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入侵的生态效应及应对
水产养殖鱼类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鱼类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明朴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3期外来物种入侵与鱼类疾病感染具有较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入侵较为严重,将会使鱼类的健康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养殖人员应对水产养殖鱼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的查看,且定期进行消毒,使鱼类的生长环境较为干净,达到良好的防止入侵的效果,鱼群具有舒适的生长环境。
一、水产养殖鱼类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1、存在入侵性历史对在其他区域存在入侵历史的鱼种而言,需要将其规划成高危的入侵对象,参照各地的生态环境特性,了解入侵各处区域的特点。
如果未存在相似的特点,是否在该区域中依然存在入侵的可能性,人们应该限制其引入,若必须引入时,则需要制定优良的监控措施,减少逃逸情况的出现。
2、高密度占领生境侵袭物种会高密度的占领生态环境,在本地中形成一定的生态位,物种还会存在较大的繁殖特性,生存竞争能力也变得较大,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后,种群数量将成倍的增加。
各种鱼类应该在差异化的水系中开展养殖,才能发挥其良好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部分鱼类总体的价格较高,资源呈现混乱的局面,一些资源都已经遭受到严重的损害,经济效益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果不同类别的水系资源处于同一个河流中,鱼类可能会出现死亡的现象,此种情况应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才能保障渔业养殖积极发展,社会呈现良好的运行发展趋势,养殖人的损失不断减少,生物入侵的危害性降低。
3、干扰当地的水溫条件生物入侵问题将会使鱼群的死亡率较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合理的预防方法与养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减少资金的损失。
不合理的育苗技术将会造成鱼类养殖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人们的思想意识应不断更新,认识到入侵问题的严重性。
现今养殖病害问题逐渐频发,由于育苗技术不能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在严重的情况下,将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对养殖方法进行多方面创新的情况下,能使养殖塘中的鱼类获得良好的管理,对生物入侵进行良好的防控,养殖人的经济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养殖塘将会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一、什么是外来水生生物外来水生生物,指的是非本地区自然区系的水生生物,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进到新环境中的。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是指这些生物进入到了新的水域,并在那里繁殖起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危害。
二、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危害1.生态系统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会导致当地水生物的灭绝,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加拿大近年来频繁发生有害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大西洋雨林中的外来有害物种对当地鳟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生态系统正在发生严重的破坏。
2.经济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许多地方,水产品是当地农村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如果外来水生生物在当地繁殖产生大量,它们可能消耗当地的食物资源,降低鱼价,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例如,亚洲贝现在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之一,对当地的钓鱼、旅游产业、水产业等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3.社会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对当地社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这些物种对当地环境和经济产生影响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削弱当地经济基础、失业和人口迁移等。
例如,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常常遭受外来物种蚂蚁入侵,这些蚂蚁对当地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很严重。
三、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1.防止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防止外来水生生物入侵是减少其危害的最佳策略。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方法:(1)禁止物种的进口和运输阻止外来水生生物进口和运输是最重要的防止物种入侵的策略之一。
许多国家已经颁布了严格的法规,禁止有害的外来物种进入其领土和水域。
(2) 对进口物种进行检验和处理如果不能完全禁止外来水生生物的进口,可以对进口物种进行检验并实施必要的处理来降低其风险。
(3) 采取物理屏障在许多地方,采取物理屏障(例如堤坝、闸门和过滤网等)的策略被用来隔离和防止外来水生生物的进入。
2.控制和消灭外来水生生物即使外来水生生物进入了水域,也还有一些控制和消灭的方法。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与应对措施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与应对措施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生物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扩散和占领生态空间,对原生生物造成危害的过程。
入侵生物会与本地生物争夺生存资源,占据原有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甚至会威胁人类健康。
生态系统生物入侵是生物多样性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二、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影响1. 对生态系统的攻击入侵物种从而导致局部野生物种数量减少到灭绝。
2. 经济和社会影响入侵物种给农业、林业、渔业、园林、观赏、旅游等经济和社会领域造成负面影响;入侵物种还对维持科技等领域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
3.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取代本地物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三、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类型及特征1. 通用入侵物种通用入侵物种(General invasive species),指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的生物,种类较少,但能在全球范围内入侵,比如黑颈鹤、秃鹫、狼、鬣狗等。
2. 场地指定的入侵物种场地指定的入侵物种(Site-designated invasive species),指入侵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特征受到限制,比如蚊子草、沙漠前胡等。
四、应对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措施1. 预防措施2. 早期检测和报告3. 管理措施4. 生态系统恢复五、结语生态系统生物入侵严重危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我们应该重视其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它。
预防措施、早期检测和报告、管理措施和生态系统恢复是有效防止入侵物种的关键措施。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美好。
海洋生物入侵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海洋生物入侵事件,降低其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海洋生物入侵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事件分类1. 按入侵生物种类分类:(1)鱼类入侵;(2)甲壳类入侵;(3)软体动物入侵;(4)其他海洋生物入侵。
2. 按事件危害程度分类:(1)一般危害事件;(2)较大危害事件;(3)重大危害事件。
三、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海洋生物入侵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监测预警组;(3)调查评估组;(4)应急处置组;(5)信息宣传组;(6)后勤保障组。
四、监测预警1. 监测预警组负责海洋生物入侵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2. 监测预警工作包括:(1)建立海洋生物入侵事件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2)发现疑似入侵生物时,及时上报;(3)根据监测数据,发布预警信息。
五、调查评估1. 调查评估组负责对海洋生物入侵事件进行调查、评估,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2. 调查评估工作包括:(1)确定入侵生物种类、来源、危害程度等;(2)分析入侵原因和传播途径;(3)评估事件对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六、应急处置1. 应急处置组根据事件等级和指挥部指令,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危害事件:①加强监测,掌握入侵生物动态;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推广防治技术;③加强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较大危害事件:①加强监测,扩大监测范围;②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入侵生物扩散;③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制定防治方案;④加强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态系统就如同一个复杂而精巧的巨大机器,每个物种都在其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然而,生物入侵这一现象,却犹如一颗不期而至的“炸弹”,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所谓生物入侵,指的是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入侵的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甚至是微生物。
它们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在新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迅速扩张自己的“领地”。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对本地物种的威胁上。
当外来物种入侵后,它们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食物、空间、阳光、水分等资源。
由于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往往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例如,在我国,水葫芦曾经大面积入侵水域,其疯狂生长,遮蔽了水面,使得水中的氧气减少,严重影响了本地水生植物和鱼类的生存。
生物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等。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打破这些平衡,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
比如,一些外来的食草动物可能会过度啃食植被,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外来物种还可能改变土壤的性质、水质等环境因素,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会波及到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诸多重要的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然而,当生物入侵发生后,这些服务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
例如,某些外来植物可能无法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或者不能像本地植物那样稳固土壤,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能力。
生物入侵还会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在农业方面,外来的病虫害可能会侵袭农作物,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在林业方面,外来的有害生物可能会危害森林资源,影响木材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与预防控制研究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与预防控制研究生物入侵是指原本不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种,侵入并扩散到新的地区,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许多外来生物入侵都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环境损失,因此生物入侵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门议题。
