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股骨髁间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
股骨髁间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及治疗方案【概述】股骨髁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其对膝关节的影响有二:一为骨折错位关节面不平滑,可招致创伤性关节炎;二为内外髁不均衡取膝内翻或外翻,是下肢轴线失去正常。
因此对其处理原则是,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外伤史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皆可致股骨髁间骨折。
(2)伤部症状伤后膝关节不能活动,关节内积血。
(3)X线检查可显示髁部骨折移位情况。
2.分类诊断(1)单髁骨折股骨的內髁或外髁全髁骨折,另一半髁保持在原位,与胫骨的解剖关系不变。
单髁的后部可以为单独骨折,即髁的部分骨折成为一块游离骨块向上移位,常因膝部砸伤所致。
(2)髁间骨折为双髁骨折。
骨折线呈“Y”形或“T”行,亦可为粉碎型;其骨折机理多系沿骨折纵轴的直向暴力,向下压股骨髁部,遭受胫骨髁间嵴部的向上反力,如一个楔子致股骨内外髁骨折并向两侧分离。
【治疗方案】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髁间骨折要求是,早期采用手术解剖复位,清楚关节内积血及碎骨片,行坚强内固定,恢复完整的关节面及正常关节关系。
术后负压吸引,防止关节内积血,早期开始关节活动练习,防止粘连及僵硬。
治疗方法分以下几种。
1.对无移位骨折,可行牵引治疗或石膏固定治疗行牵引治疗者应该将患肢置于托马架上,在牵引中活动膝关节。
行石膏长腿固定治疗者,固定时间不可长于4周。
去石膏后练习活动膝关节。
2.单髁骨折的治疗內髁或外髁单髁移位骨折,选用膝前内侧或外侧切口。
选择2枚适当长度的松质骨螺丝钉,自髁的侧面关节外部分向另一髁拧紧固定。
对单髁后部骨折,切口远端应向后转,显露骨折块后,直视下复位,自后向前或相反以松质骨螺丝固定。
术后以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与伸直2周,拆线后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练习,直至骨折愈合前,患肢不能负重。
3.髁间Y形或T形骨折内固定的选择有几种:①以螺栓固定髁间,另以钢板固定髁上骨折;②将螺栓穿过钢板的下端螺孔固定髁间,钢板固定髁上;③用90°左右角状钢板,其髁部固定髁间,侧部干钉固定髁上,还可加用骨髁栓固定髁间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髁间骨折指内外髁上2cm及内外髁部骨折,是肘部严重的典型的关节内骨折,折线波及关节面。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肱骨髁间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肘部亦可造成。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1、伤后肘部疼痛,肿胀严重,有大片皮下瘀斑,有移位骨折,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部横径明显增宽,鹰嘴部向后突出,肘关节呈半伸直位。
2、内外髁部及髁上均有压痛,纵轴叩击痛(+),触之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肘关节功能障碍。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有相应症状。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和骨折类型。
五鉴别诊断(一)肱骨髁间骨折与肱骨髁上骨折鉴别伤后两者均有肘部肿胀瘀斑,有同样畸形,局部均有压痛,移位骨折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但肱骨髁间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压痛范围更加广泛,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影像检查肱骨髁间骨折波及关节面,关节面破坏,肱骨髁上骨折未波及关节面。
(二)肱骨髁间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伤后两者均有肘部肿胀瘀斑,肘后三角关系改变。
肱骨髁间骨折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肘关节脱位呈弹性固定。
影响上可作出明确诊断。
【证侯分类】一伸直内翻型肘伸直位受伤,伴有明显肘内翻应力作用,骨折块向尺侧及后侧移位,依损伤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一)Ⅰ°骨折髁间折线偏向内侧并向内上方延续,内上髁及其上方骨质完整,折块向肘后方移位。
(二)Ⅱ°骨折移位方向于Ⅰ°骨折相似,但应力较大,内上髁上方有一碟形三角骨折片,移位不大。
(三)Ⅲ°骨折内侧三角骨块完全分离移位,骨折不稳定,折端向内侧倾斜。
二屈曲内翻型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同时伴有内翻应力,骨折块向尺侧及前侧移位。
依损伤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一)Ⅰ°骨折尺骨鹰嘴从后向前将肱骨髁劈裂,肱骨髁关节面较完整,髁上部骨折线较高呈横断状,折线呈T型。
或类似伸直内翻Ⅰ°,但折块向前移位。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胫骨位于皮下浅表层,肌肉组织较少,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在外力撞击下受到损伤,而出现骨折,而骨折部位也极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
且胫骨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发生后易伤处感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
胫骨髁间棘是发生于膝关节内的骨折,前交叉韧带撕脱受损,关节移位明显,常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失效,未复位的骨折块导致伸膝时髁间窝撞击,导致伸膝功能受限,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存在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35-39]。
引发固定后并发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被有关。
