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的神经支配》PPT课件

合集下载

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与神经课件PPT

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与神经课件PPT

02
神经还参与了膝关节的自主调节,如温度调节、本体感觉等,对维持关节的正常 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疾病对膝关节的影响
当膝关节周围的神经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会导致神 经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萎缩、无力等症状,从而影响膝关 节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神经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可能 压迫神经根,导致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影响关节 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 法,遵循诊断标准,避免误诊和漏诊。
难点
膝关节周围血管与神经的检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部位的血管与神经 结构复杂,病变类型多样,且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医生 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以便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关节退化
长期缺血可导致关节软骨退化、 磨损,进而引发骨关节炎。
肌肉萎缩
动脉疾病影响膝关节的血液供应 ,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03
膝关节周围的静脉
Chapter
膝关节主要静脉的介绍
大隐静脉
起始于足部,沿下肢内侧上行,是人体最长的静 脉之一。
小隐静脉
起始于足部外侧,沿下肢外侧上行,最终注入腘 静脉。
康复训练与注意事项
早期康复训练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尽早开 始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和 关节活动度训练。
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 运动和再次受伤。同时,保持良 好的姿势和正确的运动方式也非 常重要。
治疗与康复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疼痛持续
01
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膝关节周围的血管与神经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心血管中枢;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心血管中枢;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血压↑
β1 (中)→HR↑
HR↓
HR↓
降压反射
16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I
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I
17
血管紧张素Ⅱ的对血压的调节
血管:血管平滑肌收缩 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活动加强;递质释放增加 引起渴觉,导致饮水 血管升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
末梢递质 碱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
受体 M受体
α受体
效应器 官的血管
绝大部血管
少数器
血管的神经支配
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单一支配。 血管收缩是因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增高。 血管舒张是因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减弱。
7
(三)心血管中枢
1、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心迷走中枢: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神经 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
21
思考题
1. 分析心脏的神经支配。 2. 分析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过程及生理 意义。 3. 分析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
22
谢谢观看
11
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PO2 PCO2 [H+]
舌咽神经
化学感受器
延髓
迷走神经
血压 呼吸

意义: ① 呼吸加深加快; ② 升高血压:参与机体应急状态(如窒息、低氧、酸中毒)下 的调节,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
12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心脏和血管壁机械 牵张
化学物质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整合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PPT课件

以心室收缩增强为主
➢ 右侧:窦房结
以心率加快为主
精选课件PPT
5
效应:
正性变力作用——心肌收缩力增强
正性变时作用——心率加快
正性变传导作用——传导性增加
精选课件PPT
6
2.心迷走神经:延髓发出节前纤维→心内N节换N元后再发出节后纤维→支配心脏。
递质:Ach(乙酰胆碱) 受体:M受体
➢ 支配 右侧:窦房结 左侧:房室交界
18
突然站立
血压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
心迷走紧张
心率 心缩力
心交感紧张 精交选课感件PPT缩血管紧张
血管收缩
消除
血压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19
精选课件PPT
20
2.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感受动脉血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
浓度的变化
➢ 传入神经 窦神经和迷走神经
动脉收缩 静脉收缩
外周阻力 静脉回流
血压
“自我输血”
➢ 皮肤内脏动脉收缩﹥心脑血管收缩——全身血流重新分配,移缓救济
➢ 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压
精选课件PPT
组织液重吸收 “自我输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 M受体,骨骼肌血管——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Ach,M受体,脑、唾液腺、胃肠道、外生殖器——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作用以保证脑心供血供氧。
精选课件PPT
23
精选课件PPT
24
二、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全身体液性调节) ❖二者既能作用心脏,也能作用血管。
1.肾上腺素(Adr):

