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合集下载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1[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过程][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

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 二、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讲述] 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

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以NA约为6.02×1023个。

[板书] 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1摩尔化学教案:物质的量2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篇1本节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尝试以三个W的处理为理念设计课堂教学。

详细来说,三个W就是What(什么)——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How(怎样)——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Why(为何)——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需指明粒子的种类?【新课引入】以前一章刚刚学习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对象,引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关系:2Na+2H2O==2NaOH+H2↑该反应式可以表示⑴2个Na原子可与2个H2O分子发生反应……(2个Na原子或2个H2O分子皆不行见、不行称——微观领域)⑴46gNa与36gH2O恰好完全反应……(46gNa或36gH2O 皆既可见又可称——宏观领域)【问题推出】一个方面,化学反应是在粒子的层面发生的;另一方面,人们讨论化学反应需要在可见可称的条件下定量进行。

如何将不行见不行称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与可见可称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微观粒子——宏观物质)【老师点拨】微观粒子因体积小而不行见、质量小而不行称。

若集合肯定数量(不妨设为N个)的微粒以增大体积和质量,则能达到既可见又可称的目的。

那么,N该为多少才合适呢?【同学争论】每小组点派一个同学发言。

〖设计意图〗摆出冲突,激发参加。

同时让同学懂得新概念的诞生源于科学讨论或解决问题的需要。

【老师讲解】同学们的见解并不统一。

实际上,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的N被规定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并打算用摩尔作为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即1摩尔粒子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同学活动】已知12C的质量为1.9927×10-26㎏,试计算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由两名同学上台演算)【老师讲解】为了表彰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人们特将这个数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板书)。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精品篇)2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案(精品篇)2

课题鲁科版必修1 第一章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3)滕州一中东校张刚果【教材分析】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分析】《课程标准》1.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模块学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2.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3.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 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符号和单位,以及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三者的关系;3.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处理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可以初步进行实验误差分析;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能力;3.培养学生化学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展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醒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络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才能。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和综合计算的才能。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必定会写出优秀的化学教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2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物质的量篇一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第一部分:概述•时间:1学时(45分钟)•范围:本节课涉及到化学中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定义以及计算方法。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什么是物质的量;2.了解化学计量单位的定义;3.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 什么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1摩尔理论上表示给定物质包含的粒子数(原子、分子、离子等)等于约6.02×10^23个的数量。

2. 化学计量单位的定义在学习物质的量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学习化学计量单位的概念。

化学计量单位是用来表示物质中元素或化合物的相对数量的单位。

其中,化学计量单位比较重要的有原子量、分子量和当量(或化学当量)等。

(1)原子量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中一个原子的质量,其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

1amu等于在自然界中碳12同位素的一个原子重量的1/12。

(2)分子量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原子量之和。

分子量是以分子质量单位(amu)来表示的。

(3)当量当量也称为化学当量,指的是在反应中起作用的化合物中的化学物质的相对数量。

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当量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配平系数来确定的。

3.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在学习了什么是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单位的定义之后,我们来看看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是: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相应的摩尔质量(g/mol)其中,相应的摩尔质量指的是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子量或者当量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在使用摩尔数计算进行化学反应的时候,化学方程式中的配平系数也是和化学反应中的摩尔数直接相关的。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本节课后,我们将用一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单位的概念。

1.20g的氧气中,氧分子的数量是多少?2.10g的铁可以和多少克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Fe2O3)?3.10.5克的钠反应生成单质生成了多少克的氧气?第四部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物质的量,摩尔和化学计量单位,以及计算物质的量所需的公式和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教案: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进行物质量的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等。

3. 能够解决简单的物质的量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计量瓶、天平、试剂瓶等课件: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的PPT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Step 2 学习新知1. 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的量相关问题,例如:“如果我们要制作100g的盐水,我们需要多少克的盐?”2. 学习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的定义和公式:物质的量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 对于给定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使用公式计算物质的量。

3. 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定义摩尔的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是指含有6.022×10^23个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物质,简称1mol。

- 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换算关系:物质的量 = 摩尔数 ×1mol。

- 使用对数运算与计算器或者Excel进行换算的方法。

Step 3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物质的量相关计算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示范。

Step 4 深化理解结合实验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Step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Step 6 课堂扩展对学生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Step 8 辅助学习推荐学生参阅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1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求法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八、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

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三篇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三篇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三篇《物质的量》化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利用和巩固概念,提升化学计算能力。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活利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

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教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

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1.物质的量【教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教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很多个体的汇编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例如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

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述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2024年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2024年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2024年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2. 能利用物质的量这一单位,初步进行有关计算;3.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抽象,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并具有一定的数量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化学式的意义,感受物质的量这一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体会微观粒子的研究对化学学科发展的作用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理解。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实物导入: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实物,如:食盐、糖、水、铁丝、乒乓球、硫酸铜溶液等,并告诉学生这些物质在化学上都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那么这些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状态?这里面又蕴含着怎样的信息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 录像导入:一是让学生感受宇宙之大,二是让学生感受原子之微。