新鲜的胫骨髁间棘骨折若漏诊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演变为陈旧性骨折,易发生骨块吸收,韧带挛缩,对治疗造成困难,所以一旦诊断应早期治疗,避免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Mckeever分型为Ⅰ型患者临床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则需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传统的膝关节切开手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以及骨牵引,创伤较大,难以处理合并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损伤膝关节周围封闭的软组织环境,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再损伤[41]。
虽然也能有效进行复位及固定,但因为手术损伤大,固定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膝关系的功能恢复[42]。
关节腔间隙小,操作空间窄小,直视下不易看清楚,应用关节镜则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关节面骨折不易复位。
传统手术治疗时,直视下手术切口大,且在术中需强行翻转踝关节,损伤胫腓前后韧带,易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障碍;而透视下复位因关节软骨不显影,术中无法清晰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整体情况,对于损伤无法清晰分析,而无法精准地整复关节面,如果出现骨折块压缩、骨折块对位不良等,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近年微创技术应用于胫骨髁间棘手术中,实验纳入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可直视复位,手术切口要小于对照组关节镜下视野好,能对整体的关节面情况和相关损伤进行了解,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胫骨平台骨折又称胫骨髁骨折。
属关节内骨折,多发于青壮年,后期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诊断依据]一、病史本病多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一)伤后患肢疼痛明显,移动肢体时显著加重。
(二)不能站立与行走,膝关节局部功能障碍。
(三)患侧膝部高度肿胀,可见皮肤瘀斑。
(四)胫骨平台压痛剧烈;(五)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六)伤膝可有内、外翻畸形,并可能有横径或前后径增宽,骨折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三、特殊检查浮髌试验阳性。
四、辅助检查(一)X线检查正位及侧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二)C T检查对确定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三)MR检查怀疑有复杂关节软骨或副韧带损伤者可给予MR检查。
[证候分类]Schatzker分类 Schnauzer(1987)将胫骨平台骨折按骨折形态和损伤程度将其分为6型,并提出了各型相应的治疗方法,目前被广泛采用。
Ⅰ型胫骨平台楔形骨折,常见于年轻人。
Ⅱ型胫骨外侧平台楔形骨折并平台负重区程度不同的压缩性骨折,压缩部位可以是前侧、中部、后侧或全部。
Ⅲ型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中心区压缩性骨折,不伴有楔形骨折,压缩范围可以是中央部或整个平台。
Ⅳ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多见于高龄骨质疏松者。
Ⅴ型由轴向压缩应力所造成的双侧胫骨平台的楔形骨折。
Ⅵ型复杂骨折,显著特点是折块分离,牵引后折块分离更加明显。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 皮牵引1、适应证: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或整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及小儿,部分Ⅰ型及Ⅴ型骨折,皮肤必须完好。
2、操作方法: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患肢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皮肤有损伤、炎症及对胶布过敏者禁用。
牵引期间应定时检查牵引的胶布粘贴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体位。
一般牵引时间为2~4周,骨折端有纤维性连接后,更换为石膏固定,以免卧床时间太久,不利于功能锻炼。
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记录
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类型: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患者姓名:xxx性别:男就诊医院:xxx医院就诊科室:骨科主刀医师:xxx病史回顾:该患者于xx月xx日因遭受意外摔跤导致右腿胫骨髁间嵴骨折入院。
治疗前,患者出现明显剧烈的疼痛,不能正常行走。
经过初步检查,胫骨髁间嵴部位骨折明显,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X线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骨折的程度和确定手术方案。
手术步骤:1.麻醉:患者经全身麻醉后,左侧卧位放置手术区准备。
2.术中准备:对患者患肢进行消毒,铺设手术准备物备齐。
3.切口:开始手术后,主刀医师在胫骨髁间嵴部位进行清创,剥离软组织,暴露骨折处。
4.复位:使用专用工具,医师进行骨折复位,确保骨片恢复正常对位。
5.固定:针对骨折部位,医师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式进行稳定,如骨钉、骨板、螺钉等。
6.清创与止血:手术过程中,医师进行必要的清创与止血措施,保持手术区域干净与清爽。
7.伤口缝合:骨折稳定后,医师对切口进行缝合,确保伤口处于良好的愈合状态。
8.敷料:完成手术后,对伤口进行敷料,加压包扎,避免感染与出血。
9.术后观察:患者转入恢复室,进行术后监测,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
