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法
《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
《法律与生活》-【口袋书】2022年高考政治答题模板1、关于民事活动的认识评价类试题解题方法(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背景,考查学生对特定的民事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2)解题方法:熟知民法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审读材料提取信息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涉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进行精准把握材料信息对应原则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结合原则判断分析判断材料中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会产生何种影响2、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
具体来看,题目往往以“A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 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综合评判。
(2)解题方法: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
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
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解答关于所有权的试题(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所有权的不同取得方式为背景,对某种物的所有权归属进行判断,以及阐释其背后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取得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维护自身的民事权利。
(2)解题方法:熟知不同物的所有权取得方式不动产与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对于动产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生活与法律》说课稿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生活与法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生活与法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辩一辩、议一议、采访、案例分析、情景与对应的法律连线、讲法律故事等活动,还安排了阅读角和相关链接,让学生感受法律的作用。
本课共设计了三个板块:“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
“生活与法律”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二、说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经过五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的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生活。
他们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
小学生普遍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通过网络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可借此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激发他们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三、说教学目标1.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案及反思
6.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存在哪些行政部门,各有什么职责,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职能。
教学反思
教材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为其后学习法律分类打下基础。
2.利用主持人的提问,引导学生说一说与法律相关的个人经历和故事,分享家人、亲戚在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让学生认识到所有人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
3.教师补充“约法三章”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三种犯罪行为,再补充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让学生了解刑法从古至今都维护着社会安全与稳定。
4.结合第7页的保险合同和土地承包合同的材料,简单讲授合同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法调整日常生活秩序。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案及反思
第2周
星期二
学科
道法
年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年级
班级
3班
授课内容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
课前准备
课件
执教者
王老师
教学
目标
1.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3.运用相应法律解决问题。
教
与
学
设
计
1.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法律,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体会法律调整关系的广泛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2《生活与法律》
学习与思考
1.你家人(或亲戚)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有哪些? 2.刑法的性质及其作用是什么? 3.民法的性质及其作用是什么? 4.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 5.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是什么?
畅所欲言
你家人(或亲戚)工作和生活中涉及的法律有哪些?
畅所欲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课堂总结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
生 活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性质及其作用
与
法
律
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 )生活,处处都有法律 的身影。 2.刑法是规定犯罪和( 刑罚 )的法律。 3.(民法 )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 系。 4.(行政 )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 5.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 功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刑法的作用: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观察与思考
什么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房屋? 你对合同了解多少?
新知讲解
民法的性质: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民法的作用: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 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合同主要条款包括:买方和卖方的名称,买卖商品的数量、质量,商品的 价款,交款的日期,支付货款的方式,违反合同的责任,争议的解决方式 等。签订平等、互助的合同,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买卖行 为的顺利进行。
生活与法治的关系
生活与法治的关系生活与法治的关系引言法治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关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生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生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非常重要。
1. 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是每个人都会涉及到的领域。
了解婚姻家庭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权益。
2. 劳动合同法:工作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了解劳动合同法可以帮助员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第二部分法治对生活的影响法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维护公正和公平:法治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公正和公平。
2. 促进经济发展:法治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有在一个有良好法制环境下的国家,才能吸引更多投资和创新。
3. 保障个人权利:法律是保障个人权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维护自己的财产、自由、安全等权利。
第三部分生活对法治的影响生活对于法治同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维护法治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1. 遵守法律: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
只有当每个人都遵守法律时,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繁荣。
2. 参与公共事务:参与公共事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实现民主和法治的目标。
3. 倡导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每个人都应该倡导和传承这种精神。
结论生活与法治是密不可分的。
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参与公共事务,并倡导法治精神。
现代生活与法律智慧感悟作文
现代生活与法律智慧感悟作文在咱们如今这个快节奏、充满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法律就像是一位无处不在的隐形卫士,默默地守护着咱们的生活。
想想看,每天咱们一睁眼,各种法律规定就开始在咱们的生活里“站岗放哨”。
比如说,出门上班,路上的交通规则那就是法律在指挥交通,让咱们能安全又有序地到达目的地。
要是没有这些规则,那马路上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大家都横冲直撞的,谁也别想顺利出行。
再说说买东西,咱们都知道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这可太重要啦!要是买个东西质量有问题,咱们就能理直气壮地找商家理论,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然,花了冤枉钱还只能吃哑巴亏,那多憋屈呀!
