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与试验练习题及答案2--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知识试题及其答案

基础教育知识试题及其答案

基础教育知识试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指教育部门为全体儿童和少年提供的,以普及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发展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阶段。

2. 基础教育包括哪些阶段?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3. 幼儿园教育适合什么年龄的儿童?
幼儿园教育适合3至6岁的儿童。

4. 小学教育适合什么年龄的儿童?
小学教育适合6至12岁的儿童。

5. 初中教育适合什么年龄的学生?
初中教育适合12至15岁的学生。

6. 高中教育适合什么年龄的学生?
高中教育适合15至18岁的学生。

7.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普及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发展创造能力,
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8. 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语言
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9. 基础教育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基础教育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素质评价等。

10. 基础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质量,包括教师素质、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等因素的综合提升。

11. 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提升人才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以上是基础教育知识试题及其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试验考题及参考答案

20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试验考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6月基础教育改革与试验试题一、名词解释答题要求:1(25.0)题目:如何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复杂性?答案:参考答案:(1)基础教育改革面临问题的复杂性;(2)改革目标的复杂性;(3)改革过程的复杂性;(4)改革主体利益的复杂性。

2(25.0)题目:如何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特殊性?答案:参考答案: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相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1)在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方面,表现为改革的文化价值观的社会本位特色、改革面对的社会教育观功利取向、改革利益的多面性等;(2)在教育改革的教育环境方面,表现为当代中国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教育改革的巨大外在社会压力等;(3)在教育改革的理念方面,表现为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培养目标转向注重个体协调发展、教育模式的转型等。

3(25.0)题目:试述基础教育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答案:参考答案:首先,任何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社会改革必然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其次,教育改革为社会改革提供一定的人力、知识资源等,能更好地加速社会的改革。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初级阶段,与其他教育相比,对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意义,具有更为根本和综合的作用,它为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提供双重基础。

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一定要放到特定的社会改革背景下去分析,方能洞悉其动因与走向。

4(25.0)题目:试述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

答案:参考答案:我国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可以概括为基础性、普及性、人本性。

基础性强调其实施的是最起码、最必需的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普及性是指它要面向每一个适龄儿童;人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所有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人。

三个本质属性决定和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基础教育有关政策的制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题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C)。

A.信息社会提出的挑战 B 我国加入WTO提出的挑战C.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10瑞安真题)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4.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6.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8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是:(B)A.1949B.1999C.2000D. 20019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为主。

(D)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D. 综合课程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

(B)A.校本课程B. 综合实践活动C.分科课程D. 综合课程11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

(C.)A.甄别性评价B. 选拔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 终结性评价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C.)A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B.充分地传授知识C.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B)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多元智能14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

《教育学》--第四章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教育学》--第四章2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教学思想
应试教育的信仰是“容器理论”,把学生头 脑当作知识仓库,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这种教学完全以升学为目标,考分就是评判学 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受 到完整人的教育的机会。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要以开发智力为重。这种 教学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主 张知识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教学是 贯彻德、智、体诸方面要求的基本渠道;教学 质量的高低是以现代人的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 展为衡量标准的。主张 “完整人”的教育,注 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人生智慧和人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 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 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 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 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 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
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 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 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 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 民族地区的特点。
二是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自古以来,只要有选拔存在,就有考试
存在。“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教学活 动的唯一目的,考什么,教什么,学什 么,最终导致学生的片面、畸型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而素质 教育则把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业的 一种重要手段,注重全面发挥考试的功 能,追求考试的正面导向,使之服务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结构

应试教育是单渠道的。强调以课堂教 学为中心,只抓课内不抓课外。教学方 法一般是讲、练、背、考。而素质教育 则是多渠道、多层次的,课内与课外两 条渠道并举。课内强调少、精、活、讲、 评、练,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打 好基础,促进发展;课外以学生的自学、 动手实践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 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50题)1、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A.班级例会B.主题班会C.常规班会D.生活班会【答案】 B2、学“角”这一概念,对“纯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答案】 B3、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粘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 D4、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

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撰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 A5、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A.层次性B.等量性C.等价性D.主次性【答案】 C6、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选修课程【答案】 D7、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由()提出来的。

A.布鲁巴奇B.波斯纳C.布鲁纳D.科顿【答案】 B8、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A.创造性B.趣味性C.自主性D.组织性【答案】 C9、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A.自然资源B.校内资源C.社会资源D.个体资源【答案】 C10、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A.基础性B.普及性C.科学性D.发展性【答案】 C11、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答案】 C12、某版教科书《词五首》课后有这样一段文字:词是唐五代时期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乐府”“近体诗”“长短句”等。

