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尼泊尔旅游文献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旅行社、旅游方式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随着业内竞争的加剧,好的旅游线路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制胜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

在旅游线路的设计方面,我国旅行社设计的线路多是大同小异,长年以来,各种旅行社针对整个国内外市场提供相似的旅游线路,导致竞争恶化,游客投诉不断。

就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旅游线路来看,很少有真正能够使游客满意的旅游线路。

策划精品旅游线路,打出特色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忠诚,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可以得出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我国旅游线路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旅游线路设计调整和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这些文献在目前旅游线路越来越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下,为今后旅游线路设计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使设计出的旅游线路更加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研究主要成果1、在旅游线路设计流程方面研究成果王燕,张燕燕在《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剖析》中讲到:在西方市场,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生产任务主要是旅游经营商负责,他们有一套比较成熟规范的流程:市场调研,产品计划,谈判与定价,宣传手册的制定。

国内的旅游线路设计过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国内有多种常见的旅游线路设计的流程:①确定目的地—选择地接社—确定价格—市场营销;②创意阶段—选择阶段—产品研制阶段—产品试销阶段;③产品设计方案的拟定和选择—试产和试销—投入市场—检查与评价。

2、在国内旅游线路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陈志辉在《我国旅行社旅游线路创新设计的思考》一文中讲到我国旅行社旅游线路的现状:①旅游线路同质化强;②团队观光游线路为主;③主题旅游线路逐渐增多;④缺乏专利保护。

王燕,张燕燕在《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剖析》中讲到我国旅游线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①旅游线路设计流程不规范;②对旅游线路的开发不慎重;③旅游线路设计重点虚调整。

旅游方面的文献综述

旅游方面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目前学界对于自然观光旅游发展研究较多。

研究遍布了整个旅游的各个环节,研究资料较为翔实。

本次对于文献收集中,发现有以下内容:(1)景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贺万荣(2019)[1]从全域旅游为视角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贺首先对于全域旅游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为游客提供了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

同时贺也指出,目前乡镇旅游中乡村性特色不突出、商业化色彩浓重导致了游客旅游体验较差,旅游经济难以得到发展。

周慧丽(2020)[2]等对于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周首先总结了目前乡村旅游的内涵与背景,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性。

其次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了目前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产业化”、“认知化”以及“居民参与度”的三大问题。

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发展认知化的问题进行了着重讨论。

周以“农家乐”为例子,认为其农家乐可以看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并且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人们认为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错误思想。

王樱萱(2020)[3]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进行了探究。

在研究中王首先对于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对于生态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着缺乏专业人才、宣传模式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以及资金支持的问题。

而其中,王认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产品缺乏创新是目前生态旅游中最大的问题。

(2)旅游及产业发展赵佳琳(2020)[4]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民宿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通过对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民宿进行了实地调查。

然后从产业布局出发,1贺万荣.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40-41.2周慧丽,陆晓雨.国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141-142.3王樱萱.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0):103-105.4赵佳琳,胡毅然.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对策探究——关于北京市平谷区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市场,2020(13):63+68.提出其民宿产业的发展依托现有旅游资源,融入当地旅游特色。

民宿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民宿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民宿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宿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

民宿旅游起源于欧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化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宿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民宿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二、国外民宿旅游研究欧洲是民宿旅游的发源地,其研究起步较早,涉及面广。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宿的定义、分类、特征等方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旅游的影响因素、经营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

例如,一些学者研究了民宿的地理位置、设施条件、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发现这些因素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民宿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

三、国内民宿旅游研究中国民宿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宿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二是民宿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三是民宿的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一些学者分析了中国民宿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民宿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

四、总结与展望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民宿旅游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数据来源单一;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缺乏对民宿旅游的长期跟踪研究;研究视角不够广泛,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民宿的比较研究等。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民宿的异同点;二是加强实证研究,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三是加强长期跟踪研究,探究民宿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早期的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学者Jon和Stephen (2005)认为,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重要关系上,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导向者。

政府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重点:一是,保障能够提供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各类组织;二是,负责组织区域间的各项旅游合作的活动;三是,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关系。

Joope (1996)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关系中,为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应该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其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中经济需要。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合作安排,促使各个层级主体在合作中,就经济和自然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一致意向。

但是,也可能会由于行政区域类似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

Gary (1999)认为:制订旅游相关政策的过程应该包括如下程序:首先是,制定政策导向目标;然后是,制定政策具体内容;最后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防控预案Peter W (1998)阐述了美国保护遗产地环境的背景、行政管理措施、立法、保护运动方式等方面,并对遗产地交易过程中滥用的行为实施限制计划。

比如,城市的发展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作为重要前提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行政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投入足量的规划资金、将权利授权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积极参与选举从而产生的地方行政支持。

Viera Dvorakova (2005)认为:在进行古迹遗址管理时,必须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为基本原则。

他还指出,要持续分析古迹遗址文化和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2国内研究综述张艳玲(2007)认为陕西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

当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然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他指出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将新短板效应理论运用到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研究和讨论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评价,从而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关键词:乡村旅游;研究焦点;概况一、国内研究综述XX、XX(2002)在“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指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

”而农户正是营造乡村性的最基本群体。

XX(2004)指出,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农村和农户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但相关研究却十分欠缺,尤其是旅游业为农村和农户创造了多少收入这一基本性问题,也不能从当前的旅游统计和研究中得到答案2。

