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乡下人家的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农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乡下人家》
•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乡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人物。

•注重讲解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产生自己的见解。

4. 课文赏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展开深入的讨论和赏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村生活。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究更多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六、教学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的优质教案分享。

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汉字“大、小、人、力、口、日”。

2.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刻下的痕迹》。

3.能够初步了解古人留下的文字。

4.能够初步认识篆刻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能够培养学生用书写工具正确书写字词的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来源和变化的兴趣。

4.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认真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读汉字“大、小、人、力、口、日”。

2.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篆刻文化。

教学难点1.掌握篆刻字体特点。

2.理解古人留下文字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A. 导入1.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展示篆刻字体,引发学生对篆刻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文字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B. 学习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教师板书并解释新学识,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大、小、人、力、口、日”。

3.向学生播放课文《刻下的痕迹》的录音,并带领学生朗读。

C. 练习与巩固1.学生跟读课文,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识字练习,巩固汉字学习成果。

3.分组讨论古人留下文字的意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D. 拓展延伸1.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篆刻的历史渊源。

2.给学生展示精美的篆刻作品,启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经过多次实践,学生们对篆刻文化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升,对古人留下的文字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篆刻文化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希朋友们能够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转述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转述的作用和方法。

2.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相关内容2.课堂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3.学生教具:学生课本、笔和纸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转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转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老师讲述一个小故事,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第二步:学习转述方法1.讲解什么是转述,为什么需要转述。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转述的方法和技巧。

3.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转述短文或故事,加深理解。

第三步:巩固练习1.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口头转述课文内容。

2.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尝试不同情境下的转述练习。

3.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在转述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四步:拓展延伸1.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创作一个短小故事,然后相互转述。

2.进行讨论,分享学生在转述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

3.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转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口语交际中的转述为主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转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尤其是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同时,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转述过程中出现表达不清晰或理解偏差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和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含整个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包括“XXX”和“篱”,并能写出14个相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6个生字,包括“XXX”和“篱”,并能写出14个相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3个生字,包括“XXX”、“篱”和“疏”,并能写出4个相关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和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2.引导学生研究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明确本节课目标。

3.出示初夏荷塘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然后背诵《小池》。

4.引导学生了解诗人XXX,并解析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5.研究“宿”和“XXX”,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研究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认识了诗人XXX,并研究了两个生字“宿”和“XXX”。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歌欣赏1.朗读诗歌2.理解诗意3.创设情境朗读4.想象诗的意境5.四创编故事,默写古诗古诗欣赏——XXX《小池》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

小径上的树荫儿恰好有一点斜阳。

那是微微的晚风拂过的轻响。

XXX在夕阳里静静地睡去。

不再听喧哗。

儿童奔走在小径上。

小蝴蝶停在花丛中。

宿新市徐公店赞美春色第二课时一、复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学生珍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整体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让学生能够流畅朗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诵方式,让诗歌更具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内容、课后练习等;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3.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辅助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播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音频,让学生先感受整体意境。

2.听课讲解:老师解读古诗中的每个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朗诵古诗,纠正朗诵错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自主背诵古诗,然后抽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分组朗诵: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分组朗诵古诗,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3.练习:老师讲解古诗中的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课时1.朗诵比赛: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诗歌或小作文。

3.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深度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做课后笔记;2.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意象创作作品,写一篇小作文或一首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识本单元生词:…
2.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生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3. 相关练习的完成。

难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教学课件:…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片、单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教师通过读课文或语音录音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 Practice(练习)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表达能力。

4. Production(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表达能力。

•学生撰写课文总结或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5. Homework(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课文内容。

•自觉背诵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素:习作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完成的文学作品,通过习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学习习作的写作结构:介绍习作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

3.掌握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方法:通过这次写作,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想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习作的撰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习作,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习作的创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思考身边的事物,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乐园的描述素材: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到乐园的描述素材。

2.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针对习作的写作特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观察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乐园的情景。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出“乐园”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步:学习习作的写作结构(15分钟)1.介绍习作的写作结构:开头-发展-结尾。

2.分析范文,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写作技巧和要素。

第三步:搜集素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并搜集乐园的描述素材,包括环境、氛围、人物等。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素材整理成思维导图或提纲。

第四步:撰写习作(40分钟)1.学生根据搜集到的素材和提纲,展开写作。

2.老师逐组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完善习作。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老师逐一点评学生的习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杂、篱、徐”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杂”等14个字,会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读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词要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能更好地领悟诗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2)出示“范成大简介”。

