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PPT课件
1、疏泄失常上逆 2、肝不藏血而出血
悲则气消 忧则气郁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三、其它致病因素
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
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1.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 2.瘀血: 体内有血液停滞 3.结石: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
ppt精选版
20
痰饮Phlegm Retention
肺脾肾三焦气化失调导致水津停 滞的产物。质地稀为“饮”,稠为“痰”。 无形之痰:表现有痰饮的特殊症状和 体征但又看不到排出实质性痰浊或饮 液一类病证。
2
(Etiology)
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
引发疾病的原因。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主要是 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症状、 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 “审证求因 ”“天人相应”
病因
气候因素 六淫 疫疠
生活因素
情志 饮食 劳逸 外伤
病理产物 痰饮 瘀血 结石
六 太过 导致人体发病 六

不及 急骤变化
三:六淫的性质(热和、致病温特)邪点
1.为火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升腾上炎
2.火易胃扰火上心攻神—牙龈肿痛
风热上壅—头痛、咽喉肿痛
3.火易心肝生火火上上风炎炎动— —血口 目舌 赤生 肿疮 痛 颈项4生强.火直风、易:角耗热弓灼反气肝张经伤。,筋津脉失养,四肢抽搐、两目上视、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
等机能与物质相互关系的失调,以及表里、出入、 升降等气机的失常)
1、阴阳失调与发病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 体内部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因此阴阳失 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
ppt精选版
29
二、阴阳失调
2、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54
心脏病因病机示意图
病因
禀赋薄弱病后失调 思虑劳心过度
心气不足—心阳虚 心血亏耗—心 蒙蔽心包
实证
气滞
血瘀
瘀血阻络
55
思考题
何谓病因、六淫、内伤七情? 风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七情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何谓病机、正气? 疾病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气机失常包括哪五个部分?
56
42
(三)阴阳偏衰—阴虚
1、病理状态: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导致 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
2、病机特点:阴虚,阴不制阳,阳相对偏盛。 3、临床表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失眠、
舌红少苔、脉细数(虚热证)
43
(三)阴阳互损
1、病理状态: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 变发展影响到相对一方,形成阴阳两虚。
2、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明显 3、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数
(实热证);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则热)
40
(二)阴阳偏胜—阴盛
1、病理状态: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 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
2、病机特点:阴盛而阳未虚或虚损不明显 3、临床表现:恶寒肢冷、畏寒、喜暖、脘腹
9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10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 易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
11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
易阻遏气机 易袭阴位
损伤阳气
12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燥性属阳 燥易伤肺
内伤因素:内伤七情(喜、怒、 忧、思、悲、恐、惊);饮食 失宜;劳逸失度等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练习题

中医(专长)-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练习题

第十单元病因一、A11、劳神过度,常见临床表现是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以上均非2、劳力过度,临床多见A、健忘,早衰B、心悸,失眠,多梦C、腹胀,便溏,消瘦D、腰膝酸软,眩晕耳鸣E、少气懒言,体倦神乏3、疠气的致病特点是A、伏而后发B、高热持续不退C、易伤津耗气D、扰动心神E、传染性强4、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A、多与季节气候有关B、多与地理环境有关C、体外入侵D、具有强烈传染性E、多从皮毛口鼻而入5、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不包括A、外感性B、季节性C、传染性D、地域性E、相兼性6、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体现风性A、为百病之长B、轻扬开泄C、善行而数变D、主动E、以上皆非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B、黏滞C、数变D、重着E、升散8、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为阳邪,其性炎热B、为阳邪,其性开泄C、为阳邪,伤津耗气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E、为阳邪,其性炎上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火邪的致病特点的是A、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B、火热易伤津耗气C、火热易生风动血D、火热易发肿疡E、火性干涩,易伤津液10、易伤阴位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11、多夹湿邪的邪气是A、暑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2、“行痹”主要是由何种邪气引起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3、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14、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为阳邪,易伤阴位B、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C、为阳邪,其性炎上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E、为阳邪,其性炎热15、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6、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7、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8、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陷C、气上D、气结E、气收19、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乱B、气结C、气下D、气上E、气消20、七情内伤致病,均可损伤的脏是A、肝B、心D、肺E、肾21、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出血量多B、出血不畅C、出血夹有血块D、出血伴有疼痛E、出血量少二、B1、A.火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风邪<1> 、六淫邪气中,易损伤人体阳气是A B C D E<2> 、具有明显季节性的邪气是A B C D E2、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 B C D E<2> 、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A B C D E3、A.汗出恶风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1> 、湿邪致病可见A B C D E<2>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 B C D E4、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暑邪<1> 、具有易袭阳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A B C D E5、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耗气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凝滞收引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6、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1> 、具有干涩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2> 、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邪气是A B C D E7、A.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B.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C.二便失禁,昏厥,遗精D.纳呆,腹胀E.心悸,惊恐不安<1> 、暴喜可引起A B C D E<2> 、过度悲伤可引起A B C D E8、A.气上B.气乱C.气缓D.气结E.气消<1> 、情志为病,过思则A B C D E<2> 、情志为病,过惊则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劳神过度:指思虑劳伤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见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以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病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单元讲义1

