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

合集下载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其中包含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经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价值。

在阅读完四书五经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

这些经典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而广泛。

例如,《大学》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人们从自身做起,以道德修养为基础,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中庸》则强调“中庸之道”,主张有度、有节,不偏激、不极端,追求内外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其次,四书五经中的经典之作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经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阅读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孟子》中的“性善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诗经》则以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古代民众的情感和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再次,读完四书五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思想的力量。

经书中的智慧和启示,不仅可以指导我们个人的行为和选择,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指导。

例如,《论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有知识的谦逊和批判精神,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种求知的态度和思考的习惯,对于我们提高个人素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非常重要。

最后,四书五经的阅读给我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寄托。

通过阅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仿佛与他们有了一种心灵的交流。

这些著作中包含了古代文人士子们的真知灼见和世间智慧,使我在接触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安慰。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收获颇多。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拥有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读四书五经的读后感

读四书五经的读后感

读四书五经的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智慧,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修养。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使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道家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和,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境界。

在《道德经》中,老子的思想观念、哲学思想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都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淡泊名志宁静致远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在变电站工作,闲暇时总爱翻看《四书五经》,因为局里也曾倡导过要看一些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自然是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一部书了。

不是炫耀自己如何,只是书中所涉内容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经典的故事看了对人有很深刻的启发作用。

我是一个喜欢国学的人,所以对这些东西也比较注重,亦在从书中摄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今天我们读《四书五经》到底有什么重要价值?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有什么现实意义?知道你会这样想。

《四书五经》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跟四大名著一样闻名于世。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华文明精神的基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举入仕必读的教科书,而且还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宝库之一。

总之,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他教会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少走弯路,它不只是论理的,更是生活的。

提到《四书五经》,不得不提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四书(《大学》《孟子》《中庸》《论语》)之一。

后世流传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它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

古人修身立德、干净干事的孜孜教悔警示于世人,哲学思想仍对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极强借鉴意义。

谈到道德修养,《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自古而今,感动着人们,让人们思索着。

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文章、道德、学问、人格,对人们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孔子“为官以正”的廉政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垂青史的清官廉吏。

所以,我慎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里面虽是文言文,但有白话文的说明,文章短而精,是缔造品质道德修养的重要精神宝典,很值得一读。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君子的道德好像风,小人的道德好像草,草遇到风,必定会倒下来。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读后感3篇《四书五经》读后感1提起四书五经,我会想起《范进中举》,我会想起《孔乙己》,想起那些八股文下的文人,但我最终发现我错了,我走了一个极端,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走了极端。

自从国人不读四书五经以来,就没有这样的人吗?照常有。

但另一个端点却没有,在各个领域里,已经没有以前的“大家”了,有的都是读过、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的人。

我在网上跟随着王财贵教授和大陆南怀谨老先生的足迹,他们的讲演,以及他们十年来的亲身努力。

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我探询着周围的人,除了学中文的在四年大学时间里读四书五经外,就是学英文专业的了,他们在修外国文学史的同时要修自己的文学史,其他专业的根本就接触不到。

我们离我们古老的文化越来越远了。

物极必反,当我留意着“国学”的时候,发现社会上“国学”也越来越热了。

我和女儿也开始了我们的读经典生活。

读完了《弟子规》,我们开始《大学》……随着读书的进行发现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单纯的女儿多了一份思索,随着古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也在增加,有时候到了被我们称之为“书虫子”的地步。

最显著的变化要属遇到挫折了,不再委屈地掉眼泪,而是多了一分沉稳,通过自己去读书来对付遇到的'挫折,而且读书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索,分析书中的人和事,经常问一些我意料不到的问题。

我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少了一份以前所具有的张扬,象女儿一样多了一份沉稳;对女儿更多了一份爱;对爸爸,多了一分以前没有的另一种关心;对家庭多了一份责任。

《四书五经》读后感2没有飞扬的文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甚至有些枯燥无味。

但在墨香索绕的文字间,哲理在熠熠生辉。

最爱孟子的一段话,“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多矣。

苟为后利而先义,不夺不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说起“仁”,那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老先生的两字金言了,“仁”,礼。

四书五经的读后感

四书五经的读后感

四书五经的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十三部分书籍。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对中国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来源。