(课件出示)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进士。

晚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掌握诗词《悯农》的内容和背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诗词《悯农》的背诵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悯农》的感情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所能联想到的内容。

2. 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确发音。

•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感情表达,讨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粮食的依赖。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段落,巩固课文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 学习诗词《悯农》•教学诗词《悯农》的背诵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组朗诵《悯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词《悯农》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了对粮食和农民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下一步教学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识字,理解和朗读课文《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品质观。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促进同学之间友爱互助。

2.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认读、理解,朗读《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分析课文内容,准备好课前导入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第一节课: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提出“什么是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第二节课: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跟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第三节课: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及实践方式。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观。

第四节课: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促进思维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集体备课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观。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观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认识汉字”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通过识字、写字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和发音规律,为学习汉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书写本单元所学字词。

2.了解汉字的构成要素,掌握部分汉字的笔画顺序。

3.能够正确发音并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4.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并书写本单元相关字词。

2.理解并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发音规律。

难点1.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笔画顺序。

2.运用学到的字词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语文园地一》P1-3,教学课件,板书设计,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课堂笔记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2. 学习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新学习的字词,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音规律,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

#### 3. 练习让学生跟读、模仿教师书写相应的汉字,加深记忆。

#### 4. 巩固设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2. 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的表达。

#### 3. 提高引导学生体验汉字书写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 4. 作业布置留下相应的练习作业,以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对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汉字的笔画顺序掌握不够,今后需要加强笔画训练。

同时,我还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汉字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能力。

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但也需要更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方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三月桃花水》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三月桃花水》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三月桃花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诗歌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2.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描述美景。

3.能够认读生词,了解词语搭配和诗歌的韵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2.启发学生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2.识字认读,理解词语搭配。

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预热学习气氛。

学习活动: 1. 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课文《三月桃花水》,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和感受。

4. 学习并认读生词,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三月桃花水》,准备朗读。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学生背诵课文,进行朗读。

学习活动: 1. 学习古诗《江南春》,感受文学之美。

2. 对比两首诗歌的描述方式和意蕴,展开讨论。

3. 进行诗歌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意。

4. 小组合作,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美好画面,用诗歌的语言写下来。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仿照《三月桃花水》的语言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读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

同时,要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为《三月桃花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并理解课文中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掌握关于农田、田野、小树林等自然环境的词语。

3.理解和掌握相关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力目标1.能够认真倾听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朗读和复述。

3.能够表达对乡下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掌握关键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细节和情节。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PPT或图片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通过展示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好奇。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和生词解释。

3.分组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连线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乡下人家的生活和城市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4. 课文学习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学习为主,通过朗读、复述和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背景故事;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体会古人的生活情感;3.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2.朗读和背诵古诗词,体验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交际困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2.通过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谈论“宿”字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宿舍或住宿的概念,并带入古代人宿店的情境。

学习1.播放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2.解释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3.分段逐句解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4.同学们几人一组,合作演绎古诗词,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拓展1.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客栈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想象作者的生活境况;2.与学生分享古代旅行文化、客栈生活的风俗习惯,扩展学生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归纳结合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古人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异同,并思考古诗词对自己的启发。

五、课堂讨论1.你认为古诗词中的“新市徐公店”是怎样的一个地方?2.如果你是古人,你宿店时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3.你觉得古诗词中的“宿店”情景和现代旅行有什么区别?六、课后作业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词;2.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宿店体验的文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理解古诗词之美,感悟古人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乐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乐园,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乐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乐园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精心选择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乐园的向往和想象。

2. 学习乐园的特点1.让学生通过听老师介绍和想象,初步了解乐园的特点:美丽、安静、充满快乐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自理想中乐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讨论结果。

3. 习作:我的乐园1.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乐园的理解,动手写出自己的乐园,可以是生活中的地方,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世界。

2.指导学生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乐园的景象和情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4. 总结讨论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各自创作的乐园,分享感悟和收获。