本文将介绍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和预防控制研究。
1.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复杂多样。
一方面,外来生物会因为缺乏天敌和竞争对手等优势条件,迅速繁殖和扩散到新的地区。
例如,以猴子庙为代表的南美蟒蛇,因为没有天敌,可以迅速适应并繁殖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对当地的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会与当地物种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捕食、竞争和寄生等,导致生态系统中相对稳定的关系被打破。
例如,以鱼场为代表的非洲鱼鹰吃掉了原本在当地生活的鱼,对该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
2. 生物入侵的预防控制研究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威胁是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因此遏制和防范生物入侵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国际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生物入侵,包括加强监测和监管、禁止非法进口和运输、加强外来物种的管控和防控、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外来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外来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导致它入侵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深入分析外来生物的物种、种质和遗传特征等方面,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外来生物与当地物种的相互作用研究外来生物的入侵往往会与当地物种形成相互作用,研究外来生物与当地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科学的防范策略。
(3)外来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外来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是其可以入侵成功的关键。
因此,研究外来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和生态效应,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生物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结论与展望总之,生物入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深入研究。
鱼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鱼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鱼类是水生生物中最多样化、最广泛分布的类群之一,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鱼类行为是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它们能够对环境做出反应,也能够对环境进行适应。
了解鱼类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鱼类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境对鱼类行为的影响1、水质水质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
水质的变化会导致鱼类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出现异常。
例如,过多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导致鱼类鳃的严重损伤,影响其呼吸和营养吸收等基本生理功能。
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鱼类的行为。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酸性和碱性的水体中,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食欲,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2、水温水温对鱼类的生殖、生长和行为等都有影响。
一些温度指标,如水温变化幅度、水深和光照等,与鱼类活动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
例如,在温度较高而水深较浅的水体中,一些肉食鱼类的活动行为会显著增加,而慢泳和静态的底栖鱼类则会减少运动。
3、光照光照对鱼类的生理和生态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其数量和组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照激发了鱼类的觅食和逃避行为。
例如,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鲑尾鱼是在水面居多,它们在空中表现出各种激烈的行为,如跑跳、射水等。
4、水流水流是鱼类行为的重要元素,它能影响鱼类的趋异、游泳和觅食行为。
一些鱼类通常在流速较慢水域栖息,它们的身体弱小,行动缓慢,不能适应过强的水流。
而有些鱼类则适应了快速的水流,它们善于利用水流来觅食,比如黄鳝和鲤鱼。
二、鱼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食物链鱼类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担任着食物链的重要角色。
它们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和数量不同会影响到食物链的结构和稳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鱼类的采食率与其有机体的大小成正比。
如果鱼类的采食率过高或采食对象过少时,就可能导致食物链崩溃。
2、生态平衡鱼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和生态平衡具有很大的影响。
鱼类能够协调和对流水环境进行适应,同时还能影响其他生物。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与生态风险评估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与生态风险评估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讨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问题,并介绍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1. 定义与原因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外来物种)进入并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形成繁衍的现象。
生物入侵通常由人类引入,主要原因包括国际贸易、人为引入以解决其他问题、生物漂流等。
这些外来物种逃逸或者被人为引入后,可能会迅速繁衍,占领原有生物群落的生境并对原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损害。
2. 生物入侵的影响生物入侵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会竞争和压制本土物种,破坏原有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它们可能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食物链、物种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生态过程。
此外,许多外来物种也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1. 识别外来物种生态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种进行识别。
这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的方式来进行,包括野外观察、样本收集,以及使用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技术进行物种鉴定。
2. 评估入侵风险生态风险评估的关键是评估外来物种的入侵潜力和生态风险。
这可以通过评估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传播能力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因素来进行。
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或减缓生物入侵的发生。
3. 管理和控制措施在评估风险和确定需要采取措施的情况下,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将被提出。
这可能包括物种监测和控制、生态恢复项目以及法律和政策措施等。
三、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性1. 提醒意识和预警生态风险评估可以提醒公众、政府和决策者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威胁和潜在风险,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预警。
2. 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评估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可以减少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虾虎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虾虎鱼类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作者:姜昊辰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0期摘要:指出了虾虎鱼类是虾虎鱼亚目(Gobioidei)鱼类的统称,作为鱼类中最大的家族,它们几乎分布在除南北极的所有水域中。
因为近半个世纪人类的活动等原因不断地扩散,凭借自身极高的繁殖力、丰富的食性、攻击性等行为,成为入侵物种,并通过种种关系威胁引入地土著种的生存,降低了该地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虾虎鱼类的入侵生态学,对于抑制虾虎鱼的扩散、保护水生环境、维持当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虾虎鱼;生物入侵;基础生物学;扩散机制;生态学效应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103051 研究现状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s)问题是当前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Gozlan et al.,2010;Guisan et al., 2014;刘艳等,2013;吴昊,丁建清,2014)。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地区,定殖后对当地的生态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生态学现象(Mack et al., 2000;吴昊,丁建清,2014)。
在我国,500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鞠瑞亭等,2012),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等领域造成了重大损失,形势十分严峻。
在水域环境中,由于具有较为明确的边界限制,土著物种缺乏足够的逃避空间,入侵种带来的影响尤为显著。
例如,在湖泊环境中,外来种的入侵常造成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下降,如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在1954年引入尼罗尖吻鲈(Lates niloticus)后,导致湖内200余种土著棘鳍鱼类灭绝(潘勇和曹文宣,2007)。
在我国,云南省原有的400多种土著鱼类中,在外来物种及其他因素的联合影响下,半数以上物种灭绝或濒危(王亚民和曹文宣,2006)。
由于鱼类具有显著的下行效应,鱼类入侵带来对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带来的生态学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Gozlan et al., 2010)。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是指一种物种在其自然生态区域以外的一些地方定居,并且对该地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如引入它们用于农业、园艺或者宠物养殖,也可能是由于自然扩散而到达新的地方。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
首先,外来物种入侵会竞争和压制本地物种。
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物种可能没有天敌或竞争对手,从而能够迅速繁殖和占领生境,最终取代本地物种。
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地方生物多样性。
为了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可以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存在,并采取措施控制其扩散。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生物入侵的研究,了解外来物种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
再次,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对本地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对农作物、园艺植物和林木等造成损害,导致农业和林业产量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
