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及材料技术分析报告

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及材料技术分析报告
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及材料技术分析报告

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及材料技术分析报告

一铸膜技术要求

1.铸膜基本工艺

1.1 展卷

1.1.1无纺布展卷:目前行业内铸膜工艺要求不停机换卷。

1.1.2 展卷线速度:14米/分钟。

1.1.3换卷方式:a. 双工位换卷 b. 续料架方式。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多使用双工位换卷,该换卷工艺能满足生产需求,双工位设备成本比续料架低,故双工位方式性价比略高,推荐使用。

1.1.4无纺布接布方式:a. 缝合b. 胶纸粘接c.焊接。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均使用胶纸粘接方式,配合双工位换卷可以实现不停机换卷接驳无纺布。

1.2 展卷至铸膜过程控制

1.2.1 展卷后张力控制系统:动态控制张力系统,以此实现展卷卷径变化引起的张力变化。

1.2.2 展卷后测厚系统:反渗透换卷接驳后会引起卷厚变化,影响铸膜质量,因此需要增设测厚系统。该测厚系统是自动化控制。

1.3 铸膜工艺

1.3.1铸膜方式:a.刮涂式涂布b.狭缝式涂布 c.网纹滚涂布。目前国内膜制造厂家多使用刮涂式涂布,国外厂家目前均使用狭缝式涂布方式,该方式较刮涂方式计量涂布量精准,厚度控制均匀,过涂现象(铸膜液浸透无纺布)减少。推荐使用此狭缝式涂布方式。网纹滚涂布虽计量更为精准,但价格较高不推荐。

1.3.2 铸膜液的配制:配制铸膜液要精确称量聚砜、二甲基甲酰胺、以及其他添加剂和改性剂,严格控制配制时间和温度,铸膜前脱气。

1.3.3铸膜厚度:通过铸膜液的涂布量控制。大多数反渗透膜聚砜支撑层厚度约为40μm。

1.4 铸膜至凝胶过程工艺

1.4.1铸膜后环境仓:铸膜后铸膜液附着于无纺布后,铸膜液需要一定时间浸入无纺布层,因此为防止铸膜液过早硬化需要在凝胶前进入环境仓,环境仓存在一定浓度N2(浓度和停留时间需要根据工艺确定),确保铸膜液正确浸入无纺布(浸入深度

1/2-1/3)。

1.4.2 铸膜至凝胶槽进入角度:铸膜后的无纺布定时经过环境仓充分浸入无纺布后,需要以正确的角度进入凝胶槽,以此确保铸膜表面物理性能。机械设备设计角度(10度-45度),实际角度需要根据恩理公司工艺调整确认。

1.5 凝胶工艺

1.5.1铸膜后铸膜液正确浸入无纺布后经过凝胶槽凝固形成均厚的聚砜超滤层,同无纺一同形成有效支撑层基膜。

1.5.2凝胶工艺参数确定:影响凝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无纺布速度、凝胶温度、铸膜液粘度、铸膜液性质、聚砜层厚度、铸膜液浸入无纺布的厚度、凝胶槽水溶液性质等。铸膜过程中涂布方式、环境仓、入水角度以及其它因素累积产生的误差,可在此步工艺进行消化和削弱。此凝胶工艺是制取聚砜支撑层的关键步骤。

凝胶温度:国内目前凝胶温度多数10℃,但东丽公司凝胶温度约20℃)

1.5.3转动部分:推荐使用无油陶瓷轴承,该转动轴承有转动摩擦系统小,不污染膜面和耐用性强等特点,平均使用寿命均在三年以上。

1.6 凝胶至水洗过程工艺

1.6.1基膜出凝胶槽膜面带水控制:a.气刀 b.橡胶压辊。

RO反渗透膜介绍,RO反渗透膜优点

RO是英文Reverse Osmosis membran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RO反渗透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RO膜又称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RO反渗透膜 RO反渗透膜介绍--反渗透膜优点 RO反渗透膜用于反渗透法中制备纯水的半透膜。 RO反渗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微孔的直径一般在0.5~10nm之间,透过性的大小与膜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有的高分子材料对盐的排斥性好,而水的透过速度并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结构具有较多亲水基团,因而水的透过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一种满意的反渗透膜应具有适当的渗透量或脱盐率。 RO反渗透膜应具有以下特征:(1)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2)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3)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4)能

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5)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6)制膜原料来源容易,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反渗透膜的结构,有非对称膜和复合膜两类。当前使用的膜材料主要为三醋酸纤维素和芳香聚酰胺类。其组件有中空纤维式、卷式、板框式和管式。可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等化工单元操作,主要用于纯水制备和水处理行业中。 “反渗透法” 是目前海水淡化中最有效、最节能的技术。它的装置包括去除浑浊物质的前处理设备、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后处理设备、浓缩水能量回收器等。反渗透装置是其关键,而它的核心则是RO反渗透膜。 RO反渗透膜原理 反渗透指的是沿与溶液自然渗透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的渗透,即溶剂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溶液进行渗透。生物体内,膜是不同组织间的屏障。物质交换时,它只允许其中的某些通过,而排斥其他。这种对物质具有一定选择能力的膜叫做半透膜。假设有一张膜只允许淡水通过,把它放在淡水和盐水中间,在自然状态下,淡水会透过半透膜稀释盐水来减小浓度差,当高度相差一定程度时,渗透会自动停止(这个高度差产生的压强称为“渗透压”)。如果在盐水一边施加压强,使它大于渗透压,