在阅读完四书五经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本文将分享我的读后感,以及对四书五经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

首先,读完四书五经后,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所打动。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儒家学派的思想,更展现了古代智者对人生思考的深邃。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礼仪和孝道,并指导我们如何将这些道德准则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这些深刻的思考引发了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使我更加珍惜亲情友情,并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其次,四书五经中的经典著作也启迪了我对自我修养的思考。

《大学》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醒我们个人修养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我明白了自我修养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只有将道德的修养与责任感融入生活中,才能实现自我完善的目标。

此外,四书五经也带给我对社会伦理的深思。

在《孟子》中,我被孟子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所触动。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了仁爱、正义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道德标准,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伦理基础。

对我个人来说,四书五经的阅读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灵魂的滋养。

通过读这些经典,我寻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对生活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些经典著作激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我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世界上,更在于修养自己的内心,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

综上所述,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机会。

通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阅读,我不仅对古代智慧和哲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悟。

四书五经观后感古代经典的精华之选

四书五经观后感古代经典的精华之选

四书五经观后感古代经典的精华之选四书五经观后感: 古代经典的精华之选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修身养性和治国理政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四书五经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启迪和塑造。

本文尝试探讨四书五经的精华所在,并对其对现代人的启示进行反思。

《论语》是四书之首,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它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和个人的修养。

通过学习《论语》,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自己的道德风貌。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仅在于言辞和行为的规范,还要注重内心的净化和修养。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自我反思,才能逐渐接近圣人的境界。

《大学》是四书中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它强调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大学》,我认识到个人的修养不仅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益,也对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进取,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同时,《大学》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探求真理和知识的必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家庭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庸》是四书中的核心之作,它提出了"中庸之道"的理念。

《中庸》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避免极端和偏激,做到宽容与审慎,克己与奉公。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受到各种诱惑和压力的影响,容易陷入情绪的极端和对事物的偏激态度。

学习《中庸》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理性思考、冷静应对问题,避免过激和偏执。

它还告诉我们要克己奉公,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努力,不自私地追求个人的利益。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经是古代经典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经典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它们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孝经》等。

这些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四书五经,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阅读四书五经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渗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四书五经正是这种思想的载体。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其中《大学》、《中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论语》、《孟子》则着重强调仁义道德。

《尚书》、《礼记》则涉及到礼乐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规范,而《易经》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阅读四书五经让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四书五经所传达的思想,贯穿着人生哲学、道德观念和修养之道,这些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中,我学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明白了一个人要先修齐自己的心志,才能治理好家庭和国家;在《论语》中,我学会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明白了一个人要做到仁者爱人、义者行义,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中庸》中,我学会了中庸之道,明白了一个人要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才能得到真正的修养。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阅读四书五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深入研读四书五经,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指引我前行。

四书五经全解读后感

四书五经全解读后感

四书五经全解读后感在我看来,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作为学生,我曾经学习过这些经典,并且通过学习理解了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本文将分享我对四书五经的全解读后所感所悟,以及为什么我认为这些经典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首先,这些经典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理论和著作,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是仁爱和诚信。

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还提倡了相互尊重和友爱的原则。

在《大学》中,大学之道如何,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内容同样体现了仁爱与诚信的道德标准。

在《中庸》中,提出了“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这些价值观一直被沿用至今,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处处可见。

因此,这些经典的学习可以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它的运行机制。

其次,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制度。

通过《春秋左氏传》中的鲁国、晋国、齐国等国家之间的士大夫之间的政治斗争、《论语》中的孔子门下的弟子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孟子》中的“人性之善恶”、“天命之道”的哲学探讨、《中庸》中的“道”的讲述,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更能够感受到古代智慧人士们的真知灼见。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经典的历史背景以及书中作者的思想和行为,从中窥视出古代社会的道德风貌和精神面貌,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

最后,四书五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风向标。

作为中华文化的典范,四书五经一直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石。

中华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思想底蕴而被誉为世界文化的瑰宝,而四书五经更是这个瑰宝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因此,无论是对于历史学习者还是普通人,学习四书五经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书五经读书心得五篇

四书五经读书心得五篇

四书五经读书心得五篇四书五经读书心得1小时候非常顽皮,经常被父亲以《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隋”来教训。