这段文字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选文系统【答案】 B13、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答案】 A1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新课程改革(练习题)

新课程改革(练习题)

12.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__D___. A: 知识、技能和方法 B: 情感、态度和价值 C: 知识、技能和情感 D: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 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 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 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 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转变.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_的课程评价. A: 强调学生会学习 B: 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 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 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 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7.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搜集资料加以分析解 决的学习方法是____B_. A: 接受学习 B: 研究性学习 C: 合作学习 D: 网络化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 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发明 创造的工具的一种学习方式.
9.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 中阶段设置____C_的课程.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 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 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 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服务.
10.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__C___. A: 加强德育 B: 发展智力 C: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考试题

课程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考试题

课程教学改革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试一、判断题(每题2分)1.语文素养是对语文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正确2.语文素养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3.古代教育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社会教育。

错误4.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莱茵的四段教学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错误5.语文独立设科是在1904年。

正确6.“三阶六步”中的“三阶”是指感知、理解、创新。

正确7.绝大多数的汉字的字形结构限于6种。

正确8.“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和近代最成功的蒙学教材,它们分别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正确9.书信是应用文教学的重点,书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5个组成部分。

正确10.语文教学论的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错误11.语文教育的内容以道家经学典籍为主体。

错误12.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

正确1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错误14.新语文课程目标提倡合作学习学习方法。

错误15.1906年梁启超创办长沙女子学堂,蔡元培.梁启超等提议将国文改为国文。

正确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16.《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b)的形成与发展。

A.语文素质B.语文素养C.语文能力D.语文知识和能力17.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d)。

A.教材和大纲B.课程标准和教材C.教材和学生D.课程标准和学生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c)的重要性。

A.习惯B.意志C.兴趣D.态度19.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a)。

A.于漪B.钱梦龙C.宁鸿彬D.上海育才中学20.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

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2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b)。

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B.自主、合作、探究C.独立思考、勇于探究D.自立、提问、研究22.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c)年开始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一、选择题1.人们普遍认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哪方面的人才?A.学科专业能力B.创新思维能力C.社会实践能力D.以上皆是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知识主导B.过程贯通C.学科融合D.因材施教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什么?A.素质教育B.职业教育C.体力锻炼D.文化传承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B.提高学生升学率C.全面发展人的素质D.传授学科知识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宗旨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B.提高学生应试能力C.实现教育公平D.培养高分低能学生二、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根据学生的________进行个性化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________的教育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生要具备________核心素养。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鼓励学生参与________活动。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有哪些?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列举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行后的成果。

5.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看法是什么?四、论述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首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倡导过程贯通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考试的结果,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45题)1、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成就感【答案】 A2、小亮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把各种解决逐一列出并加以尝试,最终找到一个最佳解法。

小亮的这种解题方法属于()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归纳式【答案】 C3、阳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

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继时型D.同时型【答案】 A4、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绘画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答案】 A5、“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答案】 D6、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情操【答案】 B7、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A.从幼儿园到初中B.从小学到初中C.从初中到高中D.从小学到高中【答案】 D8、()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 B9、(2021年下半年真题)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对哪一关系的争论?()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B.知识与能力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答案】 B10、“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社会化D.实质教育论【答案】 B11、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区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根本标志的德育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教育连贯性原则【答案】 A12、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答案】 B1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疏导原则【答案】 A14、下列有关感觉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B.感觉是认识的起点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D.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答案】 C15、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练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练习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这一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经验习得B.教学科目C.预期学习结果D.社会改造 2.下列不属于课程特点的是( )。

A.普及性B.基础性C.全面性D.科学性 3.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来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这是指( )。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任务D.课程目的 4.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的是( )。

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C.学科知识及其发展D.课堂管理的需要 5.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开发 6.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 7.(2012年真题)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深入浅、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逐步扩展。

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螺旋式B.单一型C.活动型D.直线型 8.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为( )。

A.教学标准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D.课程标准 9.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标准,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是( )。

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10.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科书 12.在我国,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取( )。

A.认定制B.国定制C.审定制D.选定制 1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河南招教考试第二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