10.术后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师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手术内容,并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包括药物使用、饮食调理和活动限制等。
11.随访安排:安排患者术后随访,以追踪手术效果,做好术后康复。
手术记录分析:此次胫骨髁间嵴骨折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耐受麻醉,术后恢复良好。
手术中,主刀医师精确操作,完成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术后,患者经过规范的术后护理,并遵守医嘱,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并发症出现。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恢复了正常行走能力。
术后随访:术后第1周: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疼痛逐渐减轻,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术后第4周:患者进行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可以进行轻度负重锻炼。
踝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踝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因外力造成踝部骨质的连续性中断叫踝部骨折,包括胫骨下端骨折、腓骨骨折、骨折合并韧带损伤。
[诊断依据]一、外伤史:踝部骨折病人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如扭伤、撞伤、打击伤或挤压伤等。
二、症状:伤后踝部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
三、体征:踝部明显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张力性水泡,可合并内翻、外翻畸形,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感,踝关节功能丧失。
四、辅助检查:X线及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MRI 检查可明确韧带损伤的程度及部位。
【证候分型】按Lauge-Hansen分类方法,踝部骨折可分为以下几型:(一)旋前-外展型:Ⅰ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均为撕脱性损伤,内踝骨折位于胫距关节水平以下,多为横断形。
Ⅱ度:Ⅰ度伴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在Ⅰ度损伤的基础上,若暴力继续作用,撕裂下胫腓前韧带或胫骨前结节撕脱骨折,造成下胫腓联合不全分离;或者撕裂下胫腓后韧带或后踝撕脱骨折。
下胫腓前后韧带及骨间韧带完全断裂后出现下胫腓分离。
Ⅲ度:Ⅱ度伴有外踝骨折。
暴力继续作用,外踝受到挤压在踝关节平面以上部位形成短斜形骨折或蝶形骨折,蝶形骨折块位于外侧。
外踝骨折多在胫距关节平面上一cm处。
少见的旋前-外展型损伤为Dupuytren骨折脱位,腓骨高位骨折,胫骨下端腓骨切迹部位撕脱骨折,三角韧带断裂,同时伴下胫腓分离。
(二)旋前-外旋型足部受伤时处于旋前位,三角韧带牵扯而紧张,当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外旋外力时,踝关节内侧结构首先损伤而丧失稳定性,距骨以外侧为轴向前外旋转移位。
损伤共分为四度。
Ⅰ度:内踝骨折。
表现为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内踝骨折的骨折线呈斜行,在矢状面自前上斜至后下,于踝关节侧位X线片显示得更为清楚。
与旋前-外展型Ⅰ度内踝撕脱骨折不同,后者内踝骨折为横形,且位于胫距关节水平间隙以下。
Ⅱ度:Ⅰ度伴下胫腓前韧带损伤。
在Ⅰ度损伤的基础上暴力继续作用,失去三角韧带控制的距骨,在踝穴中向前摆动,外旋时首先撕脱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造成下胫腓联合的不全分离。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59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胫 骨髁间棘撕脱 骨折是较少 见的损伤 , 如不及 时诊 断 处理 , 会造成严重 的后果 , 院 自 19 以来 共收治 5 我 96年 9例
患者 , 报告如下 。 现 1 临床 资 料
内撕 断 。 22 临床 表 现 : 骨 棘 撕 脱 骨 折 后 可 出现 膝 关 节 肿 胀 , . 胫 皮
固定 ,7例 均 采 用 手 术 切 开 复 位 螺 丝 钉 、 丝 固 定 术 。 不 l 钢 管 是 采 用 什 么 固定 法 , 的是 起 稳 定 和 牢 固 作 用 。 此 类 骨 目
男性 5 5例 , 性 4例 , 龄 1 女 年 4—4 2岁。致伤 原 因 : 儿 童均为突然高处坠落或膝部 在运 动中突然碰撞 。成人均 为 直接暴力 , 以车祸 为 主。4 7例行 手术 切开复 位螺 丝钉 、 钢 丝 ,2例采用保守治疗 , 膏外 固定 。随访 1年 , l 石 膝关节功
能恢复正常。
2 讨 论
2 1 发病 年龄 : . 本组 除 1 2例为成 年外 , 其余 均为 1 4~1 8 岁儿童。因儿童韧带 较成人 韧带拉力强 , 骨骼不 断成熟 在 期, 骨骺 内发生 S i t 纤维 , hn e pr 这是肌腱或 韧带与皮 质问 的 相互关 系的差别 和发展 。成人倾 向于软组织与骨的界面撕 脱, 而儿童倾向于骨 内撕脱 的主要 原因 , 儿童撕脱 胫骨 棘 , 而成人则撕断交叉 韧带 , 可以在附着 处也可 以在韧带本 身
> 2 / 1 m H 2 0 10 m g或 运 动 中 血 压 下 降 ,收 缩 压 下 降 >1 0
l fH ;⑥体力不支不能继续运动 。 ll g l f 1 3 诊 断标准 : . 阳性诊断标准… : ①运动 中、 运动后 出现典 型心绞痛 ; ②运动 中或运动后 出现 s 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 移 ≥0 1m J . V( 点后 0 0 ) 且持续 > i ; .6s , 2m n ③运动 中或运 动后 出现 s T段水平 型或 弓背型 抬高 ≥0 2m 持续 时 间 . V,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活动受限
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难以弯 曲或伸直膝关节。
关节交锁