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对农业和林业的破坏,可以采取物理隔离、化学防治和培育抗性品种等措施。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竞争和压制本地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轻这些影响,我们可以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采取物理和化学手段控制外来物种的扩散,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工作,以及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来物种迁移到其非原生地区,并在该地方形成繁殖种群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竞争压力:入侵物种往往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能够迅速占据生活空间并与原生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原生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2. 生物多样性下降:入侵物种侵占了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导致原生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这会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降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生态位的改变: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改变了原生物种的生态位利用方式和互动关系。
这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利用发生扭曲,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肆意繁殖:入侵物种往往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中繁殖迅速,其种群数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这样的大量繁殖会耗竭生态系统的资源,加剧环境破坏。
二、控制生物入侵的措施1. 监测入侵物种:及时了解入侵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情况,可以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定期调查并评估入侵物种的威胁程度,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 生物安全检疫:加强对进出口货物和旅行者的生物安全检疫,阻止入侵物种的传播。
这包括检查和清除植物种子、土壤、木材和其他潜在的传播途径,确保不会携带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3. 物理防御措施:采取物理控制措施来减少入侵物种的扩散。
例如,建立防护网、栅栏或隔离设施,阻止入侵物种的迁移。
4. 生物控制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物或疾病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
这些方法需要深入研究,确保对入侵物种有针对性的控制,而不会对原生物种产生负面影响。
5.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参与控制措施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共识和行动。
结论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竞争压力、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位的改变以及肆意繁殖等。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指的是那些从其他地区进入本地生态系统、繁殖并扩散的生物物种。
这些物种可能是植物、昆虫、鱼类等,它们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一、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通常都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很容易繁殖和扩散。
这些物种往往会在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占领当地生态资源,导致原有物种失去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俗称“瘤脚蝎”的外来物种夜行蟹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它的大量繁殖不仅会威胁到当地的原生蟹类和鱼类,更会破坏海底底质,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变异疾病的传播外来入侵物种有可能传播病原体、病菌等疾病,会给当地动植物带来致命的病害、病毒等,甚至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例如,1999年,我国南方的一个蜜蜂养殖站,引进了蜜蜂种群。
后来,这些蜜蜂携带着的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当地,导致了大面积的蜜蜂死亡,这些病菌进一步传播至野生的蜜蜂,对当地的蜜蜂产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影响。
3. 生态平衡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土壤和环境,导致生态系统的垮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例如,美国墨西哥湾的一个小岛曾经是海鸟栖息繁殖的天堂。
但是在上世纪,这个岛屿被引入了一种名为“大蓝蟹”的外来物种,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下子爆发式增长,压迫了当地鱼类和海鸟,导致当地鸡鸣不再、燕舞不归,景象极为凄惨。
二、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是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立法、宣传、教育、技术支持等方面积极推进。
1. 监测和防范对外来入侵物种实行重点监控和日常巡查等手段。
特别是那些高风险物种需要加强关注,督促各方进行风险防控和防范工作。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对我国渔业水域的影响
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对我国渔业水域的影响生物入侵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生物难题,我国的水环境中的生物现状,也不容乐观。
本文详细陈述了我国渔业水域中的入侵生物种,介绍了入侵种对社会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危害。
1 我国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物种及相关的法律条文 1.1 涉及水环境的比较典型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爬行类:巴西龟鱼类:鳙、鰕虎鱼、食蚊鱼、鳉,鲈鱼、鲢甲壳类:克氏螯虾、软体动物: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真菌: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植物:水花生、大米草、水葫芦 1.2 相关法律《生物多样性条约》第八条规定:必须对那些威胁生态系统、栖息地或物种的外来物种进行预防引入、控制或根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应当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2 生物入侵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入侵水生生物物种尤其威胁湿地和淡水生态系统,还可引起严重的健康威胁。
有些入侵水生生物物种在他域属于垃圾物种、严禁饲养、公害等,但往往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引进这种浑身是病的生物,一旦误食对人体构成极大危害,有的即使不用于饮食,由于自身携带了大量的病原菌,也会引起一些人畜共患病。
3 入侵水生植物物种疯狂发展 3.1 大米草我国最初从英、美引进它是为了保护沿海滩涂,可是近年来它在沿海地区疯狂扩张,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疯长的大米草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亡。
大米草还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引起赤潮,大量的沿海生物窒息死亡。
3.2 水葫芦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水;滋生蚊蝇。
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监管问题及建议
2024年 第1期海洋开发与管理37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监管问题及建议张悦,许道艳,廖国祥,李诗菲(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收稿日期:2023-05-20;修订日期:2023-12-11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国家公园体制机制研究 (201816);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22年度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鬼针草扩散风险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张悦,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保护区监测与评价研究通信作者:许道艳,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自然保护地监管摘要: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植物㊁动物和微生物)以自然或人为方式对本地生态系统㊁人类健康㊁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的现象㊂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本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会对一个产业㊁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㊂文章就部分入侵面积和危害较大的海洋外来生物(包括互花米草㊁沙筛贝㊁尼罗罗非鱼㊁米氏凯伦藻㊁桃拉病毒)的入侵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㊂关键词: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监管中图分类号:X 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1-0037-08T h e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u p e r v i s i o nP r o b l e m s a n dS u g ge s t i o n s o fM a r i n eA l i e nB i o l o gi c a l I n v a s i o n i nC h i n a Z H A N G Y u e ,X U D a o y a n ,L I A O G u o x i a n g,L I S h i f e i (N a t i o n a l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Ce n t e r ,D a l i a n1160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l i e nb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a s i o n r ef e r s t o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 t h a t n o n -n a t i v e o rg a n i s m s (pl a n t s ,a n i m a l s a n d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c a u s eh a r mt o t h e l o c a l e c o s y s t e m ,h u m a nh e a l t ha n ds p e c i e sd i -v e r s i t y b y n a t u r a l o rm a n -m a d em e a n s .A l i e nb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a s i o nn o t o n l y c a u s e s e r i o u sd a m a ge t o t h e l o c a l e c o s y s t e ma n d s p e c i e s ,b u t a l s o h a s a s e r i o u s i m p a c t o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s t a -b i l i t y of a n i n d u s t r y a n d a r eg i o n .I n thi s p a p e r ,t h e i n v a s i v e a r e a s a n d i n v a s i v e s t a t u so f s o m e m a r i n e e x o t i c o r g a n i s m s (i n c l u d i n g S p a r t i n aa l t e r n i f l o r a ,S a r a s i m i ,N i l e t i l a p i a ,K a r e n e l l a m i k a e i ,T a o l a v i r u s )w e r e r e v i e w e d ,a n d t h em a i n p r o b l e m s a n d s u g ge s t i o n s o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o fm a r i n e a l i e n i n v a s i o nw e r e p u tf o r w a r d .K e yw o r d s :T h e s e a ,A l i e n s p e c i e s i n v a s i o n ,S u p e r v i s i o n 0 