2.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将课堂上的乐园作文整理好,明天交到老师手中,老师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想象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继续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加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要掌握的生字词
本单元一类字:徐、篱、疏、蝶、檐、吴、媚、锄、赖、剥、莲、蓬、扇、玻、璃、偏、帐、烁、蝙、蝠、莺、鹰、裁、啥、暂、腹、凌、锋、哄、澡、芦、崇、苇、桅、篷、叠、唾、沫、喇、叭、港、衫、裤、柜、摊、趁、瑞、览、码、绍、番、驳、款。
本单元多音字:塞
本单元词语:疏忽、茅檐、吴音、无赖、蝙蝠、暂停、捧腹大笑、凌空、前锋、崇明岛、桅杆、唾沫、港湾、T恤衫、柜子、瑞士、奥地利、游览、威尼斯、佛罗伦萨、号码、堵塞、取款机。
2、能说会道:从词语中选两个词说话。(一句或一段);关联词造句
3、过关。
听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我会读:疏忽、茅檐、吴音、无赖、蝙蝠、暂停、捧腹大笑、凌空、前锋、崇明岛、桅杆、唾沫、港湾、T恤衫、柜子、瑞士、奥地利、游览、威尼斯、佛罗伦萨、号码、堵塞、取款机
2、教师指导:
(1)强调读音(指导轻声,多音字等)。
(2)强调字形(作业中出错较多字词重点讲解)。
(3)强调字义(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加入习题,如选字填空)。
二、词语大比拼。
1、本单元中积累了哪些好词?
2、填空练习(如()的蝙蝠、()的夜莺、()的猫头鹰、()的星、()的云彩等)
三、百变魔法师。
1、习题:如找句子中的反义词;按原文填空。
教学目标
1、会写一类字,会认二类字。能联系语境理解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悟文章的事理;3、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积累优美词句;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字词教学
本单元需要的独体字
束、皮、离、长、乐、率、共、户、垂、末、八、巨、马。
四、组新字。
1、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独体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学过的独体字自学本单元的其他合体字。(出示其他字,拿出字卡,学生自学)。
2、汇报展示。
生1:我通过拼一拼学会了“赖”,束加负,变成赖,组词无赖。
生2:我学会了“玻璃”,也是由独体字“王”加“皮”“离”组成了“玻璃”。(老师适时板书)
师:真聪明,但要注意王字要变成部首王字旁。
2、找出易错的词(指导理解、识记、造句)。
3、从本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的句子,并读一读(放回语境中再读)。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检查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选一篇你喜欢的课文,读给你组员听。
2、概括每篇课文内容(读了,我知道了。)
四、交流相关资料。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本单元的课文已经有了大概
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接下来我们交流与课文相关资料(如有关诗与词的资料、足球或与足球明星有关的知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国外教育故事等)。
五、谈收获。
六、作业。
1、读文。2、生字开花。
字词读写课
一、回顾本单元主题。
出示生字词,巩固复习词语(开火车读---
小组读------游戏读)。
二、学习生字。
1、回忆学过的独体字。
(出示学过的独体字)指名读------齐读------造字游戏。
过渡:中国的汉子大部分是由独体字组成的,掌握这一规律后,在学习生字会很容易,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些独体字。
2、(出示本单元独体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3、汇报,适时书空,板书。
“率”:中间部分不是绞丝旁,最后一提变成点。(板书)请一起书空笔顺,指导占格,组词。
“垂”:最后一横最短。
4、书写。
(1)背诵汉字书写歌。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2)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生3:我学会了“帐”,也是由独体字“巾”和“长”组成。组词帐篷。
生4:我学会了“烁”,也是由独体字“火”和“乐”组成。组词闪烁。
生5:我学会了“唾”,也是由独体字“口”和“垂”组成。组词唾沫。
……
3、书写。
字词整理课
一、导入:第一单元生字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1、识字我能行:(出示本单元字词)各种形式的读。
赵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童年的足迹
主题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的足迹。本单元课文对儿童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1.《古诗词二首》:古人用诗词向我们叙述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宿新市徐公店》中诗人杨万里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儿童追春图,而词人辛弃疾却用《清平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2.《天窗》:本文通过一扇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遐想和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世界。本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抓住了孩子爱玩、爱动、爱幻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子们的世界描写的细腻而生动。3.《快乐的足球赛》: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讲的是小学生放学后在河边的草地上尽情踢足球的情景。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明白如话,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着童真、童趣,将孩子们的快乐诠释得淋漓尽致。4.《芦叶船》: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作者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船。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描述了孩子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5.《女孩儿乌塔》: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十二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写了“我”与乌塔在旅馆相识,通过“我”的目睹和“我”与乌塔的交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独自出门在外,并能从容处理各种事情,适应各种环境,做事有计划、果断、胆大心细的小姑娘。一方面从侧面指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的不同,另一方面隐含了作者对她的喜爱。




字词预习课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课前,同学们对本单元已经进行了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分别是1.《古诗词二首》2.《天窗》3.《快乐的足球赛》4.《芦叶船》5.《女孩儿乌塔》。这一单元是围绕“童年的足迹”展开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
自读---同桌互帮互助读---小组检查读---开火车读---游戏读(通过各种形式读,让学生准确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