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是围绕着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等课题展开,很少将目光注焦在农户身上。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户从乡村旅游中获得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并不对等,而且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户收益少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农户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农户本身的技能不完备,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自发地展开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科学决策,尹振华(2006)著有“对乡村旅游地农民进行产业教育很有必要”一文指出,对旅游地农民进行跨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李周:《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文化能力教育,就是要农民“知己知彼”,了解农耕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区别所(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Sino-Nepal中国与尼泊尔

Sino-Nepal中国与尼泊尔

Economic Geography ----Sino-NepalContents1.………………………Brief Introduction to Nepal 1.1………………………General Situation1.2………………………Natural Resources1.3………………………Industry1.4 ………………………Agriculture1.5 ………………………Tourism1.6 ………………………Transportation1.7 ………………………Foreign Trade2. ………………………Nepal-China Trade Relations 2.1 ………………………Political Relations2.2 ………………………Economic Relations2.3 ………………………Import and Export2.4 ………………………China’s Foreign Aid to Nepal 2.5 ………………………Investment2.6 ………………………Tourism3.………………………Conclusion1. Brief Introduction to Nepal1.1General SituationNepal, officially 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is a landlocked sovereign state located in South Asia. It is located in the Himalayas and bordered to the north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o the south, east, and west by the Republic of India. With an area of 147,181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30 million, Nepal is the world's 93rd largest country by land mass and the 41st most populous country. Kathmandu is the nation's capital and the country's largest metropolis.Table 1 Population StructureNepal'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for 2008 was estimated at over $12 billion, making it the 115th-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Agriculture accounts for about 40%of Nepal's GDP, services comprise 41% and industry 22%. Agriculture employs 76% of the workforce, services 18% and manufacturing/craft-based industry 6%.Nepal is an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ally backward country, and als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Its workforce of about 10 million suffers from a severe shortage of skilled labor. About 25% of the populations live below the 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of $1.25 a da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Nepal began to implement market-oriented liberal economic policy, but due to the changeabl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weak infrastructure, the policy was not actually effective. Nepal heavily relies on foreign aid; one third of its budget spending is from foreign donation and loan. The country receives foreign aid from India, Japan, the UK, the US, the EU, and China, Switzerland, and Scandinavian countries.1.2 Natural ResourcesNepal’s natural resources include copper, iron, aluminum, zinc, phosphorus, cobalt, quartz, sulfur, lignite, mica, marble, limestone, magnetite, wood, etc. But all of these resources are only get a small amount of exploitation. Water resources are rich; reserve for hydropower is 83 million kilowatts, accounts for about 2.3% of the worlds’ reserves.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exploiting hydropower.1.3Industry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y is weak, the scale is small, and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s is low. Main industries of Nepal are sugar, textile, leather, shoe, food processing, cigarettes and plastic products. The output value accounts for about 10% of GDP.1.4A gricultureThe main crops are wheat, corn and rice; economic crops are cane, oil, tobacco, etc.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about 8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is 3.251 million hectares.1.5TourismNepal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Himalayas, and has natural scenery and pleasant climate. Nepal also processes rich cultural and religious heritage, elegant classical architecture for pilgrimage. The government is heavily encouraging to tourism investment.1.6TransportationNepal mainly depends on highway and the air. By the end of 2006 mid-march, highway is covering a total length of 17297 kilometers; and 45 airports of all kinds, 120 heliports.1.7Foreign TradeDuring the fiscal year 2004/2005, the foreign trade volume is 190.42 billion rupees (about $2.63 billion), making a 0.12% year-on-year growth. Its main trade partners are Ind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etc. Main imports are coal, oil products, wool,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machinery, electric appliance, chemicals, and fertilizer; the main exports are vegetable oil, copper wire, cashmere carpet, garment, leather, handicrafts, etc2. Nepal-China Trade Relations2.1 Political RelationsNepal-China relations have always remained good and cordial. These relations have been marked by friendliness, mutual 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each other's aspirations and sensitivities. Our two countries are abiding by the ideals of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2.2 Economic RelationsChina has been assisting Nepal in its efforts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mid-50s. The first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on Economic Aid' (20 million Indian Rupees in cash and 40 million rupees for aided projects) was signed in October 1956. Ever since, China has been providing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Nepal, which has greatly contributed to Nepal'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e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health, sports, etc.In the early years, Chinese assistance was pledged in terms of projects and no financial involvement therein was mentioned. From mid-9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pledging grant assistance to Gover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gramme in order to implement mutually acceptable development projects. The volume of such assistance is to the tune of 80 million Yuan every year. Following is the list of such assistance.2.3 Import and ExportAccording to the statics of China custom, the tot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was 6774million dollars in 1997, which only accounted for 0.02%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is relly small since china’s commodities have a low market share. Generally speaking, Nepal is an import country with China. Here is a chart showing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between 1999 and 2004.Table 2 Nepal-China tradeRs. in thousand2.4 China’s Foreign Aid to NepalRoad and transport:●Arniko highway●Kathmandu Bhaktapur Road●Prithvi highway and surface pitch paving●Narayanghat-Mugling Road●Gorkha narayanghat Road●Kajhuwa-Gorkha-Road●Kathmandu-Bhaktapur Trolly Bus●Kathmandu Ring Road●Pokhara-Baglung Road●Sti River Bridge At PokharaIndustries:●Bansbari Leather and Shoes Factory●Hetauta Cotton Textile Mills●Harisidhi Brick Factory●Industrial Gloves and Apron Manufacturing at Basbari●Bhrikuti Paper Mills●Lumbini Suger MillsDuring the official visit to China by HRH the Crown Prince in August 2004, Government of Nepal/N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xchanged Letters on the following projects:●Installation of Optical Fibre along the Araniko Highway●National Ayurved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An Outer Ring Road in the Kathmandu ValleyIn addi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agreed to send a team for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Conservation Research Centre for King Mahendra Trust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Government of Nepal/N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ve exchanged letters on this matter during the official visit of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H. E. Mr. Li Zhaoxing to Nepal from 31 March to 01 April 2005.Table 3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2.5 InvestmentChinese investment in Nepal is growing, and has potential to further growth. Chinese investors are found interested in making investment in hotels and restaurants, electronics, radio paging services, readymade garments (pashmina), nursing home, hydropower, civil construction, etc. As of Baishakh 2060, there were 25 industries operating under Chinese investment, 6 under construction and 13 licensed. Improved law and order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and enhanced publicity in China could further increase Chinese investment in Nepal. FNCCI, especiall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epal-China Non-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Forum, is also working towards attracting Chinese investment.2.6 Tourism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has designated Nepal as on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s for its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Nepal has made the following arrangements to attract tourists from China:Nepal-China Tibet trade fairThe 13th Nepal-China Tibet Economic and Trade Fair concluded at the Bhrikuti Mandap Exhibition Hall on Sunday, recording transactions worth more than Rs 50 million.The five-day fair became successful in promoting trade and commerce between Nepal and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ers.“We found Tibeta n exhibitors interested in paper crafts as well as herbal products from Nepal. They’ve shown keen interest to import these products from Nepal,” said Manoj Dhungana of Trade Export and Promotion Centre (TEPC) - the coordinator of the event.Stalls of Tibetan traders dealing with sanitary wares, handicraft items and meat products drew hordes of local buyers. Similarly, Nepali buyers were also interested toward paper crafts and herbal products put on display by local traders. The fair saw footfall of more than 400,000.According to officials of TEPC, Wu Yingjie, executive vice-chairma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AR) of China, termed the exhibition a grand success and added that it has opened up wider possibilities for Nepal and Tibet to promote trade and commerce.The event, which was organized at a time when Nepal is facing burgeoning tradedeficit with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had on display Nepali wooden products, handicrafts, metal crafts, carpets, herbs and thanka paintings, among others. Chinese entrepreneurs on the other hand had exhibited wide range of Tibetan carpets, incenses, garments, shoes, medicines and medical equipments. Drinking water companies, brewing companies and Bank of China too had demonstrated their products. The fair showcased a total of 80 stalls -- 40 each from Nepal and China.Chinese entrepreneurs said the event provided them a good platform to promote their business and explore opportunities to establish business partnership in Nepal. According to TEPC, almost all the goods exhibited by the Chinese traders were sold out.Nepal has been facing huge trade deficit with the northern neighbor. Nepal exported goods worth Rs 746 million to China during 2020/11 fiscal year, a sharp drop from Rs 1 billion of exports recorded a year earlier. Likewise Nepal imported goods worth Rs 45.63 billion from the northern neighbor during the period, up from Rs 39.21 billion recorded a year earlier.3. ConclusionThe Sino-Nepal relation is obviously important.To China, We have learned about that China has been helping Nepal develop rapidly from many aspects. And China can als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ource of energy of Nepal. Nepal stands by China in the political position all the time. They will keep this friendly relationship all the time.To Nepal,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ids are essential and helpful. And Nepal canEconomic Geography ----Sino-NepalPage 11 of 11als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relationship. At last, it would not be a long time that Nepal can develop rapidly and become stronger, at least, it can resolve the basic problem of grain and ensure it’s every citizen has food to eat and has access to go to school.。

