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山隧道监控量测报告汇总

合集下载

XX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XX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XX高速公路XXX隧道监控量测报告报告编号:XXX隧道监控量测-021合同段:第24合同段施工单位:XXXXXX集团有限公司检测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检测日期:2010年7月26日-2010年8月1日报告日期:2010年8月2日1.洞内外及支护状态本周XXX进口端左洞主要进行上台阶掘进施工;右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和二衬施工。

出口端右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左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

本阶段对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初期支护、地表边坡进行了观测。

通过现场调查表明:进口端左洞,掌子面里程K116+242,揭露显示围岩有变好趋势,下导仰拱跟进至K116+210。

围岩为强风化砂质板岩,整个掌子面软弱破碎带发育,围岩呈碎块状结构,完整性差,滴水较严重,水对围岩的影响性较大。

K116+218~K116+228里程施做临时仰拱,剥落混凝土处支护复喷混凝土。

其余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无开裂,局部渗水。

右洞进口端围岩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围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呈张开状,填充方解石,呈块状结构,掌子面湿润,围岩整体稳定性一般。

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无开裂,局部渗水。

洞口边坡稳定,无明显滑动和裂缝。

右线出口端围岩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块状结构,岩质较坚硬,岩体完整性一般。

本周下导仰拱单侧施工至YK117+680,随仰拱施工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裂缝发展,从拱脚延伸至拱顶,特别是YK117+740~YK117+710区域,最宽裂缝宽超过 3.0cm,YK117+720左侧裂缝宽2cm,套拱施加YK117+745~YK117+732区域,拱脚混凝土大面积剥落开裂,岩土混凝土外突,拱架暴露变形扭曲,上下工钢错位滑移,特别是YK117+738右侧区域。

洞内局部位置渗滴水严重。

上台阶积水甚多,洞顶边坡喷射混凝土新有开裂。

左洞出口端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结合性较差,整体稳定性一般,掌子面潮湿,Ⅳ围岩。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800字(10篇) 关于隧道监测总结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为了认真开展隧道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隧道监测的质量、效益,我局严格履行监测报告审核和报送手续,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工作监督管理。

截至目前,隧道共有隧道3条,隧道监测2条,采样150份,监测报告43份;采样133份;监测报告6份,监测报告15份。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范文):1为了认真开展隧道监测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隧道监测的质量、效益,我局严格履行监测报告审核和报送手续,加强对隧道的监测工作监督管理。

截至目前,隧道共有隧道3条,隧道监测2条,采样150份,监测报告43份;采样133份;监测报告6份,监测报告15份。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加大监测报告监测的投入,提高监测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xx年监测报告采取了采样、报告、报送、监测报告的三个步骤进行。

1、建立了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报送、监测报告监测的组织管理体系。

2、建立了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报告监测的报送、监测报告的报送、监测报告的监测和报告的监测,使监测监测的报送、监测和监测管理的有效结合在一起。

3、建立了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的投入、报告和监测报告的考核管理体系。

二)加强了对隧道监测报告报告工作的领导。

一是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监测站和监测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成立了对隧道监测监测工作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监测工作的领导责任,确定监测工作的专人。

三是局监测办公室设在隧道监测报告中心,负责全县隧道的监测报告的收集、审核及报送工作。

三)严格执行监测报告的质量标准,加强监测报告的审核和报送质量控制工作。

4、对隧道的监测报告,实行三项制度,即:监测报告和监测数字化工程的监测报告,实行三项监测制度。

5、实行三项制度和三项监测制度的监测报告监测和报送工作责任制,明确监测报告的质量、责任和监测管理。

四是建立了监测报告的审核及报送工作责任制,加强监测报告的质量控制工作。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周报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周报

