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

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

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概念三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美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二、文学作为文化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

1、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2、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

文学(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三、文学作为审美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理论考研考点总结

文学理论考研考点总结

文学理论考研考点总结●第一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的认识性: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㈠文学是客观世界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㈢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二、文学的倾向性:价值取向●㈠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的主要体现●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统一●三、文学的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又通过影响读者的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

●㈠文学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文学和政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诗经》很早就被视为考察政治得失的镜鉴。

●㈡文学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①文学是在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②文学也给予经济和社会发展以能动影响●㈢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文学借助审美化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段通过激励和提升人们的精神来实现它的实践性●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文学的情感性:表达感情,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㈠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①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②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识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③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内心的情感体验●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现实表现理:认知和道德●二、文学的形象性●㈠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㈡文学形象是具有创造性、有生气、意蕴的形象●三、文学的超越性●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超越●㈡对人与社会现实超越●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文学的间接性:必须通过需要符号在头脑里展开联想(诗中有画)●二、文学的精神性: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三、文学的蕴藉性:文学具有在富有艺术意味的语言符号运用中含而不露地表达深长意味的特性●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一节文学的价值●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㈠文学价值及其生成①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②文学价值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㈡文学价值与文学评价①文学价值既具有客观的和相对不变的特性,又具有随着接受者及其阅读语境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完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教程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2、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

研究生文学文学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文学文学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研究生文学文学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研究生文学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和文艺作品的原则、方法以及规律的学科。

作为研究生学习文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文学理论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研究生文学理论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研究生提升文学理论水平。

一、古典文学理论1. 修辞学:修辞学是古代文学理论的基石,它研究诗、文、辞章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

其中包括比喻、夸张、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

2. 诗歌理论:古代的诗歌理论主要包括音韵学、格律学和韵律学三方面,通过对诗的音韵、格律和韵律的研究,揭示了古代诗歌创作的规律和要求。

3. 戏剧理论:古代的戏剧理论主要包括曲艺理论和戏剧创作理论,研究戏曲的演唱方式、曲艺技巧以及戏剧的创作结构和表演方法。

二、现代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各样的结构和规则构成的,通过解析文本中的结构和规则,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形式。

2. 语言学派:语言学派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通过研究作者运用的语言手法、形象和意象等,探讨作品的语言美和文学效果。

3. 读者响应理论:读者响应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价值观对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因此,读者的角色和主观体验被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4.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结构进行颠覆和拆解,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多义性,关注个体和语言的游戏性和流动性。

三、文学批评方法1. 传统批评方法:传统批评方法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评价,如作者的意图、风格、情感和思想等。

2. 结构批评方法:结构批评方法从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入手,分析作品的线索、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等,强调作品的整体性和内在规律。

3. 文化批评方法:文化批评方法重视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通过对作品与时代的对应和互文性的研究,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后现代批评方法:后现代批评方法提倡对文学作品进行解构和解码,关注作品的语言游戏和符号系统,挑战和颠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价值体系。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分析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分析

概念1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2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3 文学四要素: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4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把文学艺术看成人的生活活动,并且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动物的生命活动纯粹是为了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而人的活动是以“自由自觉”为基本特性的。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一种“人学’。

5 艺术交往论:马克思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他说: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只是中间存在着中介运动。

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在他看来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编导论【名师点拨】由于文学理论学科的复杂性,加之初学者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储备有限,从而对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等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

因此,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理解文学理论研究名家的相关经典论述,以增强对抽象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以下问题对学习本编内容很有帮助:1.文学有哪些基本要素?2.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3.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三者不可分离?4.为什么说文学鉴赏不是文学研究?5.作品鉴赏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6.如何理解文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相对性?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和优越性?8.马克思是如何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第1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1复习笔记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1)文艺学的系统性文学具有多维、复杂、广延性强等特点,文艺学作为对文学的完整的研究,其也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2)文艺学研究的发展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

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

②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成熟多样化,使得文艺学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也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得以成立。

(3)文艺学的分支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目录分析
第1章文学理论 的性质和形态
第2章马克思主 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当代文学 理论建设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文学活动的 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3章文学作为活 动
第5章社会主义时 期的文学活动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文学接受过 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复习
真题
第版
名校
典型
真题
文学
笔记
教材
文学理论 复习
第章
教程
题 习题 笔记
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内容摘要
答:文学四要素说是美国学者M. 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 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 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这 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考研文学理论笔记

考研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薛星文07(5)班第一章文学本体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雅各布森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中,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性是指决定文学成为文学的那种特性。

不同的文论体系对文学性的内涵有不着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及符号性,均属于文学性的内涵。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审美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首先,从质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是一种不涉及利害关系的超功利的判断。

其次,从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涉及普遍的概念而能够普遍地使人愉悦。

第三,从关系的角度看,审美判断没有明确的目的却又符合目的性。

最后,从方式的角度看,审美判断不依赖概念而产生必然的愉悦感。

2.审美活动的丰富性文学与非审美活动的联系:首先,以人类为生产劳动构成的实践活动为文学活动提供了创造的基础。

其次,人类的政治活动、到的活动、哲学活动、宗教活动等对文学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再次,人类为恢复生态平衡所进行的努力,也与文学密不可分。