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交锁现象 ,即膝关节在某个角度卡住无
法活动。
体征
压痛
在胫骨髁间棘处有明显压痛。
关节活动受限
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尤其在弯曲和伸直时 。
肿胀
膝关节周围肿胀,局部皮温升高。
关节交锁
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交锁现象,即膝关节在 某个角度卡住无法活动。
引发骨折。
骨结构异常
如胫骨平台塌陷、膝内 外翻等骨结构异常,增
加了骨折的风险。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的小创伤或过 度使用,可能导致骨质 疲劳损伤,最终引发骨
折。
病理变化
01
02
03
04
骨折类型
多为撕脱性骨折,即骨折线呈 纵向或斜向,从胫骨近端骨骺
或胫骨髁间棘表面撕脱。
关节内出血与肿胀
骨折后,关节内血管破裂出血 ,导致关节肿胀、疼痛。
2023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概述 • 病因与病理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 • 康复与预后 • 预防与日常护理
2023
PART 01
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指胫骨髁 间棘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骨折。
分类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撕脱骨折。
发病机制
01
02
03
外力作用
通常是由于膝关节受到外 力撞击或扭伤导致。
韧带牵拉
当膝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时 ,前交叉韧带对胫骨髁间 棘产生强烈牵拉,可能导 致撕脱骨折。
胫骨髁间棘骨折评等级
脛骨髁间棘骨折评等级脛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膝关节附近。
在评估这种骨折时,医生通常会根据骨折的程度和位置来确定其严重程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脛骨髁间棘骨折的评级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脛骨髁间棘骨折的评级通常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来确定。
常见的评级标准包括:1. 闭合骨折:闭合骨折是指骨折没有破皮而造成的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比较稳定,治疗起来相对简单。
2. 开放骨折:开放骨折是指骨折伴有皮肤破裂,骨折部位暴露在外。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比较严重,治疗起来更加复杂。
3. 骨折的位置:脛骨髁间棘骨折的位置也会影响评级。
骨折位置越靠近关节,通常越严重。
例如,如果骨折发生在关节表面附近,可能会对关节功能造成影响。
4. 骨折的位移程度:骨折的位移程度也是评级的重要因素。
如果骨折位移较小,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治愈。
但如果骨折位移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来复位和固定骨折。
根据以上评级标准,脛骨髁间棘骨折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骨折通常是闭合骨折,位移较小,治疗相对简单。
中度骨折可能是闭合或开放骨折,位移适中,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重度骨折通常是开放骨折,位移明显,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治疗脛骨髁间棘骨折的关键是准确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并根据评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骨折,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固定外固定器或石膏固定。
对于中度和重度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包括内固定、外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等。
脛骨髁间棘骨折的评级是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位移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的。
通过准确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这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脛骨髁间棘骨折及其评级标准,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治疗措施的选择
Type II Type II fractures can be managed nonsurgically when successful closed reduction is achieved.闭合复位成功2型亦 可非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的选择
Surgical Management Recent advances in arthroscopic technique have led to a trend of arthroscopic fixation for type II, III, and IV tibial eminence fractures.
Rehabilitation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fixation, patient compliance, the nature of the fracture.
Rehabilitation
Type I fractures should be immobilized for 2 to 6 weeks, followed by protected ROM and weight bearing. (preadolescent ) Isometric quadriceps muscle exercises should be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immobilization period to minimize disuse atrophy.