49省道青田鹤城过境段改建工程公路项目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旬报(第二期)(2010.8.16~2010.8. 25)编制:张君清审核:顺吉集团有限公司49省道青田鹤城过境段改建工程笫一合同段项目部2010年8月26日目录一、本旬工作概况 (2)二、本旬隧道监测工作数据统计 (2)三、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4)四、监测结果分析及施工建议 (6)五、下旬监控量测工作计划及要求 (6)六、监控量测附图 (6)一、本旬工作概况本旬主要工作如下:1、风门亭隧道进口K37+190处地表下沉量测,设4个点,初读数日期为2010.7.28日。

2、风门亭隧道进口K36+177.5断面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量测,拱顶下沉测1个点,周边收敛量测设3条线,初读数日期为2010.7.29日。

3、风门亭隧道进口K36+187.5断面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量测,拱顶下沉测1个点,周边收敛量测设3条线,初读数日期为2010.8.15日。

4、由于隧道开挖段围岩等级仍然较低,掌子面进程比较缓慢,因此本旬只布设风门亭隧道K36+197.5量测断面1个,初读数日期为2010.8.26日。

二、本旬隧道监测工作数据统计风门亭隧道进口地表下沉风门亭隧道拱顶下沉风门亭隧道周边收敛三、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风门亭隧道进口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示意图K37+190隧道洞内量测断面示意图四、监测结果分析及施工建议1、本旬风门亭隧道进口段的地表下沉点的最大下沉速率为3mm/d,为8月23日断面K37+190测点2,洞身开挖距测点断面已有15米,地表下沉速率有所减缓。

2、本旬风门亭隧道进口K37+177.5断面的拱顶沉降点的最大下沉速率为3mm/d,为8月24日;最小下沉速率为0 mm/d,累计下沉7 mm;周边收敛的最大速率为0.67mm/d,为8月21日D1测线,最小收敛速率为0.05mm/d,为8月24日D1测线;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在正常范围内。

3、本旬风门亭隧道进口K37+187.5断面的拱顶沉降点的最大下沉速率为2mm/d,为8月24日;最小下沉速率为0 mm/d,累计下沉6 mm;周边收敛的最大速率为0.86mm/d,为8月18日H1测线,最小收敛速率为0.01mm/d,为8月23日D1测线;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在正常范围内。

隧道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隧道监控量测总结报告隧道监控量测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本报告旨在总结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一、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连接两个地区的作用。

然而,隧道的特殊环境和复杂结构使得其安全运行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隧道监控量测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振动等,以及监控隧道结构的变形和破损情况。

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三、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隧道监控量测主要依靠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来实现。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隧道内部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和振动等参数。

监控设备则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采集、传输和处理监测数据。

同时,还可以借助视频监控系统对隧道进行实时监控,以提高安全性。

四、隧道监控量测的应用隧道监控量测在隧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隧道建设阶段,可以通过监控量测来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隧道运营阶段,可以通过监控量测来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此外,隧道监控量测还可以用于预测隧道的寿命和维护周期,为隧道的维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五、隧道监控量测的优缺点隧道监控量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同时,监控量测还可以帮助隧道管理者预测隧道的寿命和维护周期,提高维护效率。

然而,隧道监控量测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

六、结论隧道监控量测是保障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各种参数和结构变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

某隧道监控量测月报

某隧道监控量测月报

监控量测月报一、本阶段已完成的工作1.1 本阶段对下列断面进行了测点埋设工作左线K9+430: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4#5#点)左线K9+450: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5#点)左线K9+320:拱顶下沉与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左线K9+280:拱顶下沉与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右线K9+365:拱顶下沉与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布设边坡稳定的站点1.2 本阶段对下列断面的测点进行了量测工作K9+070:中导洞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K9+085:中导洞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K9+105:中导洞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左线K9+470:净空收敛变形左线K9+450:净空收敛变形左线K9+430:净空收敛变形左线K9+410: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8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6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4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20: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280: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465: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440:净空收敛变形(4#、5#测点)右线K9+425:净空收敛变形(4#、5#测点)右线K9+40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38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365:拱顶沉降量测点出洞口边坡稳定性观测:10点进洞口边坡稳定性观测:8点左线K9+425:锚杆拉拔力左线K9+405:锚杆拉拔力右线K9+465:锚杆拉拔力右线锚杆内力计1个(其它锚杆内力计在埋设过程中已损坏)二、监测数据及分析2.1 边坡位移数据及分析**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见图 2.1.1、图 2.1.2。

