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
地质作用概述_普通地质学
![地质作用概述_普通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d0c913964bcf84b9d57bad.png)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 1、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力引起的岩石
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其在地壳内留下的痕迹称 地质构造。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地震作用:地壳或岩石圈的快速震动现象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3、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向上运移或喷出地表
埋藏与成岩作用
三、 2、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的破坏,并将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 外 风化与剥蚀作用 动 力 搬运与沉积作用 地 质 作 用 类 埋藏与成岩作用 型
3、搬运作用: 流动介质将风化、剥蚀产
物或某些火山作用、生物作用 物质从一个地 三、 方搬至另一地的过程 外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适当的场所沉积下 动 来的过程
地质作用概述
•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
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地表形态变 化、发展的作用(或过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能量(内
能)引起整个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变化与发展的地 质作用。
。
外动,直到冷凝成岩浆岩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4、变质作用:在地下,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作用的
影响,原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 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过程
三、 1、风化作用:大气温度的变化,大气中某些 成分(O、CO2、H20)以及生物与暴露在地表的 外 岩石中的矿物在原地相互作用,使原岩发生化 动 学成分、结构等改变的作用 力 风化与剥蚀作用 地 质 搬运与沉积作用 作 用 类 型
力 地 质 作 用 类 型
风化与剥蚀作用 搬运与沉积作用
埋藏与成岩作用
第二章 地质作用
![第二章 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0895c5aa00b52acfc7cacc.png)
内力地质作用
变 质 作 用 的 类 型
区域变质作用:是指广大区域内的岩石受长期 和剧烈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变 质作用。它是高温、高压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气 态和液态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接触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 及析出的挥发分物质和热水溶液的影响,使围岩发 生质变。又分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指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局部定向 压力影响下,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主要出 现在强烈的褶皱断裂地带。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
第一节
内力地质作用
二、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岩浆活动至冷凝成岩石 的全部过程。 岩浆的概念:是地下深部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分, 具有高温高压粘稠的复杂硅酸盐熔融体。根据二氧化 硅含量分基性、酸性、中性岩浆。 岩 浆 作 用 的 类 型
侵入作用:侵入岩、侵入体、围岩、侵入体产 状。深成侵入作用:3 千米以下的岩浆侵入作用, 深成岩,产状为岩基和岩株。浅成侵入作用:3 千米以上的岩浆侵入作用,浅成岩,产状为岩 床、岩盘、岩墙和岩脉。 喷出作用:指岩浆沿地壳中的破裂带上升,喷 出地表并形成岩石的过程。喷发类型分裂隙式
按 成 因 分 陷落地震:地下岩石塌陷引起。 构造地震:由地壳运动的作用 力使岩石突然折断产生的地震。
第一节
三、地震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 震 的 地 理 分 布
世界地震 的分布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吉林延边地震带 辽东半岛-渤海-山东半岛地震带 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 太行山地震带 吕梁山地震带 南北向地震带,北起贺兰山南至滇东 西藏-滇西地震带
(1)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是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地球半径 方向上的上升和下降交替运动。——那不勒斯—古庙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616802bb68a98271fefaa3.png)
内力地质作用与 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地表的高低起伏,而外 力地质作用又破坏了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这 种地形和产物—高处遭受剥蚀,低处接受沉 积,重塑地表形态。
本章重点
1、地质作用、地质营力、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 概念 2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 3、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
变质作用
❖ 在发生地壳运动时,原来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或 者是变质较轻的岩石,受到定向压力或高温、高压的作用 ,使岩石的原始特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称为 变质作用
❖ 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 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叫正变质岩 ❖ 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叫负变质岩
❖ 内力地质作用可以促使岩石圈的某部分(板块)发生缓慢 的水平位移及垂直方向的上升和下降,并可使其发生分裂 和碰撞,还可导致发生地震活动、火山作用及各种构造变 动等等
外力地质作用分类
作用的介质条件分类
作用方式分类
按作用的介质条件分类
海洋上的:海浪的地质作用 潮流的地质作用 浊流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地质作用
地震作用
❖ 是地壳的快速机械震动 ❖ 当地内机械能长期积累,达到一定限度而突然释放时,地
壳就会受到猛烈冲击,发生震动,强烈地震会对地面产生 严重破坏作用
各种内力地质 作用的内在联系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断裂作为岩浆上升运移通 道;断裂活动诱发地震;热的岩浆上升引起围 岩变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过程中,以及变 质作用改变了岩石性质,又可以产生或诱发产 生断裂。
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机械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diagenesis):胶结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
简述地质作用的类型
![简述地质作用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991255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0.png)
简述地质作用的类型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壳的改造和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作用类型:
1.构造地质作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力量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它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外层的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震、山脉的形成以及地壳的抬升和沉降。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现象,造成地震波的传播。
火山活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口喷发岩浆、烟气和火山碎屑的现象。
2.侵蚀和沉积地质作用:侵蚀地质作用是指水、风、冰等外部力量对地壳表面的剥蚀和磨损作用。
水侵蚀形成河流、湖泊和河谷等地貌,风侵蚀形成沙丘和沙漠地貌,冰侵蚀形成冰川和冰碛地貌。
沉积地质作用是指将剥蚀的岩屑和颗粒物质通过水流、风力或冰川沉积在其他地方形成新的岩层和地质构造。
3.地质抬升和沉降:地质抬升是指地壳的垂直位移,使地表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上升。
地质抬升可以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也可以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受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沉降是指地壳的垂直位移,使地表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下降。
地质沉降可以是由岩层的压实、岩石侵蚀或岩石流失等原因引起的。
4.变质和岩浆活动: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使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至地壳表面或近地表的过程。
1/ 1。
煤矿地质名词解释
![煤矿地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c3e7d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0.png)
煤矿地质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促使地球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2、冲击低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它可以分为采矿活动引起采矿型冲击地压和构造运动引起的冲击地压.3、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4、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促使地壳物质发生变形变位的运动.5、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6、火成岩:岩浆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新的岩石称为火成岩.7、沉积岩:由母岩经过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化学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成层的松散沉积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的层状岩石.8、变质岩:地壳上已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渗入而引起其他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改变形成新的岩石.9、变质作用:地壳上已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参与使原来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这种促使原来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10、断层:断裂面两侧部分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11、标准化石:在地史时期,生物界各门类生物那些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广,数两丰富,易于鉴别,能够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古生物遗体化石.12、旋回结构:在地层垂直剖面上一套岩性或共生相多次有规律的交替出现.13、旋回结构:含煤岩系垂向剖面上,一套成因联系的岩性或岩相规律性组合和交替出现的现象.14、褶皱构造: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这种构造形态为褶皱构造.15、节理:岩石脆性变形的破裂面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其破裂面称为节理面.16、层理:是指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沿垂直方向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层状构造.17、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下,使沉积岩层或火成岩,变质岩的原始状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或变位,把改变后的岩层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18,、煤系: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连续沉积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19、煤田:是指在同一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较连续的广大含煤区域.20、挥发分: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把煤样置于900℃的温度下加热7分钟,煤种的有机物质和矿物发生热分解,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21、灰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22、矿井水:在煤矿生产建设中,进入井筒巷道工作面的各种类型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窑积水称为矿井水.23、老窑积水:古代和近期的采空区和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窑积水.24、承压水:充满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含水层具有压力的重力水25、防隔水煤柱:在受水危害的地段预留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煤层不开采使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地下水溃入工作面,这部分不开采的煤层叫做防隔水煤柱.26、构造岩:断层内的岩石,断层破碎原岩后重新形成新的岩石.27、煤与瓦斯突出:在煤矿生产建设中,破碎的煤岩和瓦斯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很短时间内,从煤岩体内部向采掘空间突然喷出大量煤与瓦斯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28、岩溶陷落柱:岩溶和坍塌作用而形成的镶锲在煤系地层中杂乱无章的碎石堆积体.在井下生产中揭露陷落柱的位置,煤层被岩石碎块堆积所替代,又称无炭柱.29、岩墙:是指以断层或节理作为通道侵入,穿插在煤系地层,与煤层面斜交或垂直的火成岩侵入体.30、岩床:是指沿煤层层面方向侵入的层状火成岩侵入体.。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abc64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4.png)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构成地球的大致结构、形态及特征的基本形式的活动或动态变化过程。
它是地质学的核心和重要内容,也是大自然界地质形态的演变过程。
这些活动及变化过程,均由地壳的物质性组成,如土壤、岩石和矿物,及其外加的势态、温度、压力等内在力奠定。
它们可以由简单的单一能量源激发,也可以由复杂的能量源激发,如火山爆发、构造运动、海洋潮汐和沉积等。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是指地质作用中的一种变化,是指火山和构造活动及其它地质因素的影响,促使原有的岩石发生结晶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一般来讲,有水蚀变质、强烈热液作用、混合型热液作用和转化作用四大类,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
水蚀变质作用相当重要,它是指岩石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反应,而发生熔岩、溶解和微粒/晶体滤出等过程,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某些特定的气象条件,如雨水输沙、风力、波浪、融雪和冰冻作用等,引起的地表岩石的蒸发、溶解、粉碎、搬运和沉积等一系列变化过程。
