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
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细菌对人类有利的地方
(一)产生腐殖质,如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然后开始腐烂,泥土里的细菌就开始分解苹果,在其它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就逐渐变成了腐殖质。
(二)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比如说生产果酒、泡菜、酸奶等等。
(三)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细菌对人类有害的地方,表现为有的细菌会致病。我们平时生病,比如感冒发热、肚子疼,这些都是细菌导致的。
教学、实验记录。
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教材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课前活动
1、出示课本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认真阅读,了解酸奶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酸奶。
2、学生把制作好的酸奶,带一部分到学校。
二、品尝酸奶,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
3、教师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要保持在35℃到40℃;二是卫生,制作酸奶所用的所有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
4、过渡:为什么在合适的温度以及条件下,牛奶就变成酸奶了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认识细菌,探究酸奶的成因。
1、教师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来猜测一下,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制作酸奶,大家有没有把酸奶制成功呢?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酸奶拿出来,请同学们品尝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
学生品尝酸奶,说一说酸奶的味道如何,制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谁来时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酸奶的?
学生交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方法以及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做酸奶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做酸奶

细菌的危害
• 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 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 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 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 蔫。 • 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 水和带菌微生物。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1.勤用肥 皂洗手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2.捂住鼻子 打喷嚏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3.用热水 冲洗筷 子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4.常进行室内换 气, 不到人多 的地方。
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菌的传播
5.与小动物 保持距离
作业: 通过生活经验、网络或书籍总 结可以减少 致病细菌传播的方 法写在作业本上
再见
6. 生活污水中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一 些工业污水中也含 有石油等有机物, 细菌能通过分解这 些有机物,来达到 净化生活污水和工 业污水的作用.
7.识别身份 8.细菌与生物链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 处在生物链的最底层。如果 没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世 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通过手上细菌也能识别身份.mp4
1→2→4→8→16→32→„„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1×2×2×2×2×2ׄ
可见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 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细菌的用途 1、可以生产腐殖质;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 物(制造酒、泡菜);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 生物塑料。
4.细菌发电——即利用细菌的能量发电。 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 马克·皮特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 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 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 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5.细菌益肠胃——益生菌。可以为人体补充维 生素,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做酸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做酸奶|苏教版

《2. 做酸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节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细菌的传播,从而养成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酸奶的知识,已经具备动手独立制作酸奶的能力,对酸奶的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以此导入细菌知识的学习。

三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奶是由乳酸菌将牛奶发酵变成的。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及繁殖特点。

3、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4、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团结合作、交流研讨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怎样做酸奶,知道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变成了酸奶。

解决措施:采用学生制作经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解决措施:通过模拟实验,归纳计算规律,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制作的酸奶、白纸、多种颜色的粘土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酸奶制作交流会1、师:上节课,我们学学习了如何做酸奶,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酸奶的做法,(大屏幕出示酸奶的做法)。

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煮沸、冷却、加入、搅拌、装入和保温。

由于同学们需要的实际较长,布置了同学们回家尝试做酸奶,有的同学真的很了不起!不但做成功了,还发来了视频,老师整理了一份视频,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播放一位同学在家制作酸奶的视频,教师板书:一酸奶的做法3、要求:看过之后,提出你的疑问,提的最多的有奖励!4、师: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4、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为什么做酸奶时要加酸奶?生:加酸奶就是加入乳酸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

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

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

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

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菌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2.△ 细菌有功有过。
功:可以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 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 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 传播疾病。
认识细菌2
1.△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Fra bibliotek可以在数小 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病从口入 • 病从鼻入 • 外伤感染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4.吃洗干净、不过期的食物 5、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每年死亡 人数(万)
病原微生物
急性下呼吸道 感染
370
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 真菌
②细菌也要吃食物 ③细菌的繁殖很快,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4、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 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会致病。 5、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 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 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 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 种基本形态: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250ml,酸 奶75ml, 工具:有盖的瓷杯子,勺子,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享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实验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实验操作技能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加热器2.温度计3.塑料杯4.搅拌器5.量杯6.带盖子的容器2. 实验原料1.牛奶2.酸奶菌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打开加热器并置于桌面上。

2.打开温度计并置于加热器旁边。

3.准备4个塑料杯和搅拌器。

4.准备量杯和带盖子的容器。

2.加热牛奶:1.将500ml牛奶倒入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置在加热器上,然后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至75℃,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不超过80℃。

3.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牛奶,以免烤焦或结块。

3.冷却牛奶:1.将加热后的牛奶直接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在冷水中,以加快冷却速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降至40℃以下。

