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家思想之精髓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班级:11中药国交班姓名:李龙辉学号:201101008020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流传于世几千年,生生不息延绵不绝,它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就明确地表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享有更高的地位。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地、法天、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之理。
“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
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
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
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
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
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
“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
三.“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臵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黄老道家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黄老道家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和变化,年轻一代对于国家治理意识的提高也越来越迫切。
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重镇之一的道家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黄老道家思想对于当代国家治理的指导意义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于黄老道家的国家治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具体案例证明其在当代国家治理中的现代价值。
一、黄老道家的国家治理思想概述黄老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以清静为本”,主张在国家的治理中通过尽可能的减少干预,引导国家自发走向规矩正常的道路,力图达到务实、和谐、和平的目标。
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道和天道,它将宇宙万事万物看作是一种大自然,强调事物之间的和谐、平衡和无偏见,因此要尽可能避免任何形式的极端化和过度干预。
在政治诉求上,黄老道家思想主张在国家治理中通过穿着之道、言说之道、制度之道、经济之道等诸多渠道来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二、黄老道家思想在当前国家治理中的现代价值1、强调“无为而治”,减少干预以避免混乱黄老道家思想在当代国家治理中最为宝贵的贡献,就在于强调在处理政治问题时要做到“无为而治”,尽量减少干预,避免局势陷入混乱。
在新时期,我国一直在推动政策的简化和效率的提升,但是部分地方仍然存在过多干预的情况。
因此,国家治理过程中可以运用黄老道家思想来加强其自我约束,将干预层次降低到最低,尽量避免混乱的发生。
2、预防因过度扩张产生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些行业、企业由于过度扩张而导致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负责人的滥用职权、独裁和腐败等。
黄老道家思想主张适当的“自然管理”,要求在治理方面应遵循最小规模原则,避免过度扩张和过度管理方案的使用,从而避免出现管理的腐败和制度的扭曲。
3、注重修身与道德素养黄老道家思想认为国家的治理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性的行为,更应该是一种高度思辨性和道德性的行为。
为了确保国家治理能够顺利进行,该思想主张国家领导者应该注重修身、提高道德素养,将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作为全民示范。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谦逊守静、无为而治等原则。
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进行自我修养。
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老子的道家思想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引导他们注重内心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外部压力和困难。
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老子的处世哲学,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借鉴老子的道家思想,当今在校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在校大学生、自然无为观念、谦逊守静、无为而治、自我修养、社会挑战、内心修养、处世哲学、自我提升、成长。
1. 引言1.1 介绍老子及其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品《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这种无形无象的本原所造成,道是无法言喻的,但可以感知和领会。
老子提倡的“道”是一个包容万物、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追随自然、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而不强求,即所谓的“自然无为”。
老子的道家思想注重谦逊守静,主张能够安静地谦卑自持,不张扬自我,不争不辩,保持内心平和与清静。
老子认为,只有守静养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他强调在世事纷扰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谦逊守静、无为而治,对于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应当注重内心修养,追随道家思想的教义,以求得自我提升和成长。
1.2 分析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现状当今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一)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
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
”①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的意义安徽大学史向前教授针指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的思想基础。
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比其它任何古代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物理学的微观和宏观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道家所提倡的怀疑精神与直觉认识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的致思方法之一,被誉为最具魅力和自由创造力的现代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凝聚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着丰富而精辟的关于领导问题的思想。
一、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综述(一)道家的领导思想道家认为人性本于自然,即所谓的“道”。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由道而生,回归于道。
所以,在社会管理思想中,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