引言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生物(植物㊁动物和微生物)以自然或人为方式对本地生态系统㊁人类健康㊁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的现象[1]㊂外来生物入侵不仅对本地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严重破坏,而且3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会对一个产业㊁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2]㊂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㊁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㊂我国是海洋大国,地跨5个气候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日益加剧,海洋外来生物入侵也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㊂过去的二三十年,我国饱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侵害,生态环境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已发现的外来生物超过660种㊂我国的海洋外来生物也呈现入侵物种增多㊁入侵频率加快㊁蔓延范围扩大㊁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加重的态势㊂林更铭等[3]研究记录的我国141种海洋外来生物中演变为生物入侵的有23种,包括鱼类2种㊁软体动物3种㊁甲壳动物4种㊁浮游植物6种㊁滩涂植物1种㊁微生物1种㊁病毒6种㊂据新闻报道,有5类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来势凶猛,包括潮滩植物(如互花米草)㊁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沙筛贝)㊁海洋脊椎动物(如尼罗罗非鱼)㊁海洋微藻类(如米氏凯伦藻)㊁海洋病原性微生物(如桃拉病毒)[4]㊂本文就部分入侵面积和危害较大的海洋外来生物(包括互花米草㊁沙筛贝㊁尼罗罗非鱼㊁米氏凯伦藻㊁桃拉病毒)的入侵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㊂1入侵现状1.1互花米草互花米草为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温度适应范围广,分布维度跨度大,生态幅宽[5],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6]㊂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16种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 U C N)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㊂互花米草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增殖两种途径,其最为重要的入侵机制之一是其极高的有性繁殖系数和快速的无性增殖㊂互花米草的种子产量高㊁活性强,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休眠机制,低温休眠,温度回升迅速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一旦定居,会形成大量的种群斑块,并不断扩大成大面积连片种群,加之互花米草的种子在高㊁中潮带适应较长时间的水体漂浮,随潮水作用能够远距离传播,从而实现了大面积有效扩散和快速入侵[7]㊂互花米草通过种间竞争,威胁本土原生植物如盐地碱蓬㊁芦苇㊁海三棱藨草和红树林,致使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栖息地面积萎缩㊁质量下降,导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降低,形成 绿色沙漠 ,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潮间带水文连通受阻㊁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降低,形成 生物堤坝 ㊂我国是互花米草入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8],截至2022年,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互花米草分布面积约为6.8万h m2,主要分布在沿海滩涂的盐沼湿地或泥质潮滩上,涉及广西㊁广东㊁福建㊁浙江㊁上海㊁江苏㊁山东㊁天津㊁河北9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入侵最为严重的为江苏和浙江,入侵面积分别约为2万h m2[9]和1.8万h m2[10],互花米草除治已迫在眉睫㊂目前,互花米草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方法㊁化学方法㊁生物治理和综合治理㊂物理治理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来清除互花米草,如刈割㊁翻耕等;化学治理是指通过喷洒药剂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如喷洒除草剂㊁杀菌剂等;生物治理是指通过生物替代或引入天敌来控制清除互花米草,如种植红树林进行生物替代,引入互花米草螟㊁互花米草蚜等控制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是指通过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应用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如刈割+围堰水淹+生物替代㊁刈割+翻耕+碎根+除草剂等㊂不同地域的互花米草有效防治方法各不相同,有研究表明刈割+翻耕+碎根+除草剂+生物替代和挖掘+碾埋+除草剂+生物替代这两种方法是相对比较通用㊁简单易行㊁成本较低㊁环保高效㊁治理效果显著的防治方法[11]㊂2022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㊁自然资源部㊁生态环境部㊁水利部㊁农业农村部发布‘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 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清除率达到90%以上㊂沿海各地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均制订了本区域的互花米草防治行动方案,如‘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浙江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3 2025年)“‘莆田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坚实施第1期张悦,等: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㊁监管问题及建议39方案“‘福鼎市互花米草治理工程管控方案“‘灌云县互花米草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 2025)等㊂此外,上海市还针对海洋自然保护地制订了互花米草治理方案 ‘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试点工程方案设计“㊂针对互花米草治理存在技术零散㊁防控成本高㊁再次入侵及潜在污染风险大等技术问题,2023年1月,国家林草局启动 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 揭榜挂帅项目,意在揭示不同气候带互花米草扩散蔓延机理,攻克乡土植物替代㊁互花米草治理与动物栖息地营建耦合技术,筛选高效㊁安全的除草剂1~2种,构建集互花米草除治-乡土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蓝碳增汇为一体的互花米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㊂在互花米草的治理过程中,各地积极建立健全防治制度体系,加大互花米草监管力度,确保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㊂如福鼎市建立实时监测㊁长效监管机制㊁加强巡护管护㊁联防联控,阻断种子传播途径,清除除治盲区,确保 斩草除根 ,同时根据潮间带基质特点,科学合理确定互花米草清除后的滩涂修复与利用方式,确保 生态效益㊁社会效益㊁经济效益 全面持续提升[12]㊂天津市开展互花米草现状调查,制定治理路线图,逐一明确治理的具体图斑㊁范围㊁面积㊁治理模式和完成时限及相关责任人,建立跨部门协商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任务措施落细落地并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13]㊂浙江省舟山市加大互花米草生态监管力度,岱山县人大代表向县人民检察院反映,称当地某滩涂出现大片外来生物互花米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㊂岱山县检察院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查情况反映属实,随即召开听证会,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对辖区内的互花米草进行排查整治[14]㊂1.2沙筛贝沙筛贝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饰贝科,又名萨氏仿贻贝㊁黑条纹贻贝㊂沙筛贝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海域,也是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对盐度和溶解氧也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和耐受性,生长速度快㊁性成熟早㊁繁殖力极强,能在封闭㊁半封闭海域㊁入海口大量繁殖[15]㊂沙筛贝较快的生长速度,会加速海水氧耗,有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群落衰退或死亡,从而造成该处海域严重的有机污染,同时,较强的繁殖力会掠夺食物和空间资源,造成其他生物的死亡,迅速形成单一的沙筛贝群落,严重降低该海域的生物多样性[16]㊂沙筛贝最早在我国台湾的牡蛎田中发现,1982年在我国香港 安家落户 ,1990年福建漳州马銮湾水产养殖基地出现了沙筛贝,并在1995年前后迅速扩散,目前沙筛贝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包括:福建㊁广东㊁广西㊁海南㊁香港和台湾等[17]㊂沙筛贝所到之处,几乎覆盖了所有一切能附着的表面(如,网箱㊁浮球㊁柱桩㊁缆绳等),并以足丝缠连成团,密度极高,每平方米约生长3万个,所在区域的土著种或养殖生物存活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全部死亡,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也对当地的贝类养殖业造成巨大打击㊂关于沙筛贝的治理,我国尚无有效方法,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清除,并对可能携带沙筛贝的工具进行严格检查,防治沙筛贝被传入当地生态系统或养殖区域,从而阻止沙筛贝种群进一步扩散㊂沙筛贝的入侵机制㊁防控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缺乏治理和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㊁管理办法㊂1.3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属于脊索动物门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是原产于非洲的热带性鱼类,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㊂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快㊁性成熟早㊁繁殖能力强,对温度㊁低氧环境和盐度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淡水㊁咸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长[18]㊂尼罗罗非鱼入侵我国的主要途径是作为水产养殖良种而有意引种,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尼罗罗非鱼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其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尼罗罗非鱼迅速挤占生态位,在自然水域中形成优势种群,由于尼罗罗非鱼在低氧环境下仍可大量繁殖,造成其入侵水域氧含量下降,水体营养负荷,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使本地鱼种减少或消失,严重破坏了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㊂我国的尼罗罗非鱼养殖规模较大,据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渔业科学数据分中心2017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余各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均有养殖尼罗罗4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非鱼[19],然而各地的尼罗罗非鱼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造成尼罗罗非鱼逃逸现象屡屡发生,现有调查表明尼罗罗非鱼已入侵我国广东㊁广西㊁海南等地区的许多自然水系㊂我国关于尼罗罗非鱼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捞,或放养肉食性水产动物进行控制[20],另外还要加强尼罗罗非鱼养殖管理,包括加强养殖环境监管㊁规范养殖设备和养殖方法㊁制定防逃逸和隔离措施等;此外,对于小水域内的尼罗罗非鱼入侵事件,我国采用特异性药剂 灭非灵 进行清除[21]㊂目前,尚缺乏尼罗罗非鱼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规定和实施方案,但部分外来水生动物入侵严重的地区开展了对入侵水生动物的全面摸底工作㊂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渔政指挥中心制定了‘广西农业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面上调查实施方案“,对包括尼罗罗非鱼㊁清道夫等18种入侵水生动物的种类数量㊁分布范围㊁发生面积㊁危害程度等进行摸底调查,并构建外来入侵水生动物信息数据库,研判外来水生动物入侵扩散趋势[22]㊂1.4米氏凯伦藻米氏凯伦藻属于原生动物界,双鞭毛虫门,甲藻纲,裸甲藻目,裸甲藻科,凯伦藻属,首次发现是在1935年的日本,通过船舶压载水传入我国,该藻已逐渐由我国南部海域迅速向北扩散㊂米氏凯伦藻是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有害甲藻,生存能力很强,其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在营养盐等各种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能够大规模地增长,生长密度较高,常形成大规模的有害藻华(H A B s),在不适合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休眠胞囊,环境适宜后暴发㊂米氏凯伦藻与其他浮游植物间会产生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其本身产生的藻毒素(如,溶血毒素㊁细胞毒素等),会严重影响该海域浮游生物㊁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的生存[23]㊂米氏凯伦藻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重威胁到水产养殖以及人类健康甚至威胁生命㊂2003年至今,我国近岸海域共计发生100余次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24]㊂2017年,我国海域引发赤潮的优势种共34种,其中米氏凯伦藻作为第一优势种引发赤潮的次数达12次,影响面积达1247k m2,‘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米氏凯伦藻是暴发赤潮的第一优势藻种,全面危害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2018年我国海域引发赤潮的优势种共18种,其中,米氏凯伦藻为有毒赤潮的主要优势种,引发有毒赤潮7次,累计影响面积214k m2[25]㊂2019年5月,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由于赤潮暴发导致大量鱼类死亡,监测数据显示,该海域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㊂关于米氏凯伦藻的防治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有研究表明经济微藻亚心形扁藻对米氏凯伦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受抑制程度随环境中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加强[26]㊂也有学者研究出用假交替单胞菌来防控米氏凯伦藻引发赤潮的方法㊂目前,尚缺乏米氏凯伦藻的防控措施和相关管理办法㊂1.5桃拉病毒桃拉病毒是一种直径为31~32n