图2.1.1 **隧道进口边坡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1.2 **隧道出口边坡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在本观测期间**隧道进、出口边坡各测点累计位移与时间关系见后附表。

**隧道进口边坡各测点累计位移见表2.1.1,隧道出口边坡各测点累计位移见表2.1.2。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总结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总结

xxxx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隧道工程概况本合同段隧道工程为xxxx隧道,起点位于xxxx,终点位于交界口村,全长2889米(左右幅合计)。

隧道工程施工是本合同段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二、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

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进行科学严谨的监控量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2-4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1、施工监测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2、监测实施原则(1)监控工程安全与改进设计、指导施工相结合,以监控工程安全为主。

(2)监测将侧重地质条件差、结构受力复杂及工程薄弱环节等重点部位,并将各监测项目的测点(线)布设在该部位,设置成重点监测断面。

(3)将重点监测断面与一般监测断面、临时监测断面相结合,以重点监测断面为主。

(4)选用稳定、可靠、新型、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

(5)所选择的监测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获得的观测资料能够满足反馈施工设施、综合评价工程的工作状态、预报和控制工程安全等要求。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一、周边收敛量测
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出上图。

从图中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周边位移变形较小,施工结束时最大周边位移小于5.0mm。

测量结果表明,从7月4日开始,隧道周边位移变形突然增大,而后变形增长率趋于平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以上总结证明,支护参数是合理的,合理的支护严格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在稳定围岩、制止塌方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拱顶下沉
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出上图。

从下沉差的数据及图中可知道,7月3日~9日的下沉量比较平稳,7月10日下沉量突变达到最大值0.6mm,之后回归正常值。

分析总下沉量可发现,总体来说变化量增长率趋于稳定。

拱顶总下沉量为2.5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此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围岩影响较小,隧道结构稳定。

隧道监控量测对整个隧道施工非常重要,只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运用合理的监测手段,科学分析数据,是能够克服施工难度,安全,稳定,顺利的完成隧道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月报

隧道监控量测月报

隧道监控量测月报重庆酉阳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重庆段)酉阳2号隧道月报(第一期)(2013.6.~2013.7.)报告编制:报告审核:中交一公局土木技术研究院2013年月日目录一、工作概况 (1)二、具体成果 (1)2.1掌子面及支护状态观察 (1)2.2、拱顶下沉量测 (2)2.3、周边收敛量测 (2)三、结论与建议 (3)3.1、结论 (4)3.2、建议 (4)一、工作概况本月(2013年月日至2013年月日)在在重庆酉阳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重庆段)酉阳2号隧道右线进口监控的工作概况汇总如下:1)酉阳2号隧道右线进口埋设并量测拱顶下沉断面个;2)酉阳2号隧道右线进口埋设并量测周边收敛断面个。

二、具体成果2.1掌子面及支护状态观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每次爆破进行后监控组及时对爆破后隧道的地质状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并在支护完成后对掌子面和支护的裂缝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表2-1、地质及支护状况跟踪记录结果2.2、拱顶下沉量测表2-2、本月隧道拱顶量测成果表2.3、周边收敛量测表2-3、本月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成果表三、结论与建议3.1、结论1)从本月酉阳2号隧道右线进口洞内外观察情况及监测数据来看,该隧道围岩状况尚可,与相关设计符合。

