同一性,这是解符码流动这一模式所揭示的一种同一性".可事实上,现实主义存在着前审美所带来的局限性,而现代主义正是对此表现出不满,"今天在美学上所不能容忍的所谓旧式现实主义主要在于其难以让人接受的哲学和形而上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是这种现实主义的基础, 而这种现实主义反过来又强化这种世界观."同时,还表现在,它对现实主义模仿现实的不满,即把"把认识现实看做将一幅清晰完整的画面映人头脑的简单过程,这种观点是相当幼稚的,在某种意义上是极其非现实的,而在该词的完整意义上又是意识形态的."詹姆逊就这样表现了他对现实主义矛盾而复杂的情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矛盾情感一样,"资本主义带来的世俗化和制度化比以前任何社会制度既更残酷,更具异化力,同时又更具人性和解放力."詹姆逊对现实主义最终做出了以下结论:"现实主义是迄今发明的用来记录真实社会现实的最复杂的认识工具,而同时,其形式本身又是一种谎言,是美学虚假意识的原型,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叙事文学中呈现的表象."而这些已说明,现实主义所依存的现实与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是现代主义出现的时刻,即现实主义不得不被现代主义所代替,正如后现代主义要代替现代主义一样.在此,他对这一文化历史发展逻辑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他用恩格斯借助摩尔对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发展:即蛮荒的,蒙昧的,文明的逻辑发展;同时,又借助德鲁兹与伽塔里《反俄狄浦斯》中的叙事符码原理来论证他的文化历史发展,"我们能够用这同一种术语描写原始故事,前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和晚期垄断资本与超国家的后工业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他做了以下进一步的假设:野蛮状态是本原的或原始的精神分裂流动的符码化时刻;在蒙昧主义时代,我们不得不涉及在此基础上更复杂的建构,这将称作对这种流动的一种过分符码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经历一种新的运作或操纵,德鲁兹和伽塔里恰恰把资本主义的非神圣化和世俗化,量化和理性化视做对这些早期的现实类型或符码——建构的解符码;最后……我们自己时代的特点无论如何都是对这一解符码潮流的重新符码化——对神圣的重新编码和重新发明,向神话的回归.向神话的回归,是对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超越.在此,詹姆逊运用了弗莱的观点,认为文学的发展是循环的,文学的最初是神话, 它经过浪漫故事,文学的高度模仿,以及文学的反讽再向神话的回归.而在西方的现代文学中,由反讽向神话的回归正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倾向,现代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重新符码化,"一切现代主义作品在本质上都是被取消的现实主义作品".口他并用现代主义小说家罗伯?格里耶的《嫉妒》来说明:"新的小说比任何真正现实主义的,老式的,解符码的叙事更有力地讲述这个现实主义的故事."【2但现代主义正如我们上面的论述,由于未能充分成熟的发展,它打上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因此,就其实质而言,"现代主义决非突破了旧的过分拥塞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资产阶级现实",并且现代主义所依存的历史现实也愈来愈与它不相适应,"社会生活的真实越来越与语言的或个体所表达的审美性质不相协调",而只有在后现代社会这个未完成的现代性这个时期,"才有希望对更广大的和更异质的公众讲述有意义的东西."【2因此,后现代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主义之后,这是文化历史的逻辑继承.这是一个阵痛的时刻,也是一个寂静的时刻,而这一切注定要被外部世界痛苦的尖叫与呼喊所打破:想象一个像洞穴一样的地下室,它的入口通向光明,而且要通过地下一段漫长的路程.在这个地下室里,囚禁着自孩提时就被关在这里的囚徒,他们的腿和脖颈被绑缚着.以至于他们只能面向前方,而不能回顾左右.他们的背后和上方是燃烧着的烈火,而在火与囚徒之间是一条路,路的前方是挂着幕布的墙……进而想像一下拿着各种各样艺术品的人们沿着这道幕布墙行走……一幅奇怪的画面,一种奇怪的囚徒.这是一段柏拉图的带象征性的言论而被詹姆逊引用,那像"洞穴"一样的"地下室",是象征人类幽长的发展历程?还是詹姆逊所要超越的现代主义意识形态?那"洞穴"中的"囚徒",象征人类自身,还是当下的现代人?那燃烧着的炙烤的"烈火",象征人类所遭受的困境与煎熬,还是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那挂着幕布的墙,象征人类经历的文化史:神话的——前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但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对此,尼采曾预言现代社会将至少面临两个世纪的虚无主义¨J.丹尼尔?贝尔也有论述:"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的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因为这种新生的稳定意识,本身充满了空幻,而旧的信念又不复存在了.如此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由于既无过去又无将来,我们还面临着一场空白.虚无主义……的任务是要摧毁某些东西,并且用另一些东西来取而代之.可今天有什么旧的东西仍需要加以摧毁,而且谁又能寄希望于未来呢?"【4不同于尼采与丹尼尔?贝尔,4宜宾学院2007年4期詹姆逊在他的文化理论中曾试图重建一种适应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认知绘图美学",即重新绘制一幅当代社会,文化的地图,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和分析,赋予个人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中对自身位置的意识,并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公平,正确地评价这个世界J.由此,以及上面的论述,可看出他不像尼采与丹尼尔?贝尔那样忧虑与悲观,在他看来,现代人虽然"要通过地下一段漫长的路程", 但"它的人口通向光明",因此,他所期望的社会呈现光明的图景,是一种乌托邦世界,虽然到达这样的社会还须超越那悠长的"洞穴".参考文献:[1]詹姆逊.单一的现代性[A].王蓬振.詹姆逊文集:第四卷(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詹姆逊.超越洞穴:破解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神话[A].弗朗西斯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o2.[3]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M].北京:三联书店,1997.[4]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5]雷蒙德?威廉斯.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反对新国教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詹姆逊.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A].王蓬振.詹姆逊文集:第四卷(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弗雷德里克?R?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主权1885—192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詹姆逊.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主义[A].王蓬振.