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以法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
“无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岗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
在老子看来,领导的艺术就在于“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执古之道,御今有之”,也就是说,能掌握亘古不变的真理,就能够驾驭现实的环境。
既然世间万物的运转都是自然而然的,那么最成功的管理之道也应该是这样,要努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管理行为自然发生、自然实施、自然完成。
(二)儒家的领导思想儒家的核心领导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中庸之道”、“为政以德”三大思想理论。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
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
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现代意义
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现代意义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哲学传统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哲学一直在不断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并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演变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1.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现代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自孔子开创以来,儒家思想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儒家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中国,儒家思想在弘扬传统价值观、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2. 道家思想的变革与现代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道家强调追求和谐、自然和无为而治的原则。
道德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控制。
在现代社会,道家思想对于推崇自然、追求平衡和减轻压力等方面仍有现实意义。
3. 墨家思想的传承与现代意义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剥削。
墨子提倡普遍的爱和和平,鼓励协作和互助。
墨家思想对于推动社会公正、平等和和谐具有现代意义,并对于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影响。
4. 名家思想的嬗变与现代意义名家思想主张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成就,注重实践和实用。
名家思想对于培养创新精神、追求自由和个人发展等方面仍有现实意义。
5. 法家思想的变革与现代意义法家思想主张法治、重规则和重法度,强调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公平正义仍具有现代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经历了演变与变革,并在现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对于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有积极影响;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平衡和无为而治的原则,对于推崇自然、减轻压力有现实意义;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和和平,对于社会公正和和谐具有促进作用;名家思想注重实践和个人利益,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重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公平正义仍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观和处世智慧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顺应自然、谦逊自律,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在做中无为。
他提倡顺势而为,认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反对攀比竞争,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真正的自我修养。
对待权力和名利,他提倡淡泊,认为贪婪和功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大学生应该学习老子的谦逊、自律和无为而治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人生观、大学生、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自然、自我修养、攀比竞争、权力、名利、淡泊、借鉴意义、谦逊、自律、智慧。
1. 引言1.1 老子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对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操之过刚的方式来处理事务,避免强行干预,以此来实现事物的自然运转和最大效果。
老子认为,人生何其短暂,世事难料,因此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要贪图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必逆流而动,不必强求成功和得失,只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秉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老子的人生观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老子的思想提醒他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分攀比和竞争,要顺势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坚韧。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启示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其对当今大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名利的欲望等。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学派,起源于先秦时期,主要代表者有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概念,认为宇宙间万物皆由道构成,主张追求自然、随顺天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道的概念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和统一原则,是无法言喻的绝对存在。
道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无为而治的原则。
道家强调通过顺应天道、追求宁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二、无为而治的思想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并非人为干预所能左右,主张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涉自然规律。
道家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静心养性,守住无为自然的原则。
三、非对抗的思维方式道家思想反对权力斗争和竞争,主张避免对抗和无谋的拼争。
