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2)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2)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市的发展历史和变化。

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

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商业经济(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商业经济(教案)

word 资料可编写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授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认识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认识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认识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打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可以经过察见解结合教材中所供应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解析和论证;教师可以利用启示式授课法,在授课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重点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恩赐学生以合适的指导;(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诚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word 资料可编写者都经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拦了中国新的富饶活力的经济形态的出生。

授课课时: 1 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样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修业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打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授课建议:(1)由《乔家大院》剧照,引出明清时代的晋商,引入本节内容。

(2)“富豪大贾周流天下” 一目主要表达两部分内容:乡村的商业活动和古代商人的活动引导学生解析《四民月令》中内容,使学生理解在乡村中已存在农副产品的季节性买卖。

对于“古代商人的活动”这部分内容,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让学生阅读教材后,整理出古代商人的活动。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一、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简史中国的商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商业活动在夏商周时期逐步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已经流通,商业活动愈加繁荣。

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货币统一标准,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汉代开始出现了丝绸之路,商业活动逐渐走向繁荣,唐代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舟车交通通畅,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商业经济再次发展,出现了金融、保险、票据等现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方便。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出现,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古代商业经济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河流和陆地两种为主。

商人常常选择从河流的上游运输货物到下游,最后使货物流通于各地。

而从陆地运输则需要人和马匹来完成,运输的时候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

2.货币的创制和流通货币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布匹,随后是青铜、银、金等金属铸造的货币。

汉朝时期,开始流通刀币,唐代开始流通铜钱,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纸币,并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3.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古代商业贸易方式主要是赊销和换市。

赊销是指货主先把货物给商人,商人把货物卖出后,再把钱给货主。

换市是指商人把自己的货物和别人的货物交换。

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又出现了贴款和现汇的交易方式。

4.商会的出现商会是为了共同经营和管理商业事务的组织形式。

商会一般是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共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共同担负风险和损失。

商会对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影响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货币的流通,也加速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文化升华。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学案:专题一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进展的特点。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远古时代:中国已毁灭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2.先秦时期(1)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进展。

(2)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需求量增加,当时流通的有________和铜贝。

(3)春秋战国时期,毁灭了富足的巨商和富强的____________。

3.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4.唐代:商船规模宏大,水路四通八达;陆路商运发达,客舍、________、车坊等挂念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5.宋元时期:海外商运进展快速,中国商品远销到________、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

6.明清时期(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毁灭了________,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2)形成了一些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以________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深化探究]材料一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

——[唐]张籍《贾客乐》思考(1)张籍的《贾客乐》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2)“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材料二图一战国时期的货币图二秦朝半两钱图三北宋的交子思考(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政治特征?这种变化有什么影响?(2)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的什么特点?[易混易错]商业的进展是多方面的,而不单指运输业的富强与否,还包括交易使用的货币、交易的地点等多种因素。

[重点精讲]古代商业富强的缘由有哪些?(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进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进展,为商业的兴盛供应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进展。

(5)金融:纸币的毁灭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富强。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一-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一-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含解析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在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晋商和徽商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

3.商品买卖的场所“市”随着商业的发展不断冲破一些限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随着商业的繁荣,不同朝代出现了一些商业大都会。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1)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时期: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加。

(4)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1)水路:有所谓“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

(2)陆路:商运发达,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特别提醒]商帮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商帮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又促进了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二、“市”的发展朝代发展概况秦管理“市”有明确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正式的“市”有九处南北朝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唐“草市”的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1)“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深度点拨]学习我国古代“市”的发展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列表梳理的方式进行归纳;同时,应特别注意“市”与“草市”、唐宋两代“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张家口市第四中学赵洋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展示。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就教材结构而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四课组成,围绕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展开叙述,呈现内容。

四课内容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商业正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而繁荣兴盛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因此经济史的学习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农经济和商业发展的结合点成为近些年来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基本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现今中国经济条件的理解,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①新课标要求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道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②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③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归纳和建构简易知识框架的能力,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在初中阶段和高一必修一中的学习中已有基本掌握,对古代商业的历史也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偶尔还会接触到古代商业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组讨论,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 教师要熟读教材。达到一定的遍数,构建本课的知识系统。


2、 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课前预习要充分。
4、 问题生成单的内容课前务必落实。
1、知识目标:问题导读课,学生依据《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学案》学习。概

1、自主型教学法——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发现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课中分组讨论,呈现问题,生生互答,师生互答。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文

本内容。


教师准备: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学案》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探究案》
和繁华情况。

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部分史实学生基本没有涉猎,本课应注意突出古代商业经济


的发展情况,各朝代“市”的演进情况,以及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古代商业

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对中国古代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作用。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商业带给我们的好处,及商业对社会经济的
一、本堂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的一堂课,学生基本上已把握了教学改革的程序和流程,所以
对比前两节课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信息量不大,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
通过课前运用课件引导,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浅出,收到很好效果。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二市的发展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教学反思一本堂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的一堂课学生基本上已把握了教学改革的程序和流程所以对比前两节课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信息量不大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2)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结合教材中所提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用比较法对史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人们常说“无商不活”,古代经济发达,与商业的繁荣有很大关系,正是这股源头活水使古代经济繁花似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目标】

人民版必修二 课程教学设计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必修二 课程教学设计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

,熟悉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文本内容。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讲授新课: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①“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经商的人被称为“商人”。