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一: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二:材料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磁控溅射c/w多层膜成分及微观分析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化082 学生王维娜 学号 3080101296 指导教师陈迪春 起止时间 2010.12.27-2011.1.1 年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掌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学习并了解真空镀膜 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多层膜制备过程,以及其微观结构分析,成分 分析所用仪器和原理。 学生(签名) 月日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日 目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 (1) 1.1 磁控溅射 ............................................................................. (5) 1.2 x射线衍射仪 ............................................................................. . (5) 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6) 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7) 第二章实验方法 ............................................................................. .. (9) 2.1 tem样品的制备方法 .............................................................................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的技术优势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的技术优势 2020年8月27日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当代水资源短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产业来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方法具有很多劣势。而膜分离具有高效节能、选择性好、无相态和化学变化及可以在常温下操作等优点,是继蒸馏法后的又一项重要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法、电渗析法和纳滤膜法。这里主要介绍目前使用广泛的反渗透膜法。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法是一种高效节能技术,它是利用选择性半透膜,孔径为0.1—1nm,通常运行切割的分子量<500,能截留盐或小分子量有机物,使水通过。较之传统的蒸馏法,具有起动产水迅速、尺寸紧凑、重量轻、全电力操作能耗少、性能稳定、不用防结垢化学剂,操作过程中,无需相变、无需热液等优点。更加节能,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蒸馏法。但其缺点是操作压力大,膜组件易受到污染,进料液浓度有限制以及浓缩液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德兰梅勒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简称RO技术。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按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对某种溶液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方法,达到对溶液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设备技术是当今节能、效率高的膜分离技术。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

异化需求。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试卷(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 1. X射线管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窗口构成。 2. X射线透过物质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有:散射、光电效应、透射X射线、和热。 3. 德拜照相法中的底片安装方法有:正装、反装和偏装三种。 4. 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测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直接比较法就属于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5.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受衍射效应和像差两因素影响。 6. 今天复型技术主要应用于萃取复型来揭取第二相微小颗粒进行分析。 7. 电子探针包括波谱仪和能谱仪成分分析仪器。 8. 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的信号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 二、选择题:(8分,每题一分) 1. X射线衍射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b )。 a.劳厄法;b.粉末多晶法;c.周转晶体法。 2. 已知X光管是铜靶,应选择的滤波片材料是(b)。 a.Co ;b. Ni ;c. Fe。 3. 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方法中有三种索引,如果已知物质名时可以采用(c )。 a.哈氏无机数值索引;b. 芬克无机数值索引;c. 戴维无机字母索引。 4. 能提高透射电镜成像衬度的可动光阑是(b)。 a.第二聚光镜光阑;b. 物镜光阑;c. 选区光阑。 5.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可以消除的像差是( b )。 a.球差;b. 像散;c. 色差。 6. 可以帮助我们估计样品厚度的复杂衍射花样是(a)。 a.高阶劳厄斑点;b. 超结构斑点;c. 二次衍射斑点。 7. 电子束与固体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信号中可用于分析1nm厚表层成分的信号是(b)。 a.背散射电子;b.俄歇电子;c. 特征X射线。 8. 中心暗场像的成像操作方法是(c)。 a.以物镜光栏套住透射斑;b.以物镜光栏套住衍射斑;c.将衍射斑移至中心并以物镜光栏套住透射斑。 三、问答题:(24分,每题8分) 1.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粉末多晶样品的要求是什么? 答:X射线衍射仪法中样品是块状粉末样品,首先要求粉末粒度要大小 适中,在1um-5um之间;其次粉末不能有应力和织构;最后是样品有一 个最佳厚度(t =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上课讲义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 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实验中不可将膜组件在超压状态下工作。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1 膜组件膜材料膜面积/m2最大工作压力/Mpa 纳滤(NF)芳香聚纤胺0.4 0.7 反渗透(RO) 芳香聚纤胺0.4 0.7 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 反渗透可分离分子量为100级别的离子,学生实验常取0.5%浓度的硫酸钠水溶液为料液,浓度分析采用电导率仪,即分别取各样品测取电导率值,然后比较相对数值即可(也可根据实验前做得的浓度-电导率值标准曲线获取浓度值)。 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 1-料液灌;2-低压泵;3-高压泵;4-预过滤器;5-预过滤液灌;6-配液灌;7-清液灌; 8-浓液灌;9-清液流量计;10-浓液流量计;11-膜组件;12-压力表;13-排水阀

图1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关系曲线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模型:C= 0.6253k - 0.0195 式中k为电导率,单位ms/cm;C为溶液浓度,单位×10-3g/cm3。 ① 原料液浓度C0=0.6253*6.07-0.0195=3.776071*10-3(g/cm3)=0.026584561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13-0.0195=0.061789*10-3(g/cm3)=0.000435011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6.99-0.0195= 4.351347*10-3(g/cm3)= 0.030634659 kmol/m3 ② 原料液浓度C0=0.6253*5.95-0.0195= 3.701035*10-3(g/cm3) =0.026056287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07-0.0195=0.024271*10-3(g/cm3) =0.000170874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7.26-0.0195= 4.520178*10-3(g/cm3) =0.031823275 kmol/m3 (2)膜组件性能表征: 利用公式:

反渗透膜技术

反渗透膜技术 膜分离技术作为新型、高效、节能的分离技术在水及其他液体分离域逐步占有重要的位置。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首次提出用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的构想,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标志着现代膜科学技术的诞生。从此以后,反渗透膜开发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从初期单一的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发展到表面聚合技术制成的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等新型材料与高效膜。操作压力也扩展到高压(海水淡化)膜,中压(醋酸纤维素)膜,低压(复合)膜和超低压(复合)膜。80年代以来,又开发出多种材质的纳滤膜。膜组件的形式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中空纤维式、卷式、管式及板框以外,又开发出回转平膜、浸渍平式膜等。在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卷式膜,它占据了绝大多数陆地水脱盐和越来越多的海水淡化市场。中空纤维膜在海水淡化应用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额。 今天世界上反渗透、纳滤膜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目前世界最大的反渗透苦咸水淡化装置在美国日产水量为28万吨的运河水处理厂;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是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日产水量为12.8万吨的淡化厂;最大的纳滤脱盐软化装置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日产水量3.8万吨。中国台湾除半导体、电子工业外,小型饮用水需求量也很大。美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型及家用反渗透系统外,还建有许多大型公共供水系统。1996年美国国立研究所发表了美国21个州以饮用水为目的的179家脱盐水厂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这些装置的总产水量为140万吨/日,各种脱盐方法在总装置产水能力中所占比重分别为:陆地水(苦咸水)反渗透47%,纳滤膜软化31%,海水淡化8%。值得注意的是,纳滤膜软化装置的增长速度最快,大大高于其他方法。这是因为纳滤膜不仅可在低压下水源软化和适度脱盐,而且可脱除三卤甲烷生成能(THMFP)、色度、细菌、病毒和溶解性有机物,因而日益受到青睐。目前国外反渗透膜的主要生产厂商均为美国和日本公司,其中美国杜邦公司和日本东洋纺公司垄断了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的世界市场。卷式反渗透膜的主要生产厂商为七家,他们是:Filmtec公司、美国Hydranautics公司、日本日东电工(NittoDenko)公司、美国Fluidsystem公司、日本东丽(Toray)公司、美国Desel公司、美国Trisep 公司。

反渗透膜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

反渗透膜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制药用水的水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传统的制水工艺如离子交换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先进、有效的水质净化技术——反渗透膜制药行业水处理系统中。1反渗透膜分离原理及性能自然界有这样一种自然现象,当将一张半透膜将稀薄溶液(如纯水)与纯厚溶液(如盐水)隔开,稀薄溶液会向浓厚溶液渗透并保持相应的渗透压(见图1), 此现象称为渗透现象,如在浓厚溶液处施压大于该渗透压的压力,则浓厚溶液会向稀薄溶液一侧渗透(见图2), 此现象称为逆(反)渗透现象,该技半透膜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新技术,它借助外加压力的作用使溶液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阻留某些溶质,它是一种分离,浓缩和提纯的有效手段。反渗透膜表面微孔尺寸一般在10A左右,它能有效去除微粒、胶体、细菌、热原及有机物和绝大部分离子。目前反渗透膜材质主要为醋纤膜,芳香族聚酰胺系低压复合膜及先进的超低压复合膜,它们的主要性能见表1。 醋纤膜是最早应用的反渗透膜,但是由于容易被细菌吞蚀,pH使用范围窄,脱盐率低,目前该材质膜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是高脱盐率、低压、稳定性好的复合膜广泛被使用。 2制药用纯水的制取工艺 2.1全离子交换(IE)法离子交换系统制取纯水是我国传统的制水工

艺,其工艺流程如下: 2.2电渗析(ED)+离子交换(IE)法电渗析是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达到物质分离的处理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2.3反渗透(RO)+离子交换(IE)法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特性,从含有各种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水体中提取纯水的处理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3反渗透膜法水处理工艺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3.1 三种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见表2 3.2 三种处理工艺生产It纯水所需费用见表3 说明:以上费用包括: (1)酸碱费(其中酸采用工业纯盐酸,碱采用化学纯片碱); (2) 反渗透膜、电渗析膜、阳、阴树脂更换费及滤芯、药剂消耗费; (3)水、电动力费,其中水已按利用率折算(反渗透法按70%,电渗折法按45%,全离交法按80%); (4)人工费未计入内。 4结语综上所述,反渗透是水处理中高新技术,90年代中期在我国的医药行业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极大地延长了传统的离子交换设备的再生周期,减少了酸碱排放量,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技术标准的深入贯彻与实施。