道家强调以柔克刚,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非对抗的思维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自由与放逐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中强调个体自由的追求,主张排除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道家强调物质世界的虚幻和欲望的束缚,鼓励个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这种自由和放逐的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的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道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道家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执着于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会带来精神上的困扰。
道家认为真正的人生意义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达到心性的平和与满足。
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疲惫和迷茫。
道家思想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内心,追求宁静与自由。
这种追求不仅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也有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宇宙真理的“道”,主张无为而治、非对抗的思维方式,强调个体自由与心灵的宁静。
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治思想
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治思想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作为《老子》和《庄子》。
其中,《庄子》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通过不做而达到治理社会和个人的目的。
这一思想在古代中国深入人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及其现代传承。
一、无为而治的内涵无为而治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淡泊名利:道家认为,追求权力、财富和名誉只会给个人带来痛苦和困扰,因此应该淡泊名利。
只有心境平和、不争不抢、不追求外在的成功和成就,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
顺应自然:道家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无为而治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不去强行干预和改变。
只有适应自然的发展节奏,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成长。
知行合一:道家主张从心性上追求内在的改变,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自我完善。
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践无为而治的理念。
二、无为而治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无为而治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理念,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体现在政治、社会和个人等多个方面:治国理政:古代君主通过尊崇道德伦理、提倡贤德政治来实践无为而治的理念。
通过放下私欲、以身作则,使得国家得以和谐稳定地发展。
社会管理:无为而治也体现在对社会管理的理念上。
古代官员在处理事务时采取驾驭自然、顺势而动的态度,淡泊名利、减少干预。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秩序稳定。
个人修身养性:从个人层面来看,无为而治强调了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个人要意识到追求功名利禄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舍弃凡俗欲望,回归自我的内在世界,才能真正拥有真正的内心与精神满足。
三、无为而治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虽然无为而治思想源于古代,但它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得到一些现代学者和思想家们的关注与延续。
现代政治:现代一些政治家借鉴了无为而治思想,在政务处理中注重非干预性、适时放手,以便形成更加平衡和民主化的决策过程。
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解读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时期至清末的几千年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哲学体系。
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于古代哲学思想的解读与应用愈加深入,本文将从几个重要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代解读。
一、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体系之一,由孔子所创立,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儒家伦理强调家庭和社会和谐,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1. 仁爱与和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一种以爱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注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的理念依然适用。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场所,尊重、理解与包容他人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2. 以德治国儒家提倡“以德治国”,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应以道德为主导。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官员和领导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提升公众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度。
这一思想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良好的道德教育与示范,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与美好。
二、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反思道家思想主要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它推崇“无为而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不必强求。
这一理念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提供了一种生存之道。
1. 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道家强调自然的重要性,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环境问题、生活压力等诸多挑战,此时道家的“顺应自然”理念显得格外重要。
许多人开始追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通过传达合乎自然法则的人生观来指导他们的生活。
2. 无为而治的人生态度“无为而治”不代表放弃行动,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与决策的问题,通过平静地观察、分析,再做出明智选择,可以使我们避免因激动或焦虑而导致的错误。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摘要:和谐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在“和谐”这一概念出现以前,已经有“和”、“中”、“中和”等概念来表达这种思想。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和谐思想观是一种“崇尚自然”、主张和道的“自然和谐”观,具有独特的和谐美。
