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课件:《内环境》

合集下载

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内环境的稳态
活动三
还以机体调节酸碱平衡机制为例: 抗酸物质
高中生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调节网络
乳酸 + HCO3-
乳酸盐 + H2O + CO2
肾脏排出
呼吸排出
泌尿系统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呼吸系统
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让所有细胞共建。
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随堂检测
1 .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X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动物实验发现,给 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A和酶B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 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 以下为一个人的时实血糖变化,请分析图中数据意义。
夜间睡眠不好
喝早茶
没运动
内环境的 动态变化
恒定不变 相对稳定 剧烈变化
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2节
资料二 为探究内环境的pH变化,做了以下实验处理: 生物组织的pH变化更类似缓冲液
编号 实验过程
试管
实验材料பைடு நூலகம்
自来水 5.5 5.1 4.6 4.1 3.5 3.0 2.5 5.5 6.5 7.5 8.5 9.0 10 11
缓冲液 肝匀浆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6.0 6.0 5.5 5.5 4.8 4.6 4.6 6.0 6.0 6.5 6.5 7.0 7.5 7.5

《内环境开课》PPT课件

《内环境开课》PPT课件
实用文档
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实用文档
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血浆
双向渗透
组织液 O2和营养物质 细
透过毛细血管壁

透 CO2和代谢废物 胞过淋循环向毛 渗细透
淋 巴
淋巴
管 壁
实用文档 内环境
食物
消化 系统
外部环境 呼吸系统
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呼吸、循环、排泄、消化
组织细胞


循环系统
2,发烧的人已经生病了,所以不能吹冷气或者吹电扇,必须待在 密不通风的温暖环境。
适当的降低室内温度及加强空气流通,病人的体温反而能降得比较快,因此开冷气或 电风扇是需要的,是要避免对着病人身体直吹即可
3,用酒精擦拭发烧者的身体,帮助降温……
酒精擦拭身体,虽然感觉上冰冰凉凉的,其实反而会使周边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 不鼓励使用
人的体温: 37℃ 血糖的浓度: 80-120 mg/dl 血浆的PH: 7.35~7.45
意义:
内环境中物质含量的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必要条件。 内环境中PH、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稳定是保持酶活性的必要条件。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怎样护理感冒发烧病人?
1,盖好几条被子闷出一身汗,烧就退了……
除了在刚开始发烧,病人有畏寒感觉时,必须注意保暖(但也不需要闷出汗)外, 当病人体温持续偏高时,反而应该解开衣物,以利于皮肤散热
实用文档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C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实用文档
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D液体
消化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高二生物内环境与稳态课件(12张PPT) (1)

高二生物内环境与稳态课件(12张PPT) (1)

3、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液增多
• 1、过敏反应: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 •
• •
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 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 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异常):代谢产物增 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或胞内蛋白质减少,使 血浆浓度降低或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肾小管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 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例1:请回答下列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血浆 ) (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血浆和组织液 )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淋巴和组织液 ) (4)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血浆 ) (5)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 (6)小肠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组织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描述内环境稳态及其作用
一、内环境 •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3
血浆
血细胞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组织液
1/3
淋巴
血浆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O2和营养物质
CO2和代谢废物
细 胞
淋巴
强 调:
• 内环境的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
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变化和调节过程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问题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方法的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点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平和专业素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能够 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优化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 料和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实践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人教版高二生物人 体内环境和稳态教
学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教学内容 05 教学资源
02 课件概览 04 教学方法 06 教学实施
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概览
课件简介
主题:人教版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内容: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意义、调节机制等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性和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学方法:结合实例、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
教学评估与反 馈
教学评估与反馈概述
教学评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 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的教学效果等
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生 和教师,以便改进教学和学习
评估方法:包括考试、作业、 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
反馈方式:包括口头反馈、书 面反馈、家长反馈等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课件内环境的稳态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课件内环境的稳态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动物的内环境变化数据,包括体温 、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不同处理组和不同时间点进 行归纳。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之 间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机制。
实验结论和讨论
内环境中特定的信号分子和微环境 诱导细胞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 胞类型,构建复杂的组织和器官。
免疫防御与修复功能
免疫防御
内环境稳态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和有害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修复功能
当组织受损时,内环境启动修复机制,通过炎症反应、细胞 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体柔韧性。
心理压力缓解方法
放松心情
01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倾诉交流
02
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有助于减轻心理负
担。
寻求帮助
03
如果感到无法自行缓解压力,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6
实验:探究内环境稳态 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和原理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加深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不同因素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程度和机制,进一步加深对内环境稳态调节 机制的理解。
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和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可以进 一步探讨实验结果与现有理论或假说的关系,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THANKS FOR WATCHING
能量供应