詹姆逊文集:第四卷(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oo4.[9]冯宪光."西马"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J].文学评论,1999,(1).IdeologyofModernismandFredricJameson'SCultureCriticismHUXi—dD,(ChineseDepartment,YibinUniversity,Yibin644007,China)Abstract:IdeologyofmodernismisakeywordofFredricJameson'Sculturecriticism.Infact, hispartitionoftheculture ofcapitalismhasbeenhiscriticismabouttheideologyofmodernism.Inhisview,thecondition ofmodernismhasshoweditsinevitabilityfrommodernismtopost—modernism.Thiscriticismaboutideologyofmodernismishisanimportantfounda—tionaboutbythestageofthecapitalism.Exploringitisitsmainpointofthisarticle.Keywords:FredericJameson;IdeologyofModernism;CultureCriticism;KeyWord。
国内外詹姆逊思想研究述评
国内外詹姆逊思想研究述评作者:张彩云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张彩云(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摘要:詹姆逊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在国内外文坛中确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声音。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阐释理论、空间理论、乌托邦理论、美学思想等理论给予了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就詹姆逊思想研究的这诸多问题作一综述和评析,以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詹姆逊;思想;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B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49-04一、概述:国内外詹姆逊思想研究现状时下,当我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一下,就会发现詹姆逊(Fredric Jameson)已成为西方学界的一位领衔人物。
有人称他是一个批判的文艺理论家,有人称他是一位后现代理论的专家,有人将他视为是二战以来美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还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者。
无论大家对詹姆逊的评价如何不同,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詹姆逊的理论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知识视野。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学者感受到了詹姆逊思想的魅力,他们看到了詹姆逊理论工作的独特意义,对他本人及其理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有关詹姆逊的英文网站有一万多个,有许多人通过网络与詹姆逊先生对话。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詹姆逊著述的新书不断,研究他理论的专著也有十余种。
从1990年至2003年,北美地区有三百多篇博士论文涉及到詹姆逊,这些论文中既有对詹姆逊理论景观的全面分析,如Rethinking“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也有比较研究,如Posting Marxism:A To totalizing critique of Fredric Jameson and Ernesto Laclacu;也有专题研究,如The Culture Logic of Postmodernism critiqued by Fredric Jameson。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读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1—623X(2013)04-0071—07
一 提 到詹 姆逊 ,就 总会 想到 他 的后现 代 主 义 理论 ,并且把他与鲍德里亚 、利奥塔 等后 现代 主 义 大 师并 列起 来 ,从 而造 成 一 种 错 觉 ,似 乎詹 姆 逊 是 一位 后 现代 主义 理论 家 。的确 ,在詹 姆 逊 的 著作 中 ,“后 现 代 主 义 ”是 一 个 异 常 重 要 的关 键 词 。但如 果 因此就 认定 其后 现 代主 义 的身 份 ,理 由显 然是 不 充分 的 。问 题 的关 键 不 在 于他 提 到 多少 次 “后 现代 主义 ”,而 是在 于 他 怎 样理 解 “后 现代 主义 ”。本 文 不 同 意 那 些 把 詹 姆 逊 划 人 后 现 代 主义 的 观 点 。 因为 后 现代 主义 在 他 那 里 只 是 当前 社会 的主导 文化 形式 ,而 所有 对这 种 文化 形 式 的理解 都 必 须 回到 资 本 主 义 的历 史 发 展 中 去 。在这 个 意义上 ,本 文更倾 向于把 詹姆 逊 定位 于 晚期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家 。 这 样 ,他 的后 现 代 文 化批 判理 论 实 质 上 是 对 当 下 资本 主义 发 展 的 一 种 马克思 主 义 的 当代 解 读 。第 一 ,因为 “后 现
社 科 探 索
詹 姆 逊 的后现 代 文 化 批 判 理 论 : 一 种 马 克思 主义 的 当代 解 读
黎 庶 乐
(广 州 大学 外 国 语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后现代 主义”在詹姆逊 的著作 中是 一个异 常重要的关键 词,但这 并不代表他 是一个 后 现代主义理论家 。因为后 现代 主义是他介 入 当今 现实 的一个 。他真 正要指认 的是支撑后现 代主义 背后的晚期 (全球 )资本 主义。
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刍议
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刍议詹姆逊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文化政治策略”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判后现代的文化策略”;二是“抵抗全球化的政治策略”。
由此,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形式,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辩证批判,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积极投身于改造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实践中。
这种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标签: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策略”詹姆逊是当代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表现形式,并对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批判,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在政治实践中积极投身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践当中。