使用贝为货币。

商业由官府控制。

(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思考: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3、隋唐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
重点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
2.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3.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商业交通发达。
5)商业都会遍布全国,影响深远。战国的许多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两汉时期商业都会正式形成。唐代除长安和洛阳外,后期则有“扬一益二”的提法。宋代开封和明代的苏州商品经济都十分发达。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的繁荣;
1、汉代:乡村商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四月法令》、《潜夫论》)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估客乐》)
3、宋元:长途贩运;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
4、明代:会馆(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和商帮(晋商、徽商)。
明清时代在全国各地了出现了一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一种即亲密而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他们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除与整个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更主要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题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时间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尧子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1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1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学习目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商业在______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骨贝和______被当作货币来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______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水陆商运都十分发达,其中在陆路商运中还出现了客舍、______、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

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5.明清: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和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其中______和______的势力最为强大。

(二)、“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__________。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__________。

3.南北朝:民间集市______出现,由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______也比较繁荣。

5.宋代:不仅“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_____。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______”的商业区。

2.汉代:都市出现繁荣景象。

3.王莽执政时期: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__________已经形成。

4.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______以“雄富冠天下”,______、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5.宋代:__________繁盛,北宋京城汴京商业的繁荣最有代表性,此外,夜市、庙会集市的商品种类也十分繁多。

6.清代:乾隆时期的______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都是著名的商业都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课题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版本人民出版社出版执教者北流中学李青芸解读理念本课题属于必修2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本课主要是通过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读学生由于学生自身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般,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呈现或设置学生生活周围中看到的、遇见的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解读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备课,学生做好预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演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导学)学生活动(互学、自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图片我们为什么把购物称为“买东西”?(1)播放购物图片(2)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把购物称为“买东西”?观看图片,先由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设下疑问,导入新课内容。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

讲授新课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1、为什么我们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2、简述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3、古代商品种类主要是什么?4、概述“市”的发展历程及商业都会崛起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业发展的表现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课时内容的概况。

2、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商业发展的表现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培养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如何?
b.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c.如何评价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商业史》等相关书籍,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更多内容,拓宽知识视野。
5.观看纪录片《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纪录片中涉及的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情况,并撰写观后感。
接着,我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这样的设计旨在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念、特点及历史背景。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农业、手工业的密切关系。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论文观点明确,论述严谨;PPT内容充实,展示清晰;回答问题准确无误。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3.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
3.设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撰写小论文、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成就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帮助学生认识到商业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
3.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局限性的认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我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知识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西周时期,骨贝和铜贝被当作货币来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水陆商运都十分发达,其中在陆路商运中还出现了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

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和按地域结成的商帮。

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古代商业发展的趋势知识点二“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民间集市“草市”出现,由政府对其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夜市”也比较繁荣。

5.宋代:不仅“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知识点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都市出现繁荣景象。

3.王莽执政时期: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4.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扬州以“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5.宋代:都市商业繁盛,北宋京城汴京商业的繁荣最有代表性,此外,夜市、庙会集市的商品种类也十分繁多。

6.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都是著名的商业都会。

古代城市职能的演变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相对前代而言的,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主题一商业发展特点史料一:注:“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实行的标准货币。

史料二: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注:“草市”指农村的集市。

史料三:(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的格局。

——乾隆《元和县志》注:“尚”译为尊崇、注重,在此可译为主要集中于。

请分析:1.史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货币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古代商业发展有何意义?2.从史料二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宋代商业发展的历史信息?3.史料三反映了明清商业发展的什么特征?答案:1.变化: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意义:有利于商品流通,推动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2.宋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草市更加普遍;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3.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程度提高,长途贸易比较发达,市镇经济繁荣。

要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提示:(1)发展变化①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突破界限。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③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

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④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⑤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2)主要特点①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②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个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③对外贸易发达。

明以前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④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⑤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⑥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⑦起源早,阶段性特征明显。

明清“晋商”走向衰落的历史必然性(1)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饷供应的工具。

(2)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

(3)利润的封建化,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

[例1]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

“蜀民造”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纷,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私为券”“争讼数起”的含义。

[答案] A主题二城市发展史料一:注:图一中市与坊是分开的;图二中市和居民区交错一起,另外还要注意图例。

史料二: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注:“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说明明清市镇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

请分析:1.结合史料一的图片说明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

答案:1.变化: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早)市;出现专门市场等。

特点: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和官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2.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要点1: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何变化?提示:(1)从布局上看,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商业街。

(2)从区域上看,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如“草市”。

(3)从时间上看,在唐代夜市的基础上出现了晓市,且更加繁荣。

(4)从管理上看,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督。

要点2: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来源有哪些?提示:(1)由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发展而来。

如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的都城和大一统王朝的都城。

(2)由交通沿线发展而来。

如沿着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被称为“交通沿线城市”。

前者如酒泉、喀什、吐鲁番等,后者如北京、天津、杭州、苏州等。

(3)由经济重心南移发展而来。

如唐代的扬州、成都。

(4)由商业中心发展而来。

如宋明时期的市镇。

要点3: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提示:(1)概念:中国古代最初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古代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城”与“市”渐趋结合,最终合而为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2)特点:①从城市的功能来看,从先秦到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②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界限的打破,商人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③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④从地区分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3)影响:①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②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向南方、东南沿海一带发展。

③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

从曹魏开始,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设计思想。

④影响着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例2]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识知识纲要记答题术语1.在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晋商和徽商是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

3.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品买卖的场所“市”不断冲破一些限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随着商业的繁荣,不同朝代出现了一些商业大都会。

1.在北京一处战国时期的燕国遗址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D)A.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B.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C.诸侯国之间存在商业贸易往来D.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

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许多,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等。

因此D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

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B)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明清时期解析: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3.“江淮以南,东晋南朝时已出现了草市,唐代草市数量众多。

作为州县官市之外的交易场所,草市是不合法的,但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