文学与非文学活动的联系,是为丰富这种审美性而寻找不竭的源头活水。

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1.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第一,形象接受上的间接性。

第二,描写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

第三,表现思想情感的直接性和深刻性。

所谓的直接性指的是文学比起其他艺术来更能够直接、明确地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不必经过媒介的转换就可以达到描写与表现的目的。

所谓深刻性指的是文学比其他艺术更易于表现思想情感,并通过多种方式描写思想情感的性质,揭示思想情感的内涵,将思想情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章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含义作家以语言为媒介和实体,依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对生活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画面或情景。

“画面”一般见之于叙事文学,其中的人物、景物、场面、环境等可称为文学形象。

“情景”一般见之于抒情文学,情与景相和谐,便产生了主观性很强的形象。

当然上述的“画面”或“情景”,是由作者、语言、读者共同创造的。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第一编导论【名师点拨】由于文学理论学科的复杂性,加之初学者对这一学科知识的储备有限,从而对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等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

因此,对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理解文学理论研究名家的相关经典论述,以增强对抽象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以下问题对学习本编内容很有帮助:1.文学有哪些基本要素?2.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区别是什么?3.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三者不可分离?4.为什么说文学鉴赏不是文学研究?5.作品鉴赏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6.如何理解文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相对性?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和优越性?8.马克思是如何论述文学与社会关系的?第1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1复习笔记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1)文艺学的系统性文学具有多维、复杂、广延性强等特点,文艺学作为对文学的完整的研究,其也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即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2)文艺学研究的发展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即以对文学中最早发生的诗歌这一体裁的研究来统领对整个文学的研究。

直到19世纪,整个文学研究基本上仍处于笼统的未分化的状态。

②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具体,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成熟多样化,使得文艺学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也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得以成立。

(3)文艺学的分支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

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

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概念三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美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二、文学作为文化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

1、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2、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

文学(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三、文学作为审美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完整版)《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

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

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

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1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是明喻,兴其实是暗喻。

“虚静”说“虚静”。

庄“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妙悟”说“——严羽:“童心”说“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性灵”说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

“神韵”说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神到”、“得意忘言”。

“出入”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和体系建构
学科归属
属于人文学科中的文学学科,与文学 史、文学批评等密切相关。
体系建构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古今中外 优秀文学理论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的文学理论体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研究方法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运用社会 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批评研究 法等多种方法。
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02
强调反映的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认为文学反映生活不是
机械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论
03
认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
的产物。
文学反映论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的认知理论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 信息加工过程,文学反映生活也 是作家对生活信息进行加工和创 造的过程。
心理学的情感理论
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和接受的重 要心理因素,文学反映生活也包 含了作家和读者的情感体验和表 达。
心理学的想象理论
认为想象是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核 心能力,文学反映生活需要借助 想象的力量来创造艺术形象。
文学反映论的社会学视角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认为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 约和影响。
文学接受的影响
效果与影响的关系
文学接受的效果直接影响其对读者和 社会的影响程度,同时这种影响也会 反过来作用于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
包括对读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文化、历史传承 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作品
文学活动的成果,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具有审 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文学理论》重、难点及考点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重、难点及考点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重、难点及考点参考资料《文学理论》重、难点以及考点参考资料导言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思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二)、理解文学和文学活动,还必须与人的本质力量联系起来考察。

(三)、文学理论应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规律,考察其间的思潮、流派等诸多问题。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一)、实践性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如创作感悟、鉴赏评价,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这些言论也就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反过来,没有创作,没有评价,就没有文学理论。

(二)、人文性文学理论的研究活动中,总是要对文学的人文精神予以研究和评价,文学的人文性就不能不渗透文学理论中,因而形成互动。

如“诗言志”、“诗缘情”,“志、情寓于诗、文”。

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学理论工作者其价值倾向的不同,同样的文学现象因价值倾向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科学性文学理论揭示的是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即透过繁多的文学现象把握其内在本质,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

是否科学,必须接受文学活动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文学理论,才是科学的。

同时,其科学性还要求知识系统与时俱进,更新、发展。

三、本书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文学观。

其原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一)、揭示了文学本质;(二)、为分析考察提供了方法;(三)、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四)、肯定了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本书的逻辑结构首先阐明文学理论的学科对象、性质、方法,明确本书以马克主义为指导思想(序言)进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贡献(第一编第一章)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编第二章),然后分别阐释文学理论学科体系构成部分,即1文学性质论(第二编第三章)、2文学价值论(第二编第四章)、3文学创作论(第三编第五章)、4文学作品论(第三编第六章)、5文学接受论(第三编第七章)、6文学批评论(第三编第八章)和7文学发展论(第四编第九章“历史演变”、第十章“当代发展”)。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考研总结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考研总结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根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什么是文学理论?三个方面学科归属:文艺学三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密切联系,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和对文学一般性普遍规律的研究,指导、制约其他分支,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具体特殊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上。