病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单元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单元讲义1病因病因,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所伤、劳逸损伤、痰饮、瘀血、结石,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

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即“辨证求因”。

一、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且,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了它们的变化特点,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

只有当气候变化发生异常,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同时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此种情况下的六气,称为“六淫”。

(二)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和某种性质的转化等方面。

如:1.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地区方域、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久居湿地多湿病、高温环境作业多燥热或火热为病等。

3.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亦可两种以上兼邪侵袭而致病。

4.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又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三)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邪,是指其致病具有善动而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教案资料60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教案资料60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教案 资料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课件
异常变化: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剧烈。
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 能适应气候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5
六淫
六淫的致病的共同特点
• • • •
• 转化性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6
风邪
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 风邪。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病因 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
病因
概说 外感性致病因素 内伤性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其他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2
概说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3
概说
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 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源、病 邪等。
如: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 逸、外伤及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痰饮、瘀血、结石)等。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故属阳邪。 “阳胜则热”,故暑邪致病,常见壮热、 面赤、心烦、脉象洪大。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38
暑邪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暑与心相通,易上扰心神。 暑为火热之气,主升主散,可致腠理开泄 而伤津耗气。 临床表现 心胸烦闷不宁,或突然昏倒。
汗多,口渴喜饮、小便短赤,气短乏力 等。
寒邪之中少阴,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 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 微细等。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23
寒邪
2.
寒性凝滞,指寒邪致病,易使经脉气血津 液凝结、经脉阻滞。
寒客肌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见头身 肢体关节疼痛。
痛痹,以关节冷痛为主。
寒邪直中胃肠,脘腹冷痛。
寒客肝脉,见少腹、阴部冷痛。
•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性主动 • 风为百病之长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病因1.所谓"六淫",指的是A.风、寒、暑、湿、燥、火B.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C.六种病理变化现象D.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E.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答案:E2.下列不属于六淫之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答案:B3.下列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湿性重浊B.湿性凝滞C.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D.湿性黏滞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答案:B4.暑邪伤人,可见到气短、乏力症状,其原因是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纳食减少C.暑多挟湿,阻遏气机D.暑性升散,伤津耗气E.暑为阴邪答案:D5.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其原因是A.湿为阴邪,阻遏气机B.湿邪伤阳C.湿性黏滞D.湿性重浊E.湿性趋下答案:C6.易袭人体阳位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燥答案:A7.下列影响疫疠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不确切的是A.气候的反常变化B.社会因素C.预防隔离工作D.精神状态E.环境条件答案:D8.七情致病首先影响的是A.脏腑B.气机C.血液D.经脉E.气血答案:A9.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燥答案:D10.最易引起气血凝滞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答案:B1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为内生邪气的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答案:C12.最易伤肺的邪气是A.湿邪B.风邪C.燥邪D.暑邪E.寒邪答案:C13.易伤脾的情志因素是A.喜B.怒C.思D.悲E.恐答案:C14.大怒、暴怒可以导致的是A.气结B.气下C.气上D.气滞E.气散答案:C15.过度悲伤可以导致的是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答案:E16.最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是A.风邪B.燥邪C.湿邪D.暑邪E.寒邪答案:D17.既属病因,又属病理产物的是A.寒邪B.暑邪C.燥邪D.瘀血E.七情答案:D18.性质"重浊"的邪气是A.寒邪B.暑邪C.燥邪D.火邪E.湿邪答案:E19.产生"薄厥"的病因是A.过度恐怖,恐则气下B.过度喜笑,喜则气缓C.过度愤怒,怒则气上D.过度悲哀,悲则气消E.过度思虑,思则气结答案:C20.饮食偏嗜中,下列提法不确切的是A.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B.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C.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D.多食苦,则骨痛而发落E.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答案:D21.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的因素是A.喜B.怒C.思D.惊E.悲答案:D22.七情致病最先伤及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答案:A23."久卧"最易伤的是A.气B.血C.肉D.精E.筋答案:A24.瘀血病证所出现的疼痛之特征是A.游走性疼痛B.胀痛C.绞痛D.酸痛E.刺痛答案:E25.下述不属于气虚出血的特点的是A.出血多见于身体的下部B.血色淡、质清稀C.伴有气虚症状D.出血伴有刺痛拒按E.出血时间较长答案:D26.七情内伤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及的脏是A.心、脾、肺B.心、肺、肝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脾答案:E27."痰阻于胃"可见的症状是A.喘咳咯痰B.胸闷心悸C.恶心呕吐D.半身不遂E.眩晕昏冒答案:C2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B.主收引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答案:D29.情志为病,过喜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答案:C30.情志为病,过悲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答案:E3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答案:B3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A.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B.使气机收敛,故无汗C.多易伤肺D.易生风动血E.易于引起流行答案:A33.痰阻于肺可见的症状是A.咳喘咯痰B.恶心呕吐C.咽中梗阻,如有异物D.肠鸣沥沥有声E.咳喘倚息、不能平卧答案:A34.饮停胸膈可见的症状是A.咳喘咯痰B.恶心呕吐C.咽中梗阻,如有异物D.肠鸣沥沥有声E.咳喘倚息、不能平卧答案:E35.寒邪的特性是A.开泄B.收引C.上炎D.黏滞E.干涩答案:B36.湿邪的特性是A.开泄B.收引C.上炎D.黏滞E.干涩答案:D37.致病令皮肤瘙痒,发无定处的病邪是A.寒B.风C.燥D.湿E.火答案:B38.致病易于困脾,影响运化的病邪是A.寒B.风C.燥E.火答案:D39.火热之邪致病可见的症状是A.汗出恶风B.下利清谷,小便清长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大便黏滞,小便混浊答案:D40.湿邪致病可见的症状是A.汗出恶风B.下利清谷,小便清长C.皮肤干涩D.狂躁妄动E.大便黏滞,小便混浊答案:E41.易耗气伤津,又多夹湿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火E.燥答案:C42.易伤津耗气,又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火E.燥答案:D43."暑为阳邪"的特性是A.开泄B.火热C.炎上D.黏滞E.凝滞答案:A44."火为阳邪"的特性是A.开泄B.火热C.炎上D.黏滞E.凝滞。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1.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 或喘息胸痛等症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2.易伤人血分,可会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的邪气是A.风B.湿C.寒D.火E.燥答案:E D第十一单元病因病因,即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如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劳伤、跌仆外伤及中毒所伤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

