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

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需以教学方案或教学大纲为准绳,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一、生疏维也纳: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预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呈现一下。

同学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生疏。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观赏维也纳的秀丽风光吧!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二、走近维也纳:1.师:这篇文章的是谁冯骥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宝鸟花的士气。

今日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生疏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假如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订正几个字音,积累美丽词汇:尽量尽快撩动巢穴丰富而不重复肤浅而长久动听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安静又精致4.读完课文,假如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三、感受维也纳: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达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假如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2.默读课文,同学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犹如花腔女高音,动听、洪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1.师小结:“维也纳的早晨是布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布满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3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3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讲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10分钟)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20分钟)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的生词和词语解释(15分钟)第四课时: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讨论宽容的重要性(25分钟)第五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0分钟)第六课时:练习写作,以宽容为题材撰写短文(30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解释。

3.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认识宽容的重要性。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练习写作,以宽容为题材撰写短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5分钟):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以段落为单位,逐一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初步捕捉其中的要点。

2.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共同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寓意。

第三课时:1.学习课文的生词和词语解释(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给出对应的中文解释。

2.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同时教师进行纠正。

第四课时: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10分钟):通过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感受宽容(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宽容的力量。

第五课时:1.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钟):学生按照角色分组,分别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讨论(5分钟):学生就所饰演的角色进行讨论,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课时:1.练习写作(25分钟):要求学生以宽容为题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宽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

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3.学习第一段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二、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沪教版五年级下5-8单元语文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5-8单元语文教案
课题
21 养花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能通过查字典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并解释黑体字的意思: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秉烛夜游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品味语句,进而感悟文章中心。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3.能概括养花的乐趣。
4.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的含义。
四、理清三件事的联系,感悟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
1、作者写了这三件事,都是为了表达这个主题——(享受心安理得),那么这三件事的叙述顺序能调换吗?你可以从作者的体验角度、心理变化来思考。
2、总结:我们以后写作时也要注意围绕主题,选择事例,并要注意事例间内在的联系安排写作顺序。课文中三件事都围绕主题,且层层递进,从我耳闻目睹到——亲身经历——身体力行,从接受到赠花时的意外——无法回报前房客的遗憾,再到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主动留下雨披帮助别人,作者一步步让人体会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一天,老人的邻居约翰经过老人家的花园,发现花园门口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他心想,于是……
一天,老人的邻居约翰经过老人家的花园,发现门口的塑料桶里摆满了缤纷的鲜花,他心想,于是……
⑶引读板书
他们在互相付出,互相享受,老人为人们奉献出——(鲜花),而收获了(人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人们对老人付出了(关心和帮助),收获了(鲜花的美丽)。是啊,他们都在享受着对方给予的关心,心里没有任何负担,真是手指课题——(享受心安理得)
21养花 需要劳动——有益身心,享受乐趣
共享成果——夸花 → 赏花 → 赠花 (成果之乐)
也有忧愁——菊秧砸死,几天没笑容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的思乡之情,揣摩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1、学生通过解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鼠开会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鼠开会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鼠开会教学目标1.了解民主集中制2.学会自我约束3.提高听说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1.《老鼠开会》课文的解读2.民主集中制的讲解3.团队合作的讨论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民主集中制2.学会自我约束难点1.提高听力能力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经验,比方说班级里的班委会、文艺小分队等小组织。

问小学生关于小组织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让学生描述自己班里的小组织,引出今天要讲的主题——团队合作。

学习环节1.教师朗读《老鼠开会》。

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为什么开会?•会议的内容是什么?3.民主集中制的讲解•请学生想一件想做的事,例如去旅游。

•请学生描述出来自己要去哪,要带什么,需要多少钱等。

•请学生投票决定去哪里旅游。

•强调投票是基于民主集中制。

4.团队合作的讨论•学生按照小组分组,选择一个团队合作的案例,例如篮球比赛、抢险救援等。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想一下如何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条件和手段。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想法和计划。

•教师根据代表汇报的情况点评入选最佳的一组。

总结环节1.教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学生谈论在今天的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部分,让学生回顾课程,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1.提高听力能力的训练——在家听录音,再看文字稿,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自选小组完成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并汇报给其他小组。