边境旅游研究综述

边境旅游研究综述

边境旅游研究综述时雨晴摘要:随着我国沿边开放城市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确立、边境口岸的 相继开放,边境旅游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初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边境旅游在边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上升。

本文从边境旅游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入 手,对国内外边境旅游研究进行梳理。

关键词:边境旅游研究作者简介:时雨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一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1.概念界定虽然国外对边境地区的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直到2006年 Sofield才第一次提出边境旅游(border tourism)的概念,Ioannides则用 “tourism in borderlands”表示边境旅游,不过他们均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从不同的方面对边境旅游的定义进行了探讨。

根据现有 文献归纳,把边境旅游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

(1)狭义的边境旅游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边境口岸出人境,在双方政府 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此定义中边境旅游为跨境旅游。

—288—边境旅游研究综述采用此定义的学者有张广瑞®、姚素英®、罗明义®、田欣@等;熊礼明@扩 大了边境旅游的参数范围,允许第三国和地区的旅游者参加边境旅游。

(2)广义的边境旅游去除了必须跨越边境口岸的限制,扩大了边境旅 游的范围,包含本国边境地区游和跨口岸边境地区旅游两方面。

®2.相关理论基础(1)边界效应。

国家间权力、国内行政区的存在使边界对跨境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 影响称之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可分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两种类型。