胫骨髁间ers和McKeever分型III型 I型:骨折无移位或前缘的轻度移位; II型:骨折前方部分移位,后方铰链侧完整,成 鸟嘴状; III型:完全移位, 3a 仅累及acl 止点 ; 3b 整个髁间棘 注: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将3b详 细叙述,单独分出为Ⅳ型。 (Ⅳ型:分层碎裂骨折 ,完全抬起并翻转)
胫骨髁间骨折
带断裂,则抽屉试验阳性。
EXIT BACK NEXT
三、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恢复关节面平整, 防止创伤性关节炎。 2.无移位骨折,抽尽 关节内积血后伸膝位 固定。
胫骨内髁塌陷骨折 X线表现
EXIT BACK NEXT
3.有移位骨折,考虑复位及固定困难,临床多手
胫骨髁骨折
EXIT BACK NEXT
又称胫骨平台 骨折。胫骨上端的扩
外髁
大部分称为髁,分为
内髁和外髁,其平坦
内髁
的关节面称胫骨平台。
胫骨髁骨折多
发生于外髁青壮年多
见。
EXIT BACK
胫骨平台
一、病因病理 ㈠病因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从高处坠下,足先着地, 膝过度内翻或外翻所致。 ㈡病理
术治疗。 4.严重粉碎骨折,多配合骨牵引,鼓励患者早期 锻炼,使关节自行模造,恢复部分功能。 5.早锻炼,晚负重,避免骨块再次塌陷。
EXIT BACK NEXT
若两髁受力不等时,则受力较大的一髁发生
骨折,若两髁受力均等时,则发生双髁骨折。
EXIT BACK NEXT
膝过度外翻还可引起内侧副韧带 和半月板损伤;
膝过度内翻可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
EXIT BACK NEXT
二、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膝部畸形,有时
可闻及骨擦音;
3.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和类型。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选择胫骨位于皮下浅表层,肌肉组织较少,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在外力撞击下受到损伤,而出现骨折,而骨折部位也极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
且胫骨下段血供不足,骨折发生后易伤处感染、骨折不愈等并发症。
胫骨髁间棘是发生于膝关节内的骨折,前交叉韧带撕脱受损,关节移位明显,常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失效,未复位的骨折块导致伸膝时髁间窝撞击,导致伸膝功能受限,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存在踝关节疼痛及不稳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35-39]。
引发固定后并发症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被有关。
新鲜的胫骨髁间棘骨折若漏诊或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演变为陈旧性骨折,易发生骨块吸收,韧带挛缩,对治疗造成困难,所以一旦诊断应早期治疗,避免发展为陈旧性骨折。
Mckeever分型为Ⅰ型患者临床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于Ⅱ,Ⅲ,Ⅳ型骨折患者,则需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传统的膝关节切开手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以及骨牵引,创伤较大,难以处理合并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损伤膝关节周围封闭的软组织环境,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再损伤[41]。
虽然也能有效进行复位及固定,但因为手术损伤大,固定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影响膝关系的功能恢复[42]。
关节腔间隙小,操作空间窄小,直视下不易看清楚,应用关节镜则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关节面骨折不易复位。
传统手术治疗时,直视下手术切口大,且在术中需强行翻转踝关节,损伤胫腓前后韧带,易导致踝关节功能恢复障碍;而透视下复位因关节软骨不显影,术中无法清晰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整体情况,对于损伤无法清晰分析,而无法精准地整复关节面,如果出现骨折块压缩、骨折块对位不良等,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近年微创技术应用于胫骨髁间棘手术中,实验纳入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可直视复位,手术切口要小于对照组关节镜下视野好,能对整体的关节面情况和相关损伤进行了解,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胫骨髁间棘骨折评等级
脛骨髁间棘骨折评等级以脛骨髁间棘骨折评等级为标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脛骨髁间棘骨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根据不同的折断程度进行评级。
一、脛骨髁间棘骨折的定义脛骨髁间棘骨折是指脛骨髁间棘骨折裂或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脛骨髁间棘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骨折会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受损,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二、病因脛骨髁间棘骨折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1.运动损伤:如膝关节扭伤、跌倒等。
2.交通事故:如车祸、摩托车事故等。
3.高空坠落:如从楼梯、悬崖等高处坠落。
4.其他原因:如骨质疏松、肿瘤等。
三、临床表现脛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膝关节疼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重。
2.肿胀:膝关节肿胀明显,甚至出现血肿。
3.关节不稳定:膝关节活动时感觉不稳定,甚至出现膝关节脱臼。
4.活动受限: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甚至无法屈曲或伸直。
四、诊断脛骨髁间棘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受伤原因等。
2.体格检查:检查膝关节的肿胀、疼痛、活动范围等。
3.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程度及类型。
4.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骨折的情况。
五、治疗及预后脛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冰敷、止痛等。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骨折复位等。
脛骨髁间棘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的程度有关,轻度骨折预后较好,严重骨折预后较差,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六、评级根据脛骨髁间棘骨折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一级:骨折裂,但未完全断裂。