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其和谐思想也不断的更新变化,对各个时期的社会也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同时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及现代意义。
许多学者对于道家和谐思想的研究上已经略有成绩,但是我们依然要一步步加深对其理解和探索,也希望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在道家的思想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并发展其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和谐思想。
关键词:道家和谐现代意义“和谐”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而我们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也是以追求和谐见长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典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
从孔子的“和而不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到荀子的“贵贵、尊尊、闲闲、老老、长长、义之伦也。
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的和谐伦理推崇,以及宋代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明代王阳明提出的“一体之仁”的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的和谐理念,直到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的构思,如此等等。
关于“和谐”的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除了引入了以上的丰富的和谐思想理论之外,道家的和谐思想也对中国的“和谐”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道家和谐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一)道家和谐思想的创立道家的和谐思想源起于老子。
老子的和谐思想是以道论为基础的,“道”的思想贯穿于老子的整个思想当中。
道就是事物和谐统一的关系,道就是和谐,和谐是道的基本特征。
老子指出,“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就是说,道无处不在,恍恍惚惚,在无形之中有失误的影像,在依稀隐约之中有具体的物质,在深渊幽暗之中有真实的东西,即和谐关系。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他和谐思想的精髓,老子强调“无为”的理念。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
中国一些古籍中说,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即已有之,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黄帝就是自然无为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以,在以后的道家或道教学者中也常常把黄帝奉为道家或道教的创始者。
然而,就现存史料和典籍看,道家思想当奠基于《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的作者相传为老子,所以《道德经》亦称《老子》。
可老子究竟是谁,汉代人已搞不清楚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就列举三位名叫老子的人,而他的倾向性意见则是:生活于春秋晚期、略早于孔子、孔子向他问过礼的李耳(字伯阳,谥曰聃)为作《道德经》的老子,并概括其思想的要点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以后,学术界大都以此说为是,奉李耳(老聃)为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老子以后,传扬道家思想的学者很多,如列子(列御寇)、、关尹、文子、田骈、慎到等,然其中最有名、最有影响者当数战国中期的庄周。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现存《庄子》一书,既记述有庄周的思想,同时也保存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其他一些道家学者们的思想资料。
所以,《庄子》一书并不是一部单一作者的书,各篇形成的时期不同,其思想理论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究竟那些篇代表了庄周思想,学界至今也还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看法。
然《庄子》一书从总体上来讲是承继并发挥了《道德经》自然无为思想的,并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魏晋以来,《道德经》与《庄子》一直并称,是为道家学说的两部根本经典。
所以,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老》、《庄》思想也就成了道家思想的同义语。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一是崇尚天道(自然界的法则)的自然无为,如《老子》说:"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37章);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0、51章)等。
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而老子则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之一。
老子的思想,即道家思想的精髓,通过其代表性著作《道德经》传世于后世。
本文将探讨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道的概念与特征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在老子看来,道是世界运行的根本原理,是一切存在的本源和普遍规律。
道贯穿于宇宙万物之中,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它是一个无法准确定义和描述的存在,常常用诸如无、空、虚等词语来描绘。
道无形无声,却具有无限的潜能,能够自发地生成、滋养和调节万物。
二、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强调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无为而治”。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应该顺其自然,而不是经由人的主动干预来改变。
人应该像水一样柔软、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原则行事。
在社会治理方面,老子提倡放弃权力的滥用与干预,让人民自由发展,注重贫富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三、回归本源的修身养性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身养性,强调个人与道的联系。
老子认为,人应该返璞归真,回归本源,与道相合。
他认为人性本善,而堕落与不幸是由于人违背了道而导致的。
他提出了谦逊、智慧、柔和与无欲等修身之道,以达到身心自由、和谐与幸福。
四、无为自然与非对抗性思想道家思想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无为自然与非对抗性。
老子主张人类应该摒弃对抗与竞争的观念,转而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
他引用诸如“柔弱胜刚强”、“居高临下”等比喻,表达了通过柔弱、无为的力量迎接外界挑战,获取胜利的观点。