还有工作的时候,劳动合同法保障着咱们的劳动权益。
老板不能随便欺负咱,加班得给加班费,不能无缘无故就把咱开除了。
有了法律撑腰,咱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底气。
现代生活中,法律可不仅仅是那些生硬的条文,它更是一种智慧。
它教会咱们怎么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护自己,也告诉咱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就像给咱们画了个清晰的“游戏地图”,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活动,咱们就能玩得开心又安全。
法律也不是万能的魔法棒,一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时候,咱们得主动去了解它、运用它,才能真正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
不然,法律就在那儿,咱们却不知道怎么用,那不就白瞎了嘛。
所以说呀,在现代生活里,咱们得和法律做好朋友,多学点法律智慧。
这样,咱们就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走得稳稳当当,不摔跤,不吃亏!让法律成为咱们生活的好帮手,一起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有关生活与法律毕业论文
有关生活与法律毕业论文包括法律规则与法制秩序在内的传统中国的人间秩序,是因应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而来的外在措置,服务于这个族群的人世生活,并随其人生态度的因革而损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与法律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活与法律毕业论文范文一:制约与解释生活场景对法律生命的考量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对秩序的依赖是和谐生活的当然要求。
无论是家庭生活、工商业活动、社会教育,乃至星际探索,都倾向于安全的、有序的、可预期的和有组织的世界。
美国法哲学家博登海默敏锐地发现:“对历史的研究似乎可以表明,有序生活方式要比杂乱生活方式占优势。
”人的理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深刻的锤炼,发现法律是良好秩序的孵化器。
现在,法律已经不再藏至官府,威严莫测,而是深人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作为社会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法治社会中无孔不入。
权利与义务作为双刃剑。
成为法律真切的表达形式。
唯物论认为,存在只是一个过程,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强弱不同。
法律也是如此。
在人类文明走向更高发展阶段的今天,法律已经具备了“类人”的品格,成为人们的精神权威。
法律的统治成为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
在中国,依法治国已成为从“居庙堂之高”者到“处江湖之远”者的共识,法律正在恢复它的原色,其作用正在得到更大的发挥,其权威正在得到更大的彰显,其生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但是,法律的发展之路荆棘密布,人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关注并考察人的生活场景——即法律赖以存在的语境,培育法律深厚的生命力。
一、生活场景中法律的生命人生如戏是许多哲者的感慨,可以说法律也是一场真实的戏剧,它的舞台便是由人的生产与生活、交往与沟通所构成的生活世界。
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行动得以展开的外在环境,无论是喜与怒、哀与乐、光荣与梦想、傲慢与偏见,都在其中粉墨登场,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都发生在其中。
人的生活世界是生动的、具体的,也是变化的,是法律这幕戏剧上演的具体场景。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讨论一个与法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法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法律的定义与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章节主题为《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法律的定义与作用: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2.生活中的法律实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一些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举例:讨论法律与道德在处理诚信问题上的异同。
-学生的法律权益:明确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特殊保护,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课件(共44张PPT)
老人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保护。
前几天,小明去照相馆拍了几张照片。但今天他发 现这家照相馆将他的照片放大了摆放在门口做广告宣传。 小明非常生气,因为这根本没有经过他本人的同意。于 是他与照相馆负责人交涉,要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赔偿、 道歉,但这位负责人却毫不理会。小明应该怎么处理这 件事情?