材料分析报告测试技术复习题二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一、名词解释(共有20分,每小题2分。) 1. 辐射的发射:指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 2. 俄歇电子:X射线或电子束激发固体中原子内层电子使原子电离,此时原子(实际是离子)处于激发 态,将发生较外层电子向空位跃迁以降低原子能量的过程,此过程发射的电子。 3. 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与固体作用后又离开固体的电子。 4. 溅射:入射离子轰击固体时,当表面原子获得足够的动量和能量背离表面运动时,就引起表面粒 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的发射,这种现象称为溅射。 5. 物相鉴定:指确定材料(样品)由哪些相组成。 6. 电子透镜:能使电子束聚焦的装置。 7. 质厚衬度:样品上的不同微区无论是质量还是厚度的差别,均可引起相应区域透射电子强度的改 变,从而在图像上形成亮暗不同的区域,这一现象称为质厚衬度。 8. 蓝移: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置(?最大)向短波方 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蓝移(或紫移,或“向蓝”)。 9. 伸缩振动:键长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10. 差热分析:指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的技术。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电磁波谱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长波部分、中间部分和短波部分,其中中间部分包括(红外线)、 (可见光)和(紫外线),统称为光学光谱。 2. 光谱分析方法是基于电磁辐射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特征光谱波长与强度进行材料分析的方法。 光谱按强度对波长的分布(曲线)特点(或按胶片记录的光谱表观形态)可分为(连续)光谱、(带状)光谱和(线状)光谱3类。 3. 分子散射是入射线与线度即尺寸大小远小于其波长的分子或分子聚集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散射。 分子散射包括(瑞利散射)与(拉曼散射)两种。 4. X射线照射固体物质(样品),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俄 歇电子、吸收电子、透射电子 5. 多晶体(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方法为(照相法)和(X射线衍射仪法)。 6. 依据入射电子的能量大小,电子衍射可分为(高能)电子衍射和(低能)电子衍射。依据 电子束是否穿透样品,电子衍射可分为(投射式)电子衍射与(反射式)电子衍射。

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

计算机标准化考试试题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 一、填空(每空1分) 1.X射线从本质上说,也是[ 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约在[0.01~1000?]。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可得到面积为1mm×1mm的[ 点]焦点和面积为 0.1mm×10mm的[线]焦点。从[线]焦点窗口发出的X射线适用于衍射仪 的工作。 3.标识X射线谱中,对一定线系的某条谱线而言,其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平方近 似成[反比]关系,这就是著名的[ 莫塞莱]定律。 4.伴随光电吸收而发生的有[荧光X射线]和[俄歇电子]。 5.布拉格方程2dsinθ=λ是X射线晶体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其中d是[晶面间 距],θ是[布拉格角(半衍射角)],λ是[入射X射线波长]。 6.通常将入射线与晶面的交角θ称为[布拉格角(半衍射角)],入射线与衍 射线的交角2θ称为[衍射角]。 7.X射线衍射方法有[劳厄法]、[转动晶体法(转晶法)]、[粉晶法]和[衍 射仪法]四种方法。 8.从粉末衍射线束强度的测量中,可以得到有关[晶体结构],多相混合物中 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等多种信息。 9.衍射仪的工作方式有[连续扫描]和[步进扫描]两种。 10.进行定性相分析时,必须先将试样用粉晶法或衍射仪法测定各衍射线的[衍射 角],将它换算为晶面间距d,再测出各条衍射线的[相对强度],然后与各种结晶物质的标准衍射花样进行比较鉴别。 11.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专门负责收集、校订各种物质的衍射数据,将它们 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号,编织成卡片出版,这种卡片组被命名为[粉末衍射卡组],简称[PDF]卡。 二、判断题(每题1分) 1标识X射线(特征X射线)的波长只决定于元素,不同元素将发出不同波长的谱线。[对] 2X射线的相干散射不损失能量,只改变方向,它们可以相互干涉形成衍射图样。[对] 3布拉格公式是X射线晶体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它与光学反射定律加在一起就是布拉格定律。[对] 4劳厄法是用连续X射线照射多晶体的衍射方法。[错]

陶氏反渗透膜型 技术手册 版

陶氏反渗透膜型号技术手册2014最新版 一、造成RO使用寿命缩短的原因 1 反渗透设备的操作不当引起陶氏膜型号性能的损坏 1.1 反渗透设备中有残余气体在高压下运行,形成气锤会损坏陶氏反渗透膜 常有两种情况发生: A、设备排空后,重新运行时,气体没有排尽就快速升压运行。应在2~4bar的压力下将余下的空气排尽后,再逐步升压运行。 B、在预处理设备与高压泵之间的接头密封不好或漏水时(尤其是微滤器及其后的管路漏水)当预处理供水不很足时,如微滤发生堵塞,在密封不好的地方由于真空会吸进部分空气。应清洗或更换微滤器,保证管路不漏。总之,应在流量计中没有气泡的情况下逐步升压运行,运行中发现气泡应逐渐降压检查原因。 1.2 反渗透设备关机时的方法不正确 A、关机时快速降压没有进行彻底冲洗。由于膜浓水侧的无机盐的浓度高于原水,易结垢而污染膜。 B、用投加化学试剂的预处理水冲洗。因含化学试剂的水在设备停运期间可能引起膜污染。 反渗透设备在准备关机时,应停止投加化学试剂,逐步降压至3bar左右用预处理好的水冲洗10min,直至浓缩水的TDS与原水的TDS很接近为止。 1.3 反渗透设备消毒和保养不力导致微生物的污染 这是复合聚酰胺膜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聚酰胺膜耐余氯性差,在使用中没有正确投加氯等消毒剂,加上用户对微生物的预防重视不够,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污染。目前许多厂家生产的纯水微生物超标,就是消毒、保养不力造成的。 主要表现为:出厂时,RO设备没有采用消毒液保养;设备安装好后没有对整个管路和预处理设备消毒;间断运行不采取消毒和保养措施;没有定期对预处理设备和反渗透设备消毒;保养液失效或浓度不够。 1.4 反渗透设备余氯监测不力 如投加NaHSO3的泵失灵或药液失效,或活性炭饱和时因余氯损坏膜。