河南招教考试第二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

河南招教考试第二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一、单选题4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包括( )A.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46、新课程强调问题意识,在教学中以问题纽带的教育的内涵是:A 教室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B 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C 重视问题解决D 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4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应做到:A 传授丰富的知识B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 完全遵从学生自由发展48: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着眼点是()A.教师的发展B.学生的发展C.评价过程化D.课程综合化49: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定()A、先进的教学观念B.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50:建立日常交往基础上的, 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世界,称为()A.科学世界B.儿童世界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5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2、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A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B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C以学生发展为本D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3: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 )A.尊重赞赏B.教书育人C.合作反思D.帮助引导54、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D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55、关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说法是: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B 从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C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56:围绕《多变的风》这一主题,幼儿园教师设计了课程目录树,整合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活动。

(教综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

(教综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答案】D【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把学科知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C【解析】《纲要》规定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答案】B【解析】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是教学评价调控功能的体现.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答案】D【解析】教学评价必须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发挥其评价功能.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答案】D【解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形式.总结性评价注重总体分析,对教学效果做出最终怕段;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注重细节分析,在于发现问题,改善教学.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答案】C【解析】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B【解析】相对评价能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相对位置.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定量评价不对评价作质的分析.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不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级 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B【解析】绝对评价是将被评价对象与事先确定的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是否达到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12.下列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B.测验是常用的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插入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C.档案袋法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反思、论文等D.调查法是指有冃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的资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方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对被视察对象进行的观察.1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D.评价数据应该釆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答案】D【解析】运用先进的技术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高可信度.14.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査问卷的设计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D.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答案】D【解析】在评价反馈阶段不应该把评价结果公布于众.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 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对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B.③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16.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由()提出的.A.奥苏贝尔B.波斯纳C.布鲁纳D.皮亚杰【答案】B【解析】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是通过增长经验和反思教学得以实现的.17.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随之()A.降低B.提高C.不变D.视具体情况而定【答案】B【解析】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要随之提高,这是必然趋势.18.()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A.教育实践课程B.普通教育课程C.学科专业课程D.教师专业课程【答案】D【解析】教师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19.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A.学前教育B.终身教育C.继续教育D.校本教师培训【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20.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A.伙伴关系B.合作关系C.互补关系D.附属关系【答案】A【解析】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时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2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答案】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C.®®®D.®®【答案】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硏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硏究阶段一反思阶段一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解释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段【答案】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2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2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答案】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2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3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填空题】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谗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2.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系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3.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4.建立校长、紡帀、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介的重要内容,首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5.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冃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7.国家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教材审查制度、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教材供应制度、教材试验制度、教材评价制度、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奖惩制度和教材申诉制度.8.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9.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1.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増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宏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2.谖程标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3.幼兀园教直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扁能够达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坦邑空华评价制度.16.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17.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瞄—课程资源和幽二课程资源.18.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19.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0.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优先性原则,其二适应也原则.21.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2.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是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23.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改革成为政府行为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24.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体现陞、民主、科学的工作思路.25..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26.新课程的三维@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7..综合实践活动在管2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30.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31.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32.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成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3.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学习三级课程管理.【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2.课程的要素来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3.实施课程的必要或直接条件: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志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善等要素,属于课程实施条件.4.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5.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6.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料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7.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査、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8.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9.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10.发展性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11.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结束之后,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成绩,做出结论,或者评定措施的有效性.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到目标的程度.12.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13.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1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5.课程结构: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16.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7.课程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巳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査、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18.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9.成长记录袋: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20.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简答题】1.新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答案】(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答案】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设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尽人满意,师生之间冷漠, 缺乏沟通.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以下努力:10(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3)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案】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5.转变学习方式充竟意味着什么?【答案】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爱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的根本转变,学习不是一中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7.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答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8.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应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试题

新课程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新课程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6、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7、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8、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9、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0、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1、新课程倡导的具体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4、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5、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17、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18、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练习题二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练习题二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练习题二一、填空1.国际初等教育教师教育培养较为典型的课程方案一般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学士学位课程,基本上由三类课程和教学实践(实习)构成。

这三类课程是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术性课程。

2. 1985年,全美科学技术教育理事会发表了名为《普及科学——2061 计划的报告,总结了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分析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3.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 .《教育补助金法案》。

这是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或民间行为向国家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开始。

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

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4.1964年,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

这是德国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赶上其他发达国家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5.优化办学体制结构,形成多元化的、比例合理的办学体制结构是办学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理想结果,其关键衡量指标是各种办学体制之间的比例数和每种办学体制总的数量。

6.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以作为战后教育的根本大法,以应对“人造卫星的挑战”。

7.“生计教育”是由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S.P.Marland)1971年提出的,他指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的教育。