屏蔽效应是指阻碍空间相互作用的效用,边界天然的封闭属性,扭曲并分割 了市场,增加了边界两侧经济联系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以及交易成本,并对边 界地区相关企业的市场潜力与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市场空间 的障碍。

中介效应属于边界天然的开放属性,是指边界作为两国、两地之间 的中介面,总是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物质、信息的交流,有可能成为资源、劳动力、产品、资金技术、市场相互流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杨莹莹;陈瑛【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其现象和影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讨论.面对出境旅游蓬勃发展的现状,梳理我国旅游情境下的出境旅游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参考性.采用知网可视化计量分析和文献梳理法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出境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新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旅游者行为、旅游流、旅游效应五个方面,未来可在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出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出境旅游的政治与文化效应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推动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的发展.【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6页(P977-981,1025)【关键词】中国出境旅游;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展望【作者】杨莹莹;陈瑛【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1广义的出境旅游,是指一国(地区)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1]。

我国的出境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2,3],旅游范围由港澳向边境线至国外延伸[4]。

我国于1984年允许大陆地区居民赴港澳旅游。

1987年11月,我国批准边境城市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进行的“一日游”是我国边境游的开端。

1990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游正式开始发展。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旅游局正式公布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数。

短短三十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发展迅猛,表现为以下方面:①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多。

截至2016年底,我国旅游签证(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ADS)开放国家和地区已达117个,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②出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概述及其研究内容与展望

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概述及其研究内容与展望

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概述及其研究内容与展望一、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概述1. 前言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内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边境旅游作为旅游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基于对国内边境旅游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了探讨。

2. 国内边境旅游市场规模及主要类型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断发展,边境旅游也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边境旅游人数约为1.48亿人次,同比增长了6.5%。

而且,除了传统的出境边境旅游,境内的边境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尼泊尔边境游、划界游、朝鲜边境游等。

3. 国内边境旅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边境旅游的发展虽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旅游安全、旅游环境等。

因此,边境旅游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加强足够的安全保障和环境治理,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4. 国内边境旅游的市场前景展望从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看,边境旅游的市场前景也相当乐观。

近年来,不少国内城市围绕边境旅游产业进行深入探讨,倡导开发更多旅游资源,为旅游提供更多服务,以期拉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 国内边境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发展边境旅游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进行指导和支持。

具体而言,需要在多个方面加强工作,如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拓宽旅游业态,增强旅游产品创新,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等。

二、国内边境旅游的研究内容与展望1. 对边境旅游的市场进行分析对边境旅游的市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更多旅游客群的需求和趋势,以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制定更好的旅游计划和政策。

2. 对边境旅游客源地的分析对于边境旅游客源地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客群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开发更多地旅游产品提供更多参考资源。

3. 对边境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对边境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参考和指导。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综述

3 结 语
《 对 民族 旅 游 者 的 认 识 》 一 文 让 笔 者 了 解 到 对 于 民族 旅 需 要 与 民族 旅 游 者 的 类 型 相 结 合 在 对 于民族旅游 者 寻求 旅 游过 程 的真 实性 问题 , 我 们 不 游 原 真 性 问 题 的 探 寻 , 起进行研究 , 而 加 深 对 此 方 面 的研 究 , 则 可 以 为 民 族 旅 游 能 一 概 而 论 。我 们 不 能 说 被 开 发 过 的 旅 游 产 品 就 不 是 真 实 地 区 在 对 民族 文 化进 行 开 发 和 利 用 的 过 程 中 出现 的 “ 失真” 的, 就不能让游 客获得淳朴 的体验 , 而 是 应 当 根 据 不 同 类 型
2 . 2 民族 旅 游 目 的 地 文 化 的真 实 性 族 旅 游 地 区要 么 保 持 自 己 的 核 心 文 化 来 保 持 族 群 认 同 , 要
体 验 民族 文 化 。 这 些 经 过 雕 刻 与 加 工 之 后 的 民 族 文 化 展 示
么 放 弃 长 期 以来 形 成 的 民族 文 化 而 被 外 来 文 化 所 吞 并 。但 表演 , 是东道主真 实社 会 生活 的“ 舞 台化” 。对 于 民族 旅游 是 随 着 民族 旅 游 的 发 展 以 及 民 族 文 化 真 实 性 展 示 方 式 的 多 地 区居 民 生 活 的 真 实 社 区 , 这 里 是 需 要 的 到 真 正 保 护 的 地
通过对这些 论文 的来源 进 行 分析 , 旅 游 类 核 心 期 刊 约 占2 3 , 旅游高等 院校学报约 占 3 5 , 其 他期 刊 占 4 2 ( 如 图 1 所示) 。这 说 明 大 多 数 研 究 成 果 具 有 较 高 的 学 术 水 平 和权威 性 , 能 够 代 表 近 些 年 来 国 内 学 者 对 入 境 旅 游 的 研 究

国外边境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边境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边境旅游研究综述金艳春;朴润绪【摘要】根据国外边境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从边境旅游传统研究视角,如边境与旅游的关系、边境与边境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边境旅游传统研究视角的延伸,包括边境购物旅游、边境乡村旅游、边境旅游管理等问题;边境综合研究视角包括边境旅游研究的主客关系问题、知识转移与创新问题、全球化合作问题等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以期为边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8页(P33-40)【关键词】边境旅游;边境;全球化【作者】金艳春;朴润绪【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辽宁丹东118001;韩国全北国立大学经营管理学院, 韩国全州54896;韩国全北国立大学经营管理学院, 韩国全州548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边境旅游一般是指旅游者穿越国际或国内行政边界的一种旅游活动[1]。