某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医、药失当及先天因素等,也可成为病因。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内经》还提出了病因的“三部”分类,如《灵枢.百病始生》说: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陈言在《三因方》中将病因分为外所因、内所因和不内外因三类,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

中医探求病因,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称为“辨症求因”,又称“审症求因”,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之一。

细目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称为“六气”。

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六淫,又称为“六邪”。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人,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


• 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它邪多依附于 风邪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
湿、风燥、风痰等。

• 风邪致病广泛
侵犯部位较广,引起多种疾病。如伤风、漏 风、肠风、白殿风、油风
病案1
男,13岁。2002-10-07初诊。
初诊:全身浮肿10d,发热2d,抽搐3次。患儿10d
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此后患儿自颜面开始
六气太过或不及

或非其时而有其气

b.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如:暴寒暴热
c.人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 变化
导致发病 即为六淫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①依风相合 ②同类相兼
5.转化性
概念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 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2、病程的缠绵性——如湿温、湿疹、湿痹 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性质及致病特点
四、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
湿邪为病,多侵袭人体的下部。如水肿、湿疹等 病以下肢多见。另常见二便异常,女子带下异常。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素问·太阴阳明论》
湿邪性质
致病特征
阻遏气机 气机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身困胸闷,
燥 便干结等。

性质及致病特点
《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胜则干”
艽 12g,木瓜 15g,五加皮 15g,忍冬
藤 15g,土茯苓20g,防己 10g,萆薢
15g,7剂。
病案2
主症:大便脓血、肛门灼热。次症:身热腹痛、
大便臭垢、里急后重、口苦口臭、纳呆胃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99199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99199PPT课件

