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硕士)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培育(090702)

Silviculture(090702)

(一)学科简介

森林培育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之一,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三期“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学科是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是“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核心支撑学科,是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支撑学科,拥有“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城市林业研究中心”。学科拥有一批价值数千万元仪器设备,研究条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教授和尹伟伦教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学科有教师16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学科承担大量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等各级科研项目。

长期以来,本学科以油松、落叶松、栓皮栎、侧柏、杨树、板栗、榛子、蓝莓等树种为重点研究对象,在速生丰产林培育国家发展战略、立地分类及适地适树理论、林木需水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混交林及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困难立地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速生丰产林水肥管理、重要经济林树种培育、多功能生态公益林抚育、城市森林培育、林木栽培生理等方面取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

学科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林业、环保、园林、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森林培育、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林业等的技术管理与研发、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能够掌握扎实的森林培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调研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应成为能够胜任森林培育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

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提倡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团队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4 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

2. 生态林与城市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3. 用材与能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4. 经济林(果树)培育与利用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总学分要求为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3学分和必修环节5学分。

1.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为2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7门16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2.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2)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

硕士生研究生必须参加由学科或课题组定期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每学期作专题报告至少1次;此外,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会至少5次,并做好报告记录。依据研究生所作专题报告及参加学术会议报告所作记录由导师对研究生的该环节进行考核。

(3)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研究生入学第二学期结束之前完成,提倡尽早开题。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方可参加开题。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会由学科统一组织,按照研究方向分组评审。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学院审批后备案。开题报

告未通过者,学科必须组织二次开题(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二次开题仍未通过,则延期毕业并随下届研究生重新开题。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第3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安排在第四学期四月底前完成,中期考核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开展情况。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填写不得少于3000字。需详尽填写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与研究内容等。研究生以PPT方式向考核小组汇报,汇报时间不少于15分钟,考核小组提问、指导时间不少于15分钟。

(5)实践训练(2学分)

硕士研究生1~2学年须接受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的实践训练。每学年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认定合格后,方可通过本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理论、方法或技术问题,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其研究成果要在基础理论或技术上有所突破,或具有一定的生产实际应用价值,产生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硕士学位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篇幅一般在3-5万字左右,要求论点鲜明,理论准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文字精炼,图文并茂。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达到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且以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在CSCD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接收)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发表SCI或EI论文等同于以上要求),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但未达到学位申请要求,可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

(八)其他要求

无。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北京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十)培养方案审批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