这些变化过程不仅产生了磨损的痕迹,还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使原来稳定的景观发生改变,形成悬崖、峡谷、河流湖泊和谷地等。
而这种改变则又促进了泥沙、水等有机物质自然循环,使得地表形态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地质发生不断变化。
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火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指火山内熔融的岩浆喷发出来,然后凝结成火山岩和其他岩性物质,形成新的地质结构。
火山作用产生的结果,构成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地质构造和景观的重大变化。
它是一种大自然中最原始、最活跃的地质形式,它可以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质地形发生变化,这是改变地质环境和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指由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变形和地质运动的作用,产生的新的地质结构。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构造部分的角度位移、整体变形、平面变形、顶部位移和抬升。
这种构造运动可以使得原有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如河谷、山谷、断层、褶皱等形成,从而改变了地质环境。
高一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6c1e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4.png)
高一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作用,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内部的变动与地表变动等。
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岩石和矿产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常见的地质作用知识点。
一、构造运动地球的表面由大陆和海洋构成,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和陆地的形成和分布过程中发生的变动。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壳的变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沉。
由于地下岩石的变动,地壳表面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地形。
2.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变动形成的地表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等。
二、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指地球上火山喷发造成的各种变化,包括火山喷发、喷发物堆积等。
1.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指地底下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火山物质,如岩浆、熔岩、火山灰等。
2. 火山喷发对环境影响火山喷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对大气造成影响;火山喷发会产生火山碎屑流、岩浆流等,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
三、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
1. 地震发生原因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壳内部的岩石发生位移,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地震。
2. 地震震级地震的大小是用地震震级来衡量的,常见的震级有里氏震级、莫霍面震级等。
四、地表风化与侵蚀地表风化和侵蚀是指地表岩石、土壤等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1. 风化类型地表风化主要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类型。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受到自然力量破碎、磨蚀等过程,如风蚀、冻融破碎等。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和分解,如水解、氧化等。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主要来自于水流、冰川和风等自然力量的作用,通过切割、挟运、沉积等过程改变地表地貌。
五、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灾害事件。
1.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造成的,包括地震破坏、地震引发的海啸等。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c1882d52ea551811a68706.png)
第一章绪论1.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3、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以及环绕着它并与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水、生物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天体。
6、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7、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角第二章矿物1.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 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 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54. 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蜕变(衰变)6. 某一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7.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8.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9. 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准矿物10. 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结晶质(晶质)11. 不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12.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13. 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地质作用的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da65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9.png)
地质作用的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壳进行改造和塑造的现象和过程。
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地壳变动、地表风化和侵蚀等。
构造作用是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地壳内部的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断裂和褶皱等现象。
这些构造作用可以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岩浆的释放和运动过程。
当地壳板块发生运动时,地球内部的岩浆可以通过断裂带和火山口进入地表,形成火山喷发和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是地质作用中最具有破坏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之一,对地壳演化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地壳变动是指地壳板块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变形过程。
地壳板块的水平位移可以形成地震、山脉和盆地等地貌特征;而垂直变形则包括隆起和沉降。
地壳变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地质作用中的重要内容。
地表风化和侵蚀是地质作用的表面现象,主要由气候和水体的作用引起。