五、老子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老子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儒家、佛家等思想都产生了影响,并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其次,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谦逊、无为,这对于治理国家、维护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此外,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对中国传统医学、园林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导读: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这在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出现了诸如生态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
……老子与孔子不同,他站在否定礼乐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立场,对人类文明提出了挑战。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这在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出现了诸如生态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
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此,早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如果不对文明的异化问题加以解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反对和克服这种当代文明异化的斗争,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迫切任务。
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摸索和努力中,发现和总结着经验。
而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即儒道互补的文化是否会对人们有所启发呢?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道教研究专家许抗生先生在北大校园中发表了有关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的演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记者于演讲后走访了许教授,请他进一步深入谈谈这一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许先生,据我了解现在已有很多人开始关注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这一问题。
但是,道家思想无疑是一种复杂的哲学思想,现代人如果不正确理解道家思想的渊源,就难免引起认识上的偏差。
能否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我国道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许抗生(以下简称许):你这个问题很好。
我们研究一种哲学思想,分析其对当今社会的功用,首先就应了解其自身的背景和内容。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作过《老子本义》一书,他认为:老子,救世之书也。
老子着书,明道救时,此老子悯时救世之心也。
确实,《老子》一书的本义,是为救世而作的。
那么老子的时代,究竟出了什么样的世道危机,而要悯时救世呢?我们知道,中国自上古夏、商、西周三代的发展,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危机,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什么是礼崩乐坏呢?这就是说,经过了上古三代的发展,尤其是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之后,形成起来的我国古代的一套文明制度,即礼乐制度或称礼文化、礼义文明,遭到了崩坏的危机。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它的理论内涵深厚,其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概念、历史背景、基本观点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一一探讨。
一、道家思想的概念道家思想是指以道为核心观念的哲学思想体系,表现为“道”的存在、本质及其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理论。
其核心观念是“道”,即“大道至简,天下为公”,希望通过对人性、自然、理性等方面的探讨,发现大道的存在及其本质。
在道家思想中,道被看作是一种根本的存在方式,一种无形无物的虚实统一的存在,是存在的本质和地位的标志,也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的精神追求。
二、道家思想的历史背景道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剧烈,民众生活迷茫,因此出现了各种民间思想,其中就包括了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社会本应一体而不是有隔别。
庄子则提出“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人类自由自在的发展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三、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1. 大道至简“大道至简”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其主张人类应当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摆脱繁琐而不必要的物质,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自由。
2.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主张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该过多地规定和干涉,而应该让自然而然地发生和发展。
他们认为越是用规矩管理,越会加剧人类的困惑和不安。
3. 神秘主义道家思想中的“神秘主义”也是一种思想观念。
主张人类应该摆脱迷信、盲从,以一种客观观察的方式去看待事物。
道家认为,非理性的思考方式往往会带给人类更多的困惑和焦虑。
四、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以至于这种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之一。
它主张“天下为公”,强调个体人性和社会伦理的平等性,鼓励人类追求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老子》中的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Introduction《老子》是一本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老子》中的道家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古老的智慧道家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是“道”,道被认为是自然的方式和原则。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极具影响力。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道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被描述为无形无物的,超越人类理解的抽象概念。
它是宇宙和自然的基本原则和力量。
《老子》中描述了道的特征和作用,强调人们应该追随道的教导,与之和谐相处。
道的特征道被描述为无形、无物的,并且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来完全表达。
它超越人类的理解能力,需要通过经验和领悟才能理解。
道是永恒不变的,贯穿宇宙的存在。
它具有柔软、无为和自然的特质。
道的作用道被描述为宇宙和自然的本质和原则,并且与万物息息相关。
它是宇宙的根源和基础,是万物的起源和根本。
只有与道相合,人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和谐,并且实现自己的真正天性。
导从其中生:无为而治《老子》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意味着通过无为的方式来管理和治理事物。