【课件】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堂检测
2. 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
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课堂检测
3.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请回答:
NaH2PO4 / Na2HPO4
二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三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科学史
法国贝尔纳——稳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
科技动态
太空环境是一个高真空环境,人必 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乘坐专门设计 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 地生活和工作。因为航天器和航天 服都具备生命保障系统,为宇航员提 供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分析这 套生命保障系统中有哪些是为维持 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
社会责任 ——关注尿毒症
思考:如果肾功能严重障碍,为什么必须进行血液透析?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目录
问题探讨
右图是一新冠肺炎患者的静脉全血化验报告单。
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 体的健康状况? 2.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 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 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 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 什么不利影响?
一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课堂检测
1. 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

1.2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2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Homeostasi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学习目标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01
02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03
生物体内维持pH稳定的机制
0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自变量: ;
因变量: ;
酸性、碱性物质
不同材料pH的变化
对照组
实验组
无关变量: ;
实验结果
材料(25ml)
0.1 mol/L的HCl
0.1 mol/L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多次记录,取平均值
如何更直观地体现pH的变化?
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制不同实验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pH变化曲线。
防护手套、护目镜、50mL烧杯、50mL量筒、pH计或pH试纸、镊子、、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肝匀浆、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盛于滴瓶中)、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NaOH(盛于滴瓶中)等。

【课件】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O2
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
进入组织细胞(1层)
进出红细胞(2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 细胞(2层)
进入线粒体(2层)
1.养料(如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 转移途径:消化→吸收→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 穿膜层数:进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2)+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 进入组织细胞(1)=7层
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1926 坎农
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 是一种动态平衡。
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
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可见,在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 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④胰岛素的合成 ⑤HIV的增殖 ⑥乳酸形成乳酸钠的过程
A.②④
B.②⑤ C.④⑥
D.③⑥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 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③ 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1.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 Cl-。 2.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B. 在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C. 血浆的pH是由血浆中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
D. 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稳定
2.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C )
A.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 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相应降低
碱性 酸性
碱性 酸性
2.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B )
A.根据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 加入的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B.每一组实验都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 C.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缓冲对是HPO42-/H2PO4-
6.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
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计。
Ⅱ.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1号 2号 3号 1号 2号 3号
① 试管 试管 试管 试管 试管 试管
2CO3
(3)从化验单可以看出,此人血糖浓度过高。若此人为降低血糖含量,长 期清淡饮食,则易导致身体出现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 释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的原因。
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 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1.缓冲液。
2.缓冲液中含有 缓 冲 对 HPO42/H2PO4-,其中H2PO4-呈酸性,可 以中和NaOH;HPO42- 呈碱性,可 以中和HCl。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1)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1)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实验结果: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材料 (25mL)
自来水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0.1mol/L的HCl滴数
0.1mol/L的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状态叫作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①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② 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①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剧烈(外因) 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因)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 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 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持续高热会引起 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课堂小练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答案:C
解析:A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及免疫调节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恒定不变,
DA.正内确环,C境错稳误;态B受、内到环破境坏稳态时是,机会体进引行起正细常生胞命代活谢动的紊必乱要条件,如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境稳定。
体液调节
激素等体液因素也参与内环境稳 态的调节,通过影响细胞代谢和
功能来实现对内环境的调控。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等机制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保
障身体健康。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保障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预防疾病
03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境 胞生活的境件新人教版修
01
内环境的基本概念
内环境的定义 01 02
内环境的功能
01
02
物质交换
温度调节
03 酸碱平衡
内环境的组成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02
人体的内环境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温度
渗透压
人体内环境的温度相对稳定,保持在 约37°C左右,这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 和功能所必需的。
细胞生活的理化环境
温度和酸碱度
渗透压平衡
细胞通过调节渗透压平衡来维持内环 境的稳定,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 功能。
04
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定义 组成 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促进新陈代谢 保障生物功能
05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的总结
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也保持相对稳定, 以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正常的代 谢活动。
酸碱度
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也相对稳定,保 持在弱碱性的范围(pH 7.35-7.45), 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神经反 射和神经递质等机制来维持内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生物课件:《内环境》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不直接提出内环境概念,而是通过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探讨稳态的含义。

本章的知识可以说是学习本册的基础,由微观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延伸到个体生活的外环境,由内环境的稳态延伸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1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生命历程等有了一定的掌握,细胞又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能自然接受到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