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的累计值与速率均小于允许值。

(累计值≤100mm,速率≤5mm/d)2)本月,观测断面K1+760、K1+780、K1+800、K1+810、K1+830位移速率无明显变化,已基本稳定,可进行二衬施做。

3.2、建议1)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施工方在施工时保护好各监测测点,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2)开挖支护后按要求及时做好观测点埋设,施工作业中破坏的观测点,应及时进行补设,并及时通知监控量测单位进行数据采集;3)施工单位须严格按照该隧道施工图的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施作;4)掌子面掘进后,立即进行衬砌支护,密切关注围岩变化;5) 施工中,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施工概况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左线隧道进洞 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

右线隧道进洞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

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

表1-1-1隧道监控量测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地质支护观察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

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

表2-1-1 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地表下沉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

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着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所示。

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附图所示。

表2-2-1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右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2-2,成果图如附图所示。

表2-2-2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拱顶下沉隧道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拱顶下沉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拱顶下沉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周报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周报

大永高速公路承城关段隧道监控量测周报(A12山雷隧道出口2019.9.8~9.14)大永高速公路承城关段A12合同段项目部2019年9月15日大永高速公路承城关段隧道监控量测周报(山雷隧道出口2019.9.8~9.14)现场测量:报告编写:报告审核:大永高速公路承城关段A12合同段项目部2019年9月15日1.监测工作概况1.1现场工程进度山雷隧道出口左线目前采用台阶工法开挖,截止2019年9月14日,掌子面位于ZK299+558断面,开挖进尺312米。

山雷隧道出口右线目前采用台阶工法开挖,截止2019年9月14日,掌子面位于YK304+596断面,开挖进尺270米。

1.2洞内观察对左右线洞内观察,本周初支及围岩未发现异常情况。

1.3监测工作进展监测组根据《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控量测工作。

截止2019年9月14日,在山雷隧道出口左线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同步布置监测断面8个,右线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同步布置监测断面6个。

各监测断面基本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 出口左线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监测简况表表2 出口右线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监测简况表5 YK304+620 1 1 监测中6 YK304+605 1 1 监测中2.监测成果整理与分析周边收敛测线及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测线(点)布置图(从洞口向内看)截止2019年9月14日,左右线各监测项目的累计值、本周累计及变化趋势见表3~6,各断面的时间~位移曲线见附图。

表3 出口左线拱顶下沉监测成果表编号监测断面累计下沉值(mm)本周累计下沉值(mm)最近三天下沉速率(mm/d)变化趋势备注1 ZK299+680 25.8 0.8 <0.20 基本穩定观测完成2 ZK299+665 29.6 1.2 <0.30 缓慢变形观测中3 ZK299+650 35.6 2.6 <0.70 缓慢变形观测中4 ZK299+635 19.9 2.3 <0.50 缓慢变形观测中5 ZK299+620 20.0 4.5 <1.50 缓慢变形观测中6 ZK299+600 5.7 5.7 <0.60 缓慢变形观测中7 ZK299+580 4.5 4.5 <1.50 缓慢变形观测中8 ZK299+560 1.2 1.2 <1.20 缓慢变形观测中表4 出口左线周边收敛监测成果表编号监测断面累计收敛值(mm)本周累计收敛值(mm)最近三天收敛速率(mm/d)变化趋势备注1 ZK299+680 31.3 0.7 <0.20 基本穩定观测完成2 ZK299+665 28.7 1.0 <0.20 缓慢变形观测中表5 出口右线拱顶下沉监测成果表表6 出口右线周边收敛监测成果表3.结论与建议结合本期山雷隧道出口施工情况,监测组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本周左线洞内监测累计变形及变形速率基本在控制值范围内,洞内拱顶下沉最大周累计变形量为4.5mm(ZK299+580),变形速率为1.5mm/d,收敛最大周累计变形量为4.2mm (ZK299+600),变形速率为0.6mm/d。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总结汇编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总结汇编

xxxx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隧道工程概况本合同段隧道工程为xxxx 隧道,起点位于xxxx ,终点位于交界口村,全长2889 米(左右幅合计)。