2.二级:骨折断裂,但未移位。
3.三级:骨折断裂,有轻微移位。
4.四级:骨折断裂,有明显移位。
5.五级:骨折断裂,伴有关节脱位。
不同等级的脛骨髁间棘骨折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严重程度越高,治疗难度越大,预后也越差。
骨科基础:胫骨髁间棘骨折的诊疗与预后
骨科基础:胫骨髁间棘骨折的诊疗与预后1875年Poncer首先描述了胫骨髁间嵴骨折,它是一种关节内骨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8-14岁的青少年,发病率较低,仅为3/10000,占儿科膝关节疾患的2%-5%。
主要由运动损伤(滑雪、网球、足球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导致。
本文将详细介绍胫骨髁间嵴骨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应用解剖胫骨髁间棘为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提供止点。
解剖结构从前到后依次为内侧半月板前脚、前交叉韧带止点、外侧半月板前脚,外侧半月板后脚、内侧半月板后脚、后交叉韧带止点。
损伤机制胫骨髁间嵴骨折是前交叉韧带在胫骨的止点撕脱的结果。
膝关节在过伸位胫骨内旋,暴力使股骨远端后移或胫骨近端前移会造成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儿童和青少年胫骨髁间棘未完全骨化,相对薄弱,致伤力发生时,相对强壮的韧带还未发生断裂,胫骨髁间嵴已发生撕脱骨折。
其等同于成年人的前交叉韧带断裂。
成年人发生胫骨髁间棘骨折较少,一般由高暴力损伤导致,发生时往往合并半月板、关节囊以及交叉韧带的损伤。
骨折分型Meyers-McKeever分型是最常用的分型系统。
•Ⅰ型胫骨髁间嵴前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Ⅱ型胫骨髁间棘前1/3移位,伴后方铰链部完整;•Ⅲ型骨折完全移位,分为A、B亚型,其中A型仅涉及前交叉韧带止点,B型涉及全部髁间嵴;•Ⅳ型合并胫骨粉碎性骨折(部分文献报道)。
临床诊断1、病史和体格检查:•当发生胫骨髁间嵴骨折时,患膝会出现疼痛、肿胀和不能负重。
除相应体格检查外,还需检查神经血管功能。
2、影像学:•膝关节正侧位、斜位X线片,有条件还可行CT、MRI,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
治疗时关节镜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1、治疗原则:•关节面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恢复前交叉韧带的长度和张力;早期功能锻炼。
2、非手术治疗:•Ⅰ型和部分达到解剖复位的Ⅱ型骨折可予膝关节伸直位或轻度屈曲位(20°-30°)石膏外固定6-12周3、手术治疗:•未达到解剖复位的Ⅱ型,Ⅲ型及Ⅳ型骨折行手术治疗。
胫骨髁骨折诊断与治疗PPT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于骨折块较大、 移位明显、软组织 损伤较轻的患者
微创手术:适用于 骨折块较小、移位 不明显、软组织损 伤较重的患者
关节镜手术:适用 于关节内骨折、关 节软骨损伤的患者
骨移植术:适用于骨 折块较大、移位明显 、软组织损伤较重的 患者,可促进骨折愈 合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伤口渗血、肿胀等情况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定期换药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抗感染药等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胫骨髁骨折:胫骨髁部骨折,常见于运动损伤 位置:胫骨髁部,位于胫骨近端,膝关节下方 症状: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 诊断:X线检查、CT扫描等 治疗: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或关节置换)
单纯性骨折:骨折 线位于胫骨髁关节 面下方,无移位
康复训练目的:恢 复关节活动度、肌 肉力量和功能
康复训练方法:物 理治疗、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等
康复训练强度:根 据患者情况调整, 逐渐增加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训练, 注意保护关节和肌 肉
随访时间:根据预后评估结 果,制定随访计划
预后评估:根据骨折类型、年 龄、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情况、 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等
康复指导:根据随访结果, 提供康复指导和建议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加强锻炼:加强腿部肌肉锻炼,提高关节稳定性 避免过度活动:避免过度活动,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伤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
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愈合情 况
胫骨髁间棘骨折查房
简单骨折: 骨折线简单, 骨折块较少, 复位相对容 易。
复杂骨折: 骨折线复杂, 骨折块较多, 复位相对困 难。
关节内骨折: 骨折线涉及 关节面,可 能导致关节 功能障碍。
发病原因
直接暴力:如车祸、 坠落等
间接暴力:如扭伤、 拉伤等
疲劳性骨折:长期 重复性运动导致
病理性骨折:如骨 质疏松、骨肿瘤等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 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
训练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 内固定或外固定
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 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
练和步态训练等
Part Three
护理诊断
疼痛
01
02
03
04
原因:骨折、肿 胀、肌肉紧张等
症状:疼痛、活 动受限、关节僵 硬等
护理措施:止痛 药、冷敷、按摩 等
预防措施:避免 受伤、加强锻炼、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 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累等,以促
进骨折愈合。
4
5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汇报人:_
05
饮食禁忌:避免烟酒、咖啡、 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06
饮食计划:根据个人口味和 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早期康复:骨折后尽早开 始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 合
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持关 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加强肌肉 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平衡训练:提高平衡能力, 降低跌倒风险
康复进度:根据骨折愈合 情况,逐步增加康复强度 和难度