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大气和水体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其质地和组成发生变化。
侵蚀则是指水体、冰川和风力等外部力量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磨蚀和剥蚀过程。
地表风化和侵蚀可以塑造地表的地貌,形成山体、峡谷、河流和海岸线
等地理特征。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82762d87c24028915fc31a.png)
岩石又形成岩石,二方面的作用使岩石圈不断变化。
2、地质营力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
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简称内能)引起的,主
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以外的能(简称外能)引起的,主
为热能,这种热能称为重力分异产生的热能
3、地球旋转能
地球自转对地球表层物质产生离心力和离极力。 离心力又可分解为两个分力,一是垂直地面的垂直
分力;一是过地表相应点沿经向的水平分力(切向 分力)。
4、太阳辐射能
Hale Waihona Puke 太阳辐射热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赖以活动、发育
并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能源,并由此产生 了一系列的外营力,如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地质作用
导致地球不断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一、基本概念
1、地质作用
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
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大多数地质作用是非常缓慢的,像高山、平原的下沉,
地质作用具有破坏和建设双重性,地质作用可以破坏
要有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下深处进行,但也常常波及地
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质或重熔,以至形成新 的岩石,或者使岩石圈分裂、融合、变位、漂移,使 大地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
而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在地表或靠近地表进行,不过也可能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9c64b9f524ccbff12184a1.png)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地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产生地质作用的力。
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1.内力作用按照方式不同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各类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
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2.外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外部能产生的,它主要发生在地表或地表附近。
3.构造运动是指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它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形式。
构造运动可使岩石变形、变位,形成各种构造形迹,塑造岩石圈的构造,并决定地表形态发育的基础。
4.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变质作用6.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剥蚀作用9.搬运作用是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10.沉积作用是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内力和外力作用<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width="710"style="width:426.0pt;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none ;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yfti-tbllook:480;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地质作用<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能量来源<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表现形式<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left:none;mso-border-left-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作用结果<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内力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地球内部热能<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1、地壳运动2、岩浆运动3、地震、火山4、变质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形<td width="178" style="width:106.5pt;border: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top:none;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 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外力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1、太阳能2、重力能<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1、侵蚀作用2、搬运作用3、沉积作用<td width="178"style="width:10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mso-border-top-alt:solidwindowtext .5pt;mso-border-left-alt:solid windowtext .5pt;mso-border-alt:solidwindowtext .5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削高填低平整地表。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2d0e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7.png)
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壳、岩石和地形的影响和改变。
它是地球地质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壳的影响和改变。
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和地震活动等。
构造作用是地球内部活动造成地壳的变形和断裂。
它是地壳大地构造变化的重要原因。
构造作用通过造山运动、断裂运动和地壳运动等形式影响地壳,并导致地壳的隆起、下陷、抬升和变形等现象。
常见的构造作用有造山作用、地壳抬升和断裂运动等。
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熔融和喷发过程。
它是地球演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成地球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浆作用通过岩浆的上升、侵入和喷发形成岩浆岩、火山岩和岩浆矿床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岩浆作用有火山喷发、岩浆岩侵入和火山活动等。
地震活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震动现象。
它是地球内部活动的一种表现,也是自然界能量释放的重要方式。
地震活动通过地壳的震动、破坏和地面变形产生地震波,并引起地壳的断裂、滑动和变形等现象。
常见的地震活动有地震发生、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带形成等。
外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外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对地表的影响和改变。