搜索引擎测试方法分析报告材料

搜索引擎测试方法分析 搜索引擎的重要性自然体现出来了。大家最熟悉的专业搜索引擎有yahoo!、Google、百度…………然后搜索引擎并不止这些,一些大型的网站也有自己的搜索引擎,那搜索引擎怎么测试呢? 搜索引擎的测试也分为功能与性能测试,我在下面依次来分享: 首先,我们把整个测试计划分为线下测试与线上测试。线下与线上测试都要分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先说现线下的测试。 一、线下功能测试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搜索引擎本身的功能测试,一部分为嵌套在前台应用中的功能测试: 1、搜索引擎本身的功能测试,主要就是按照用例,通过不同的搜索关键字、属性的组合(按照搜索引擎的规则)来直接访问搜索引擎,查看返回的数据、参数是不是符合原先预计的结果。可以编写脚本来批量执行,判断每一个搜索的返回结果数与内容,相对应的参数是否一致。也可以手工执行,使用浏览器或者命令行(如curl)来做,用肉眼来观察结果。 2、嵌套前台应用的功能测试,只要就是按照用例通过前台的操作,来测试搜索引擎的

相关的功能,测试搜索引擎与前台的接口是否正确应用,至于如何测试,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了,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二、线下性能测试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直接对搜索引擎进行加压的性能测试,另一部分为通过前台应用进行加压的性能测试: 1、直接对搜索引擎进行加压,可以测试出搜索引擎本身最真实的性能状况。可以把搜索引擎的有效负荷,最大承受的压力测试出来。具体的方法是,使用工具如loadrunner使用一个web_url直接加压,加压的内容其实就是你在功能测试中,直接测试搜索引擎时使用的那些搜索关键字、属性的组合(按照搜索引擎的规则),具体的规则可以通过log来查看,也可以询问开发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准备一定要海量,至少10万条以上的搜索数据(注意,就是你访问搜索引擎的那些关键字组合,至于被搜索的数据,越大越好,最少多大,看你实际需要了)。当一切都准备完毕后,就可以启动工具来进行加压了。 2、通过前台应用进行加压,主要的压力都集中在前台应用上面,对于搜索引擎本身的压力并不会很大,但是这种测试也是必须的,因为你的搜索引擎是离不开前台应用的,这种测试可以模拟最真实的终端用户使用。所以不要怕麻烦,这个才是最后真正有意义的测试结果。 三、线上的功能测试,其实就是功能回归了,使用预发布环境(一套独立的缩小的线上的架构)来跑回归,手工或者自动化随便,这是不能缺少的。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城市污 水处理中的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摘要 国内外反渗透膜技术的发展概况,然后详细论述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通过介绍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反渗透装置型式、基本流程,以美国和日本采用反渗透处理生活污水为例,探讨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就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初步地归纳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实际应用,前景展望

引言 近来,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光照射技术及膜过滤技术已形成三大水处理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引人注目的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1]。膜分离是通过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物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水处理先进的技术,具有清洁、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已在海水淡化、城市给水处理、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城市污水处理及利用、工业废水处理、放射性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离子交换树脂等)相比较,过程中大多无相变化,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小等特点。膜分离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形成了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包含微滤(MF)、超滤(UF)、渗析(D)、电渗析(ED)、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本文仅对反渗透(RO)膜法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反渗透膜发展概况 膜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生物体内。人类对于膜现象的研究源于1748年,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则较晚。1748年,Abbe Nollet观察到水可以通过覆盖在装有酒精溶液瓶口的猪膀肌进入瓶中时,发现了渗透现象。然而认识到膜的功能并用于为人类服务,却经历了200多年的漫长过程。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2]。 在国外,其发展概况为:1953年美国的Reid 提出从海水和苦盐水中获得廉价的淡水的反渗透研究方案,1960年美国的Sourirajan 和Leob 教授研制出新的不对称膜,从此RO作为经济的淡化技术进入了实用和装置的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用RO法处理电镀污水,首先用于镀镍污水的回收处理,此后又应用于处理镀铬、镀铜、镀锌等漂洗水以及混合电镀污水。1965年英国首先发表了用半透膜处理电泳涂料污水的专利。此后美国P.P.G公司提出用UF和RO的组合技术处理电泳涂料污水,并且实现了工业化。1972-1975年J J .Porter 等人用动态膜进行染色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实验。1983年L.Tinghuis等人发表了用RO法处理染料溶液的研究结果。30年来,反渗透(RO)技术先后在含油、脱脂废水、纤维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放射性废水等工业水处理、苦咸水淡化、纯水和高纯水制备、医药工业和特殊的化工过程和高层建筑废水等各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一些新型的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逐一问世,如膜蒸馏、液膜、膜生化反应器、控制释放膜、膜分相、膜萃取等[3]。 在我国,膜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离子交换膜研究开始的。1958年开始进行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并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展开了试验研究;1965年开始对反渗透膜进行探索,1966年上海化工厂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产,为电渗析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1967年海水淡化会战对我国膜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0年代相继对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和微滤膜及组件进行研究开发,198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1980年代中期我国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1985年中国科学院