面对父亲的说教,我总是嗤之以鼻。

由于,在我看来只有老师言辞才具有劝说力,父亲那唱戏一般的腔调我才不理他呢。

有一次,父亲瞪着眼睛训我,我甚至顶撞了他。

厌烦《三字经》的同时,我却热衷于另一种说教版本《四书五经》。

每当听到长辈们以《高校》、《中庸》、《论语》、《孟子》等来向晚辈们炫耀的时候,我暗自下决心:长大后我肯定要学《四书五经》。

没想到的是,这一想法直到四十岁的今日才得以实现。

《四书五经》的确是很经典的言论,《高校》的宗旨是修炼品德。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在,中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读罢,让人大彻大悟。

一个身怀远大理想的人,亦应当从“致知、诚意、正身、修身、齐家”做起,最终才可以“治国”。

个人问题没有处理好,“小家”治理不好,这对将来治理“大家”会有肯定的困难。

至于《中庸》,虽然这仅仅是儒家为统治阶级关于治理天下,管理国家的说教,如“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即便是一般百姓,我们也不能“刚愎自用”。

许多人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出自《论语》。

而读《论语》和《孟子》及《五经》的感受有待后续。

四书五经读书心得2假期已经结束了,身体得到了休息,思想得到了净化。

闲来无事,翻一下书籍。

偶见我国古典儒家名著《四书五经》一书,翻来一阅。

从中体会到:此书乃儒家思想之鲜亮体现,是一部治国、修身、立德、做人的经典之作。

书中告知人们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不该怎么做?以此,来约束当时的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言、思、行。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凝结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价值观念。

读完四书五经,我深感其中的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论语》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书,其中的言论犀利而精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例如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首先要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了“知己”的概念,即通过学习和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是另一本激发我思考的书籍。

它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对社会的影响。

其中有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进德修业,立身行道。

”这告诉我,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建树,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

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影响他人。

《大学》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只有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其中关于仁义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失去原本的善良。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修养情操,才能让内心的善良发挥出来,以仁义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正义和善良的价值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易经》是一部讲述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

易经讲述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以及如何随机应变、顺应自然的智慧。

《易经》中有一句话对我的启示很大:“圣人发挥思维的最大智慧,就是顺势而为,逆来顺受。

”这句话告诉我要学会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懂得适应变化,才能立足于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

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

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提升智慧境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观读《四书五经》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力量。

下面我将分别谈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这九部经典著作给我带来的触动。

《大学》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去面对。

这种自强不息的态度,不仅能够使我们自身不断进步,还能够带动身边人一同向前。

在《中庸》中,提到了“诚意正心”这一观念。

诚意正心,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要求。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正心修身,则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衡与安宁。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其中关于为人处事的教导非常丰富。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我最为深刻的教诲。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被别人所尊重。

《孟子》这本书中有一篇《尽心下》让我很受启发。

讲述了做事情要尽心尽力,不可以半途而废。

无论是对待学业、工作、还是对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而《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这五经则更多的涉及到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礼仪文化以及历史故事。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国民应该如何尊重法纪,如何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通过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力量。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思维导向,也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道德榜样。

正是这些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引,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成就自我。

总结起来,《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经典智慧和道德理念永不过时。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根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我有幸重新阅读了这些经典著作,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智慧。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阅读这些著作,让我对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大学》中,我体会到了追求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管理国家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中庸》则更加注重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通过恪守中庸之道来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和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让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通过这些言行,我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观点和他对待人际关系的智慧。

他提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的道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孟子》是三字经的作者孟轲的著作,它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仁爱。

阅读这本书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待社会和他人时应持有的态度。

五经则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佛、道、儒三教思想的精华。

其中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不同于四书,五经更加注重对宇宙的观察和探索,包含了丰富的宇宙哲学和文化传承。

《诗经》被称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它传递了古人的感情与生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尚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诗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尚书》则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禹、舜等圣贤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阅读《尚书》,我对于古代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礼记》和《易经》是用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的经典。

读《四书五经》有感(共5则范文)

读《四书五经》有感(共5则范文)