生理学第四章第3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第四章第3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⑴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引起心交感紧 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⑵ 舒血管区: 延髓尾端腹外侧部→抑制缩血管区的活动
⑶ 传入N接替站: 孤束核
⑷ 心抑制区: 延髓背核、疑核→引起心迷走紧张
2、延髓以上:脑干、大脑、小脑、
下丘脑等
(三)心血管反射
1、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动 高位中枢 脉 压 力 窦N(舌咽N) 延 髓 感 主动脉N 孤束核 受 器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1、心肌代谢水平(主) : 代谢↑→ PO2↓→血流量↑ 代谢产物:腺苷、H+、CO2、乳酸等→冠脉舒张
2、神经调节 ⑴ 心迷走N兴奋→先舒张,后收缩 ⑵ 心交感N →先收缩,后舒张 3、体液调节 ⑴ AD、NE、甲状腺激素↑→代谢↑→冠脉 血流↑ ⑶ ADH↑、AngⅡ↑→冠脉血流↓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的N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N及其作用
Ach
NA
(NA+β1-R)→心脏各部分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阻断剂:普萘洛尔
◎左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心房心室肌 ◎右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
作用: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 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1受 体结合,使心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 增高对K+的通透性降低,促进Ca2+内流, 使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 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量加强,分别 称为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 作用。
血管
α-R β2-R
骨骼肌肝 肾上腺素能N末梢 脏血管
β1-R
α-R 加强/整体? 绝大多数血管收缩
效应
心脏
加强 骨骼肌肝脏血管舒张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管》PPT课件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管》PPT课件

3.中心静脉压(CVP):
指右心房和腔V在右心房入口处的血压。 正常值:4-12cmH2O
CVP的影响因素:
(1)心脏射血能力 (2)静脉回心血量
问题:人下蹲几分钟后突然站立,会 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①心肌收缩力 ②体位改变 ③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图 ④呼吸运动
三、微循环
(2)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心舒期A血量↑ ↓
心缩期血BP↑↑(明显)
(3)心率↑→心舒期↓↓→心舒期A血量↑ ↑

心缩期↓

SBP↑(不↓ 明显)
DBP ↑ ↑ (明显)
(4)大动脉弹性↓ →SBP↑、DBP↓→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Bp变化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管电子课件 中 职 高教版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动脉血压(BP)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有关概念与正常值▲
血压及动脉血压的概念: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表示法: 脉压差(脉压) 平均动脉压:
掌握!
血压标准(2003年 WHO、美国高血压协会) ▲
血压值
功能:物质交换
四、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
(一)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结果:
A端大于0,组织液生成
V端小于0,组织液回流
(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与水肿的关系):
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4.淋巴回流
血管→舒张(肝、骨骼肌、 冠脉)

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PPT课件

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PPT课件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重要的整合部位integration
小脑:如刺激顶核,BP↑,与姿势、体
位调整相适应
大脑(尤其是边缘系统),可影响上述
心血管N元活动
(三)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又称减压反射) Carotid sinus -aortic arch baroreceptor reflex
心肺感受器反射对血量及体液的量和成分 的调节有重要意义。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chemoreflex Po2↓
血中 Pco2↑
[H+]↑ 呼吸N元㈩ 心率↓ 心输出量↓ 冠脉舒张 内脏 骨骼肌>血管收缩
→化学感受器→窦N,迷走N→
延髓 孤束核
①呼吸加深加快 ②缩血管效应>心
输出量减少效应 → BP↑
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
(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
窦内压在平均动脉 压(100mmHg)水平范 围变动时,反射最敏 感,纠偏能力最强。
调 定 点
高血压者曲线右移, 表现为调定点上移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感受 器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拉 交感N紧张↓ 化学物质 心肺感受器→迷走N→中枢→ 迷走N紧张↑> 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BP↓ 肾血流量↑,排水↑,排钠↑ ADH释放↓→排水↑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innervation 1.心脏的神经支配

2血管的神经支配

2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α受体 血管收缩,皮肤、肾脏、胃肠道血管平滑肌 β受体 血管舒张,骨骼肌、肝脏血管
去甲肾上腺素
α受体 血管收缩
(三)血管升压素
下丘 大剂量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 NO 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 内皮素
2血管的神经支配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血管壁的机械性牵张 化学物质
心肺感受器受刺激时引起的反射效应是交感紧张 降低,迷走紧张加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固血压下降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器受刺激时(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 子浓度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可间接地引起心率 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组织激肽释放酶 血浆激肽释放酶
(六)心房钠尿肽
舒张血管,外周阻力降低 每搏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促进肾脏排水、排钠
三、局部血流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调节机制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肾-体液控制机制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形式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使交感缩血管紧张活动加强,增强渴觉,导致 饮水行为 使血管升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血压升高引起的心率减 慢效应明显减弱 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促进醛固酮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