主要病症

心气涣散 心悸、失眠、精神不集
乐 过 度
喜伤心 喜则气缓
中 心神失常 喜笑不休、妄言、妄动
.
(3)悲则气消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悲 哀 过 度
声低息微,气短乏力,
悲伤肺 肺气消散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
悲则气消
魂落魄
.
(4)恐则气下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气血趋下 面色苍白,头昏欲倒,
惧 过 恐伤肾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炎热 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
升散 上犯头目 伤暑:头昏、目眩
上扰心神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伤津耗气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
多夹湿 暑湿夹杂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

呕恶,苔黄腻
.
湿邪
.
(3)湿邪
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损伤五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
①怒则气上
病因 致 病 特 点
主要症
肝气上逆
大怒 怒伤肝 怒则气上
血随气逆 影响脾胃
急燥易怒,头痛、头胀、 面红、目赤 吐血、呕血、甚则昏厥
嗳气、呕吐、腹胀、腹 泻、食欲不振
.
(2)喜则气缓
病因 致 病 特 点
病位在上
上扰清窍—头痛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详细描述
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疲惫、肌肉劳损 ,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过度安逸则会导致身体机能衰退、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劳逸失 度还可能影响人体的气血流通,导致 气血不畅或气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劳逸失度,应该保持适度的 劳动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安 逸。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合理安排时 间,适时休息和放松。同时,应根据 自身情况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中医也提倡通过按摩、针灸 、中药等方法来调理身体,以缓解劳 逸失度对身体的影响。
谢谢观看
中医病因的分类
总结词
中医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其中外因包括六淫和疫疠,内因包括七情和 饮食劳逸。
详细描述
外因是指从外部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 等。内因则是人体内部的因素,包括七情、饮食劳逸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病因的特点
总结词
中医病因具有多因素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特点。
饮食失宜
总结词
饮食失宜是指饮食习惯不良或食物选 择不当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内 伤病因的一种。
详细描述
饮食失宜包括过饥过饱、偏食、暴饮 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食用过于 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这 些行为会导致脾胃受损、消化功能失 调,进而引发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 问题。长期饮食失宜还可能引发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饮食失宜,应该养成健康的 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少油少盐等。同时,应避免食用过于 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易消化 的食物。中医也提倡通过食疗来调理 身体,如食用红枣、枸杞、山药等补 气血的食物,以缓解饮食失宜对身体 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  ppt课件
A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 先夏至日为病温 B暑邪与其他外邪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独见于夏令 后夏至日为病暑 C炎夏季节,气温过高 或烈日之下,长时间露天作业 感受暑热之邪而患病 或工作环境闷热 D暑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一)六淫 (二)疠气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三、其它致病因素
(一)外伤、虫兽伤及寄生虫(二)痰饮(三)瘀血
ppt课件
8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淫

1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气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正常 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 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即 太过和侵淫之意。 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 转化条件 2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 超过人体适应能力 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 六气才能成为六淫 3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如暴冷、暴热等)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 郁遏卫阳 外寒 :外寒指外感寒邪而言 中寒:寒邪直中脏腑 寒病 内寒: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外寒损伤阳气导致内
寒病证阳虚内寒之体, 容易感受外寒
(2)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③寒性收引
ppt课件 14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ppt课件
6
四、中医发病学的特点
取决于
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体质、精神状态、生活
环境及营养锻炼 1中医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地位 邪气盛是发病的外部条件。某些情况下邪气起决定性作用 2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 3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转归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
先后。
发病类型
复发
旧病复发(重新发作的疾病,称“复病”) 证候类似初病,但不仅是原病理,是诱因
作用于宿根,再次的病理损害 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常留下后遗症
(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与主病有因果联 系)
发病类型
复发
引起复发的三大因素
余邪未尽 正虚未复 诱发因素(新感、劳累、饮食不慎、用药不当)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邪
性质
致病特点
阴邪 阻碍气机
损伤阳气
重浊 周身困重
粘滞
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 清
症状的粘滞性
趋下
病程的缠绵性 伤及人体下部
常见症状 症状多 腹泻,水肿 头重身困,关节重着疼痛 小便浑浊,大便溏泻
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而不畅、 苔腻 病程长、反复发作 淋浊、带下、泄泻、痢疾、下肢 水肿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阻碍脏腑、经络气机 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和运化功能 损伤脾阳
2、湿性重浊
重--沉重、重着 浊--秽浊垢腻。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湿性粘滞
症状黏滞不爽 病程缠绵难愈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等
三、饮食偏嗜
五味偏嗜 偏寒偏热 偏嗜饮酒 偏嗜异物
劳逸失度
一、过劳
劳力过度-伤气、伤筋骨 劳神过度-伤心脾 房劳过度-伤肾
二、过逸
气血运行不畅 全身虚弱 神气衰弱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一、痰饮
1、痰饮的基本含义: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 的病理产物。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
瘀血的形成
外邪