由于其旅游形式、旅游内容及旅游目的地的特殊性,受到边境问题研究者及旅游研究者的共同关注。

国际地理联盟休闲与旅游研究小组于1977年发起关于边境与旅游的会议,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引起了学者们对边境与旅游研究的关注[2]。

早期的研究主要以边境旅游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等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Dallen J Timothy教授开始系统研究边境与旅游的关系、边境旅游的管理与规划等问题。

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了边境旅游的相关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边境问题成了旅游研究的新领域。

边境旅游作为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旅游形式,其研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意义。

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除了边境旅游研究专著如《旅游与政治边境》(Tourism and Political Boundaries)、《旅游与边境》(Tourism and Borders)外,边境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布在国外多种旅游及相关学科期刊中,包括《旅游研究年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地理》(Tourism Geographies)、《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等。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友好交往,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

这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互补、相互投资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

首先,中国和尼泊尔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中国拥有世界级的名山大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长城、故宫、丽江古城等。

而尼泊尔则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拥有世界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和冒险旅游者。

两国旅游资源互相补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促进了两国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其次,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受到了相互投资的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旅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在尼泊尔投资修建了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使得旅游者的出行更加便利。

另外,中国企业也在尼泊尔投资建设了一些旅游设施,如酒店、度假村等,为旅游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入住和体验选择。

此外,文化交流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与尼泊尔旅游合作的重要方面。

中国和尼泊尔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自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艺术。

通过旅游交流,两国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友谊。

中国游客可以在尼泊尔中心体验到本地的传统文化,例如参加尼泊尔传统婚礼,品尝当地美食,观赏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等。

同样,尼泊尔游客也可以在中国游览古迹、参观博物馆、欣赏中国传统戏曲等,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起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相互投资的加强和文化交流的增进,为两国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旅游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也为两国友谊的发展添砖加瓦。

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文献分析

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 文献分析
国外 乡 村 旅 游发 展 较 早 , 相 关 研 究 历 史 也 较 长 。早 在 1 9 世 纪 , 乡 村 旅游 就 在 西 方发 达 国 家 发 展 起 来 , 当 时 现代 人 基 于 逃 避 工 业 城 市 污 染 和 快 节 奏 生 活 方 式 的 需 求, 在蓬 勃 发 展 的交 通 事 业 改 善 了 乡 村 的 可 进入 性 的 情 况下 , 促 进 了 早 起 乡 村 旅 游 地 的 诞 生 , 包 括 欧 洲 阿 尔 卑 斯山 区 和 美 国、加拿 大 落 基 山 区 等 。因 此 借 鉴 国 外 乡 村 旅游 的 研 究 成果 和 研 究 经验 , 对 国 内 乡 村 旅 游研 究 有 启 发和 促 进 作 用。
[ 收稿日期] 2011- 03- 03 [ 作者简介] 陈辰,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
70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13 卷
济 带 动 作 用 。Briedenhann J 认 为 , 乡 村 旅 游 能 刺 激 并 带 动相关经济 发 展, 并能 提 升了 乡 村 居民 的 生活 质 量。 对于不发达地区, 通常也是未 开发的自然文 化地区, 乡 村旅 游 更 能 大大 吸 引 追 求 新 奇 体 验 的 旅 游 者。 此 外 , 乡 村旅 游 还 能 刺激 当 地 社 区 的 协 作 和 参 与。 社 区 参 与 , 与 公众 支 持 一起 , 又为 小 规 模 的 乡 村 旅 游 项 目 提供 了 发 展 的机 会[ 2] 。 Deller S 整 理 了 美 国 乡 村 地 区 199 0 - 20 00 年的 贫 困 率变 化 数 据 , 进 一 步 说 明 了 乡 村 旅 游和 休 闲 的 发展 能 降 低 贫困 率 、促 进 经 济发 展[ 3] 。

中国游客在尼泊尔的旅游经验

中国游客在尼泊尔的旅游经验

中国游客在尼泊尔的旅游经验第一篇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我在尼泊尔旅游的那些事儿。

一到尼泊尔,哇塞,那风景简直美翻啦!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像走进了一幅画里。

我先去了加德满都,满大街都是五颜六色的房子,特别有异域风情。

在那儿,我还逛了当地的市场,那叫一个热闹!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跟那些摊主砍价,别提多有意思啦,感觉自己像个精明的小商人。

还有尼泊尔的美食,虽然口味有点独特,但尝试一下也蛮不错的。

那个咖喱饭,味道浓郁得很,一口下去,满满的香料味在嘴里散开。

尼泊尔的人也特别友好。

有一次我迷路了,一个当地人不仅给我指路,还亲自带我走了一段,真的太暖心啦。

不过,在尼泊尔旅游也有一些小烦恼。

交通不太方便,有时候等车能等好久。

而且,那里的卫生条件不是特别好,所以自己得注意点。

但总的来说,尼泊尔之行让我收获满满,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

要是你们有机会,也一定要去感受感受!第二篇亲人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我在尼泊尔的奇妙之旅!刚踏上尼泊尔的土地,我就被那种神秘的氛围吸引住了。