把中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小学属于“职业了解阶段”。

8.日本封建社会时期,初等教育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乡学、寺子屋和私塾。

9.从1905年到清廷被推翻5年多时间里近代初等教育的学制变革十分活跃。

其影响较大的学制主要有三个:《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

10.根据教育投资体制规定的内容可以得出,教育投资体制应由教育投资来源体制、教育投资来源体制、和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三部分组成。

其中,教育投资来源体制主要规范教育经费的来源、筹措以及由谁负担的问题: 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主要规范教育经费合理有效地分配的问题; 教育投资分配体制主要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

2、 199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要求。

3、课程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导引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程改革的可接受程度和成败。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5、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指出,如果从课程变革的复杂性来看,课程改革通常有五种类型:一是替代;二是交替;三是紊乱;四是重建性变革;五是价值观变革。

6、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7、霍华德.加纳德在《心智的架构》(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九个范畴:1.语言;2. 逻辑;3.空间;4. 肢体运作;5.音乐;6.人际;7. 内省;8.自然探索;9.生存智慧。

8、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

9、阿莫拉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派之父。

10、创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2、“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3、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而后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中都有过论述。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1、()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A.杜威B.洛克C.卢梭D.康德【答案】 B2、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 的反映。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答案】 A3、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A.教育论文B.教育年鉴C.教育辞书D.教育著作【答案】 B4、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A.摘录和画线B.分析和写标题C.分析和列提纲D.做笔记【答案】 A5、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服从取向B.寻求认可取向C.社会契约取向D.普遍伦理取向【答案】 D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答案】 C7、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B.决定研究的内容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答案】 D8、在考试中遇到了之前练习过的题型,属于()。

A.水平迁移B.远迁移C.近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 C9、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雅各布松D.埃利斯【答案】 D1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洛克【答案】 B11、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综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 D12、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认识【答案】 B13、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复式教学C.现场教学D.个别教学【答案】 B14、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新课改练习题

新课改练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练习题一、判断题1.教学不仅是课程传授和执行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

()2.新课程倡导的"体验课程”就是能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3.2015年山东: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5.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6.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7.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能积极地举手回答。

()8.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9.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老师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0.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

()二、选择题1.单项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于()年。

A.1999B.2001C.2002 D.20062.单项选择:我国最近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的时间是()A.1999B.2000 C.2001D.20023.建立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世界,称为()A.科学世界B.儿童世界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4.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5.在我国当前的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6.2016年四川单项选择:以下哪一项是我国课程内容改革的发展趋势()A.实现学科课程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B.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C.实现超越目标取向,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D.实现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调适取向和课程创生去向7.2016年河北石家庄单项选择:下列叙述中,不能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造能力8.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专业
本科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课程复习题B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我国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可以概括为基础性、__、人本性。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教育的
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__。

3.目前来看,教育办学主体主要由__、社会、个人三类主体构成。

4.校长负责制概念的四个基本组成要素是:__、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和教职工民主管理。

5.1983年9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__、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

1.普及性
2.教育公平
3. 政府
4.上级机关领导
5.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基础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1)进行国民素质教育,它面向全体国民,旨在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4分)
(2)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向高一层次的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生源,为学生生活、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3分)
(3)是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的重要时期,是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3分)
2.基础教育改革的决策原则是什么?
(1)公开原则。

(3分)
(2)合理原则。

(3分)
(3)客观原则(4分)
3.简述课程改革的四个阶段及其核心内容。

(1)1978—1985:课程秩序的恢复与学科课程主导地位的确立;(3分)(2)1986—1993:学校课程权力分化与结构多样化;(3分)
(3)1993—1998:新课程的孕育与全面展开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建设;(2分)
(4)1999年至今: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纵深发展。

(2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基础教育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首先,任何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社会改革必然对基础教育发展带来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10分)
其次,教育改革为社会改革提供一定的人力、知识资源等,能更好地加速社会的改革。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初级阶段,与其他教育相比,对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意义,具有更为根本和综合的作用,它为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提供双重基础。

(10分)
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一定要放到特定的社会改革背景下去分析,方能洞悉其动因与走向。

(5分)
2.如何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特殊性?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相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分)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1)在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方面,表现为改革的文化价值观的社会本位特色、改革面对的社会教育观功利取向、改革利益的多面性等;(5分)(2)在教育改革的教育环境方面,表现为当代中国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教育改革的巨大外在社会压力等;(5分)
(3)在教育改革的理念方面,表现为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培养目标转向注重个体协调发展、教育模式的转型等。

(5分)
思路清晰,论述充分可得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