广中医中医基础理论病因文档【共38张PPT】

广中医中医基础理论病因文档【共38张PPT】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致脾气郁结。
五志化火:七情所致之气郁,过久化 热。
(四) 多发为情志病
情志病: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疾病;因 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疾病;其他原因所 致但具有情志异常的病证。
(五)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第五节 劳逸失度
一、 过劳
劳力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形体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会损伤肺气。
五、 先天因素
是指人未出生前已经潜伏着的可以致病的因素。 包括源于父母的遗传性病因和在胎儿孕育期及分 娩时所形成的病因。
(一)胎弱
指胎儿禀受父母的精血不足或异常,以致日后发育障
碍,畸形或不良(遗传性疾病/先天不足)。 (二)胎毒 狭义:某些传染病,在胎儿期由亲代传给子代。
广义: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误食 不利于胎儿之物,导致遗毒于胎儿,出生后渐见某 些疾病。
3. 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4. 望诊:面色、口唇、爪甲、舌质青紫/ 晦暗;舌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 错。
5. 脉象:涩、结、代 。
三、结石
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 或结块。
(一) 结石的形成 1. 饮食不当:偏嗜肥甘厚味,偏啖酒酪,内生湿
热,淤结成石;或空腹食柿;或水质问题。 2. 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胆汁蕴结,煎熬成石。
2.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 寒性凝滞。(凝结、阻滞不通)
(3) 寒性收引:收缩牵(拘)引。
(三) 湿 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之外 邪称为湿邪。(致外湿病)长夏之主气。
2.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性。 (1)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浊:混浊、秽浊(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伤肺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 床表现是病证。
22
(二)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过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 喜则气缓:暴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会损伤肺气。
恐则气下:过恐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心气涣散,神无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
气。
11
2.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 寒性凝滞。(凝结、阻滞不通)
(3) 寒性收引:收缩牵(拘)引。
12
(三) 湿 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之 外邪称为湿邪。(致外湿病)长夏之主气。
大家好
1
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
2
要求: 1. 掌握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3. 掌握七情、劳逸、饮食内伤致病的规
律和特点。 4. 掌握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
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5. 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
因素的致病概况。
3
病因:就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 因素)
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
感病邪。(含生物、理化因素)
6
包括:六气太过/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人适应力↓ 气候变化急骤
7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 2. 季节性:时令病 3. 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环境相关。 4. 相兼性:可单独,也可相兼侵人。 5.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
温燥:初秋,夏热之余气合燥。 凉燥:深秋,近冬之寒气合燥。 2.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2) 燥易伤肺。
14
(五) 热(火)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火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 为热邪。(致外热病)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热属邪气,热多从外感;热性弥散,火性结聚。 火 ---- 少火:温煦、生化之正常阳气。 ---- 壮火:火热之邪。(亢盛) 火多由内生。“五气化火”;“五志化火”;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8
二、六淫各致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一) 风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风之轻扬、开泄、 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致外风病)春 季的主气。
2.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为
阳邪)
9
(2)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
(一) 药邪的形成
1. 用药过量
2. 炮制不当
3. 配伍不当
4. 用法不当
37
(二)药邪的致病特点 1.中毒 2. 加重病情、变生它疾
38
四、 医过 因医生的过失而加重病情或滋生它疾。 (一) 医过的形成 1. 言行不当 2. 处方草率 3. 诊治失误 (二)医过的致病特点 1.易致情志异常波动 2.加重病情,变生他疾
32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2.影响血脉运行 3.影响新血生成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33
(三) 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
1. 疼痛:多刺痛,固定痛,拒按,夜间 加剧。
体表:局部青紫肿胀
2. 肿块
体内:癥块,质硬,固定。
3. 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4. 望诊:面色、口唇、爪甲、舌质青紫/ 晦暗;舌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 错。
脏。 寒热偏嗜: 过食生冷寒凉→损脾胃阳气→内生寒湿 偏嗜辛温燥热→胃肠积热→化燥伤阴 偏嗜饮酒:内生湿热 食类偏嗜
27
第六 病理产物
水湿痰饮、瘀血、结石(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一、 痰饮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 湿聚为水,积水为饮,饮凝成痰。 稠浊为痰,清稀为饮,更清为水。
35
(二) 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肝胆、胃、泌尿系 2. 病情较长,病情轻重不一。 3. 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水湿停滞--痰 有形的病理产物 血液瘀阻--瘀 阻滞气机 湿热煎熬--石 病程长,致病广
二、诸虫
三、药邪
药邪:是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引起疾病 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
误食不利于胎儿之物,导致遗毒于胎儿,出生 后渐见某些疾病。
40
谢谢
41
5. 脉象:涩、结、代 。
34
三、结石
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 理产物或结块。
(一) 结石的形成 1. 饮食不当:偏嗜肥甘厚味,偏啖酒酪,内生
湿热,淤结成石;或空腹食柿;或水质问题。 2. 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胆汁蕴结,煎熬成石。 3. 服药不当。 4. 体质差异 5.久病损伤
“气有余便是火”
15
2. 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伤津耗气。 (3) 火热邪易生风,动血。 (4) 火热邪易扰心神。 (5) 火邪易致疮疡。
16
(六) 暑邪
1.概念: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 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致暑病)具明显季 节性。(乃火热所化,多挟湿)
28
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有形

