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种类与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的种类和方法
内部审计的种类和方法
种类
内部审计主要分为操作审计、管理审计、财务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4
种类。
1、操作审计
操作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以确保其合规性进行的审计,操作性
审计是以企业的政策及管理制度为依据,从企业经营成果、运营过程中的
操作、用户行为等多个方面,深入地对企业运行过程进行审核,以确保其
有效性、合规性和安全性。
2、管理审计
管理性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核,它的目的是根据企
业的实施的管理活动,检查其是否符合企业的主管部门及政府的有关规定、目标及标准,以确保企业运作是有效的、合理的。
3、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主要是运用财务的相关知识、工具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主要指核实客观事实(实物),核查财务记账,考核企业的财务管理
情况,以检查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的合规性,审计结果主要形式为记录登记表、审计报告等。
4、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审计目的是检验
信息系统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检查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并确保其
合规性。
审计方法1、问题审计。
审计分类与审计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审计分类
3.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结束以后实施的审计,如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审计。 (三)按审计的时间是否确定分类 1.定期审计 定期审计是指审计主体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的审计,如年度财 务报表审计。 2.不定期审计 不定期审计一般都是由于特殊需要或临时任务而进行的审计。如发 现某单位有小金库行为而对其实施的专案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相关经济资料的 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或合理性。为了实现这些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主 体应确定各自的审计目标。如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进行财政财务审计 的目标是真实性、合法性;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主要是真实性、合 规或合理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主要是合法性、公允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审计分类
2.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 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进行的审计。审计目的是加强经营管 理、提高经济效益。
3.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审计监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进行的审计。审计目的是确定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正 确评价其任职期间的业绩,以及对其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 承担的责任作出界定。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组织审计工作、收集审计证 据采用的技术和手段的总称。审计方法是为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服务的,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然要有意识的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以有 效的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的种类不一样,审计的目标、内容、要求 也不一样,加之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存 在差别,所以运用的审计方法也不一样。审计方法的选用是否适当,对 于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审计方法的种类
审计方法的种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机构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的一种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审计方法。
1. 文件审计文件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文件、报表和相关记录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审计人员会仔细核对文件的编制过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以发现潜在的错误或违规行为。
2. 抽样审计抽样审计是指以代表性样本作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营活动等进行检查和评估。
审计人员会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抽查,并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和判断,推断出整体的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同时又能够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 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会通过分析企业的风险状况,确定关键风险领域,并将审计资源集中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4.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效率进行评估和审查。
审计人员会通过对企业的业绩指标、成本控制、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企业的绩效水平,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5. 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等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估。
审计人员会仔细审查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包括财务报告、人事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以确保企业的行为合法合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避免法律风险。
6. 审计采样方法审计采样方法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根据统计学原理和抽样理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抽查和检验。
审计人员会根据抽样方法的要求,确定样本的大小、抽取的方式和抽样的目标。
这种方法可以在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节省时间和成本。
审计的七种方法
审计的七种方法
审计是对一个组织、项目或过程进行系统化和独立的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既定标准、目标和法规,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改进措施。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评估所审查的对象。
1. 文件审计:审计师检查与项目或过程相关的各种文件,包括合同、账单、发票、收据等。
此方法适用于确定是否有不当操作或欺诈行为。
2. 回顾审计:审计师回顾过去的数据、记录、程序或控制,以确定实践中是否符合标准,并确认是否有错误和漏洞。
3. 测试控制审计:审计师通过测试控制来评估是否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以保障系统和过程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4. 观察审计:审计师观察过程或项目中的运作方式,并记录是否有不当或意外的行为或情况。
5. 采访审计:审计师与项目参与者、团队成员、管理人员等进行采访,以获取相关信息和回答疑问,以帮助评估是否遵守标准,以识别问题和风险。
6. 统计学审计:审计师通过采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来了解项目或过程。
这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高风险区域,进而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审计。
7. 分析审计: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来发现异常和规律性。
这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和机会。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综合审计。
相比于单一方法,综合审计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项目或过程的风险水平,并提供更全面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审计师应该在工作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评估财务和业务风险,确保对待审计对象进行深入审核。
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 •
注意!