这一理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无为而治的含义无为而治意味着不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以柔软和平和的方式来管理和解决问题。
它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主张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是人为干预。
现代价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现代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人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
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温柔胜过力量《老子》中强调了温柔的力量,主张用温柔和善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暴力和压迫。
温柔的力量温柔的力量源自于柔软、善意和文明。
它可以打破敌对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解决冲突和争端。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基于《道德经》一书,寥寥5千字,阐明了思想核心,讲述了人生哲理,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的哲学著作。
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以其独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学的重要人物改造与继承,如汉代的杨雄、桓谭、王充等;有时为官方儒学所汲收,如宋明理学;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学或一时代的统治思潮,如汉初的黄老学和魏晋玄学。
此外,道家哲学还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的道教与佛教两大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而在今天,道家思想依然没有过时,依然在发挥着它重要的当代价值当今,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作了发掘。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第二卷第178页,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董光璧《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一文认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
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第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葛荣晋发现:“在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灵魂还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引论》第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由此可见,道家思想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家,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人的处世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从老子的道家思想出发,探讨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他所提倡的“无为而治”、“虚心谨慎”等观念,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不作为。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断被灌输着“拼搏”、“奋斗”的理念,而这些理念使得大学生们变得焦虑、急躁、不安。
老子的“无为而治”告诉我们,顺势而为,顺其自然,让事情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进行,不急于求成,节约精力,这对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大学生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更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仅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老子强调“虚心谨慎”,主张“以柔克刚”。
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向他人学习,甚至对批评和建议抗拒。
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虚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只有虚心谨慎,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吸取他人的优点。
在校大学生们应该在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虚之心,多向他人学习,多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做到以柔克刚,遇事冷静应对,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他们常常在飞速的奔波中,忘记了心灵的栖息。
而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内心平和宁静,才能有所作为,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在校大学生们应该通过冥想、读书、运动等方式,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处世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无为而治、虚心谨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些思想都对大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资料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 道家思想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上的哲学框架,规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结构功能, 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使得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以道家思想为哲学根据的儒家纲常名教不断丰富、完善、发展的历史。
学者郭建庆在《中国文化概述》一书中简要概括了道家学说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它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先秦、汉、唐、魏、晋几个大的阶段。先秦是道家学说形成发展时期,庄周、彭蒙、田骈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庄子》以其形象生动的文学语言将老子的学说和道家思想引领到一个新的方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庄子以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绵延不断,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形态。汉初的黄老之学、东汉末年兴起的道教,魏晋的玄学以及在道家基础上形成的太一、全真、浑元等教派,都并不能完全反应原始道家学说的真正精神。
本文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主要思想的阐述来道家思想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区分来进一步阐述道家思想的重要性。