m的非包覆二十面体颗粒,是单链正链R N A,属于小R N A病毒粒子家族,能够感染许多对虾种类,如中国对虾㊁凡纳滨对虾㊁南美白对虾等[27]㊂对虾感染该病毒后,可造成皮下㊁造血和淋巴等组织器官损伤,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给对虾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㊂该病毒可通过感染的冻虾或冻虾产品贸易在不同地区传播,通过运输感染的仔虾迅速从一个虾场传播到另一个虾场,也可通过池水污染㊁昆虫或鸟类传播[28]㊂桃拉病毒最初是在凡纳滨对虾中被发现的,1988年凡纳滨对虾作为养殖虾品种引进我国后,桃拉病毒随之在国内传播,随着凡纳滨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桃拉病毒入侵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害,自2000年以来,该病毒已在广东㊁广西㊁海南㊁江苏等沿海海水养殖对虾中大面积暴发㊂如2020年,海南多地虾暴发 红体病 ,就是感染桃拉病毒导致的,养殖户损失惨重,个别养殖户损失100余万元[29]㊂目前,关于桃拉病毒的防治方法主要以提前防控为主,包括不引进携带病毒的虾苗㊁做好养殖池塘的水体消毒㊁养殖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等[30]㊂尚缺乏桃拉病毒防控相关管理办法㊂2存在的主要问题2.1缺乏专门的外来生物入侵防控法现阶段,我国仍缺乏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专门第1期张悦,等: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㊁监管问题及建议41法,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仅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部分条款中,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工作发挥作用有限㊂此外,缺乏专门法也会直接影响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如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不清,部门间协同工作不顺,防控过程出现管理空白区等㊂2.2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协同监管无法得到有效落实2022年8月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㊁自然资源(海洋)㊁生态环境㊁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和海关应当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信息共享 ,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制定信息共享管理办法㊂这对于各部门协同管理和防控,理清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获取外来入侵物种详细信息,开展有效的监测㊁调查及监管工作,开展有效的社会宣传工作都带来了一定阻碍,同时在社会层面上,也会影响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知,不能有效参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和监管工作㊂2.3缺少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我国现已发布4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计71个外来入侵生物,其中涉及海洋外来入侵物种的仅有2种(互花米草和尼罗罗非鱼),目前已演变为生物入侵的23种海洋外来生物中,已有部分物种对海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如沙筛贝㊁米氏凯伦藻等㊂目前,尚未制定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在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专项工作,常常会忽略对海洋外来生物的调查监测,增加了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风险㊂2.4海洋外来生物科研工作㊁标准化制定及常态化监测工作薄弱由于缺乏研究海洋外来生物的科研专项投入,缺少常态化的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监测㊁调查㊁评估工作,导致目前无法掌握现有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程度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制约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政策的制定㊂此外,还缺少海洋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相关技术标准㊂目前,仅对外来入侵植物㊁外来入侵昆虫制定了监测和防治技术标准,尚缺乏对动物界㊁原生生物界㊁原核生物界㊁病毒界海洋外来生物的监测㊁调查㊁监管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管理工作㊂3对策建议3.1尽快制定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专门法应积极制定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专门法,明确立法目的㊁防控对象㊁范围㊁管理机制,从而健全外来生物入侵管理体系㊂3.2构建外来生物入侵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动外来生物入侵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动协同管理㊁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倡导出台信息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提高信息共享,协同管理的法律效力㊂3.3加大科研力度,制定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增加海洋外来入侵物种研究的科研专项投入,掌握现有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入侵风险,开展入侵风险评估,研究制定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动态名录,将入侵物种名录与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估有效衔接,一旦发现危害性较高的海洋外来生物,立即将其纳入海洋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并定期进行信息更新㊂3.4完善外来生物入侵防控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常态化监测工作开展海洋外生物入侵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从海洋外来生物识别㊁防控技术㊁监督管理㊁清除治理等方面,积极构建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防控技术标准体系㊂同时,将技术标准在沿海各区域大力推广应用,并积极推进各地方职能部门开展海洋外来生物监测常态化工作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余潇枫.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共治[J].人民论坛,2022(15):22-25.4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Y U X i a o f e n g.A l i e n p e s t i n v a s i o na n db i o s e c u r i t y c o-g o v e r n a n c e[J].P e o p l e'sT r i b u n e,2022(15):22-25.[2]陈凤新,蒙彦良,杜杰,等.中国外来生物入侵与社会经济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植物检疫,2021,35(4):8-14.C H E NF e n g x i n,M E N G Y a n l i a n g,D UJ i e,e t a l.M u l t i p l e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e c o n o m i c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a l i e nb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a s i o n i nC h i n a[J].P l a n tQ u a r a n t i n e,2021,35(4):8-14.[3]林更铭,杨清良.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及其快速检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L I N G e n g m i n g,Y A N G Q i n g l i a n g.E x o t i cm a r i n e o r g a n i s m s a n d t h e i r 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 i nC h i n a[M].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P r e s s,2018. [4]中国海洋报.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入侵令人忧5类入侵者来势凶猛[E B/O L].(2009-05-22).h t t p s://n e w s.i f e n g.c o m/c/7f YMQ P O Z i d p.2009-05-22.C h i n aO c e a nN e w s.T h e i n v a s i o n o f f o r e i g nm a r i n e l i f e i nC h i n a i sw o r r y i n g,a n d t h e f i v e t y p e s o f i n v a d e r s a r e f i e r c e[E B/O L].(2009-05-22).h t t p s://n e w s.i f e n g.c o m/c/7f YMQ P O Z i d p.2009-05-22.[5] L IN a n,L IL o n g w e i,Z HA N G Y i n l o n g e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 i n v a s i o no f S p a r t i n aa l t e r n i f l o r a1985t o2015i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C h i n a[J].B M CE c o l,2020,20:7.[6]邵银龙,陈珊,杨东,等.中国大陆互花米草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防控措施[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40(3):97-105.S H A O Y i n l o n g,C H E NS h a n,Y A N GD o n g,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m a i n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o f S p a r t i n a a l t e r n i f l o r a i nm a-i n l a n dC h i n a[J].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2023,40(3):97-105.[7]肖德荣.长江河口盐沼湿地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扩散方式与机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X I A OD e r o n g.S t u d y o n s p r e a d i n g p a t t e r n s a n dm e c h a n i s mo f a n i n v a s i v e S p a r t i n a a l t e r n i f l o r a o n t h e s a l t m a r s h e s i n t h eY a n g z eE s t u a r y[D].S h a n g h a i: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0.[8]耿国彪.互花米草防治一场不得不打的植物入侵之战[E B/O L].(2023-02-20).h t t p s://r o l l.s o h u.c o m/a/643599605_121106994.2023-02-20.G E N G G u o b i a o.S p a r t i n a c o n t r o l,a p l a n t i n v a s i o n t h a t h a s t o b e f o u g h t[E B/O L].(2023-02-20).h t t p s://r o l l.s o h u.c o m/a/643599605_121106994.2023-02-20.[9]新华日报.互花米草专项治理行动拉开序幕[E B/O L].(2023-04-19).h t t p://w w w.j i a n g s u.g o v.c n/a r t/2023/4/19/a r t_84322_10867600.h t m l.2023-04-19.X i n h u aD a i l y.S p e c i a l c o n t r o l a c t i o n o f S p a r t i n a a l t e r n i f l o r a k i c k e d o f f[E B/O L].(2023-04-19).h t t p://w w w.j i a n g s u.g o v.c n/a r t/2023/ 4/19/a r t_84322_10867600.h t m l.2023-04-19.[10]邹宸.浙江宣布三年除治 互花米草 ,被列入全球最危险百种外来入侵物种[E B/O L].(2023-04-19).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764493471002261069&w f r=s p i d e r&f o r=p c.2023-04-29.Z O U C h e n.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h a sa n n o u n c e dat h r e e-y e a re r a d i c a t i o no f S p a r t i n aa l t e r n i f l o r a,w h i c hh a sb e e nl i s t e da so n eo f t h e w o r l d's100m o s t d a n g e r o u s i n v a s i v e a l i e n s p e c i e s[E B/O L].