主要包括风蚀作用、水蚀作用、冰蚀作用和重力作用等。
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它是风力的一种表现,是地表大气循环的一个环节。
风蚀作用通过风的吹刮、磨蚀和移动形成沙丘、风化岩和沙尘暴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风蚀作用有风蚀斜坡、沙尘暴和沙漠形成等。
水蚀作用是指水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溶解作用。
它是水流的一种表现,是地表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水蚀作用通过水的侵蚀、侵蚀和泥沙搬运形成河流、冲沟和沉积层等地质现象。
常见的水蚀作用有河流侵蚀、冲沟深化和泉水侵蚀等。
冰蚀作用是指冰对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磨蚀作用。
它是冰川的一种表现,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指标。
冰蚀作用通过冰的流动、挤压和磨蚀形成冰碛、冰缝和冰丘等地质现象。
简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含义
![简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9bea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b.png)
简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含义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对地壳和地
球表面的构造、岩层和地貌产生影响的总称。
地质作用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圈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
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地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等。
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了地壳的抬升、下沉和水平挤压,形成了山脉、地堑、断裂带等地质现象。
地震是因地壳板块错动或岩层断裂引起的地震波传播,经常伴随着地质灾害。
火山喷发则是岩浆、气体和岩石碎屑从地下喷出,形成了火山地貌。
岩浆活动是地球内部物质向地表运动的过程,使岩浆熔融和岩浆矿物质通过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岩浆岩。
外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表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这些过程包
括风蚀、水蚀、冰蚀、物质覆盖和生物作用等。
风蚀是风力作用下,将岩石颗粒携带并磨损、迁移的过程,形成了沙丘和沙漠。
水蚀是水流冲刷和搬运岩屑的过程,形成了河流、峡谷和洞穴。
冰蚀是冰川对岩石的冻融作用和冰川内部和底部的冰水剪切作用造成的岩石破碎和磨损,形成了冰川地貌。
物质覆盖是指土壤、石屑和风积物等杂质通过风、水和冰运动而堆积的过程,形成了沙漠和冲积扇等地貌。
生物作用是植物根系和动物活动对地表岩石和地质构造的改变,形成了根茎和洞穴地貌。
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演变和地貌形态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地质作用,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探索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因此,地质作用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地质作用
![总结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3ea6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8.png)
总结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表现,包括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质过程两个方面。
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和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变形,而地质过程则是指地质力学、地质化学和地貌发育等一系列地理现象和过程。
地质作用对地球的形态、构造和地貌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质构造运动构造活动构造活动是指地壳中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两个方面。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的整体性运动,包括地球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带形成。
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层的地壳被分为若干块板块,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并以板块边界为界,形成了板块构造。
板块运动主要有三种类型:边界运动、发散运动和汇聚运动。
边界运动是指板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包括边界消失和边界形成两种情况。
发散运动是指板块远离边界进行分离,形成新的边界。
汇聚运动是指板块相对运动而相互接触并形成新的边界。
地壳运动带是地壳运动的集中区域,通常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形成了山脉、平原等地貌特征。
地壳运动带主要包括隆起带、断裂带和构造带。
隆起带是指地壳升起并形成山脉的地带,例如喜马拉雅山脉。
断裂带是指地壳发生断裂并形成断裂带的地区,例如旧金山的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
构造带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中形成复杂的构造形态,例如阿尔卑斯山山脉。
2.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壳中发生的震动现象,它是由地壳的运动引起的。
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
地震活动不仅对地球的地形和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指地壳中岩浆的运动和喷发,它是地球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浆活动主要包括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两个方面。
1.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指地壳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的过程。
岩浆是一种高温、高粘性的物质,由地壳深层岩石的熔融产物组成。
当岩浆在地壳中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岩浆的浮力和构造应力等因素的作用,岩浆会向地表喷发。
火山活动不仅对地球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
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
![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78c2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d.png)
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所进行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作用、地质过程作用和地质现象作用,是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
地质作用的发生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和地质岩石的形成,因此对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和过程作用两种。
构造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力学和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化和地表形态变动。