[教学目标]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概念图和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方法]诱导思考、合作讨论[教学设计][教学导入]就像俗话说的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一样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且依赖环境而存在,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结合问题探讨并思考讨论本栏两个讨论题。

(多媒体展示)知道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

那么机体的其他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过程设计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板书)首先让学生完成【思考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过渡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思考1】细胞本身有没有什么结构能反映细胞生活的环境?如果有,是什么,并作相应的解释。

(学生讨论交流)(有,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磷脂是一种由亲水端和疏水端组成的,磷脂亲水端分别朝向细胞内、细胞外,疏水端相向对着。

由此可知,细胞内、外应含有大量水分,也就是说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总结:细胞外的液体叫细胞外液,细胞内的液体叫细胞内液,合称体液。

构建概念图:《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根据所处的部位不同细胞外液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思考2】举例说明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否相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不一定相同,比如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大量的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

三者间的联系可表示如下图)《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有机联系,共同构成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进一步完善概念图:《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1.细胞外液的成分【思考3】从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物的角度分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除了含水外还可能含有哪些成分?(学生讨论交流)需要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质、无机盐、维生素、O2等代谢产物:尿素、尿酸、乳酸、CO2等引导学生把以上的结果与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讨论:1.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含量较多?(Na+、Cl-)2.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由老师提示)(维持血浆酸碱平衡)3.比较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

(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三者的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洋的盐溶液。

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几个人类生存环境和极端环境的图片。

【思考4】结合个体生存对环境的要求,分析内环境中除了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外还要什么条件才能满足细胞正常生活的需要吗?个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光照等。

如同个体对环境的要求一样,细胞对内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定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

因为渗透压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来分析),而酸碱度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等。

引导学生带着阅读教材。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教师提示从渗透作用原理的角度来思考)(生理盐水是0.9%氯化钠溶液,这种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

如果输液用蒸馏水会导致组织细胞吸水。

)2.渗透压的概念、大小。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3.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什么有关?(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人体血浆的PH为多少?如何保持其相对稳定?(人体血浆PH为7.357.45)5.人体细胞外液温度是多少?(人体细胞外液温度维持在370C左右。

)概括:人体内环境不但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相对稳定,理化性质也相对稳定。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机体细胞从外界环境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经过内环境,而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思考5】内环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引导学生回顾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展示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作用过程。

思考讨论: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Na+和Cl-来自食物由消化道直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分别是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后的产物,经小肠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H2O结合,在酶的作用产生的,HCO3-通过与细胞*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除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例如,尿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

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内,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概括: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学习做好准备)完善概念图:《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巩固提高]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是否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不是,提示学生从细胞与内环境间的关系来考虑。

)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经过几层膜?(2层)3.根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联系以及渗透作用的原理,尝试解释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的可能原因。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尝试用图解或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flas*等形式模拟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大致过程。

【课件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食物链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模型的构建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3)通过定量分析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理解生命系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二、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应用三、教学设计:【问题探讨,引入课题】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生产力低下等方面的原因,农产品的产出十分有限,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在不违反营养学规律的情况下,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农产品养活更多的人?A.粮食全部供应给人吃。

B.一部分粮食供应给人吃,同时用一部分粮食喂猪,人吃猪肉。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给出确切答案,引导学生从获得能量维持生存的角度分析,进而引入课题。

【设置问题,引导思考】问题1:能量对生命系统的意义?讲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性将增加。

生命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可以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

对于个体来说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意味着死亡;对生态系统来说,如果在较长的时间没有能量输入,必定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问题2:能量如何输入到生命系统?讲述: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他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入。

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从摄入的有机物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输入。

问题3:输入生物体内的能量有哪些用途?讲述:生物体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在此过程中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积累,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了这些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同时产生了大量热能,热能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问题4: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讲述: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在个体水平上,也可以在群体水平上。

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群体可以是一个种群或者营养级上的所有生物,【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4,思考下列问题:1.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被全部吸收了吗?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都有哪些去路?3.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全部都被吸收了吗?4.初级消费者的能量都有那些去路?【师生互动,构建体系】投影能量流经第一、二营养级图解,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补充和完善相关答案。

强调:A.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B.粪便量归属上一营养级师生共同完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图解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师生总结:能量流动的起点:始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渠道: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能量的传递);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去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的最终去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合作探究,深入分析】讲述:为了研究能量流动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数据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做了定量分析。

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学的营养动态概说》,他的这项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奠定了现代生态学的基础,投影赛达博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问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用林德曼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值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