隧道工程施工是本合同段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二、监控量测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安全可靠的眼睛。

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安全,进行科学严谨的监控量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 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作为初支初喷层,紧跟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应在开挖后2-4 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1、施工监测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2、监测实施原则(1)监控工程安全与改进设计、指导施工相结合,以监控工程安全为主。

(2)监测将侧重地质条件差、结构受力复杂及工程薄弱环节等重点部位,并将各监测项目的测点(线)布设在该部位,设置成重点监测断面。

(3)将重点监测断面与一般监测断面、临时监测断面相结合,以重点监测断面为主。

(4)选用稳定、可靠、新型、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

(5)所选择的监测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获得的观测资料能够满足反馈施工设施、综合评价工程的工作状态、预报和控制工程安全等要求。

监控量测工作汇报

监控量测工作汇报

监控量测工作汇报第1篇: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依据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7隧道施工设计图;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

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总第12期(2013.8.24-2013.8.30)检测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限公司2013年8月30日目录1隧道概况 (1)2使用仪器 (1)2.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1)2.2拱顶下沉 (2)2.3水平净空收敛 (2)2.4围岩体内位移 (2)2.5围岩压力 (3)2.6钢架内力及外力 (3)2.7钢拱架应变 (4)3监控测量施工管理 (4)4监控量测成果 (4)4.1×××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成果统计 (4)5本周结论及建议 (8)5.1本周结论 (8)5.2施工建议 (8)6每日量测数据及图表附录 (9)6.1监控数据附表 (9)6.2监控数据附图 (11)1隧道概况隧道位于×××境内,隧道采用进出口段小净距、洞身段为分离式的平面布置形式。

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15+425~ZK16+245,长820m;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K15+442~K16+255,长813m。

隧道左线设计纵坡-0.8%、-2.5%,分别长809m、11m;隧道右线设计纵坡-0.9%、-2.5%,分别长605m、208m。

表1-1×××隧道施工进度情况(截至8月30日)2使用仪器本周所检测的项目主要为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钢架应力、围岩压力,所使用的仪器主要为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数码相机等。

具体仪器设备见表2-1。

表2-1仪器设备一览表主要包括工作面地质观察和已施工段支护状况观察,工作面地质观察包括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及状态、地下水分布情况。

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对地质和支护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已施工段支护状况观察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

观察中发现异常情况,详细记录发现时间、地点和内容。

隧道监控监测报告

隧道监控监测报告

隧道监控监测报告
(1)数据采集及处理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过程要求快速、全面、准确。

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数据采集,每次测试前先掌握上次测值,测试时严格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测取的读数纪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原始纪录表中,同时记录下当时的施工情况,测量监测断面距掌子面的距离,及本次量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测试人员应对测试数据负责,并在原始记录表中签名。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按照由浅入深,先定性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每次测试后,测试人员首先将测值与上次测值对比,发现异常情况,排除操作失误后立即上报;每次测取的数据立即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与前期数据进行对比,绘制时间发展曲线和空间分布曲线,预测后续发展趋势;对于重点部位、异常部位,开展专门的综合分析处理。

①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②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③由于量测的偶然误差所造成的离散性,绘制的散点图总是上下波动和不规则的,因此必须进行数字处理才能获得合理的典型曲线,并以相应公式进行描述。