2
3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
1、“世界是个小天地,小小的天地太拥挤,你有 你的性格,他有他的脾气。”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当今社会人口众多,住房拥挤,个人生活的 空间显得狭小 B.人们之间发生纠纷和冲突在所难免 C.每个人的性格和脾气是不同的 D.生活的空间太小,因此每个人的个性发挥不 出来
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学校:
交通: 道路交通法
出版: 版权法、著作权法
治安: 治安管理条例 民事纠纷: 民法 行政纠纷:行政法 犯罪: 刑法
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
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
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
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权利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法律离我们太远啦,我
们初中生只要在学校遵 守校纪校规就行了!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做每件事都不能脱
离法律。
饮食: 食品安全法
购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 婚姻法 家暴: 反家暴法、妇女权益保护法 财产: 继承法
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 教师法、劳动合同法
我来说说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生活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有所交集。
我在与法律的接触中,深刻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确保了社会的正常运行。
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社会将会陷入混乱和无序。
因此,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法律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法律的最大特点是公正无私,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益和利益。
法律中规定了人们的自由、财产和尊严等各个方面的权益,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权益。
正是法律的存在,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再次,法律是道德的辅助。
法律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它在某种程度上强制人们遵守道德规范。
虽然道德和法律并不完全一致,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法律作为一种外在的约束,能够对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从而推动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另外,法律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法律是制定和执行人员的产物,其中难免会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有时法律的规定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也要反思法律的局限性,积极参与到法律的改进和完善中。
最后,法律的规则需要我们主动去学习和了解。
只有了解法律,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法律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变化。
总之,生活与法律是息息相关的。
法律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正义,守护了公民的权益和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准绳,合法合规地行事。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法律的不足和局限性,积极参与到法律的改进和完善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的概念: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
法的外延是指适合于法这个概念的一切对象。
法的内涵是反映于法的概念中的法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法的特征:一、法是为人们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二、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三、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四、法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五、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法的本质:一、法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法最终决定于社会生活条件法的要素的含义法是由若干部分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构成法的整体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为法的要素。
法的要素的种类一是社会学派庞德的律令、技术、理想三要素说。
其中律令又包括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
二是新分析学派哈特的主要规则、次要规则模式。
主要规则是设定义务的规则,次要规则是授予权利或权力的规则。
三是新自然法学派德沃金的规则、原则、政策模式。
四是规则、原则、概念模式、这是中国法理学近年来归纳法的要素通常采用的模式。
法的价值价值价值是指与主体的需要、欲求具有相洽互适性的,从而受到主体的珍视、重视的事物所具有的性状、属性或作用。
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认为、希望法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性状和属性。
法的价值名目包括:“秩序”、“正义”这两大基本价值。
“秩序”,这是法的形式价值。
“正义”,这是法的实质价值。
在正义这一基本价值中,又包含安全、自由、平等、效率这四大主要价值。
法系的概念法系是西方学者根据各国法的特点、历史传统及其源流关系对法所作多的分类。
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和历史传统的,有着同一源流关系的法,就属同一法系。
民法法系民法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民法法系有三大渊源:一是古罗马法、二是《法国民法典》、三是《德国民法典》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期的法为传统而产生和发展的各国和地区的法的统称。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而法律则是规范这个过程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法律之间互动频繁,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法律的束缚和影响。
对我而言,生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约束和限制,更是一种保护和引导。
通过遵守法律,我体悟到了生活中法律的必要性和价值,下面我将就此发表我的见解。
首先,生活中的法律是一种保护手段。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旨在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正义的维护。
例如,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一起车祸事故,车祸发生后,保险公司根据法律规定,按责任比例赔偿了我们的损失。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它们揭示了法律的力量。
法律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广泛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宗教信仰和隐私等。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寻求保护和补偿。
其次,生活中的法律给予了人们应有的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存在使得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有序。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界限,对那些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这其中包括道德底线、公共秩序、经济活动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例如,不允许偷盗、诈骗和故意伤害他人等行为,这些都是法律明令禁止的。
遵守法律的规定和约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遵守法律,那么人们的行为将更加有序,社会将更加安宁。
再次,生活中的法律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它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范例。
法律教育人民诚实守信、公正正义,有助于培养大家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遵守法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何为大公无私、秉公执法,并在日常行为中形成了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同时,法律也对人们的言论和出版行为进行了管理和限制,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众的利益。