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与分析测试实验 学院名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方向) 学生姓名闵丹 学生学号201202040327 指导教师邓苗、冯珊、张湘辉、胡子文、孔芹实验地点测试楼、理化楼 实验成绩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〇一五年一月

实验一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当X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衍射晶面间距d和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征。其中晶面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 三. 实验仪器 X射线衍射仪,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X射线管).测角仪.X射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处理系统等组成。 1. X射线管 X射线管主要分密闭式和可拆卸式两种。广泛使用的是密闭式,由阴极灯丝.阳极.聚焦罩等组成,功率大部分在1~2千瓦。可拆卸式X射线管又称旋转阳极靶,其功率比密闭式大许多倍,一般为12~60千瓦。常用的X射线靶材有W.Ag.Mo.Ni.Co.Fe.Cr.Cu等。X射线管线焦点为1×10平方毫米,取出角为3~6度。选择阳极靶的基本要求:尽可能避免靶材产生的特征X射线激发样品的荧光辐射,以降低衍射花样的背底,使图样清晰。 2 测角仪是粉末X射线衍射仪的核心部件,主要由索拉光阑.发散狭缝.接收狭缝.防散射狭缝.样品座及闪烁探测器等组成。 (1) 衍射仪一般利用线焦点作为X射线源S。如果采用焦斑尺寸为1×10平方毫米的常规X射线管,出射角6°时,实际有效焦宽为0.1毫米,成为0.1×10平方毫米的线状X射线源。 (2) 从S发射的X射线,其水平方向的发散角被第一个狭缝限制之后,照

新版反渗透膜技术资料模板

反渗透技术基础篇 本文引自美国海德能公司反渗透技术资料, 供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考。 一、反渗透膜及其发展: 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 三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据有关文献估计, 今天的分离膜世界市场规模已达到每年20亿美元以上。表1和图1分别给出了按分离原理和按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区分的分离膜种类, 从中能够看出, 除了透析膜主要用于医疗用途以外, 几乎所有的分离膜技术均可应用到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行业中去。反渗透膜作为主要的水及其它液体分离膜之一, 在分离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从此以后, 反渗透膜开发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从初期单一的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发展到用表面聚合技术制成的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操作压力也扩展到高压( 海水淡化) 膜, 中压( 醋酸纤维素) 膜, 低压( 复合) 膜和超低压( 复合) 膜。80年代以来, 又开发出多种材质的纳滤膜。 膜组件的形式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中空纤维式、卷式、管式及板框式以外, 又开发出回转平膜、浸渍平膜式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卷式膜, 它占据了绝大多数陆地水脱盐和越来越多的海水淡化市场。中空纤维膜在海水淡化应用中仍占有很高的份额。今天世界上反渗透、纳滤膜

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当前世界最大的反渗透苦咸水淡化装置为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的日产水量为28万吨的运河水处理厂, 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位于沙特阿拉伯, 日产水量为12.8万吨。最大的纳滤脱盐软化装置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 日产水量为3.8万吨。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参考资料(注:所有的标题都是按老师所给的“重点”的标题,) 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 1.X射线的本质:X射线属电磁波或电磁辐射,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特征,波长较为可见光短,约与晶体的晶格常数为同一数量级,在10-8cm左右。其波动性表现为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在空间传播;粒子性表现为由大量的不连续的粒子流构成。 2,X射线的产生条件:a产生自由电子;b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c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3,对X射线管施加不同的电压,再用适当的方法去测量由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便会得到X射线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X射线谱。在管电压很低,小于某一值(Mo阳极X射线管小于20KV)时,曲线变化时连续变化的,称为连续谱。在各种管压下的连续谱都存在一个最短的波长值λo,称为短波限,在高速电子打到阳极靶上时,某些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的能量和最短的波长,这波长即为λo。λo=1.24/V。 4,特征X射线谱: 概念:在连续X射线谱上,当电压继续升高,大于某个临界值时,突然在连续谱的某个波长处出现强度峰,峰窄而尖锐,改变管电流、管电压,这些谱线只改变强度而峰的位置所对应的波长不变,即波长只与靶的原子序数有关,与电压无关。因这种强度峰的波长反映了物质的原子序数特征、所以叫特征x射线,由特征X射线构成的x射线谱叫特征x射线谱,而产生特征X射线的最低电压叫激发电压。 产生:当外来的高速度粒子(电子或光子)的动aE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或击到原于系统之外,或使这个电子填到未满的高能级上。于是在原来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的系统能量因此而升高,处于激发态。这种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势必自发地向低能态转化,使原子系统能量重新降低而趋于稳定。这一转化是由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的方式完成的,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有能量降低,降低的能量以光量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光子能量,对于原子序数为Z的确定的物质来说,各原子能级的能量是固有的,所以.光子能量是固有的,λ也是固有的。即特征X射线波长为一固定值。 能量:若为K层向L层跃迁,则能量为: 各个系的概念:原于处于激发态后,外层电子使争相向内层跃迁,同时辐射出特征x射线。我们定义把K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K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K系辐射,同理,把L层电子被击出的过程叫L系激发,随之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辐射叫L系辐射,依次类推。我们再按电子跃迁时所跨越的能级数目的不同把同一辐射线系分成几类,对跨越I,2,3..个能级所引起的辐射分别标以α、β、γ等符号。电子由L—K,M—K跃迁(分别跨越1、2个能级)所引起的K系辐射定义为Kα,Kβ谱线;同理,由M—L,N—L电子跃迁将辐射出L系的Lα,Lβ谱线,以此类推还有M线系等。 莫赛莱定律:特征X射线谱的频率或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能级结构,而与其它外界因素无关。 5,X射线的吸收:

8040反渗透膜技术要求复习进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040反渗透膜元件性能参数要求 8040反渗透膜元件适用于含盐量低于 10000ppm 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及市政用水等水源的脱盐处理,主要应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用纯水、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等领域,也可适用于高浓度含盐废水、 饮料水制造等苦咸水应用领域。 有效膜面积 平均产水量 最低脱盐率 % 膜元件型号 ft 2(m 2 ) 稳定脱盐率 % GPD(m 3 /d) 8040 400(37.2) 10500(39.7) 99.5 99.3 测试 测试压力 225 psi (1.55MPa) 测试液温度 25 ℃ 测试液浓度(NaCl) 2000ppm 测试液pH 值 7.5 条件 单支膜元件回收率 15% 极限 最高操作压力 600psi (4.14MPa ) 最高进水流量 75gpm (17 m 3 /h ) 最高进水温度 45℃ 使用 最大进水 SDI 15 5 进水自由氯浓度 <0.1ppm 条件 正常运行时进水pH 范围 2~11 单支膜元件最大压力降 15psi (0.1MPa ) 化学清洗时进水pH 范围 1~13 单支6芯膜壳最大压力降 50psi (0.34MPa ) 膜元件尺寸如下图:1.0 inch (英寸)=25.4 mm(毫米) A/mm(inch) B/mm(inch) C/mm(inch) 1016.0(40) 201.9(7.95) 28.6(1.125) 注意事项: 1. 表中所列的产水量为平均值,单支膜元件产水量误差为±15%。 2. 膜元件出厂前,干式膜元件无保护液,湿式膜元件使用1.0%的亚硫酸氢钠(冬天时添加10%的丙三醇防冻液)溶液进行 储藏处理并采用真空包装。 3. 干式膜元件润湿后应始终保持湿润;湿式膜元件长期不使用时,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滋长,推荐用含1.0%亚硫酸氢钠(食 品级)的保护液(用RO 产水配制)浸泡膜元件。 4. 膜元件的初次使用时,建议首先低压冲洗15~25分钟(不宜浸泡或浸泡过夜),然后高压冲洗60~90分钟(产水量不 低于系统设计产水量的50%)。膜元件运行初期第一个小时内的产水和浓水应全部排放。 5. 在储存和运行中禁止添加任何对膜元件有影响的化学药剂,如违反使用这类化学药剂,将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6. 由于技术进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资料可能随时改变,事先予以通知。

8040反渗透膜技术要求

8040反渗透膜元件性能参数要求 8040反渗透膜元件适用于含盐量低于 10000ppm 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及市政用水等水源的脱盐处理,主要应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用纯水、发电厂锅炉补给水等领域,也可适用于高浓度含盐废水、 饮料水制造等苦咸水应用领域。 有效膜面积 平均产水量 最低脱盐率 % 膜元件型号 ft 2(m 2 ) 稳定脱盐率 % GPD(m 3 /d) 8040 400(37.2) 10500(39.7) 99.5 99.3 测试 测试压力 225 psi (1.55MPa) 测试液温度 25 ℃ 测试液浓度(NaCl) 2000ppm 测试液pH 值 7.5 条件 单支膜元件回收率 15% 极限 最高操作压力 600psi (4.14MPa ) 最高进水流量 75gpm (17 m 3 /h ) 最高进水温度 45℃ 使用 最大进水 SDI 15 5 进水自由氯浓度 <0.1ppm 条件 正常运行时进水pH 范围 2~11 单支膜元件最大压力降 15psi (0.1MPa ) 化学清洗时进水pH 范围 1~13 单支6芯膜壳最大压力降 50psi (0.34MPa ) 膜元件尺寸如下图:1.0 inch (英寸)=25.4 mm(毫米) A/mm(inch) B/mm(inch) C/mm(inch) 1016.0(40) 201.9(7.95) 28.6(1.125) 注意事项: 1. 表中所列的产水量为平均值,单支膜元件产水量误差为±15%。 2. 膜元件出厂前,干式膜元件无保护液,湿式膜元件使用1.0%的亚硫酸氢钠(冬天时添加10%的丙三醇防冻液)溶液进行 储藏处理并采用真空包装。 3. 干式膜元件润湿后应始终保持湿润;湿式膜元件长期不使用时,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滋长,推荐用含1.0%亚硫酸氢钠(食 品级)的保护液(用RO 产水配制)浸泡膜元件。 4. 膜元件的初次使用时,建议首先低压冲洗15~25分钟(不宜浸泡或浸泡过夜),然后高压冲洗60~90分钟(产水量不 低于系统设计产水量的50%)。膜元件运行初期第一个小时内的产水和浓水应全部排放。 5. 在储存和运行中禁止添加任何对膜元件有影响的化学药剂,如违反使用这类化学药剂,将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6. 由于技术进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资料可能随时改变,事先予以通知。