我去爬了当地的山,一路上风景美极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

尼泊尔的寺庙也是一定要去的。

那些建筑精美绝伦,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我在寺庙里,静静地感受着那种宁静和庄严,心里特别平静。

还有哦,我参加了当地的节日庆典,人们穿着漂亮的传统服装,载歌载舞,我也跟着一起嗨,完全融入其中,那种欢乐的氛围真的让人陶醉。

对了,尼泊尔的手工艺品可真是太棒啦!我买了好多,准备回去送给朋友们。

每一件都那么精致,感觉都是工匠们用心打造的。

不过呢,也得提醒你们,在尼泊尔旅游要注意防晒,太阳可毒啦。

还有,语言沟通有时候会有点小障碍,但只要你多比划比划,加上微笑,基本也能搞定。

中国和尼泊尔的登山文化有何不同?

中国和尼泊尔的登山文化有何不同?

中国和尼泊尔的登山文化有何不同?登山既是极具挑战性的运动之一,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特别是在中国和尼泊尔。

两个国家都拥有众多的山峰,但是他们的登山文化是否有所不同呢?本文将逐一探究中国和尼泊尔的登山文化的差异点。

一、不同的登山路线在中国,登山的路线通常是非常规划的,并且标准化程度高。

中国的登山路线通常很长,很具挑战性,需要一定的技巧与经验。

同时,中国的登山路线也比较宽阔,安全设施齐全。

而在尼泊尔,登山路线较为狭窄,且常常需要翻越冰川、穿越森林等极具危险性的环节。

因此,尼泊尔的登山更加具挑战性与危险性,也许更适合有经验的登山家。

二、不同的登山装备在中国,登山时需要使用的装备较为丰富,包括手套、头盔、登山鞋等。

同时,由于中国的气候环境比较复杂,登山者也需要带上各种保暖衣服、雨具等。

在尼泊尔,登山装备的要求则相对简单,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登山装备,例如登山杖、登山绳等。

基本的装备都可以当地租赁,更适合初学者。

三、不同的登山态度在中国,登山被视为一项高尚、健康的运动,常常和“追求自由”、“积累经验”、“享受挑战”等呼唤相连。

因此,中国的登山者们选择更为确定的、有计划的登山路线,为了突破自己的记录,并在心中留下印记。

而尼泊尔的登山者则更加注重挑战极限。

他们会选择那些高风险、高危险、高奖励的攀登路线,挑战自己,体验极限运动的刺激。

四、不同的登山文化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登山历史,许多著名的山峰都藏着中国悠久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登山文化强调自我完善,以自我超越为目标。

而尼泊尔的登山文化则注重人际关系和互相帮助,充满挑战与勇气。

虽说两种文化各有特色,却都凸显了登山的真谛:探险、勇气与求知欲。

五、不同的登山组织方式在中国,一些大型登山组织会举办登山比赛、登山旅行等活动,给登山者提供了长远发展的途径。

而在尼泊尔,一些组织为登山者提供了包括向导和搬运工在内的专业服务,弥补了缺乏专业技巧和经验的缺陷。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样本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样本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有机整体来把握,最后形成了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特色中华文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构造不断调节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有力助推器。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进一步推动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发展契机。

但必要正视是,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简朴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

丰富独特文化资源开发需要借助于当代商业和市场深加工。

只有通过当代商业和市场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干转变成为具备普适性当代文化商品。

与国内宏观经济运作状况同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区域特性。

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产业化限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

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传媒业带来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地区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发展时机。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但会实现从单纯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并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一、概念(一)旅游与文化在旅游与文化互相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

普通以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提供者为旅游产品消费者提供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一方面或诸方面为重要目旅游产品。

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

旅游文化则是以普通文化内在价值因素为根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涉及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总和。

旅游文化具备综合性、地区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你们和我们 中国和尼泊尔的故事

你们和我们 中国和尼泊尔的故事

你们和我们中国和尼泊尔的故事中国和尼泊尔是亚洲两个相邻国家,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交流。

下面将为您讲述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故事。

中国和尼泊尔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键站点,尼泊尔是连接中国和印度的枢纽。

在古代,数不胜数的中国商人和僧侣通过尼泊尔往返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带来了双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

这些交流使得两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尼泊尔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而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展国家之一。

佛教是两国间最重要的精神纽带之一。

根据历史记录,佛教在公元3世纪传入尼泊尔,并成为了尼泊尔的国教。

而中国在公元1世纪时也发展起了佛教。

两国早期的佛教交流对两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艺术、建筑和哲学等领域。

现代的中尼友好关系始于1955年,当时尼泊尔成为中国的外交伙伴之一。

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的互惠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外交、经济和文化交流机制。

中国对尼泊尔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尼泊尔改善了基础设施、健康和教育等领域。

尼泊尔的政治演变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尼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有所起伏。

尼泊尔曾经在1960年至1990年期间实行了严格的禁止外国投资和援助的政策,这也导致了中尼之间关系的相对冷淡。

但自1990年起,尼泊尔发生了政治变革,民主形势得到了改善,两国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中国和尼泊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项目就是“中尼公路”。