肿胀
原因:骨折、软组织损伤、静脉回流受阻 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红 护理措施:冷敷、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 预防措施:避免受伤、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节镜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分析
关节镜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分析回顾分析了17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两组。
一组在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胫骨髁间棘骨折同时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一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克氏针固定。
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膝关节稳定度并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估,对于该类患者,采用在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胫骨髁间棘骨折并同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具有手术微创伤、能较快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等优点。
标签:关节镜;陈旧性骨折;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分析胫骨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0.38%。
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胫骨髁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严重者还可合并有半月板及关节韧带损伤。
因此胫骨髁骨折,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
胫骨髁间棘骨折多是由于固定不正确,不及时治疗或者检查时遗漏诊断等造成治疗的延误而造成陈旧性骨折的结果。
而伴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日渐完善,在微创环境下使用钢丝、不被吸收的尼龙线、克氏针等的骨内固定技术一时受到热捧,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在采用以上治疗方案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时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临床疗效,反而出现了较高的不愈合率。
近几年作者收集整理了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7例,其中分别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克氏针固定和在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胫骨髁间棘骨折同时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微创治疗的患者共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45岁,平均31.3岁。
按Meyers-Mckeever 骨折标准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3例。
进行手术的时间一般为伤后的两个月至六年年,平均十一个月。
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得有膝关节的不同程度的疼痛,同时伴有膝关节屈伸活动障碍,伸膝肌力下降,膝关节不稳定等症状。
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采用两种方法治疗。
第1组为关节镜下克氏针固定组,共7例(Ⅱ型4例,Ⅲ型3例)。
手术讲解模板: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手术步骤:
折片的近侧部,穿入1-0不吸收的涤纶丝线,使缝线两端从所钻骨孔的远端 引出。当复位满意时,将丝线拉紧并相互打结固定。经轻柔屈伸膝关节, 检查骨折复位和固定的稳定性。彻底止血后,仔细缝合关节囊,并分层缝 合皮肤切口(概述:
否则可造成胫骨上端前面生长停滞和过伸畸形(图12.42.4.2-0-2A~C)。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适应证: 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适应证: 1.胫骨髁间嵴骨折Ⅱ型,闭合复位失败者。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适应证: 2.胫骨髁间嵴骨折Ⅲ型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手术步骤:
2.骨折复位与内固定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手术步骤:
先仔细探查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前脚是否有 损伤。如半月板前脚损伤,应予以切除或 修复。继之,将膝关节置于伸直位,清除 血肿和碎骨片,整复骨折片。再用细克氏 针从胫骨骨骺远端向近端钻2个细孔,进 入胫骨髁关节面应恰好位于骨折片的内侧 和外侧。若骨折片较大时,亦可进入骨片 内。在前十字韧带的远端恰是骨
注意事项:
1.恢复关节面的对位和平台高度极为重要, 关系到今后的关节功能及损伤性关节炎的 发生率。如塌陷较重,必须将关节面抬起, 然后以皮质骨与松骨充填,才能避免再塌 陷。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注意事项: 2.显露外髁时,注意不要伤及腓总神经深 支及胫前动脉。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手术资料:胫骨髁间嵴骨折切开复位术
概述:
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多发生在年龄较大儿童,Watson-Jones(1955)将 其分为3种类型:Ⅰ型骨折片较小,向上移位;Ⅱ型骨折片包括次级骨化 中心和胫骨近端骨骺,呈铰链状向上翘起;Ⅲ型骨折线通过骺板和胫骨近 端骨骺进入关节。Ⅱ型和Ⅲ型骨折需要切开复位,
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展
胫骨髁间棘骨折(tibial eminence fracture,TEF)由Poncet在1875年首次进行报道,指膝关节内交叉韧带的牵拉所致的韧带附着点的撕脱骨折,是特殊的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由于其独特的损伤特点,又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1]。
本病多见于8~14岁青少年[2],发生率约为3/100000[3],多由运动伤或交通事故引起,近年来随着交通发展及基础建设的加快,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因其易导致膝关节稳定性降低,下肢功能受损,为恢复关节功能,应早期进行治疗。
1TEF的诊断及分型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主要进行下肢屈伸活动。
当膝关节屈曲时遭受暴力,胫骨过度移位,导致韧带紧张,牵拉附着点产生撕脱骨折。