(2023-04-19).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 1764493471002261069&w f r=s p i d e r&f o r=p c.2023-04-29.[11]谢宝华,王安东,赵亚杰,等.刈割加淹水对互花米草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37(2):417-423.X I EB a o h u a,WA N GA n d o n g,Z H A OY a j i e,e t a l.E f f e c t s o fm o w i n g p l u sw a t e r l o g g i n g o n g e r m i n a t i o n a n d s e e d l i n g g r o w t h o f S p a r t i n aa l t e r n i f l o r a[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2018,37(2):417-423.[12]福建省林业局.福建宁德出台首份互花米草治理工程管控方案[E B/O L].(2022-12-10).h t t p://w w w.f o r e s t r y.g o v.c n/m a i n/3095/20221213/152746525646574.h t m l.2022-12-10.F u j i a nF o r e s t r y B u r e a u.F u j i a nN i n g d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f i r s t S p a r t i n a a l t e r n i f l o r a m a n a g e m e n t p r o j e c t c o n t r o l p l a n[E B/O L].(2022-12-10).h t t p://w w w.f o r e s t r y.g o v.c n/m a i n/3095/20221213/152746525646574.h t m l.2022-12-10.[13]中国绿色时报.天津发布互花米草防治实施方案[E B/O L].(2023-04-12).h t t p://w w w.f o r e s t r y.g o v.c n/m a i n/102/20230412/090224743660539.h t m l.2023-04-12.C h i n aG r e e nT i m e s.T i a n j i n r e l e a s e d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p l a no f S p a r t i n aa l t e r n i f l o r a c o n t r o l[E B/O L].(2023-04-12).h t t p://w w w.f o r e s t r y.g o v.c n/m a i n/102/20230412/090224743660539.h t m l.2023-04-12.[14]法治日报.岱山检察除治互花米草守护生态安全[E B/O L].(2023-04-23).h t t p://w w w.l e g a l d a i l y.c o m.c n/j u d i c i a l/c o n t e n t/2023-04/23/c o n t e n t_8847280.h t m l.2023-04-23.L e g a l d a i l y.D a i s h a n i n s p e c t a n d c o n t r o l S p a r t i n aa l t e r n i f l o r a g u a r d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 s e c u r i t y[E B/O L].(2023-04-23).h t t p://w w w.l e-g a l d a i l y.c o m.c n/j u d i c i a l/c o n t e n t/2023-04/23/c o n t e n t_8847280.h t m l.2023-04-23.第1期张悦,等: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㊁监管问题及建议43 [15]马鸿梅,秦传新,王兴强,等.应用M a x e n t建立沙筛贝潜在生境模型[J].生态学杂志,2020,31(4):1357-1364.MA H o n g m e i,Q I NC h u a n x i n,WA N G X i n g q i a n g,e t a l.E s t a b l i s h i n gp o t e n t i a l h a b i t a t so f M y t i l o p s i s s a l l e i w i t h m a x e n t n i c h em o d e l [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2020,31(4):1357-1364.[16]宋积文,董艳红,李海涛,等.中国近海入侵贝类及其影响[J].生物安全学报,2015,24(3):177-183.S O N GJ i w e n,D O N G Y a n h o n g,L IH a i t a o,e t a l.I n v a s i v e s h e l l f i s h a n d t h e i r i m p a c t s o nC h i n e s e c o a s t a lw a t e r s[J].J o u r n a l o f B i o s a f e-t y,2015,24(3):177-183.[17]书璟璜.严重的海底生物入侵,每平方米生长3万个,想吃掉它却无从下口[E B/O L].(2020-12-16).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686214068713061335&w f r=s p i d e r&f o r=p c.2020-12-16.S HUJ i n g h u a n g.T h e r e's a s e r i o u s s u b m a r i n e i n v a s i o n,30,000p e r s q u a r em e t e r,t r y i n g t o e a t i t,b u t t h e r e's n ow a y t o e a t i t[E B/O L].(2020-12-16).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686214068713061335&w f r=s p i d e r&f o r=p c.2020-12-16.[18]张浩然.珠江水系西江上游尼罗罗非鱼群体变异及遗传多样性[D].贵阳:贵州大学,2019.Z HA N G H a o r a n.G e n e t i c v a r i a t i o n a n d d i v e r s i t y o f O r e a c h r o m i s n i l o t i c u s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t h e u p p e r r e a c h e s o f X i j i a n g R i v e r i nP e a r l R i v e r s y s t e m[D].G u i y a n g: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2019.[19]徐旭丹,刘强,黄伟,等.外来养殖鱼类的入侵风险评估及防控对策:以尼罗罗非鱼为例[J].生物安全学报,2022,31(3):278-288.X U X u d a n,L I U Q i a n g,HU A N G W e i,e ta l.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a n dc o n t r o lo f t h ee x o t i c f a r m e df i s h,t h eN i l et i l a p i a(O r e o c h r o m i s n i l o t i c u s)[J].J o u r n a l o f B i o s a f e t y,2022,31(3):278-288.[20]马美琪.尼罗罗非鱼,淡水领域的 新恶棍 [E B/O L].(2022-12-21).h t t p s://m.g m w.c n/b a i j i a/2022-12/21/36248621.h t m l.2022-12-21.MA M e i q i.N i l eT i l a p i a:f r e s hw a t e r's n e wv i l l a i n[D B/O L].(2022-12-21).h t t p s://m.g m w.c n/b a i j i a/2022-12/21/36248621.h t m l.2022-12-21.[21]马光明,顾党恩,牟希东,等. 灭非灵 对外来鱼类尼罗罗非鱼的毒杀效果[J].生物学杂志.2014,33(9):2442-2447.MA G u a n g m i n g,G U D a n g e n,MO U X i d o n g,e t a l.P o i s o ne f f e c t o f M i e f e i l i n g o n t h e a l i e nN i l e t i l a p i a(O r e o c h r o m i s n i l o t i c u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2014,33(9):2442-2447.[22]澎湃新闻.广西隆安遭外来水生动物严重入侵:全县各水域都有罗非鱼和清道夫[E B/O L].(2022-11-21).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750066687240660195&w f r=s p ide r&f o r=p c.2022-11-21.T h e p a p e r.c n.L o n g'a n,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R,h a s b e e n s e r i o u s l y i n v a d e d b y f o r e i g n a q u a t i c a n i m a l s:t i l a p i a a n d s c a v e n g e r s a r e f o u n d i na l lw a t e r s o f t h e c o u n t y[E B/O L].(2022-11-21).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750066687240660195&w f r=s p ide r&f o r=p c.2022-11-21.[23]斯丹.米氏凯伦藻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入侵风险评估[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7.S ID a n.S t u d y o n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a n d i n t r u s i o n r e s e a r c h o f K a r e n i am i k i m o t o[D].S h a n g h a i:S h a n g h a i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2017.[24]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青岛市生物多样性系列科普,海上的 红色幽灵 :米氏凯伦藻[E B/O L].(2022-09-01).h t t p s://m p.w e i x i n.q q.c o m/s?__b i z=M z A x N j E2O D M2N w==&m i d=2647631506&i d x=2&s n=5a a f698d8b754b b e10d381e d f7c5120c&c h k s m= 83c3e252b4b46b4492a e7a f c4d03d67b7608210885a080d4b3e9b e4697d7c6300f11b351888b&s c e n e=27.2022-09-01.Q i n g d a o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B u r e a uL a i x i B r a n c h.Q i n g d a ob i o d i v e r s i t y s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t h e r e d g h o s t o f t h e s e a-K a r e n e l l am i i[E B/O L].(2022-09-01).h t t p s://m p.w e i x i n.q q.c o m/s?__b i z=M z A x N j E2O D M2N w==&m i d=2647631506&i d x= 2&s n=5a a f698d8b754b b e10d381e d f7c5120c&c h k s m=83c3e252b4b46b4492a e7a f c4d03d67b7608210885a080d4b3e9b e4697d7c6300f11b 351888b&s c e n e=27.2022-09-01.[25]李鲁宁,兰儒.船舶压载水引入外来生物对近海生态环境安全影响及案例分析[J].中国水运,2021(6):137-139.L I L u n i n g,L A NR u.T h e i m p a c t o f i n t r o d u c i n g a l i e n o r g a n i s m s i n t o s h i p b a l l a s tw a t e r o n o f f s h o r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a f e t y a n d c a s ea n a l y s i s[J].C h i n aw a t e rT r a n s p o r t,2021(6):137-139.[26]马龙,潘克厚.三种海洋经济微藻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10,29(6):794-798.MAL o n g,P A N K e h o u.I n h i b i t o r y e f f e c t s o f t h r e em i c r o a l g a e o n t h e g r o w t ho f K a r e n i am i k i n o t o i[J].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2010,29(6):794-798.[27]李伟哲,贾阳阳,刘露.桃拉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8):119-122.L IW e i z h e,J I A Y a n g y a n g,L I U L u.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 a n a l y s i s o f T a u r a s y n d r o m e v i r u sG e n o m e[J].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e n c e s,2019,47(8):119-122.。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和定居于新的生态系统,并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可以是动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危害,同时也对原生物种造成了威胁。
首先,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扰乱。
入侵物种能够快速、大量繁殖,并抢夺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导致原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可以改变和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其次,生物入侵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多入侵物种会破坏农田、林地和渔场,导致农作物和森林资源减少,影响农民和渔民的收入。