这种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一、“文化政治策略”的概念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指出:“我们必须正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规范,并尝试去分析及了解其价值系统的生产及再生产过程。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在设计积极进步的文化政治策略时,掌握最有效的实践形式。
”〔1〕詹姆逊“文化政治策略”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规范,包括它的价值体系以及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这实际上是指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内部生产机制。
詹姆逊是通过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来揭示这些价值系统和生产机制的,他得到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就是晚期资本主义这个整体历史所表现出的文化形式。
该部分是其“文化政治策略”中的理论策略,或称之为“批判后现代的文化策略”;其二是“文化政治策略”的实践形式,这实际上是指通过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而揭示出晚期资本主义全球化历史,从而寻找可能的政治形式来对晚期资本主义或全球化历史进行替代和抵抗。
詹姆逊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批判来完成他的政治“实践”的,或称之为“抵抗全球化的政治策略”。
由此,詹姆逊的“文化政治策略”就是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来揭示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真相,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寻求某种政治形式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政治的替代或抵抗。
浅谈詹姆逊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想
浅谈詹姆逊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想作者:唐佳能郑彬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5期摘要: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评家,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辩证法为理论核心,博采众家理论,融汇到自己的批评理论中,自成独特的体系。
詹姆逊的文艺思想中还融入了别的学科的理论,如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因此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蕴含丰富的人文学科的内容,由此他的著作可能给人造成一种琐碎杂乱、晦涩难懂的感觉。
20世纪80年代开始,詹姆逊致力于研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的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詹姆逊;现代主义;现代性;辩证法;意识形态一、作为理论基点的“现代性”当我们在谈论“现代”时,总是把它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历史范畴里,我们会想到“现代”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上与以往历史时段的不同,的确,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阶段,技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新内容,在上层建筑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新奇的、在从前无法想象的东西。
詹姆逊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现代及现代主义,他的看法有一个思想基点——现代性——在《单一的现代性》(A Singular Modernity)一书中进行了集中阐释。
一提到笛卡尔,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詹姆逊通过分析笛卡尔的“我思”,认为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再现”,而且“‘我思’在这个层面是一种失败,因为意识根本无法再现”。
接着,他又结合海德格尔对主体性的阐释,提出了第三个原则“不能根据主体性分类对现代叙事进行安排;意识和主体性无法得到展现;我们能够叙述的仅仅是现代性的多种情景。
”这个原则的第二点内容和现代主义文学联系密切。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经常会把主体隐匿起来,它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失语”的缄默状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我们很难在这部作品中看到清晰的主体意识,它带来的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世界。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后现代哲学家对现代文化展开批判,并试图给世界一个重新的解释,构建一种新的文化。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和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马克思主义思辨的特色,也有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色彩。
他认为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晚期,又提出“认知图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眼光,审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象,认清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从而对这种文化保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持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都提醒着我们应当批判的接受和吸纳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清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背景,有效地帮助我们抵制腐蚀人类思想灵魂的文化对我们的侵略。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关注的焦点就是现代主义所出现的“问题”,要透过现代主义的表面现象,去寻求真理而并不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理。
现代主义的目的是要改变历史和社会,是资本主义人的异化下的一种乌托邦理想。
而后现代主义文化则具有消费性、大众性、商业性、文化创作的目的是商业利润,文化创作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为动力,市场需要大量的文化消费品,后现代主义文化创作者就把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贴上商品的标签,大批量的复制,比如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战争不再需要真枪实战,而是转变成文化软实力,它不需要浪费一枪一弹就能入侵一个国家的各个领域。