通过遵守法律的约束,我们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最后,生活中的法律是需要每个公民共同参与维护和实施的。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初二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法律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法律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而生活则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基础和载体,是法律得以实施的现实场景。
具体来说,法律对于生活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法律为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律规定了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让人们在生活中有一个法律框架下的保障和规范。
2.法律为生活提供了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是指法律机构和法律工作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教育等服务,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生活为法律提供了现实场景。
法律只有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得以实施,才能为人民服务,而生活则是法律得以实施的现实场景,是法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的基础。
4.法律与生活的相互影响。
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修订往往会受到生活中的各种变化的影响,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也会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法律与生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1/ 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2《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2《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与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了解到一些法律概念,如宪法、刑法、民法等,但对这些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基本的法律知识。
2.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何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生活与法律
生活与法律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而法律则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生活与
法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
无论是我们的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
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比如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守劳动法,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在我们的娱乐活动中,我们需要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保障他人的权益。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也会受到法律的限制。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
行为中,如果违反了交通规则、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触犯了刑法等,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损害社会的利益。
因此,生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需要依法行事,遵守法律的
规定,保障自己和他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也需要依靠我们每个人的自觉遵守和配合。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不得以身试法,不得
触犯法律底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和法律的关系中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维护好社会的秩序。
生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维护这一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你有学习法律知识吗?在法制社会中生活,学习法律知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在法制社会站稳脚跟。
快来分享你的法律心得吧。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1我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然而许多人不懂公民基本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用法也有实际的必要。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了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学习教育法等。
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认识,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质的转变。
学习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参照课本,对照笔记,联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节目,感觉到在法制建设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
法律知识是我们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
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由于我们专业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导致我们很少接触到能使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的知识。
而这门课很好的弥补了我们专业所缺乏的,并使我们的知识视野扩大。
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很有好处。
比如:在找兼职做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
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与法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活与法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常见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法律的作用和影响。
2.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视听教学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法律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法律的思考,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2. 呈现(15分钟):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3. 情境模拟活动(25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扮演一场小型法庭审判的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影响。
4.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进行归纳。
第二课时: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个人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的思考。
2. 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如婚姻法、劳动法等,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法律的具体应用。
3. 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选择一个个人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小组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解决办法。
5.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法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的理解。
第三课时:常见的法律知识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重视。
2. 视听教学(15分钟):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如交通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你有学习法律知识吗?在法制社会中生活,学习法律知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在法制社会站稳脚跟。
快来分享你的法律心得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生活与法律的心得体会1林肯曾经说过一句话:“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这句话告诉我们法律与道德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从古至今世界上没有亘古不变的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法律。