一、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道家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道家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一、道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道家呢,那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相当有特色的一部分。
道家讲究顺应自然,就像大自然里的万物一样,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人也得按照这个规律来生活。
比如说,四季更替,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人也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能逆天而行。
道家还提倡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要老是追求功名利禄,那些东西就像是过眼云烟,抓得越紧可能失去得越快。
就像很多人拼命追求财富,结果呢,忙得晕头转向,连自己生活的乐趣都丢了。
道家觉得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才能常乐。
像老子说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就是在告诫人们啊,不要太贪心。
而且道家强调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
这可不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做那些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人性的事情。
就好比治理一个国家或者管理一个团队,不能老是搞些繁琐的规章制度去束缚大家,而是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道家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1. 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启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那是相当快,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道家的思想就像一阵清风,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比如说,我们在工作中压力很大的时候,就可以想想道家的顺应自然。
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该休息的时候就得休息。
很多人因为长期加班、过度劳累,身体都搞垮了。
要是按照道家的思想,我们就知道身体就像大自然里的树木一样,需要适当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2.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人际关系方面,道家的淡泊宁静也很有用。
现在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带着很强的功利性,交朋友就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
但道家告诉我们,要以一种真诚、淡泊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不要老是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是真心地去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这样的人际关系才是健康、持久的。
3. 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借鉴社会治理者也能从道家的无为而治中汲取智慧。
政府不要管得太细太死,要给市场、给社会一定的自由空间。
就像一个花园,要是园丁老是去修剪那些花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摆弄它们,可能花草就长不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 崔大華教授道家思想及其現代意義日期: 1995年崔大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摘錄:《學術論文網》內容提要:從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論覺醒,從道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哲學思潮的發展演變和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現代觀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獲得的理解和確認,都顯示出它可能會是屬於未來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
正象多數學者所認為的那樣,中國傳統哲學就其基本的理論內容來說,是由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個主要的哲學思想體系組成的。
在當代,儒家思想作為構成中華文化這一社會生活方式的觀念主體,其理論內涵正在經歷著變遷和更新;佛家思想也在不斷地被賦予一種現代詮釋,繼續填補著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的信仰的空間。
現代新儒學和現代佛學認真嚴肅地探索著這些問題。
在現代觀念背景下,道家思想在獲得新的理解和確認的同時,則顯示出它可能會是屬於未來高文化、高理性人類的一種哲學選擇。
本文試圖從道家思想的主要理論內容、歷史狀況和由此而發育出來的現代意義來簡要地闡明這一判定。
在道家最早的、也是經典的著作《老子》、《莊子》中,都可以看到一種十分清晰的儒家思想觀念背景,這的確可以表明道家是在儒家之後興起的一種思潮或哲學思想體系。
但是,在中國傳統哲學中與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仍然有它的獨立的源頭,具有軸心的性質。
第一,道家思想具有獨立的、新的理論主題。
先秦的原始儒學(孔孟儒學)的思想體系中有三個最基本的範疇:“仁”、“禮”、“天命”,可以一般地界定說,“仁”是自我道德品性修養,“禮”是倫理的、政治的行為規範,“天命”是指即使是最好的自我修養,最努力的規範踐履也改變不了的某種外在的客觀必然性。
這三個範疇的內涵表明個人的、社會的、在個人與社會之上的超越的三個理論層面構成了儒家思想的整體。
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論語·顏淵》),“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裡仁》),“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堯曰》)。
孟子也說:“仁義禮智我固有之”(《孟子·告子》上),“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盡心》下)。
原始儒學兩個最主要人物的這些為我們所十分熟悉的語言,表明了一種徹底的理性自覺:一是對道德修養和踐履倫理規範的自覺,認為倫理道德的實踐,正是人性的表現;這個實踐過程,正是人性完善的過程。
一是對某種人所無法逾越、克服的必然性的自覺,承認它的存在,但不屈服於它的存在;人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對儒家來說,任何遭際也不能改變他以倫理道德規範為準則和以踐履倫理道德為中心的人生實踐。
所以,原始儒家思想的理論主題可以概括地說,是喚醒人的道德自覺,召喚人的道德完成。
儒家關注並努力以倫理道德為契機來解決人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各方面、各層次上的問題。
道家思想的理論主題與此不同。
道家思想中的兩個基本範疇是“氣”與“道”,這兩個範疇構成了道家思想的形下(有形)、形上(無形)兩個理論層面。
處於這樣理論結構中的道家,則是從人的自然的方面、人在自然中的處境來觀察、解決人的問題。
道家認為,“通天下一氣耳”,人如同萬物,也是“氣之聚”(《莊子·知北遊》),人的根本,人的所有只是內涵為“氣之聚”的生命,社會生活中的諸如倫理道德、工藝技巧等一切文化內容,對人來說都是多餘的“駢枝”、“贅疣”。
我們從《老子》和《莊子》中可以看出,道家有極為豐富而廣泛的生活智慧,但是道家不是用這些智慧將社會的文明吸收、融進自己的生命,使生命的內涵更豐富、更光彩,而是運用這些高超的智慧,極其理性地、超理性地(不是非理性)使生命從文明的膠纏中超脫出來,避免受其浸染,受其干擾,實現生命的寧靜而長久。
道家思想中的“道”的內涵比較複雜,有時甚至顯得混亂,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哲學意念(哲學意念之外的語言學意義上的含義,我們在這裡不考慮),但是我們用現代哲學觀念來加以詮釋,還是可以把它解析清楚。