材料分析报告测试方法复习题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复习题 第一部分 简答题: 1. X射线产生的基本条件 答:①产生自由电子; ②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 ③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2. 连续X射线产生实质 答:假设管电流为10mA,则每秒到达阳极靶上的电子数可达6.25x10(16)个,如此之多的电子到达靶上的时间和条件不会相同,并且绝大多数达到靶上的电子要经过多次碰撞,逐步把能量释放到零,同时产生一系列能量为hv(i)的光子序列,这样就形成了连续X射线。 3. 特征X射线产生的物理机制 答:原子系统中的电子遵从刨利不相容原理不连续的分布在K、L、M、N等 不同能级的壳层上,而且按能量最低原理从里到外逐层填充。当外来的高速度的粒子动能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于是在原来的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系统的能量升高,处于激发态,这时原子系统就要向低能态转化,即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在跃迁时会有一能量产生,这一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即特征X射线。 4. 短波限、吸收限

答:短波限: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下的连续谱存在的一个最短波长值。 吸收限:把一特定壳层的电子击出所需要的入射光最长波长。 5. X射线相干散射与非相干散射现象 答:相干散射:当X射线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内层电子相撞时,电子振动时向四周发射电磁波的散射过程。 非相干散射:当X射线光子与束缚不大的外层电子或价电子或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相撞时的散射过程。 6. 光电子、荧光X射线以及俄歇电子的含义 答:光电子:光电效应中由光子激发所产生的电子(或入射光量子与物质原子中电子相互碰撞时被激发的电子)。 荧光X射线:由X射线激发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 俄歇电子: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填补内层空位后释放能量并产生新的空位,这些能量被包括空位层在内的临近原子或较外层电子吸收,受激发逸出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 7. X射线吸收规律、线吸收系数 答:X射线吸收规律:强度为I的特征X射线在均匀物质内部通过时,强度的衰减与在物质内通过的距离x成比例,即-dI/I=μdx 。 线吸收系数:即为上式中的μ,指在X射线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上的X射线强弱衰减程度。 8. 晶面及晶面间距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各种原理及应用

XRD : 1.X 射线产生机理: (1)连续X 射线的产生:任何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突然减速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①在X 射线管中,从阴极发出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在高电压的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向阳极运动,当撞到阳极突然减速,其大部分动能变为热能都损耗掉了,而一部分动能以电磁辐射—X 射线的形式放射出来。 ②由于撞到阳极上的电子极多,碰撞的时间、次数及其他条件各不相同,导致产生的X 射线具有不同波长,即构成连续X 射线谱。 (2)特征X 射线:根本原因是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 ①阴极发出的热电子在高电压作用下高速撞击阳极; ②若管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V k ,电子的动能(eV k )就大到足以将阳极物质原子中的K 层电子撞击出来,于是在K 层形成一个空位,这一过程称为激发。V k 称为K 系激发电压。 ③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具有尽量往低能级跑的趋势。当K 层出现空位后,L 、M 、N……外层电子就会跃入此空位,同时将它们多余的能量以X 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④K 系:L, M, N, ...─→K ,产生K α、K β、 K r ... 标识X 射线 L 系:M, N, O,...─→L ,产生L α、L β... 标识X 射线 特征X 射线谱 M 系: N, O, ....─→M ,产生M α... 标识X 射线 特征谱Moseley 定律 2)(1 αλ-?=Z a Z:原子序数,a 、α:常数 2.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个效应 (1)光电效应 ?当 X 射线的波长足够短时,X 射线光子的能量就足够大,以至能把原子中处于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打出来, ?X 射线光子本身被吸收,它的能量传给该电子,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子,并使原子处于高能的激发态。 (2)荧光效应 ①外层电子填补空位将多余能量ΔE 辐射次级特征X 射线,由X 射线激发出的X 射线称为荧光X 射线。 ②衍射工作中,荧光X 射线增加衍射花样背影,是有害因素 ③荧光X 射线的波长只取决于物质中原子的种类(由Moseley 定律决定),利用荧光X 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可确定物质元素的组分及含量,这是X 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3)俄歇效应 俄歇效应是外层电子跃迁到空位时将多余能量ΔE 激发另一个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样脱离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3.衍射理论 (1)衍射几何条件: Bragg 公式 + 光学反射定律 = Bragg 定律 Bragg 公式:2 d Sin θ = n λ n ——整数,称为衍射级数 d ——晶面间距,与晶体结构有关 θ ——Bragg 角 或 半衍射角 2θ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