通过大屏幕展示茫茫宇宙,然后放大至原子,最后聚焦到原子核和电子。

让学生感受到原子如此之小,而化学就是在如此小的世界里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那么我们如何研究这么多的化合物?此时引出新的研究方法——物质的量。

(二)讲授新课1. 物质的量(板书)(1)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物质的量是怎样引入的?如何定义的?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并通过阅读,了解物质的量与其它相关的概念如:物质的质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阅读对“物质的量”这一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老师进行点拨讲解。

(3)为了解决新引入的问题(即如何引入“物质的量”),老师进一步点拨:在描述物质时,不仅要描述组成该物质的数量有多少(如:多少粒原子),还要描述构成该物质的不同微粒种类有多少(如:氢气分子、钠离子)。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2)

含有 6.02×1023 个粒子;
2、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
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
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
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在这里科学界又达成了共
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
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
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
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
子质量。
板书:3、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
六、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义 符 单位(符号)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1、参N考=n ×NA
1、物质的量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摩尔质量
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 体
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 数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 所具有的质量

n 摩尔(mol)
NA
mol-1 2、n=m/M
M g/mol(g.mol-1)
1、物质的量
奏,结合预习 学生以良好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是一个物理量;(2) 开始学习物质
符号:n;(3)单位:摩尔(mol) 的量及阿伏伽
(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 德罗常数的相
的集体
关知识;
(5)注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
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
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
“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
通过实际练 习得出物质来自-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6.02×1023 个 的量、阿伏伽
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 铁原子; 德罗常数与
1molFe 含有多少个铁原子? 2molFe 含 粒子数之间
那 2molFe 呢?
1.204×1024 个 的关系,使学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内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概念解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1. 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个数来表示,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那么,如果有一些水怎么表示呢?是否也可以用个数来表示?2. 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三、物质的量及相关术语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给出相对式质量的定义。

2. 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个数。

3.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概念,解答疑惑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五、练习与应用1. 练习:完成课本上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练习题。

2. 应用: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视频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术语。

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质的量教案完整

物质的量教案完整

物质的量教案完整教案:物质的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物质的量,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方法测量确定物质的量和运用物质的量单位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利用“香蕉和苹果的重量”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两个苹果和一根香蕉哪个更重?”、“有没有一种更科学地比较物质的方法?”等。

2.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更科学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多少;(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多少可以通过物质的量来表示;(3)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4)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3.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利用天平和试剂瓶测量氯化铵的物质的量。

(2)实施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3)结果分析:学生通过测量得到氯化铵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出物质的量。

(4)讨论总结:学生们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实验结果。

4.计算方法讲解:(1)导入小组讨论: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量与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计算方法讲解:为学生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例如质量除以摩尔质量。

(3)示例计算: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物质的量的方法。

5.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订正练习:让学生订正练习题并进行订正讲解。

6.拓展延伸:(1)实际应用:结合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应用和意义。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3)拓展知识:向学生介绍其他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1 知识目的进一步稳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才能目的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老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假如取固体?假如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考前须知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假如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假如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局部。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可以在容量瓶中进展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考前须知:溶解时不能参加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防止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考前须知。

提示:假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假设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演示:向容量瓶中参加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顿。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假设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板书:7、摇匀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参加蒸馏水吗?不能再参加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展误差分析^p 。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课堂练习: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

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以下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顿加水;〔4〕将配得的溶液沉着量瓶转移到枯燥、干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到达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知识目的进一步稳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的审题才能,运用化学知识进展计算的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理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标准。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1、计算根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p 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回忆比照两个概念时的表格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特点溶液的质量一样,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一样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一样,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一样。

溶液体积一样,物质的量浓度也一样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一样,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局部。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例: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p 条件,解题思路。

〔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1〕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m〔NaOH〕=n〔NaOH〕·M〔NaOH〕=c〔NaOH〕·V 〔NaOH〕·M〔NaOH〕〔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

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 溶液的体积是多少?讨论:由学生分析^p 、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作业:教材P61—P62板书设计: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1、计算根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2、计算类型〔1〕有关概念的计算cB=nB=m/M〔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c〔浓〕V〔浓〕=c〔稀〕V〔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2 一、教学目的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运用和稳固概念,进步化学计算才能。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敏运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置?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答复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

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老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展化学反响,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展称量。

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络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展的化学反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1、物质的量【老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老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老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老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许多个体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比方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

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绘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来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积。

“摩尔”mol描绘许多微粒集合的单位,它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老师总结】题目中的表示容易产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应该如何问,如何答复呢?【学生讨论】1mol氢气分子中有2mol氢原子。

环节三:回忆新知识,小结作业小结:学生回忆表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