首先来看电影领域,仅2012上半年中国票房近55个亿,超过去年的48.41亿。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从《上半年国产电影全军覆没表》来看,上半年有155部片上映,过八成是国产片,但国产票房目前却只占总票房38%。
《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等12部好莱坞电影,赢得票房27亿。
而选择与对方同期上映的17部国产片,总票房才4亿,除了《绣花鞋》和《黄金大劫案》基本保本,上半年上映的国产片在进口大片的夹缝下几乎全军覆没。
詹姆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对詹姆逊的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受众反应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深 入研究,揭示其实践意义和价值。
詹姆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 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
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01
詹姆逊的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 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 一种发展和创新。
02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而詹姆逊的理论则 更注重文化、意识形态和认知 结构的作用。
理论应用与影响
詹姆逊的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文化研究、文学批评、 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 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
该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探索文 化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詹姆逊的理论也受到了批评和质疑,主要集中在他的理论对于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过于简化和还论的解释。
比较研究
将詹姆逊的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 的异同点和优劣,以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框架。
深化理论探索
进一步深化对詹姆逊理论的研究,探讨其理论在当代社会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问 题。
应用研究
将詹姆逊的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以揭示 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作用,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指导 。
詹姆逊的文化历史主义意识 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工具。
研究展望
加强对詹姆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 中国语境下的应用研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
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与国际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对詹姆 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
发展。
进一步深化对詹姆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 理论的研究,探索其与其他理论流派的对话 和交流。
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一、文化和文化分期对于文化这一概念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对杰姆逊而言,“文化”有三种含义。
他分别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出发,它有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的培养的含义;第二,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文明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文化与自然相对的”[1]1;第三,“即日常生活中的吟诗、绘画、看看戏、看电影之类,这种文化化和贸易、金钱、工业是相对对的,和日常工作是相对立的的”[1]1。
在某种意义上上而言,第三种文化是与金钱钱、工业紧密相联,更与我们们所说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业接近。
很明显,文化在不同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发发展的。
因此,对于我们所生生活的这个时代,文化被赋予予了另一种新意,文化与现代代主义、现代化更是密不可分分的,它与文化分期也有着一一定的关系。
杰姆逊认为,对对于不同时期的文化,有着不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与文化分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就文化分分期而言,主要有三个阶段,,也就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经历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也就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这一一时期的文化是以艺术为准则则的现实主义;第二阶段是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时期期的文化是现代主义;第三阶阶段是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这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后现代主义义,这一阶段出现了文化工业业,而本文的“文化”,也指指这一时期的文化。
二、、文化的四种形态杰姆逊逊认为,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分分期反映了文化的四种形态,,即生产方式、宗教、意识形形态和叙事分析,而文化的这这四种形态又反映了当时的社社会现象与人的生存状况。
生产方式从生产方式式而言,主要从两个具有代表表性的人物进行分析。
第一个个代表性人物:马克思。
马克克思从1859年写的《政治治经济学批判》中阐述了最传传统的关于生产方式的论述。
马克思阐述了6类生产方式式,以家庭或亲族关系为组织织原则的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式;以村庄为单位的亚细亚生生产方式;以农民为生产方式式的封建主义;随之是资本主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为之努力力实现的共产主义,这6类生生产方式是不断演化的,不断断进步的,生产方式也称基础础或下层建筑,马克思的理论论不仅仅重视对生产方式的研研究,也重视对每个社会、不不同结构进行研究,马克思关关于经济基础与文化的研究并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提出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论文关键词: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辫证法论文摘要: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