该公路是连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和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两国人民互访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中尼公路的修建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畅通。

两国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对尼泊尔有着重要的投资和贸易,以及对尼泊尔的发展援助。

中国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主要进口尼泊尔的纺织品、木制品和药品等商品。

同时,中尼之间的旅游交流也日益频繁,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游客前往尼泊尔旅游观光,体验尼泊尔的风土人情。

除了政治和经济合作外,中国和尼泊尔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

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现状、制约因素及前景分析

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现状、制约因素及前景分析

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现状、制约因素及前景分析
郭珊
【期刊名称】《南亚研究季刊》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近年来,中国赴尼泊尔旅游人数节节攀升,主要是因为尼泊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深厚的人文资源,以及和中国相邻并交好的突出优势.然而,其薄弱的基础设施、脆弱的政局,加上缺位的宣传又削弱了尼泊尔的吸引力.因此,尼泊尔正致力于改进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保持政局稳定,开发中国游客市场,并可与中国开展旅游合作、互利双赢.总体而言,中国公民赴尼旅游前景喜人.
【总页数】6页(P74-79)
【作者】郭珊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3
【相关文献】
1.中国公民赴韩国旅游市场分析--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2.中国公民赴日旅游对日本旅游经济的影响及预测
3.中国公民赴日旅游对日本旅游经济的影响及预测
4.旅游价格对我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公民赴日旅游数据
5.中国与尼泊尔医疗旅游产业合作前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尼泊尔旅游研究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与尼泊尔保持了良好政治关系,经济和文化活动往来也逐渐趋于频繁,这无疑有利于两国之间旅游合作的开展。

除此之外,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还具有优越的地缘条件、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而具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等多种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中国应该充分考虑这些优势和不利因素,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加强两国在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旅游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国尼泊尔旅游合作一、中尼旅游合作优越的现实基础(一)优越的地缘条件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与我国山水相连,是古代亚洲的交通要道,也是商旅和朝圣者来往印度和中国的必经之地。

在中国西藏与南亚之间的高原、大山中,有许多可以通行的山口与河谷,形成了西藏通往南亚地区的自然通道。

据统计,西藏有通往南亚国家的通道312条,其中,通往尼泊尔的有184条。

在这些通道地区形成了许多传统的边贸市场、口岸和边贸点。

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互辟边境贸易的主要有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樟木、普兰、吉隆和日屋等5个边境口岸,这些口岸从西藏自治区辐射到内地省区,成为中国面向尼泊尔的窗口。

①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通车、中尼公路大规模道路改造工程的完工以及中国与尼泊尔增开新航运线,均为中国通向尼泊尔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为进一步实现中国与尼泊尔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与尼泊尔之间有着上千年交往的悠久历史,在交往过程中,佛教成了两国人民紧密的联系纽带。

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

唐朝时,尼泊尔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并修建了大昭寺。

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

传说中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是来自中国的高僧文殊菩萨在这片谷地上修建的城池。

除了宗教上的联系之外,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还存在着以“茶马古道”为代表的经济、文化交流。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主要路线从云南的西双版纳、思茅、普洱、临沧、保山、大理、丽江,经迪庆及西藏的昌都、拉萨等地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

另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凉山,交汇云南丽江,再经迪庆、西藏等地后,进入尼泊尔。

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源远流长的经贸往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三)丰富且具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与尼泊尔长达1, 414公里边界上,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罕见的自然景观。

边界地区不同地段的气候及地形条件差别很大,既有海拔8, 000米以上的高山———世界14座8, 000米以上的高峰有8座在尼泊尔,也有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丛林。

从海拔8, 000多米的高山到低于海平面的河谷等多种地形,地貌景观与植物分布极具变化,使尼泊尔成为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的理想家园。

这里集中了全球4. 2%的蝴蝶种类, 2. 7%的花卉品种, 2. 2%的淡水鱼种类, 9. 3%的鸟类种类, 4. 5%的哺乳类动物,1. 6%的爬虫类动物和1%的两栖类动物。

这里是生物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宗教文化和历史遗迹是尼泊尔的又一特色。

尼泊尔全民信教,印度庙和佛塔是这个国度的标志,数量众多,可谓是“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

在寺庙之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就多达7处。

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拥有雪山、湖泊和高原的青藏地区,以巴蜀文明、天府之国、民族风情为主的西南地区,还有沙漠、草原、绿洲和丝路胜迹的西北内蒙地区,皇城、古都的京津冀地区等等。

另外,中国西藏和尼泊尔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北麓,其风景差异明显,中国西藏境内多为冰川、湖泊类冷峻景观,很多旅游资源都是世界级的,而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另一边则草木葱茏、风景秀丽。

尼泊尔的旅游黄金季节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而西藏的旅游黄金季节是每年的4月至11月。

每年4月至11月,大量游客通过尼泊尔来中国,使尼泊尔成为西藏入境游客集散地之一。

因此,两者恰好存在时间和资源上形成互补。

(四)良好的政治基础自1955年8月1日中国和尼泊尔建交以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在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1996年底,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尼泊尔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共同确立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世代友好的睦邻伙伴关系,将中尼友好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

2002年7月,贾南德拉国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9年12月26日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总理马达夫·库马尔·尼帕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就中尼关系发展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双方认为,经贸合作是中尼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同意,将发挥两国地理相邻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两国陆路和航空联系,并通过改善中尼间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为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提供便利。