此外,入侵物种也会对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旅游业等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增加治理和防控的成本。
生物入侵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特性等方面。
人类活动是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国际贸易、旅游和运输等活动会带来大量的外来物种进入新的地区。
气候变化也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条件,使得一些外来物种适应新的环境并迅速繁殖。
此外,一些入侵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易于扩散和入侵新的生态系统。
为了防治生物入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监测和预警:建立和完善生物入侵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评估外来物种的入侵风险。
2.引入管制和风险评估:加强对可能入侵的物种的引入管制,对进出口品种进行风险评估,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
3.生物控制:通过引入天敌和病原体等生物控制措施,减少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
4.物理和化学控制:采用物理隔离、捕捉和毒杀等措施,控制和消除入侵物种。
5.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入侵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加强信息交流和协同行动。
总之,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生物入侵,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生物控制、物理化学控制、教育宣传和国际合作等。
捕鱼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捕鱼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维系着海洋生物的生存与繁衍,还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海洋资源的日益开发,捕鱼活动对海洋生态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捕鱼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过度捕捞是当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由于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渔船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长时间的大规模捕捞导致了鱼类种群的严重减少,有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不仅对渔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还破坏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破坏底栖生物的栖息地捕鱼活动通常使用各种捕捞工具,如拖网、围网等,这对底栖生物造成了直接威胁。
拖网等捕捞工具在捕捞过程中会破坏海底的珊瑚礁、藻类床和其他栖息地,这些栖息地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一旦这些栖息地被破坏,将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对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捕鱼对海洋食物链的影响海洋食物链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捕鱼活动不仅直接影响到被捕捉的鱼类,还会对整个食物链造成连锁反应。
捕捞大型鱼类会导致它们的捕食者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进而影响到更高层次的捕食者,最终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四、海洋污染与捕鱼活动捕鱼活动本身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渔船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会泄漏燃油,导致海洋油污染。
同时,渔船上使用的化学物质和塑料垃圾也会污染海洋。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危害,还会加速海洋环境的退化。
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加强对捕鱼活动的监管是减少过度捕捞的重要手段。
国家和地区应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政策,限制捕捞数量和捕捞工具的使用,通过科学的配额管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行可持续渔业经营方式推行可持续渔业经营方式是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
可持续渔业经营方式包括设立海洋保护区、推广渔业认证制度和实施渔具技术创新等。
消灭外来入侵鱼类的方法
消灭外来入侵鱼类的方法外来入侵鱼类是指被人类无意或有意引入的外来物种,它们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和破坏。
这些入侵鱼类通常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往往会与当地鱼类争夺资源,并且可能传播疾病。
因此,消灭外来入侵鱼类对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在下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灭外来入侵鱼类的方法。
1. 物理捕捉:物理捕捉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可以使用网罩、捕鱼器、陷阱等工具来捕捉外来入侵鱼类。
例如,在水体中划定特定区域,利用大型渔网进行集体捕捉。
这些物理捕捉方法通常可以捕获大量的入侵鱼类,以达到控制它们数量的目的。
2. 鱼类毒饵: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鱼类毒饵可以有效控制外来入侵鱼类的数量。
通过将毒饵投放到水体中,引诱外来入侵鱼类食用。
毒饵中所含的特定成分可以对这些入侵鱼类产生致命的影响,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3. 水生草割:一些外来入侵鱼类喜欢在水生植物中筑巢或寻找食物。
利用水生草割可以将它们的栖息地破坏,迫使它们离开或降低数量。
水生草割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将水中的水生植物割除,限制外来入侵鱼类的繁衍和生存条件。
4. 人工淘汰:人工淘汰是一种将入侵鱼类从水体中捕捞出来的方法。
捕获的入侵鱼类可以被用作人类食用或者其他目的,从而达到将其数量降至最低的效果。
同时,通过将人工淘汰与其他措施相结合,如物理捕捉和水生草割,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外来入侵鱼类的数量。
5. 引入天敌:引入一些与入侵鱼类相互作用并能控制其数量的天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来捕食入侵鱼类,可以有效地减少它们的数量。
但在引入天敌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评估,以确保天敌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危害。
除了上述方法,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监测与防范:及早发现和追踪外来入侵鱼类的踪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加强对渔业水域、水产种质资源和水产养殖设施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来入侵鱼类。
2. 增强公众认识:通过教育宣传和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外来入侵鱼类危害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其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水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的影响与管理研究
水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的影响与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来物种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凸显。
外来物种指的是通过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入到其原生物种分布区之外的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和功能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对其影响与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来物种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物种进入水生态系统后,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它们可能改变当地物种的种群结构。
以进口淡水贝类为例,这些外来物种对当地淡水贝类的资源竞争和掠食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外来物种还可能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造成干扰。
例如,有些外来水生植物会迅速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湖泊富营养化,而其他物种的数量可能会因此减少。
此外,一些外来物种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中的原有栖息地,如杜父鱼和美洲鲤等物种。
总之,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外来物种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外来物种的管理是维护水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手段。
管理外来物种的目标通常包括:控制外来物种的引入、预防和监测;有效降低外来物种对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采取措施以防止外来物种的扩散和侵入。
早期的外来物种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防治,如杂草清除和化学防治。
随着对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水生态系统中的外来物种管理。
三、外来物种管理措施在水生态系统中,管理外来物种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开展外来物种的早期预警与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及时发现引入物种的扩散和侵入,可以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机制。
外来物种通常跨越国际边界,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
此外,发展风险评估与评价是管理外来物种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估和评价,可以确定外来物种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最后,积极开展对外来物种的防控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实施生物安全监测、建立物种监管体系、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控措施以及开展生物阻隔和人工控制等。
云南抚仙湖外来鱼类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
gis ae s v i k snY na rv c w r bog t u. a t i fhi a o i l e i un npoi e ee ru t n ni ns n n a l n h o K yw rsAi se; cl c f c; ui a e e od :1 nfhs E o g a eet Fxa L k ei o l i n
鱼类区系类元组成简单、 物种分化强烈, 这就意味着土著 鱼类对外来鱼类的入侵缺乏较强的抵抗力 。《 抚仙湖鱼 类生物学及其资源利用》 一书曾记载抚仙湖鱼类 3 种 9 ( 亚种)包括土著鱼类 2 种 , 中特有鱼类有 1 , 5 其 2种 。 】 () 3 湖泊生态脆弱。与长江中下游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 相比, 高原湖泊生态系统 由于封闭性强 、 营养贫乏、 物种 单一、 生物链简单等而显得特别脆弱, 对环境变化或人为
X ONG F i ,L n—c a 2 P i h n 2 I e I We ho AN J —z e g
,
( .J nhnU ie i , h 3 06 C ia 1 i ga nvr t Wua 40 5 , h ; a sy n n 2 aj gIst eo G or h Hn ooyC i s cdm f c ne ,aj g200 , hn ) .N nn tu f ega y& i n it p m l ,hn eA ae yo i csN ni 108 C i g e Se n a
Ab ta t h r e e2 in f h s i u in L k d 1 p c e a e n i t u e i c 9 5.a d te a o n c n sr c :T ee w r 6 a e s e n F xa a e a 2 s e is h d b e nr c d sn e 1 9 l i n d o n h y h de e e t o n ie o sf h s f r e a s d e oo i a f cst ru h “ o e ai f cs n id g n u s e . u t rc u e c lgc e e t o g v i h l h tp—d w f cs o n e e t”.At a t o o n eme u e . s mec u tr a r sa l s s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物种的跨境迁徙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
其中,一些外来物种也跨越了海洋、山川等自然屏障,进入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中。