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左派文论的领袖,詹姆逊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声誉,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著称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而且同时也是一位对发展中的中国理论界影响尤其巨大的当今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
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应邀到北大讲学,专门讲授文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作用的问题,其讲稿后由唐小兵整理翻译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于1986年在中国出版了。
客观地讲,该书应属中国后现代理论的启蒙读物,此后引介、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蔚然成风,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竟然兴起了“后现代热”,詹姆逊也因此被某些学人称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
毋庸置疑,詹氏对后现代主义还是有一些中肯、甚至是积极的评论—尤其是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精神,并以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特且充满个性的研究而扬名学术界。
但事实上,他既非后现代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的拥护者,而自始至终只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误认的根源在于尽管他确实是怀着强烈的批判态度介人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并最终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现代文化现象迟早要随着晚期资本主义一起消亡,而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批判是与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一起进行的,而且整体来看,批判得又过于微妙,加之,他本人确实对解构主义颇为青睐,所以有时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显得不清不楚,招致许多误解。
其实要澄清这一点亦非难事,最好的理论工具就是马克思主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它也是破解其现代性理论的密码,以下即分而论之。
(一)首先还是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詹氏的后现代性理论上吧,确切地说,詹氏的后现代性思想是在对当时几种有影响力的后现代性理论的反思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吉登斯的后现代性理论,在他眼里,后现代性不过是现代性的翻版,因此后现代性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夸大其词甚至显得矫揉造作,他认为目前的要务是把现代性的后果“激进化”;而利奥塔的观点却与之迥然不同,不但相信后现代性确已存在,并对各种领域中出现的后现代性变化表示欢欣鼓舞;至于哈贝马斯,则在处理后现代性问题时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中心论”倾向。
与以上诸位后学家最大的不同是,詹氏并不急于表现出自己对后现代性的价值立场,而是首先揭示后现代性与晚期资本主义的关联。
他把晚期资本主义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近的阶段”以,并认为只有在晚期资本主义这种框架中,后现代性所表现出来的样态才能得到辩证的理解,他将后现代主义置于与晚期资本主义体系相连的总体性的文化变革中进行评价。
正如他本人所述,“我要试图探索的是:‘后现代’到底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整体逻辑里的主导文化形式呈现于社会生活中”。
为了避免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简单的、道德主义式的批判,而“尝试在‘历史’中探索当前的时代意识,企图以真正的辩证法来正视问题”。
因而一方面,基于解构主义精神,他承认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文化的反动甚至决裂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原创性”,是值得一定程度的肯定和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其中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女权主义、反精英主义、第三世界主义等等,就此方面的言说来看,他是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关于正在出现的世界的新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文化来正视的;但另一方面,因为发展至今的后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了一种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哲学,他也对其种种浮出水面的负面性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如后现代主义将导致的真理消失、原型退场、叙事瓦解、主体死亡、意义缺省、历史断裂等严重后果,原则已变得不再重要,一切都可以拼贴,一切都只是幻象。
“我们的世界,起码从文化上来说是没有任何现实感的,因为我们无法确定现实是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混沌中的人们,意识只能为消费时尚所左右。
他把这种景观概括为“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并敏锐地指出“在文化领域中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就是伴随形象生产,吸收所有高雅或低俗的艺术形式,抛弃一切外在于商业文化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后现代,一切都成了商品,甚而包括形象和理论。
由于坚信没有社会总体性的概念,就没有未来社会主义政治的可能,他明确宣称:“应该抵制后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其实也就是晚期、但同样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之逻辑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从内容到形式完全融人到商品生产和消费中。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再造甚至强化了晚期资本主义的逻辑,它表面上倡导解构、去中心、差异、多元、异质、共生,实际上却造成了全球文化趋同,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阻碍对社会进行变革的文化。
詹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批判方法,最早发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意识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其后现代性理论有着过度的整体性及总体化倾向。