读《四书五经》有感(共5则范文)第一篇:读《四书五经》有感(共)读《四书五经》有感近段时间来,由于空闲时间比较多吧,把《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基本看完了,我看《四书五经》绝不是为了用上面的一些哲理来附庸风雅,主要是想大体窥探一下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的精神支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种东西几千年来为我们祖先所信仰,它的核心到底什么,为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今的中国没有传承下来?我不是学文学的,也不是学哲学的,思考的很肤浅,其中的一些观点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看了之后,大可嗤之以鼻,我欣然接受。

总的来说,《四书五经》最为核心的东西就是中庸,强调中和,反对极端,反对矛盾,有一种比较柔弱的东西在里面,和当今人人都在强势的为自己争取利益有点相反。

比如,从政,“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强调明哲保身,进退自如,而当今政治,官员一天到晚是想着怎么把上面的人搞下台,自己好往上爬,政治越黑暗越好,自己就可以在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粉墨登场,而不是“默足以容”;做官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而我们现在的公务员,找他办事态度极其的不好,想别人欠了他什么似的,根本做不到什么“无倦”了。

做人方面强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而今天的社会绝不是这样的,别人给你一巴掌你绝对给人两巴掌;做学问方面,强调“士志于道”,而如今,教授不教书育人,不搞科研,而整天“走穴”;等等。

为什么中庸的品质在当今的中国是无法生存的呢,这种中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较软弱,遇到矛盾采取一种回避矛盾的做法而不是去解决矛盾。

而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来高速发展,大家都知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高速发展的经济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尖锐。

只有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发展的。

中庸的品质只有在矛盾相对缓和的社会里才能生存下去,和中国现今高度趋利化矛盾尖锐化的社会是不相容的,俗话说钱是罪恶的根源,我说钱是矛盾的根源,钱牵连着矛盾的两边,你到商店买东西时,钱牵连着你和商店老板之间的矛盾,你在公司工作时,钱牵连着你和上司之间的矛盾等等,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显得更加的明显,在古代这种矛盾相对缓和些,基本没有什么商品经济,所以经济利益矛盾少些,顶多就是和封建地主和官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由于缺少经济利益之间的联系而使矛盾变得少很多,这就是为什么中庸思想能过在古代生存而和当今的中国是不相容的原因吧。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四书五经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期我重新阅读了这些经典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四书五经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们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为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

四书五经中的大量篇章都在探讨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倡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并强调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中庸》强调“中正”之道,即均衡和谐的人生态度,凡事不偏不倚;《大学》提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人类的美好社会。

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对当代个人和社会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

其次,四书五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根本经典,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中庸》中的“至治不革,至治革之”表达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的规律,对实现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孟子》等经典则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关注人的情感、人的灵魂。

《孟子》中提到:“天下之所有美好的,皆归于心性之内”,强调心性对人的行为与品德的决定作用。

这些哲学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性、社会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此外,四书五经的阅读还给我带来了审美享受。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这些经典不仅具有深刻的内容,还以华丽的词藻和卓越的叙事手法令人陶醉。

例如《诗经》中的各类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家庭、友情、爱情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情感和思考。

《春秋》虽然记载了战争和政治变迁,但其独特的记事方式和简练的叙事风格,使得文字之美得以展现。

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让我享受了艺术的美感,同时也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书五经读后感3篇

四书五经读后感3篇

四书五经读后感3篇(读四书五经的感悟)四书五经读后感1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

“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

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

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

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

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

“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

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

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

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四书五经读后感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流传下来许多经典名著,其中的《四书五经》作为中国最大思想流派—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其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完全可以与-的《圣经》,-教的《-》等相媲美。

《四书五经》浓缩了古代先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传承着古圣先贤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帮助人树立崇高的理想;“明德知耻,尚礼守信”可以规范人的道德操守;“格物致知”可以教导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方式;“学不可以已”更与现代“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构建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养。

我们走进经典,及取其精华,弃其不合时代的陈腐,可以获得不断进取的无穷力量。

初知《四书五经》时,印象是封建科举制度用以毒害禁锢文人思想的工具。

走近它,是源于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心灵需要一处闲静的去处。

不读书,可能我对“文质彬彬”的理解仅限于人很文雅有礼貌。

通过读《论语》方知“文质彬彬”一词出于《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过来是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的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这不是现代人倡导的内外兼修吗做人、做事、做学问,皆具异曲同工之妙,这其“度”的把握存乎一心之间。