法律与道德是不断的变化与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考古学家威尔逊在周游世界的考察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在非洲一个原始部落中,部落里的人们发现经常有东西失窃,于是部落里的组长召集全族人开会:“为了使我们能继续保持安宁与和谐的生活,我以全族族长身份下令,偷窃者一旦被捉住按部落规矩将受到鞭打20下的惩罚。
”但是盗窃者依然我行我素,豪不听劝,族长依旧召令人们开会警告,但偷窃者还是继续行窃,族长忍无可忍召开第三次大会说:“偷窃者一旦被捉到将鞭打40下。
”有一日,有人报告说偷窃者已经捉到。
消息传开,人们各个都来到了广场,看看谁是偷窃者。
当大家看见偷窃者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偷窃者竟然是族长年迈的妈妈。
但是族长却履行诺言代替自己的母亲鞭打了40下。
而这件事告诉我们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族长既履行了法律也完成了一个人的道德所在,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对母亲的孝道。
所以说法律与道德是不能分开的。
若一个国家具有法律,而没有道德那么统治这个国家的国主一定是一个暴君,例如秦国的秦始皇由于他的专制统治,使百姓们民不聊生,痛苦不堪。
若如果只有道德,那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法律与道德是不能分开的,而且他们应该相互合作。
那么这个国家才能繁华昌盛经久不衰。
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公民我们应该遵纪守法、发扬社会的道德、传递正能量。
道德在我们的心中,法律在我们的身边。
遵法守法、道德做人我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法
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发的年代。
国家十分关注我们的生活。
这些年,党一直加强对我们的法制教育。
法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从的责任,是规章,纪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正是古人对后代的告诫与教育。
约束力则是普遍存在的。
小到家规,大到国法;这些都是对我们的约束,管制。
如果失去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规矩,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无法想象。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却自我感觉已经是大人了,喜欢独来独往,而有时却有怀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因此有些学生喜欢拉帮结派,重‚感情‛,讲‚义气‛,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无法无天,强行索取他人的个人财产,发生与他人斗殴,一句话说不对就拳脚相加,打得你求饶为止。
这就像是地痞流氓。
当他们在家庭、公共场所遇到社会难题时,只相信自己,过于信任自己的狐朋狗友,而不听家长老者的劝阻,遇事不冷静,行动不计后果,喜欢‚先动手‛,‚后动脑‛,事过之后也没任何反应,知道冷静下来发现出了大祸才惊慌失措,痛恨不已。
也有些人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之中,因没钱玩游戏,常常干出不可饶恕和难以想像的事情来。
让自己的花季在不懂法的盲区过早地凋零。
我们要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使自己
避免犯错误。
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法同行。
一、法带给人们安定的生活
提起法律,就应该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正是因为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有条有理:正是因为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法律带给我们的安乐。
可以说,强大的约束力,正是一个社会是否能安定的根本。
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了解法律的章程。
我国犯罪案例中,有部分犯罪并非是故意为之,而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不深刻而导致的:2010年11月14日,湛江东方八所一小学三名学生外出购物,被五名少年挟持到一块菜地进行殴打并捆绑搜身抢劫到22.5元用于上网玩水果机。
嫌疑人于2010年11月18日,被东方警方抓获。
其中最大的15岁,最小仅有12岁。
据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阿涛’交代‚我们真的不知道这是犯法,没钱上网,吃饭了,就去找那些农村来上学的学生要钱‛可见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所以学习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作为新一代的进步青年,我们要做到熟知法律。
将其化为护盾,化为利剑,成为我们立足的基石。
学校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课。
同学们能从中学会不少法律知识,知道什么是法律,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了如
何守法,如何面对周围的突发事件……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要我们时刻遵守学校、社会制度,教育我们怎样才是正确的,下次如何避免……
在这个法治社会中,虽然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总还是有那么一群人出于各种缘由触犯了法律。
这时候,法律的威严就显露了出来,如罚款,拘留,监禁等。
遵纪守法并不是对人的约束,而是一种强大的保护。
我们在一条条规则中生根发芽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着面对社会毫无抵抗力的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组成了我们人生路上的一道道护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着我们生活的舒适程度。
二、法与自由
法又是这样一种社会规范,当它被忽视或违反时,享有社会公认的特许权的个人或团体,通常会对违反者威胁使用或事实上使用人身的强制。
这样的规范正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自由。
有人觉得遵守公共秩序,让他们失掉了很多自由。
例如,‚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法律规定的,人人都知道,可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这样,法律就起到了它的作用。
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当纠纷的出现也意味着法律的到来。
它可以合理解决事故,可以让一切平息。
没错,如果没有人违反
法律,就没有事故的出现,也就不需要法律的制裁。
这里面有着很奇妙的关系。
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
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必须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
可以说,遵纪守法是每个人脑海里都应该有的原则,因为它对我们是利大于弊的。
虽然它限制了人民的自由,但限制的部分是完全符合常理的,是让我们生活更加自由与舒适的前提。
我们有必要遵纪守法,更有责任遵纪守法!
三、法与情
‚依法治国‛是近年来的热点。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最根本的措施便是实行法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情理与法制的碰撞比比皆是。
2015年全国卷一卷‚女儿打电话举报父亲高速上打电话‛,便是对‚情与法‛的辨证考查。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
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 美元。
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
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
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所谓的道德的崇高和情谊的深重来衡量法律的公正,以为道德所赞赏的,感情所趋向的,便也应是法律网开一面的。
于是我们把那些‚身负血海深仇,手刃杀父仇人‛的无理举动叫做‚侠义‛,为那些‚丈夫刻伪章救妻‛、‚官员挪公款救猫‛的非法行为‚正名‛为‚真爱‛。
可我们忘了,忘了社会制定法律的初衷正是以一纸契约守护公正,让‚惩恶扬善‛的人心所向成为现实。
唯有法律,能以凌驾于道德与感情之上的姿态,冷静地推知事件的前因后果,公正地决断人间的是非善恶。
我们正是仰仗法律镇守山河,保民安康,护国无恙。
而可笑的是,我们现在却是一面渴望着法律来伸张正义,一面又抨击着法律的不近人情。
情与法的微妙关系在中国也同样存在,立法者也在考量之中。
在亲情伦理上,大多数人的内心仍然是排斥亲人举报的。
因为家庭是每一个人最能放松,也最具有安全感的港湾,亲人之间相互举报势必会给家庭成员间带来信任危机。
作为我国古代法律重要原则之一的‚亲亲相隐‛制度,就是因其以中国人认可的人伦亲情为基础,才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虽然现代法制并不坚持‚亲亲相隐‛,但现代法制亦不排除从人性与伦理价值的层面分析和考量法律问题。
例如,
在立法上,我国《刑事诉讼法》就有‚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法的无情亦是有情,是对更多人的有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一个人,不论其职位或社会地位如何,都必须服从普通法,服从裁决或普通法庭。
法律,要靠我们大家自觉遵守。
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别让你的情绪冲破法律框架,别让你我的权利受到无情践踏。
我们需更有敬畏之心,既抱有善意,又充分尊重法律,如此进步的终将是整个社会文明。
愿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健康生活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