通过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增进双方人员接触,支持对方在本国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中方同意积极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开发尼泊尔旅游基础设施。

(五)政府对旅游合作的大力支持尼泊尔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近10多年来,中国和尼泊尔在旅游领域的合作逐步发展起来。

2001年,中尼签署“关于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

2002 年6月,中国公民赴尼旅游正式启动,尼成为第16个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

近年来,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的人数不断上升,并成为东亚地区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

2005 年,尼泊尔来中国的旅游人数为2. 9万人,中国公民首站赴尼游客为1. 98万人。

2006年双方人员往来为4. 448万人。

2007年双方人员往来为5. 9万人。

2009年约有1. 9万名中国游客入境尼泊尔,过去3年,中尼之间的旅游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到尼泊尔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增加了85. 97%。

尼泊尔政府希望2011年吸引10万中国游客来尼旅游。

由于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尼泊尔旅游部门加强了在北京、成都和厦门等地的市场促销,目前中国游客到尼泊尔可以获得落地签证;此外,他们还将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由西藏旅游局等单位组成的代表团与尼泊尔旅游局、民航代表团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召开第三次旅游协调会,并签订了新的旅游协议,还就加强旅游合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

西藏拉萨市目前正按照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积极与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家合作,共建跨喜马拉雅旅游目的地。

拉萨举行的中国西藏与尼泊尔旅游双边推介会上,中国西藏自治区将加强与尼泊尔的旅游合作开发,双方将举行联合促销活动,并探讨在边境地区开通边境一日游。

二、中尼旅游合作存在的障碍旅游业是个很脆弱的行业,随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旅游业内部构成要素,如果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协调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各种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外在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旅游产生重要影响,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恐怖活动等。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发展中国尼泊尔旅游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障碍。

(一)尼泊尔国内政局不稳定近年来,尼泊尔在政治上进入历史转型期,政治体制不成熟,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导致政局动荡不安;经济起点低,贫困人口多,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安全方面处于矛盾多发区,固有的种族、宗教和领土等矛盾纠结,恐怖主义活动频发。

这些都对尼泊尔旅游的发展,对中尼旅游合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例如在2006年4月24日,因尼泊尔局势持续动荡,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提示,告诫国内居民如无特殊需要,近期暂缓赴尼泊尔旅游。

(二)对对方旅游资源了解不够大多数中国人对尼泊尔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个高山王国,气候严寒。

然而,尼泊尔在同一个季节可以完整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形态。

尼泊尔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海拔高度在4,877米至8, 844米之间,毫无疑问是世界的“脊梁”。

而中部是河谷区,多小山,南部则是平原较多。

在同一季节里,当南部平原上酷热异常的时候,首都加德满都和帕克拉谷地里则是百花吐艳,春意盎然,而北部山区却是雪花飞舞的寒冬。

同样,目前尼泊尔来中国的旅游者,或者是通过尼泊尔来中国的旅游者绝大多数是来中国西藏,而对中国的其他旅游资源了解不多。

(三)交通不够畅通发展旅游业,交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要使旅游者来得方便,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活动方便,同时也要在结束旅游活动后离去方便。

进入尼泊尔目前只有两条通道,一是航空,二是中尼公路。

目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开通昆明直达尼泊尔首都的直达航班,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成都(经停西藏拉萨)直达尼泊尔首都的航班,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开通广州直达尼泊尔首都的航班,香港的港九航空公司开通香港至加德满都的直航。

但是相对于其他航班来说,价格较贵,班次较少。

通过中国西藏到尼泊尔有些边境口岸开通了陆上交通。

2005年4月开通了从拉萨至加德满都的双向对开陆路班车,一周两班,全长955公里,大约需要三天两夜,或者从西藏出发到樟木口岸,然后换乘到加德满都的分段班车或者包车。

尼泊尔目前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高等级公路较少、铁路和机场设施陈旧,效率低下。

截至2006年3月中旬,公路总长17, 297公里,其中沥青路面4, 918公里,占28. 4%。

除首都有一国际机场外,其余为简易机场。

全国有一家国营的尼泊尔皇家航空公司, 6家私营航空公司和一家私营直升飞机公司。

高档次的宾馆和酒店也较少,电力资源仍然短缺。

在交通、通信、住宿及其他相关服务设施还需要大量投资,需要经历较大的建设过程。

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两国在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中尼旅游合作的主要措施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不仅包括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而且也需要给旅游者提供便捷的通达条件、方便的出入境条件、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优质的旅游服务等。

因此,要加强中国与尼泊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场共拓,就必须消除中国与尼泊尔合作中的消极因素,积极推进双方全方位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交通便利通道的建设交通在旅游业中占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地区的陆路交通联系。

(二)加强双方旅游资源的宣传尼泊尔与中国西藏的旅游淡旺季正好相反,旅游资源互补。

每年的4月份至11月份,是西藏的旅游黄金季节,会有大量的国外游客通过尼泊尔来中国西藏旅游,而每年通过西藏到尼泊尔旅游的人数却比较有限。

尼泊尔方面希望中国大量游客在来西藏旅游的同时,也分流部分游客到尼泊尔旅游;而西藏也希望大量游客通过尼泊尔来西藏旅游,使西藏冬季旅游很快火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