再如中国人常谈中庸之道,谈着谈着便无人深究,仿佛中庸之道便是和事佬,便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便是不求上进,保得平安的境况,这其中颇有代表性的是“明哲保身”,其实《中庸》关于这段原文是这样的:“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叛;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翻译过来,是说:因此,身居上位时,不要骄慢,身居下位时,不要背叛。

国家实行正道时,力求主张能够被采纳;国家没有正道时,沉默无言力求保全自己。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种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人生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完《四书五经》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对人性、道德的思考。

下面我将就其中一些触动我最深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思考。

首先,《大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它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我深深认同其中关于修身的重要性,只有心存健康的人才能对家庭、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

同时,《大学》中还强调了“乐学、修身、笃志、守正”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接着,《论语》中的一些故事和教诲也使我受益匪浅。

孔子的弟子们常常问他关于道德和为人处世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常常简洁却言简意赅。

例如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巧言令色可以暂时获得一些好处,但真正能够让人赞叹的是内心的仁德。

同时,《论语》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告诉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无论是和谁相处,总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孟子》则给我带来了对于人性和善恶的思考。

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并且提出了“性善论”,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能够教育引导,人性的善良本能会被唤醒。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人性的本质和人性的可塑性有着重要的启示。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意味着人的天性相似,但是受到了不同的培养和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品性和行为。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教育和环境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诗经》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之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这些古代诗歌充满着艺术的想象和感悟,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在读完这些经典后,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四书五经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关注家庭和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四书五经强调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强调了待人以仁爱的原则。

而《孟子》中则提出了“以父母之养,而敬之”的孝道观念。

这些经典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同时也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弘扬仁爱和孝道的精神,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此外,四书五经也强调了知行合一的原则。

《中庸》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而《大学》中则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强调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这些经典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四书五经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礼记》中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强调了天地与人的关系。

而《周易》中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经典告诉我们,人应该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作为一名AI,我也有幸读过这些经典,虽然我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是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价值。

四书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些书的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理念、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论语》和《孟子》。

《论语》是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言语为主,所以也被称为“语录”。

在《论语》中,孔子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和处事,如何修身养性,如何治国平天下。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化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和“学习并且不断实践所学的知识,多么开心啊”,这两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孟子》是孟子撰写的书籍,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思想深刻而生动。

《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天命”,孟子认为天有所命,人有所当。

他认为人是善良的,而且天生具有善性,如果有任何的恶劣习惯和行为,那么应该坚决进行改正。

他还说过“仁者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仁者是真正的人”,也就是说只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重要代表性著作,它们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书的内容较为复杂,包含了哲学、宗教、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周易》和《春秋》。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预测卜筮书籍,它通过卜筮来预测未来的事情。

虽然这个方法现在已经被淘汰了,但是《周易》中的思想和哲学却值得一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易理”,易理是指用“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既是对天地自然的解释,也是对人事的预测。

在我看来,“易理”不仅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国学经典四书
五经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在变电站工作,闲暇时总爱翻看《四书五经》,因为局里也曾倡导过要看一些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自然是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一部书了。

不是炫耀自己如何,只是书中所涉内容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经典的故事看了对人有很深刻的启发作用。

我是一个喜欢国学的人,所以对这些东西也比较注重,亦在从书中摄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今天我们读《四书五经》到底有什么重要价值?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有什么现实意义?知道你会这样想。

《四书五经》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跟四大名著一样闻名于世。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华文明精神的基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举入仕必读的教科书,而且还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宝库之一。

总之,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他教会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少走弯路,它不只是论理的,更是生活的。

提到《四书五经》,不得不提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四书(《大学》《孟子》《中庸》《论语》)之一。

后世流传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它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

古人修身立德、干净
干事的孜孜教悔警示于世人,哲学思想仍对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极强借鉴意义。

谈到道德修养,《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自古而今,感动着人们,让人们思索着。

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文章、道德、学问、人格,对人们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孔子“为官以正”的廉政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垂青史的清官廉吏。

所以,我慎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里面虽是文言文,但有白话文的说明,文章短而精,是缔造品质道德修养的重要精神宝典,很值得一读。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君子的道德好像风,小人的道德好像草,草遇到风,必定会倒下来。