无形之痰:辨证求因/治疗反证
(一) 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肺脾肾肝 气化失常→水停而成
饮食劳逸 三焦膀胱
29
(二) 痰饮的致病特点 1. 阻滞气血运行 2. 影响水液代谢 3.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4. 易扰蒙蔽心神。
30
二、瘀血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 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 于脏腑经脉内运行不畅的血液。
(一) 瘀血的形成 外邪、情志、饮食、劳逸、外伤——气
血功能失调→瘀血
31
(一)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 2.气滞致瘀 3.因虚致瘀:阳气不足,失于温煦,运血
无力;阴虚脉道失于濡润而僵化。 4.血热致瘀:煎灼津液,迫血妄行。 5.血寒致瘀
39
五、 先天因素
是指人未出生前已经潜伏着的可以致病的因素。 包括源于父母的遗传性病因和在胎儿孕育期及 分娩时所形成的病因。
(一)胎弱 指胎儿禀受父母的精血不足或异常,以致日后
发育障碍,畸形或不良(遗传性疾病/先天不足)。 (二)胎毒 狭义:某些传染病,在胎儿期由亲代传给子代。 广义: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
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发病
迅速特点。 (3) 风性主动。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 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
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10
(二) 寒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 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致外 寒病)寒为冬季主气。
生或诱发—内伤七情
20
二、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五脏精气血 物质基础 情志活动 病理/生理:脏腑气血变化影响 情志
变化 三、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1.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各脏应之)
21
2. 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太过:
怒伤肝
伤心(喜) 思伤脾(心、肝、脾为主)
恐伤肾
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伤暑:起病缓,病情轻;中暑:发病急,病情
重 2.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 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3) 暑多挟湿。
17
第二节 疠气
一、 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与传染性的外邪。 传染途径:空气、饮食、蚊虫叮咬等。 二、 疠气的致病特点 1.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3.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房劳过度:房劳伤精(肾)
二、 过逸
气血水不畅
过逸
全身虚弱(脾不健运——气血虚)
用脑过少,神气衰弱
25
第四节 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过饥:气血生化乏源
郁久化热 过饱:食积 聚湿生痰
气血不畅 二、 饮食不洁 1. 胃肠道病 2.寄生虫病 3.食物中毒。
26
三、 饮食偏嗜 五味偏嗜:本脏之气盛,而乘已所胜之
2.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性。 (1)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浊:混浊、秽
浊(排泄物、分泌物) (3) 湿性粘滞:粘:粘腻 症状的粘滞性。 滞:停滞 病程的缠绵性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3
(四) 燥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清 肃特性的外邪。(外燥病)为秋季 的主气。
探求病因的方法:①询问发病经过, 有关情况,以推求病因。②对病证 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类 比)推求病因——辨证求因。
4
分类:外感、内伤、病理产物形成 及其它病因。
5
第一节 六 淫
是指源于自然界,多以肌表、口鼻侵入 人而发病的病因。(六淫、疠气)
一、概念与共同的致病特点 (一)概念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
所归。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致脾气郁结。
23
五志化火:七情所致之气郁,过久 化热。
(四) 多发为情志病 情志病: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疾病;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疾病;其他原 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的病证。 (五)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24
第五节 劳逸失度
一、 过劳
劳力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形体
劳神过度:劳神伤血(心脾)
18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1. 气候因素。 2. 环境因素。 3. 预防措施。 4. 社会因素。
19
第二节 七情内伤
一、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 致病条件:突然、强烈、持久(超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