4.加入酸奶菌粉:1.取出一小勺酸奶菌粉,并将其均匀撒在牛奶中。

2.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5.发酵:1.将酸奶牛奶倒入带盖子的容器中。

2.将容器放置于室温下成熟24小时,在24小时后就可以享用新鲜的酸奶啦!三、教学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提高:1.实验器材:由于实验器材不够,有些学生需要等待其他组完成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并不连贯,容易导致学生迷失在实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障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在实验之前预先安排好每个组需要的器材和材料,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够耐心而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将实验步骤连接起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

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细菌
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
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
1
2
3
4
5
6
7
8
1×2×2×2×2×2×2×2=128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细菌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 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 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 乳酸菌 )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 在适宜的温度 )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 )。 4.可以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 捂住口鼻打喷嚏 ) 、 ( 用热水冲洗筷子 )、( 勤用肥皂洗手 )等。
1×2×2×……×2= 1048576 20个2
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生产腐殖质。
熟透的苹果掉在 地上。
苹果开始腐烂。
泥土里的细菌分 解苹果。
在其他微生物的 共同作用下,苹 果逐渐变成了腐
殖质。
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
苏苏教教版版点小击小输学入学科标题科学学六六年级年上级册下册第一第单一元单显元微我镜在下长的大世界
2.做酸奶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自制酸奶 认识细菌 细菌的功与过
点击输入标题
自制酸奶
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我们来了 解一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做酸奶》PPT课件(1)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做酸奶》PPT课件(1)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与很多人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与很多人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 Nhomakorabea情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 糖,煮开几分钟。 待牛奶冷却到35℃—40℃ 时,加入两大勺酸奶,仔 细搅匀。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 里,盖上盖子。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
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了解鲜奶变成酸 奶的原因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比例1:5 2.适温加入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了解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谢谢大家!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科学调查: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病毒?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能够掌握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3.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难点: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长及其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1. 课前准备(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探究(20分钟)1.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观察酸奶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学生自己列出酸奶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制作酸奶的问题。

2.学生用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制作酸奶,并对酸奶进行观察和记述。

3.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回答所提问题。

3.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原理,了解酸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关系,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4. 探究互动(15分钟)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对大家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5. 知识梳理(10分钟)1.学生自主进行笔记记录,梳理酸奶的制作过程、原理、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师进行回顾和概括。

四、教学评价1.教学完成度:学生能根据教师和实验材料,独立完成酸奶制作实验,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教学质量:教师从知识讲解到问题引导,从学生探究到知识梳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制作实验,记录了笔记,并且能够回答所提问题。

4.学生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独立制作酸奶,并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经过此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酸奶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独立制作酸奶,也掌握了相关知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高,课堂气氛需要更活跃。

下一次我会加强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氛围。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说课稿

《做酸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做酸奶》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做酸奶》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

本课教材是继前一课了解了微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中的一种细菌。

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空气、水、土壤、人体皮肤的表面甚至在身体内部,都有它们的踪影。

但由于它太微小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它。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细菌全是有害的,实际上危害人类的细菌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能和我们和平共处甚至为人类造福,本课教材从孩子们喜欢的做酸奶活动开始,引领孩子们去认识细菌。

二、说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说学情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问题,但是真要做起实验来,他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或直接的失败。

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前将这一技能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知道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

五、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做酸奶》第一课时,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决定让学生把做酸奶这一实践活动延续到家里进行。

在上第二课时的课上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回家做酸奶的同学寥寥无几,难得有个别同学做了却没有成功。

因此决定和学生一起再经历一次做酸奶的过程。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纸、粉笔灰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一).1、出示调查表师:同学们,老师课下做了一份小调查,发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喝酸奶。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做酸奶课本P24实验材料:新鲜酸奶1杯,鲜牛奶2袋(每袋约250毫升),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约150毫升),金属小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

实验过程:1.将所用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摄氏度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4个杯(或瓶)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新鲜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在温暖环境中的鲜牛奶变成了酸奶,阴凉环境中的鲜牛奶没变。

实验结论:温暖环境比过冷或过热的环境更有利于酸奶的形成。

实验二:食物发霉实验课本P29实验目的:证明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橘皮(或两个馒头),彩笔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过程:1.将实验组放在温暖的环境下。

2.将对照组放在冰箱里。

实验现象:冰箱里的馒头没有发霉,在温暖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

实验结论:食物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三:植物体能量来源实验课本P42实验目的:证明淀粉中是否存在能量。

实验材料:酒精灯,淀粉,燃烧匙,火柴实验过程:1.把淀粉放在燃烧匙中2.将燃烧匙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燃烧匙中的淀粉燃烧,释放出光和热。

实验结论:淀粉中有能量存在。

植物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实验四:制作电磁铁课本P53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80厘米-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实验过程: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铁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

实验现象:1.接通电源,产生了磁性,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小铁钉或曲别针,会发现铁钉一端可以吸住小铁钉或曲别针。