而过程作用则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环境中水、风、冰、火等自然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和岩石成土现象。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地质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构造作用1.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发生位置迁移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陆地分布的变化、形成和演变的重要现象,也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陆漂移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的“搬运”假说。
韦格纳在其著作《地质学》中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指出地球上的陆地板块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地球表面上漂移移动的。
并且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 错断和断裂错断和断裂是地质作用中最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
断裂是指岩石因外力作用,造成内部断裂与破裂。
而活动断层则是指处在地壳运动构造作用下断裂面可能产生的变形现象。
错断是岩石组成的地层相互错开照的现象,在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及断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断层不仅均与地壳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地震的发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宇宙大爆炸以来地球表面最激烈的物质运动形式之一,它产生于地球的内部,是地球内部物质变动造成的结果。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高温物质垂直冒发至地球表面形成的地貌和现象。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构造作用中的两种地质现象,与地壳运动的性质有关,是构造作用目前仍在进行中的两种主要地质现象。
地震运动有冲击性,火山活动则有喷发性、喷流性和喷射性三种类型。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d5bf23e2bd960590c6774d.png)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的总称【外力地质作用】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上述变动总称。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
练习: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2.下列地表形态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黄土高原、溶洞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吐鲁番盆地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D.青藏高原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地壳台升时河流强烈下切D、板块张裂【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质学专业术语,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
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
地质作用的概念和分类
![地质作用的概念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fca94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a.png)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力量和过程,对地球的形态、结构和地貌进行改变的现象。
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引起的。
包括:
地壳构造运动:地壳板块的推移、碰撞和分裂,形成地震、火山、地堑等地质现象。
岩浆活动: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岩浆的上升和喷发,形成火山、岩浆岩等地质现象。
构造抬升:地壳板块的隆起和抬升,形成山脉、高原等地质现象。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形成洞穴、温泉等地质现象。
外部地质作用:主要是由大气、水和生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作用。
包括:
水力作用:水的侵蚀、沉积和冲刷作用,形成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质现象。
风力作用: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沙丘、风化地貌等地质现象。
冰川作用: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冰川地貌、冰碛等地质现象。
生物作用:植物和动物对地表和地下的侵蚀和改造作用,形成生物地貌、化石等地质现象。
总结起来,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力量和过程的综合效果,对地球的形态、结构和地貌进行改变。
通过内部和外部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地球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现象和地貌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作用的意思解释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而
产生的各种变化,包括构造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岩浆侵染、
岩石变质、沉积作用、浸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和作用。
1.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是地质作用的核心,它是指地球内部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
深部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构造断裂的活动,导致地球形态、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的变化。
2. 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引
起的地震波,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活动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还对地球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产生了重要作用。
3.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地质作用的重要形式。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
状态引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催化了地球内部的岩石变质和地球外部的
气候变化,促进了地球的演化进程。
4. 岩浆侵染
岩浆侵染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到地壳深处,与其他岩石发生熔融作用,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对地球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岩石变质
岩石变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原来的岩石因为受到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结构和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6.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地球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由流体中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资源,包括火山岩、砂岩、泥岩、煤炭等。
沉积作用对地球环境变化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 浸蚀作用
浸蚀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因为阳光、水汽、水流、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陆地表面的物质运动变化,包括峡谷、瀑布、溪流、流沙、砂丘等多种形态。
浸蚀作用对地球的地貌演变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