因发育阶段的不同,成人与儿童常有不同的损伤类型。
Utukuri等[4]研究发现,成年人通过韧带与软骨下骨质紧密连接,而儿童及青少年因骨骺未完全骨化,韧带附着处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对抗牵引力,因此在遭受暴力时,成年人易发生韧带损伤,而青少年发生骨质撕脱者多而韧带损伤较少。
在胫骨髁间棘骨折中,大多由前交叉韧带撕脱导致前棘骨折,而后棘骨折发生罕见,根据Roberts等的研究发现,前后棘骨折的发生比例约为10∶1[5]。
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常于运动时受伤或遭遇交通事故等,导致膝关节持续疼痛及活动受限。
体格检查可见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以及轴移试验等呈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6],但不一定存在骨质撕脱。
X线检查可呈现移位骨折块,CT可进一步对骨折线及骨质结构进行评价[7],但两者对软组织损伤诊断价值有限。
MRI可充分显示骨质和软组织异常,并判断是否存在半月板或韧带损伤[8]。
Yamauchi[2]所报道的一例10岁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伴有前交叉韧带撕裂,提示术前完善MRI检查可进一步发现软组织损伤,避免漏诊。
胫骨髁间棘骨折现常用的分型方法为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法,是由Meyers和McKeever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展何易祥1,王文己2*[摘要]胫骨髁间棘骨折是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为交叉韧带牵拉导致的撕脱性骨折,常见于青少年人群,临床上较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骨髁间棘骨折又名髁间隆突骨折,是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一种类型。
后一命名强调撕脱骨块不只是胫骨棘,髁间隆突占大部分。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
(一)患膝疼痛,行走困难。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以伸直受限更常见。
(三)伤后膝关节肿胀。
(四)髌韧带后方关节线处压痛。
三、特殊检查
(一)浮髌试验阳性。
(二)前抽屉试验阳性,如患者因疼痛刺激,肌肉紧张,不能配合,必要时行麻醉下检查。
四、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膝关节侧位片能够清晰显示骨折情况。
有时正位片显影不满意,可将球管向后下倾斜15~20度,行射线与胫骨关节面平行的正位片。
(二)CT检查
可以进一步了解骨折块的大小、粉碎及移位情况。
[证候分类]
1959年Meyers和Mckeever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I型:不完全骨折,移位很少。
II型:完全骨折,但后方有软骨或软组织相连,骨片前方1/3~1/2已经掀起离开下面骨床。
III型:骨折块向上移位或水平旋转。
Zaricznyi将粉碎性III型损伤增补为IV型骨折。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整复外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型骨折,不愿手术或皮肤条件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患者。
2、操作方法:给予膝关节屈曲20°~30°位前后石膏托外固定,若膝关节腔内积血严重,则行穿刺抽吸后适度加压包扎,然后石膏外固定。
通常在胫骨平台后外侧缘以及腓
骨颈的部位容易造成腓总神经的压迫致伤,因此石膏固定的时候一定在此部位多垫一些石膏棉。
固定期应注意石膏夹板的松紧度,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卧床制动4~6周后拆除石膏,行膝关节屈伸锻炼。
二、手术治疗
(一)切开复位钢丝或钛丝内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I型、III型及IV型骨折。
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清理关节内以及骨折端积血,1根钢丝绕经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后方按压复位骨折块,经两个骨洞于胫骨结节内侧结扎固定,分别缝合各层。
术后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于轻度屈曲位4~6周。
(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I型、III型骨折,骨折块较大。
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切开复位方法同上,复位后用1~2枚可吸收螺丝钉通过骨折片向前内下方固定。
注意此方法不适用于IV型骨折,且螺丝钉应尽量避免固定于髓腔内而导致固定不牢靠。
三、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1、内服药
初期内服活血消肿止痛汤药,如活血灵、活血疏肝汤加牛膝、木瓜以及中成药三七接骨丸;继服养血通络止痛中药,如养血消痛丸;后期内服舒筋活络,滋补肝肾之品,如加味益气丸、六味地黄丸。
2、外用药
复位后外贴活血止痛膏,后期加强功能锻炼的同时,外洗苏木煎以通经活络,必要亦可用海桐皮汤、外洗药方熏洗。
(二)西药治疗
疼痛较明显时,可适当应用非甾体类药物,以缓解局部症状。
术前30分钟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一般不超过3天。
四、康复治疗
(一) 功能锻炼
1、主动锻炼
术后早期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收缩锻炼,包括绷大腿、直腿抬高等。
外固定取除后,行膝关节活动度锻炼,主动最大力量屈膝,每次3分钟,休息数分钟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日数十次。
2、被动锻炼,
包括持续被动屈膝,膝关节抬高,足踝部悬空后以沙袋
持续压迫,力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准。
间断被动屈伸膝,借助于外力多次用力缓慢压迫,不可使用暴力,力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准。
(二)物理疗法
1、电疗
电疗具有增强肌力、促进骨折愈合、镇痛和局部透热以加强循环等作用,目前常用的仪器有骨创伤治疗仪、KD-Ⅲ治疗仪等,效果显著。
2、其它物理疗法
其它物理疗法包括光疗、水疗、冷疗等,多结合有具体药物应用,需康复专业人员参与执行。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Lysholm评分法(王亦璁.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评估.中华骨科杂志,1997,17:536)
跛行:无5
轻及/或周期性3
重及持续性0
疼痛:无25
重劳动偶有轻痛20
重劳动明显痛15
步行超过2km或走后明显痛10
步行不足2km走后明显痛5
重及/或持续性0
支撑:不需要5
手杖或拐2
不能负重0
交锁:无交锁或别卡感15
别卡感但无交锁10
偶有交锁6
经常交锁2
体检时交锁0
肿胀:无10
重劳动后6
正常活动后2
持续0
不稳定:无打软腿25
运动或重劳动时偶现20
运动或重劳动时常现(或不能参加) 15
日常活动偶见10
日常活动常见5
步步皆现0
爬楼梯:无困难10
略感吃力6
跟步2
不能0
下蹲:无困难5
略感困难4
不能超过90°2
不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