2.切断电源,磁性消失,小铁钉掉落下来。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是一节以实验操作和观察为主的科学实践活动。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制作酸奶的原理、制作过程、以及酸奶的保存方法等。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酸奶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变化观察不够细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乳酸菌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酸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难点:乳酸菌的作用以及酸奶的变化观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引发学生对酸奶制作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原理: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3.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酸奶的变化。

4.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酸奶的变化原因,教师进行指导。

5.总结与展示:学生总结酸奶制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成果展示。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保存方法,以及如何判断酸奶是否变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酸奶的制作原理、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以及酸奶的保存方法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酸奶制作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第一课,主题为“做酸奶”。

本节课通过设计让学生了解构成酸奶的微生物以及酸奶的制作过程,并对比酸奶与牛奶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受益匪浅。

一、情境营造: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喜欢喝酸奶的人?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喜欢酸奶的人,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情境营造:1. 征求学生的意见,问学生是否喜欢喝酸奶,喝酸奶的好处是什么?2. 老师自己带一瓶酸奶,询问学生是否有同样的经历。

3. 引导学生谈论喝过的酸奶品牌以及口感。

这样的情境营造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酸奶的知识。

二、知识探究:了解酸奶的微生物以及制作过程1. 微生物的作用运用PPT,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酸奶的微生物,生动真实的展现让学生体会微生物工作的强大能力,并明确微生物的作用。

2. 酸奶与牛奶的不同在运用PPT展示酸奶与牛奶的差异图片,学生可以上手比较酸奶中乳糖的分解和微生物生长的差异,之后通过对比牛奶和酸奶的不同展现酸奶的生产制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酸奶与牛奶的不同之处。

三、相关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习效果1. 动手实验:制作酸奶教师准备的标准制作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生产制作过程应用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过程的掌握了解制作酸奶的方法。

2. 精准提问:快速检验学生学习结果- 什么是酸奶的微生物?- 酸奶和牛奶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加热可以杀死一切微生物吗?通过这样的精准提问,可以判断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进而在后续授课的过程中调整教学策略。

四、延伸拓展:将学习延伸应用到生活之中1.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家中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以巩固学校课堂的知识。

2. 探讨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吃酸奶可以增加益生菌的数量,以及对于拉肚子、感冒等疾病的防治作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酸奶的制作方法以及益生菌的作用形成基础认识,同时对于健康饮食也更有拥有更深的理解。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六年级《做酸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六年级《做酸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4. 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自己动手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黄豆、纸杯、导学案等。

2.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搜集的细菌和酸奶的各种资料。

附:板书设计做酸奶细菌乳酸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学情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二课。

做酸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做一做。

起初,打算带着学生在班级一起制作酸奶,但到班级一问,很多孩子家里都有自制酸奶的仪器(酸奶机),我想:与其在教室和孩子一起做,不如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做这个实验,既然购买了仪器,肯定是想尝试做酸奶,或者已经制作过酸奶,家长也有一定的经验,于是,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认认真真”的在尝试做一次酸奶,让孩子从实验的准备开始到最后酸奶的形成,都要详细的了解,并及时的记录相关内容,拍下照片尤其是视频作为资料留存。

学生代表通过课件向全班汇报制作酸奶过程。

通过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可以帮助整个班级的成员回顾做酸奶的过程,另外听取别人的汇报可以清楚的比较出自己与别人的区别,从而找出操作步骤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加深了对酸奶制作的过程。

通过阐述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小组和其他同学的思考,通过自我解决问题来提升对试验中所遇问题的思悟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式合作形式,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讨论,然后发表意见,这是一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式合作形式,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让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里, 盖上盖子。
➢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得 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了解鲜奶变成酸 奶的原因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比例1:5 2.适温加入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 了解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谢谢大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科学调查: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病毒?
病菌、病毒名称 造成疾病名称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杀死
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这些信息的。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每年死亡人 数(万)
病原微生物
急性下呼 吸道感染
370
细菌、病毒、原 生动物、真菌
结核病
290 细菌
痢疾
250 细菌、病毒
细菌性脑 膜炎
20 细菌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从口入
病从鼻入
外伤感染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菌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SARS、乙肝、艾滋病毒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与很多人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做时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蒙古人饮食酸奶子,不加 糖,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 酸中透甜,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 煮开几分钟。
➢ 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 加入两大勺酸奶,仔细搅匀。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
活动:
自制酸奶
(激发学习兴趣)
资料:
认识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
活动:
1、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
了解细菌的基 本情况
2、细菌的功与过
3、减少细菌的传播
酸牛(马)奶: 酸奶,蒙古语称“艾日
格”,是牧区消夏避署之佳 品。 分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两 种。
酸奶富有营养,具有滋补 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常饮酸 奶,可使皮肤增白。由于酸奶 中含有乳酸菌,其对肺结核、 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均 有明显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