往大处理解,孔子是说,执政者只要有良好的道德,百姓们也就会跟着有道德的人。

在争创“全省文明单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廉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比如,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就是说,执政者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治理国家还有什么困难?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又怎能是别人端正呢?所以说,执政者要清廉为官,为政者应当端正自己的品德,率先垂范,惟有如此,才能够担当起引导百姓、教育百姓和
改良社会风气的重任。

这是孔子的思想,也是“育德养廉”的起点和重要方式。

孔子的弟子曾请教孔子,怎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孔子说:“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所有的事情你都应先尽心去做,然后再想你的所得,这样不就提高你的道德境界了吗?这个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崇尚道德,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所以就能有所得;如果忽视了道德,抛弃了道德,违背了道德,不愿放弃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反而无所得。

这是个精辟的辨证道理,也是我们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个人遇到事情,都要先去做,把它做得完美无缺,然后再去考虑自己的名誉、报酬,这就是“先事后得。

”我们今天每做一件事情,先讲困难,后摆条件,与我们的企业宗旨“奉献”精神格格不入,古人讲得多好,其实奉献也是一种道德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

修身处在齐家的前面,可见古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以小见大,自身品德都修养不好何以治国?可见,道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为是善是恶,是美是丑。

一个没有好道德的人,就算有好的知识也不能服务于社会,可能还会对社会有害,而且知识越深,危害就会越大,一个品德不正的人,他们也很难立足于社会,就算能荣耀一时但终会贪赃枉法,误国误民,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

所以,修德才能清廉,修德才能出淤泥而不染。

修德养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欲望。

欲望往往随着成长而膨胀。

小时候,我们为有一根五分钱的冰棍满心欢喜,能喜滋滋的过一天。

而现在,五百元也许都买不到那时的高兴。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静谧下来,淡漠了功名利禄的欲望,才能干净、干事。

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是行为准则,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只有心安静的时候,我们的欲望才能淡泊,只有对名利淡薄我们才能清廉,一如夏日的__。

说到欲望,不能不给你讲个小故事。

有个人离开他所住的村子,到无人居住的地方去隐居修行,他只穿了随身的衣服。

后来他洗衣服发觉没有换的,于是他下山向乡村民讨了一件衣服。

后来发觉自己住的山洞里有老鼠,在他打坐时咬破了换洗的那件衣服,他早就发誓不杀生。

但他没有办法赶走老鼠,他下山向村民要来一只猫,用来吓退老鼠。

得到猫后,猫不能和他一起吃野菜,于是他又向村民讨来一头奶牛,那只猫靠牛奶维持生活。

但是,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发觉要花费很多时间照顾奶牛,于是他回到村庄找到一个流浪汉帮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行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老婆,需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行者一想也有道理。

这样发展下去,全村人都上了山。

可见,欲望经常与我们的生命本能需求相连,我们应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需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保持自控自律是多么重要,要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干干净净地做官,为民干事。

实话,现在局里对职工工资、福利相当不错了,对于一个家庭亦足够开销。

如果你是一个国家电网人,还喜欢这份工作亦廉洁从业。

如果你是一个“爱如电”的人,应“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人本来亦如此,一个国家电网人更应如此,因为我们是光明使者,谁都不可以在绿色上抹黑。

我们的古代圣贤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最基本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做人先要修德,然后再去学习、工作。

修德是做人的根,只要根牢固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只有守规矩,心存敬畏,才能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才能真正服务社会。

一个人再有钱,如果不存心节俭,仍会成叫花子。

一个节俭的人,虽然不是很有钱,在金钱上他会感到很富有,这样在欲望上也不会心存非分之想,崇俭养廉,简朴持家是我们优良的传统美德,一个简朴的人会把财富和名利看得很淡薄。

只有在淡泊中我们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才能体会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在宁静中,才能自我反思;在宁静中,才能重新认识生命;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的许多浮躁,可以避免荒谬的事情发生。

当我们焦躁不安时,把手放在心上说上一声“淡泊,宁静。

”安之若素,沉默从容。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
养,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

在宁静中,才能发现人性真正的灵魂,才能听到自己血液流淌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