(2)报告提交
正常情况下,每次爆破后,监控数据实时进行整理,且每日提交一次监测简报,每月提交一次月监测汇总报告。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电话及时告知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等有关各方,并当天出具监测简报;对于重点部位、异常部位,及时开展专项监测分析,及时递交专项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永高速公路泉州段(永春至永定)A2合同段吴同山隧道
施工常规监控量测工作报告
(2011.6.19~2011.8.31)
施工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单位:华侨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2010年9月1日
莆永高速公路泉州段(永春至永定)A2合同段吴同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汇总报告
目录
一、监测工作概况 (1)
1.1隧道施工进度 (1)
1.2监测工作量统计 (1)
1.3监测到的异常情况 (2)
二、量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2)
2.1地表边坡 (2)
2.2周边位移 (3)
2.3拱顶下沉 (4)
三、下一旬的监测工作计划 (4)
四结论与建议 (5)
附图一: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地表沉降曲线(附图1-9) (6)
附图一: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初衬周边收敛曲线(附图10-15) (9)
附图二: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初衬拱顶下沉位移曲线(附图16-21) (11)
监测项目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林丛谋
监测组组长:黄智波
本次监测人员:周发亭,刘勤,邓成豪
一、监测工作概况
1.1 隧道施工进度
从2011年6月19日至2011年8月30日,吴同山隧道施工进度:
吴同山隧道左线出口端施工进度:开挖里程ZK11+372至ZK11+322(共50.0米),初衬已完成。

二衬未施做。

吴同山隧道右线出口端施工进度:开挖里程YK11+372至YK11+338(共34.0米),初衬已完成。

二衬未施做。

1.2 监测工作量统计
截止2011年9月1日,根据施工进度及监测大纲要求,已布置完成监测断面如下表所列。

表1 已完成监测工作量
1.3 监测到的异常情况
通过对吴同山隧道出口地表仰坡及洞内周边位移、拱顶下沉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及日常巡检,洞口边坡稳定,洞内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变形较小,隧道无异常情况。

二、量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为了方便叙述和分析,报告作如下统一规定:“+”表示拱顶下沉测点向上变形、收敛变形向洞内伸长,都以“+”表示;反之则为负,以“-”表示。

2.1 地表边坡
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出口地表边坡测点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出口地表边坡测点布置示意图其具体变化情况见表2
表2吴同山隧道出口地表边坡测点位移表
向垂直隧道轴线方向,沿重力反向为正。

△Y —隧道轴线方向位移增量;△X —水平垂直隧道轴线方向位移增量;△Z —竖向垂直隧道轴线方向位移增量;S —合矢量位移增量,S =。

2.2 周边位移
吴同山隧道周边位移测点布置图如图2所示。

图2
具体变化情况见表3及(附图10-15)
表3 吴同山隧道初衬周边位移监测汇总表(单位:mm)
2.3 拱顶下沉
吴同山隧道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图如图2所示。

其具体变化情况见表4及(附图16-21)。

表4 吴同山隧道初衬拱顶下沉汇总表(单位:mm)
三、下一旬的监测工作计划
监测组将根据监测计划和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布置各断面的监测元件。

对已经布置的
监测断面例行监测,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并反馈给相关各方单位。

下一旬的监测工作具体计划见表5。

表5 下一旬计划布置的监测断面
四结论与建议
2011年6月19日至2011年8月31日,我监测组对吴同山隧道监测数据分析,结论如下:1)洞内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都在持续,各断面均已呈现明显收敛趋势,变形速率较小,变形趋势较为稳定。

除靠近掌子面的断面受施工影响,前期变形速率较大,但已有逐渐变缓趋势。

其它未发现异常情况。

2)隧道内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各测点在2011年8月8日按项目部要求重新布置,监测数据以8月8日作为起点观测数据。

3)建议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短进尺勤支护,及时做好初喷。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我监测组也将加大观测频率以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一: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地表沉降曲线(附图1-9)
附图1 附图2
6
附图3 附图
4
附图5 附图6
7
8
附图7 附图
附图9
8
附图一: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初衬周边收敛曲线(附图10-15)
附图10 附图
11
附图12 附图13
9
附图14 附图15
10
附图二:吴同山隧道左、右线初衬拱顶下沉位移曲线(附图16-21)
附图16 附图17
11
附图18 附图
19
附图20 附图2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