教学反思此次活动学生表现良好,课堂秩序良好,完成了规定的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引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学生兴趣。

在导入环节上可以再改进。

在学习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了课文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团队合作环节,教师围绕团队合作展开讨论,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言,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谈论今天的收获,达到了回顾学习内容的目的,巩固了所学知识。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春晓》;
2.学习古诗《春晓》的背景知识和意义;
3.学习古诗《春晓》的韵律;
4.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古诗《春晓》的语感与美感。

教学内容
教材《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春晓》。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诗《春晓》的韵律;
2.了解古诗《春晓》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播放唐诗《春晓》的朗诵音频;
2.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回忆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古诗;
3.让学生谈谈对唐诗的印象。

学习《春晓》
1.向学生介绍《春晓》的作者王之涣,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
2.教师朗读《春晓》,讲解古诗的韵律和意义;
3.让学生朗读《春晓》,并就句式、韵律、音调等方面进行分析;
4.让学生谈谈古诗《春晓》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感受。

拓展延伸
1.让学生编写和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
2.让学生自己设计古诗的韵律,尝试不同的韵律形式;
3.让学生寻找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古诗《春晓》的韵律和意义,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创作和发掘更多的古诗,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趣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除了以前学习过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之外,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4、知道本课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来说明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探究楼兰之死的原因,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诠释、具体的事例,以及适当的引用,也是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2、资料收集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板书“楼兰之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

如:楼兰死亡的原因,楼兰的地理位置,楼兰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读,体会作者应用引用和对比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楼兰及周边地区的沧桑巨变归纳概括:完成填表(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地名时间以前现在楼兰罗布泊塔克拉玛干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通过现象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楼兰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在短短的1000多年里会销声匿迹?三、学生自主探究楼兰死亡的原因(阅读2—6)a、自组学习,小组交流b、概括出死亡原因——土地沙漠化c、土地沙漠化给人们带来哪些威胁:读书体会d、补充资料,体会土地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感e、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河流改道,沙尘暴,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为原因:(战乱,过度垦荒,破坏植被……)四、升华1、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举日本人到内蒙植树的事情。

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看为是自己的责任。

2、站在楼兰的废墟上,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后作业社会调查: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土地面积是多少,绿地面积是多少,是否有加速自然灾害进程的做法和情况。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沪教版教案详案五篇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沪教版教案详案五篇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沪教版教案详案五篇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测评。

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地震中的父与子》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教案

1《勤奋自学成大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资料,补充相关内容,为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这句话写具体做准备。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勤奋自学成大器2、审题:(1)理解“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2)“勤奋”——文章的中心词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华”字正音huà)说明: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

出示人物简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着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式与方法。

他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4、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

(身份、成就、贡献)5、完整释题。

说明:通过介绍华罗庚的资料,学会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从而对人物产生初步的了解。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类比”这一识字策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所描写的“神奇子弹”在故事中的意义,进一步感知世界的多样性与奇妙性。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类比”这一策略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神奇子弹”在故事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1.课本:《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PPT或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PPT或在黑板上写下“类比”两个字,向学生介绍“类比”这一词汇。

2.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过哪些“识字策略”,并简单了解这些策略的含义。

阅读理解(20分钟)1.把第二篇课文《神奇子弹》分成三部分,让学生依次阅读,引导他们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2.针对文章的重要语言点(例如“小蚂蚁村里有七个小家庭”、“红发女孩”的形象描写等),老师可以讲解或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意义。

3.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类比策略理解文章内容。

拓展探究(15分钟)1.给学生发放圆形小卡片,上面写有一些常见的动物名字,例如老鼠、猫、豹、老虎等。

2.安排学生两两组合,并找到他们中间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策略。

3.仿照工作,在小组内经过比较和讨论后,让小组代表给全班讲解自己组合的两种动物,在其中找到相似点和差异点。

归纳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使用类比策略的体验和收获。

2.汇总各组总结出的两种动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总结。

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练习阅读一些小型的故事或文章以及其它语文练习。

2.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识字策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学生开始体验到了“类比”这一识字策略的奇妙之处,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

此外,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安排小组讨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2021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阅五篇

2021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阅五篇

2021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阅五篇教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沪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五篇

