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设参数法解应用题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 设参数法解应用题
例1: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12千 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 6千米。求这位运动员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上、下山的总路程÷上、下山所用的总时间
例1: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12千 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 6千米。求这位运动员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他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时。
例2:朋朋爬一座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时 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他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
设参数的方法通常用于解答的题目中
有一个重要的未知数量,但是结果却又不受 它的影响。
设参数常用三种设法:具体数量、字母、 整体“1”。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 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 平路和下坡的速度 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12米/秒,求他过桥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这里不知道房间的面积,能用设参数 法吗?
例5:周末程程在家里和妈妈一起扫地,如果单独做, 程程要15分钟,妈妈要10分钟。如果两人合作,多少分钟 可以完成?
设房间的面积是30平方米。 程程打扫速度:30÷15=2(平方米/分) 妈妈打扫速度:30÷10=3(平方米/分) 两人合作时间:30÷(2+3)=6(分)
汽车往返于A、B两地,去时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 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
设A、B两地的路程是240千米。 总时间:(240+240)÷48=10(小时) 去的时间:240÷40=6(小时) 回的时间:10-6=4(小时) 回的速度:240÷4=60(千米/时)
答:回来时的速度应为60千米/时。
(820+350)÷(10+5)=78
答:甲、乙两组数的平均数是78。
有两个班,每班的学生数相等。其中一个班平均每人9岁, 另一个班平均每人11岁,那么这两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设两个班人数相等,为1人。 (9×1+11×1)÷(1+1)=10(岁)
答:这两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10岁。
例5:周末程程在家里和妈妈一起扫地,如果单独做, 程程要15分钟,妈妈要10分钟。如果两人合作,多少分钟 可以完成?
例4:甲组数的个数是乙组数的2倍,甲组数的平均数是82, 乙组数的平均数是70,求甲、乙两组数的平均数。
例4:甲组数的个数是乙组数的2倍,甲组数的平均数是82, 乙组数的平均数是70,求甲、乙两组数的平均数。
设甲组数的个数是10个,乙组数是5个。 甲组数的和:82×10=820 乙组数的和:70×5=350 甲、乙两组数的平均数:
答:两人合作6分钟可以完成。
修一条公路,甲队需要30天,乙队需要20天,两队合作,需 要多少天?
设这条公路长60米 甲每天修:60÷30=2(米) 乙每天修:60÷20=3(米)
60÷(2+3)=12(天)
wk.baidu.com答:需要12天。
设参数的方法通常用于解答的题目中
有一个重要的未知数量,但是结果却又不受 它的影响。
设A、B两地的路程是120千米。 往返时间:(120+120)÷80=3(小时) 去的时间:120÷60=2(小时) 返回时间:3-2=1(小时) 返回平均速度:120÷1=120(千米/时)
答: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
例3:张老师开车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 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 时多少千米?
设上坡、平路、下坡的路程均是24米。 24÷4=6(秒) 24÷6=4(秒) 24÷12=2(秒)
(24+24+24)÷(6+4+2)=6(米/秒)
答:他过桥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
例3:张老师开车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 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 时多少千米?
上山时间:12÷3=4(小时) 下山时间:12÷6=2(小时) 平均速度:(12+12)÷(4+2)=4(千米/时)
答:这位运动员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时。
例2:朋朋爬一座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时 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他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
例2与例1相比,有什 么区别?
设参数常用三种设法:具体数量、字母、 整体“1”。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 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 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 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 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 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区别在于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上 山和下山的路程,而这个条件是 解答时必要的条件,怎么办呢?
例2:朋朋爬一座山,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时 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他在上下山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
设上山的路程是12千米。 上山时间:12÷2=6(小时) 下山时间:12÷6=2(小时) 平均速度:(12+12)÷(6+2)=3(千米/时)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 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 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 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 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 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 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 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 “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 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 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 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 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 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 小男孩。同学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