对象与任务:1文学活动开展论2文学活动本质论3文学创作论4文学构成论5文学接受论应有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品,读者,作家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表达: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文学活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文学理论的基石马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交往论*马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3当代性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感情关系2 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3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物质实践文学活动的地位:生活活动理论性精神活动〔非意识形态性精神活动〕精神活动伦理性精神活动〔意识形态性精神活动/审美性精神活动观念性上层建筑〕模仿论:艺术的起源和作用主要在于模仿,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也反映了内在规律和本质。

2 作者本质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 作品陌生化: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语言〞使现实生活陌生化的过程。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语言学和修饰因素。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的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的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的总结笔记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的总结笔记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的总结笔记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笔记大全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笔记大全

第一部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笔记1、文艺学:以~为对象,以揭示~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理论(研究~普遍规律即~的原理、范畴、判断标准等问题的学科;任务:~本质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接受论)、~批评(对以~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活动和~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和~史(~发展与变迁的历史)2、~活动: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由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能够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作家(作者经过创作~作品以表示她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世界(~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具有精神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构成3、~理论的性质:从学科归属上看,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以~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方法;对象和任务看,以~活动为研究对象,而~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又规定了~理论的任务即~发展论、~创作论、~作品论和~的消费与接受论;学科品格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的)4、~理论的基本形态:~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划分依据:~理论认识的客体:~活动的整体;~活动的流动系统:创作--~作品--~接受。

~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消费5、马义~理论:是马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基石:~活动论(马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能动创造,是一种“人学”),~反映论(马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艺术生产论(马在考察资经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活动的结果。

一把艺术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比较对象,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二艺术生产是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三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艺术交往论(~活动被看成是一个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所构成的交往结构),6、马义对~理解的特点:科学、全面、极具生命力、深刻、独到7、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妙悟”“童心”“性灵”“神韵”“出入”8、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康德:18C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艺学:以~为对象,以揭示~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理论(研究~普遍规律即~的原理、范畴、判断标准等问题的学科;任务:~本质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接受论)、~批评(对以~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活动和~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和~史(~发展与变迁的历史)2、~活动: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由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作家(作者通过创作~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世界(~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具有精神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构成3、~理论的性质:从学科归属上看,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以~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方法;对象和任务看,以~活动为研究对象,而~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又规定了~理论的任务即~发展论、~创作论、~作品论和~的消费与接受论;学科品格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民主、科学、现代的)4、~理论的基本形态:~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划分依据:~理论认识的客体:~活动的整体;~活动的流动系统:创作--~作品--~接受。

~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消费5、马义~理论:是马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基;基石:~活动论(马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能动创造,是一种“人学”),~反映论(马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艺术生产论(马在考察资经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活动的结果。

一把艺术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比较对象,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二艺术生产是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三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艺术交往论(~活动被看成是一个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所构成的交往结构),6、马义对~理解的特点:科学、全面、极具生命力、深刻、独到7、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妙悟”“童心”“性灵”“神韵”“出入”8、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康德:18C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审美判断:无利害感。

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没有概念的必然性;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

审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

审美: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9、建设中国当代的文论应注意:以马义为理论指南。

有中国特色(以中国土壤;吸收遗产)。

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0、生活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为人类所独有1、本质力量对象化: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2、劳动说:马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3、对话性结构:根据德国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任何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部分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间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因此~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对话性结构4、~活动的理论视角:巫术发生说: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较早提出,认为~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但此说未能回答巫术产生的原因;宗教发生说:德国批评家赫尔德认为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美学家格罗塞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追求情感表达,艺术也是一种宗教。

此说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无能为力,转而变成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游戏发生说: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席勒认为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谷鲁斯认为艺术活动是一种“内模仿”的心理活动。

此说认为~源于游戏,游戏源于人的生理需要,这使文艺起源问题沦为生物学解释;劳动说5、~:广义指文化,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指~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6、判断~与非~的标准:~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7、审美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8、~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形,意形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如果从目的、方式、态度看,~的审属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9、话语: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0、话语蕴藉:~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1、~话语蕴藉:~作为话语蕴藉,整个~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2、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关系: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3、~创造: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但不止是以话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系统,是通过创造性话语系统塑造~形象的艺术生产4、~创造客体:~的反映对象(社会生活):自然说,情感说,原始意象说5、~创造主体:作家和诗人(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模仿者”与“创造者”(柏、亚),“旁观者”(毕达哥拉斯),“移情者”(立普斯),“集体人”(荣格)6、~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社生是源泉7、艺术发现: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表现: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心理特征: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作用:~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进入创造过程。

对整个~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作品8、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作用:具体的~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9、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机制:回忆与沉思,想像与联想,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特点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与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二者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0、物化阶段:作家将在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物质性的文本,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1、即兴: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2、推敲: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3、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又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4、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规定性: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5、情感表现:因伦理评价所引发,是~的本质属性和~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生的心理体验和判断6、人文关怀: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7、诗意的裁判: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内涵: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高尚的品格,功利的取向),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诚挚的情态,艺术的呈示)8、~的精神价值的理想: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文体升华三者间保持张力和平衡9、形式创造: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内涵:内容形式化(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形式内容化(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0、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1、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功能:在~创作中,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或丑,崇尚和卑下,悲或喜,都需要审美理想的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