沪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五篇

沪教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详细教案五篇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颐和园》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烤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内容,通过烤鸭了解北京的饮食文化。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理解重点句子,小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以及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挂炉烤鸭的烤制过程,体会作者对全聚德烤鸭的偏爱。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长江之歌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长江之歌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长江之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长江之美以及对长江的感情;3.能够朗读、背诵并理解《长江之歌》的诗歌内容;4.能够通过《长江之歌》了解中国的地理和历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江之歌》的诗歌内容和意义;•学会朗读、背诵并理解《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形象语言;•理解《长江之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文《长江之歌》的摘抄或打印版。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并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观察感受(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导读《长江之歌》:什么是长江?它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平时还能接触到长江吗?等等。

2.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自己的观点。

3.部分学生向大家汇报自己的观点。

课文学习(25分钟)1.教师分享长江的地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全貌。

2.教师向学生朗读《长江之歌》,让学生先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学生跟读诗歌,认读生字,并尝试理解意境和诗意。

4.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分段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意义。

5.学生独立诵读《长江之歌》。

思考创作(25分钟)1.学生根据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悟,以诗歌、故事、画作或其他形式进行创作。

2.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的风情和特点。

2.分组讨论长江在中国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总结发言。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回顾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2.学生自评学习的过程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背诵《长江之歌》。

2.初步完成创作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美丽与伟大,并通过诗歌的形式感受长江所带给中国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穷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穷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穷人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穷人与洞穴》的内容和情感。

2.认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意义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提炼主题。

4.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穷人与洞穴》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能够正确使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

三、教学准备1.课文《穷人与洞穴》的教材及教辅资料。

2.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穷人的认知和理解。

新课呈现(25分钟)1.课文朗读:教师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跟读,重点表达和慢读。

2.词语理解: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理解: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基本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语句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讲解与讨论(30分钟)1.学生朗读:分课段进行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2.课文赏析:根据课文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词语运用: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造句并加以解释,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听说练习:给学生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说故事或描述。

2.课文归纳:让学生归纳课文内容和重点,帮助他们整理思绪。

3.写作训练: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穷人的文章或故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表达自己的能力。

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展示学生的成果和收获。

2.鼓励学生,夸奖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一篇与穷人有关的文章,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穷人与洞穴》的内容和主题,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勤奋惜时1 勤奋自学成大器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年轻时勤奋自学的动人事迹,表现出他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的惊人毅力和可贵的精神。

课文开始写了一个华罗庚小时侯因专心演算一道数学题而得罪了买笔的顾客的小故事。

这个有趣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华罗庚从小就喜欢数学,他孜孜不倦而又专心致志地解题,专注的精神令人动容。

父亲因发怒而要烧书,母亲出来阻拦,以及“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华罗庚”。

一句,自然地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

课文的第11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比较详细地描写华罗庚勤奋自学的情况。

课文的最后两节写华罗庚自学取得的成果。

他的一篇挑战权威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标志着华罗庚这颗数学巨星,将要在中国和世界的数学天空升腾起来了。

他的巨大成就是靠勤奋自学取得的,更显得难能可贵。

整篇课文是用先具体后概括的方法写华罗庚勤奋自学成大器的。

(二)词句解析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这是一句并列分句,句中用一组近义词“仍然”和“依旧”强调华罗庚不管天气有多寒冷多炎热,始终坚持读书与演算。

“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什么都不顾,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一心想着读书,哪怕天气再冷冻得再厉害也无所谓。

“挥汗如雨”的意思是汗流得很多,像下雨一样。

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为了学习,忍受着极度的炎热。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有着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

2.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写一段话。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

难点: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一、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成就。

二、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诧异惶恐琢磨全然不顾挥汗如雨三、写出近义词。

随即()果真()顽强()坚实()惶恐()阻拦()四、填上合适的词语(按课文)。

()的明珠()的毅力()的基础()的巨星()的安排()地读书五、完成填空。

“大器”的本意是,文中指,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他能成大器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读课题:指名读、齐读2.审题:勤奋,勤苦、刻苦的意思;大器,大有作为的人。