從自然哲學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萬物的最後根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42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數。
),“道”是“天地根”(6章);同時,“道”也存在於萬物之中,是世界的總體、整體,所謂“道無所不在”(《莊子·知北遊》),“道通為一”,“未始有封”(《齊物論》)。
前者是就宇宙生成論意義上說的,後者是就宇宙本體論意義上說的。
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看,道家的“道”是指生活智慧(即“德”),“處眾人之所惡”,“功遂身退”皆是“道”的表現(8章、9章);“道”也是指最高的精神境界,《莊子》中在描述了具有最高精神境界的理想人格(“真人”、“至人”、“神人”等)的許多具體表現後說,“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大宗師》),“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天運》),換言之,這是一種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老子》、《莊子》對“道”的這些論述,表明道家思想中的“道”雖然是一種無形的“實在”(“形上”),但並不具有超越的性質,它就存在於一切有形之物之中(“形下”);它雖然具有非人的視、聽、言語所能把握的超驗性質,但卻是人通過超理性(“體道”)可能達到的一種精神境界。
這樣,與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的理論主題可以說是喚醒人對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的自然處境的自覺,呼喚人歸向自己的真正的根源,歸向自然,“複歸於朴”(28章),“與道徘徊”(《盜蹠》)。
顯然,這與儒家思想的理論主題是不同的。
第二,道家思想具有新的、獨立的觀念起源。
儒家思想一般皆可以在孔子和孟子以前的《詩》、《書》、《春秋》和“禮”、“樂”等文化典籍和典章制度中尋覓到它的觀念淵源,然而道家對自然的發現,它的“氣”、“道”等思想觀念的形成,從《老子》、《莊子》中可以看出,是起源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起源於對當時手工勞動者的生活和生產經驗的某種理論昇華。
例如,《老子》觀察到,“天之道,其猶張弓與?”(77章)“天地之間,其猶橐qiǎn@①乎?”(5章)都是以一種自然景象來表述一種哲學意念。
《老子》中還以“柔水”、“玄牝”、“輻轂”、“埏埴”、“飄風驟雨”、“大音”、“大象”等自然事物來描述、體現“道”的性質。
《莊子》一書更是博物志,莊子思想正是從那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自然事物和生產、生活經驗中導引出來、生長出來。
其中,最為獨特而重要的是,《莊子》中最高的、“得道”的精神境界,總是由最高的手工勞動的工藝境界,諸如“庖丁解牛”(《養生主》),“輪扁斫輪”(《天道》),“jì@②僂承蜩”、“梓慶削gōu@③”(《達生》)等具體顯示和昇華出來。
當然,不能否認這也是老子、莊子思想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學表現方法,但是,更重要的則是這表明道家思想具有和儒家及其它先秦諸子完全不同的、獨特的觀念起源。
總之,從中國傳統哲學的源頭和它的理論構成上看,道家思想開啟了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一個新的理論方向,與儒家思想共同建構了一個比較周延的哲學境界和人生境界。
在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過程中,道家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際作用首先表現在通過《易傳》,道家思想中的基本的自然哲學觀念被秦漢之際的儒家學者吸收,儒家思想體系中增添了一個包含有世界本源、宇宙結構、萬物生成等比較完備內容的自然哲學的宇宙圖景,彌補了先秦原始儒學理論內容中的一個主要缺陷。
作為儒家思想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理論形態的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其理論論題和運思方法都有明顯的道家思想痕跡。
其次,自印度佛學傳入中國後,從最初的對其特有的名詞、概念的轉譯和對其基本觀念如“般若”、“涅pán@④”的詮釋,到最後最具有中國佛學特色的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等宗派的形成,中國佛學逐漸擺脫印度佛學固有的理論軌道而轉移到具有中國思想特色的理論軌道上來獨立發展的整個過程都感受著道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佛學的基本觀念中,如天臺宗的“實相”,華嚴宗的“法界”,南禪的“本心”、“自性”,都吸收、融進了道家特別是莊子的思想觀念。
完全可以說,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哲學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一個最活躍的理論觀念因素。
如果從更廣闊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裡來觀察,道家思想則表現出了更多的、更具體的社會文化功能。
首先,道家思想發育出一種宗教--道教。
道教在東漢時代產生,雖然有它的更加直接的、根本的社會政治契因,但其攀附道家思想無疑也是一個顯著的、基本的事實。
原始道教把道家創始人老子作為自己的教主,道教關於“長生不死”的宗教目標和“積精累氣”的修持方法等基本教義的論證,都是借援《老子》和《莊子》中的思想觀念。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的土壤裡發育生長的。
當然,在這裡我們暫時忘記道家思想轉變為道教過程中有非理性的、信仰的觀念注入這一決定性的因素。
其次,道家思想哺育出一種文學藝術風格和一種科學形態。
道家思想,特別是《莊子》中對人的自然覺醒的召喚和對其覺醒過程中種種精神現象的奇特描寫,構成了中國文學藝術的一個不竭的靈感源泉和美感源泉,形成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美學內涵最豐富的自然主義風格。
以文學為例,就某個文學家來說,如蘇軾,他的詩“出於《莊》者十之八九”(《藝概·詩概》),就整個中國文學來說,從賈誼《鵬鳥賦》以來,也可以說是在道家,特別是莊子的哺育和影響下發展的。
至於中國古代科學更幾乎完全是從道家思想中生長出來。
道家著作中有大量的關於天文、物理、生理、心理等前科學的經驗事實的記述,道家認為“道通為一”,認為“通天下一氣”而“萬化未始有極”(《大宗師》),“萬物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寓言》),“萬物皆出於機,入於機”(《至樂》)。
正是這些模塑了中國古代科學的基本形態,即在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而又充滿無限生滅的有機過程的這樣觀念背景或理論框架內,來觀察、描述和分析各種經驗事實。
最後,在更加一般的意義上可以說,道家思想還較充分地發揮了作為一種哲學才具有的特殊的文化功能,培養出一種逆境中的穩定心態。
道家,特別是莊子思想揭示了人在自然中的處境,“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這一理性自覺在中國歷史上人們的精神生活中,特別是知識份子的精神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平衡作用。
人世是一個有苦難的生存環境,每個人生平都會遭遇暫時的逆境處境或終生的逆境命運,逆境自然會帶來巨大的心理擾動和精神痛苦。
中國歷史上,儒家和道家於逆境中有不同的平衡心境的方式。
孟子說:“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達則兼利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處於逆境中的儒家,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倫理道德踐履,而只是收縮了他的道德實踐範圍。
充分的道德自覺使儒家能在任何逆境中獲得一種寧靜,一種安身立命。
莊子說:“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四支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田子方》)這表明,道家對人作為萬物之一的自然處境的徹底自覺,能造成一種精神境界上的昇華,能將構成人生困境、逆境的種種因素從認識上、感情上消融掉,人生困境、逆境引起心理上的失調、精神上的痛苦也就會平息下來,莊子說:“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耶?”(《山木》)當一個人高度理性地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存在最終將融進、投入一種永恆而真實的整體--自然之中時,他的主體就會獲得一種無限的實在感受,一種持久的寧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