• 逆查法和顺查法各有侧重,各有利弊, 为发挥审计较实用,实际中常将两种方法 结合起来运用,即采用逆查法时,对于需 要了解的部分,不防局部兼用顺查法详细 查核;采用顺查法时,对于重要事项也可 兼用逆查法,以免遗漏。
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精查法)
•
P63
就是对被审单位被审期内的全部证帐表或某一 重要(或可疑)项目所包括的全部帐项进行全面、 详细的审查。早期的财务审计、通常采用这种方 法 。
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某县XX供销社XX门市部发票
2006年10月23日
No.006031
品名
无水乙二 胺 二丁酯 丙酮 合计 大写(人 民币)
单位
千克 千克 千克 ——
数量
654 1700 1888.2 ——
单价
27.14 4.34 8.56 ——
金额
17749.56 7378.00 16332.93 41460.49
• 查明真相后,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意见:建议该厂将购面包车款从原 材料调入固定资产,并补提折旧。
问题所在:
• • •
1、虚增存货,流动比率 2、多计生产成本 3、调整增值税 4、少计费用
b.二是记账凭证审阅
①合规性审阅。审阅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合法的原始 凭证
②完整性审阅。记账凭证的审批传递手续是否符合 规定程序,有无制单、复核、记账和主管人员的签章。 ③正确性审阅。记账凭证上载明的所附原始凭证张 数是否和原始凭证的张数一致,记账凭证的记录是否符 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分录编制及金额是否正确,是 否正确计入总账、明细账,业务摘要是否与原始凭证记 载经济活动内容一致。
(原始凭证审阅—记账凭证审阅—账簿审阅—报表审 阅—其他文件资料审阅)
审计学(第8版)课件: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3.统计抽样
❖ 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运用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 体中抽取一部分有效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 总体的抽样方法。
4.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 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 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 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 越小。
❖具体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2.5.1 审计的准备阶段
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 ❖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 ❖ 3.分析审计风险 ❖ 4.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 5.编制审计计划
2.5.2 审计的实施阶段
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 ❖ 1.进驻被审计单位 ❖ 2.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 3.测试财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 4.收集审计证据
2.其他财产物资的调节
(3)观察法
❖ 概念: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 后,对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环境、财产物资的 保管情况、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等,亲临现 场进行实地观察,借以查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 的事实真相,核实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书面资料 的记载,以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
❖ 应用: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 时,一般要运用观察法进行广泛的实地观察, 收集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
类别: ❖ 1.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认定 ❖ 2.与利润表相关的认定 ❖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 管理层认定的重要意义: ❖ (1)认定反映了财务报表中数据完整的经济含义。 ❖ (2)认定反映了管理层所承担的全面的财务报告责任。 ❖ (3)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程序的基础。 ❖ (4)认定决定了错报的性质和类型,财务报表错报都是因为违反了管
审计课件 .ppt
5.按是否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分类
法定审计 非法定审计
强制审计 任意审计
6.按是否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
预告审计
突击审计
风险应对: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1、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
的账户和余额的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3、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用不同的测试样本 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
A.明细账
B.总账
C.原始凭证
D.记账凭证
2、对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的盘点,应采 用( D )
A.监督盘点法
B.观察盘点
C.抽查盘点
注:抽查法审查有重点,效率高,成本低,但审 计结论过分依赖审计抽样的样本,可能出现以偏 概全的情况。
审查账面资料的方法
按照审查的技术,审查账面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
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验算法和分析法。
审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其他 资料 核对:证证、证账、账账、账表、账实是否相符 查询:向被审计单位内外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询问。 比较: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验算:重新计算 分析:(比较、比率、因素、综合、账户、账龄…)
▪ 审计的技术方法 ▪ 审计方法的运用
审计的技术方法
▪ 审计方法是联系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桥梁,传统审计方 法以事后查账为主,而现代审计方法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审 计抽样、审计调查、内部控制评审等多样化的技术和方法 体系。
▪ 现代审计方法具有目的性、多样性、实用性、交互性等特 点
审查账面资料的方法(审查书面资料)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 审查调查的方法(实查、观察、查询等)
八种审计基本方法
八种审计基本方法
1.详尽检查法:审计员全面检查企业内部各个方面,以获取准确的审计结论。
2.比较分析法:审计员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同行业、同规模公司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企业的财务状况。
3.抽样检查法:审计员从企业财务信息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检查,以代表全体数据。
4.独立确认法:审计员通过收集第三方资料或现场调查等方式,证实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5.统计分析法:审计员通过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6.风险评估法:审计员根据企业的行业、经验、管理等因素,评估企业的风险,并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特别关注。
7.程序性审计法:审计员根据预先设定的审计程序,进行有序、系统的审计工作。
8.实地检查法:审计员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协助审计工作的开展。
- 1 -。
审计的种类和方法
审计的种类和方法:
按审计的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1、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归国院各部门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
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内部审计: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的主体是组织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内部审计的范围是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审计 第二章 审计分类与审计方法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审计方法也叫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审计事项 的具体情况和特定目标而采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术。
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 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 查。
检查记录或文件可提供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 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来源和性质。
2. 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民间审计,是指由经政 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注册登记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 务所进行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各类资源财产的所有人或 主管人的委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鉴证、 注册资本的验证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 超然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专业组织,它的独立性很强,这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质量。因此,注册会计 师审计的特点是独立性、委托性和有偿性。
(三)选取样本 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应使总体中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 被选取的机会,以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由抽样结果推断的总体特征具有合理 性、可靠性。如果审计人员有意识选择总体中某些具有特殊特 征的项目而放弃其他项目不予考虑,就无法保证所选样本的代 表性。
样本选取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样本选取方法有随机数选 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等。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3. 随意选样 随意选样也叫任意选样,是指审计人员不带任何偏见地选 取样本,即审计人员不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 置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随意选样的主要缺点在于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本项 目,由于文化背景和所受训练等的不同,每个审计人员都可能 无意识地带有某种偏好。因此,在运用随意选样方法时,审计 人员要尽量避免个人偏好,使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