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对经济、社会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对策,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通过人类引进的非本地的物种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物种可能是故意引进的,也可能是意外引进的,它们在新环境中生长、繁殖,有些物种甚至能够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在原生态系统中逐渐占领优势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然而,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外来物种数量在持续增加,其中有些物种已成为严重的入侵物种。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知外来物种约1.7万种,其中入侵物种占比达到了33%。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威胁,打乱原本的生态平衡。
例如,数种外来物种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中的入侵物种,它们对当地的植物和水生动物造成了威胁。
2.土地退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可能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或退化。
例如,大量进口的外来树种中,一些具有强大适应性的树种会优先生长,而其根系会破坏当地土壤的结构,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3.损害经济利益:入侵物种还可能威胁农业生产、渔业业务和林业经济,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
4.传播疾病:有些外来物种还有可能向人类传播疾病。
例如,警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病毒的首次传播就可能是一种外来野生动物向人类的跨物种传播。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对策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止它们造成进一步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入侵的生态效应及应对近年来生物入侵已成为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研究项目,研究面已涉及各类各群生物,研究层次涉及入侵所带来的效应、入侵途径、入侵过程、入侵机制、控制预测措施等等。
在这当中,对于鸟类、植物、陆生动物等类群的入侵研究开展较早,取得的成果也较多。
但是对鱼类入侵的研究相对较晚,相应的研究报道还不是很多,而事实上鱼类入侵已对我们的生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上世纪美国灭绝的鱼类中有68%都与鱼类入侵有关。
在我国也发现了大量由鱼类入侵引发的土著种灭绝甚至生态系统破坏的例子。
我国当前急需对外来鱼类入侵问题引起重视,尽早开展鱼类入侵机制及预防管理对策研究。
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鱼类入侵所能引起的各种效应及预测方法、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以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鱼类入侵生态效应鱼类入侵的生态效应是多方面的。
它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使得生物多样性丧失,造成基因污染,使世界鱼类区系均匀化。
同时鱼类入侵可能促使入侵种或入侵地本地种的快速进化。
另外鱼类入侵还可能引起病虫害偕同入侵,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由于人类超越自然地理隔离引种的普遍性使一些鱼类的原始地理分布区已无从考察,造成了研究人员无法确切评价入侵种对入侵地的生态效应。
其在入侵地数量远远多于其原产地,且由于水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不易观察性,使研究人员无法确切评价入侵种对入侵地的生态效应,也无从知晓哪些土著种已因生物入侵而完全灭绝了。
可以肯定的是,鱼类入侵对生态系统具有如下6个方面的影响。
1.1 造成土著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入侵是除了生境破坏、丧失和破碎化之外使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
在鱼类方面这样的例子已有很多。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尼罗尖吻鲈1954年被引入非洲维多利亚湖后,由于与土著鱼的强势竞争,造成了该湖400种棘鳍鱼类中有200余种灭绝。
入侵的鱼类本身并非具有破坏性,一般来说它们在原生地环境中是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但在进入其原生地以外的某些地区后,因种种原因打破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形成人侵才导致了危害。
原产于美国的食蚊鱼在美国东南部当地是无害的小型淡水鱼,但在上世纪初由于人为的原因将其作为蚊子的生物控制手段引入到世界多个水体后,因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并摄食其它更有经济价值的鱼的卵,捕食稀少的本地鱼及无脊椎动物,对土著鱼类和土著其它种造成了严重危害。
在我国,也有很多土著种濒危是由于外来鱼入侵引起的。
云南原产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鱼类约130种;另外约有150种在上世纪60年代常见的鱼类,现已是偶见种;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均比40年前明显减少。
对其中洱海、泸沽湖和程海三个湖泊鱼类资源变动的调查研究表明,外来种入侵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濒危的最主要因素。
云南洱海原有17种土著鱼类,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人了波氏栉鰕虎鱼等13种外来鱼后,由于外来种与土著鱼竞争,争夺产卵场及吞食土著鱼卵,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5种土著鱼类处于濒危状态,包括洱海特有鲤鱼大眼鲤和大理裂腹鱼。
大理裂腹鱼是洱海特有经济鱼类,历史上占洱海渔获物30%左右,现仅在捕捞季节能偶然见到。
云南滇池鱼的种类也从1940年的25种减少到1982年的8种。
其中滇池的特有种云南鲴和银白鱼是滇池历史上主要的经济鱼类。
麦穗、鰕虎鱼等小型鱼类入侵后,大量吞食土著鱼卵,导致20世纪70年代后云南鲴和银白鱼等土著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
另外有证据表明,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当地鱼类大头鲤及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的云南鲤的濒危,仅分布于抚仙湖的特有经济鱼类鱇、鱼良白鱼资源量的急剧减少,泸沽湖中3种裂腹鱼的绝迹皆是由于食性相近的鳙、太湖新银鱼和吞食鱼卵的麦穗、鰕虎鱼等外来鱼类的入侵引起的。
新疆塔里木河水系独特的扁吻鱼和塔里木裂腹鱼数量急剧减少也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引入外来鱼类之后。
引入种与原有土著种在空间、食物等方面剧烈竞争是一个重要原因。
1.2 影响生态环境稳定性,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鱼类入侵会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物种结构的平衡,而且入侵后难于控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性不可逆转。
原产于东北、华南各大水系的草鱼在被广泛引种到云南滇池及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后,其对生态系统作用的直接后果是当地水生植物(如滇池的海菜花)种群被消耗殆尽。
继而致使依赖水生植物生存的动物如滇池的蝾螈及中鲤的栖息和繁殖场所消失,造成当地物种绝迹。
褐鳟入侵新西兰后,不但导致一些本地种的灭绝和分布的片段化(如集中到溪流上游没有褐鳟分布的地方),影响了入侵地群落功能——食物链发生了变化,使食草的无脊椎动物减少,改变了它们食草的行为,导致了一些无脊椎动物抵御摄食者的行为方式的产生,藻类生物量增多。
有研究表明,巴拿马Gatun Lake湖丽鱼入侵后导致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巨大变化,除了一些土著鱼类减少外,一些角型枝角类以及鸟类也相继消失,而且蚊子数量增多。
类似的研究还有维多利亚湖尼罗尖吻鲈入侵后生态系食物链的变化等。
1.3造成基因污染,种质不纯,全球鱼类区系均匀化外来鱼类的入侵还可能改变本土群落基因库结构。
外来种与本土近缘种杂交,可改变本土物种基因型在生物群落基因库中的比例,使基因库结构发生变化,种质不纯。
例如我国的鲤种群,各种群之间由于不加节制的杂交,杂交后代在自然水体中存活下来,造成我国现有鲤种质的混杂,在长江、珠江和黄河流域已很难找到不受遗传污染的鲤鱼原种。
又如引入我国的罗非鱼,由于引进种类繁杂,随意杂交致使种质严重不纯,罗非鱼养殖群体的遗传渐渗现象十分严重。
国外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发生杂交的报道很多。
如印度东北部鲢和鳙的杂交,罗非鱼之间的杂交,胡鲶属鱼类之间杂交,打破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形成人侵才导致了危害。
原产于美国的食蚊鱼在美国东南部当地是无害的小型淡水鱼,但在上世纪初由于人为的原因将其作为蚊子的生物控制手段引入到世界多个水体后,因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并摄食其它更有经济价值的鱼的卵,捕食稀少的本地鱼及无脊椎动物,对土著鱼类和土著其它种造成了严重危害。
由于鱼类生物入侵现象的普遍性,原来一些区域性分布的鱼类如罗非鱼、虹鳟等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加上许多区域种的消失,已向我们敲响了全球鱼类区系均匀化的警钟。
1.4造成区域性病虫害的偕同入侵在鱼类入侵的同时,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是其可能携带一些病虫害形成偕同入侵,造成更大的生物入侵危害。
有研究表明地中海地区由于人为影响(如建运河)导致动物区系变化,鱼类入侵的同时也引起了寄生虫随寄主的入侵。
在我国,草鱼的细菌性肠炎和九江槽头绦虫病,原来都是区域性病虫害,由于鱼类的广泛引种入侵,已成为全国性疾病。
在引进虹鳟的同时,三种传染性疾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也被带入国内,给部分地区虹鳟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又因国内地区间频繁的调苗运卵,使危害蔓延(。
牛蛙是已遍布我国北京以南地区的生物入侵种。
在引进美国青蛙的同时,也引进了其所携带的虹彩病毒,虹彩病毒虽然对美国青蛙本身不产生危害,但对入侵水域中土著鱼类等种类会产生危害。
1.5 导致入侵种或本地种的快速进化在自然条件下,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新种的形成可能需要经历数百万年,一个物种明显的表型进化可能要经历数十代。
但在近年来在进化生态学和进化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发现,自然种群的进化速度比通过化石观察到的以前的进化快得多。
这种快速进化通常发生在极端条件之下(如大量施用农药导致的杂草、昆虫的抗药性等)。
而生物入侵常常构成快速进化事件,包括入侵种的快速进化和入侵地其他种的快速进化。
1.5.1入侵种的快速进化在当前人为随意地广泛引种的情况下,快速进化事件频发并加速。
当一个外来种被引入到一个新环境,在新的环境胁迫下,必须使其行为、生理等方面适应新的非生物、生物关系才能存活下来,之后才能进一步扩散乃至形成入侵。
故许多入侵种的入侵成功与快速进化密切相关。
Hendry等用DNA微卫星测基因法,发现两个来自同一祖先的大麻哈鱼种群在进入不同生境后,大约分离13代后,种群间已存在生殖隔离,基因及表型均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快速进化。
1.5.2导致本地种快速进化对于入侵地的本地种来说,入侵种进入其生境,会引起新的种问关系,本地种为生存下去就会产生相应的快速应答,导致快速进化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褐鳟在19世纪中叶入侵新西兰河流后明显导致了本地蜉蝣幼虫在取食行为上一定程度的改变,表现出夜间捕食和漂流的习性;小龙虾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的发现还有在加利福尼亚的伊尔河中,一种叶唇鱼属的捕食性鱼类入侵以后,很多种当地鱼类在对微生境的利用上表现出明显改变。
1.6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人类为挽回鱼类入侵造成的损失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更是巨大的。
目前美国每年由于入侵物种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30亿美元。
七鳃鳗的入侵造成大湖地区渔业和鲑鱼资源的崩溃,美国和加拿大每年仅用于控制七鳃鳗的费用就达1500万美元。
印度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约达1300亿美元,南美约为800亿元。
当前我国有关鱼类入侵造成的损失尚缺少确切的数据,但其对生态的深远影响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2 应对2.1开展预测预警研究因为生物入侵一旦发生很难控制,而且生物入侵不同于一般的污染,其影响是极其深远而难以消除的。
因此开展预测研究,防止生物入侵是最根本的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而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就是阻止可能造成入的种类进入其适合生存的地区。
因此当前对于防范鱼类入侵主要应在两方面开展预测预警研究:对适生区的预测和对入侵种的预测。
当前还没有普遍适用于鱼类的入侵种和适生区的预测方法,但是一些研究者对于某个特定水域鱼类入进行了一些有借鉴性的预测研究。
Kolar和Lodge对入侵北美五大湖的鱼类,按建群与否、扩散速度、是否成为有害种三个阶段分别使用判别分析和分类与回归树方法进行了分析。
每个阶段选择3—4个特征来判别不同鱼类的入侵情况。
在此基础上,用这三个阶段分别的判别式预测引入哪些鱼类会形成入危害。
尽管该研究只针对北美五大湖,但这种创建鱼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为我们发展鱼类引种风险评估提供了思路。
由于预测预警对于减轻入侵危害、减少人侵损失极为重要,当前我国急需进行鱼类入预测预警方面的深入研究。
2.2采取管理手段预防和控制鱼类入侵防范鱼类入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管理手段上控制外来种的入侵及对已入侵的外来种进行控制。
首先在组织机构方面,我国当前还没有一个特定的机构作为防范鱼类入侵的管理机构,来对相关事宜进行统筹管理。
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相继成立了一些防控鱼类入侵的组织,采取了一些相应行动。
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建立了外来人侵种专家组(ISSG,)关注生物入侵问题;世界上178个国家参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呼吁各国慎重对待外来种的引入及消除控制有害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