另外,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正因为他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总体论思想,因而能透过纷繁的社会现象,洞悉到了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内在矛盾,是同资本主义的逻辑和商品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真相,其反思和批判后现代性的力度自然比其他形形色色的后学家及以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都要深刻得多。
(二)20世纪90年代以前,詹氏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关注及研究总的来说是零零星星、忽隐忽现的,可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与扩张,及相关的“文化转向”问题促使现代性话语再度“复兴”。
一直专注于进行“当下本体论”工作的詹氏不可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变化视若无睹,2002年其最新的专著《现代性的神话》的出版,可以说就是他关注现实并逐步深化了对现代性的认识后在理论上所作出的呼应。
在该书中,其对现代性问题思考后的四点提纲如下:1.我们必须把现代性概念历史化、阶段化。
2.现代性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叙事范畴。
3.一种拒绝叙事的手段就是坚持从主体性的角度看问题,只有现代性的历史境遇才能够获得叙事形式。
4.任何有说服力的现代性‘理论’都必须认真对待后现代性和现代性的断裂这个假设。
”因为首先“‘现代性”一词在詹氏看来,根本就是一个无内在统一性的指称,它实质上是由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所改造、所塑造的延异和痕迹。
它是对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性”内涵的不断的、多种多样的“重写”,是在历史本义基础上的不断生成的“转义”,因而如果要研究它就有必要先把这一概念历史化、阶段化。
同时由于它本身既不包含历史性,也不包含未来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不是一个概念,纯然成了一个超乎历史之外的叙事范畴,于是“现代性”一词借助詹氏这一新的界定摆脱了现有的历史尴尬,最终还是回到了现代性的根本意义上来了。
而就当今的现实而言,他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不管现在有多少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现代性,但终究这所有的现代性都附属于“全世界范围里的资本主义本身”,即所谓现在时态的现代性,就是资本主义性,‘.现代性”几乎以无中心的延异为一个确定的核心,这就是资本的全球化和殖民化。
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用那个叫做乌托邦的社会欲望全面取代现代性主题。
其对以现代性面目出现的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是一以贯之的。
不可否认詹氏在此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现代性”的意义中心与去中心、差异与同一的矛盾。
但他研究现代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揭露这种似乎已过时的现代性—其资本主义统治性的实质,戳穿现代性的神话。
因此,他为自己所批判的现代性赋予了确切的含义,从而在解构之后又重新确立了意义中心,这也可谓是“现代性”主体立场的体现吧。
因而,本着一切从现实出发、从事实出发的詹氏号召我们:“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进行‘当下的本体论’工作,而抛弃种种空洞乏味的重建一个现代性话语的努力。
”真正的本体论不仅要在此刻中把握过去和未来的力量,而且要诊断这些力量在目前时代里的贫弱化和视觉遮蔽”。
他通过自身的理论实践明确表明了:“现代性只有在其处身的历史境遇中才能够获得叙事形式”。
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詹氏基于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辩证法思想,一方面认同了哈贝马斯对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的判断,肯定了二者之间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断言道:“如果我们以为利奥塔或任何人的后现代性是对过去的否定和全盘抹杀就错了”实际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一个延续体,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位移,是现代性调节、缓和自身矛盾的策略性选择,那么,相对而言,后现代性就是“一种在更为完整的现代化条件下获得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要求大家不要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对立甚至是可能断裂的这一层面,因为毕竟作为现代性中的自反性力量—后现代主义一直就是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重要意识形态,其自身的理论运思、逻辑推演、话语表述都是建立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上的,这也是他在其文中要求认真对待后现代性和现代性的断裂这个假设的原因所在了。
(三)前两节的论述和分析表明,要对詹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个绝对视域,在他那里,马克思主义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地平线”,“已充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内部,在各个领域存在着、活动着,早已不是一种专门化的知识或思想分工了”。
也就是说,在现实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已不是一种狭隘的教条和理论体系,而变得无处不在了。
但同时,作为超越了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单一的、静止不变的,它“就像所有其他的文化现象,随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可见詹氏是将其看作为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南和解剖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的方法论了。
在他看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那段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著名论述,为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和研究一切社会文化问题,自然也包括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视角。
事实上,细加分析.不难察知詹氏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探究其实是完全建立在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辩证运动上的。
在此思想基础上,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对于理解其理论框架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辩证法最重要的哲学功能就是它能够协调我们对之缺乏充分思考的历史的两副面孔或方面:即同时出现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在这种状态下,事物既可以改变又保持统一,既能够经受最令人吃惊的变化和扩张,同时仍构成一些基本和持续的结构的运转。
〔吕〕他强调对文本的“否定性”解读与“肯定性”解读的辩证统一,人们不难发现,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以及其文化分期理论的形成都是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