勤奋自学成大器,意思是经过刻苦自学而成了大有作为的人。

3.这个人是谁呢?(华罗庚,简介华罗庚)设计意图:理解题意对学习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二、自学课文1.轻声读课文2.同桌互读3.检查词语的读音4.交流: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假如你来写《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作文,你会选择哪几方面的内容来写?会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呢?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大数学家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又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讨论,明确:课文写了华罗庚为什么要自学,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结果怎样。

重点写华罗庚如何勤奋自学的,找出重点段——10—12节,找出勤奋自学的结果——13、14节,最后讨论课文第1—9节写了什么内容?——华罗庚十岁时因专门演算数学题而气走一位买笔的顾客,遭到父亲的责备。

全文分三段。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题目选材以及如何安排材料,理出课文的思绪。

四、学习重点段(一)同桌学习,要求:一读,读第10——12节;二划,照要求划出华罗庚“勤奋自学”的语句,圈出有关词语;三议,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的?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二)交流反馈,如:1.抓紧时间自学。

句子: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

(词语:“一……就……”)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

(词语:赶忙、继续攻读)2.专心致志自学。

句子: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

(词语: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3.克服困难自学。

句子: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

(用废纸)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

(词语:仍然,全然不顾)。

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词语:依旧挥汗如雨)品读: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①找出句中的一组近义词:和②“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

③“挥汗如雨”的意思是,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

4.坚持不懈自学。

句子: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4个小时。

(词语:一年四季 10个小时四个小时)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

(词语:一边……一边……)5.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华罗庚的勤奋好学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

五、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家大师。

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一、复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课文重点写——华罗庚怎样勤奋自学的。

2.朗读第10——12节。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学习第1-9节,明确写作方法。

1.默读,思考:作者向我们叙述了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他2.小组讨论: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3.交流,明确:这部分内容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岁时就在自学数学,而且学得那么投入,那么专心一致。

4.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先用一个具体事例,再从几个方面概括性的叙述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

跟以往学到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学习第13、14节1.课文篇末点题,点明了,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2.朗读这两节,读出赞美、钦佩之情。

3.男女生比读。

设计意图:理解结尾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指导写段。

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1.讨论:“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呆头呆脑”的本意是什么?(傻呆)文中指什么?(对有些事情反应迟钝)他之所以“呆头呆脑”,那是因为什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神情专注)2.口头叙述(课内、课外资料都可以)如: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有一次,他演算数学题入迷了,连鼻涕流下来都不知道,还是在不停地写,不停地算。

3.把口述内容写下来。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先说后写可以提高他们写段的质量。

五、布置作业:附板书: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勤奋自学成大器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教学反思与重构:2 鲁迅与时间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生。

尽管他只生活了短短的55个年头,但他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文化遗产。

他为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来自于他愿意挤时间,一年到头,很少休息,甚至用上的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

课文开门见山,先用了不少具体的数字叙述了鲁迅一生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接着分别从“熬夜写作”和“除夕工作”两方面具体介绍了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特点。

最后,通过鲁迅说的话凸现了他作出的所有的巨大贡献都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全文用了一系列的具体数字有力地说明了鲁迅是一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而时间在这样的人的面前总是会有的,时间带给他的是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二)词句解析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勤勉”是勤奋的意思;“懒散”形容人精神不振作,行动散漫;“悔恨”是懊悔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人一分,也不会少给人一秒。

勤奋的人会利用好分分秒秒,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懒散的人则一事无成、空留悔恨。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读写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依照例句,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

4.能熟记课文第2、4小节节。

5.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一一5条。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难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要求:1.查找、整理关于鲁迅的资料。

2.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一一5条。

3.写出反义词勤勉()争取()开始()留下()繁忙()宽敞()4.完成填空;作者“开门见山”,先。

接着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

最后,又用说明。

文中让我感到惊讶的数据是,我惊讶在;让我深感震惊的是,我震惊在。

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画像)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习《鲁迅与时间》一课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板书课题:鲁迅与时间)设计意图:用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

二、出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作者“开门见山”,先。

接着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

最后,又用说明。

3.默读课文,思考: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怎样?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4.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想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5.边默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设计意图:紧紧扣住课题,展开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时明确重点。

三、检查预习。

1.注意读音:遗统篇逝均壕盹勤编2.注意字形:(“遗”与“遣”;“编”与“骗、偏”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